回覆列表
  • 1 # 深海問天

    否認否認再否認!

    其實這是大多數家長和孩子溝通太少造成的。我也是個90後說下年輕人的想法和做法。

    一:任性

    大多數年輕人都有自己的脾氣,他認為的事非做不可,但這時候第一個阻擋他的就是家人,不要否認,在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一味的否認,而是傾聽,都老大不小了,都想追求自己想的事,一味的阻擋他只會讓他出現叛逆的心理,但是如果多多溝通,給予支援,哪怕他失敗了,他也不會頹廢,只會更加努力,在所有人嘲笑他的時候,家長們如果能站出來,給予以此鼓勵,你會發現他在慢慢長大。

    二:所謂的不上進

    一句話,沒有那個年輕人不想出人頭地,不想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個人認為,他們這種人,不是被什麼打擊了,就是家長教育有關係,就這兩點,沒別的原因。

    三:啃老

    確實存在,這種人有兩種人,一個是家裡特別有錢的,一個是家裡沒錢也這樣的,家裡有錢的咱們就別管了,讓他霍霍去吧,都是他媽慣得。說下第二個,第二種還有救,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這種人不是被社會埋沒了,就是對網路有想法的人,大多數啃老都會宅在家裡,有人會反駁我說玩個破電腦還說得這麼高大上,其實不然,網路確實出路挺多的,無論是遊戲賺錢還是別的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很多都是隻玩遊戲了,也沒賺錢,像這種怎麼解決?很簡單,都出去打工去,讓他自己在家琢磨吧,琢磨出來自然好,琢磨不出來,自然會離場,不願離場的那也就真的沒救了。

    總結:說來說去,還是家長教育和孩子心理想法有關,我們好好想一想,有多少真正和孩子好好溝透過的家長呢?又有多少家長知道自己孩子在想什麼嗎?想讓孩子出人頭地,一味地抱怨,一味地打擊自己的孩子,你都說的他體無完膚了,他上哪裡有動力?

    傷心的孩子:

    你就死家裡吧,餓死你。

    你看人家那個誰誰誰,你再看看你,你能幹嘛你。

    這個幹兩天不幹了,那個幹兩天不幹了你,你想幹嘛。

    對網路有興趣的孩子:

    整天玩那個電腦,你死電腦跟的吧,怎麼想的來給你買個電腦。

    人家都說那個誰,天天蹲家裡玩電腦,不正幹,

    玩玩玩,就知道玩,玩那個能來錢吧,玩!

    如果家長換一種話語,會不會好點呢?

    如果老爸喊兒子喝兩杯,好好聊聊:怎麼想的,說說來,行的話爸支援你。

    別管別人怎麼看,你只要有想法,爸媽都全力支援你。

    我也查了問了,這個網路是能賺錢,但咱也不懂你乾的嗎,你就說需要多少,給你一次機會,如果這次幹好了就繼續,幹不好就聽我的咱們乾點別的。

    都想望子成龍,理解,但也理解下你的孩子。

  • 2 # 幸福就在你回家的路上

    生活環境的壓抑……人處在一個處處壓這他的環境…這個人就是有在大的本事也沒用……環境很重要……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這個地方這個城市這份工作這個行業待不下去那就換個地方換種方式……

  • 3 # 橙子速錄

    因為現實很困難,而且很殘酷,就像公司去招聘你,如果需要你就會花全部心思去找到你,如果不需要你其實連一聲招呼都不帶打,臨時上面決定就會把你分分鐘可以踢掉,因為對於公司來說他不會花一分錢的冤枉錢。對於年輕人為什麼那麼喪,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無論是從房子車子票子,婚姻,家庭生活各個方面,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能與之人言不到二三。

  • 4 # 老馬觀

    1,自身的價值不夠,社會發展太快要求越來越高,自身的價值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導致心理上自卑

    2,受到的打擊與傷害太多,沒有自信

  • 5 # 路上的人和事兒

    現在的年輕人很喪嗎?我並沒有覺得!

    拿我個人為例,我感覺周圍的年輕人還是很正能量的,都在為自己的理想奮鬥,確實現實生活中壓力很大,經常上網總見到很多人抱怨,說放棄自我!

