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一白聊歷史
-
2 # 秋色正傑
我們每一個人考古都未必能考出一千年前的祖宗,我們存在嗎?不是活著嗎?不要聽信磚家胡說八道,聽他們的,世界早不存在了!
-
3 # 東方評史
火燒阿房宮在現代看來就像是一個傳說,由於歷史上的歷代文人本就有喜歡添油加錯、喜歡進行無限誇大的習慣,再加上對項羽和秦王朝的許些不滿,所以出現火燒阿房宮的故事是在是正常得很!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了打造一個強大的帝國,秦王朝動用了數以萬計的勞工,北修萬里長城、南征百越,修建帝國馳道、水利工程、驪山陵墓等,所用人力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以當時秦帝國的二千多萬人口來算,這些耗資巨大的龐大工程,已經接近帝國國力的極限。
後世的儒家雖然在極力的抹黑秦王朝,又是窮奢極欲、又是奢侈豪華。
但從這些抹黑秦王朝的諸多文章中卻透露著一個個巨大的破綻。
第一,修建萬里長城是為了在軍事上遏制匈奴人的進犯,而非賞心悅目的奇花異草。
第二,建立帝國馳道,不用多說也知道它的重大意義,就如同今天的我們在不遺餘力的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鐵一樣。
一來加速實現帝國的現代化,二來平戰結合、軍民兩用,既可以在和平時期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又可以在戰爭來臨時為軍隊運兵運糧。
第三,秦國一向都很重視水利工程的建設,前有李冰的都江堰、後有鄭國渠。
這也是統一之前的秦國有著糧草充足的一個最好的見證。
第四,秦在統一六國之後,又派五十多萬大軍南征百越,把嶺南這片荒蠻之地劃為了帝國的版圖。
第五,都說秦王朝暴政,但有一個問題需要說明一下,那就是在完成統一六國之後,從未見過秦始皇有過殺有功大臣的記載。
而儒家極力抹黑的“焚書坑儒”事件,連他自己都變得漏洞百出:幾乎全部都是靠坑蒙拐騙的方士!
而且即便如此,才僅僅坑殺了460人,像欺騙皇帝這樣的巨大罪行所殺人數也僅此而已。秦史主要是後朝的漢代寫的,漢代講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儒家這些窮酸腐儒們又最善於扯謊連天、大肆編造和抹黑。
秦王朝是大漢的敵人,而推翻秦王朝的項羽也是大漢王朝的敵人,這樣一來把一個基本上還處於地基程度的阿房宮工程說成是一座輝煌的宮殿,而後又被項羽一把火燒了,正是一個一石二鳥的高階抹黑。其實,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也沒有明確的火燒阿房宮的表達,這完全是後世的儒家弟子們為了討好好大喜功的漢朝皇帝們做出的無中生有。
雖說事情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但現在的考古專家們用的是現代的先進理論和先進儀器進行的勘測,其精確度遠比那些窮酸腐儒們的信口雌黃要高得多。
-
4 # 乙九丁
《史記》中沒有火燒阿房宮的記載,只說“燒秦宮室”,這個秦宮室不一定是阿房宮,是指秦廷宮室。項羽打進咸陽時,阿房宮還沒完工呢。大史公不會把沒經核實的事寫進《史記》的。畢竟秦亡到太史公才一百來年。
-
5 # 寒蕭99
當然是以考古結果為準啦。
歷史一般有口頭傳說和文字記載,口頭傳說就是歷代人口口相傳,或者編成傳唱故事來講述曾經的歷史。比較有名的是西藏的《格薩爾王傳》還有古希臘的《荷馬史詩》。這類傳說是最有可能偏離真實歷史的,也不會有人把這種傳唱當成正史來看。就比如《荷馬史詩》,歷史上一直是當作故事的,沒有人當作真正的歷史,只是後來考古發現了特洛伊古城遺蹟,人們才重新審視《荷馬史詩》裡面的故事,但也只是作為參考,而不是當作歷史。
比較可信的歷史是文字記載,但也分正史和野史。比如中國的《24史》,一般作為正史,因為是官方記載的,可以蒐集到比較全面的資料,因此可信度也比較高。而野史一般都是個人寫成的,無論從證據的收集還是記載的目的,相對官方來說都要差一些,因此可信度也更低一些。
當然,官方的正史也不是全對,一定也會帶有政治和片面的問題,野史也不一定都假,可能也會揭露真實的事件。所以,往往都是從多個角度來解讀歷史,以正史為主,野史為輔。
