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飄落5827253310
-
2 # 玉堂行佛人
所謂"雙11",不過是網路營銷商的促銷手段。有人賣,有人買便行了。
"雙11"為何如此受到一些消費者的青睞呢?
一、中國工薪階層、廣大農民及一些自由職業者收入普遍不髙,如果成了"房奴",月月還貸,平時消費只能精打細算,狠不能"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二、網路營銷商捕捉到低收入者貪圖便宜的心理,釆用了"瞞天過海"的手法。現在消費者不知道商品的合理原價是多少,營銷商的真實盈利率有多高。商家普遍在"雙11"促銷中釆用先提價,再打折的手法。還有的釆取定金立減、加送禮品、掄劵打折等各種促銷手法,真可謂使盡了渾身解數。而消費者全不知情,只知道"雙11"網上許多商品都打折銷售了,於是釆取了非理性的做法,盡多買些便宜貨回家。看似熱熱鬧鬧,商家、消費者與快遞公司實現了"三贏"。其實,真正賺錢的是商家,有的還賺了個鍋滿缽足。消費者永遠要知道一個道理:商家是不會做賠錢賣買的。獲取最大商業利潤永遠是商家的終極目標。最終區別僅在於他們的促銷能力及賺多賺少而已。
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者一定要懂得理性消費。一是要買自己真正實際需要的東西,而且在量上要有所控制。二是要"貨比三家",尤其要防止購買假冒偽劣商品及過了保質期的商品。一旦遇上,要及時依法維權。三是不要"跟風"、"趕熱鬧"。實際上商家所謂打折促銷,並非只有"雙11",也並非只有網購店(實體店也在常年促銷)。四是有些如服裝、鞋子等)需要自己試穿合適才能買的,就不要網購,免找麻煩。
-
3 # 天太2
今天是雙十一,太陽剛剛從東邊升起,我開啟手機,滿屏淨是“雙十一交易額又重新整理”,我以為昨天是雙十一,翻看了幾次日曆,始終是今天。看來剁手黨昨晚就沒睡覺,從凌晨零點買到現在,究竟買了多少?不知道,反正是又重新整理。雙十一有人說是剁手黨的節日,讓我看只能是商家的節日。我曾在一家超市當過幾天經理,只有在這裡你才感到天天在過節,天天在店慶,天天在優惠,天天在饋贈。商家們都是傻蛋,只有消費者是嬴家,其實正好相反。天貓一小時四十七分完成了一千億的新聞鋪天蓋地,足見消費市場的強勁,剁手黨的貢獻。除了反映群眾的購買熱情,也見證了商家高超的促銷手段,這麼火爆的消費市場,無論對國內商家還是國外商家都是巨大的吸引力。但,還是有的人認為今年沒有往年狂熱。按說這也正常,熱度一再上升也不是個事。理性消費又銷量不減才是正常。雙十一還沒過半,馬上就有人推出下一個節目了,看!雙十二開始了一一是不是感覺我們的商家要掏空我們的腰包呀?總之,商家是要為消費者天天過節的。只是我們一定要查查自己的支付系統還有多少?不能隨著商家的狂熱起舞,節約有時還是需要的。比如手機裡的錢起碼要維持到下個月發薪吧!
-
4 # 梵寂
謝邀!當下生活不易,老百姓的心裡都有杆稱,雙十一的成交額只能說是普通的消費者購買能力的下降,平時該買的都積攢到雙十一在買買買。跟風式的消費也變得理智的去選擇自己需要的商品,不再衝動產生敗金行為。面對以後可能的失業以及養老問題,對未來的迷惘,不可能再去衝動的不理智的去消費,“雙十一”其實不過是商家的營銷手段,理智的消費者怎麼還會那麼狂熱!
-
5 # 霍小姐的八卦爐
越來越多的“剁手黨”、吃瓜群眾開始清醒地發現,所謂眼花繚亂的分分鐘破百億、千億,交易額今年再重新整理的“雙十一”,更多是電商巨頭獨享的“狂歡”,而非是平民均沾的“盛宴”。
一、這些成交堪稱“天量”,交易額何其“驚人”的資料如何“練成”?!今年的雙十一,有幾個看點很有意思:一是電商巨頭天貓持續發力,僅用了1小時47分26秒,交易額就成功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比去年提前了整整七個小時;而另一電商巨頭JD也是不甘其後,提前在11月10日釋出官宣,其下單交易額已經突破1000億元大關。
然而需要明白的是,火車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壘的。透過精心策劃、付訂金享立減、瓜分十億紅包、“紅包雨”刺激,提前足足20天不少人的購物車已經在不停“囤貨”、“囤貨”、“囤貨”,甚至按奈不住促銷誘惑,已把“雙節”期間的購物計劃已經“提前落實”。呵呵,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雙十一一日成交破千億(乃至更多),又何止是一天的輝煌戰績呢?!
