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836740056406
-
2 # 使用者4358083095571421
火車車次英文請問“火車車次”用英文怎麼說Train number在學期的最後一天到來的時候,他和羅斯就安排好了回家乘坐的火車車次。When the last day of the term came, he and Rose arranged by which train they should come back.
我們平常坐火車的時候,火車票上寫的車次通常都是一個字母加一串數字,例如「D15」,「G103」,「T5687」等等,偶爾也會是四個數字,比如「1461」。這些車次前面的字母,或者沒有字母,都代表什麼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字母對應的列車等級的中文表示,請看下錶。(注:此表包含一些歷史上使用過,而如今被取消的字母表示)
G 高速動車,讀作「高」
(不叫高鐵!更不存在高鐵動車!這種叫法是錯的!高鐵是路,動車是車!)
D 動車,讀作「動車」
(不讀動是因為怕和0混淆)
C 城際列車,讀作「城」
Z 直達特快,讀作「直」
T 特快列車,讀作「特」
K 快速列車,讀作「快」
Y 旅遊列車,讀作「遊」
S 市郊列車,讀作「市」或「S」
L 臨時旅客列車,讀作「臨」
N 管內列車,讀作「內」(已取消)
A 按需臨時加車,讀作「按」或「A」(已取消)
xxxx全部為數字的為普快列車,普客列車,或路用通勤。
X 行郵/行包貨物列車,讀作「行」
你可能會發現,這些字母其實大多是旅客列車等級的拼音首字母。它們實際上代表了列車執行優先度的分級,它們在列車執行圖上用的是不同顏色的線。然而Z,T,K等等我們都很熟悉,但S,Y等等到底是什麼速度的火車呢?
(2011年在京原線開行的野三坡號旅遊列車Y595/6次,圖/鄭逸杉)
這裡要引入一個概念叫做「排程等級」,對於我們熟悉的Z,T,K等等,排程等級就是「直達特快」,「特快」,「快速」,但對於不那麼明顯的,比如,北京市郊鐵路S2線列車的排程等級是「特快」,而津薊市郊鐵路S9線列車的排程等級則是「普快」。同樣是Sxxx,但二者的排程等級是不同的,通常相應的執行速度也不同。
(S218次市郊列車駛出清華園站,圖/鄭逸杉)
對於城際列車C,通常都是動車組列車開行,但執行速度在不同的線路上相差很大,比如中國第一條350km/h級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上面跑的C2xxx就全部和G車一樣快甚至更快,但中川鐵路(蘭州機場線)的C8xxx,執行速度通常最高也只有160km/h。
(2015年7月停在環鐵的CRH6城際動車組,現在在珠三角附近開行160km/h級別城際C,圖/鄭逸杉)
(透過南二環玉蜓橋的350km/h級別京津城際動車組,圖/鄭逸杉)
還有一個有趣的是行郵貨物列車,比如京滬之間的X101/2,京廣之間的X103/4等等,它們是貨車中的戰鬥車,經常由準高速客運機車牽引,排程等級是「直達特快」。因此,如果你坐一個T字頭的列車,停在某個小站避讓,過一會兒“有幸”發現居然是一列銀色車身的貨物列車呼呼超過了你,不要奇怪,人家是行郵,排程等級比你高。
(SS9牽引的行郵專列)
G、D和C一般統稱為動車組列車,Z、T、K、xxxx、Y、S等等一般統稱為為普速列車。動車組,也就是我們說的子彈頭那種火車,通常不會用來開行普速列車,而需要車頭帶的花花綠綠的車廂,也更不會用來開行動車組列車。然而歷史上出現過一個逗比,叫哈爾濱鐵路局。2016年1月底,為了緩解春運客流壓力,哈爾濱鐵路局用CRH5型動車組開設了6對從哈爾濱到雙城堡的Z(直達特快列車),車次為Z5011~16,Z5019~24,此一開啟新世界大門的行為也讓哈爾濱鐵路局在車迷中獲得了“哈會玩”的稱號。
(2016年1月春運,哈爾濱鐵路局用CRH5型動車組開設的6對從哈爾濱到雙城堡的直達特快Z)
之前說了,排程等級越高,通常執行速度也越高,這一現象應該在生活中有所反映。通常我們在買票的時候,會選擇儘可能“快”的車,比如購買回老家的臥鋪車票,除非“Z字頭”賣光了,我們一般不會去買“K字頭”的車,那麼這些列車前面的字母,是不是一定代表了從某地到某地的時間長短,或者速度快慢呢?
通常是,但也不一定,有很多影響因素。之前已經解釋過了市郊列車S和城際列車C,但對於其他列車,還有除了排程等級以外的,更加實際的影響因素。
舉個例子:
假如我臨時決定從山海關坐火車去瀋陽北,很不幸,動車組列車的票全被搶光了完了,12306上顯示,普速車目前還有K517次,T183次和Z113次的車票。
「K517次,山海關08:03開,瀋陽北11:39到,歷時03:36」
「T183次,山海關07:53開,瀋陽北12:27到,歷時04:34」
「Z113次,山海關09:14開,瀋陽北13:32到,歷時04:18」
黑人問號???劇本不是這麼寫的啊!
