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李建成還不是太子的時候,李元吉好像就一直和李建成親近,而不是和李世民,都是一母同胞,這是為什麼呢?
9
回覆列表
  • 1 # 唐風宋月

    三個原因。

    第一,燒冷灶不如趕熱灶。李建成是太子,有關隴集團支援,炙手可熱,朝中絕大多數人都圍在他身邊轉,這是人之常情,誰都會這麼選。李世民只是秦王,以後李建成當了皇帝,他就是被清洗的物件,瞎了眼才會跟他。之所以秦王府有那麼幾個人死心塌地,是因為即使背叛了李世民也不會有好下場。所以只能跟著李世民豪賭一把。因此李元吉跟著李建成混是很正常的選擇。

    第二,李建成看上去比李世民好對付。李元吉的目標是當皇帝,李建成也承諾,等他死了讓李元吉接班,就如趙匡胤讓趙光義接班一樣。即使李建成到時候不想把江山交給自己,李元吉也可以跟李建成拼一把。但是他在李世民手下毫無勝算,李世民也不可能把江山交給他。

    第三,李元吉跟李建成感情深,跟李世民不行。李元吉從小跟著李建成長大,李淵帶著李世民在太原當官,李建成帶著一大家子在長安留守,說穿了就是當人質。李淵起兵,李建成帶著李元吉度過重重危險來到太原,可謂患難兄弟。李建成比李元吉大十三歲,可以說長兄如父,所以他要跟著李建成幹。

  • 2 # 腦洞闡史觀

    隨著唐王朝的逐步統一,爭儲鬥爭也異常激烈,而當時形成了三大集團勢力,各自擁兵,即太子東宮、秦王府和齊王府。當然,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實力是最強的,在二人的相互爭鬥中,李元吉倒向誰,誰的實力就可以得到進一步增加,而形成二對一的格局。

    那麼,李元吉為什麼會選擇站到太子李建成這一邊呢?

    一、元吉是怎麼倒向李建成的?

    其實,李世民和李元吉曾經有過親密的合作,事情還得從劉武周攻佔太原說起。

    武德二年九月,劉武周攻打晉陽,李元吉棄城而走,逃回了長安。李淵雖然很憤怒,但最終還是選擇原諒了元吉,隨後又派李世民平定劉武周。在平定劉武周之後,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大概有讓元吉跟世民學習打仗的考慮吧,李淵派李元吉跟著李世民一同出征。

    (上圖:世民、元吉在戰場上有過合作)

    武德四年,竇建德率軍馳援東都洛陽,企圖與王世充聯合,解東都之圍。而李世民則看準機會,希冀“畢其功於一役”,親率三千五百名勇士前往虎牢,東拒王世充;而圍困東都洛陽的任務交給了誰呢?沒錯,正是李元吉,而且李世民還給元吉留下了一員猛將屈突通,可見李世民對於元吉的器重和信任。

    當年秋天,李世民大軍奏凱,返回長安。秦王李世民身後一共有二十五位大將,領頭的,就是齊王元吉。當年冬天,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領司徒;元吉則領司空。二人幾乎是齊頭並進。

    沒過多久,劉黑闥又起兵了,這一次,又是李世民和李元吉合作出征。當劉黑闥第一次起兵平定之後,李世民接到李淵的命令,讓他回朝,而軍權呢“以兵屬齊王元吉”。

    由以上的內容來看,在第一次平定劉黑闥起兵之時,二人還沒有出現很深的裂縫,至少軍事交接還能順利進行。

    但變化來得很快,就在武德五年,劉黑闥第二次起兵,這時候與李元吉合作的,就不是李世民了,而是李建成!而志在“且以立功,深自封植,因結山東英俊”的李建成,正是在這一次合作中,將李元吉拉攏了過去。

    《舊唐書·巢王傳》中,也正是在武德五年之後,才有了李元吉和李建成一起合謀的記載:

    (武德)六年,加授隰州總管。及與建成連謀,各募壯士,多匿罪人。

    武德六年之前,李元吉既與李世民合作過,也與李建成合作過,他對於雙方的實力應該有了一定的瞭解。在統一戰爭即將結束之時,李元吉也到了為自己打算的時候。

    那他為什麼選擇李建成呢?

    二、元吉的策略:“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

    隨著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鬥爭越來越公開化,處於夾縫之中的李元吉就不得不為自己考慮了。

    (一)李元吉有沒有想過爭奪皇位?有!

    李元吉有沒有想過爭奪繼承權呢?當然想過了,否則他何必要蹚這個渾水呢?這可不是闡史君主觀臆斷,其實李元吉想爭奪皇位,也是有證據的。

    證據一:在李建成李元吉密謀昆明池刺殺李世民時,《舊唐書·巢王傳》記載了李建成對李元吉的許諾:

    正位已後,以汝為太弟。

    李建成的意思是說,我當了皇帝之後,你就是皇太弟。當然,肯定有畫餅的成分,但這句話也說明,李建成很瞭解李元吉的目的:無非也想染指皇權嘛!

