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塔什干烤包子

    晉穆侯生太子仇,後來穆侯卒,穆侯的弟弟殤叔自立,太子仇逃跑了。殤叔四年,太子仇率部襲擊殤叔,勝利後成為文侯。文侯死後,兒子昭侯伯繼承爵位,把曲沃封給文侯弟弟成師。 曲沃比翼還要大,翼是晉國的都邑。這也造成了長達三十七年的晉宗室內亂。晉宗室之間完全沒有了信任。 晉獻公寵愛驪姬,生子奚齊,欲立為太子。驪姬用毒計害死了太子申生,重耳、夷吾逃走。獻公死後,大臣裡克殺掉奚齊,又殺掉悼子,同時殺了國相荀息。迎夷吾回國,立為晉惠公。 惠公因為與秦國密謀如果能回國當上國君,就送秦國晉河以西的土地。把汾陽給裡克做封地。事成之後,多給了秦國地盤,但是卻把裡克賜死,並且誅殺裡克之黨。主公與大臣之間毫無信任。 晉國饑荒之年,向秦國借米,秦國借了。後來秦國饑荒,向晉借米,晉不僅不借,還發兵攻打秦國。兩軍交戰,晉國敗,晉惠公被俘。後來晉惠公放回後,修政教,但是忌憚重耳,想要殺掉重耳,重耳聽說後,跑到齊國避難。 重耳在齊國生活幸福,不想回晉國,他的謀臣咎犯和趙衰等人商量後把重耳灌醉,帶他走上回國的路。最後重耳回國已經六十二了,在秦國的幫助下,立為文公。晉惠公死了,兒子晉懷公承爵位,朝中很多人擁立重耳,晉懷公逃走了,後被殺。宗室之亂可見一斑。 晉靈公喜歡奢侈的享受,隨便殺人,不聽諫言,且誅殺忠臣趙盾未果,趙盾逃走。趙盾的弟弟趙穿殺晉靈公,迎趙盾回國,立晉成公。成公元年,立趙氏為公族。 晉厲公至晉悼公這些年來,慢慢形成了六卿強、公室弱的景像。 晉哀公時,晉國六卿相互擊殺,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三家坐大。 晉幽公時,反而去朝見趙、韓、魏三公,後幽公會情人時,夜遇盜賊,被殺。魏公立幽公之子為烈公。 晉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賜趙、韓、魏三家為諸侯。晉靜公時,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滅晉後,三分其地。晉國

  • 2 # 達家海鷹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開頭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二百多年後晉國分裂,當屬正常,符合羅貫中的觀點,世界上任事情都不會一常不變的,都有始有終的,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 3 # 含笑半步跌249053432

    三家分晉的教訓就是,晉國士大夫的權力過大了導致晉國國君的的權力名存實亡,任何一個英明的君主上臺後第一件事那就是加強自己的權力,國君跟大臣本身就是個矛盾體國君懶政導致大臣的權力過大,是人就有慾望,慾望的具體體現就是金錢權力美色,如果國君軟弱必然導致大臣有僭越之心,而晉國的分裂是長期的結果導致四大家臣的權力過大,教訓就是領導者要勤於政務不要過度的依賴大臣。

  • 4 # 山東嚶嚶俠

    我年幼之時,便從科普讀物《上下五千年》中讀到過晉文公稱霸,對晉文公和晉國的喜愛源於天然的好感,所以這個系列就從三家分晉開始吧。

    晉國從晉文公始霸到晉悼公,稱霸中原近百年,因此三家分晉在先秦時期的影響力甚大: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由三家分晉的歷史事件開始,並且將其作為戰國時代的標誌。為什麼會標誌著戰國時代的開始?我們後面再說。

    晉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最終回到晉國登上國君之位,其傳奇色彩不遜於西漢時期開創“昭宣中興”的民間皇帝漢宣帝劉詢。晉文公在位期間,改革弊制、選賢任能、勵精圖治,遂成就晉國霸業,然而卻也是他的改革內政為三家分晉埋下禍端。

