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日本二戰時有哪些大量裝備應用並且思路正常,甚至比較出色的武器呢?
8
回覆列表
  • 1 # 不正經的軍棍

    日軍的設計,還真沒啥好的。日本的輕武器和重武器在美軍看來都不值一提,垃圾中的戰鬥機。日本也僅僅能欺負欺負落後的國家,諾門罕一戰蘇聯便把日軍打得再也不敢和蘇聯動心眼了。

    日本的三八大蓋、歪把子機槍、九二重機槍、九二步炮、還有那赫赫有名的小豆坦克都是殘次品級別的。曾經有過他們的小豆坦克被卡車撞壞的經典案例,還有諾門罕蘇軍繳獲日軍坦克,由於太小,蘇聯人居然進不去。還有個比較諷刺的傳說,說日軍神風特攻隊撞美軍軍艦,飛機衝過去撞上了,在軍艦上留下了個飛機印。

    日軍的歪把子機槍被人說是莫名其妙的一把槍。

    日本唯一能被看好的武器便是他們的擲彈筒了

    日軍的擲彈筒十分輕便,易於攜帶,對於日軍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輕武器,日軍每一個小隊都會攜帶。日軍的擲彈筒,應該說是一個輕型的迫擊炮,攻擊範圍介於手榴彈和迫擊炮中間,很好的彌補了這一段空白。

    這種擲彈筒的優點很不錯,便於攜帶,便於火力支援,造價也低,便宜,對於那以戰養戰的日本來說,是個很好的選擇。還有個喪心病狂的一點,可以發射化學武器。

    但他們這些優點,只能欺負下那些武器落後的地方了,遇到強敵,沒啥用了。比如遇到美軍,啥優點都沒了。據說,兩把加蘭德步槍,可以壓制日軍一個步兵班的火力。

  • 2 # 歷史軍魂

    二戰中日軍的武器裝備都為自己生產,雖然有不少詬病的武器如南部十四式手槍(王八盒子)、大正十一式機關槍(歪把子)等,但也有許多設計比較成功的武器。

    1、“三八”大蓋(38式步槍)

    二戰日軍和其它國家一樣,使用的是栓動步槍。日軍的三八式步槍在“三十式”步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該槍於1905年定型,因為是明治天皇38年,故稱。又因為該槍的發明者為有坂成章,該槍又被稱為“有坂步槍”。

    日軍的三八式步槍採用6.5毫米的步槍彈,有效射程600米,槍長1280毫米,還可以加裝500毫米的刺刀。因此,該槍加裝刺刀後比日軍身高還高,利於拼刺刀。當然該槍比中國軍隊使用的“漢陽造”要先進得多。

    2、八九式擲彈筒

    日軍的擲彈筒體積小、重量輕、機動性好,是一種很有創意的輕型步兵支援武器,其射程和威力彌補了迫擊炮和手榴彈的火力缺陷。連美軍都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八九式擲彈筒是日本陸軍中唯一值得評價的兵器”。

    3、九二式步兵炮

    九二式步兵炮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步兵營支援武器,它非常適合在複雜的地形上使用。由於九二式步兵炮體積小、重量輕,加之結構簡單、生產使用和維護簡單,戰時能夠對所有步兵營所需的火力進行及時有效的支援。

    4、“零式”戰鬥機

    “零式”戰鬥機是二戰中日軍最著名的戰鬥機,到二戰結束時,一共生產了一萬多架。該戰鬥機爬升高、轉彎半徑小、速度快、航程遠,加之攜帶的炸彈還能當戰鬥轟炸機使用。在中國戰場,中國的飛機根本不是對手,在太平洋戰場初期也碾壓美軍的戰鬥機。到了後期美軍發現該機的弱點後,開發了新的飛機,才不是美軍的對手。著名的“神風敢死隊”後來就是駕駛這種飛機,成為了美軍的靶子。

  • 3 # 史料不輯

    二戰日軍武器亮點很多,槽點也很多,比如三八大蓋、零式戰鬥機等 都有很不錯的表現,但歪把子輕機槍、雞脖子重機槍可以說是讓一線官兵深惡痛絕。

    九二步兵跑應該算是日軍大規模裝備,沒有太大缺陷,不僅日軍喜愛,就連中國軍隊也愛不釋手的武器。

    九二步兵跑是日軍的獨創,別得國家的部隊要麼裝備直射火炮,要麼裝備曲射迫擊炮,唯獨日本人搞了一個既能直射又能曲射的步兵炮。

    在一戰之前,步兵和炮兵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兵種,步兵不打炮,炮兵不衝鋒。一戰後期打塹壕戰時,步兵衝鋒時經常被身在後方的炮兵誤傷,為了加強步兵的火力支援,所以衝鋒槍和小口徑的步兵炮就出現了。