    證據二:李世民在得知自己危險處境之後,召集了幕僚商量,其中有人說了這麼一句話:

    若使建成、元吉肆其毒心,群小得志,元吉狼戾,終亦不事其兄。

    重點是最後一句話,“元吉狼戾,終亦不事其兄。”不得不說,李元吉這小子的狼子野心,路人皆知了。

    (上圖:元吉倒向建成)

    (二)元吉爭奪皇位的策略:先除秦王 後製太子

    元吉想爭奪皇位,但問題是他的實力是最差的,不得不選擇依附一方。那依附強大的秦王,還是依附處於劣勢的太子呢?

    其實早在幾百年前的三國時期,就已經有了完美的答案,最好的辦法當然是聯合相對弱點的啊(注:有人提到,後來爭位之時,李世民相比李建成,處於劣勢地位,甚至“不為兄弟所容”。沒錯,但要注意,元吉做選擇的時候,戰爭即將結束,還沒結束,李世民還處在上升期。)。沒錯,元吉也是這麼想的。《舊唐書·巢王傳》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說護軍薛寶曾經搞了個迷信活動,向元吉呈遞了一個符籙,還說“元吉合成唐字。”元吉得到符籙很高興,說了這樣一句話:

    “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

    李元吉的意思是說,先聯合劣勢的太子除掉秦王,然後轉頭對付太子就易如反掌了。仔細揣摩這句話,這才是李元吉投靠李建成的根本原因!

    當然了,除了根本原因,也有其他現實的原因。

    太子畢竟是合法的儲君,在法理上佔有優勢,幫助太子,李元吉也可以賺取政治資本。即便殺掉秦王李世民後,元吉沒有實力對抗太子,也可以因襄贊之功保全自己。可以說投靠太子,進可攻退可守。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李元吉的計劃確定之後,除掉李世民之心就比建成更加急迫,他甚至對建成說:“當為兄手刃之(世民)。”還有一次,李世民隨李淵來到齊王府,元吉派出刺客要暗殺世民,多虧建成阻止才作罷,李元吉憤怒的對建成說:“為兄計耳,於我何有?”

    這話便有點自欺欺人了,殺了李世民責任都是李建成的,而好處都是你李元吉的,因為只有殺了李世民,你李元吉才有機會啊。還說不是為自己謀劃嗎?

    說白了,都是利益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此言不虛啊。

    以上,便是李元吉投靠李建成,而放棄李世民的原因。

  • 3 # 正史漫談

    無論因私因公,李元吉倒向李建成都更加合情理。

    李元吉也曾跟著李世民混

    我們都知道,當李淵擔任太原留守時,陪著他的兒子是李世民。李建成則帶著其他家眷待在河東當朝廷的人質。公元617年,李淵決定起兵後,李建成帶著李元吉逃往太原,異母弟弟李智雲則落在官府手中被殺。

    由此可見,元吉曾經跟著大哥生活,二人感情理應更深。但元吉也曾經常年隨著二哥,並且是在很容易患難見真情的戰場上。

    自公元619年李元吉丟下太原、逃往長安後,他就多年跟隨李世民到處打仗,比如兩人一起征討王世充、劉黑闥。史書稱他“以善馬矟自負”,也就是馬槍用的比較好,應該是一名比較優秀的戰將;而李世民則善於射箭,兄弟倆一近一遠,都是臨陣的武將,應該有共同的話題,但為何二人一直不怎麼親近?首先跟兩位哥哥的性格差別有關。

    面對隨和的大哥與嚴肅的二哥,年幼的小弟會偏向誰?

    公元626年李元吉被殺時,僅僅24歲,也就是說他跟隨李建成在河東、跟隨李世民打仗時,都不到20歲。小年輕選擇很哪位哥哥走得近,很大程度上要看對方性格。

    李建成的真實性格,史書中難得一見,但根據其善於討父親以及父親後宮歡心來看,他的情商是比較高的。再加上他作為儲君長期在長安處理各類政務和人際關係,根據閱歷積累,理應比較成熟、圓滑。

    而李世民的性格就比較有意思。當初在太原時,馬仔劉文靜曾向裴寂這樣誇他:

    豁達類漢高,神武同魏祖

    性格大度像漢高祖劉邦一樣,英明神武又跟曹操有幾分相似,看起來並不是很嚴肅。但此時他只是不到20歲的少年,隨著其後常年帶著一群猛將浴血沙場,他的性格日漸霸氣:

    上神采英毅,群臣進見者,皆舉止失措。

    “英毅”大概是英氣逼人、不怒自威,讓那些官場的老油條們見到都嚇得手足無措。為此,李世民甚至不得不刻意擠出一副柔和的表情,希望以此讓臣子們敢提意見。

    此外,從李世民任人以才、甚少徇私的帶隊伍風格來看,估計年幼的李元吉沒少挨他批。筆者猜測,正是由於兩位哥哥性格相差太大,讓李元吉打心底裡更親近柔和的哥哥。更別說這位大哥還是太子,未來的皇帝。

