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peaspsy
-
2 # 肯定式教養
我的意見是儘量尊重孩子的意見。
如果孩子堅持的事是孩子自己的事,你可以提意見,但是孩子如果不接受的話,那麼請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見。比如說穿衣服,孩子有權利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
如果孩子堅持的事情影響到別人,那麼你首先需要引導孩子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如果還不改正,你就需要強制措施,制止孩子的行為
-
3 # 靜夜聽雨179500434
現在的孩子好像都很犟,很聰明。如果想培育一個優秀的孩子,還是多多學習,先提高自己的能力吧!網路上到處都是育兒經,還有開課的。可見市場有多大
-
4 # 一家人的天長地久
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冷處理,當他無理取鬧時不理他(但要在旁偷偷觀察),堅持幾次後他知道自己的過激行為起不了作用自然會改變,本來兩到三歲的寶寶一般有了自己的思想就會不聽話,不過家長一定要堅持,否則孩子會變本加利!
-
5 # 寒石冷月
可能很多家長不清楚2—4週歲這個階段,是幼兒進入第一反抗期的特殊階段。
反抗期是什麼意思呢?是指寶寶所有的想法都圍繞“我要”進行,很多時候寶寶的的訴求在大人看來是不能允許的,不管你怎樣阻止,寶寶都聽不進去,非要堅持。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這孩子怎麼脾氣這麼犟呢。
其實,寶寶的行為並不難理解,因為這麼大的寶寶已經具備一定的基本行為能力,如可以自由跑動,可以抓、握、拿各種東西,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也能簡單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問題隨之而來,寶寶缺乏安全意識,常給你“惹禍”,結果把大人惹的火起,但是孩子有絕招,用哭鬧來表達他對大人的不滿。結果呢,常常是大人拗不過一個小不點。
應對的方法,可不能用說教的方式喲,因為寶寶此時恰處於單向思維發展階段,單向思維和單行道一樣,只能順著一個方向開車。你想啊,寶寶打定主意的事,你哪能勸他(她)回頭。再說,這麼大的寶寶理解能力還很弱,你用大人語言去說教,寶寶一是聽不懂,二是也聽不進去,所以你就不要白費口舌了。下面,我給你幾招應對吧。
第一招:大聲說不。只要寶寶的要求是無理的,堅決不能同意,不管寶寶怎麼倔強,你都要反覆說不,看誰堅持到最後。這有點較勁的意味,寶寶堅持半天,一看你就是不允許,人家也會換招數。
第二招:任你哭鬧。這就是寶寶在第一招失效後用的必殺技喲,有時會打著滾哭,或者摔玩具,或者拿著小拳頭捶打你,你就是不迴應他(她)。寶寶哭啊鬧啊,你千萬別心軟喲,哪怕他哭啞了嗓子,你不能安慰。寶寶很聰明的,當他看到你不理他時,哭累了,要麼睡著了,要麼乾脆當啥事沒有一樣去自己玩兒了。有的寶寶還特別堅持,過一陣子又來鬧,你故伎重演就行了,最後寶寶會長經驗,還是算了吧。
第三招:注意轉移法。這麼大的寶寶像只跟屁蟲,就怕你遠離他(她),當他無休止地哭鬧時,你可以堅定地說,媽媽要去外面玩嘍,你假裝要出去的樣子,穿衣服,換鞋子,開啟客廳門,你慢慢做這些動作時,偷眼瞧,小東西開始著急了,哭聲也弱了。你這時再問他,跟媽媽玩兒去嗎?如果去,停止哭,媽媽就帶你走。小傢伙也很快就停止哭泣,然後乖乖跟著你走了。
第四招:選擇法。這其實也是注意力轉移的一種形式,只是單獨拿出來了,容易讓家長靈活使用。當寶寶固執地堅持原來的想法時,你可以用幾種玩具或好吃的東西,讓寶寶選擇其中一個。大聲告訴寶寶,停止哭,來選擇吧,不然一個也沒有嘍。寶寶注意力很快就放在觀察、比較和選擇上面,剛才還固執地堅持一下子就沒影了。
以上幾招,如果你感覺還不夠用,不妨動動腦筋,想想辦法,自己總結幾招吧。
-
6 # 愛子思考
孩子兩到三歲開始了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這是好事,這說明孩子有了自己的認知和自我意識,他還不會考慮別人,只是滿足自己的意願。
