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扣毛

    因為項羽眼界太窄,腦子裡只有舊戰國那一套東西。項羽學識是很低的,史書上記載他根本不愛讀書,只喜歡研究行軍打仗的策略,美其名曰萬人敵之法,在治國方略差勁很多,而且他自己還剛愎自用,不喜歡聽從幕僚和謀士的意見,所以後面項羽在打仗上總是可圈可點,在內政上卻是一塌糊塗。

    其二,當時人們固有的思維就是列國並立而不是天下一統,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固有的思維,做個假設,假如現在美利堅以強力手段統一世界,那麼不管是英法德俄還是我們,短期的奮鬥目標都是“復國”而不是說取而代之,由此也可見劉邦的眼光確實有獨到之處,放蕩不羈的底層青年出身讓他完全可以不理會古老的規矩。

    其三,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項羽自己估計沒有統一天下的實力。在當時,六國貴族是響應陳勝吳廣起義而揭竿而起的,陳勝失敗後,反秦聯盟的盟主是楚懷王,盟主不是領袖,各路義軍相對是獨立的,只是為了反秦大計才湊在一起,最終的目的都是興復自己原來的國家,想要廢除分封統一天下,這些諸侯就是第一道障礙。後面的楚漢相爭,大家關注的目標都是劉邦與項羽作戰,而實際上劉邦即便冒著自己被項羽追殺失敗的風險,也要把手底下最優秀的軍事人才韓信派出去獨立領兵完成一個重要的戰略任務:“逢國必滅”,實際上,相當於劉邦項羽在南方作戰的時候,韓信在北方完成了一個微縮版本的秦滅六國。

    事實上,即便是劉邦,安定天下之後依然不得不分封了七個異姓王,而他的為了平撫這七個已經削弱的不能再削弱的王,仍然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 2 # 木頭男

    首先項羽稱帝名不正言不順,還有義帝還在,他若稱帝很多諸侯國也不服氣,雖然他的戰功最大,但是本人沒有什麼政治手段。

    其次,劉邦先他進入咸陽,在諸侯國引起震動,對他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再次,項羽滅秦純粹是為了給楚人報仇,項羽是個簡單的人,目的非常單純,他每次攻打一個地方都是攻而不取,如白駒過隙。

    最後,他封自己為楚霸王,估計內心自認為霸王要比皇上更有權威吧,所以不屑稱帝。作為楚國的貴族,項羽最理想的狀態是天下回歸戰國紛爭時代,楚國稱霸諸侯。

    所以他在咸陽以霸主身份分封了各個諸侯,自以為天下會像他想的那樣運轉,然而時代不同了,劉邦就比他有眼光,有政治遠見。

  • 3 # 如是史社

    項羽滅秦後,不稱帝只是分封諸侯,我認為有三個原因:名不正言不順;沒有稱帝意識;諸侯們不會允許項羽稱帝,除非他想成為諸侯公敵。

    名分問題:

    項羽本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與叔父項梁起兵之初,就在民間找到楚懷王之孫熊心,仍立為楚懷王。叔父項梁自號武信君。所以,項氏一族是打著“楚懷王”的旗號,名正言順的號令楚國勢力。

    但奉楚懷王為主,就相當於項羽也自認為是他的臣子。項羽滅秦之時,楚懷王善在,項羽如果稱帝,豈不是說,自己“犯上作亂”?所以愛惜羽毛的項羽是絕對不會做這事的。

    主觀意識:

    項羽曾在看到秦始皇出遊時的陣仗時說:“吾必取而代之。”說明項羽也曾有做老大的想法。但項羽同時又是六國舊貴族,他們是最厭惡秦始皇的“天下一統,一切收歸中央”。所以項羽想做的老大,會更偏向於成為“霸主”的形式,從他自稱“西楚霸王”,放棄咸陽,退據江東,可窺一斑。

    一旦稱帝,天下公敵:

    秦國滅亡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動了六國舊貴族們的土地,項羽身在其中,一定深知厲害。

