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史明今

    李鴻章將“李鴻章”三個字籤成了“肅”字的模樣,這三個字擠在一起,既虛弱無力,又辛酸悲苦。很明顯,李鴻章在此時想的是以自己在朝廷受封的身份“肅毅伯”來落下這個恥辱的款。是百年之後有人追究這個“肅”字的緣由,定然會翻出李鴻章賣國罪名背後的真相,自己的沉冤也就能夠昭雪。

  • 2 # 黑句本

    這種解讀歷史細節的問題,很有意思,不妨來答一下。

    甲午北洋慘敗後,李鴻章的處境很艱難。1898年11月,七十五歲高齡的他被派往山東勘察黃河工程,雖談不上是朝廷對他的羞辱,但薄懲的意味還是很濃的。

    1899年3月底,李鴻章兢兢業業地完成黃河勘察後,回到京城,又被晾曬了八個月。

    此後因為維新派在廣東利用毗鄰香港、澳門的優勢頻繁開展反清活動,清廷急需有外交經驗的重臣前去坐鎮彈壓,於是這才想到重新啟用李鴻章。

    李鴻章此去,大有就此凋零在廣東的可能,誰知道,風雲突變,清廷在1900年又迎來了庚子之難。

    1900年6月21日,因為憤怒於各國洋人觸碰到了她的權力底線,慈禧公然向十一國宣戰。

    但如此瘋狂,慈禧終歸是心中無底的,於是在宣戰前後,她多次電召李鴻章進京商議。

    然而,面對守舊派秉政造成如此大的亂局,風燭殘年的李鴻章深感自己已無力收拾,在他看來,此時前往京城弄不好就將成為亂局的犧牲品,所以他遲遲不願動身,而是一再主張”先定內亂,再弭外辱“。遺憾的是,慈禧沒有采納她的意見。

    眼見局勢越來越失控,李鴻章絕望了,他預料在八國聯軍的炮火下,兩宮必會西逃,不久果然讓他言中了。

    這時候的李鴻章究竟是什麼樣的心態呢?

    很複雜。

    他既想繼續效忠清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又不願看到清廷亂命禍及東南半壁江山。

    所以他最終採取了兩步走來應對。一方面,他接受了盛宣懷的建議,領導主持了東南互保;但在保住東南半壁江山的同時,他並沒有放棄北上收拾亂局的念頭。

    1900年7月,接到清廷重新任命他為直隸總督的上諭後,李鴻章最終還是踏上了北上的屈辱慘途。

    臨行前,他與幕僚的一番對話很能反映他的心境。

    廣東署南海縣知縣裴景富問他:”萬一都城不守,公入京如何辦法?“

    李鴻章說:”必有三大問題,剿拳匪以示威,糾首禍以洩忿,先以此要我而後索兵費賠款,勢所必至也。“

    裴景富又問,這次會賠款多少?

    李鴻章說:”我不能預料,惟有極力磋磨,展緩年分,尚不知作得到否?“

    說到這,李鴻章淚流滿面地最後感慨:”我能活幾年,當一日和尚撞一日鍾,鐘不鳴了,和尚亦死了。“

    到了京城後,八國聯軍的條件果然一一被他料中。

    到了簽訂《辛丑條約》時,李鴻章的心情是十分悲憤且很複雜的。幾年前,簽訂《馬關條約》,他是北洋海軍的最高統帥,慘敗,被迫籤賣國條約,因為是主要負責人,他無法不認這個帳。

    但這次庚子之變,他覺得自己毫無責任,純粹就是背黑鍋,因此他不願把罵名背的那麼觸目驚心。

    因為有這樣一個心態,最終在《辛丑條約》上簽字的時候,他接受了幕僚于式枚的建議,沒有直接用”李鴻章“三個字簽押,而是用了清廷賜他”肅毅伯“這個爵位的頭一個字,也就是”肅“字。

    用一個”肅“字簽押,李鴻章是想極力去表明一點,這是清廷在賣國,而非他李鴻章在賣國,簽押時的他不代表、不屬於他自己,只代表、只屬於這個昏庸的朝廷、無奈的時代。

    但即便如此,即便最終在屈辱賣國條約上留下的是不那麼刺眼的一個”肅“字,但經過異常艱難而漫長的談判後,李鴻章還是被壓垮了。

    1901年9月7日,簽押完畢,10月30日,他便胃血管破裂,夜咯半盂黑血,在屈辱中死掉了。

    一個”肅“字,其實很悲涼!

