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老漁歷史專號

    紂王,原名帝辛,實則雄才大略,平定多地叛亂,為華夏族的開拓作出了傑出貢獻,由於的暴政以及後世的醜化,商紂王——成了一個令人髮指的名字,按照毛澤東說:“紂王其實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

  • 2 # 西土史話

    牧野倒戈商朝滅亡難道僅僅因為商紂王帝辛的暴虐嗎?故事要從武乙射天說起。

    武乙無道,禍因射天

    史載商後期諸王沒什麼德行,尤其是武乙和帝辛。據《殷本紀》記載,商王武乙算是個奇葩,在神權盛行的時代居然敢於蔑視鬼神,“為偶人,謂之天神 。與之博,令人為行。天神不勝,乃僇辱之”,他弄了個灌滿血的皮囊假扮“天神”,自己煞有介事地與其搏鬥,還找人做裁判,結果自然是 “天神”輸了。於是武乙搞了個“射天”活動侮辱天神,將“天神”掛在樹上用箭射,看其滋血。別忘了,老天可是有尊嚴的!一次“武乙獵於河渭之間,雷暴,震死”,就是在黃河和渭河間打獵時被雷劈死了。從此以後凡是被雷劈死的人,大家都說是遭天譴了。

    “射天”真的是武乙無聊惡搞嗎?沒那麼簡單。“國之大事,在戎與祀”,商周時期巫師和神棍是很牛X的職業,他們自認為代表神旨,常常對王指手畫腳。所謂的“射天”其實是商王與神棍互掐,王權對神權挑戰,從破除迷信的角度來看還是進步的。

    帝辛資捷,拒諫飾非

    商王帝辛名受,就是《封神榜》裡的紂王。《殷本紀》說他“資辯甚捷,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手格猛獸”,個人能力很強,力大無比而且精力充沛。但帝辛也極度自負,“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容不得半點不同意見。《尚書·西伯戡黎》裡記錄了在西伯滅了商的屬國黎國之後祖伊深感唇亡齒寒,可對於帝辛來說只不過是“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反問道:“我生不有命在天?”意思是難道我不是生來就有天命的嗎?這樣的人當了領導遲早是要出大事的。

    牝雞司晨,惟家之索

    來事了,下蛋公雞是公雞中的戰鬥機,但“牝雞司晨”母雞打鳴可得小心了,這是“惟家之索”家裡要出事的節奏。《國語.晉語》記載“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說帝辛征伐有蘇氏搶來了人家的女兒蘇妲己。嗯?這句話好像在哪裡聽過,對咱們在《夏承五帝》篇裡說過“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卻是螺旋式上升的。“桀紂”已經成為暴君代名詞,但商紂與妲己的故事可是夏後夏桀與妹喜的升級版。

    酒池肉林,炮烙興焉

    妲己到底有多狐媚,我是不知道,據說帝辛被迷的五迷三道對她言聽計從,到了“妲己之所譽貴之,妲己之所憎誅之”的地步。你要問了,這有問題嗎?現在像你我這樣的好男人對老婆不都必須這樣嗎?不過帝辛和妲己兩口子玩得比你我High多了, “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無節操,天天搞通宵躶體大趴。為了增加趣味性,帝辛還為妲己還搞了個發明,著名燒烤裝置——“炮烙”:“膏銅柱,下為之炭,令有罪者行焉”,就是在塗滿潤滑油銅柱下面鋪滿紅紅的木炭,看誰不順眼就讓他在銅柱上面走。“輒墜炭中,妲己笑”,妲己就是喜歡看炭烤活人的重口味。

    西伯囚羑,諸侯益疏;

    《殷本紀》記載帝辛的原配九侯之女“不喜淫”,拒不參加躶體大趴,結果被帝辛處死了。捎帶還把其父九侯給“醢”[hǎi]了,就是剁成肉醬,加點辣椒油估計能趕上老乾媽;來說情的鄂侯也被“脯”[fǔ]了,做成肉乾,去澳門可以買到的那種;就連對此不幸表達遺憾的西伯姬昌也被關了。不過西伯姬昌還是比較賊的,使了些銀子託關係出來了,回到西土小邦周“修德行善”拉人氣。這樣一來,人心向背,雖然再沒人敢站出來說話但大小諸侯的心已不在殷商這一邊了,都偷偷加關注西伯姬昌了。