    諸侯們各自還都擁有自己的土地和軍隊,正因為不願意被中央集權剝奪,大家才不遺餘力的推翻秦國。項羽如果稱帝,就會成為第二個秦始皇。況且,他的根基還沒有秦國紮實,一旦諸侯集體反水,項羽只怕也疲於奔命。而現在,項羽已經掌握了分封諸侯的權力,相當於當初“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在項羽看來,自己實際上就是“天下共主”,足矣。

    所以,項羽的主客觀上都不具備稱帝的條件。而且他自己也很滿意於現狀。我是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和歷史的如是,如是我聞,繼往聖絕學,成智慧人生,我將單開文章,用自然語言,易學理論,理論聯絡實際,連載諸子百家思想的研究。喜歡就關注吧!感謝!

  • 4 # 奕天讀歷史

    項羽之所以自己不稱帝,而自封“西楚霸王”,主要限制於項羽個人的格局。項羽勇武,所以自稱霸王,想以武力鎮服天下。他卻沒有意識到,用皇權(中央集權)和禮儀法制是統治天下的更好的辦法,那麼項羽的天下也就必然的短命。

    一、項羽是沫猴而冠

    沐猴而冠,用來形容那些徒有其表、得意忘形的人。

    項羽將要從關中返回彭城之前,有人勸諫項羽應該留在咸陽,關中地區“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而項羽為了返回家鄉炫耀自己的功績,沒有采納,於是被勸諫的人形容為“沐猴而冠”。

    項羽當時並未有稱帝的想法,也就看不到關中地區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了。

    二、項羽只想做漢中王

    秦始皇東遊,經過會稽郡時,項羽、項梁前往觀看,項羽曾對項梁說,“彼可取而代也。”項羽希望他的叔叔項梁稱帝,代替秦始皇,但是他沒有想過自己要稱帝。

    項羽在拿下關中前後,心裡所想的一直是“先入關者王之”。項羽只想做關中王。

    因此,在平定了關中後,項羽很著急的跟楚王熊心請命,希望封他為關中王。結果,楚王沒明確表態,項羽就先尊熊心為義帝,自立霸王,然後殺了熊心。

    都殺了義帝,招致天下的怨恨了,還不乾脆自己稱帝,竟然還自稱霸王,項羽就是將自己設定為了一介武夫。

    三、項羽剛愎自用,可謀定天下的謀士又太少

    項羽只有范增一位大謀士,但是項羽又剛愎自用,並不聽取范增的建議,結果范增辭官病逝。

    如果有能夠剋制項羽的謀士,並且謀劃出類似《漢中對》、《隆中對》,或者劉基進諫朱元璋的策略,並且勸說項羽採納了,那麼項羽應該就會自己稱帝了。

    項羽不稱帝,就可以解決很多矛盾麼,並不能。

    項羽稱帝或者不稱帝,都會面臨諸侯王造反的問題

    分封制發展到了禮崩樂壞的地步,已經不再適合當時的中國社會了。

    這點最好理解,劉邦稱帝后也要一個一個滅掉分封的諸侯王。

    項羽稱帝,跟劉邦一樣,也會面臨削藩的問題,這是正常的歷史現象。

    項羽沒稱帝的時候,也一樣有諸侯王反叛他。項羽分封不公,謀殺義帝等等事情,不管項羽怎麼做,都很難讓所有人滿意,不滿意的人只要有實力,就必然會反叛。

    平定叛亂,這是歷代朝廷都要面臨的。

    項羽有稱帝的條件

    鉅鹿之戰後,項羽就是諸侯軍實際的聯盟統帥,從項羽越過熊心大封十八路諸侯王就可以看出,項羽有稱帝的地位。

    諸侯軍中,項羽所率楚軍規模較大、作戰能力強,是諸侯中的強者。這點從彭城之戰,西楚主力繼續平定齊國,項羽僅以3萬之眾大破劉邦50餘萬諸侯聯軍,就知道了。

    項羽在鴻門直接殺了劉邦,漢中王自然就是他的了。進入關中,不殺子嬰、不要火燒咸陽、不要屠城和大肆劫掠,而是收買人心,穩固關中,得到百姓的支援,項羽就可以逼子嬰或者楚王(後封義帝)熊心禪位給他,順理成章的稱為皇帝。項羽剩下要做的事情就是平定掉反叛的諸侯就行了。