  • 3 # 勇戰王聊歷史

    什麼玄機也沒有,那個字只是李鴻章自己的“畫押”罷了。

    不只是在《辛丑條約》上,李鴻章寫了一個“肅”字。在《馬關條約》、《中日修好條規》、《中俄密約》等等條約上,李鴻章也是寫了這個字。下面,我來列舉幾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看幾個李中堂籤的條約。

    (1871年《中日修好條規》)

    (《馬關條約》)

    (《辛丑條約》)

    (《中俄密約》)

    這個“肅”字,就是李鴻章個人“畫押”字。

    古代官員在吏部外放之前,都會在吏部留下一個“簽名”。這個簽名就是以後檔案往來辨別真偽的“防偽”!這個字可以使本人名字,也可以自己隨便寫一個字。哪怕是自己“畫個圖”也行,只要不嫌麻煩就行。

    李中堂在戶部留的可能就是這個“肅”字。據說,這個肅字是用“李鴻章”三個字拼出來的。我不動書法,實在不知簽名字是怎麼“畫”出來的。不過,現在很多人的簽名都很潦草,跟畫符一樣。

    當然,也有人說這個“肅”是源自於李鴻章封爵“肅毅伯”的第一個字。這個解釋也可以成立。因為,李鴻章的“肅毅伯”是在 1864年,太平天國滅亡後。剛好從這一年以後,李鴻章把自己“畫押”字改成了“肅”。

  • 4 # 陳悅漫步海邊

    1900年李鴻章能夠奉召北上收拾庚子殘局,就是做好了要擔責任的準備,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為了儘快恢復和各國的正常關係,他也得往下跳,這種心情在他出發時和家人朋僚的一些書信中表達得非常清楚,所以並不存在李鴻章拒絕在辛丑條約上簽字的事情。

    李鴻章簽在《辛丑條約》上的那個字,是一個已經超出了現代華人生活常識之外的事情。那個簽名看起來像是個道士畫的符,正式名稱叫做“花押”,類似於是專門設計的防偽簽名,通常其中的筆畫包含了自己的名字中的筆畫。

    採用花押,是比簽名更為正式的一種簽署方式,根據清末的一些條約來看,如果在簽署條約時,約文規定必須“畫押”,那麼在末尾一般就不會簽字,而是會畫上這種類似符號一樣的“花押”。而李鴻章在條約上用“花押”,也不僅僅是辛丑條約,其實1895年馬關條約上籤署的就是花押,比較有意思的是,馬關條約上面日本談判代表籤的也是花押。

    (馬關條約簽署頁。中日雙方代表籤的都是花押)

  • 5 # 歷史公元
    不管是哪一位大臣作為戰敗國代表與敵人洽談合約都是非常恥辱的一件事,但是很多時候這些大臣都沒有選擇的權利。

    清廷簽訂的第一份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是《南京條約》,負責簽署《南京條約》的清朝大臣耆英,因“欺謾之跡”,後來被咸豐皇帝賜死,實際上就是當了皇帝的替罪羊。

    李鴻章一生中代表清廷與列強簽訂了非常多的不平等條約,當然也因此揹負了很多的罵名。

    李鴻章代表清廷簽訂了第一份不平等合約,是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就是在這份合約上,李鴻章簽下了一個字“李”。

    當然,在這個“李”前面還有一系列的頭銜,包括大清欽差、包括文華殿大學士等等。

    就這一個“李”字,表達出了李鴻章很多的想法。

    首先當然是被逼無奈。

    李鴻章作為洋務重臣,作為北洋水師的直接組建者,可以說在晚清時期為了振興中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雖然最終結局是失敗,並且清廷必須為失敗付出代價。

    所以被逼無奈,簽署不平等條約的李鴻章,只能選擇了軟抵抗簽下了一個“李”字。

    其次是感到羞恥。

    沒有任何一個華人可以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無動於衷,李鴻章作為晚清重臣,確實是有一定的責任心和擔當,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作為一個掌權者,他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面對不平等條約,李鴻章更是羞愧難當,“李鴻章”三個字實在是沒臉寫啊。