    歐洲當時流行兩種步兵炮,一種是單純將大口徑火炮縮小的小型平射步兵炮;另一種是將曲射的臼炮縮小的曲射迫擊炮。

    日軍的近代化轉型以歐洲為師,所以他們把這兩種步兵炮都引進了。瞭解日本武器的朋友都知道,二戰時日軍裝備設計上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過分強調“命中率”,但這也是他們國情決定的。

    迫擊炮是曲線射擊,有很好的隱蔽性,但命中率會有所欠缺,日本人認為這樣就太浪費了。又因為日本當時把俄國作為假想敵,把西伯利亞作為戰場。那裡地勢平坦,更適宜直射炮作戰,所以就從法國花了大價錢買了平射的步兵炮圖紙,然後仿製“十一年式步兵炮”。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發現他們的預想和實際完全不同。首先中國的基礎設施根本沒法同歐洲比。步兵炮雖然輕了不少,但對於中國的泥路來說,還是太重。

    第二,日軍在東北的主要任務是在和抗聯打游擊,山地作戰是直射炮的命門,日軍的步兵炮根本不是抗聯迫擊炮的對手,士兵經常被迫在沒有任何火炮支援的情況下衝鋒。

    有過實戰經驗後,日軍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樣的火炮,所以日本人就設計了“九二步兵跑”。這種炮能直射能曲射,而且因為有炮架,曲射時比迫擊炮命中率還高很多。

    九二步兵炮重量只有216斤,非常適宜中國的道路情況。幾乎參加了日軍在中國的所有戰鬥。因為是為中國戰場專門設計,國共兩軍對他也是愛不釋手,我軍制造的第一門炮“蓋亮炮”就是以九二炮為模板設計的。

    另外日軍的“八九擲彈筒”也非常成功,它的工藝簡單、造價非常低,但在近戰衝鋒時,尤其是對付機槍手有奇效,中國軍隊也非常想裝備。不過擲彈筒的發射太依靠士兵的素質,而訓練又是中國軍隊的硬傷,只能“望炮興嘆”。

  • 4 # 天河水鄉

    八九擲彈筒應該是日本鬼設計最成功的武器。簡單、輕便、威力大。比手榴彈擲的遠。野戰中能快速伴隨步兵提供炮火支援,摧毀對方火力點。就連美軍也要點贊這個小東西。日本鬼的武器美帝看的上的不多,可見八九擲彈筒卻實是一件好東西。當然八九擲彈筒對射手的技能要求較高,這也是其缺點。

  • 5 # 虹攝紅星

    樓上答得都不錯,我補充兩個我覺得還可以的。一個是日軍的頭盔,日軍的頭盔比之美蘇等國的頭盔更符合東亞人使用,所以我軍直到建國後很久都在用繳獲的日軍頭盔,包括我軍後來研製的80盔都很大程度上參考了日軍頭盔。二是日本海軍的幾款軍艦都還不錯,大和,信濃,高雄,愛宕,阿賀野,秋月其實在二戰時代還是不錯的,當然再好也架不住對手是美帝

  • 6 # 墨兮公子

    首當其衝是日本設計製造的30式刺刀

    瞭解二戰歷史的人大都知的小日本拼刺刀不是一般的利害,除了日軍善長訓練刺刀術有關,與其設計的30式刺刀也有極大關係,30式刺刀可以說是整個二戰史最完美的用於拼刺刀的武器,不僅僅是中國軍民身受其害,連英、美、俄等國大兵在它面前也犯怵!估計許多小日本士兵及將軍自己刨腹自殺時手也發抖。

    30式刺刀設計一流

    刺刀吸收了比利時、法國、德國的先進設計於一身。刺刀全長525MM,刀身長400MM,重690克,外加致命血糟設計,刺刀加在三八式步槍上在符合亞洲人的普遍身高,使用自如,重量輕便,既減少了鋼材的耗費(都知道日軍資源匱乏),又減輕了士兵攜帶裝備的重量,可謂一舉多得,最高明的設計要在於手柄的設計,其與三八步槍彈簧卡糟完美契合,抜插迅速快捷,戰時分秒時間的動作足已解決生死,刀柄的彎鉤設計拼刺時可護身,俯臥射擊可作支架,亦可懸掛掛小日本的狗皮膏藥旗,我們在抗日劇中也經常看到有許多日軍鬼子從老百姓家裡搶的雞、鴨、大鵝什麼的,也經常掛在刺刀掛鉤之上。