    項羽自稱“西楚霸王”,不但先殺子嬰,連義帝熊心都給殺了,加上分封不公,他的這些作為帶來的負面效果,比它稱帝帶來的負面效果還大。

    項羽稱帝,可以用更隱蔽的方式除去子嬰和熊心。項羽也可以自己編造點神話故事,學習一下劉邦,什麼蛟龍、白蛇、赤帝,一通故事下來,君命天授,誰敢不服。

    項羽稱帝后,有諸侯不滿,舉兵就是造反,可以順應天理的去平定他們,劉邦不就是這麼做的。但是項羽不稱帝,自稱霸王,殺了義帝,這就是弒君了,在當時就是大逆不道了。

    項羽還是太侷限於自己的思想,只能做一位優秀的將領,或者一方諸侯,天天只想著用武力鎮服天下,做一代霸王,根本沒有君命天授、皇權至上的中央集權意識,也沒有用禮儀法制,統治天下的觀念,他自然不會去做皇帝了。

  • 5 # 妖鬼雜談錄

    楚懷王對於分封諸侯的影響,一個不同尋常的小透明

    關於項羽的自身問題,大家都說差不多,那我說一下這個過程當中至關重要的路人甲

    這位小透明從某稱程度上說是中國歷史上實打實的第四位皇帝。是滅秦總統帥,是他堅持讓劉邦往西,讓項羽往北。

    那在分封諸侯上楚懷王有什麼影響麼?

    楚懷王被尊為天下共主,與諸侯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結果在楚懷王的總戰略支援下劉邦先入關中,但是這個時候實力最強的是項羽。

    所以項羽讓人還報懷王要求改變先前,懷王不允。才有項羽的抱怨

    懷王者,吾家(項家)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專主約

    這裡面最關鍵的一點,楚懷王即便面臨項羽的強勢依然要堅持當初的約定,這就讓項羽處於道義的下方。

    項羽連王都當不上何來稱帝,所以項羽只能選擇分封。

    “義帝雖無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

    否則的話,這共主的位置要交給劉邦了。那一個約定如何束縛的住楚霸王?長久當然束縛不住,但是項羽實力最強但是其他諸侯也不弱,而且,項羽率軍滅秦,手下的是諸侯聯軍並不全是項羽自己的部隊。所以項羽需要時間

    另外從這一點也看得出楚懷王並非懦弱無能之輩,再加上千年來的分封的傳統思想,楚懷王自然也是希望分封諸侯延續傳統,避免重蹈秦朝滅亡的原因(第一暴政,第二不分封)

    項羽名義上依然是楚懷王下的諸侯之一,所以稱帝的是楚懷王(義帝)

    無論項羽是否真的想稱帝,在此時都輪不到他稱帝,因為當初他叔叔扯虎皮拉大旗時候拉起來的旗幟是後楚懷王,而且得到諸侯認可。所以項羽無法直接稱帝,必須要逐步消滅楚懷王才可以。

    雖然楚懷王只存在道義上的影響力,但是也佔據大義名分,項羽派人殺義帝之後許多諸侯都背叛。

    自羽弒義帝,為天下所不容,而漢乃得起而乘之”傳統思想的強大,項羽手下多為山東六國士兵以及歸順的諸侯,項羽根基不穩。

    傳統是一個很強大的東西,無論先進還是落後對於人來說都是不容易輕易改變的,尤其是還涉及到不同的文化、習俗。

    漢朝之前,從夏商的方國聯盟再到周朝的分封建邦,分封實行了約有千年之久,所以無論是原來的貴族還是平民,在他們的傳統中看來,就應該是這樣的。

    傳統讓項羽無法稱帝,尤其是其手下多為楚兵以及其他六國聯軍,項羽稱帝怕頃刻間就會瓦解聯盟。

    後世很多總結秦朝滅亡原因是,除了秦暴政外就是沒有分封。所以即便是劉邦登基稱帝也依然要分封同姓王與異姓王。

    而劉邦能稱帝,第一蕭何在大後方已經恢復秦制,而劉邦依賴的是秦地,早已熟悉秦制。第二幾百年如此登基後劉邦依然分封8個異姓王及同姓諸王管理齊、燕、趙、楚地,給予一定的自治權利適應當地風俗,才沒有立刻出現叛亂。直到漢景帝才消減封國的權利。

