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燕過紫禁城
-
2 # 孤客生
都說唐宋元明清,唐宋元明清,很多對歷史不太瞭解的朋友可能會以為唐朝過後就直接到了宋朝,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唐朝和宋朝之間還隔了一個五代十國,接下來我們簡便的說一下唐宋之間的這段歷史。
一般我們在學歷史的時候,唐朝講到安史之亂後就戛然而斷了,所以很多人就以為唐朝是在安史之亂後就滅亡的,事實並非如此,安史之亂只是唐朝的一個分界嶺,安史之亂前的唐朝,是真正的盛世大唐,是當時世界文化的中心,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幻想國度。
當時的唐朝因為四處征伐,國土擴張了很多,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以唐朝中央朝廷的軍力要掌控這麼廣袤的土地,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會顯得非常吃力,所以當時開創盛世大唐的唐玄宗就想出了一個方法,那就是給節度使們放權,讓他們自己擴充軍隊,掌握軍隊,幫唐帝國戍邊疆。
唐玄宗給節度使的大肆放權導致了原本應該屬於朝廷管控的軍隊在很大的程度上成為了節度使們的私兵,全程聽由他們調遣,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和史思明就是當時幫助唐帝國戍守邊疆的外族節度使。
唐朝當時空前的繁榮強大,但也因此遺落下了很多病根,節度使的制度就是這些病根之首,當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勢力龐大到可以威脅皇權的時候,此時就是他們出手的時候了。
安史之亂在唐帝國國境內綿延了七年的時間,最終被郭子儀和李光弼等人平息了,安史之亂雖然被平息了,卻由此引發了非常可怕的後果。
那就是以往埋下的節度使病根開始成長為茁壯的大樹,因為朝廷的掌控能力大為的消弱,所以皇帝需要加重節度使們所能掌控的能力來繼續維持原態,節度使從一開始的軍隊長官成為人一地的軍政長官,隨著時間的過去,這些節度使們不再受皇帝的掌控,雖談不上藐視皇權,但也在很大的程度上無視了皇帝的發號施令。
安史之亂之後過了150年,唐帝國才徹底的滅亡,唐帝國的命運是被一個名叫朱溫的節度使終結的,在唐朝的末年,又發生了一場大亂,那就是黃巢與王仙芝之亂,這場大動亂導致了搖搖欲墜的唐帝國徹底開始崩塌,從一介病軀變成了奄奄一息。
朱溫就是黃巢曾經手下的將領,他在背叛黃巢之後一步步成為了在唐帝國中位高權重的節度使,最終逼迫末代唐帝憚位,開創了一個朝代,名叫後梁。
朱溫可以說是所有開朝皇帝中最尷尬的一個人,因為他的後梁國只佔據了中原的一小塊地方,其他的許許多多的地方就是唐朝遺留下來的節度使們開創的小國家。
這些小國家彷彿一座座小島一樣分佈在神州大地上,其中我們史學家把最大的十個小國家稱之為了十國,後梁則因為繼承了唐朝廷的領土,所以成為了五代之中的第一代,我們所說的五代就是在唐朝廷就圖上輪番出現的五個國家。
五代十國的皇權交替非常嚴重,其中有敵國之間的攻伐,但是更多的還是手下將領們的反叛,五代十國起碼有將近一大半的王朝都是將領造反得來的,後梁被滅完後出現了後唐,後唐之後則分別是後晉、後漢、後周,這五個輪番出現在中原土地上的國家就被我們稱之為了五代,再加上它們周邊許多的國家,就成為了五代十國。
到了後周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天縱英武的君主,名叫郭榮,他帶領著後周南征北戰大有一統神州的趨勢,但是不料天妒英才,郭榮英年早逝,最終後周被權臣趙匡胤謀朝篡位,美其名曰黃袍加身終結了。
最終趙匡胤建立了統一南方的宋朝,真可謂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但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國家遼帝國太過於強大,又加上趙匡胤死得早,沒來得及北伐就被他的弟弟趙光義接任了。
趙光義此人能力又有限,在北伐的時候犯下了大錯誤,加上戰馬的不足,最終導致了北伐的失敗,所以最終中國進入了一個類似於南北朝的年代,南宋北遼,北方的遼,後來又被金取代,金朝後面要背北方的蒙古帝國滅掉了,最終自北而南蒙古滅掉了宋朝。
所以說唐朝和宋朝之間的五代十國一共隔了53年,這53年中是中國歷史上局勢最混亂的年代,各大節度使軍閥們紛爭不休,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風流,那是一個大爭與禮義崩塌的年代,君主們最大的敵人從外敵變成了自己的手下,一切的秩序徹底的崩塌了,這就是我所瞭解到的五代十國,希望大家看得盡興。 -
3 # 王事情
唐,618~907年;宋,960~1279年。以宋興之年減去唐亡之年,960-907=53年。
回答完畢。
五代十國和五胡亂華一樣,是亂世。自西晉八王之亂始,到隋統一全國止,持續300多年。而五代十國,顯然時間短多了。
這53年之中發生的大事,“五代十國”四字已可曉其梗概。五代者,中原五個朝代相繼建立: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者,大的割據政權數十: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及北漢。
朱溫在黃巢起義中洗白併成為霸主,後篡唐,建國後梁。後梁滅於李存勖,李氏得蒙唐朝賜姓,標榜重建大唐,史稱後唐。石敬塘引契丹滅後唐,稱兒皇帝,建後晉。契丹滅後晉,劉知遠在太原建後漢。郭威滅後漢建後周。經五代第一明君柴榮的經營,隱隱有一統天下之氣象,然天不假年,早逝,最後陳橋驛一場兵變,趙大龍驤虎視上位。