    最後是逃避罵名。

    簽訂不平等條約,揹負罵名,李鴻章應該早有預料。為了逃避身後罵名,為了表明自己是被逼無奈的,李鴻章選擇用一個“李”字,逃避現實。

    或者說李鴻章也對晚清時期的局勢感到心灰意冷,只能夠無可奈何的隨波逐流,逃避現實。

    總而言之,李鴻章確實是晚清時期一個比較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在晚清時期的局勢下籤訂不平等條約實屬無奈,揹負賣國求榮的罵名,實屬冤枉。
  • 6 # zhu九戒

    歷史中的某個人的某個舉動,只要他沒說明,做後人的也就猜猜而已。

    直到今天李鴻章在很多人眼中仍然是形象糟糕,我覺得我們的歷史觀還是有很大問題。

  • 7 # 三隻腳的大烏鴉

    暗藏毛線心機,那叫畫押。古人會用一個圖型來替代簽名,那個圖型就叫押,因為不是字,所以不能叫寫而是叫畫。每個人的押都不一樣。

    還有,日本人也是和華人一樣有畫押的習慣,所以你去看馬關條約上伊藤博文等日本官員的簽字,也一樣是個稀奇古怪的圖案。

  • 8 # 孤客生

    在傳統的看法中,李鴻章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歷史罪人,他賣國,和列強們簽訂了無數的賣國條約。

    不過在比較新潮的看法中,人們對李鴻章卻有著不同解讀,在不少人看來,簽訂那麼多條約的主要責任不在李鴻章,而是在慈禧的身上。

    正是因為得到了慈禧的指使,李鴻章才在那風雨飄搖的年代裡,簽訂下了那麼多屈辱的條約。

    從實際上來說,他只是一個幫慈禧背上了黑鍋的背鍋俠。

    個人對李鴻章並無好感

    不過不管別人怎麼看待他以及他身上有著再如何多的苦衷,僅從一件事情來說,我個人對他就產生不了好感。

    在阿古柏侵吞我們邊疆省份的時候,大清的朝堂上對此事形成了兩股意見完全不同的勢力。

    其中一股是以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他覺得以清帝國國力的殘破,應該全神貫注地把所有精力投入在海防上,不該繼續花費力氣在當時一度被人們認為鳥不拉屎的邊疆上。

    而另一派是以左宗棠為首的邊防派,在他看來,海防固然重要,但是邊疆之地卻也是絕對不能割捨的一大重要部分,因此他覺得,應該出兵阻擊阿古柏,收回我們的邊疆省份。

    最終,左宗棠的堅持收穫了結果,朝廷同意了他的想法,然後由胡雪巖為他籌錢,出兵收回了我們的邊疆省份。

    僅從這一件事情來說,我個人對李鴻章是產生不了好感的,無論當時的歷史背景處在何等的境地中,都絲毫改變不了我在這方面的看法。

    李鴻章簽署的那個字是他自己的花押

    而接下來,我們迴歸正題,講一下李鴻章在辛丑條約簽名時僅寫一個字的原因。

    真實的歷史狀況與提問中所說到的事情是有誤差的,李鴻章並不是不願意在辛丑條約上簽名,他簽署了那麼多條約,早已經變成了一個熟練的老油條,又怎麼可能會為所謂的家國情懷拒絕在條約上簽字呢?

    實際上他所寫的那個字名稱叫做花押,意義等同於現如今人們所使用的個性簽名,在辛丑條約的簽署中,左邊的字就是李鴻章的個性簽名花押,而右邊的字則就是清朝慶親王的個性簽名花押。

    這所謂的個性簽名並不一定是本人的名字,而是古人們透過自己喜好為自己所設計出來的特殊字型。

    花押一般比較龍飛鳳舞,其他人很難以模仿,具有高度的自我性,是古人辨別簽名是否真假的重要憑證。

    普遍認為花押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在南北朝之後的各個年代都均有深遠的流傳,後來到了元朝時期,花押開始變成了一種現象級的文化,被所有文人都接受使用了起來。

    在一般的時候,人們會把自己的花押雕刻在印章中,蓋印的時候使用,同時如果有什麼重要的簽字,人們也會透過毛筆書寫的方式寫上自己的花押。

    花押在古代的普遍性

    除了辛丑條約之外,李鴻章在簽署朝堂公文以及和外國列強們簽署檔案時,都是以花押形式來簽署的。

    而不僅是他,古代許多官員簽署公文時都是直接簽署自己的花押,而不是簽署自己的名字。

    除了我們古代,日本因為受到我們文化影響的深重,他們古代也習慣使用花押來簽署檔案。

    在清朝和日本簽署馬關條約的時候,李鴻章和他的兒子李經方簽署檔案使用的是花押,日本的總理大臣伊藤博文以及另一位日本大臣簽署檔案使用的也是花押,可見,花押在日本也是有著巨大市場的。所以說李鴻章在辛丑條約上所寫的字是他的花押,這個提問是有一定誤區的,這個字並沒有暗藏什麼心機,而是暗藏了一個我們現如今很少了解得到的古代文化現象。