    比干諫死,微子出奔。

    不過也有不怕死的,王叔比干自以為輩分高有話語權,出來諫言。還是妲己有情趣,說“王叔這麼能言善辯,看來是有顆七竅玲瓏心呀,好東西別藏著掖著,拿出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吧。”結果比干給剖了心。看到身邊故舊都給做成了葷菜,帝辛的另一個叔叔箕子為自保只好裝瘋賣傻跑去掃大街。帝辛的哥哥微子啟也自個麻溜兒跑了。

    牧誓朝陳,瓊室夙毀;

    你這邊酒池肉林高枕無憂,人家西伯父子可早就滅崇戡黎厲兵秣馬了。最後的時刻來得真快。《尚書·牧誓》記載趁著商軍主力還在東夷的時候,西伯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帶領“西土之人”渡孟津出其不意,在商郊牧野與帝辛短兵相接。出土的國寶級文物西周“利簋”[guǐ]銘文記載“武王徵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大概意思是說甲子那天,戰鬥在黎明打響,黃昏時就結束了。

    旌旗懸首,殷祀用遷!

    《逸周書》的《世俘》和《克殷》詳細記述了帝辛的結局,“時甲子夕,商王紂取天智玉琰五,環身以自焚”這天傍晚,帝辛披著代表王權的天智玉琰自焚了。武王“乃克射之,三發而後”,“而擊之以輕呂,斬之以黃鉞”,“商王紂懸首白旗、妻二懸首赤旗”,意思是武王先射了帝辛的屍體三箭,再用輕呂劍刺,還不解恨就用黃鉞砍掉他的腦袋掛在白旗上。妲己的結局也差不多腦袋也掛在紅旗上了。至此歷時五百多年的商朝就這麼完了。

    這個帝辛真的十惡不赦嗎?成王敗寇的道理你懂的。其實王權與神權的博弈,父死子繼與兄終弟及的爭鬥,商與東夷的連年征戰以及“西土之人”的崛起都是商朝邁不過去的坎兒。孔子的弟子子貢一語中的:“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就是說作為亡國之君,帝辛被牢固地樹立為反面典型,還改了個名字叫“紂”,後人把所有的屎盆子都往他頭上扣。

  • 3 # 言茹心茹

    紂,並不是紂王的本名也不是在位時的稱號,紂是周給他的惡諡號,他本命受,在位稱帝辛。帝辛天資聰穎,在位期間大力擴張領土,使華夏族勢力擴充套件到淮河流域。帝辛在位時候,將王權集中,降低神權,改變傳統的兄終弟及的傳統,帝辛的這些行為其實都是有利於商朝發展的。帝辛之所以亡國,一是因為在攻打東夷時大量兵力陳集東南 二是俘虜太多,無法消化,導致在周朝攻打時臨時又俘虜組成的軍隊反戈,三是商朝內部貴族和周內外勾結(因為帝辛改變了原有兄終弟及使得他們失去了上位的機會,參考比干,微子啟等人,還有弟辛降低神權,讓傳統貴族失去權力),四是周處心積慮經營幾代人勢要滅商。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商的貴族在商滅後能在周能分封他們且盡心竭力去詆譭前朝討好周。我們追根溯源,在周武王罰商時候所發的檄文也只是今殷王紂竟聽任婦人之言,以致自絕於天,毀壞天、地、人的正道,疏遠他的親族弟兄,又拋棄了他祖先傳下的樂曲,竟譜制淫蕩之聲,擾亂雅正的音樂,去討女人的歡心。這幾條罪狀,這現在看來,這個也不是罪大惡極的事,武王在出兵前還戰戰兢兢,是姜子牙力主出兵才成事。在周建立後,武王還是戰戰兢兢,所以竭盡所能的去抹黑帝辛以來緩解內心的恐懼。