這時重新整理了以下,系統顯示兩個車次又有了餘票。
「K189次,山海關16:57開,瀋陽北23:42到,歷時06:55」
「Z177次,山海關07:50開,瀋陽北10:44到,歷時02:54」
哎,這時刻還比較“符合常理”,然而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
細心核對時刻表的話會發現,同樣一個區間,有時最快的K比所有T和某些Z都要快,而最快的Z,和D還有G相比幾乎差不了幾分鐘。
這種情況通常在普速和動車混跑的客運專線上出現。以快速列車K舉例,有一些上了客運專線的車運氣比較好,後沒動車窮追,前沒貨車堵截,不需要停下來待避,於是在一馬平川的,且路況極好的客運專線上歡快地跑到底。也有一些運氣沒那麼好,被扔到客貨混跑的普通線路上,被成群的貨車壓在後面慢慢蹭一路,也是憋屈。還有一些可能運氣還沒前者好,上了客運專線,卻發現後面殺聲震天,一群憤怒的動車正在接近,那麼對不起,到了某一個站,側線避讓半把個鐘頭,等這一群動車都跑過去了您再慢慢開起來。而對於動車和高速動車,由於共用一條線路,停站數量又區別不大,所以很難能在速度上有很大的差異。還有更極端的例子,北京和秦皇島之間的G和D,G由於一路走高速線,所以繞行天津,比直接向東走普速線的D多跑出幾十上百公里,所以雖然G車速度快,但用時還長於D車。(參見G383)所以在路況複雜,線路等級多樣的城市間,同級別列車的執行時間差異會很大。列車執行等級,也就是之前那個字母,並不一定是影響執行時間長短的決定因素。
(同樣北京到秦皇島,G383用時比D29長20分鐘,由於執行路線不同)
也有很多臥鋪動車,簡稱動臥,鐵總口中的“移動賓館,夢中旅行”,為了剛好夕發朝至,很多會在夜間的高速線上開得沒那麼快,或者有些乾脆在普速線上開行,與白天和高速動車一起開行的動車相比,速度十分懸殊。
全部為數字的列車,1001-5998為普通旅客快車,6001-8999為普通旅客列車,9xxx為水錶車,這事兒你們懂,那些人也會坐火車的。除此之外,還有些570xx的五位數字客車,叫做路用通勤,是給鐵路職工上下班用的,有時會停一些你都想不到會有站臺的地方,比如「太原北一場」,「十三冶線路所」,「278km乘降所」。
(57031次路用列車)
至於之後的那些數字,前幾位是給各個路局分配的不同號段,最後一位偶數為上行,奇數為下行,標記了一個車次在某條線路上的執行方向。有人問那是不是北京出發去往外地的車就是雙號結尾呢?其實也不完全是,比如D6624/1次(北京南——唐山),由於北京南到北京東這段走的是上行線,所以在北京南大盤上看見的是“D6624開往唐山”。這車過了北京東立馬換號D6621,開京哈下行。
對於高速動車和動車,數字的位數經常代表著快慢,比如你會發現一個線路上高速動車,G後數字位數越少越快。京滬的G1,2,3,4,7,8都是「標杆車」,京滬間執行時間全部為4h48,G後三四位數的已經算是高速列車中的慢車了,全程執行時間經常會比標杆車慢出一兩個小時。某些Dxxxx可能全程也僅僅能跑到160km/h的速度,與直達特快Z相當,且停站極多,經常需要待避,於是全程執行時間真的會很長,例如著名的動車站站樂D2281次,但由於是動車組開行,仍然叫做D。(動車站站樂D2281次,南京到深圳共停36站,耗費14個多小時)
如今,數字還代表了臨客。近些年,隨著臨時開行列車的等級越來越繁多,僅僅一個L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於是大多數L都被換成了帶有排程等級的車次:K5xxx,K4xxx,T4xxx,Z4xxx,D4xxx,D9xxx,G4xxx,G9xxx等。但有時高考專列,秋收專列等等還會時不常蹦出來L,需要特別注意才能發現。
(2016年十一假期加開的K4770次臨時快速旅客列車)
更多的車次字首,在排程時候用的,旅客通常不會見到,還包括但不僅限於:
0,用於編碼外放車底(車廂放到遠處的小站暫存)的回送車次,例如0K401,就是把K401/2的車底送往良鄉站存放的車次;
F(返),用於突發情況需要折返的客車,比如隧道塌方導致線路受阻,動車開到前一站不得不讓乘客全部下車自己空跑返回出發地,開行例如FG192次;
DJ(動檢),是動車組綜合檢查車,每天在第一班高速列車開出之前會先把線路空跑一遍,給鐵軌探傷等,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軋道車,例如鄭西高鐵的DJ5732次,由於此類列車有時會擔任送快遞的任務,也被車迷們戲稱為賣“豆漿”的早餐車。
(2015年10月,由調車機牽引的0K401次列車接近後呂村站,圖/鄭逸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