十國,王建建前蜀,滅於後唐。孟知祥建後蜀,滅於北宋。楊行密建南吳,滅於南唐。李昇建南唐,滅於北宋。錢璆建吳越,納土歸於北宋。王審知受後梁封為閩王,至其子稱帝,滅於南唐。馬殷建南楚,滅於南唐。唐末劉謙任封州刺史,其子劉隱受後梁封為大彭郡王,弟劉龑稱帝,滅於北宋。高季興建南平,納土歸降於北宋。北漢,源於後漢,郭威篡漢,後漢高祖劉知遠之弟建北漢,滅於宋太宗。
以上國興國滅,人生人死,無一不是大事。每一國、每一姓之興亡榮辱,延伸寫之,皆能驚天動地。
-
4 # 南方鵬
唐朝從907年朱溫廢唐哀帝建梁朝宣告正式滅亡,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五代為梁唐晉漢周,960年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中間隔了54年。其時十國尚未完全平定。
就如漢朝到晉朝,中間隔了個大亂世漢末三國,英雄輩出,金戈鐵馬,跌宕起伏,故事精彩讓人留連忘返,覺得很長時間的事,其實也是幾十年光景。
後梁,907年至923年。朱溫建國。
後唐,923年至936年。李存勖建國。
後晉,936年至947年。石敬瑭建國。
後漢,947年至950年。劉知遠建國。
後周,950年至960年。郭威建國。
-
5 # 小馬無刀
五十幾年。
本來問題很簡單,但仔細一想,其實沒那麼簡單。
漢繼秦後一統四百年,隨後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亂四百年。
唐繼隋一統289年,隨後五代十國只有五十幾年就到了宋的一統。
猛一看宋很牛叉,但仔細一看,其實不然。
縱觀兩宋三百年,中國一直處於一個超大的三國期。
北宋是宋與西夏奉遼,南宋是宋與西夏奉金。
如此,中國曆經三百多年的大三國分裂才被元一統的。
這麼算也堪比兩晉南北朝啦。
-
6 # 阿斗不傻
極簡五代十國史唐907年滅亡,北宋960建立然後960-907就是53年五代十國持續53年。
我在想,這個話題是不是可以結束啦,這是個無聊的問題。不過還是發散一下。要不對不起自己。
五代十國一般是泛指,古代華人都喜歡虛數連詞。比如
三國爭霸(其實還有公孫淵的遼東),五胡亂華(遠遠不止五個)五代十國(遠不止十國)戰國七雄(其實還有中山國)七王之亂,八國聯軍,九龍奪嫡除啦十全大補丸,該有的數字都有啦。嗯啦,扯的有點遠。五代十國和南北朝後的五胡亂華一樣,是亂世中的亂世。城頭變幻大王旗是那時候的真實寫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那個我不想被說成詞爛掉。可是不說不知道說啥。
還是換個說法吧,短命皇帝一大推,短命王朝一輪輪。個個都不行。因為他們實在是,全部都是廢物,除短命鬼柴榮外,沒一個好東西,就是最後得天下的趙宋,也是弱弱的小受。漢唐風采,被他丟乾淨。
那麼五代是那五代他們就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看看名字,只有後沒有前,都是烏龜背後對人)
十國者如下: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嗯啦,東南西北紅中,打麻將還差啥。)五代簡短說下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後梁。不幾年,號稱唐後代的李存勖(不是李家人)滅後梁重建大唐稱後唐。然後天字第一號漢奸石敬塘,引契丹國滅後唐建後晉,還對契丹稱兒皇帝。比契丹國王大幾十歲,不要臉。後來契丹翻臉滅石敬瑭的後晉,事實證明,割地換來的安全保證絕對不靠譜。可惜燕雲之地啊。然後劉知遠又在太原建後漢,這個後漢也依靠契丹,不知道劉家先祖臉面何在。之後英明神武的短壽者郭威又滅後漢建後周。因為沒有兒子,所以郭威傳位給五代第一明君柴榮。一個英年早逝的偉大帝王他不死歷史必定改寫。因為柴榮死得早,繼位的小孩子抵不過趙匡胤,於是陳橋兵變,趙大上位,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啦哈。 (趙大上位,統一中原建立宋朝,還強上小周後。)以上五代歷史說完,下面我們看十國。王建,建前蜀,被後唐,李存勖消滅。孟知祥在四川建,後蜀(活的比較久,最後滅於北宋。)楊行密建,南吳,被南唐,李昇消滅(就是詞人李後主老爹)李昇建,南唐,最後滅於,北宋。錢璆建,吳越,然後這個人比較識時務,投降北宋。後梁封,王審知為,閩王,過啦一代人,看天下到處是皇帝也稱帝,最後被,南唐消滅。馬殷建,南楚,最後也被,南唐消滅。(不得不說詞人皇帝老爹還蠻厲害。)唐末年劉謙任封州刺史,他兒子劉隱受後梁冊封為大彭郡王,傳給弟弟劉龑,這混蛋自不量力也稱帝啦,最後被北宋消滅。高季興建南平,也學吳越國納土歸降於北宋。北漢本源於後漢,郭威篡漢。後漢高祖劉知遠之弟建北漢,滅於宋太宗。(這段有點混亂,不過叫漢高祖,算不要臉吧)然後十國也說完啦,說的我頭暈,穿來穿去,今天你代替我,明天我代替,今天你殺我,明天我殺你,53年發生這多事情,也是有鬼哦。
算了算了,最後一段話,城頭變幻大王旗,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最後統一天下的還是文弱趙宋。哎!!!比比漢唐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
7 # 平治東方
唐朝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繁盛的時代,然而唐朝滅亡之後卻出現了“五代十國”這樣的分裂時期,這非常值得反思!
一方面,現在我們說唐宋之間的歷史的時候,習慣於說“五代十國”,這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因為唐朝最強大的時候,其領土包括現在的中亞、南亞、北亞、阿富汗等地,為什麼唐亡之後的歷史階段只提五代十國?