    周處帝辛的罪狀還只有幾條,到戰國時期帝辛的罪狀就有了幾十條之多,是以孟子說君子居惡下流,如水之下也。總結來說後世抹黑帝辛的是這幾類人,一是帝辛仇敵,自然就是周了,為了道義上合法,必要竭盡全力抹黑。二是原商貴族,為了掩蓋勾結周叛國的事實自然也是要抹黑帝辛的,三是戰國以來諸子百家,為了宣揚自己的政治理論必要拿帝辛來做反面。

  • 4 # 江葉叔叔讀歷史

    第一,商紂王昏庸。商紂王從小聰惠但即帝位後便開始縱情享樂。首先,沉迷於酒色,營造酒池肉林,寵幸妲己,不問政事。其次,為了自己的歡樂,橫徵暴斂,四處搜刮寶物珍奇,引得民怨沸騰。同時,大興酷法。對於不遂自己意的人大施暴行,將自己的叔叔比干挖心。正因為這樣,朝堂上下,全國各地,離心離德,周軍打過來時,臣民一鬨而散。

    第二,貢獻。商紂王在位時,對外用兵頻繁,致力於攻打東夷。在一系列作戰下,商朝的國土擴大到了江淮地區,更重要的是勢力拓展到今天的江蘇、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此舉大大促進了民族融合和中原一統程序。毛主席對此就給予了積極的評價,郭沫若說:神州一統肇此始。正因為一系列作戰,導致商朝實力大損,讓周朝趁虛而入。周朝軍隊打過來時,商紂王只能匆匆組織起奴隸和戰俘,結果這些人臨陣倒戈,商朝滅亡。所以,就這一點來說,商紂王還是有貢獻的。

    歷史早已過去,原貌無從可知。讀史、思史,記史,太多評價反而不好。

  • 5 # 釣友營地

    《史記》記載:“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這是對於個人很高的評價了,說他才思敏捷,勇力過人可以徒手與猛獸搏鬥。智力足以拒絕臣下的勸諫,話語足以掩飾自己的過錯。

    這點來看,商紂絕不“庸”。但是,作為一個君王,他卻在“昏”字上做到了前無古人,後也基本無來者了。

    一個昏君可以使幾代先人建立起的朝代迅速垮掉,一個智商高一點的昏君則可以使他的國家更快的垮掉。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商紂都做過什麼昏君該做的事:

    1、沉迷酒色,放蕩作樂。這似乎是大多數亡國的昏君都會犯的錯誤,但商紂更別具一格。史料記載,商紂非常寵信妲己,並“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期間,為長夜之飲。”把酒當做池水,把肉當做樹林,讓男女赤身裸體在期間追逐嬉鬧,終夜飲酒作樂。一個帝王整天和妃子大臣等人赤身裸體追逐嬉戲……畫面太辣眼……

    2、殘殺大臣。位居三公的九候(人名)將女兒先給紂王,僅僅因為九候女兒不配合紂王作上述淫蕩的事,就被紂王殺死,並且株連九候,將九候剁成了肉醬;同樣身為三公的鄂候因為這件事和紂王爭辯,就被紂王打死製成了肉乾。要知道“三公”是商朝掌管軍政大權的最高官員,說殺就殺,並且還是這麼殘忍的殺害,這樣的“昏”事還有哪個帝王做過?

    比干像

    3、殘殺比干。比干不僅是商紂的大臣,更是他的親叔父。因為勸諫紂王,紂王竟下令將比干剖心。罪狀竟是紂王“聞聖人心有七竅”想看看比干心有幾竅?

