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二娃侃歷史

    謀士,簡單的說就是出謀劃策的人。在古代中國,謀士常以“門客”“幕僚”“軍師”等身份,廣泛活躍於各大勢力之間。甚至有不少人靠著計謀定國安邦,在歷史上留下濃厚的一筆。如姜子牙、蘇秦張議、陳平、諸葛亮(前期)、劉伯溫等。

    在古代,謀士雖然沒有太多實權,但地位往往相當高。這是因為他們具有以下幾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為主公參謀大局規劃要事,是主公成功的關鍵。拿到現代來說,就是一家企業的定位是啥,市場和競爭對手是啥情況,公司要主打什麼產品,定什麼價格,用什麼渠道,怎麼去促銷等等,這些都需要謀士給主公提出方案。以大家都熟悉的諸葛亮為例,在茅廬中就為劉備集團規劃好發展方向,提出三分天下的策劃構想。以後更是帶領一眾謀士為諸葛亮出謀劃策,讓草根出身的劉備硬是做成了上市公司。

    二是為主公拓展思路。無論一個人多聰明,他的認知總是有侷限的。所以謀士在這時候的作用,就必須不斷提供參考意見和看法,哪怕主公不採納,這也能幫助主公拓展思維,進而走出更有利的決策。這一點有點像現在的老闆都喜歡上培訓課。培訓老師在課上講得東西他們真的能用嗎,很少。不過是為了拓展思維罷了。

    三是為了結交文人集團和士族階層。我們都知道,古代文人是個很厲害的集團,哪怕你是皇上,只要得罪了文官集團,往往會被使勁編排,留下不好的歷史名聲。所以古代當權者都不敢將文人得罪的太死。再加上古代的謀士多半是學霸類人物。這類人往往出身在士族階層,更是當權者結交的物件。

    總而言之,謀士因為長伴君側,是當權者的必需品,只要有真才實學,地位通常不會低。

  • 2 # 奚譽賢

    古代“謀士”,智者。所謂“謀士”,即為以謀取士,用自己的智謀為王侯霸業服務,從而達到自我實現目標的最高人生價值。

    謀有五層境界,層次越高,謀略也就越深,而能達到第五個層次的人,我們就稱為謀士。“謀己”是謀士的第一層境界,“謀人”是謀士的第二境界,”謀兵“是謀士的第三層境界,“謀國”是謀士的第四層境界,“謀”天下是謀士的第五層境界。

    古代“謀士”地位如何,可以說是極高的,“謀士”地位可以坐到諸侯王至丞相一職。

    古代中國十大謀略人物

    呂尚、管仲、范蠡、李斯、張良、諸葛亮、杜預、魏徵、劉基、洪承疇。

    一、呂尚

    華夏族,本名 :姜尚(約公元前1156年—約公元前1017年),主要作品:治國用兵著作《周書》。主要成就:輔佐周武王滅商,建周,建立齊國。先祖:炎帝神農、炎帝祝融、四嶽伯夷。

    中國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姜姓,呂氏,名望,號飛熊。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武官名),尊稱太公望,成為首席智囊,輔佐姬昌建立霸業。周武王即位後,尊為“師尚父”,成為周國軍事統帥,人稱姜尚。

    二、管仲

    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華夏族,本名:管夷吾(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主要成就:強齊圖霸,輔佐桓公九合諸侯,禮讓天下開法家先驅。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後代。

    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鮑叔牙推薦,擔任國相,尊稱為“仲父”。任職期間,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諡號為敬。後世尊稱為“管子”,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三、范蠡

    春秋末期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道家學者。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後隱去。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華夏族。榮譽:商聖、文財神,夫人:西施。作品《計然篇》、《陶朱公生意經》

    范蠡為中國早期商業理論家,楚學開拓者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一。雖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

    四、李斯

    華夏族,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極力主張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作品《諫逐客書》《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等,官職 :秦朝左丞相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人,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是法家最完全的執行者。

    就介紹前四位吧!因為時間的關係非常抱歉,不能一一介紹了。

  • 3 # 楊柳青青春之聲

    古代的謀士大都沒有地位,謀者用其計,計盡而從其棄。謀略大功者周朝的姜子牙呂尚,他的能量不只是居於謀士之位,他更確切的是統領眾兵,會兵盟津,討伐商紂,一舉成功。周成王尊以師尚父,而後封以齊地,其地位只能屈居齊地為活,周朝朝政呂尚難於進言,地位僅此而已。