二、 真真正正的超大實惠,往往如過眼雲煙、瞬間即逝的天邊霓虹,可望而不可即。
譬如,小編曾經看好一款雙十一特價家居商品,平時售價6千8,在雙十一特定幾個時間節點,商家“揮淚大吐血”只要1千8,但是每到這個激動人心、手忙腳亂的時間,你必須在短短十秒內完成“瞬間即逝”的識別任務,最先搶住商品。試了好幾回都是隻恨手慢、錯失良機。冷靜之後想一想,除非你的閃電反應猶如一秒N次運算的高速電腦,否則只能是望洋興嘆,無功而返。
三、 即使“雙十一購物狂歡”過後,有大批的退貨發生存在,但是電商巨頭無不是賺的“盆滿缽滿”。
道理很簡單,用別人的錢賺錢,這才是賺錢的最高明之處。有個行長爸爸和兒子的對話段子很能說明這其中的“門道”:
一天,銀行行長的兒子疑惑不解地問:爸爸,你看你銀行裡錢都是人家客戶和別人的。那你是怎麼賺來大房子、賓士車和高階遊艇呢?行長說:兒子,冰箱裡有一塊肥肉,你把它拿來。兒子拿來了。 再放回去吧!兒子又送回去了。回來後,兒子問:您是什麼意思?行長爸爸不無得意地笑答:你看你手上是不是沾滿油水啊?
2017雙十一天貓交易額高達1682億元,有人測算它給馬雲帶來的一天收入將達到匪夷所思的XX億元。首先,這裡面有天貓賺取的廣告費和提成。一般而言,天貓對商家的提成是3-5%;天貓首頁廣告,只要你隨手點選一下,商家就等於是付出了幾十元不等的廣告費;其次在你收到貨品之前,該筆貨款一直是存在支付寶裡的,而且沒有利息。但是這筆錢是可以放到銀行的協議存款中的,利息與餘額寶差不多。以2017年雙十一為例,支付寶裡沉澱資金高達300億以上,按照每天萬分之0.8的利息計算,這又何嘗不是一筆天量的不菲收益呢?
四、“雙十一”不僅掏空了“剁手黨”的錢包,而且間接透支了附近實體店數月的“潛在消費”,真是一日的購物狂歡盛宴,過後卻帶來幾多愁容滿面。
數字不能說明什麼,感覺才是最真實。不少實體店老闆在“雙十一”過後,常常是愁容滿面,苦不堪言。且不說實體店每年房租成本都在看漲、價格毫無優勢,苦水肚裡咽;且不說網店、網購大量出現,商品價Grand SantaFe來越透明,更多實體店淪為“展示櫃”帶來的無奈和心酸;單單是一輪又一輪、力度不減,比賽攀比般狂轟濫炸的優惠大促銷,就讓雙十一透支了消費者對周圍實體店的數月潛在消費,可謂電商巨頭網上一日狂歡,導致不少實體店生意多天蕭條,生存現狀令人唏噓感嘆,不容樂觀。
-
6 # 餘豐慧
11月10日我發帖說:消費降級是否會影響到今年雙十一?比去年提前近5個小時!11日6時4分12秒,2018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成交額超1111億元!我就此留言說判斷錯了,看來消費降級子虛烏有。然而,一個網友留言說,成交額創紀錄正說明消費降級了。理由非常簡單,通宵無眠搶購的一個因素就是“圖便宜”,這是消費降級的具體體現。表現在雖然數字還在創紀錄,但總體狂熱狂躁比往年有所降溫,購物更加理性。
一早醒來恰逢週日碰到幾個歷年雙十一都表現狂熱者,詢問其搶購什麼?都回答空空如也,早早睡去。
雖然如此,但無論如何龐大的交易資料放在那裡。總體看,雙十一購物價格還是便宜一些。無論商家處於促銷心理,還是消費者圖個便宜,這個節日對消費的促進與提振毋庸置疑。
正如馬雲所言,雙十一應該從購物狂歡節轉變到賣家感恩節。雙十一就要走向多層屬性上,就要拓展雙十一的邊界:向全球購物狂歡節、感恩節邁進,已經小有成就;向更長時間節日延伸,比如延伸到整個十一月份;向線上線下融合邁進,實踐新零售走進狂歡節;向全產業鏈商品鏈拓展,帶動整個第三產業發展。
雙十一被稱為一個消費時點,是中國電商零售業的大檢閱大展示。僅從中國來看,電商業態的潛力非常之大。馬雲與王建林賭約到2020年電商達到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50%,馬雲贏1個億,否則賠王建林1個億。而到如今這個比例不到20%,雖然眼看著馬雲要輸1個億,但是卻折射出數字經濟組成部分的電子商務潛力巨大。
咬定青山不放鬆,不管你東西南北風。只要從觀念上緊緊抓住新經濟不放鬆,中國經濟就不愁轉型不成功。這是雙十一給我們的深層次感受。