    炮烙之刑

    還有創立炮烙之刑,把人綁在燒紅的銅柱子上燒死,簡直就是喪心病狂。我看商紂都不是昏不昏的問題,這個君王應該是有點心理變態了。終於在他不懈的折騰下,把有將近600年曆史的商朝折騰亡國了。商紂的“昏”實至名歸。

  • 6 # 漁耕樵讀

    商朝在經歷九世之亂以後傳到紂王的時候國力已經嚴重衰退了,紂王登基東夷叛亂,商紂擊敗東夷,把疆域擴充套件到江淮一帶,但是內部卻出現了很多叛亂。

    周趁商伐東夷期間,內部空虛,聯合諸侯國討伐商紂。紂王只好拉來奴隸與周在牧野展開激戰,大批奴隸組成的軍隊不堪一擊,迅速潰不成軍。紂王自殺。

    顧頡剛曾對史料研究:紂惡七十事發生次帝中指出有很多紂王的惡事都是後人新增的。

    比如淮南子一書就曾說

    三代之善,千歲之積譽也;桀紂之謗,千歲之積毀也。

    其實紂王只是獨斷專橫,並非罪惡累累,國家敗王也是因為其征伐東夷,導致內部空虛,被打了措手不及。

    荀子曾說:

    古者桀紂……身死國亡,為天下大僇,後世言惡則必稽焉。

    意思就是因為紂亡國了,所以大家都說他的壞話。其實黑前朝都是慣例,何況商的資料太少,周傳下來什麼就是什麼。

    子貢就說的更直接了

    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說商紂並沒有那麼壞,只是他名聲不好,大家把所有的罪惡都歸到他身上。

    從尚書一書中歸結紂的罪惡

    其一,酗酒。其二,不用貴戚舊臣。其三,任用小人。其四,聽信婦人。其五,信有命在天。其六,不用心祭祀

    其實最多的就是其專橫霸道,加強中央集權。

    尚書和帝王世紀裡面存在不少矛盾之處,甚至很多都是子虛烏有。例如說紂王用鐵器做了很多刑具,更是不可能了,那時候根本沒有鐵。元末楊維楨做翻案文章《炮烙辭》。韓非子也記載費仲勸紂王殺西伯侯,紂王說西伯侯行仁義,誅之不可。可見其並不昏。

    在尚書以後增加就更肆無忌憚了,紂王的惡行在戰國增加二十項,西漢增加二十一項,西晉增加十三項,其後越來越多。

    宋朝李慈銘說紂王只是好大喜功,並且他有一支精銳的部隊在東夷作戰。其實從這點看,紂王是第一個把中原勢力發展到南方的人。也是一個開拓疆土的帝王。

  • 7 # 蕾姆西瓜

    很多人都看過《封神演義》這本書,這部流行於明、清時期的神話小說,把商紂王描寫成了“造宮室、建酒池、寵女色、囚賢人、施酷刑、害忠良”的一個醜惡形象。可這畢竟是虛構的演義小說,不是歷史。但是它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它塑造了一個英明的周武王和一個殘暴無道、罪大惡極的商紂王,在人們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早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貢說過:“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意思是說:商紂王雖然很壞,但絕不是傳說中的那樣壞,之所以名聲不好,是因為人們把天下所有的壞事都算到他身上了。宋朝學者羅泌也是憤憤不平,他認為是人們“桀紂不分”,把桀的那些令人髮指的“炮烙”、“酒池肉林”等等罪行都按在了紂王頭上。使紂王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其實一個朝代的更迭,都要想方設法地向世人闡明自己才是順應天意、眾望所歸的。周武王作為一個臣子,為了解決自己以臣伐君、不合禮法的篡逆行為,肆無忌憚地中傷商紂王,以爭取民眾的支援。

    古代社會,資訊的傳遞主要的還是口頭的交流,民眾很難辨別真假。在商紂王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周武王的輿論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麼歷史上的商紂王到底是怎樣的?《史記.殷本紀》記載:“(帝辛)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他即位時,東夷部落經常入侵騷擾百姓,紂王親自帶兵征伐,徹底消滅了東夷,解決了歷代先王無法解決的問題。他東征西戰,拓疆擴土,傳播中原文化,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當然商紂王也會同歷代帝王一樣,會有淫逸奢侈、橫徵暴斂的一面,但是我們不應該否定其成就,正如郭沫若所說:“商紂王文武雙全,是個很有本事的人”。