一方面,宋朝時期的中國實際上是十二國時代,這期間“結合上下文”、“承前”、“啟後”來看,北宋時期大致上有:①宋;②遼;③新羅;④西夏;⑤西州回鶻;⑥黑汗;⑦吐蕃;⑧大理;⑨蒲甘;⑩安南國;⑪加茲尼王朝;⑫迦摩縷波。南宋時期有:①宋;②金;③西夏;④蒲甘;⑤吐蕃;⑥西遼;⑦蒙古;⑧新羅;⑨大理;⑩安南國;⑪古爾王朝;⑫迦摩縷波。
-
8 # 紅雨說歷史
唐朝設立節度使,最後造成安史之亂,藩鎮割據
唐朝起從唐睿中時期設立節度使,慢慢的成為唐朝地方官制。他們管轄好幾個州,並且軍政,民政,財政基本都管,權力很大。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反叛時,大家都知道他是范陽,河東,平盧三鎮的節度使。
安史之亂被平定後,唐朝不僅沒有從這次教訓中吸取經驗撤掉節度使,反而增加了節度使的數量。朝廷內部“宦官專權”,“朋黨之爭”大大削弱朝廷統治。節度使慢慢發展壯大,有的節度使甚至管理到了10州。王仙芝,黃巢等農民起義使得唐朝朝廷疲憊不堪。節度使又發展為藩鎮,形成了藩鎮割據的亂世。龐大的唐朝在交困中轟然倒塌。公元907年,宣武節度使朱溫廢掉了唐哀帝,稱帝建梁。
五代是建立在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後梁:朱溫建立,朱溫是黃巢起義時候的將領,後來投降了唐朝,被封為節度使、梁王。朱溫經過多年的努力打敗了幾個軍閥,擴張勢力,在公元907年廢掉了唐哀帝,自稱皇帝,建立梁朝,就是後梁。後梁17年為後唐所滅。
後唐:李克用長子李存勖(所有兒子中第三個子,李克用很多養子,最有名的是十三子李存孝)於公元923年滅後梁稱帝。後唐14年統治。
後晉:石敬瑭於936年滅後唐建立後晉。石敬瑭為了奪取後唐政權割讓幽雲十六州給遼國。遼國支援石敬瑭建立晉。立國12年,公元947年遼國滅後晉。
後漢:公元948年,後晉大將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後漢只存在了四年就郭威打敗了。
後周:郭威於951年建立後周,後周的第二任皇帝是郭威養子柴榮。柴榮是個有才的皇帝,他獎勵農業,興修水利,軍紀上整頓兵務。政治上要求大臣敢言得失,史稱“周世宗改革”。後周慢慢強大為北宋朝打下基礎,並且收回了幽雲十六州。
十國是在五代建立的中原地區周圍先後出現的十個政權。1.楊行密建立的吳國;2.錢鏐 (音:留)建立的吳越國;3.劉隱建立的南漢國;4.馬殷建立的楚國;5.王建建立的前蜀國;6.王審知建立的閩國。這六國國君原來都是在唐朝末年擔任過節度使。
還有四國出現相對晚一些:7.高季興建立的荊南國;8.李昪(音:遍)建立南唐國;9.孟知詳建立的後蜀國,10.劉崇建立的北漢國。十國北漢在北方,其他九國基本在南方地區。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陳橋兵變奪取了後周政權,建立北宋王朝,五代十國結束。
-
9 # 納蘭談史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這首耳熟能詳的朝代歌就已經告訴我們:唐宋之間隔著一個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一場持續了53年的亂世,五代十國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上的存在感並不強烈,而且基本不考學的很少,所以有很多的人對五代十國這段歷史很陌生,咱們今兒就簡要談談這個亂世的“前世今生”。
五代十國,也就是指五個朝代和十個國家。這五個朝代之所以被歷史公認為朝代,並不是完成了國家大統一,而是佔據中原地區而被歷史認證的正牌朝代(依次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中原政權)十國也就是指以這五個中原政權為中心,在其周邊建立的小地方政權(分別為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
至於五代十國為啥卡在唐宋兩代之間長達53年,這就不得不吐槽一下唐朝的權力制約體制了。縱觀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地方與中央的權力始終沒有達到一個動態平衡,每每在王朝末期都會出現藩鎮割據的現象,而唐末出現藩鎮割據的本質原因在於黃巢起義。於是朝廷總結經驗認為如果再不放軍權在野,就必然會對地方上的控制無力,所以就設定了九個節度使來統領地方軍政,結果就導致了地方割據不服從皇帝旨意,相互攻伐,天下大亂,這是五代十國的起源所在。
至於宋朝是如何結果五代十國這個亂世爛攤子的呢,就不得不提到宋朝的締造者趙匡胤。作為北周政權御前掌管禁軍的將軍,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就那麼稀裡糊塗的登基做了皇帝,然後逐步剿滅各地政權,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
10 # 民國年間那些事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稍具歷史常識的朋友都知道唐宋中間隔了幾十年,但民間歷來有唐宋元明清之說,讓許多人誤以為唐宋兩朝是緊挨在一起的。其實唐王朝於公元907年滅亡,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了宋朝,唐宋之間隔了整整53年,這53年就是城頭變幻大王旗的五代。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特別是黃巢起義後,唐王朝更是搖搖欲墜。黃巢手下大將朱溫後來投靠了朝廷,擔任了宣武軍節度使,逐漸尾大不掉,在今天河南一帶割據一方。907年,朱溫從唐王朝手中取得政權,建都開封,國號為梁,史稱後梁。
從朱溫開始,很短時間就更換一個政權,當時在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後梁(907——923)、後唐(923——936)、後晉(936——947)、後漢(947——950)、後周(951——960)五個政權,歷史上將其合稱為五代。
在中原以外的其他地區,當時還存在著大大小小十幾個割據政權,其中比較有名的有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史學界稱其為十國。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十國中一些政權尚存,後來相繼被宋消滅。十國中國力最強的是江南的南唐,975年為北宋所滅,南唐最後一個國君就是赫赫有名的大詞人李煜,他的那首《虞美人》可謂是家喻戶曉:“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五代十國是個亂世,軍頭並立,武夫爭權,很多人都搞不清楚這些小國的來龍去脈,下面列個簡單的表格,好讓大家一目瞭然:
-
11 # 文史小張飛
唐宋之間隔了一個五代十國史,五代十國史是一個君臣相愛相殺的故事,這個故事的時間是53年: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公元960年北宋建立。
具體時間表和大事記如下:
五代 -主要位於中原地區,史稱正統。五代依次為:梁唐晉漢周,朱李石劉郭。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①後梁:公元907年唐哀帝李柷禪位,原黃巢起義軍首領-唐宣武軍節度使-梁王朱全忠(稱帝后改為朱晃)登基稱帝,定都開封,建國號為梁。
釋義:朱晃的名號寫這麼長,是為了讓大家認清他是一個投機倒把之人。
起先參加黃巢起義軍加入滅唐的序列,之後黃巢起義軍敗落又投入唐朝的懷抱,被唐僖宗賜名全忠(可惜一片心意餵了狗),最後羽翼豐滿便篡唐自立,並改名朱晃(日光晃,怕遭報應嗎)。
自朱晃榜樣作用開始,五代十國頻繁出現君殺臣、臣弒君的惡性迴圈,朱晃死後其子孫自相殘殺,之後被後唐一舉屠戮殆盡,可謂因果報應也!