  • 6 # 衣賜履讀通鑑

    衣賜履按:本篇雖然只是項羽的一紙人事命令清單,但決定了歷史的走向,我們慢慢說哈。

    前206年,鴻門宴後,韓生(名不詳)勸說項羽說,關中四面有險可守,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稱霸天下。但該燒的燒了,該殺的殺了,該搶的搶了,咸陽已經被項羽糟蹋得不成樣子,意氣風發的項將軍哪肯留下?況且他心思故鄉,就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身穿錦繡卻走在夜裡,誰能看得到啊!韓生告退,對人說,都說楚華人像是獼猴戴上人的帽子,果然如此!立即有人報告項羽,項羽下令,逮捕韓生,投入大鍋煮死。

    衣賜履說:項羽給我們留下不少寶貴成語,前面有破釜沉舟,這裡又添兩個,錦衣夜行,沐猴而冠。雖然霸王不讀書,然而也是文化人,呵呵。

    注:《現代漢辭詞典》直接將“沐猴”解釋為“獼猴”,似乎有點硬。《楚辭》中有“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之語,“沐”的意思為洗頭,翻譯過來就是“剛洗了頭的人都會彈去帽子上的灰塵,保持清潔”,引申出來有“潔身自好、修身養德”之意,故而“沐猴而冠”的意思應該是指"“猴子像人那樣洗了頭,然後還帶上帽子”,但是你學得再有板有眼,也就還是隻猴子而已,滑稽可笑,虛有其表。這樣解釋,似乎比獼猴戴帽子更接近本意。

    項羽不願劉邦在關中當王,就派人去請示楚懷王羋心,想讓羋心把“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廢止。但沒想到這個前放羊娃居然回覆說,就照先前約定的辦。項羽氣得鼻孔冒煙,說,靠!真是給臉不要臉,要不是我們項家扶持,他羋心算是哪根兒蔥!他有什麼功績?他憑什麼定約?天下起兵反秦時,暫時擁立過去各諸侯國國君的後裔為王,以利討伐秦王朝,但是,身披鎧甲、手持武器,風餐露宿三年,終於滅亡秦朝平定天下,那都是各位將領和我項羽的力量啊!不過,羋心雖然沒什麼功勞,但我還是分給他一塊土地,封他做個王。

    眾將領一致贊成。

    衣剛履說:眾將豈敢不同意?一個二十六歲的年輕人,開始分封天下,太史公把項羽列入世家,也不算為過啊。

    春季,正月,項羽尊羋心為義帝,說,古代的帝王轄地千里,卻必定要居住在江河的上游地帶。下令義帝遷都江南郴縣(湖南省郴州市,郴讀如嗔)。

    衣賜履說:所謂義帝,可以解釋為“有仁義的帝”,也可以解釋為“假帝”。我們平時說的義肢,就是假肢;義齒,就是假牙。看來,霸王是真恨羋心啊。

    二月,項羽分封天下,大批封王,自立為西楚霸王(此時才能稱項羽為項王,此前只是楚國的上將軍),建都彭城(江蘇省徐州市,原是羋心的都城),領土包括故魏國和故楚國的九個郡(包括現在的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省份的土地)。項羽和范增都對劉邦不放心,既不願意把劉邦封在關中,又不想背上違約的罪名,於是就暗地裡商議決定,巴郡、蜀郡兩地(重慶市、四川省)道路艱險,又是秦政府放逐罪犯之地,不如把劉邦封到那裡。於是,對外宣稱說,巴郡、蜀郡也屬關中,封劉邦為漢王,領土包括巴郡、蜀郡和漢中郡,建都南鄭(陝西省漢中市南鄭縣)。為了防止劉邦出關,又把關中分為三個郡,將秦朝降將封在那裡:封章邯為雍王,建都廢丘(陝西省興平市),領土包括咸陽以西;長史司馬欣過去是櫟陽(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之故都,櫟讀如月)縣的獄掾(監獄官吏,掾讀如院),對項梁有恩(見拙文《坑灰未冷山東亂,霸王原來不讀書》),封為塞王,建都櫟陽,領土包括咸陽以東,直到黃河;都尉董翳曾勸章邯歸降項羽,封為翟王,建都高奴(陝西省延安市),領土包括上郡(陝西省延安市)。