  • 8 # 對答如魚得水

    不知為什麼,如今很多人開始為一些蓋棺定論的歷史人物翻案,有一些確實存在誤解,有失公正,但大部分還是沒得洗的,商紂王就屬於後者,歷史上的亡國之君有很多,但像紂王這樣,把一個國力強盛的盛世王朝硬生生玩折了的,卻沒有幾個。

    大家對於商紂王的認知基本上來源於《封神榜》,在《封神榜》裡,紂王被描繪成一個荒淫無道的暴君,那麼在真實的歷史裡面又是怎麼樣的呢?《封神榜》作為小說,當然不可全信,但藝術高於生活卻又來源於生活,裡面對於紂王的描繪絕對不會是空穴來風,基本上也是基於史實。真實的歷史中,紂王也是個實打實的昏君,暴君。

    首先,紂王小的時候確實表現出了一些天賦,勇力過人,勉強算是少年天才,長大後也是能文能武,也算一表人才,登基後的紂王重視農桑,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時出兵東東夷,你就是中國現今東部這一塊,擴大了領土的同時也促進了東部的發展。這些都是他的功績,但也僅限於此,畢竟人都有兩面性,不能全盤否認,打死之前總得先誇兩句。

    除了以上說的兩點,紂王作為一個國家首腦,其他地方可以說是一無是處,該犯的錯誤不該犯的錯誤全犯了一個遍。

    首先,紂王這個人是非不分,辨別能力比較差,而且心眼兒特別小,容不得別人說他的不是,總覺得老子天下第一,而他用的全是一些溜鬚拍馬,不幹正事的小人,相反那些敢於直言勸諫的大臣,則被他禍害的跑的跑死的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紂王的親叔叔比干,被活生生挖心而死。

    其次,提到紂王,很多人就想到了妲己,妲己這個人確實存在,但並不是什麼九尾妖狐,但紂王寵愛妲己並沉迷酒色是真的,對妲己言聽計從也是真的,荒淫無道也是真的!

    另外,紂王對臣民非常的殘忍,為了懲罰那些他不喜歡的人,紂王發明了非常多殘忍的酷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炮烙,這個在《封神榜》中就有描繪,在火中放一根銅柱子,被懲罰的人在銅柱上面行走,不少忠臣都曾受過這個刑罰,想想都覺得痛,所以得多殘忍的人才能想出這種法子來折磨人。

    商朝的滅亡基本上有兩個原因,一個就是紂王施行暴政已經失去了民心,所以周文王才能聯合諸侯來攻打他,第二個原因就是紂王喜歡東征西討,軍隊都派去了外地,根本來不及回來救援,而他對俘虜的處理也不好,用十幾萬降卒去對抗武王,結果說倒戈就倒戈了。

    歷史上的亡國之君有很多,在這裡面紂王也是最牛的一個,因為其實紂王繼位的時候,商朝國力鼎盛,社會安定,按這個樣子再延續個幾百年應該沒什麼問題,最後卻硬生生被紂王玩蛇了,搞得亡了國,如果說崇禎亡國大部分都是因為大廈將傾,沒法力挽狂瀾,那麼商朝的亡國基本上就可以算是紂王一手造成的,這樣的君主不叫昏君,什麼才是昏君!簡直就是昏君中的教科書!

  • 9 # 國家人文歷史

    提起商紂王,首先浮現在腦海中的形象就是《封神演義》中那個殘忍暴虐的昏君形象,受演繹小說和民間傳說的影響,世人對商紂王的評價往往標籤化、極端化。那麼歷史上的商紂王到底是否昏庸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商紂王是後人給他的惡諡,商紂王的本名是帝辛。由於商朝的當朝史記難覓蹤跡,我們只能從後世的一些史料中考察帝辛的為人。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 “帝辛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帝辛才思敏捷,孔武有力,但也有剛愎自用,貪圖享樂的一面,就人品來看可以說帝辛是一個較為中性的君王,優缺點都很明顯,雖不至於流芳千古,但也不至於遺臭萬年。

