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雪春光
-
2 # 老黃看歷史
感謝題主的提問,周培公是康熙身邊重要的謀臣,也是為康熙立下了汗馬功勞,幾度與康熙推心置腹,康熙也甚是欣賞,等周培公過世後康熙親自為他守夜,也是死後讓康熙皇帝停朝守靈的唯一大臣!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康熙如此優待死後的周培公呢?我們先來看看周培公為康熙做了什麼
一勸降王輔臣,康熙十三年平西王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王輔臣也被帶動著反叛形成南北呼應之勢,而王輔臣還是原陝西提督,而且陝西臨近京師,加上王輔臣還是善於打仗,以驍勇善戰聞名,清軍將領都有些怕他,康熙帝任命圖海為大將軍而周培公因為向圖海進獻平涼策所以被召為幕僚,周培公與王輔臣部下參將黃九疇、布政使龔榮遇交情匪淺王輔臣反叛就曾勸說王輔臣投降,加上王輔臣當時有點迫於無奈才叛變,舉棋不定,周培公冒死進城勸降周培公賭對了,王輔臣被招降了,康熙可以集中兵力對付吳三桂了,這幫康熙解決了近憂,剪除了吳三桂在西北的羽翼。康熙甚是欣慰,周培公升任山東登萊道。
二獻大清國土圖,因為周培公是漢人加上康熙忌憚他的才華和軍事能力,受到滿臣排擠,後來發配到盛京在荒涼的戈壁呆了十一年,鬱郁不得志,在在臺灣鄭氏反叛的時候周培公已經是彌留之際了,但是依舊奉上一幅大清國土圖,這是他十年的心血繪製成是有史以來最精確的最完備的地圖可以看到葛爾丹對大清的威脅臺灣對大清的影響,有了這幅圖對於以後的防禦和版圖重新規劃有了個重要的參考。
這讓很是愛才的康熙不禁甚是敬畏,所以才有周培公死後康熙停朝為其守夜,也是出於以下幾點
一週培公是做出巨大貢獻的,一生都為自己的江山著想,值得敬佩,他的死去對大清是一個損失
二對於當年發配周培公到盛京這個苦寒之地十一年是有所愧疚的
三為了更有利於推行"滿漢一家"政策做基礎,試想,朕貴為皇帝願意為漢臣守靈,說明你們漢人在我心目中也是一樣的,你們也要為國家獻策獻計
-
3 # 紅黑聖西羅
康熙給周培公守靈出自於小說《康熙王朝》,是二月河設計的劇情。主要想表達康熙的待臣之道,體現清帝說的“滿漢一家”政策的落實,讓天下漢人們死心塌地為清朝服務。
這一橋段放在小說裡非常漂亮,人物顯得非常豐滿和立體,讓讀者代入感強烈,也極大增強了小說的精彩程度和戲劇效果。
但這只是小說,跟史實差別甚大。根據史書記載,周培公最大的功績就是在平三番之亂時勸降王輔臣;另個是盛京戍邊,最後病逝於盛京。
-
4 # 漢水秦川
從《康熙王朝》裡看,康熙一生只有兩次守靈,一次是為周培公,一次是為孝莊皇太后老祖宗和蘇麻喇姑。孝莊和蘇麻喇姑兩人,一個扶持登基、諄諄教誨,一個忠心耿耿、無微不至的照顧,康熙一生從情感上來說,對這兩人是最尊重和最深厚的,她們逝世後康熙守靈的行為,也是對她們最後的依戀和尊崇。古代非常重視禮制,皇帝為臣子守靈沒有禮制要求,但從康熙這一自發與其親人同等對待的行為看,周培公這是前所未有、曠古難遇的高規格待遇。
《康熙王朝》中康熙為周培公守靈的前後劇情場景是:當時康熙已準備上朝,臣子們已在門外等候。在開朝前僅有的這段線下時間裡,康熙令人開啟周培公送給自己的畫卷,當畫卷被緩緩的展開,原以為只是一幅山水畫的康熙被震驚了,順手拿過旁邊的一盞油燈,快步走下龍座的臺階,,手在巨大的畫面上比劃,“皇與周天,億兆黎民”—原來是一張巨大精準的大清國地圖!徹底被這這副地圖所吸引和震撼了。正在這時,索額圖上奏,周培公去了。