    衣賜履說:三個秦之叛將,擋得住劉邦嗎?真是笑話。後面詳細分析。

    項羽打算自已佔有魏地,就改封魏王魏豹為西魏王,建都平陽(山西省臨汾市),領土包括河東郡(山西省南部)。

    瑕丘(河南省濮陽市)人申陽,本是張耳的寵臣,因首先攻下三川郡(河南省洛陽市東白馬寺東),並在黃河邊迎接楚軍,封為河南王,建都洛陽,領土包括河南(黃河以南)。

    韓王韓成仍居舊都陽翟(河南省禹州市)。

    趙王趙歇的將領司馬卬(讀如昂),平定了河內郡(河南省黃河北岸),屢立戰功,封為殷王,建都朝歌(河南省淇縣),領土包括河內。

    改封趙王趙歇為代王,建都代縣(河北省蔚縣)。

    趙國宰相張耳,素有賢名,又追隨項羽入關,封為常山王,建都襄國(信都改稱,河北省邢臺市),領土包括趙國故地。

    英布是楚國大將,勇冠三軍,封九江王,建都六縣(安徽省六安市,六讀如路)。

    番陽(江西省鄱陽縣)縣長吳芮,率百越部族(浙江省、福建省及廣東省一帶蠻族)之兵參戰,也追隨項羽入關,封衡山王,建都邾城(湖北省黃州市,邾讀如朱)。

    楚懷王羋心的上將(柱國)共敖攻打南郡(湖北省江陵縣),功勞卓著,封臨江王,建都江陵(南郡郡政府所在縣)。

    改封燕王韓廣為遼東王,建都無終(天津市薊縣)。

    韓廣的大將臧荼,隨楚軍救援趙,再隨楚軍入關,封燕王,建都薊縣(北京市)。

    改封齊王田福為膠東王,建都即墨(山東省平度市)。

    田福的將領田都隨楚軍救趙,再隨楚軍入關,封齊王,建都臨淄(山東省淄博市東臨淄鎮)。

    當初,項羽北渡漳河救趙,齊王田建的孫子田安收服濟北(濟水以北)幾個城,率軍歸降項羽,項羽封他為濟北王,建都博陽(山東省泰安市)。

    因田榮(齊國宰相)屢次拒絕項羽的命令和約束,又拒絕發兵加入西征聯軍,所以獨不加封。成安君陳餘(跟張耳一起輔佐趙王趙歇的那位),拋棄將軍的印信離去,沒有追隨入關,也不封。有賓客提醒項羽,說,張耳、陳餘一樣對趙有功,如今既封張耳為王,陳餘不封不合適啊。項羽不得已,聽說陳餘正在南皮(河北省南皮縣),就把南皮周圍的三個縣封給了他(只是侯)。

    這份任職名單包括了一個帝(羋心)、十九個王和兩個雖未封王但實力強大的人物(田榮、陳餘)。

    衣賜履說:大家可以想一想,這份名單一旦張榜公示,將會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氣得要拆樓,幾家舉刀要報仇!呵呵。

    我們來掰斥掰斥哈。

    從大勢上說,秦雖已亡,但還沒有人有稱帝的資格,項羽、劉邦也不具備這個實力。各諸侯王都有自己的一票人馬,如果大家和平共處,則可以尊西楚霸王為天下共主(類似春秋五霸),但如果有人要稱帝,則必定群起而攻之。就像袁世凱,你當終身大總統都可以,但你要稱帝,你手下的北洋三傑都不答應。因此,各諸侯都想在分封的時候撈點好處,利益均沾,只要別太不公平就行。然而,項羽這份名單實在是太過離譜,讓人無法接受。