    那麼我們印象當中帝辛的醜惡形象是怎麼來的呢?那些傳奇小說是無中生有的嗎?子貢對此說道:“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意思是說,帝辛不是無惡不作,而是天下的大惡都強加給了他。武王伐紂是商朝滅亡的關鍵節點,為了準備這場討伐之戰,周也做足了輿論引導,在口耳相傳的年代,在動盪不安的歲月,在民不聊生的當口,百姓都願意相信一切的過錯都是君王的昏庸,帝辛的過錯被一再誇大,待商朝覆滅,周朝撰史,更是把帝辛的惡名用史書坐實。要說帝辛從不作惡並不現實,畢竟商朝內部分裂、積怨深厚,帝辛剛愎自用、沉迷酒色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也絕沒有傳奇中那麼誇張。

    除此以外,不得不提一下帝辛在位期間做成的一件大事,就是派大軍征伐東夷叛亂,打退東夷並把商朝勢力擴充套件到江淮一帶,郭沫若也因此評價他說:“統一神州肇此人”。只此一功,就可以說帝辛對歷史的前進是有推動作用的,是有所為的。綜上所述,帝辛之才絕不庸,只是在整理政局、個人享樂和性格短板上,總是發昏。但非要為帝辛翻盤也大可不必,畢竟以史為鑑,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 10 # 行雲流水1437995

    印第安人是否是商朝後裔,前段時間常有人問此問題,這個回答涉及到一個重要的人物一商紂王帝辛。

    商紂王是商朝的最後一個國君,正因為是最後的國君,所以都被認為是亡國之君。此話也不假,商朝在紂王手中終結,周武王推翻了他的統治,建立於中國第三個王朝周朝。

    亡國之君歷史上都沒有好的評價,歷史向來是勝利者書寫的,周朝的典籍中把紂王寫的十分不堪,後世的文人又添油加醋,加之電視劇《封神榜》的渲染,紂王簡直是個惡魔附身。真是這樣的嗎?我認為對紂王的評價遠遠誇大其詞。

    紂王挖出其親叔比干的心,我認為這是為了妖魔化紂王設計的橋段!紂王在位時間很長,紂王時的統治範圍是整個商朝中最大的,哪個亡國之君做到了?

    周武王發動牧野之戰之時,商朝的軍隊主力正在淮海一帶與東夷部落廝殺(很納悶商出自東夷,為何又與東夷打仗?),周武王領兵殺來,紂王幾無可用之兵,只有湊集奴隸迎戰,被周武王策動,陣前倒戈,紂王被逼自焚於鹿臺。

    周朝建立,為了宣揚它的政權的合法性和正義性,拼命地在史書中妖魔化紂王。如果說紂王是個昏君,為什麼他的另一個叔父箕子不降武王而遠遁北韓,建立了箕子北韓?又為什麼東征東夷的將領侯喜帶二十多萬軍隊不降周朝,而遠赴海外?歷史之迷,只有等待後人去解開!

  • 11 # 漁耕樵讀

    紂王不是明君是肯定的,但是也沒有史書記載的那麼不堪也是肯定的。紂王實際上應該屬於楊廣那種好大喜功的型別。

    毛澤東對紂王有過一段評價,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成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一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動南,把東夷和中原統一是有功的,他討伐東夷打了勝仗,但是損失很大。俘虜太多,但是對俘虜的工作做的不太好,周武王趁虛而入,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就亡了。

    這段評價是有依據的,武王討伐商紂的時候,確實是趁商紂討伐東夷的時候在背後捅刀子。按理說東夷作為華夏的共同的敵人,而周又作為商的臣子不去出力也就算了,在背後掣肘就是本身就是一件令人不齒的事情。

    不要以為“兵不厭詐”是一直都有的,實際上在春秋之前諸夏的戰爭是非常有禮節的。並非一定要把敵人消滅,而是打服別人就行了,而且服的還要心服口服。所以古代的天子對於諸侯的要求都是“九服”。先王辨九服之賦以殊遠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亂。