    上圖各式刺刀對比,二戰時,國軍用的刺刀比日本刺刀普遍短10毫米,10毫米看似差距很小,實戰操作時實則吃虧不少,許多抗日英雄皆喪生於這10毫米。

    30式刺刀應用範圍廣,流行時期長

    30式刺刀共生產了680萬把,比日軍廣泛應用的三八大蓋兒步搶還要多出40多萬把,估計僅次於日本生產子彈的數量,二戰後期像中國還有緬甸、越南等許多東南亞國家大量使用或仿製,一直延續到20世70年代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例如,20世紀50年代初在中國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中,華人民解放軍同樣大量裝備了30式刺刀,極大殺傷了以美為首的聯合國軍。

    需要指明的一點是,如果認為30式刺刀只是應用於步槍之上那就錯了,基於其殺傷力強,輕便小巧的特點用於偷襲及特工執行刺殺任務依然是一把利器…………

    小小一把刺刀足以驗證科學技術的重要性,莫要輕視傲物,華人當自醒!

    一起 相互交流 與 指點一二。

  • 7 # 海事先鋒

    我覺得是大鳳號航母。

    日本海軍在1939年制定了第四次軍備充實計劃,準備建造包括“大和”級三、四號艦在內的80艘艦船,總噸位321000噸。受預算的制約,在丸四計劃中只有一艘正規航母,建造番號為第130號艦,設計代號W-102型。

    圖為大鳳號航母,他已經初具現代化航母的特徵,尤其是他的全封式的艦體,已經和過去的赤城、蒼龍等大大不同,他是一艘專門設計的大型艦隊航母。

    第130號艦後來被命名為“大鳳”號,日本海軍賦予該艦的任務與“蒼龍”級、“翔鶴”級一樣,即作為機動航空部隊主力對美軍艦隊實施先發制人的航空攻擊。在1939年日本海軍航母用兵構想中,“大鳳”、“翔鶴”、“瑞鶴”、“蒼龍”、“飛龍”以及由潛水母艦“劍掎”、“高崎”改裝的輕型航母(即“祥鳳”、“瑞鳳”號)共7艘航母組成機動航空部隊。儘管“大鳳”號和“翔鶴”級在作戰運用上都以美軍航空母艦為主要攻擊目標,但兩者在設計指導思想上卻大為不同。

    請注意,大鳳的艦首和艦體是封閉的,這是非常進步的設計,這和過去日本初期的航母有很大不同,他體現出現代航母的形態。

    日本海軍決心在“大鳳”號的設計建造中突出強調航母的防禦能力,特別是飛行甲板的裝甲化。在研究“大鳳”號的設計方案時日本海軍認為類似於“光輝”級的裝甲航母將是未來航母發展的方向。也可為其他航母提供補給,被稱為“飛石”戰法。但是,這種充當踏腳石的做法在1938年初即被認為是不可取的,因為將航母集中運用的戰術思路已經成為主流。

    在“翔鶴”級設計定型後,日本海軍對航空母艦這一艦種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研究,同時參考了英美海軍新造航母的技術動態,在1938年做出如下預測:以英國海軍“光輝”級航母為代表的具有裝甲飛行甲板的重防禦航母將是未來航空母艦的主流,而在未來將出現裝有100毫米以上防禦裝甲的重型航母,歐美列強海軍的大型主力航母也將向重灌甲航母發展,因此日本海軍航空母艦也要向高防禦、重灌甲的方向進化,“大鳳”號就是這種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新型航母的最初母型,是未來航母機動部隊的主力艦型。

    圖為赤城號航母,圖中可見其還是非常原始的航母設計方式,其機庫和艦體都是敞開式的,不但防護能力差、適航性差,而且極大影響了戰鬥力。

    “大鳳”號是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開工建造的最後一艘正規航母,它的大部分工程都是在戰時完成的,因此其技術設計可以根據前線的作戰經驗而不斷加以修正,在防禦性能上日益趨於完善。基於設計思想的巨大轉變,“大鳳”號具有許多不同於以往日本航空母艦的鮮明特徵。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 8 # 紅色手電筒

    其實,日軍在二戰中的裝備中,比較神奇的就是那幾個,比如歪把子,94式手槍什麼的,其他的武器都還是比較成功的,沒有太奇葩的,而且日軍的擲彈筒可以說是開了超輕型迫擊炮的先河,中國和法國後來也研製出類似的武器,用來給特種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三八式步槍實際上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步槍,在三八步槍問世的時代,手動步槍的結構已經是基本確定下來了,大部分都是採用毛瑟步槍的槍機以及閉鎖結構,長度都在1.2米左右,三八步槍表現的中規中矩,而且為了適應中國戰場的高塵環境,特意給槍機上邊增加了防塵罩。不過由於使用的6.5子彈的問題,遠距離射擊的殺傷力不足。