    太子本身就比王爺更值得投資

    自李淵拿下長安後,李建成就是雷打不動的世子、太子。所謂名正言順,經過多年的經營,他在朝廷的勢力應該是遠超過李世民;後者的影響力,幾乎是全靠軍功積累起來的,而且更多的集中在軍隊中。

    面對這種大勢,再加上李淵的態度,大部分人都會偏向投靠李建成這座現成的大山;李世民的鐵桿,則主要是秦王府的那些常年跟隨自己的文武。這一點,從玄武門之變時,軍隊中的李靖、李世勣都採取了中立態度就可見一斑。

    所以無論是依據私交還是大勢,李元吉都會選擇幫助李建成。至於史書中稱,李建成答應事成後讓元吉當皇太弟一事,個人覺得不必當真。皇權面前無親情,李建成當時已經三十好幾歲,自己的兒子已經接近成年,沒有傳位給弟弟的客觀需要;如果他真的視權位如糞土,那為什麼不讓給功勞震天下的二弟?幹嘛冒著風險,廢那麼大勁去排擠李世民,難道就是為了替李元吉搶天下?李元吉又不是傻子,他怎麼會被這樣的空頭支票忽悠。

  • 4 # 歷史時燒錄

    唐朝初年,皇帝、太子、秦王、齊王的命令並行於天下,父子四人均體會到了權力帶來的快感,而這也為父子四人後來的相愛相殺埋下了伏筆。

    李淵、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之間的紛爭

    隋朝末期,群雄割據,李淵起兵反隋,建立大唐王朝,而李淵奪取天下所依據的就是他的兒子們——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

    李淵坐鎮後方,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兄弟三人衝鋒陷陣,打下大唐江山。

    兄弟三人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又以李世民表現最佳,建功最大,而在此過程中也憑藉著仁德與個人魅力吸引眾多義士來投。甚至,唐高祖李淵的也曾表示待建功立業之後,冊封李世民為太子。

    因此,在唐朝建立之初形成了一個這樣的局面,開國皇帝李淵本應位高權重說一不二,但是實際上卻極其的忌憚李世民;當朝太子李建成雖為太子,但是其權勢卻隱隱的落李世民一籌;至於李元吉雖然地位尊貴,但是明顯與以上三人不是一個梯隊的。

    皇帝李淵的皇權受到了挑戰,因此李淵便要打擊挑戰自己皇權的李世民,穩定自己的地位。

    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更是直接的受到李世民的威脅,因此李世民被李建成視為直接敵人,想盡辦法要打敗他。

    李元吉也是追隨大哥李建成對二哥李世民痛下殺手。

    李世民在李淵、李建成、李元吉的聯合打壓下,逐漸的顯得勢單力薄,漸漸不支起來,李世民知道在如此的進行下去,自己必定會在這場政治鬥爭中徹底的失敗,死無葬身之地。因此,只有出奇招方才有機會翻身轉危為安,於是玄武門之變爆發,殺死李建成、李元吉,逼迫李淵退位。

    李元吉為何站隊於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

    大家一定有一點很迷惑,李元吉為何要忠心耿耿的追隨大哥李建成,而攻擊李世民,徹頭徹尾的充當一個頭號打手呢?

    難道真的是因為李元吉跟大哥李建成關係好,跟二哥李世民關係差嗎?

    當然,我們並不否定個人情感因素,但是我認為更主要的還是這麼做,更符合李元吉的利益。

    李元吉雖然在三兄弟之中權勢最小,卻並不甘心僅僅做李建成與李世民的一個小小的跟班,換句話說李元吉是一個有野心的人。

    李元吉深知憑藉自己一人無論如何也是鬥不過李世民的,而倘若李世民在,皇位根本沒有自己什麼事。但是若李世民敗了,李建成繼承了皇位,一是有李建成立自己為“皇太弟”的承諾,二是即便李建成不打算實現他的諾言,自己也是有一搏之力的,甚至李元吉還認為自己取代李建成易如反掌。

    所以,對於李元吉來說,李世民是自己最大一塊墊腳石,只有搬來了他,自己方有機會。因此,李元吉義無反顧的選擇了站在大哥一方。

    時燒錄品歷史

    李元吉曾說過:“只要除掉秦王,取代太子易如反掌!“,因此李元吉想法設法的要除掉李世民,刺殺下毒以及政治手段無所不用,不過被李世民一一化解,最後更是被李世民反戈一擊,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元吉成為了權利鬥爭的陪葬品,多行不義必自斃。

  • 5 # 嗔痴歷史觀

    這個問題提的好,我們一直關注玄武門之變或者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爭鬥,卻忽略了李元吉這個角色。他為何要選擇站在李建成那邊而不是李世民這邊呢?我接下來為你仔細分析一番。