    因為其父晉獻公寵愛驪姬,廢長立幼導致晉國內亂。晉文公為了不重蹈覆轍,於是不再分封宗室為貴族,改由外姓士大夫執掌政權。宗室雖不可靠,但是在古代看來,分封外姓隱患更大。為此,晉文公又設計出一套權臣之間相互制衡之法,六卿制度由此而來。所謂六卿,其實也就是三軍統率的六個職位——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其中,中軍將又稱元帥、中軍佐又稱為執政卿,以此來避免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強臣出現,這種分權制度類似於明朝的內閣制度。

    春秋時期的各諸侯國在內政方面基本沿用周朝原有的制度,晉國的改革雖然不如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但任人唯賢的六卿制度已經是適應時代發展的政治創新,晉國常霸也得益於於此,即使在晉靈公和晉厲公這般庸君時期,晉國也能維持強勢。

    然而,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越完美越超前的制度對國君的要求也就越高。打破晉文公設想的便是晉國第一位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趙盾,晉文公之子晉襄公成為了始作俑者。

    趙盾之父趙衰(cuī)是晉文公流亡時期的隨臣,晉襄公六年,四位前朝老臣在同一年去世,六卿席位一下子空出四個,晉襄公沒有主見,趙盾利用其父趙衰佈局的關係網說服了晉襄公,任命趙盾為元帥,緊接著又任命其為執政卿。此後的晉國再也沒有出現軍政分離的局面。六卿也逐漸家族化,最後演變為四卿,趙家、魏家、韓家、智家掌握了晉國實權,架空了晉國國君。

    不過趙家也不是順風順水,趙盾死後的晉景公時期,趙家出現過一次巨大危機,導致趙家被滿門誅殺。或許是命運的眷顧,晉景公的妹妹趙莊姬保住了自己的兒子趙武,趙武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趙氏孤兒”。後來,晉景公把沒收的趙家土地歸又歸還給趙武。趙氏一族得以保全。

    趙武成為了維護晉國公室的最後一位執政卿,趙武死後,各家族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在趙韓魏先後滅掉范家、中行家和智家之後,三家瓜分了晉國。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冊封趙韓魏為諸侯,戰國七雄的局面正式形成。

    西周在遭遇犬戎之亂後,東周由各諸侯擁戴而立,其權威已經大不如前。由於周王室衰微,諸侯並起,周王畿的千里封地也在後來逐漸被“封賞”給諸侯,東周名存實亡。晉文公作為成就霸業的君主,雖然六卿制度成就了晉國的百年霸業,但是由於“晉無公族”,導致最後大權旁落。他沒有從周王室衰微之中吸取教訓,對元帥和執政卿的分權、六卿掌權沒有足夠的制度約束,造成了最後晉國宗室成為“小東周”的窘境,對此晉文公應該承擔相當一部分責任。

    回到最初的問題上來,為什麼司馬光會將三家分晉作為戰國時代的開端?

    周朝是以禮治國的,周禮維繫著整個周朝的統治,其社會的等級制度劃分有序,嚴禁僭越。春秋時期開始王室衰微、“禮崩樂壞”,而趙魏韓被冊封為諸侯,周天子第一次打破了周禮,“天子自壞”。隨後發生的“田氏代齊”與三家分晉本質是一樣的。齊桓公首倡的“尊王攘夷”貫穿春秋時期,其戰爭的名義依然是“維護”周王室權威,三家分晉之後,各諸侯國的相互攻伐已經徹底無視周王室的存在,明火執仗地開始了大規模的兼併戰爭。

    三家分晉最後也直接影響到了中國歷史的發展程序。實際上,晉國後期的智家實力最強,但是智家的執掌人智瑤剛愎自用,志在吞併其他三家卻反被偷襲得手,沒能一家獨大繼承晉國。晉國是春秋時期的龐然大物,倘若沒有分裂,秦國東出之策能否成功就該另說了。然而,歷史不容假設。

  • 5 # 我的影片不沙雕

    晉國的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的弟弟。有一天,唐叔虞與哥哥周成王在一起玩耍時,成王把一片桐樹葉削成像珪一樣的東西,遞給叔虞說:“以此封若。”

    同他們兩個在一起的一個名叫史佚的史官,聽到這句話後,就請成王擇日立叔虞,而成王卻說:“吾與之戲耳。”可是,史佚卻不這樣認為,他嚴肅地對成王說:“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無奈之下,成王就封叔虞於唐。唐就是後來的晉國。所以說,晉國的建立是由一句戲言引起的。