那麼考古呢?考古其實才是真正反應歷史面貌的科學結論。當然,沒有事物會使100%的真實,任何情況都是相對的,考古可能也會遺漏,也可能是點不是面。但是,相對來說,考古反應的是最真實的歷史。
比如火燒阿房宮,最早的正史文字記載是《史記》,而《史記》中的記載是:“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並沒有提到阿房宮。同時,根據《史記》的記載,秦二世繼位時,阿房宮也還未建成。
火燒阿房宮的記載其實來自唐朝杜牧的《阿房宮賦》,是詩人的幻想或者加上個人的一些偏見寫出的詩詞而已。
而考古發現,則是阿房宮的真實面貌。歷史可以改寫甚至偏離真相,當考古發現則是真真實實的東西,是歷史的真實面貌。
-
6 # 文物考古聊歷史
個人而言,我更相信經過考古發掘檢驗的歷史。考古就是檢驗、校正歷史的過程。
對於“項羽火燒阿房宮”這個認知,許多人是受了名篇,杜牧的《阿房宮賦》的影響。
[蜀山兀,阿房出] 四川的山光禿了,阿房宮出現了。
[戍卒叫,函谷舉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指劉邦攻破函谷關,項羽火燒阿房宮。
杜牧是這麼寫的,老師也是這麼教的。所以,“項羽火燒阿房宮”這件事也就傳開了。但其實,阿房宮根本就不是項羽燒的。
史記中在《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項羽本紀》中有相關的描寫,可以證實,項羽燒的是咸陽宮。
根據近年的考古發現,已經找到了秦的阿房宮遺址以及咸陽宮遺址。2006年,考古人員花費一年多時間勘查阿房宮,勘查超過二十萬平方米,只發現數片燒過的土塊。如果說項羽火燒了阿房宮,那應該有大量的燒灼的痕跡才對。而勘察咸陽宮時倒是發現了大片的燒灼的痕跡。據此推斷,項羽燒的應該是咸陽宮,而不是阿房宮。
所以,對於題主的問題中需要糾正一下。其一,《史記》中沒有直接說明項羽火燒阿房宮,火燒阿房宮的說法是出自文學作品中。其二,考古發掘中也沒發現阿房宮有被燒灼的痕跡。《史記》與考古發現應該是互相印證的。而不是互相矛盾的。
-
7 # 方山中人
首先,《史記》中並沒有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記載,僅有“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當然了不是說項羽沒有燒城,屠城。而關於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記載,可能來源於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其中“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讓人誤以為就是項羽燒的阿房宮。事實上,阿房宮由於建造規模實在是太大了,直到秦朝滅亡,阿房宮也沒有竣工。僅有一尚未完工的附屬建築“阿城”以及數面高牆。漢,唐甚至於十六國時期也有阿城古蹟,《十六國春秋》中曾記載苻堅以鳳凰非梧桐不棲,種數千梧桐於阿城,以待慕容衝。
宋代有書《長安志》,其中有阿房一名阿城,西北東三面有牆,南面無牆的記載。而根據現在的考古發現,阿房宮確實沒有竣工。所以當然沒有火燒阿旁宮的事情,但項羽火燒咸陽那是絕對有的。
-
8 # 棲鴻看紅樓
中國的考古學,開始得很晚,基本只有百年左右的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基本是口耳相傳,或者文字記載。
這就造成一個問題,對於古代歷史,尤其是比較早期的歷史,我們缺乏第一手的研究資料。我們能夠看到的,不過是古代史書中的記載。而古代史書,如果有錯、漏、甚至故意的歪曲的話,我們都無從知道真相。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史記》被稱為信史,但其中有不少地方寫到一些不可外傳的細節——別誤會,與色 情無關。我是指項羽臨終與虞姬悲歌以別,帶著下屬全部喪生。既然當事人都死了,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司馬遷是如何知道的?