    6.5有坂彈,一般是認為由於三八槍槍管的纏度太小,旋轉太穩定,不過6.5子彈彈頭長徑比有一點太大了,而且彈頭比較輕,所以遠射的時候影響比較大,不過在步槍的通用射程400米以內效能還是不錯的。不過,日軍後來開發成功7.7步槍彈是解決了這個問題,和7.7步槍彈配用的99式步槍遠距離的精度有了很大的改善,不過這時候日本國內的工廠已經沒有足夠的產能全面換裝。這是三八式騎槍,長度小於1米。對於土八路來說尤其是民兵這種小馬槍最方便。出入地道方便多了。

  • 9 # 南黎233

    據大家所知,日本小鬼子能在我們中國橫行無忌主要是因為我們裝備落後。其實小鬼子的武器的歐洲戰場上的比就差太多了。雞肋的武器超級多,例如:打不穿5層棉襖的南部式手槍,帶菸灰缸的歪把子.......小編想了想,日本槍械中設計的比較成功的還沒幾個。那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日本二戰比較“成功”的三把槍械 。

    三八式步槍

    俗稱“三八大蓋”。也是大家超級熟悉的武器了。這把槍使用6.5mm的子彈,槍械超長,裝完刺刀比小鬼子還高,可以說是一把長矛了。所以說拼刺時這把武器還是有優勢的。三八式也是二戰穿透力最好的步槍,精度也很優秀穿樹沒什麼問題。但是同時也是威力最小的步槍了。有時候打人也是前後兩個洞對穿,這時候它不擊中要害部位就幾乎一槍打不死人,所以太平洋戰場中才使用了九九式步槍。

    九九式步槍

    這把槍有很多人沒聽說過,其實不是稀有,只是在太平洋戰場中使用的。他和三八式幾乎一樣,只是子彈換成了7.7mm的,增加了殺傷力,隨著殺傷力增大,穿透力也逐漸減少。不過還是辣麼長。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用的還是半自動武器和全自動武器,這玩意在栓動步槍中還是可以的,勉強算優秀,但是隨著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武器的出現,這把槍也就是個辣雞了。據說在日本投降時,上繳武器後美軍全當柴火燒了。

    九九式輕機槍

    外形長的像著名的捷克式ZB26輕機槍,其實核心是英國的維克斯機槍,九式的設計基本上與九六式輕機槍相同,並可共用一些零件。它取消了油泵,使其可靠度超越以往的輕機槍。早期版本在槍托處有一支單腳架,裝在頂端的彎曲盒狀可卸式彈匣可容納30發子彈,而有側翼的槍管可快速更換以避免過熱。這玩意通用九九式步槍的7.7mm子彈,算是日本的機槍中比較強力的了,(起碼比歪把子和96式強)。這玩意還能裝倍鏡當狙用(雖然幾乎所有的機槍都能裝倍鏡當狙用,但是小鬼子終於不裝刺刀了)。

    來自德國的凝視(小鬍子:“這什麼辣雞隊友”)

  • 10 # 時光工坊

    其實我們看抗日電視劇,有種武器是比較搶眼的,那就是九四式90毫米輕迫擊炮,甚至日軍的飛機,大炮,坦克都沒有它上鏡。

    迫擊炮結構簡單,就幾個零件,只要材料合格,它不會出任何問題,它重量輕,很適合士兵攜帶,生產成本低,易於大量生產。二戰時,蘇聯最困難的時候,重武器短缺,飛機,大炮,坦克等重武器都是斯大林親自來分配,惟有迫擊炮要多少給多少,很多迫擊炮連漆都沒刷就直接運往前線。可以說迫擊炮是二戰用的最普遍的炮。

    同樣,二戰日軍也大量裝備了迫擊炮,並在各個戰場上廣泛使用,特別是九四式迫擊炮,重量輕,便於攜帶,更適合士兵使用,在亞洲戰場,日本人機械化程度並不高,亞洲各國的道路交通也很差,使它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是步兵部隊最常見重要的火力支援武器。在中國戰場上,它對日軍聯隊的重要性甚至比日軍的山炮,野炮還要高。很多抗戰影片裡都少不了它的身影,比如,我們喜歡的《亮劍》裡,八路軍圍殲日軍山崎大隊,主要火力就是這種迫擊炮,使八路軍傷亡慘重。此後裡面很多日軍進攻,都是以這種炮轟擊後,日軍發動進攻。可以說是日軍中比較完美的一種武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倒時差英文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