主要大事記:黃河邊唐朝文武官員被屠殺一空史稱白馬之禍,上源驛之變後梁後唐成生死對頭,唐朝滅亡後梁建立。
②後唐:公元923年,李存勖滅後梁定都洛陽,史稱後唐莊宗。兩年後派大將郭崇韜攻滅前蜀(十國之一),後唐國力達到頂峰,同時也是五代之中疆土最大的國家。
延伸:後唐是由西北地區的沙陀族人建立,國內人才濟濟後晉石敬瑭、後漢劉知遠、後周郭威均出自後唐一系。稗官野史中後唐軍隊稱為太保軍,領軍人物稱十三太保。
主要大事記:後唐明宗時期,經濟恢復,社會呈現小康局面;契丹國(遼)開始南下干預中原事務。
主要大事記:幽雲十六州割讓契丹,中原王朝失去防護屏障;交趾靜海軍趁機獨立,越南從此脫離中國統治。
④後漢:公元947年,劉知遠在中原混亂、遼軍肆虐的情況下登基稱帝,建立後漢。
主要大事記:驅逐遼國,收復中原。
⑤後周:公元951年,郭威以漢帝年幼,於澶州發動兵變自立為帝,建立後周。其後傳位養子柴榮,柴榮五代十國第一明君,然天不假年,沒等一展胸中抱負便英年早逝。
主要大事記:周世宗滅佛(三武一宗滅佛的一宗),後周末年(北宋初年)西北定難軍逐漸割據,建立西夏。
十國-主要位於江南地區,史稱地方割據政權。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楊吳、桀燕等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楊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馬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被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十國因均為地方性政權,主要知名事件有一些幾條:
1.南唐是十國中面積最大的,南唐後主李煜是歷史上有名的詩人(有詞帝之稱,語文課本上有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2.十國中北漢位於山西地區,地域上屬於北方國家。
3.十國對江南地區的經濟開發做出了巨大貢獻,為宋朝時南方經濟超過北方經濟奠定了基礎。
點評:
五代十國是中國最後一次大分裂大混亂時代,前面分別是春秋戰國第一次,三國魏晉南北朝第二次。亂世出英雄,但也是災難,和平來自不易。(唐末人口5000萬,宋初人口3500萬)五代十國的分裂雖然促進了民族的進一步融合,但也導致邊緣地區民族的離心,所以國家統一才是王道。 -
12 # 讀史坊
唐朝907年滅亡,宋朝960年建立,中間隔了63年。
唐宋之間的朝代史稱五代十國時期。那段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很混亂的時期,五代是唐朝滅亡後中原建立的五個政權,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是中原之外的割據政權,主要有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等十個國家。
這些政權中,最奇葩的要數南漢。南漢後主劉鋹認為,大臣有了妻子兒女難免就會有私心,因此,他規定,凡是符合條件做官的人,必須先自宮,然後才能入仕。因此,南漢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太監王朝。
-
13 # 木喬圖書館
從公元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後梁,到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大宋,之間總共間隔了53年,雖然間隔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是這53年發生的故事卻熱鬧無比。
先後有數十個政權登上歷史舞臺,其中比較大的,佔據中原的有五個政權,被稱為五代,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有十個比較小的政權被稱為十國(嚴格來說不止十國,這裡我們就按普遍叫法),分別是:吳、南唐、吳越、楚、前蜀、後蜀、南平(也稱荊南)、閩、南漢、北漢(十國中唯一一個在北方的政權)。
眾所周知,轟轟烈烈的黃巢起義被各個藩鎮聯合剿滅,隨之而來的後果就是朝廷勢弱,藩鎮趁亂壯大,不再聽朝廷的命令。
後梁:直到最後唐哀帝李祝被梁王朱溫廢殺,朱溫稱帝建國,國號為“梁”,史稱後梁,唐朝從靈魂到肉體都徹底滅亡。再往後朱溫被兒子朱友珪所殺,再再往後朱友珪被弟弟朱友貞殺死,朱友貞上位,繼續往後,公元923年後唐莊宗李存勖(真正的猛人)攻破梁都,後梁滅亡。
後唐:起家於河東晉地,李克用作為第一代晉王,帶著他的沙坨騎兵橫掃天下,奠定了入主中原的基礎,二代晉王李存勖,比他爹一點不差,打契丹、收河北、滅前蜀,公元923年稱帝,國號為“唐”,史稱後唐。同年12月攻滅梁朝,後唐成為五代中疆域最大的一個。功成名就的李存勖開始寵信伶人,胡作非為。最後被義兄李嗣源背叛,弄得眾叛身死。李嗣源稱帝,死後傳位三子李從厚,然後又是熟悉的劇情,李嗣源養子李從珂殺了李從厚自己當皇帝,殺嗨了的李從珂把屠刀伸向了石敬塘,後來的劇情大家都熟悉,小石帶著契丹干爹一路打到洛陽,李從珂自焚而亡,後唐滅亡。
後晉:石敬塘用燕雲十六州管取了契丹的幫助,滅了後唐自己做了皇帝,國號為“晉”,史稱後晉。沒過幾年舒服日子,石敬塘就駕崩了,其子石重貴繼位,要說石重貴可比他爹有“骨氣”得多,說孫子我可以當,但是我不給你當小弟,我自己要當老大!耶律德光心想,這是給你臉了呀!於是契丹大舉南下,攻破汴梁城,後晉滅亡。
後漢:在契丹胖揍後晉的時候,後晉大將劉知遠在晉陽稱帝,國號為“漢”,後晉滅亡後,還有很多殘存軍隊散落在各地,所以,劉知遠稱帝的訊息傳到這些人耳中後,很快得到了後晉殘存部眾的支援,劉知遠從晉陽一路高歌猛進,很快就打到了汴京,耶律德光一看不走不行了,在不走想走也走不了了。後漢就此取代後晉,沒幾年劉知遠去世,其子劉承佑繼位,剛繼位就看幾個顧命大臣不順眼,話不多說,四個顧命大臣瞬間就有三個領了盒飯,只有郭在外帶兵倖免於難,但是郭威的家人可沒這麼好的運氣,劉承佑把屠刀揮向了他們。郭威得到訊息後也沒多說什麼,很快帶兵回程幹掉了劉承佑,假意立劉贇為帝,隨即領兵北抗契丹,行至澶州被部下“黃旗加身”被迫當了皇帝(這個劇情是不是非常熟悉?),後漢滅亡。
後周:郭威“黃旗加身”稱帝,國號為“周”,史稱後周。郭威稱帝僅僅三年就駕崩了,因為妻兒都被劉承佑殺了,所以只能傳位給養子柴榮(其實應該叫郭榮,柴姓是後來的老趙家沒經過本人同意,私自給改回來的,原因大家都懂),大名鼎鼎的後周世宗正式出場!柴榮雄才大略,有一統天下之雄姿,在柴榮摧枯拉朽的攻勢下,契丹完全不是對手,燕雲十六州已經收回三州,北伐的勝利似乎就在眼前。
奈何天不遂人願,柴榮突發疾病,只能打道回府,北伐草草收場,回去不久就撒手人寰,天妒英才呀!留下孤兒寡母和年富力強的託孤大臣趙匡胤。八歲的柴宗訓繼位,不久之後發生了和郭威同樣的劇本,託孤大臣趙匡胤率軍北上抵抗契丹,行至陳橋驛,睡覺的時候被部下披上黃袍“非常不情願”的轉頭回去,自己當了皇帝(郭威知道了,不知道會不會舉報趙匡胤抄襲),後周滅亡,大宋王朝建立!