    漢代的謀聖張良,這是一個純粹的謀士,只謀漢家的國祚,不謀朝內悱惻。劉邦對張良非常尊敬禮加,見而曰子房,計而問子房。“為將奈何?”是劉邦永遠問計張良的口頭。張良的計謀在格局上宏大而遠見,給劉邦的謀略都是構建在戰略上的,劉邦很驚悟受用。漢朝建立以後,劉邦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大加封賞子房三萬戶。張良看的明白,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侯爵。以此,張良事具外朝,不敢參與內朝事物。劉邦竟沒有給張良更多的表現機會,張良聰明,遊離於朝外,得以善終。這樣的謀略功伐子房又有多大的地位?地位大者,往往不能善終!

    歷史往前推進,到了三國時代謀士有了進位的趨向,但是也是鳳毛麟角,頂級謀略大家魏國的謀士賈詡,他傍對了主子曹操父子,曹操之子曹丕感恩賈詡的功伐,封鄉侯,拜太尉。另一位謀略詭計近妖的人諸葛亮就不用說了,封武鄉侯,官拜丞相。他的謀略不僅是謀,而是更多的是略,不是在戰爭的後面充當謀士,而是走到了戰爭的前面,出謀劃策,具體實現,這樣的也說也練,事業成功了,他的地位也就進位了,他不只是限於謀士之列,所以他有了地位。但是,那些只出計謀者,往往勝利之後計盡而棄,沒有作為與地位。

  • 4 # 水一白聊歷史

    之所以會有謀士,最初也是因為他們無法做官,而只能在別人的手底下,成為一些“成功人士”背後的人,隱藏在他們的身後負責出謀劃策,他們的地位大部分並不高,偶爾能憑藉一兩個“奇謀妙計”謀得主子的肯定,而得到重視,大部分還是泯然於眾人矣。

    在中國古代,想要做官還是很難的,在沒有科舉制之前,窮人家的孩子想做官就更是難上加難,名門旺族很容易就可以謀得一官半職,而如韓信之流,窮得連飯都吃不上,如果不是趕上亂世,是基本上沒有出頭之日的。所以很多人為了謀生,會樂於做謀士。戰國四君子好養門客,他們中的很多人就是以謀士的身份存在的。後來官府中的一些幕僚也是如此,他們在縣官、州官的背後出謀劃策,有功勞自然是前面的官的,如果計策不奏效,分分鐘被掃地出門也是常有的事。

    現代人之所以會覺得謀士都很牛,是因為站在“金字塔頂”的那些謀士帶來的錯覺,如蘇秦、張儀,又如張良、孔明,是他們這些高階謀士,甚至都已經脫離謀士的身份,開始做官掌權的所謂謀士讓我們以為謀士的地位都非常的高。

    正應了那句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都有出類拔萃的人,但是卻並不能掩蓋整個行業的身份地位。

  • 5 # 花開花落緩行客

    古代的謀士地位還是比較高的,特別是哪些能夠輔佐主公建功立業的謀士,往往能夠封侯拜相。

    首先,謀士一般都是替主公出謀劃策的,相當於主公的左膀右臂。

    如三國曹操的郭嘉,劉備的龐統,孫權的魯肅,他們雖然不能親自領兵衝鋒陷陣,但是都是主公的心腹之人,在主公心目中地位是比較高的。

    其次,因為謀士要經常替主公出謀劃策,所以他們對主公的個人隱私都是一清二楚的,主公的身家性命都與謀士息息相關,所以謀士的地位非常重要,可以說是舉足輕重。

    其次,謀士因為經常參與主公的大小事務,所以與主公的關係非常密切,甚至超過至親之人。

    如齊桓公的管仲,項羽的范增,都被尊稱為“亞父”,所以說古代謀士的地位非常高。

    正是因為古代謀士要替主公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所以謀士在古代的地位是比較高的,在主公心目中是至關重要的。