    其實不然,這只不過是大部分人網上吐槽,發洩的一種方式吧,回到現實生活時,還是再為各自的生活奮鬥!

  • 6 # 天涯浪人

    現在網路中流行起“佛系青年”、“喪系青年”的稱呼,“佛系”聽起來多麼清心寡慾,人畜無害,那麼和聽起來如喪考妣的喪繫有什麼差別呢,其實兩者之間只隔著一層, 那就是焦慮。

    佛系:都行沒事

    喪系:沒事倒沒事,但如果有事怎麼辦?!

    佛系:臉上笑嘻嘻真的不在意

    喪系:假裝不在意內心苦大仇深

    明白了“喪”那為什麼年輕人這麼喪了,我想有以下幾方面

    1.感覺越來越“窮”

    當今社會物價飛漲,房價持續上漲,而工資就像擠藥膏一樣,擠一下漲一點,所以年輕人拿到的工資不能夠應付越來越高的生活成本,在這個社會上能夠掙到大錢真的是越來越不容易了,更殘酷的是,普通的人拼命努力都得不到的東西,而對於富二代輕輕鬆鬆就解搞定。更悲催的是,這代年輕人將是第一批面對人工智慧挑戰的勞動者。

    2.階層固化

    社會階層的固化,寒門難再出貴子的現實,年輕人上升的通道就這樣被牢牢堵死,想好好生活又不行,那就喪唄。初出茅廬的年輕一代相信自己可以鯉魚躍龍門完成階層的跨越,但是他們面臨的是山大的壓力,即便他們再怎麼努力也是杯水車薪,漸漸地他們被磨去了曾經地銳氣,於是變得越來越喪

    年輕人的喪其實不是真正的喪,是太清楚,是一眼就可以看穿未來,而對此卻無能為力,現在已經不再是年輕是一最大的資本了,你在20歲的年紀就看到了60歲的事情,能不喪嗎?

  • 7 # 漠是科長

    一句話,金錢燒紅了雙眼,不怪年輕人!有些老年人坐公交車,人家不願意讓座,口出髒話,動手打人,說明如今的社會不光是年輕人!不要說錢在人們的腦子裡擠掉了靈魂,人格,良心,人性,道德,人品,臉面。

  • 8 # 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

    繼“佛系青年”、“道系青年”之後,社會上出現了一個新的詞語“喪文化”。什麼是喪,也是形容當前社會青年和中青年人的心理狀態的名詞。

    最簡單的概括,“喪”就是不求上進的頹廢人生。“喪”的主要表現形式,不想工作,漫無目的,情緒低迷,慾望低下,只想行屍走肉、麻木不仁地活下去。這並非是一種精神類的“焦慮抑鬱情緒”,而是一種自我喪失目標的狀態。

    “喪”的內心深處,一定是對現實狀態的牴觸,他們會有這樣一個問題,縈繞在心底,“為什麼生命一定要耗費在加班、學習、上進、追求成功上面,為什麼就不能曬曬太陽、看看書那樣渡過?”,甚至,就像“葛優癱”一樣,放鬆自己,看看天,發發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狀態呢?每個人不應當都是處於奮鬥的前沿,努力奔向自己的理想目標嗎?最在有朝氣的時代,卻生出最“喪”的情懷。

    或許,這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的現象。階層流動機制的不通暢,階級跨越變成不可逾越的鴻溝,生活狀態的差別和兩極分化距離的逐漸拉大,這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現在發達國家的現象,如今也正發生在中國,是社會所面臨的嚴峻問題。

    畸形的戶籍政策、高企不下的房價、起步嚴重不均衡的競爭環境、傾斜的財富分配機制等,已成為剛剛踏入社會的青年和初步奮鬥的中年人,事業和理想發展的阻礙。

    在許多人看來,房、車、大城市戶口、不菲的薪金收入、中高層的社會地位,在努力奮鬥中變得更加遙不可及,似乎越是奔跑離成功就越遙遠,而身邊的有些人卻處在家族鋪墊、財富無限、成功隨手就摸得著看得見的優越狀態。