    我們說,項羽可以利用這次分封公報私仇或者打擊異己,比如,不封田榮、陳餘,或者改封趙王趙歇、燕王韓廣、魏王魏豹,或者把劉邦趕到巴、蜀,這些都可以,因為你項羽勢力大,你欺負了他們,他們也沒脾氣。可是,老大啊,你不能同時出擊啊!毛主席當年搞統一戰線,那是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終才把老蔣趕到小島上去了。你項羽就是個二貨兒啊,你自己一個人獨佔九個郡,這也就罷了,但名單中至少有四個王(劉邦、魏豹、趙歇、韓廣)、兩個實力派(田榮、陳餘)不服啊!另外,臧荼本是燕王韓廣的手下,你讓他取韓廣而代之;司馬卬本是趙歇的手下,地位在張耳之下,你讓他當趙王,就算趙歇同意,張耳也咽不下這口氣啊!田都本是齊王田福的手下,地位更在宰相田榮之下,你讓田都當齊王,反倒成了田榮的主子,讓田榮的老臉往哪裡擱啊?

    再看劉邦,人家第一個進入關中,你為什麼把他封到巴、蜀?為了防備劉邦出關,把章邯、司馬欣、董翳三個秦的降將封到關中。說實話,以章邯的領兵能力,是有可能擋住劉邦,但你要記住,當初章邯帶二十萬秦卒投降,都被你坑殺啦!關中百姓,對章邯等三人恨入骨髓,這哥兒仨不被人打死就不錯了,還妄想擋住劉邦?這是做的哪門子春秋大夢啊!

    因此,用磕膝蓋也能想明白,這份名單一出來,立即就炸了鍋了,天下一片大亂是明擺的事。

    項羽似乎是想恢復春秋戰國時的舊制,他來當共主,各國只要給他個面子,尊他當個老大,就可以和平相處。事實上,反秦三年,並沒有形成一個絕對能夠統一天下的力量,如果分封公平的話,真沒準兒能十幾個國並存一陣子。但是,項羽作為一個政治低能兒,一通亂封,給了這幫大王們反叛的理由,於是天下大亂,再經四年戰爭,大浪淘沙,才真正使劉邦有了做皇帝的資格。

    我們反過來再想想,假如當時由劉邦來分封天下,可能情況會完全不同。以劉邦的政治智慧,恐怕分封會相對公平,在一段時期之內,可能形成多國並存的局面,天下能否一統還真是難說,能不能做皇帝就更是未知數了。

    從這個角度看,劉邦必須對項羽深深鞠躬,發自內心地道謝。呵呵。

  • 7 # 飛龍在天231272723

    感謝邀請!西楚霸王項羽的性格很像現在西方的美國全球霸主特朗普,沒準頭,不靠譜。自己抗起了反秦的大旗,反而把反秦的盟主給殺了。自己想當關中王,佔了關中,反而又放棄了關中,跑回家鄉炫耀去了。倆個都是犟驢脾氣,不聽人勸,一根筋,一條道兒走到黑。真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叫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同的是特朗普以經商的招數治天下,而項羽是以武夫的頭腦平天下。至於項羽滅秦後,為什麼要分封諸候而不是自己稱帝呢?我想有以下幾點,第一是項羽雖有野心稱帝,但沒有那個膽量和謀略,也就是說沒有一個政冶家應有的魄力和智慧,也沒有合適的稱帝理由,因此只能稱霸王。第二是天時不對頭。新舊勢力反對帝秦剛落幕,硝煙未散,因而稱帝不是時候。第三是放棄關中龍興之地,首善之區等有利的地理位置等,所以缺少地理優勢。第四是人和。沒有能夠聚集和吸收一大批能夠使自己登上大寶的得力干將和忠誠謀士。更不用說反對自己或和自己爭江山的更強人了。簡要的我想大概就是以上這幾點吧!