有一說一,趙匡胤在位時的宋朝還是非常能打的。
剩下的“鄉鎮企業”十國,故事線錯綜複雜,也沒有什麼影響歷史的大事,在這裡就不在贅述(也是我太懶了,嫌麻煩懶得寫了)。
-
14 # 平板故事集
唐宋元明清,而唐宋中間的五代十國屢屢被人遺忘,唐宋之間隔著五十三年,半個世紀、將近三代人的時間。
亂世災難
都說亂世出英雄,可是亂世帶來的人禍卻無人關注。
中華文明瀕臨中斷的兩個時期,一是五胡亂華,二是石敬瑭之亂。
石敬瑭之亂恰恰發生在五代十國時期。
自黃巢起義之後,大唐最後的榮光被朱溫朱溫終結。
從此進入軍閥割據狀態。
前後共5個割據勢力稱帝,還有十個沒稱帝,對稱帝的國家稱臣。
這期間就發生了石敬瑭之亂。
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契丹得以在北方橫衝直撞。
期間因為戰火平民百姓死傷無數。
石敬瑭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在歷史長河中被定格為賣主求榮之輩。
前半生拼搏的榮光付之一炬。
被遺忘的時光
東漢末年的三國亂世,羅貫中一部《三國演義》讓天下人瞭解了三國亂世始末。
雖然跟正史陳壽著《三國志》略有不同,但是不妨礙大家熱愛演戲中的人物形象。
五代十國則沒有啥出名的演繹鉅著。
電視電影也不似明清唐等大一統的朝代多。
普通大眾除了唸書學歷史的時候對這段時間有一個大概的認知,其他人則是一無所知。
唐詩宋詞我們總是喜歡把他們相提並論,這也導致很多人以為唐朝過後直接就是宋朝。
名人輩出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每個朝代的創始人和大將單獨拎出來都絲毫不遜色。
李存勖,在十五個世紀的歷史長河中,唯一跟項羽相提並論的人。
橫掃六合八荒,打遍中原無敵手。可惜沒有用人之才,死於兵變。
郭威、柴榮、趙匡胤他們三人是一脈相承的。
同樣很能打,亂世大概只有武力途徑才能最快一統吧。
趙匡胤就是我們熟知的宋太宗。大宋開國皇帝。
跟趙匡胤同時代的名人還有後主李煜。寫下了無數斷人心腸的詞句。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亡國之痛,奪妻之恨,化作那無限的哀愁寫入這流芳百世的詩詞中。
終結亂世
宋太祖趙匡胤,南部全部統一之後,致力於收復幽雲十六州。
發生了兩件事打亂了他的計劃。
一是杯酒釋兵權,二是燭光斧影。
第一件事把能打的將領都解放了,回家吃喝玩樂去了。
國家不需要他們,大概太祖是想著自己年輕力壯,還能再征戰多年吧。
第二件事,直接讓太祖去見了上帝。
從此皇權旁落到太宗趙光義一脈,直到南宋時才重回太祖一脈。
寫在最後
五代十國這段亂世,上演的亂世爭霸不輸給三國時期。
熟悉、瞭解的人太少,更鮮有人提及。
造就了這段宛若被遺棄的歷史。
-
15 # 史曉生
唐宋之間,僅僅相距53年,但卻往往給人一種隔了幾百年的錯覺。
唐朝和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兩個重要的朝代,但在不少人的概念裡,都覺得唐朝和宋朝之間,彷彿相隔了幾百年的時間。
但實際上,唐朝和宋朝之間,也就僅僅相距53年而已。
之所以會有這種“恍若隔世”的錯覺,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學習歷史時,一般講到“安史之亂”基本就結束了,這就讓我們覺得好像安史之亂後唐朝就沒了。
而事實則是,安史之亂髮生時,大唐才剛過去不到一半。
也就是說,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朝又撐了兩一百多年的時間才徹底宣告滅亡,而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前後也就53年。
而這53年,便是歷史上著名且又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那麼,五代十國是因何而起,最終又是怎麼結束的呢?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就得從唐朝末年的一個私鹽販子說起。
唐朝末年,有個私鹽販子叫黃巢,黃巢不滿於僅僅當個私鹽販子,因此就立下志願,要考取一個功名。
但可惜的是,黃巢屢考數次,均名落孫山。
之後他一怒之下也不再考試了,扯起大旗,號召了一幫兄弟,開始投身於造反事業,並且,這事業越幹越大。
最終,黃巢打到長安,趕走了當時的皇帝唐僖宗,自己登基,建立了“大齊”政權。
但黃巢稱帝后,卻喪失了之前的進取之心,沉迷享樂不說,還把軍中大事交給了手下人去打理,而這其中,有一個叫做朱溫的年輕人,工作方面歷來表現不錯,不僅受到了黃巢的器重,還被委任為同州防禦使。
但剛升官沒不久,朱溫就遇到了一件大麻煩事。
前文提到,黃巢打進長安後趕走了唐僖宗,但唐僖宗自然不願將長安拱手讓給黃巢,因此就調集軍隊,準備開始反攻。
而朱溫所駐守的同州,剛好是唐軍反攻的第一站。
這樣一來,朱溫就“壓力山大”,並且,當時唐軍這邊的統帥叫王重榮,這人是出了名的驍勇,因此,朱溫在對上他之後,那可真是侄子帶孝帽---“死叔(輸)”。
不得已之下,朱溫只能向老闆黃巢開始求援,但這一求援,卻求出了大事。
在接到朱溫求援後,黃巢並沒有當回事兒,為啥呢?當時朱溫的一個死敵剛好很受黃巢信任,因此此人就煽風點火,說朱溫不肯死戰反而還求援,而黃巢信了這話,因此拒絕了救援朱溫。
面對黃巢的不救援,朱溫是氣得破口大罵,但罵也無濟於事,最終,朱溫心一橫,乾脆直接投降了王重榮。
反正你黃巢不仁,那就別怪我朱溫不義了。
之後,朱溫正式投降唐軍,而唐僖宗對此極為高興,當即就封朱溫為金吾大將軍,又賜名“朱全忠”,滿懷信心地指望朱溫能幹倒黃巢。
而朱溫表現確實不錯,打起仗來盡心盡力,但奈何黃巢也不是吃素的,因此,最終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因此就陷入了僵局。
面對這種情況,唐僖宗愁的是吃嘛嘛不香,而這個時候,有人出了一個主意。
什麼主意呢?就是把沙陀人李克用請回來攻打黃巢,之所以請他,是因為沙陀人歷來戰力強悍,用他們對抗黃巢,顯然十分合適。
但有人也提出質疑,畢竟這李克用當年是因為和幾個節度使大打出手,才被朝廷免職趕走的,如今請他回來,他會不會翻舊賬呢?