這時死前周培公的話在康熙耳邊迴盪:“微臣窮十年之功,遍閱古今各種史料,製成迄今為止大清最精最全的地圖。……”。一個被貶賦閒的臣子,對自己的主子還如此盡忠,康熙徹底被周培公的為人和忠心感動了。由此更聯想到:周培公破察哈爾,降王輔臣,平吳三桂立下大功。因功高震主,手握兵權,又是漢人出身,自己和全朝上下都擔心他成為第二個吳三桂。所以就把他貶到了盛京。致使其11年呆在遠離京城的盛京,冰天雪地,身患重病。而面對當時的內憂外患,想再次起用他,來平定臺灣和準格爾,他卻已經病入膏肓而亡,無法再擔當重任了。康熙內心肯定是百感交集。
康熙在當時的情景中,為一個臣子亡靈守夜,是他的情感所致。但透過這種行為,也是激勵和號召剩下的王公大臣,要向周培公學習,學習周培公的忠心,更希望有周培公一樣的人才,有能力,願意幹實事,成為天子的臂膀,為其分憂。
-
5 # 關東俠客
周培公(1632年一1701年)名昌,字陪公,湖北荊門人是康熙重要謀臣之一。三藩之亂暴發後,陝西提督王福臣原是平西王吳三桂的部下,吳三桂向他許以高官厚祿希望和他兩面夾擊清軍。康熙皇帝看明白吳三桂的戰略意圖,派大將軍圖海和周培公前去討伐王福臣。王福臣是員久經戰戰陣的猛將,並沒有把十萬清軍放在眼裡,清軍將領也非常忌憚他。周培公分析了王福臣面臨的形勢,認為他被形勢所累,尚處於觀望之中,如果勸降許以高厚祿可達不戰而降之目的,圖海大喜依計而行派人去遊說王福臣,並把此策略上報康熙皇帝。康熙皇帝親自召見了周培公,加封他為參議道臺,賜穿黃馬褂,攜帶諭降詔書。周培公冒生命危險攜帶康熙皇帝的詔書面見王福臣,併成功說服他。周培公以一已之力,兵不血刃成功解除清軍一路危脅,居功至偉。因功在山東做官,後辭官為母親守孝。康熙征伐噶爾丹叛亂,周培公上了平定計策。康熙封他為盛京提督。最終死於任上。康熙為他守陵是對他忠於大清的肯定,也是給漢人看的,在大清帝國之內,漢人享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
6 # 逆流時代
周培公在破察哈爾,降王輔臣,大敗吳三桂之後,受到了滿族大臣的彈劾,康熙也多疑,害怕周培公成為第二個吳三桂。所以康熙在朝廷最終勝利之前撤掉了周培公,把平三藩的不世之功給了副將圖海。然後調周培公為盛京將軍,把周培公放到了滿人的老家,以監視住周培公。
但是在康熙平定了三藩以後,鄭氏臺灣又成了康熙的手足之疾,而朝中卻沒有平臺之人可用。所以康熙又想到了周培公,他要再度起用周培公,而這時離周培公被放逐已經過去了十一年的時間。康熙到了盛京以後,卻發現周培公奄奄一息,命不久矣。周培公也自知不起,在向康熙推薦了姚啟聖以後,又把自己歷十年之功完成的大清大清全輿圖獻給了康熙。
可就在康熙剛剛開啟大清全輿圖,被大清的疆域之大感到震撼的時候,卻傳來了周培公去世的訊息。這時候的康熙默然答了一句知道了,並讓李德全傳旨滿朝文武,周培公去世,停朝一次,自己為亡靈守夜。
皇帝親自為周培公的亡靈守夜的訊息傳到滿朝文武那裡的時候,滿朝文武難掩心中的震驚,這是因為皇帝親自守夜是臣子難得的殊榮。在封建禮法嚴格的清代,規定了皇帝只需為去世的先皇和太后守夜(就像乾隆帝只為雍正守靈一樣)。而康熙這一舉動實際上已經違了祖制,那麼康熙為何還要為周培公守夜呢?又為何要讓滿朝文武都知道自己為周培公守夜呢?