    感嘆之餘,轉回身去,想安安分分、平平淡淡的,像鴕鳥一樣,埋頭在自己的小確幸中,發現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各種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接踵而來,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裁員危機、應接不暇的工作壓力,各種無償加班,各種社交應酬。甚至想找個差不多的媳婦,也是可望而不可即,在如今這個社會,就連擇偶,也變得物質化、功利化。

    這些都是不可迴避的現實,也是社會發展到一個階段必然出現的現象。只有耐心等待,等待社會發展進步,從這個階段跨過去,進入更高階段,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物質生活和人民期待才會更好。

    從這個意義上看,“喪文化”的心態,其實並非是抑鬱或者厭世,更不是年輕人的主動選擇,而是處在無奈心態下的年輕人,面對失去了的生存土壤,對自己的一種潛意識自我保護,降低自我期待和未來目標值,自我矮化的方式舒緩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面對失敗的時候,才不會崩潰和絕望。

    其實,像“佛系”、“喪”諸如此類的名詞,都來自我們的鄰居日本,這是他們目前所處的社會狀態的真實寫照。作為一個社會現象,對“喪文化”既不能鼓勵,也無須視之為洪水猛獸。它只是某一個人群對當前社會的心理反映,當前的年輕人都是90後甚至00後,他們個性張揚、追求自由,不像80後70後那麼本分、缺乏變通,他們用“喪文化”發出內心的抱怨,用近乎撒嬌的姿態,向當前的社會發出溫和抗議。

    房價高、工作壓力大、薪金收入低、崗位不穩定,是當前大多數年輕人的共同問題,卻是真的很不容易,其實哪個階段沒有困難呢?五十年代的饑荒、六七十年代的浩劫、八十年代的改革、九十年代的新事物適應期、兩千年的經濟問題,都是每一代人用汗水努力才度過的。

    當前這些社會問題,並非瞬間可以解決,國家和社會正在努力想辦法,調整政策來改變現狀。年輕人,有屬於自己的努力和方向,如果不幸地,必須要經歷和麵對這個過程,除了一“喪”到底,也可以改變思路,積極去承擔它,並努力改變它。

  • 9 # 精準健康倡導者廖皓磊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為什麼?因為他們有理想!有抱負!有家族的責任感!有最基本的愛心和孝心!

  • 10 # 芳善潤世

    其實這跟近幾年流行的佛系文化是異曲同工的,問題不在於為什麼喪和佛系,而在於年輕一代需要怎樣的情緒出口。

    為什麼這樣說?

    喪不是特有的時代產物,文化現象在歷史的長河中就像是——輪迴。

    君不見魏晉時期奢華文風,娘炮獨領風騷?

    君不見盛世大唐,開放程度令人咂舌?

    李煜為何縱情風月,不理國事?

    80後如何被稱為垮掉的一代?

    一蟹不如一蟹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

    喪文化並不是憑空而來,只是在特定的情況下又出來了。

    喪並非我們所理解的情緒低落沒有鬥志那麼簡單。

    所謂80後的垮掉往往是父輩們的評價

    喪文化則是對現狀集體情緒反應

    我們小時候天天倡導的是集體主義價值觀

    小學課本上寫的故事是愚公移山人定勝天

    老師們瘋狂洗腦的是知識改變命運

    ……

    ……

    然後你被“毒害”20年的頭腦在長大後突然發現:

    拼命不如拼爹

    集體沒有房子再分給你住

    老爹那一輩的生活質量已經決定了你的生活層次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工作幾年你一無所獲

    在家人的安排下你有一份體面的工作

    你突然發現你人生的劇本可能在你出生前就已經寫好

    身邊的所有就像是一個牢籠一樣束縛著你

    改變?

    開什麼玩笑,還是喪著吧

    每天的積極向上就像是的人前的面具

    他讓我們光彩奪目

    私下裡看看自己的心

    千瘡百孔,滿目瘡痍

    心裡有了洞難道要一個個堵上嗎?

    既然無力去改變什麼

    又何必壓抑自己失落的情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同意了,“烏克蘭”導彈巡洋艦終於可以賣了,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