一時間,朝堂上對究竟要不要請李克用爭論不休,但最終,唐僖宗認為目前黃巢的威脅顯然更大,因此主張請的一派佔據上風,所以一致決定,把李克用請回來。
既然決定要請李克用,唐僖宗自然是毫不吝嗇,不僅對李克用大加封賞,並許諾只要趕走黃巢,要什麼都不在話下。
而李克用這邊,看唐僖宗如此大氣,自然是相當滿意,於是率領麾下的沙陀兵,玩了命的往長安進發,並最終成功擊敗黃巢,將其趕出了長安。
但黃巢被趕出長安後,有一個人十分不高興。
這個不高興的人正是朱溫,為啥不高興呢?很簡單,因此黃巢從長安離開後一路流竄,來到了他的地盤上。
這下就讓朱溫極為頭疼,並且他還打不過黃巢,不得已之下,他只能哀求李克用出手,來幫助他解燃眉之急。
最終,李克用三下五除二擊敗黃巢,而黃巢也在兵敗後身死。
怎麼回事呢?當時李克用前來赴宴了不假,但他打心眼裡看不起朱溫,所以在酒宴上沒少對朱溫冷嘲熱諷。
而朱溫怎麼忍受得了這個?所以,在當晚把李克用灌醉之後,朱溫決定要將其弄死。
但最終,朱溫的計劃失敗,讓李克用得以僥倖逃走,從而保住了性命,但至此,雙方之間徹底決裂。
因此,在此之後,李克用和朱溫之間時不時爆發大小摩擦,但由於李克用的幾次失誤,導致自己實力愈加削弱,而朱溫這邊,卻採取了諸如“攘外必先安內”的多個策略,實力逐漸增長,最終成為了唐朝北部實力最強的軍閥。
而此時的大唐,唐僖宗已死,現任皇帝是唐僖宗的弟弟唐昭宗。
唐昭宗是個很有抱負的人,繼位後一心想重振大唐雄風,因此首先就對當時干政的宦官集團下了手,但奈何實力不濟,加上安排失誤,最終不僅沒除掉宦官集團,反而還被其幽禁了起來。
因此,唐昭宗十分不甘心,他決定秘密聯絡實力強橫的朱溫,幫助他除掉宦官集團。
而朱溫在接到唐昭宗的密旨後大為高興,畢竟這種天子求援的機會真的不多,於是馬上帶兵趕往長安,並迅速清除了干政的宦官,將唐昭宗迎了回來。
這下,朱溫就成了唐昭宗心目中的大功臣,因此唐昭宗不僅將朱溫晉封為梁王,還封他為兵馬元帥,一時間,朱溫權勢顯赫。
而朱溫也藉助這個機會,往朝堂上安插了不少自己人,總之到了最後,整個朝堂基本上是由朱溫說了算。
做完這些,朱溫還覺得不過癮,不久之後,他覺得唐昭宗不聽話,直接將其殺掉,改立唐昭宗的兒子為帝,也就是唐哀帝。
到了這個時候,朱溫的野心已經人人皆知了,而唐哀帝只不過是一個傀儡,並且,就算是當傀儡,唐哀帝也沒當多久,在他登基三年多後,朱溫逼迫其禪讓,自己登基稱帝,至此,唐朝正式滅亡。
而已經禪讓的唐哀帝,最終還是沒能逃過朱溫的毒手,在公元908年被朱溫鳩殺。
朱溫登基後,建立的政權名為“大梁”,後世一般稱其為“後梁”,而後梁政權,便是五代十國時期的第一個政權。
但在朱溫建立後梁的五年後,其政權卻陷入了“奪嫡”的風波之中,最終,朱溫被兒子朱友珪殺死,而朱友珪便是後梁的第二個皇帝。
但朱友珪由於是弒父篡位,因此就遭到了其他兄弟的不滿,所以在他登基僅一年後,便在其弟弟朱友貞的重兵逼迫下自盡,皇位又落入了朱友貞手中。
而到了朱友貞繼位時,後梁其實已經危機重重,朱溫曾經的死敵李克用之子李存勖趁著後梁內部鬧得不可開交之際,發兵攻打後梁,並在取得一定勝利後也登基稱帝,定國號為“唐”。
之所以定國號為“唐”,主要取恢復唐朝之意,後世為進行區分,因此稱李存勖建立的“唐”政權為“後唐”。
而後唐,便是五代時期的第二個政權。
後唐建立不久,李存勖便全力攻打後梁,最終在公元923年11月,在後唐大軍包圍之下,後梁末帝朱友貞自刎而死,至此,後梁僅堅果十六年便宣告滅亡。
滅了後梁之後,李存勖也開始沉迷享樂,當時他極其喜歡唱戲,還經常自編自導自演戲劇,因此歷史上也稱其為“戲子皇帝”。
而由於喜歡唱戲,李存勖自然對一些唱戲的伶人十分寵信,而這些人仗著李存勖的寵信,逐漸開始插手朝堂事務,甚至對一些大臣實行誣告,導致不少人因此被處死,一時間人人自危。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就有大臣忍不了了,因此就起兵造反, 而為了平定叛亂,李存勖派自己的幹兄弟李嗣源征討,結果不曾想,剛抵達前線,李嗣源在其手下將士的脅迫下,居然也造反了。
當然,至少在當時,李嗣源還不是真心造反,他只是出於自保才不得不答應手下,因此沒多久,他就找了個機會逃了出去。
而他逃出去之後,為了躲風頭,就聯絡上了自己的女婿石敬瑭,而在石敬瑭的勸說之下,李嗣源下定決心真的反了。
面對李嗣源的造反,李存勖自然極為惱火,於是就準備親自帶兵征討李嗣源,但意外的是,還沒等到他出徵,他就被手下將領幹掉了。
而這邊,李嗣源在得到李存勖被殺的訊息後,馬上帶兵反攻,沒費多大功夫就繼承了皇位。
但繼承皇位沒多久,李嗣源又因為次子李從榮的造反,連驚帶嚇之下,居然一命嗚呼,而他死後,其幼子李從厚登基。
李從厚登基不久,為維護自身統治,便開始著手分解大將兵權,當時首當其衝的就是時任河東節度使得石敬瑭,以及時任鳳翔節度使的李從珂。
從親戚關係上來講,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而李從珂則是李嗣源的義子,因此,石敬瑭、李從珂以及李從厚這三人,屬於是平輩關係。
但親戚又如何?皇位穩固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當時李從厚決定,將二人進行相互調任,以防尾大不掉。
對於李從厚的命令,李從珂第一個不願意,他當即點齊兵馬,以“清君側”的名義,一路殺至洛陽,最終,李從厚不敵逃走,而李從珂則奪取了皇位。
而李從珂登基後,同樣是為了穩固統治,決定對石敬瑭下手,由於當時石敬瑭兵力不敵李從珂,因此,他就決定找外援,來幫助他教訓教訓李從珂。
找誰來當外援呢?石敬瑭思來想去,最終把目光投向了契丹人身上。
當時,契丹人已經建立大遼,並且實力頗為強盛,因此石敬瑭就覺得,靠著契丹騎兵,一定能打敗李從珂。
而為了請契丹人,石敬瑭也是下了血本,當時他就向契丹人許諾,只要幫他達到目的,那麼就把燕雲十六州送給契丹人。
這個條件,幾乎讓契丹人樂瘋了,因此,果斷答應了石敬瑭的請求,並派出重兵,幫助石敬瑭一舉擊敗了李從珂。
最終,在公元936年,大勢已去的李從珂帶著自己的家眷登城自盡而死,後唐就此滅亡。