    一、從整個形勢來看

    我們後人在研究李世民與李建成以及玄武門之變時,經常會以為李世民要比李建成厲害很多,所以玄武門之變的勝利都是水到渠成之事,實際上從李元吉的站隊我們就可以對這個問題深思一番。

    當時李建成除了朝中大臣支援他的很多之外,還有後宮很多妃子都是支援李建成,因為李建成經常與後宮來往,才會有後來李世民說李建成淫亂後宮一事。

    李元吉作為當時李淵成年的兒子中的三個之一,自然對皇權以及政治趨勢都很明確,他知道李建成在整個皇權之爭中勝利的希望最大,除了繼承製度以及後宮支援,還有李淵的大力支援。

    為何說李淵支援李建成呢,在玄武門之變前夕,李淵已經開始為了李建成的勢力著想,對李世民的黨羽進行削權,該調離的調離,該貶職的貶職,總之就是想讓李世民完全接受現實,讓李建成成為皇帝。

    二、為自己考慮

    除了形勢之外,李元吉也是有自己私心的,他與李世民之前在戰場上有很多交集,對李世民為人十分了解。李元吉知道自己想要與李世民抗衡,基本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加上太子李建成的力量,兩個人一起收拾李世民,就要簡單很多。

    到時候兩人合力將李世民剷除,他再繼續考慮與李建成之間的事情。李元吉可以說還是很機智的,在與李建成的接觸中,他看清楚李建成的猶豫不決與軟弱善良的一面,這正是李元吉最需要的。

    反觀李元吉,則是心狠手辣,果斷決絕,與李世民有些相似。他想要的結果就是與李建成合力剷除李世民,自己再借助李建成善良的缺點,趁其不備之時剷除李建成,這樣一來自己就成為唯一的皇位繼承者,豈不是最好的局面。

    這些事情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呢,從最後玄武門之變就可以看出,當時李世民殺死李建成之後,自己的馬驚慌把李世民甩到地上,當時李元吉想的不是逃命或者投降,而是返回去用弓箭想勒死李世民。

    這件事情已經徹底出賣李元吉,在那種情況之下,要是聰明人都知道,原本就不關自己太多事,李世民要的是太子李建成的命,並不是要李元吉之命,只要他乖乖束手就擒,李世民是不會將其殺死的。

    但是李元吉反人類思維的舉動,說明他已經被皇權迷失雙眼,換言之,即使當時他勒死李世民,玄武門內所有人都是李世民的,他們又怎麼會輕易放過李元吉,他想成為太子難度也很大。

    結語

    綜上所述,其實李元吉跟隨李建成的主要目的還是想來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把戲,只是可惜最後沒有成功,成為李世民劍下之鬼,要是玄武門之變時他聰明一點,也許小命還是可以保住!

  • 6 # 大國布衣

    李元吉支援李建成的行為,按《資治通鑑》上的說法是:“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這句話是說明李建成是個野心極大的人,因為當時有能力跟李建成奪東宮之位的只有李世民。

    所以《資治通鑑》裡解釋為,李元吉幫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後,他在除掉太子,然後自己繼位。但事實上,我們想想就能明白,能夠跟李建成互爭的只有李世民,如果李世民被除掉了,那麼太子之位只能更為穩固,李元吉拿什麼去爭奪太子之位?

    因此,《資治通鑑》裡面的說法有待商權,因為他記載的更多的是成王敗寇的記錄。事實上,李世民後來對李建成的諡號,一直在變化,也一直越來越好,而對李元吉的諡號是越來越差,由此可見李世民對李元吉是真的討厭。

    李元吉和李世民雖然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在成長過程中兩人就一直針鋒相對,斗的你死我活,這也就可以看出,兄弟三人間的微妙關係。

    李元吉和李建成的感情時從小培養起來的。

    李淵在造反之前是隋朝的官員,因為要到處為官,身邊總是帶著李世民,而李元吉和李建成則是在河東老家,這兩兄弟長久在一起後,其關係更好是必然的。

    但李淵造反後,兩兄弟為了逃命跑到太遠,當時的李元吉不過十四歲,在逃亡的路上何止用兇險來表示,因此說兩兄弟有著過命的交情也很自然。

    而李世民的性格跟李元吉是完全不對付的。當時的陳叔達就曾說:

    “秦王有大功天下,不可黜也。且性剛烈,若加挫抑,恐不勝憂憤。”

    這就是說李世民是個暴脾氣、吃軟不吃硬且很有原則的人,這樣的人眼睛裡容不得沙子,說什麼就是什麼。

    而李元吉的性格恰恰跟李世民相反。史書上說他喜歡打獵、隨意踩踏農民田地,還放縱下人欺凌百姓,雖然這裡面有醜化的部分,但可以確定李元吉是個紈絝子弟。

    李淵起兵後,李元吉年紀不大,這個年紀的孩子脾氣大還喜歡抬槓,因為晉陽丟了,後來我沒辦法跟著李世民混過一段時間。而李世民作戰喜歡身先士卒、治軍嚴厲,對於李元吉這樣的紈絝子弟肯定受不了李世民這個脾氣,因此兩人鬧得越來越恨對方。