文學史上學到《史記》,總會說一句“文學成就與藝術成就”。的確,《史記》具有文學性,當然不可能完全摒棄想象的成分。從這一點上來說,《史記》更接近歷史小說,而不是小說。但是因為其他史料的缺乏,我們只能選擇相信它。
後世的史書多為官方修訂,受到政治思想的影響更多,可信性勢必更弱。同時,由於格式越來越固定,文學性的損失更是慘不忍睹。
回到阿房宮上來。《史記》中記載了項羽火燒阿房宮,以後的人都採用了這個說法。杜牧的“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更成為千古名句。
但是據近幾年的考古發現,有人認為,當初的阿房宮只是一個初級工程,遠遠沒有完成,也沒有經受過火焚的痕跡。
有人譁眾取寵,叫嚷著要為項羽平反。有人固執己見,堅決不承認。其實考古尚未完成,我不認為目前出土的文物,能夠對當年的事件,作出完整的反映。很簡單的邏輯:你沒有發現大規模火焚的痕跡,只能說明你還沒有發現,並不能說明它就不存在。
火燒阿房宮的真相如何?我們需要更多的檔案資料。
回覆列表
事實上,《史記》中也沒有火燒阿房宮的明確記載。
一、阿房宮的興建根據《史記》的記載,阿房宮的興建時間還是比較晚的,要到秦始皇死之前的兩年,即公元前212年。興建的理由是咸陽城人太多了,原來的宮殿太小,所以在城外興建新的宮殿。當時共徵召七十萬勞動力,一部分建阿房、一部分建驪山陵墓。
三十五年......於是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麗山。——《史記.秦始皇本紀》不過,事實上,阿房宮並未修建完成,才兩年的時間,秦始皇就駕崩了。於是,秦二世連忙下令,所有勞動力都集中去了驪山給秦始皇修死後的那個家。後來,驪山陵墓建成,秦二世也曾命人繼續修建阿房宮,但很快就迎來了全國各地的起義之聲,阿房宮終究只是個“半成品”。
二、項羽火燒秦宮公元前206年,項羽率領著諸侯聯軍衝進了咸陽城,大秦帝國覆滅,懷著六國貴族及子民對秦帝國的恨,項羽和他的手下對咸陽城進行了燒殺搶掠。關於這一點,《史記》在《秦始皇本紀》和《項羽本紀》中都有介紹。
諸侯兵至,項籍為從長,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咸陽,燒其宮室,虜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共分之。——《史記.秦始皇本紀》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史記.項羽本紀》壓抑已久的六華人,不僅僅將仇恨釋放在了秦國皇族、貴族身上,也將仇恨蔓延到了整個咸陽城。至於這個命令是項羽下的,還是各諸侯軍隊自發的;劉邦有沒有參與,實際上都是很難分清的,只不過,項羽作為這支部隊的領軍人,承擔了歷史上所有的罵名罷了。
三、歷史上有沒有阿房宮?事實上,無論是《秦始皇本紀》還是《項羽本紀》,都沒有明顯說明諸侯聯軍曾經燒過“阿房宮”,而都是說的“燒其宮室”,再加上有“屠咸陽”的說法。
個人意見,只是火燒了咸陽城內的其他宮室而已,並未燒那個“半成品”的“阿房宮”。
這與考古得出的結論“阿房宮沒有發現火燒土的痕跡”,實際上也是相對應的。
所以,從“火燒阿房宮”這一點來看,《史記》的記載沒有錯,考古發現自然更沒有錯。只不過是後人想當然地把項羽火燒秦宮和阿房宮聯絡到了一起而已,這又豈能怪罪得到太史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