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場負面智慧

    員工的體驗感最直觀的就是經濟收益,企業做的越好,員工收益越高,企業做的不好,員工收益也低,沒什麼比這個乾貨。當然,除了物質體驗還要有精神體驗,比如工作環境,比如福利待遇,比如企業文化。

  • 2 # 職場陳詞小調

    這個問題問的算是現在大部分企業或單位都沒有關注的部分,或者說是關注不足的部分。作為一個有多年經驗的人來分享下:

    簡單來說的員工的體驗感要分成兩個層面:1、物質激勵,2、精神激勵

    一、物質激勵

    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漲工資、逢年過節發錢發物之類,大概總結一下的話至少要分成3種:

    1、工資績效:這個是最最直觀的,員工不會看你為他做了多少事,繳了多了社保、買了多少保險之類的,他們最在意的就是這個月工資+績效拿到手有多少錢!所以這個是很重要的,同時也是有天花板的,工資不會一直漲,畢竟是存在著邊際效應。拿慣工資之後,如果某個月少了點,反正會容易激起員工的不滿“之前都那麼多,為嘛這個月少了?”高上去了,就低不下來。

    2、期權股份:當工資績效不能無限制上漲的時候,就要用期權股份這些延期支付的東西來提升體驗感了額,接受這個的一般都會把自己綁在公司在這輛戰車上。

    3、福利津貼:這個相對簡單,逢年過節的一些過節費、勞保、禮物,還有出差、休假補貼之類的,也可以提升。

    二、精神激勵

    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有精神層面的追求,工資績效不能無限制的上漲,期權股份都是延續支付沒拿到手的都不實在,福利津貼都是毛毛雨,這個時候精神激勵就非常重要了:

    1、企業文化:很虛的東西,但是也很實在,具現為一個公司的辦公氛圍,做事風格之類的東西,員工做的開不開心,錢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看在這個公司做的開不開會,認不認同公司的文化。所以怎樣營造一個公平、開放、進取的企業文化就是管理者需要重點考慮的事。

    2、榮譽激勵:比如“19年感動公司的XX人啊”“勞動模範”“優秀員工”之類的榮譽表彰,反正也不要錢,但是代表的是公司對一個人的認同。雖然沒有一分錢的物質激勵,但是卻可以激起一部分願意拼搏的員工的意志“那誰誰能力那麼差的都能拿獎,憑啥我還不行?”

    3、社會認同:員工在對公司的認同,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體現在,他在別人面前提到自己的公司的時候是羞於提起?還是為之自豪?當別人聽到他的公司/單位的時候,是表現的羨慕嫉妒恨?還是不屑一顧的撇撇嘴?工作不僅是工作,還是員工在社會上地位的一種體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年的國漫新番,你最期待哪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