    史書記載了一件事:

    武德年間。李世民和李元吉一起對抗突厥,但因突厥人此次陣容強大,李元吉有點膽怯。李世民帶著輕蔑的口氣道:“北虜恃強凌弱,不可戰亦不可示之以怯,當以智退敵,你敢跟我一起上嗎?”李元吉此刻是真不敢上,然後李世民便自己帶了一百騎兵上前,與突厥吉利可汗交談而還。

    李世民的這次交談其實有點故意出李元吉洋相的意思,也是打壓他的銳氣,而李元吉本來對這個二哥沒有好感,這次讓他出洋相後,他對李世民是更為的憎恨了。

    因為李元吉和李建成從小的關係,又跟李世民的性格脾氣都不對付,所以他就自然的會幫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

    即便他們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兩人沒有任何的共同語言,再加上李世民想奪東宮之位,本就亂了傳統,李元吉更是不會幫李世民了。

  • 7 # 小鴻哥

    因為李元吉自己想做太子。至於為何幫大哥李建成而不幫二哥李世民,是因為李世民無論能力勢力都強於大哥李建成。只要先除掉二哥李世民,那他再除掉大哥李建成就容易的多了。玄武門之變在很多人眼裡主要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對抗,李元吉只是一配角。其實李元吉也是隱藏BOSS。李元吉曾說過:但除秦王,取東宮易如反掌。這就是李元吉幫太子的原因。還有就是覺得太子不是秦王的對手。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是一母同胞。從小一起長起來的,李建成跟李世民感情也是比較好的,李元吉反而很怨恨。李元吉這人長的很醜,醜到母親都不願意撫養。是府中叫陳善意老婦偷偷撫養。長大後很嗜殺,讓家奴諸妾拿刀槍互相攻擊。有次李元吉也受傷了,陳善意勸阻。李元吉怒而把陳善意殺。可以說李元吉因母親不待見,性格暴。連養大自己的陳善意都能下手殺掉。所以說李元吉對李建成和李世民等人是有怨恨的。

    李元吉從小就缺父母的愛,看到李建成李世民跟父母其樂融融,自己只能遠遠看著不恨才怪。殘暴成性:齊王數出與竇誕縱獵,蹂民田,縱左右攘奪,畜產為盡。每射於道,觀人避矢以為樂。百姓怨毒。拿箭射路人,看人躲避為樂。這樣的人更渴望權力,喜歡隨心所意。 唐高祖稱帝后就立李建成為太子。但在唐朝統一戰爭的八年間,多數都是秦王李世民率軍平定。秦王數平劇寇,功冠天下,英豪歸之。李世民沒想過當太子皇帝那是假的,但無論他有沒有那想法。太子李建成和其部下也都會認為他有那想法。因為李世民有能力、功勞大。太子李建成的親信部下和秦王李世民的親信部下。比李建成、李世民更渴望自己的當皇帝。主子是皇帝,我們就是公侯將相呀。東漢耿純勸光武帝劉秀進位稱帝。進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從議者,士大夫各歸求主,無為從公也。諸葛亮也拿這話來勸劉備還說:士大夫隨大王久勤苦者,亦慾望尺寸之功如純言耳。再者形式也逼迫他們要去爭,如果李建成當了皇帝,自然用當年扶自己上位的人。對於秦王李世民的部下自己不會重用,反之李世民也一樣。

    李建成的部下見到李世民功勞越來越大,權勢越來越重。紛紛建議除掉李世民。魏徵見秦王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但是太子李建成始終下不去手,必竟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兄弟。李建成失敗後,李世民責問魏徵為啥要離間我們兄弟。魏徵回答:如果太子早聽我言,就不會失敗了。李世民覺得魏徵很直,於是繼續任用。李世民和其部下也都不是傻子,李建成集團威脅他們也是感覺的到。特別是李建成宴請李世民,於酒席間下毒事發生。個人認為此事值疑,李建成於酒席下毒,李世民死。他們也難逃關係。也許是準備了替罪羊,也可能是事態緊迫,李建成和部下急而弄險。我覺得是李元吉下的手,因為李建成一直不同意殺了李世民。發生了李世民中毒事的部下親信也感到事態緊急。房玄齡對長孫無忌講:禍隙已芽,敗不旋踵矣。夫就大計者遺細行,周公所以絀管、蔡也。兩人一起向李世民建議,先下手為強。李世民也許顧慮兄弟情,但更大的原因可能是時機未到。