後唐沒了之後,石敬瑭在契丹人的冊封下,正是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晉”,史稱“後晉”,這便是五代時期的第三個政權。
由於後晉建國前後,都得到了契丹人的鼎力相助,因此,後晉太祖石敬瑭對契丹人的大遼國十分尊敬,甚至還不惜以年長之身,認比自己小几歲的遼太宗為父,而歷史上稱呼石敬瑭為“兒皇帝”就是從這裡來的。
除了認遼太宗為父之外,石敬瑭每年還要給遼國送上大量的歲貢,另外遼國的使者在後晉那幾乎都可以和石敬瑭平起平坐,而對此,石敬瑭卻照樣我行我素。
最終,在奉承了遼國數年後,石敬瑭病逝,由於當時他的兒子年幼,因此大臣們就推舉其侄子石重貴登基,史稱晉出帝。
相比於叔叔石敬瑭,晉出帝石重貴這個人顯然更有骨氣,他登基不久,就果斷停了進貢大遼的歲貢,並且還十分硬氣地要和大遼開戰。
而契丹人自然也不會善罷甘休,因此雙方一度殺得難分難解。
最開始,仗著將士拼命,後晉還算佔據上風,但沒過多久,石重貴就開始飄了,最終在公元947年,後晉被契丹人成功反擊,而石重貴本人連帶全家,也成了契丹人的階下囚。
至此,五代的第三個政權後晉滅亡。
後晉滅亡後,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亂當中,當時契丹的遼太宗有心過一把當中原皇帝的癮,因此就大舉南下,並在開封登基,自立為遼國皇帝。
不過,由於契丹是遊牧民族,所以在進入中原後依然不改遊牧民族習性,他們沒有沉下心來對中原進行治理,而是四處燒殺劫掠,久而久之,就激起了中原人士的不滿。
所以,當時不管是中原的軍閥還是普通民族,大部分都投入到抗遼的戰爭中,而遼太宗也因此陷入了人民的戰爭海洋之中。
因此,抵抗不住的遼太宗不得不撤出中原,而沒等他走到家鄉就一病不起,最終病逝於途中。
就在契丹人撤走之際,曾經擔任後晉河東節度使的劉知遠,以“驅逐韃虜,復我大晉”的名義招攬了讓不少義士,一時間實力大增。
趁此機會,劉知遠籠絡各方勢力,最終在時機成熟後,劉知遠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漢”,史稱“後漢”。
後漢便是五代時期,第四個政權。
後漢一共傳承了兩代,劉知遠死後,其子劉承佑登基,而劉承佑的一個昏招,不僅讓後漢亡了國,還導致自己最終身首異處。
什麼昏招呢?原來,在劉承佑登基之後他就發現,下面的大臣們對他頗不以為然,甚至有大臣在朝堂上直接反對他的意見。
而這就讓劉承佑忍不了,於是,他決定要立威,而他立威的方式十分直接,那就是把膽敢藐視他的大臣騙進宮來都殺掉。
而大臣這邊,在接到劉承佑的召見後,根本沒想到年紀輕輕的劉承佑會殺他們,所以依次進宮,結果均被劉承佑一一殺死。
但在這期間,劉承佑漏殺了一個人。
這個人是時任天雄軍節度使的郭威,當時郭威聽說劉承佑要拿大臣下手,因此就有了防備,但劉承佑雖說沒殺成郭威,最終卻把郭威留在京城的全家老小都給砍了。
因此,郭威便和劉承佑結下死仇,併為報仇帶兵攻打劉承佑,最終,劉承佑不敵,兵敗後逃走,而逃走沒多久,就被部下殺死。
劉承佑死後,郭威帶兵進入開封,當時大臣就推舉郭威當皇帝,但郭威再三推辭,最終和大臣議定,擁立劉知遠的養子,也就是劉承佑的幹兄弟劉贇登基。
但就在劉贇開開心心準備登基之際,邊境傳來急報,說契丹人打過來了。
突如其來的戰報,讓當時後漢朝堂上下一片慌亂,關鍵時刻,還是郭威站了出來,表示自己願意帶兵去擊退犯邊的契丹人。
而就在郭威帶兵走到澶州的時候,其部下發生“譁變”,一幫軍士手持黃布,“逼迫”郭威自立為帝,歷史上第一次“黃袍加身”,就是這麼來的。
最終,郭威“被迫”同意了部下的“要挾”,而神奇的是,犯邊的契丹人不知為何就此退去,因此,郭威帶著部下,開開心心的返回開封,並在一番運作之後,成功登基稱帝,建立“後周”政權。
後周政權,便是五代時期的第五個政權,也是五代時期最後一個政權。
後周建立四年後,郭威病逝,由於他的家人早已被劉承佑殺了一乾二淨,因此最終他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養子郭榮,也就是柴榮。
柴榮登基時,後周國力正值蒸蒸日上,加上他平定了不少周邊的叛亂,因此後周的形勢一片大好。
在這種情況下,柴榮開始發兵北伐遼國,而在開戰之初,後周所向披靡,攻克了不少城池。
如果不是柴榮後來突然病倒,那麼按照當時的勢頭,他決定有可能收回燕雲十六州等不少土地,這樣一來,最起碼往後的千餘年曆史都會被改寫。
但歷史沒有假如,就在後周軍隊節節勝利之際,柴榮突然病倒,無奈之下,他只得下令大軍撤退。
而在撤退途中,他撿到了一塊上面寫有“點檢做天子”的牌子,所謂點檢,是當時後周的一個高階武將官職,全稱為殿前都點檢,掌握著後周的禁軍,而當時擔任這個職位的,是郭威的女婿張永德。
因此,柴榮就對張永德起了疑心,回去之後第一時間解除了張永德的兵權,並將自己極為看重的趙匡胤提拔為新的殿前都點檢。
之後柴榮去世,繼承皇位的是其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
而在柴宗訓登基之後的那年正月初一,當後周文武群臣都在慶祝新年之時,邊關傳來急報,說契丹人又來了。
這一幕場景是不是很熟悉?沒錯,和當初郭威活著是一模一樣,並且之後的情節更是如此。
當時趙匡胤挺身而出,主動請纓要去對付契丹人,而大軍剛走到陳橋,士兵們就再次“譁變”,拿出一件黃袍,“逼迫”趙匡胤穿上,歷史上第二次“黃袍加身”就這麼上演了。
之後,同樣是契丹人莫名退走,而趙匡胤班師回朝,“勉為其難”的接受了柴宗訓的禪讓,並在公元960年登基稱帝,定國號為“宋”,史稱“北宋”。
自此,五代中的最後一個政權後周宣告滅亡,宋朝也由此建立,之後,趙匡胤透過數年征伐,平定了多方實力,最終結束了五代亂世,實現統一。
這便是從唐末黃巢起義到五代政權更替,以及最終北宋建立的整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按時間來看也就53年(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但聽起來好像很長,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政權更換的太過頻繁,各政權的皇帝也是如走馬觀花一般,所以才給人一種年代久遠的錯覺。