    但封國在周朝並不僅限於叔虞一人。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基本上都是周朝所封的,只是被封的原因不同罷了,並沒有什麼可以多說的,唯一的就是天子說話不能信口開河,要說到做到。

    自叔虞以後,晉國相對來講還是比較穩定的,但傳位至昭侯時,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是昭侯不僅封他的叔叔成師於曲沃,而且封叔叔的城邑比自己的還要大,更重要的是昭侯的叔叔成師“好德,晉國之眾皆附焉。”這樣,作為國君的昭侯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大大地降低了。所以,當時的有識之士就說:“末大於本而得民心,不亂何待!”

    也正如人們所預言的那樣,沒過幾年,成師的孫子曲沃武公屢殺昭侯的後代,並“盡以其寶器賂獻於周釐王。”周釐王得到好處後,就封曲沃武公為晉君,列為諸侯。

    曲沃武公死後,他的兒子詭諸立為國君,是為獻公。因獻公伐西戎得到兩個女子後,十分地寵愛她們,就想殺掉其他的公子,好讓西戎女人的兒子繼承王位。這樣,晉國就又開始了大亂。既使這樣,晉國不僅沒有被分裂,而且獻公的一個公子重耳當上國君後,還出現了強盛的局面。

    那麼,後來晉國為什麼會一分為三呢?

    二、晉國分裂的原因分析

    強大的晉國一分為三,我認為有如下三個主要方面的原因:

    1、分封制的實施,使大臣權力加重。晉國的分封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分封土地,大臣擁有地盤。晉獻公討伐驪戎時,得到了驪姬及其妹妹兩個女人。驪姬生下兒子奚齊後受到寵愛。獻公為了達到廢掉太子而立奚齊的目的,就讓八個兒子中三個比較賢能、品德高尚的太子申生去駐守曲沃,公子重耳駐守蒲,公子吾夷駐守屈。獻公在疏遠自己兒子的同時,為了討伐其他諸侯,就帶領大臣趙夙、畢萬等,先後討伐並滅亡霍、魏、耿三個諸侯國。之後,獻公就把耿賜給了趙夙,把魏賜給了畢萬。從此以後,異姓大臣趙夙、畢萬就擁有了自己的地盤,權力越來越大,並最終建立了趙國和魏國。同樣,南韓也是受封於晉君的。

    二是分封軍隊,大臣擁有兵權。晉獻公時,就把國家的軍隊分為二軍。這次分軍,兵權還控制在獻公及太子的手中,但到了晉文公時,文公開始建立三行軍制。這次與上次有了根本的不同,三行均由大臣掌控,即荀林父統帥中行軍,先谷統帥右行軍,先蔑統帥左行軍。國君失去了軍權,就容易受人擺佈。

    三是分封六卿,大臣左右國政。晉景公時始設六卿。設定六卿,只有周王才可以的,而諸侯國是不能設定的。晉國設定,不僅超越了本分,違背了禮儀,而且也使大臣的權力更大。正因為如此,後來,晉厲公想削弱六卿的權力時,不僅沒有削弱,反而被大臣所殺。

    2、君位更迭失控,使大臣功高蓋主。晉國君位的更迭常常出現不正常的情況。許多公子能夠承襲君位,基本上都是大臣輔助的結果。因大臣有功於國君,國君就對大臣失去了權威,造成大臣功高蓋主的局面。

    晉獻公時,因寵愛驪姬及驪姬的兒子,就想殺掉太子及其他公子。而諸公子為了保全性命,就奔跑到其他國家。獻公死後,大臣裡克殊殺驪姬及其兒子後,就想立逃往在梁國的獻公的公子夷吾為君。夷吾身邊的大臣呂省、郤芮透過計策終於送夷吾從梁國回到晉國,順利地當上了國君,是為惠公。

    惠公死後,原質於秦國的太子圉揹著秦國回到晉國當上了國君,是為懷公。對於太子圉的不辭而別,秦國十分惱怒。於是秦國勾結晉國的欒枝、郤谷等黨徒,殺死了懷公,並立獻公的兒子重耳為國君,是為文公。