    唐高祖也知道了兄弟不和,為不再禍起蕭牆。唐高祖讓李世民去洛陽,如梁孝王故事。竇太后常想讓小兒子接漢景帝的班,漢景帝把梁王外就藩。李世民不願意走,唐高祖堅持。李建成和其部下密談認為讓李世民去洛陽威脅很大。留在京師除掉很容易,於是進言唐高祖。不久就發生了玄武門之變。李元吉在很多人看平來只是幫助李建成幹掉李世民的幫手。就是個配角,其實李元吉也是主角之一。李元吉跟李建成李世民都是一母同胞,日後誰當皇帝他也始終富貴如舊。就是幫了李建成,將來能得到什麼?他已經是親王,封無可封。再進一步就是太子,皇帝了。就是因為他相當太子皇帝。

    在唐朝統一全國戰爭中,李世民立功多。太子地位受到威脅,很多人也並不看好太子。李元吉非常高興,想要利用兩人的矛盾讓自相殘殺。這樣他就能取爾代之。所以他一邊跟太子交好,表面上是支援太子。經常在李建成面前煽風點火。跟太子李建成講:秦王功勞越來越大,父皇又越來越喜歡,殿下雖然為太子,但位置不穩,要早點下手不然就晚了,我請求替殿下你殺秦王。太子李建成也不想下李元吉憑什麼這樣幫自己,如此不顧兄弟情。日後也會對自己下手。開始太子李建成並不忍心殺了弟弟李世民,李元吉就經常在李建成面前說,說多了李建成也同意了。太子不忍,元吉數諷不已,許之。李建成是太子,他也不甘心失去太子之位。在皇位面前,什麼親情都是假的。南朝宋就有人曾講過:願身後不再生帝王家。李元吉還結交賄賂宮內人,讓他們為太子在唐高祖面前說好話。其實就是1不想李建成敗那麼快2讓李建成認為自己是真心幫他,這樣就不會疑他。

    李世民有次過李元吉府,李元吉想趁機殺了。李建成阻止了,他有可能是重感情下不去手。也有可能這樣公然殺秦王,不好交待。李元吉講我是為你著想,又不是威脅到我。將以刺王,太子固止之,元吉慍曰:"為兄計,於我何害?"李元吉打的如意算盤,幹掉李世民後又能把一切推在太子李建成身上。舊、新唐書都記錄了李世民去太子府赴宴,酒中有吐血數升。我有兩個疑問1毒是誰下的2李世民為啥沒死。我覺得不太可能是李建成下的。因為是他請李世民喝酒吃飯,李世民中毒死了他能逃的了關係?我認為是李元吉要坐實李建成謀殺親弟的罪名。這樣高祖必然廢太子,李世民已死。高祖剩下諸子皆年幼。還有個疑問就是李世民怎麼沒給毒死?這個暫時不得而知。 在李元吉的煽風點火下,李建成的權欲之心敗給了親情。於是密謀殺掉李世民和秦王府文武。於是發生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有兩種說法:唐朝官方的說法是李建成要殺李世民,李世民並無意於太子之位。是李建成不顧兄弟之情,李世民是迫不得已反抗。民間說法是李世民不甘於只做秦王,要奪位。李建成為保位,發動玄武門之變。我的看法:李建成為保位發動玄武門之變,也有先下手為強的意思。李世民也是有爭位的意思。沒有帝之之志的人,日後也不可能成就貞觀之治。也有要自保的意思,要自保就要先除掉太子。除掉太子自然就沒人跟他爭。之前李建成一直不同意殺了秦王,讓他改變主意的應該是李世民有所行動了。李建成趁跟突厥打仗要調走秦王府將領,李世民及部下也只能先下手為強。兩方應該是差不多同時預謀發動政變。

    在發動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為了李元吉更忠心幫他。對李元吉講殺李世民後,對外宣佈暴亡。然後逼父皇讓位,我當皇帝。立你為皇太弟,將來當皇帝。當時李建成才三十七歲,李元吉也才二十三歲。李元吉那裡等得了那麼久。何況李元吉想自己當皇帝。有人把他們密謀的事洩露給李世民。於是李世民召集部下商議。玄武門之變以李建成李元吉的失敗而告終。李元吉也未能如願幹掉李世民再幹掉李建成。因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西藩尊稱天可汗、打敗突厥俘虜頡利可汗。所以世人並未對其多加指責。

    李建成部下和李元吉建議除掉李世民。李建成也是多次不同意的。李元吉不僅建議還要親自動手。李建成下決心的原因,捨不得大統之位。也有有李元吉和部下的推波助瀾。夫有四海者,不顧其情。白居易有詩云:最是無情是帝王家。如果李世民要張顯他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正義性,完全可以把帽子扣在李建成身上。李世民的部下也是多次勸說早下手,李世民也是不同意的。最終讓李世民下決心的是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人一段話:大王臨機還不下決斷,難道坐著等人來殺?如何不聽我們的建議,那我們就只能逃亡了。不能在你身邊做事了。如果李世民敗,他們將受到誅連。這是從古自今都是這樣的。

  • 8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答案:這就和我們擲色子一樣,我們永遠都會選擇機率最多的那一面,而不會選擇機率最小的那一面,對嗎?