  • 6 # xuhao1993

    謀士,顧名思義就是主人身邊出謀劃策之人,是有智謀,設某獻計的這類人。這類人最高的追求是統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春秋戰國時謀士這個職業是很興旺的,秦漢三國之時,謀士的地位也是很高的,到了唐朝謀士有了具體的細化,從政的被稱為丞相,宰相,從軍的稱為軍師,還有一部分流落到了民間,成為隱士。

    歷史上著名的謀士還是比較多的,像謀士郭嘉、賈詡、范增、陳平等人,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只負責出謀劃策,而不負責實施;而韓信、諸葛亮等人雖然也能謀劃,但他們都是親自參與指揮實施的,所以很少有人稱韓信諸葛亮等人為謀士,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謀士,即只負責出謀劃策,而並不親自參與實施的。

    張良是西漢初大臣,高祖謀士、功臣。字子房。其先為韓人,祖與父相繼為南韓五個世代之相。秦滅韓後,他挾仇結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東南)以鐵椎刺秦始皇,惜誤中副車未遂。為避禍,更姓改名逃亡下邳,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陳涉揭竿而起,他聚眾歸劉邦,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劉邦入咸陽,還軍霸上,在“鴻門宴”上,使劉邦逃過一劫。楚漢之爭時,劉邦採用張良的計謀,聯合英布、彭越,籠絡韓信,最後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張良深受劉邦器重和讚賞,被劉邦讚譽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戰略家。曾與韓信一起整理春秋戰國以來各家軍事著作。初封成信侯,高祖六年,高祖請他選擇齊國境內三萬戶為封邑,它不接受,自請封於留,因稱留侯。晚年好黃老之術,習神仙辟穀之事。死後又追稱文成侯。

    古代統治階級在未取得政權時候對謀士還是比較禮敬的,常說與平民享福容易,共患難難,與天子共患難容易,享福難。所以說功成身退是大智慧,古代謀士能夠功成身退的寥寥無幾,大多都死於非命。

  • 7 # 以史勵人

    提到謀士,大多數人估計立即就想到韜略之鼻祖、兵家之宗祖,輔周伐紂的姜太公;助高祖劉邦解鴻門之危,定天下之勢的張子房;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諸葛亮。他們可謂是謀士的代表,謀士的楷模,更是謀士的極致,那麼古代謀士的地位如何呢?讓我們一起進行了解與分析!

    1.謀士的定義謀士,指設謀獻計的人。古時的謀士:相當一部分“學而優”卻不能“仕”的讀書人,常以“門客”、“軍師”、“幕僚”等身份,為自己的“主人”、“主公”,出謀劃策,排憂解難,有時甚至以死相報。

    簡單來說,謀士就是指承認別人的主導地位,為他出謀劃策,並沒有實際官職。看到這好多朋友就會問了,咋就不能“當官”呢?你看姜太公是國師,張良是留侯,諸葛亮是丞相……在此想告訴大家的是這些官職都是他們有了一定功績之後領導賞賜的,有了官職之後他們就不能簡單的稱為謀士了。

    2.如何成為謀士

    首先,必須熟讀經書、兵法,能夠引經據典,明晰事理,有自己看法,能夠自圓其說;

    然後,就是如何成為謀士。一是毛遂自薦型,就是你覺得這個人有前途你想去投靠,就想辦法見到他,跟他討論討論當今局勢或者有個難題你恰好給他出了個方法,對方欣賞你的才華就留下了;二是老師推薦型,如果又一位出名的老師,當他覺得你學的差不多的時候,就會推薦你去投奔與他交好的勢力;三是誘主來招型,自己的才學達到一定水平後,附近文明,天下相傳,這時就會有人來招聘了。

    3.謀士成功的外在條件

    謀士多成於亂世。歷史上知名的謀士都是在戰亂中逐漸累積功績,逐漸被人認可和稱讚的。因為在亂世之中軍事、政治、文化、民生、外交等各方面都有讓人施展和成長的空間。反之,在太平盛世多是賢相名臣,知名謀士寥寥無幾。

    謀士需得主公喜愛。張儀之與魏王、龐統之與孫權、韓信之與項羽都是有才幹卻不被賞識的例子,他們幾個都有著驚世之才可以仰天大笑出門去,另謀出路。那麼一個才幹平平的謀士,只有投主公所好才能有出頭之日了。

    4.謀士的地位

    古代謀士是貴族的一種,貴族一共有四等,天子、諸侯、大夫、士。靠辯論、說服、出謀劃策來謀生計程車,也叫說客和辯士。

    也就是說謀士處於古代貴族的最低一層,相對普通百姓來說全是社會地位較高的一種存在了。如果這位謀士有很高的真才實學,得到領導喜愛,又有適宜的社會環境,他的社會地位是能夠透過自己努力到達“諸侯”這一等級的。

    但濤濤歷史幾千年,能夠留下痕跡的僅戰亂時期的幾十餘人,說明“謀士”在和平時期僅僅是無法考取功名,甘於依附在貴族身邊的爪牙罷了!