    而重耳能有今天,與大臣趙衰、咎犯有著直接的關係。原先,重耳逃往齊國後,愛齊女,不願回國,並說“人生安樂,孰知其他,必死於此,不能去。”無奈之下,齊女及趙衰、咎犯等大臣把重耳灌醉後,幾經周折終於把重耳送回了晉國。這樣,有功於重耳的咎犯在回國途中對重耳說:“臣從君周旋天下,過亦過矣。臣猶知之,況於君乎?請從此去矣。”重耳知道咎犯有所擔心,就表態說:“若反國,所不與子犯共者,河伯視之。”說著,就把璧投入河中,與咎犯盟誓。

    文公重耳死後,兒子襄公歡繼位。襄公死後,太子夷皋幼小。主持政務的趙衰的兒子趙盾,想立襄公的弟弟雍為國君,可是太子的母親在趙盾的面前哭鬧著非要讓趙盾立太子。這樣,趙盾只得立太子夷皋為靈公。因靈公長大後非常奢侈,又非常兇殘,並想殺死趙盾,所以,趙盾的弟弟就把靈公殺死了。後來,趙盾又從周朝迎來襄公的弟弟黑臀為國君,是為成公。到厲公時,大臣欒書、中行偃又殺死厲公,擁立公子周為國君,是為悼公。

    這樣,晉國的國君就不能不受制於大臣。如晉出公時,四卿知伯與趙鞅、韓不信、魏侈共同瓜分子範吉射、中行寅的領地歸入自己的采邑。出公很生氣,自己又沒有力量,於是就求告齊國、魯國,想借機討伐四卿,結果四卿反攻出公。出公在逃亡齊國的路上死去。緊接著,知伯就立昭公曾孫驕做了晉君,這就是哀公。晉國的政務全部由知伯決定,哀公不能控制朝政。等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共同殺死了知伯,並全部吞併他的土地後,繼位的晉幽公畏懼卿大夫,反而朝拜韓、趙、魏三個君王。

    3、宗族之間內訌,使大臣團結壯大。晉國之所以分裂,除了國君受制於大臣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國君不用有效的利用和保護自己宗族的人,而宗族之間也常常鬧些矛盾,不夠團結,形不成力量與六卿相抗衡。 如晉頃公時,其宗族祁傒孫子、叔向的兒子,在頃公面前相互抵毀和攻擊。六卿本來就想削弱國君的力量,這次正好找到了藉口,便依照刑法殺死了他們的全部家族。

    與晉國君相反的是,趙、韓、魏三家,始終緊密團結,相互幫助,共同對付國君及其他大臣。

    晉靈公在位時,十分驕縱。趙盾多次進諫,靈公不聽。一次,靈公吃熊掌時感覺不熟,就把膳食官殺了。靈公讓人把膳食官的屍體抬出去時,正好被趙盾看見。靈公因此害怕,就想殺害趙盾。趙盾平素待人寬厚慈愛,他曾經送食物給一個餓倒在桑樹之下的人,這個人回身掩護讓趙盾逃走了。後來,趙盾的同族人趙穿殺死了靈公。趙盾死後,其子趙朔承襲爵位,而大夫屠岸賈相誅殺趙氏家族。於是就翻陳年老賬,對諸位大臣說:“趙盾雖然不知情,但仍然是逆賊之首。做臣子的殺害了國君,他的子孫卻還在朝為官,這還怎麼能懲治罪人呢?請誅殺他們。”而韓家卻為之辯護,並勸趙朔趕快逃跑,但趙朔不肯逃跑,其家族被屠岸賈全部滅絕了。

    或許該有趙國,趙朔被殺後留下一個遺腹子。等遺腹子出生並長大後,韓家又把他推薦給了晉景公。景公就把原屬趙氏的封地賜給遺腹子趙武。

    晉頃公時,六卿中的範氏、中行氏作亂,其他四卿知伯與趙、韓、魏共滅之,並分其地。晉哀公時,知伯主政,哀公不能制,於是韓、趙、魏共殺知伯,並盡分其地。此時,晉國一分為三的局面已經形成,所以,周烈王皆命趙、韓、魏為諸侯。