    李建成稱帝的可能性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對比一下可能性,什麼叫可能性呢,那就是你會怎麼怎麼樣,他會怎麼怎麼樣,那個怎麼怎麼樣,這個怎麼怎麼樣,究竟有著多大的機率。

    簡單來講,當時李建成當皇帝的可能性是100%,李世民當皇帝的可能性是0%,但凡李元吉的腦子沒有被門夾過或者沒有被驢踢過,他都會責無旁貸的支援李建成,因為只有支援李建成,自己才能夠擁有原始股票。對不對?

    那麼我們接下來看一看李建成究竟有著怎樣的底牌,能夠為他稱帝做好準備呢?

    底牌一:李建成是嫡長子

    這玩意兒就沒法說,怎麼說呢?只能說憑運氣,誰讓你出生的時間比較早呢。針對這一點,如果非要仔細的講的話,那就是誰出生的早,哪個孩子的身份地位比較高,那麼他就可以當皇帝,而且是妥妥兒的皇帝。所以從李建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比李世民要快上好幾條馬路了,而且李世民根本追不上李建成。

    底牌二:李建成有著自己的勢力

    簡單來講,因為李建成是嫡長子,所以皇帝會把絕大多數勢力都給李建成,因為只有給他才能夠確定他是未來皇帝、現在皇子的稱呼。

    而當時很多的朝中大臣都希望巴結李建成來及早的摸到原始股票,都希望巴結李建成來獲得自己的政治地位,所以朝中的大臣絕大多數都是附庸於李建成的。

    底牌三:李建成有著自己的軍隊

    歷史記載的時候李建成好像一是無能,李建成就是個飯桶,吃啥都香乾啥啥不行,但真正的歷史絕對不是任人杜撰的,事實上李建成也有著自己的軍隊。

    簡單來講,李淵的三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人都有軍隊,三個人都有勢力,只不過相比較而言,李建成比李世民少了一點點而已。

    李元吉和李建成的關係

    這就牽扯到一個問題叫做:友情。我們總會發現自己小的時候,如果認識某個小夥伴屬於光屁股尿床的那種夥伴關係,長大了關係也會很好,因為這種友情是小的時候就慢慢奠定起來,慢慢成長起來的。

    簡單來講:李元吉和李建成就是光著屁股一起玩到大的,而且李建成作為大哥一直非常照顧李元吉,甭管啥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一股腦的都給李元吉拿了過來。

    但是李世民相比較而言就有點扯淡了,不但不給自己這個弟弟好吃的、好玩的,有的時候還搶弟弟好吃的、好玩的。甚至在玄武門政變之後,還把自己弟弟的媳婦拉過來當成自己的媳婦。

    就這麼個情況,你要指望著李元吉能夠和李世民關係好、關係親,跟親哥倆一樣,那純粹不可能啊。

    李元吉自己的小算盤

    馬無夜草不肥,說的是什麼呢?說的是如果馬上要長膘,就必須多吃草,吃到什麼地步呢?晚上也要吃。

    簡單來講,李建成給了李元吉很多的草,而且准許他晚上吃,敞開了懷的吃,想吃多少吃多少。

    曾經有看過一個民間野史,傳言不知真偽,但可以拿出來給大家看看:李元吉和李建成的關係很好,李建成曾經允諾過李元吉,一旦自己當上皇帝,當自己死後,皇帝將直接給自己的弟弟李元吉。

    換句話來說,他們打算來一個兄終弟及的政治制度,這可把李元吉給樂壞了,甭管自己大哥給自己的是不是空頭支票,最起碼給了自己許諾,自己就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無論如何,先把自己的哥哥抬上皇帝再說。

    李世民太兇殘

    透過前面我們知道,李元吉有著哥哥給自己的承諾,只要哥哥當皇帝並且死掉了,那麼自己就是皇帝。先把這個承諾放在一邊,來看看李世民。

    歷史記載李世民非常的能幹,能幹到什麼地步呢?很簡單,任何一個臣子在他手下都變得老老實實服服帖帖的,簡單來講:李世民手段很殘忍。

    我們不妨想一下,如果李世民當上了皇帝,李建成沒有當皇帝的話,那麼李世民會給自己弟弟這樣的允諾嗎?即便會給,李元吉能夠活到明天嗎?這一切都需要李元吉打心眼兒裡思考思考。

    玄武門之變的小事件

    大家都知道玄武門之變,也都知道玄武門之變的最終結局,但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玄武門之變結局過程當中的一個小事件。

    簡單來講:李元吉根本不用死,李元吉有逃跑的機會,但是他沒有跑,他是趁著尉遲恭向自己跑來的過程中衝向了另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李世民。