  • 9 # 韓老哥HanKeQln

    一個李鴻章決定不了整個清朝當時的時局,清代簽定名項賣國條約是整個朝庭當政長期腐敗造成的,是外㓂入侵瓜分大清造成的,弱國無外交,人在朝庭走,沒有不提心!李鴻章並非草苞一個,他心裡比誰都清楚是背黑鍋,是百年之後的罵和禍!

  • 10 # 小小嬴政

    李鴻章這個人,我還是很認可的,他在近代中國歷史上,頂了太多的罵名,甚至被戴上了第一賣國賊、第一漢奸的破帽子。從史料上來看,晚清時期簽訂的大部分不平等條約,都是他出面簽訂的。

    圖:1896年6月,李鴻章出訪德國,向俾斯麥請教強國之道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鴻章的名聲越來越壞。

    但李鴻章不失為一箇中興名臣,在後世,評價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李鴻章赫然在列。而他和其他三位名臣不同的是,李鴻章不在乎自己的名聲。

    不是不在乎,是不能在乎,大清王朝都被打成什麼樣了,打不過人家,就要服軟,服軟不是一種慫,而是能夠的得到一些喘息的空間。

    統治時期這一段短暫的喘息時間內,大量的能臣湧現出來,開始進行洋務運動,清朝的國力稍稍恢復了一些,對內平定了阿古柏叛亂,收復新疆;對外建立一支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海軍艦隊,一度讓清政府迴光返照。

    圖:左宗棠領兵擊潰浩罕汗國,然而,大清好景不長

    被稱為洋務運動的三十年,中國土地上種下近代化工業的種子,一直影響到民國時期。但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在黃海海戰中不敵日本,這場失敗,讓清政府三十年的心血付之東流,也讓許多能臣創造出來的興盛幻想破滅。

    這場失敗,是多方面原因的,其根本原因,不是戰士們無能,不是裝備不先進,更不是洋務運動本身錯誤,而是土壤已經爛了,所以根植於土壤的花草,自然就會枯萎,即使偶然綻放,也經不起一陣狂風。

    圖:原隸屬於北洋艦隊、有東亞第一堅艦之稱的“鎮遠號”被日軍虜獲後,運往大連旅順整修

    這時候的李鴻章已經72歲,都可以退休在家抱孫子,卻還要飄洋過海,簽訂一個讓人臭罵的條約。這不是李鴻章想要看到的結果,他只能透過談判,挽回一些損失和顏面,他能做的,也就這些了。

    有人在看到馬關條約的原文時,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細節,那就是李鴻章的簽字,只有一個字,開始有了很多猜想。但這些猜想,其實都沒啥用處。

    圖:1900年9月1日,英國報道標題為《李鴻章最近的肖像》

    這一個字,只是一種畫押,在古時候用作公文的一種符號,可以代表本人的意願,也就是說,看到了畫押,就意味著本人同意公文的內容,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簽字形式,只是一種公式化的法律流程,並沒有有太多的其他含義。

    何況,在當時,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在一些細節上做手腳,來免除一些罵名,或者在執行條約時,可以扯皮、不認賬。

    這種小聰明式的把戲,在外交上是一種大忌,尤其是在敵強我弱,沒有足夠能力戰勝對手的時候,這種小聰明,產生的破壞力,將是所有人無法承受的。

    圖:1900年6月23日,英國關於中國皇室的報道標題為《清朝的危機:光緒,現在清朝皇帝只是個孩子》所以說,從心裡來說,李鴻章絕對是不願意簽訂這個合約,如果他有辦法(事實上,他也嘗試了一些辦法,甚至包括苦肉計,但結果只是少賠了一些銀子罷了),他一定會嘗試做一些有利於中國的一些改變。但他只能盡力,如果實在是無法改變現實,李鴻章所能做的,只有不要這張老臉,頂著罵名,讓清王朝再苟延殘喘些年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漫中有沒有哪個人物的死亡。讓你感覺,很可惜和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