首先,在康熙皇帝的帝王霸業之中,周培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周培公大破察哈爾,勸降王輔臣,大敗吳三桂,又舉薦姚啟聖,畢十年之功成大清全輿圖。就是這樣一個為康熙王朝立下不世功勳的重臣,康熙卻把他在雪國放了十一年,讓其鬱郁不得志而亡。康熙對突然暴猝的周培公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呢,我想更多的是愧疚與自責。所以康熙為周培公守靈一夜,以寄哀思。
其次,康熙如此對待功臣周培公,自然不免為百官詬病。康熙為周培公守夜,給了周培公極大的哀榮,自然可杜絕悠悠眾口。康熙雖然在周培公生前沒有給予他應有的尊榮,但卻在他去世之後給予他王爺都享受不到的哀榮,足以證明康熙的拳拳愛才之意。所以他才會廣而周知自己為周培公守夜這一件事。
最後,在守夜結束之後,康熙召集百官訓誡。文武百官實際上清楚周培公為何而死,也知道為何康熙貶其至盛京。康熙實際上就是藉此機會在告誡滿朝文武(尤其是滿族大臣),不要只想著窩裡鬥,想著黨爭,想著排擠漢族大臣。而是要像周培公一樣,實心做事,為大清真正的立一點功勞。同時也是在透過此事號召滿朝文武團結一心,共襄盛世。
康熙透過為亡靈守夜想明白了御臣之道,他想明白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個道理。所以在姚啟聖遭到明珠索額圖等人彈劾的時候,康熙才能下定決心,力挺姚啟聖,姚啟聖才沒有變成第二個周培公。他也才得以被封西湖侯,榮華終老。
以上。
-
7 # 對視影音
個人認為:那是周培公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在康熙準備上晚朝,令兩個太監抬著沉重的大軸畫卷來到正大光明殿上,被以為只是一副山水畫,沒想到畫展開時,當時的場景,可以說是完全震撼到了康熙,他沒想到周培公窮11年之力,畫出了大清當時最全最仔細的地圖。
周培公因參加朝廷科舉考試,在考試時候試卷沒有避諱,被考官趕出考場。他手裡明明有老師伍次友的推薦信,卻沒有用,直到康熙遇到他,問他為什麼沒有用,他說他要憑自己的真憑實學獲得功名。
被康熙重用以後,周培公破準葛兒,平吳三桂立下大功,手握兵權。但是明珠和索額圖嫉妒他的才能,說他功高震主,可能成為下一個吳三桂,康熙就把她流放到盛京,一待就是11年。
在康熙瀕臨崩潰的時候,他臨危受命,僅僅憑藉幾萬原是家奴的兵丁就大破了準葛兒,有大敗吳三桂。
這個窮11年之精力為大清畫成最精最全地圖的人,至死的時候,康熙才發現他對自己對大清原來是如此的忠誠。
-
8 # 65833246890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週培公其人,周培公是湖北荊門人,康熙年間經人舉薦入仕,輔助大將軍圖海平三藩陝甘王輔臣之亂,勸降王輔臣,王吉貞父子而有功,被授道臺去山東上任,康熙平叛葛爾丹時上條呈獻謀獻策,得到康熙重用,後被授於盛京提督,十年後病逝,在提督任上查遍各種史書圖集,繪製了當時大清最精確的地圖,皇輿周天大清版圖。
其次我們來分析一下康熙帝,眾所周知康熙帝幼年即位,親政後內憂外患不斷,前半生到處用兵平叛,收剿。但是滿人入關幾十年了,當年驍勇善戰的八旗鐵騎,經過幾十年的養尊處優以沒有什麼戰鬥力而言,就只能起用漢軍營,打仗主要依仗漢軍,那麼瞭解漢軍文化傳統的當然不是滿人了,在這種情況下就得有周培公這樣有一定軍事知識和學識計程車子來協助,但做為夷族皇帝的康熙心裡非常清楚,可以用周這樣的人材,更要防這樣的人才,縱觀康熙朝幾次大的漢軍營用兵,都是如此,收臺灣用漢人施琅,姚啟聖,總督東南諸省軍務是康親王傑書,徵葛爾丹用周條呈,陳庭敬後方籌備軍械資重,主將裕親王福全,就是軍權得使終掌握在滿人之手,這就是一代聖主皇帝的用人之術,防人之術。