    換句話來說,李元吉用自己逃生的機會來換取和李世民擊殺的機會,只要能夠把李世民擊殺了,那麼自己就安全了。

    為什麼呢?因為李世民一旦死了,所有的皇子當中能夠成為未來皇帝的,就只剩下李元吉一個人了,給尉遲恭1十個膽子、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跟自己怎麼樣。

    但是天時地利不如人和,沒有想到最終自己沒有殺掉李世民,反而把自己的命給搭進去了。

    歷史啟示錄

    我們會發現李元吉最開始幫助自己的大哥,是因為李元吉和李建成的關係好,是鐵哥們。李元吉和李世民的關係不好,不是鐵哥們。

    緊隨其後,李建成給了自己很多好處,並且許諾自己未來當皇帝,李世民沒有給自己任何好處,沒有許諾自己當皇帝,所以李元吉喜歡自己的大哥,不喜歡李世民。

    但是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點是我們絕對沒有辦法忽視的,那就是李元吉他自己認為相比較於殘酷的李世民而言,自己的大哥李自成更容易忽悠。

    換句話來說,即便自己當不上皇帝,憑著傻大哥上位之後,自己也能夠撈取很多的不法好處,既然如此,還是趕緊支援一下李建成吧。

    但是千算萬算沒有想到,玄武門政變一下子全都給折了。

  • 9 # 老蟲

    這很好理解,人往更高處走嘛,李建成是太子,以後要繼承皇位的。誰都明白,為了讓李建成順利上位,李世民絕對要被削弱。

    事實也是這樣,李淵早就開始清理秦王府的人,什麼程咬金啊、尉遲恭啊、秦瓊啊都被外派到地方任職,就連房玄齡、杜如晦都被請出秦王府。

    這麼明顯的局勢下,李元吉然要緊跟李建成的步伐啊,這樣以後才有好處啊。跟著李世民絕對要倒黴的,朝廷不會放任這麼一個龐然大物存在的。此時的李世民就是處在一個人人喊打的境地中,李元吉這樣想,也這樣做了,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李建成和李元吉時不時的踩幾腳李世民,以報這些年都活在李世民的陰影之下的苦悶之情。但他們沒有想到李世民的反擊來到那麼決絕,來到那麼突然。

    秦王府的這些武將們在李世民這裡呆了好幾個月了,他們本應該在幾個月前就去地方就任的。這些人不願意看到,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最後卻被別人摘了果實。他們心中不滿,李世民心中更不滿。本來李淵說好的,要按照軍功分天下的,現在天下太平了,規則就要改了,憑什麼啊?卸磨殺驢啊,大不了魚死網破啊。

    說幹就幹,李世民先把小舅子長孫無忌找來,然後把房玄齡和杜如晦召回,召集眾將商議對策。這些人配合對年,都不用爭論,一條“毒計”就此產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建成和李元吉照例去上朝,卻不知李世民已經帶人在玄武門埋伏。李世民買通了值守的將士,一切就像平常一樣,只等李建成、李元吉的到來。

    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入玄武門,他們的隨從不能進入,被擋在門外。就在大門關閉的那一刻,李世民突然發難,將二人斬殺。然後入宮逼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

  • 10 # 歷史還有哪些事

    其實李元吉站在大哥這邊,而沒有站在李世民這邊的原因很簡單,用一句俗話概括就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在古代,皇家的內部根本就沒有親情可言,所以對於這些皇子來說,他們雖然名義上是兄弟,其實都是心懷鬼胎,想當皇帝,而李元吉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哪個皇子不想當皇帝呢?李元吉渴望當皇帝,但是他前邊有兩個人擋著,一個是大哥,當時的太子李建成,還有一個就是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這兩個人阻擋了他當皇帝的道路,所以如果他想當皇帝,這兩個人就必須清除。

    那麼,李元吉又為何要聯合李建成對付李世民呢?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李建成是太子,名義上就是儲君,如果不出意外,他就是未來的皇帝,但是李建成手下沒有那麼多大將。相反的,李世民跟隨李淵南征北戰,自身也是戰功累累,而且,他手下有尉遲敬德、秦瓊等一大批名將,還有謀士房玄齡等出謀劃策,可以說,他的實力完全蓋過了李建成。

    其次,李世民跟李元吉兩個人都是排在李建成後邊的,兩個人聯合起來推翻李建成應該不難,但是推翻之後呢?李元吉的實力完全比不上李世民,那麼最終只能讓李世民登上皇位。如果是聯合李建成,那麼他們就可以一起對付實力更強的李世民,況且藉助太子的名義對付李世民,也更容易一些,只要除掉了李世民,後面的事就相對容易多了。

    因此,李元吉選擇聯合李建成來對付李世民,但是沒想到一場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都被李世民所殺,而且李世民還把他的親侄子們都殺了個乾淨,可以說手段是十分狠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兒的男朋友沒房,他的觀念是:女方不陪嫁房子,為什麼要求男方有房子,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