    後世人總是嘲笑沒有“半渡而擊”的宋襄公,但是如果放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宋襄公是沒錯的。春秋之前打仗都是首先要有一個合適的理由,然後還要約定好時間,打累了還可以中場休息,別人逃過一百步就不能再追了。

    這是約定好的,如果違背了就是不道德的。所以孔子時代的春秋,諸侯已經開始不遵守這種規則了,孔子才說道:“春秋無義戰”。如果孔子活到戰國時代,看到更殘酷的戰爭,估計能氣死。

    而武王這種偷襲,明顯是不道德的。所以首先周的“以有道伐無道”的說法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

    而紂王是第一個把華夏勢力擴充套件到南方的人,也是第一個把勢力擴充套件到江淮一帶的人。這個也是功不可沒的。但是也由於他的窮兵黷武,導致了民怨四起,最後身死國滅,你可以說他窮兵黷武,好大喜功,但是他絕對算不上一個“庸”字。

    那紂王殘暴嗎,一般作為一個武功超群的帝王,(這個武功並非是武藝,而且指在軍事上的功績)紂王也不可能會是一個老好人。但是也並非像史書上所說的十惡不赦。

    根據歷代文獻的記載,紂王的罪行在越早的史書的史書越少,反而越靠近現在越多。這本身就說明有很多罪行是後人新增的。在被譽為中國最早的史書尚書中,紂王的罪行只有六條

    其一,酗酒;其二,不用貴戚舊臣;其三,用登用小人;其四,聽信婦言;其五,信有命在天;其六,不留心祭祀。

    其中不用貴戚,這條現代看來實際上是非常進步的,而這條真實原因是紂王加強了君權,打壓貴族,啟用身份低賤的人引起了貴族的不滿。而聽信婦言,則商朝的傳統,商朝時期婦人的地位很高,不但可以參政議政,而且還可以帶兵打仗。婦好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而且在這六條中,從未提到紂王殘暴。元朝有人做<<炮烙辭>>就有提到為紂王平反,說紂王曾用鐵鏈還是一些鐵製的刑具完全是無稽之談,因為商朝的時候根本就沒鐵。顧頡剛在<<七十事發生次第>>中有過詳細的考證,紂王的罪行是怎麼來的,都有說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一下來看。

    總之,紂王不可能是明君,但是也完全不是昏庸無能殘忍好殺之人,否則被囚禁的姬昌也不可能被放回去。

  • 12 # JRDE6688

    既然歷史對商紂王有這樣的評價,我想總有一定的原因存在。至於真實的紂王怎麼樣,只能透過考古發現一點點的去還原,去儘可能的接近真實。

  • 13 # 歷史小羊

    歷史記載商紂王亡國是有兩種說法的,一種是說商紂王在位期間,驕縱自傲,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興建鹿臺,造酒池,懸肉為林、每天過著極為奢華的生活,使得國庫日漸空虛。不聽忠良之臣的勸誡,凡是有人忤逆他,就對其施以炮烙等酷刑。殺死自己的親叔叔比干、,不顧百姓的生死,年年征戰,因而民心喪失走上亡國之路。但是這種說法卻是周武王編寫的。另一說法是商紂王在位期間為了穩定國家、連年征戰,在攻克東夷後,軍力損耗過多,還沒有來得及休整訓練新軍,就遭到周武王姬發的乘虛而入。大批俘虜倒戈、推翻商朝。

    成王敗寇,歷史多半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商紂王因為做了亡國之君,所以被周武王張冠李戴地強加上一些莫須有的罪名。但是歷史上的商紂王是一位有著俊美容顏的猛男。是一位有著文韜武略的英明天子、他繼位後重視農業,推進社會生產力發展,他經營東南,對東夷用兵。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把商朝勢力擴充套件到江淮一帶,討伐徐夷勝利之後,更是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等。並把中原的先進技術和文化向東南傳播,推動了當時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商紂王被蒙上幾千年來的不白之冤,他是一個悲劇英雄,他為自己的國家民族擴大版圖。在傳播文明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豐功偉績遠遠超過了周武王,但是他卻背了這樣的罵名。商紂王作為真英雄何懼這些罵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