說完五代政權,我們再來簡單說說十國政權。
十國政權,是在五代政權建立並交替期間,在中原之外的區域同時期存在的政權,這些政權滅亡的時間先後不一,有些是在北宋建立之前就以滅亡,有些則是被北宋消滅。
比如像前蜀,前蜀為原唐朝壁州刺史王建所創,在朱溫滅唐那年(公元907年),王建於成都稱帝,定國號為蜀,史稱前蜀。
但僅僅過了18年,也就是公元925年,前蜀便在後唐李存勖的攻打之下滅亡。
而前蜀滅亡後,李存勖任命孟知祥出任西川節度使,但由於李存勖去世,加上李從厚和李從珂大打出手,孟知祥便趁此機會割據蜀地,並在公元934年登基稱帝,國號沿用“蜀”,史稱“後蜀”。
後蜀存在的時間較長,一直熬到了北宋建立,但隨著北宋逐漸統一,後蜀終於在公元965年徹底被北宋擊敗,宣告滅亡。
另外還有南吳,南吳為原唐朝的淮南節度使楊行密所建,但在楊行密死後,其子剛登基便被殺掉,之後朝堂陷入混亂,最終大權落在了權臣徐溫手中,徐溫死後,其子徐知誥徹底掌握南吳政權,而南吳則宣告滅亡,
之後,徐知誥登基稱帝,建立南唐政權。
南唐在徐知誥的帶領下,曾經一度實力強盛,但在北周建立後,遭到了多番攻打,導致元氣大傷,到了北宋建立後,末代南唐君主李煜眼見大勢已去,便向北宋投降,南唐就此滅亡。
另外還有吳越,建立者為臨安錢氏家族的錢鏐,該政權也是亡於北宋之手。
剩餘的如閩國、南楚、南漢、南平、北漢,均是十國的政權之一,這幾個政權中,閩國、南楚是被南唐消滅,南漢、南平以及北漢則是被北宋消滅。
綜上,唐朝和宋朝之間,按時間來算的話,從朱溫滅唐到趙匡胤登基稱帝,實際上僅僅過去了53年的時間,而這53年中,卻出現了五代十國共計十五個政權,正是因為政權多且更換頻繁,因此,就給人了一種彷彿過去幾百年的錯覺。
回覆列表
一分鐘瀏覽唐朝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公元618年,李淵受禪於隋恭帝楊侑,稱帝,定國號為“唐”,定都長安,唐朝建立。 唐代自李淵開國起,歷經貞觀之治、永徽之治、武周短暫代唐,至唐玄宗時期達到頂峰——“開元盛世”。隨後,天寶年間爆發的安史之亂,唐代由盛轉衰,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加上吐蕃等外患,在末期又爆發了黃巢起義,唐搖搖欲墜。公元907年,朱溫迫唐哀帝禪位,唐代歷經290年滅亡。
一分鐘瀏覽北宋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分為北宋、南宋兩個階段。講到唐、宋間隔,因此這裡只提北宋。公元960年,後周歸德節度使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後建立宋朝,定都開封。北宋太祖、太宗二帝基本統一全國大部,後歷經與遼和西夏的戰和、慶曆新政、熙寧變法等重大事件,晚期政治腐敗,內部方臘、宋江等起義頻仍,外部金崛起,終於在公元1127年,宋徽宗、欽宗等被虜,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北宋在“靖康之變”中滅亡,北宋享國167年。宋是封建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繁榮、科技發達的時代。
唐宋之間自公元907年朱溫代唐,建立後梁起算,至公元960年趙匡胤代後周,建立宋朝為止,唐宋之間共間隔53年。
這53年間,中國處於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十國概況,大體是:
五代:即“(後)梁、唐、晉、漢、周”。自公元907年唐代滅亡至公元960年宋朝建立期間,主要在中原地區先後建立更替的五個政權,即後梁(朱溫建立)、後唐(李存勖建立)、後晉(石敬瑭建立)、後漢(劉知遠建立)、後周(郭威建立)。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但後梁長期處於與晉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爭霸戰中,且內部爭鬥頻繁混亂,終於在公元923年,李存勖滅後梁,建立後唐。李存勖在早起展現了傑出的軍事才能,中國北方基本得到統一,但後唐建立後,李存勖日益昏庸。後唐後來雖經明宗李嗣源的開明治理,但終在內亂中被石敬瑭引契丹所滅,石敬瑭於公元936年建立後晉。石敬瑭在其間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後世中原地區長期失去北方屏障。公元947年,因未能處理好與契丹的關係,後晉被契丹滅,契丹建立遼朝。與此同時,後晉大將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並開始收復被契丹佔據的中原地區。公元951年,後漢將領郭威篡後漢建立後周,郭威及其侄子、繼位者柴榮勵精圖治,特別是柴榮展現了銳意改革、意圖一統天下的整治與軍事才能。無奈柴榮英年早逝,後周政權於公元960年被大將趙匡胤所篡。
十國:即“南北漢、前後蜀、吳閩吳越、南平南唐楚”。自唐末開始,直至宋初,在中原五代以外的其他地區,還存在過眾多割據政權,大部分由唐後期日益嚴重的藩鎮割據者演變而來。《新五代史》等史家概括,計前蜀(王建建立)、後蜀(孟知祥建立)、吳(楊行密創立)、南唐(李昪建立)、吳越(錢鏐建立)、閩(王審知創立)、楚(馬殷建立)、荊南(高季興建立)、南漢(劉龑)、北漢(劉崇建立)等十家,為“十國”。實際上割據者遠不止這十家。除北漢外,其他九個政權都主要集中在中國版圖的南部。南唐是國力最強者。
北宋代後周後,經過趙匡胤、趙光義兩代努力,先後滅掉了當時尚存的荊南、武平(馬楚政權後繼者)、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最終統一了中國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