    三、關於晉國一分為三的幾點思考 晉國一分為三是不可更改的歷史事實。但透過讀《晉世家》,我感覺有幾點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一是關於晉國的起源問題。從上面我們可以得知,晉國是由於天子周成王的一句戲言而建立起來的。一句戲言能夠立國,既說明了作為天子,必須言必行,行必果,又說明了天子如果自食其言,那麼就會失信於天下,就得不到人們的信任和擁戴。同時,作為天子,由於所處的位置不同,責任不同,講話辦事必須認真謹慎,實事求是,真正做到“天子無戲言”。

    二是關於晉國設立三軍的問題。軍隊的設立,以保護國土和人民生命安全為目的,並以實際情況來制定軍隊的編制。從晉國實行三軍制度改革後,晉國在對外的作戰中,較少失敗,並一度成為強大的諸侯。從這一點來講,晉國改革軍隊體制是正確的,也是成功的。晉國在軍隊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晉國國君受制於人有著直接的聯絡。如果國君有權有威,又能指揮和調動軍隊,那麼,晉國的分裂局面或許不會出現。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設。

    三是關於晉國設定六卿的問題。晉國設定六卿,從《史記》中來看,是借鑑了周王朝的做法。雖然按當時的觀念,諸侯國是不能這樣做的,但從實際來看,晉國設定六卿不僅對國君的權力進行了有效的制約,而且,六卿之間也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局面,大權獨攬的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雖然晉國最終被一分為三,但設定六卿的本身並沒有錯,錯就錯在晉國沒有形成一套制約六卿的制度或改任六卿的辦法。如果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六卿的制度和辦法,那麼六卿就不會不把國君放到眼裡,六卿之間也不會相互地攻伐和爭鬥。

  • 6 # 房產經紀人繁耕

    晉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

    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

    晉文公死了二百多年,才發生三家分晉,

    二百多年啊,比古代80%的王朝都時間長,二百多年能發生多少事啊。

    問一句,你是不是隻聽說晉文公?

  • 7 # 鯉波說史

    三家分晉,是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的重要標誌之一。政治上,權力下移。天子只是名義上的共主,出現了春秋五霸,這是分封制留下來的隱患。

    問題繼續發酵,後來各諸侯國公室開始衰落,私家崛起,也就出現了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以及三桓亂魯。其中,三桓之亂是宗室內重造成的,而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是由於外重造成的,根本原因是分封制的惡果。

  • 8 # 0511靈石

    三家分晉意味著晉國國主對於自己封國的世家大族完全失控的結果,公權旁落,世家崛起後原來的封國也分崩離析。趙、魏、韓三家勢均力敵,獨立成國。戰國開啟也意味著周禮的崩壞,但側面卻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各家學說也因為各諸侯國的發展而發展。

  • 9 # 一南隨拍

    說起教訓其實和大部分朝代一樣,君主自身原因能力不足且昏庸無道大權旁落所致。

    首先晉國的制度與後期許多朝代極其相似,都是選用有能力的臣子輔助君主治國理政富國強兵,本身沒有太大過錯甚至於在當時優大於劣。

    其次重用親族就不一定國運昌久,可以多看看讀讀春秋歷史,多少國家衰落或亡於宗族爭奪權利的事件中,晉國先前就是三亂於宗族爭權。

    再次晉文公流亡途中被多少人欺辱和看不起,但他身邊總是有那麼幾位朋友兼臣子不離不棄,對他關心備至呵護有加,倘若是我也會重用分權給他們,至少他們對我是真心實意的,不會去依賴所謂的離心的宗親關係。

    總結:即便近二百年後他們的後代分了晉,那也是他們祖輩前面付出了的;自己能力不行還不思奮進,何怪與誰?

  • 10 # 健康不放過

    樓上胡扯,奴隸主的園子分不分家,關奴隸屁事。 晉獻公後,王子王孫們互相PK,導致宗室衰弱。此後,不再分封宗室,導致異姓卿大夫勢力漸漸強大。 這是三家分晉的原因。 高層自己殺自己,給了中高層貴族以機會。 教訓是:最高層內鬥,要講規則。別公開化,秘密著玩。就算把對手打敗了,也不要往死裡整,要留有餘地,否則利用這個權力真空進來的新貴族,更不拿對手的利益當回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次新股的界定標準是什麼?上市多長時間就不屬於次新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