  • 8 # 人者仁義也

    首先古代的謀士,一般都在朝廷中擔任官職的,是有行政能力的官員,並不是整天沒有事情做,就圍在主公旁邊,天天出主意的那種。所以謀士首先是官員,其次才是謀士。

    可以用讀者熟知的三國曆史做例子。

    荀彧大家都比較熟悉,著名謀士。他是士族出生,潁川荀氏雖然不是袁紹兄弟那樣的“四世三公”,但也是歷任漢朝兩千石高官的家庭出生,荀彧在三國時代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處理中央事物長達十數年。這是出生又好,官位又高的人,其實對於荀彧來說,謀士只是副職,只是戰爭的關鍵時候和政治方針的需要他參與,因為他本身就是負責這一塊的官員,其次才是根據自己官職的業務,給老闆曹操出主意。地位如何,可以參照他在中樞十數年,別人都叫他“荀令君”。

    再比如郭嘉,非常著名的謀士,雖然他不是大族出生,但是他在身邊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通典·職官十一》記載:軍師祭酒,理曹掾屬。理曹即是軍中的司法機關,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憲兵頭子。郭嘉本人也是有官職,要做事的,人家是有侯爵的爵位的。地位當然高了。

    當然還有程昱,他除了謀士外,還是名臣,將領,他擔任過壽張縣令,東平相。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都後,程昱擔任尚書,後來又做了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宜,成為方面大將。討平袁譚、袁尚兄弟以後,擔任奮武將軍,封爵安國亭侯。曹丕代漢稱帝,程昱擔任九卿衛尉,爵位上升為安鄉侯。程昱能文能武,爵位又高,官職也高,地位自然就高。

    對於很多的古代謀士來說,他首先是官員,其次才是謀士,他分管一個部門,熟悉這個部門的優缺點,所以出主意自然有針對性,那規劃全國政策和戰略規劃的,沒有行政經驗和對於當時時局的瞭解,是很難做到和具體實施的。

  • 9 # 戴老師講歷史

    給很多人這種看法的有這麼一種原因,那就是很多人認為謀士往往極度缺少資源——手裡面沒兵、沒將、沒地盤。唯一的權力就是老闆會重視他的意見。但是如果老闆不聽他的,他一丁點的權力都沒有,這就是沒資源。

    然而事實上呢?作為謀士,他們的資源真的少嗎?權力真的低下嗎?這裡舉一下名人例子——王莽當年做過顧問性質的官職,顧問性質的官職很明顯就屬於謀士;諸葛亮做過顧問性質的官職,後來更是在劉備軍中做了多年的謀士;司馬師和司馬昭做過顧問性質的官職,明顯也是做過謀士,尤其是司馬昭,當年曹爽徵蜀時,這貨隨軍出征,還給夏侯玄出過計策,謀士身份沒跑了。所以,謀士的地位和權力真的低嗎?

    事實上,謀士可以調動的資源非同尋常,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春秋戰國時期春申君黃歇。這個人為什麼典型?當然是因為這個人可以佐證作為一個謀士的同時,與他可以調動大量資源並不衝突這一結論。

    他能夠調動的包括軍隊中上層指揮鏈的整套班子和在基層中安插“士”的精銳戰士以及可以調動大量的物質資源、政治關係來滿足自己手下人的訴求。所以,現在回到問題:“謀士”在古代地位究竟怎麼樣呢?那答案肯定是——當然是非常高啦!

  • 10 # 無名草2020

    謀士的地位不會很高吧,高官厚祿總

    不會去當人家的謀士吧,謀士大多為

    食客。替人出謀劃策,只是那智囊團

    中的一員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年輕人結婚年齡越來越遲,那對於自己的另一半有什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