孩子犟多半是大人覺得孩子犟,孩子沒有和大人的看法達成共識,不聽從大人的安排,不符合大人的評判標準,於是就開始了“犟”。
其實關於孩子犟的問題,我有幾條建議:
1.大人應該先了解一下孩子的認知。譬如孩子就要自己先開門大家才能進,不滿足就是各種哭鬧,這其實就是孩子秩序規則的形成,這是正常了兒童成長過程,大人瞭解之後就可以滿足孩子的發展。慢慢的當孩子過了這個階段就不會了。我家孩子在2-3歲的時候也會有自己的倔強和固執,雖然我知道有些情況是她的成長階段,但還是怕過於順從造成孩子壞的脾氣秉性。好在,那只是很短的一個階段,不要過分關注,很快就會過去。
3.給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因為我們如果不全部滿足孩子的意願,也許孩子就會覺得媽媽不愛我了之類的。Andy在我沒滿足她的任性行為時就會傷心地說“媽媽不愛我了”。而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愛的方法就是足夠的陪伴。
-
7 # 使用者8162558659506
如果你的孩子有厭學、叛逆、早戀、有網癮等的問題,而你又束手無策。那麼,你需要一個很好的教育方法,讓孩子知道學習的樂趣,愛上學習;我看到很多家長對此頭疼, 就把兒子轉變的過程方法,在百度寫了篇文章 叫(陸簧暢的改變) 。可以去百度搜一下 肯定能幫到你們!可以緩解孩子與父母的關係!!
-
8 #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我是朱小天,三級心理諮詢師,兒童心理學研修生在讀。
脾氣犟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呢?不知道具體表現的前提下,“兩三歲”“脾氣犟”,讓人直接想到的是:犟,是因為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非常固執,對於事物的位置、事物發生的順序,都非常執拗。
比如,有人敲門,是孩子去開門的。這天,大人手快去開了。孩子就哭鬧,一定要進來的人出去重新敲門,孩子再去開,他才滿意。
如果大人不瞭解不理解,這是孩子生長髮育中的正常現象,可能會不正確地對待孩子,從而對孩子造成傷害,不能順利度過秩序敏感期,破壞內在安全感的建立。
留意觀察一下,孩子秩序敏感期的表現是很明顯很多的。
舉一個我家孩子的例子,在我看來非常特殊,因為過了很久我才恍然大悟——這也是秩序敏感的表現。
家裡有一個咕咕鐘,電池電量不足以後,小鳥鳴叫完,留在外面沒有回到小房子裡去。孩子發現以後,嚇得哭了,直到我把小鳥推回去,他才安心。
後來,每一次電池快耗完,咕咕鳥回不去了,都會引發他的關注和緊張。一直等到電池換掉咕咕鳥恢復正常。
這種行為可能持續了一年那麼久。從恐懼,到擔心,到能夠用語言表達:“媽媽,咕咕鳥不回去。”直到他習慣了咕咕鳥會出現“回不去”的異常,不再去關注。
我後來明白,為什麼咕咕鳥回不去了,他那麼害怕。因為在他的已知世界裡,咕咕鳥每次唱完歌,都會回到小房子裡去。
這一穩定發生的事件,是他認知的內在世界裡的一部分。突然有一天,咕咕鳥回不去了,這是一件大事,嚴重違反了他的認知,像地震那麼嚴重。直到電池換掉,咕咕鳥恢復常態,他的世界才恢復安全。——在電池換掉前,則需要每一次媽媽手動把咕咕鳥送回去。
等“咕咕鳥唱完歌以後會回到小房子裡”,穩穩地在他內部世界執行,他才不再關注咕咕鳥回不去的情況,才能接受“固定秩序”之外的異常。
這個過程非常漫長,非常緩慢。
這也是為什麼兒童發展心理學裡,強調嬰幼兒的養育人、養育環境要穩定、固定,不能頻繁搬家,不能不同的養育者像走馬燈一樣上任。
外界的穩定,包括養育人對待嬰幼兒時穩定的情緒等,是孩子構建內在安全世界的基石。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常常令大人抓狂。因為他們對固定秩序的要求是重複的,比如有人敲門開門這事,不知道重複到什麼時候,才能接受“別人也可以去開門”。
可以肯定的是,一旦他對這一固定秩序的執拗結束,比如不再害怕、擔心咕咕鳥不回去,他的”內部建設“完成了。
大人能做的是:尊重孩子對秩序的固著,儘量記住他做事的順序,不要搞錯;萬一搞錯了,要馬上”重來一遍“,按正確的順序完成。
很多時候,孩子像外星生物一樣,言行匪夷所思。我們看不懂沒有關係,懷著足夠的尊重和愛,就不會有偏離太遠的態度。當然,還需要非凡的耐心。
-
9 # 邵葵
是家長的性格太倔強了吧?