為周培公守靈本人認為一、這是做為帝王的又一更高明的手段,馭人之術,在漢文化為主導的地區建立夷族王朝,身為皇帝的康熙懂得有著幾千年儒家思想計程車子,大夫們非常看重忠、孝、禮,義的,士子們把顏面看的比命都重。那麼做為當朝天子的他就藉此機會給足你們面子,叫你們這些士子們將來為我所用,這一辦法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康熙朝如陳庭敬,張庭玉,于成龍等漢族的能臣幹吏為朝庭忠貞不二。二是愧疚之感,按周培公之材,特別是軍務方面,完全可以位列朝堂之上,參予朝中決策的,可就這偏偏軍務之材也可以說是康熙不用外放的主要原因,而周培公本人是南方人,那麼外放按大清吏制除本省湖北外,其它各省皆可,但康熙偏偏把他放到關外苦寒之地盛京,而且還管軍務,盛京是滿族龍興之地,滿文化起主導作用,你周培公在此地有軍務之權也沒有什麼危險,況且盛京周邊還有幾位旗主王爺在那,而周在此任一干十餘年,這在大清吏治也是極少極少的,周到沒有什麼怨言,這十年間翻遍古今圖集繪製了當時最精確的大清地理全圖皇輿周天,死之前呈現給康熙,一幅地圖在當時來說也是個“浩瀚工程”,對於一個帝王來說能看到自己所統領國家的全貌,製作人當有曠世之功。
總體來分析守靈這件事,做為一代聖主的康熙皇帝,本人認為其政治目地大於其它成份。
-
9 # 養車智多星
周培公死後康熙親自守靈,特別又是漢臣,絕對是莫大的殊榮。從《康熙王朝》裡看,康熙一生只有兩次守靈,一次是為周培公,一次是為孝莊皇太后和蘇麻喇姑。古代非常重視禮制,皇帝為臣子守靈沒有禮制要求,但從康熙這一自發與其親人同等對待的行為看,周培公這是前所未有、曠古難遇的高規格待遇。周培公(1632年—1701年)湖北荊門人,是康熙帝身邊的重要謀臣之一,官至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用三個字可以概括周培公的特性——“忠,能,傲”。周培公大破察哈爾,勸降王輔臣,大敗吳三桂,又舉薦姚啟聖,畢十年之功成大清全圖。周培公忠心耿耿,為大清做出了巨大貢獻。康熙對周培公的突然去世感到惋惜,對他的忠心由衷的讚歎, 對發配周培公到盛京有所愧疚的,於是決定為他守靈。康熙此舉彰顯了自己的氣度,表明有功必賞;也堵住了眾臣之口;也趁機推行了“滿漢一家”政策。守靈之後訓誡群臣,以周培公為榜樣,團結一心為大清做事。在為周培公守靈的那個夜晚,康熙望著大清地圖,口裡唸叨著“皇與周天,億兆黎民”,一幅凝重又憂傷的神情。康熙透過為亡靈守夜想明白了御臣之道,他想明白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個道理。廣納賢才,為大清開疆擴土,建功立業。喜歡我的觀點請關注點贊,謝謝!
-
10 # 小橋流水2018967
康熙為周培公守夜,我想有這樣幾個原因:
1.康熙愧對周培公
周培公在康熙時期立下了不世之功平察哈爾、討王輔臣、徵吳三桂。因為他漢臣的身份以及他手握20萬熊兵,康熙把他安置在變天雪地的邊疆整整11年,這使得南方人周培公因水土不服重病不起,直至死去。康熙坦言把周培公“流放”就是為了監視他,康熙說到此處深感慚愧。而周培公卻表示理解,康熙更是沒有無“顏”以對了!在兩人推心置腹的交談後當晚周培公逝世!康熙痛心疾首下旨停朝一次,為周培公守夜!
2.兩人既是君臣,又是朋友
康熙與周培公一見如故,《康熙王朝》講康熙與周培公茶館會晤交談,康熙被周培公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骨氣以及之前把得之不易的舉薦信當做狀紙的性情大為讚賞;在茶館中周培公認出了康熙,。可見,周培公天資聰穎,目光如炬,且超強的分析能力。另外,周培公是帝事伍次友所舉薦,可以說他和康熙是“同門師兄弟”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3.深表哀思竨念之情周培公的辭世使得大清王朝失去了為國為民真心奉獻的臣子,同時也讓康熙失去了“至親”兄弟!康熙為周培公守夜,不僅是為了竨念,更是為了消除心中的失去“親人”苦痛。古人都相信親人逝世後的三天死者的靈魂會逗留在靈堂內。當然了這是封建迷信,但也是為了表達哀竨之情!現在我們知道了人死後長眠於地下年代久遠被微生物分解。現在我們在每年清明節都要祭奠先人表達哀思。清明節已是中國的法定假日。
回覆列表
第一,康熙也算是一位明君,千古一帝,除鰲拜,平三番,文治武功,橫行天下,禮賢下士,很會用人。
第二,周培公打仗,行軍,非常周密,善於用兵,康熙命周培公,打吳三桂,平定叛逆,把身家性命交給周培公,是一種信任,是一種亦師亦友的尊重。
第三,說明康熙把周培公當成最好的朋友,又是最得力的干將,最尊敬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