就在撰寫這篇文章中,雙十一數字又被重新整理。15小時50分!2018天貓雙十一成交額達1682億元,超過2017年全天成交額。今年雙十一戰報:2分05秒成交額破100億、26分03秒破500億、1小時47分30秒破1000億。
這裡面已經無法用消費降級與消費升級來衡量了。體現消費升級方面,2018年天貓雙11,“健康”品質消費成為消費升級的主力軍。阿里健康釋出資料顯示:開場僅30分鐘,天貓醫美平臺成交額超去年全天;1小時4分,包括體檢、醫美、口腔在內的醫療服務已超去年雙11全天;9小時52分,天貓醫藥成交額超2017年雙11全天。
雙十一是綜合多層次消費增長拉動的體現,是中國經濟在關鍵時刻消費這駕馬車大顯身手的體現。
-
7 # 九尾歸一
一共買了15樣東西,花了4萬多吧,這些東西都是我在一個月之前就放在購物車裡的,一直在注意的價格變化,總體來說雙十一還是有優惠的。
其實雙十一的時候可以買一些消耗品,比如狗糧貓糧,我就一下買大半年的。
-
8 # 開偉觀察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儘管今年雙十一節參與購物者人數不減,成交金額也比2017年有大幅增長,可能預計會突破2000億元。但題主反映的多數人購物不再那麼狂熱的看法應該是符合實際的。
一來,今年是第10個雙十一節,時間長了,消費者也產生了一種疲勞感,所以對這個令世界狂歡的購物消費節似乎也進入了常態,很多人對這個節日的看法也有轉變,對這個節日的態度也與以往不同,對這個節日的新鮮感也似乎降了很多。
二來,消費者對商家促銷的許多套路都熟悉了,知道很多不過是激起消費者購物而採取的套路而已,比如對定金立減、搶券打折、加送禮品等營銷策略也變得麻木不仁了,認為平時有錢購物也是一樣的,心裡的狂熱程度減退了,消費趨於理性了。
三來,受到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及消費者收入增長緩慢等因素影響,目前消費者消費能力跟以往比呈現下降態勢,也就是消除降級,消費能力受到很大制約,不管承認與否,現實中確實存在這個問題。
這些問題有綜合作用,使大量消費者不再像過去那樣對雙十一如此狂熱和痴迷了。
-
9 # 開朗斯基
連續4年,每年都在某家店買某個固定的東西,但是越來越貴。我依然買,因為還是比平時便宜。
是沒前幾年狂熱了,可能是因為窮吧
-
10 # 大眼喵喵熊
今年“雙十一”活動一小時交易額過千億,總交易額突破2000億,達到2135億,各項資料都打破往年記錄,創造一個又一個新紀錄。
從各項資料來看,好像華人的消費意願依舊十分強烈,但線上下實體環境,我們好像並沒有感覺到有如此強烈的消費感。
從現今的整體大環境來看,在華人被“房貸”“車貸”以及一些“P2P”暴雷後,又有多少人還有繼續消費的意願。
今年“雙十一”交易額如此巨大,並不能說明什麼,有可能人們是把最近一個月或是幾個月的消費集中在“雙十一”一天完成。
成交額的巨大這其中有著“花唄”“白條”等消費貸的興起和80、90後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成為新的消費動力,也許也說明了消費正在降級,因為這一天折扣力度非常大,許多人就是等著這一天進行了半年的採購。
我們不能只看這一天的成交額,要看全年的成交金額與前年的成交金額進行對比,才能得出答案。
其實大眾對於這些交易資料並不那麼在意,消費者在意的是能否在“雙十一”這天得到真正的實惠。
定金立減、搶券打折、加送禮品……面對一波又一波的營銷策略,您是不是暈頭轉向?是不是忍不住“剁”了手?可過後又發現“中招”了呢?
回覆列表
謝邀請。年年都有雙十一!可不知從哪年被商家“利用”,把這個日子演變成商戰!使得多少人為狂熱購物而“奮戰”!其實這都是商家們搞的噱頭!為的是掙買家口袋裡的錢!買的不如賣的精,天上不會掉餡餅!也不會有免費的午餐!以後明白的人多了,也就不會狂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