你們在子女(無論大小)面前溫順一些情況就會好轉。不要按自以為的教條(傳統的育兒經)擺佈現代社會中的小朋友。按子女(尤其是嬰幼兒)的要求或需要去做才能達到成人所希望的很多效果和或目的。
-
10 # 媽媽充電屋
按照兒童的發展規律,3歲左右的孩子,會進入第一逆反期,很多時候會提前,也就是傳說中的Terrible 2。2-3歲的孩子,所謂的脾氣犟,很多時候是他自身的發展特點決定的。
比如說,2-3歲的孩子,會進入秩序敏感期。
蒙臺梭利在《蒙臺梭利兒童敏感期手冊》中指出,兒童對秩序的需要就像魚兒離不開水。當他們看到東西處於無序狀態時,就像受到某種刺激,收到行動指令。我家孩子三歲的時候,曾經因為秩序敏感期,歇斯底里的哭。臨出門的時候,不小心把他的畫碰掉了一塊,他就拼命的想把畫補充完整,跟剛才一模一樣,但粉筆畫的,顏色線條連線處總是有問題,他又一定要弄好才肯出門,結果就是他在那邊畫邊哭,我在門口又喊又叫。現在想想,自己當時的處理方式太粗暴了。
很多孩子都曾經因為秩序敏感期,被家長認為“沒事找事”,“無理取鬧”,“脾氣壞”。
第一逆反期,主要是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出現飛躍。他會透過反抗父母,來標誌自己的“主權”,用“我”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行動。
在逆反期之前,家長習慣了那個“乖寶寶”,一旦孩子開始不聽話,家長就容易認為孩子脾氣見長,脾氣犟,其實這是孩子快速成長的標誌,家長應該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對症下藥。
1.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安全範圍內,讓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順便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為上幼兒園做好準備。
2.涉及原則問題的,不退讓。比如,安全座椅啦,公共場合不能大喊大叫,不能搶別人的玩具等等。心平氣和的跟孩子講道理。
3.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有時候,說孩子犟,不如說自己犟。比如我家孩子發生的畫畫事件,是我想要控制他,卻發現他不受控制之後,情緒失控,導致他哭我喊的雙傷局面。
4.尊重孩子,他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他是獨立的孩子,他會逐漸成長,當他可以獨立的時候,終將遠離我們。所以,放手讓孩子成長,尊重他。
-
11 # 育智商貿
兩歲寶寶脾氣大又不聽話,家長要多與孩子交流。
兩歲是孩子自我意識的一個萌芽階段,也是孩子第一個叛逆期的到來,孩子初次有了自我意識,想要為自己做決定。但是,有時孩子表達不清,或者家長過分干預孩子想法,孩子就會以哭鬧,發脾氣等方法表示自己的抗議。
家長要首先多與孩子交流,明確告訴孩子發脾氣是不對的,然後問孩子想要什麼,耐心地等孩子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後,家長可以在這時委婉的給出自己的建議。
家長還要開始注意自己的措辭,可以試著用一種商量的語氣詢問孩子,不要總是命令式的,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長還要以身作則,自己不能在孩子面前亂髮脾氣,要儘量維持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孩子耳濡目染之下,脾氣也會慢慢變溫和。
回覆列表
兒童生來就有氣質的差異,這由先天基因決定,是先天稟賦。心理學家已經鑑定並定義了幾種性格型別,如容易型,困難型等。
兩、三歲的孩子脾氣差,基本就不是容易型的了,教養上的要點是耐心一點,因勢利導,千萬不要和孩子對著來,那樣勢必引起更大的對立,對孩子的心理也不利,容易留下創傷的早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