  • 8 # 德厚致遠

    力能舉鼎、氣壓萬夫的西楚霸王項羽是楚國貴族之後,他的爺爺就是被秦將王翦所殺的楚國名將項燕。項羽滅秦後,自己不稱帝反而分封十八路諸候,是他的格局決定的,格局決定結局,最後在與劉邦楚漢爭雄時,被迫烏江自刎。

    項羽在推翻秦朝統治以後,目光短淺,策略錯誤,只是以報仇雪恨為主,仍然企圖恢復春秋戰國時代的封建貴族政治,封立十八諸候王搞分裂割據,違背了歷史發展潮流。

    項羽的勝利後,也沒有宏偉的戰略藍圖,如他滅秦後就往東走了,有人勸他留在關中建都以成就霸業,但他不僅不聽勸,反而說了句: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誰知之者!有人說他:‘’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羽聽後大怒,將這人烹煮了。

    分封六國貴族為諸候王,引起功臣不滿,軍心渙散。燒殺搶掠咸陽城,使他失去了關中秦民的支援。不建都關中而都彭城,使他失去了戰略上的有利地勢。而分封諸候王更是項羽在政治上所犯的嚴重錯誤,挑動和加劇了各路諸候之間的權力紛爭,激化矛盾。也使他處於多線作戰的不利處境,四面楚歌對項羽構成直接威脅。沒有遠大的志向就使項羽剛愎自用。沒有鞏固的後勤保障,就使項羽兵源缺乏,糧草不足。

    項羽武藝超群,能征善戰,豪氣蓋世,叱吒風雲,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以寡擊眾。楚漢戰爭,破田榮,救彭城,勝滎陽,奪成皋,百戰百勝的英雄,慷慨悲涼的結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自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9 # 歷史壹加壹

    其實,就筆者來看,無非就是機遇與實力的問題成為最大阻礙。

    一、機遇問題首先我們說說機遇問題,雖然在當時的情況看來,是項羽的勢力最大。當時其他的諸侯勢力也相對較弱,但是其他勢力聯合起來的話,也是不容小覷的,畢竟惹急了狗都會跳牆。再者說,此時還有楚懷王在,項羽也找不到稱帝的理由。你可能會說,那為什麼楚懷王死後,他還不稱帝呢?他何曾不想呢,的確,此時是最好的時機,然而此時田齊叛亂,劉邦也從漢中起兵。為了能夠得到更多勢力的支援,也不得不放棄夢想了!

    二、實力問題雖然史書記載項羽坐擁兵力四十萬,可是要知道,這四十萬的兵力是十七路諸侯的共同兵力,而並非項羽一人。大家一起分封當然好,然而如果項羽想要一人稱帝,唯恐其他諸侯不答應。萬一,聯合起來,那恐怕楚霸王都做不了了。稱帝可以說是當時人人都想實現的夢想,畢竟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項羽追求一生也是為此,實現年少的夢想!然而,時運不濟,實力不夠,實在是做不到啊!

    不過,人還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

  • 10 # 共賞五千年

    一、認為不吉利

    始皇發明並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沒想到卻是一個短命王朝!

    在項羽取得“輝煌”後,就直接給不可一世的“三皇五帝”棄之不用!

    當然惡其餘胥,對於像項羽這樣有些感性的人來說,既然毀滅就要毀滅的非常徹底,包括宮殿也難以倖免......

    二、改革是要“流血”滴

    任何新事物的出現,都會頻繁出現“頭腦風暴”、“腥風血雨”,甚至各種形式的“革命”——

    改變個人習慣已非常不易,

    改變大眾習慣更難上加難!

    何況“改革”在短期內會犧牲諸多人的利益......

    “見利忘義”、“利令智昏”......

    可以看出動別人的利益是極其危險的——此路不通!

    如您是項王:對於“國家初定”,支持者一直“不開竅”,且秦朝的“前車陰魂”還一直在遊蕩.....

    一意地孤行,對於處於“時機不成熟”階段,只會是為其帶來鉅變,會死好多人的呦......

    所以誰還會發神經非要上趕著去做那個假把式“三皇五帝”呢?

    後來,做了一個決策——

    安定、微調、蛻變!!!

    然後一切沒有然後......

    只傳來——“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千古長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京的一次戰略失誤,硬吞下克里米亞,會導致普京滿盤皆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