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史海爛柯人

    長孫無忌自從唐高祖李淵起兵開始,便為李唐政權效力,一直追隨秦王李世民,曾立下汗馬功勞,更是貴為皇親國戚,他是唐太宗李世民長孫皇后的親哥哥,唐高宗李治的親舅舅,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在歷史上的評價相當之高。可惜,就是這樣一個人,還是在高宗默許的情況下被逼自盡了。

    ↑長孫無忌

    唐太宗去世時,曾選定了兩位心腹大臣輔政太子李治,一位便是長孫無忌,另一位是褚遂良。在高宗繼位之初,也是對長孫無忌十分尊敬,幾乎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然而,隨著武媚孃的入宮,長孫無忌開始成為了眼中釘。

    武媚娘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後因與太子李治暗生情愫,最終又入高宗後宮。當時高宗一直想要廢黜王皇后,另立武媚娘為正宮皇后。然而,王皇后並無任何過錯,所以褚遂良、長孫無忌都表示反對,其中尤以褚遂良的反應最為激烈。

    ↑影視劇中的高宗與武媚娘

    結果,高宗還是沒有聽兩位股肱之臣的意見,執意廢黜了王皇后,令立武武媚娘正宮皇后。高宗身體羸弱,便常讓皇后幫助處理政事,結果武媚孃的權勢越來越重,甚至得以同高宗並稱“二聖”。當然,逼死長孫無忌時,這位日後的女皇還沒有那麼大的權勢。

    既然成了眼中釘,被拔掉自然是早晚的事。到顯慶四年(659年)時,許敬宗暗中命人誣告監察御史李巢和長孫無忌謀反。結果,高宗派許敬宗審理此案。要知道,許敬宗原本就是擁戴武皇后的人,所以在審理後繼續誣告長孫無忌,稱其確實有謀反苗頭。不僅如此,許敬宗見高宗猶豫不決,還拿歷史上漢文帝殺舅舅的事兒來慫恿高宗對長孫無忌下手。

    ↑許敬宗

    最終,長孫無忌被貶官流放到嶺南。不過,長孫無忌被流放後,高宗李治還是覺得有於心不忍,並且覺得自己舅舅可能是被冤枉的。於是,他又讓李績、許敬宗複審此案。許敬宗見高宗猶豫不決,便命袁公瑜到長孫無忌處進行“審理”,直接逼迫長孫無忌自盡。

    就這樣,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長孫無忌,遭人陷害至死,事件的操縱者為許敬宗,執行者為袁公瑜,幕後主使為武則天,默許者為唐高宗。說白了,一代賢臣就是被人給逼死了。到上元元年(674年)時,唐高宗覺醒,恢復了長孫無忌的官爵,命其孫長孫元翼承襲趙國公爵位,並特許長孫無忌陪葬昭陵。

  • 2 # 建章未央

    自古無情帝王家。在皇權面前,父子相殺,兄弟相殘的事情都屢見不鮮,何況是甥舅之間。但是既然外甥殺了舅舅,那這裡面一定是有問題。

    先梳理一下任務關係:長孫無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寵後長孫皇后的親哥哥,也就是唐高宗李治的親舅舅。太宗時期,長孫無忌就是被倚重的重臣。唐太宗作為一代雄主,在處理繼承人的問題上卻一波三折。先是立嫡長子李承乾為太子,但承乾行事荒唐,最後被小人蠱惑謀反被廢;次子李泰是最受李世民寵愛的兒子,卻擔心兄弟相殘,最終也被廢;不得已三個嫡子當中能力最差,性格最弱,身體最不好的李治被立為太子。

    李世民也考慮到李治的統治能力,所以給他安排了兩個顧命大臣,一個褚遂良,另一個就是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託孤吧。由此可見,長孫無忌跟李世民的關係是非常親近的。另一方面,長孫無忌本人的能力,同樣不容置疑,追隨唐太宗幾十年,一起將大唐從亂世帶向了盛世。

    但是他畢竟代表了舊勢力,而李治作為一個年輕並且希望有所開拓的皇帝,在推行自己想法的時候,多少會受到來自長孫無忌的阻力。在與新皇帝度過蜜月期之後,新老政治勢力必然會走向相互碰撞。這也是她的妹妹長孫皇后所擔心的,長孫皇后臨死時曾向唐太宗提出讓哥哥去擔任閒職,以確保長孫家族的安全。但長孫無忌並沒有急流勇退,這一點上,他並沒有妹妹的明智。

    假如只是兩個人的矛盾,情況可能還不會激化。不幸的是,李治的身邊多了一個女人,武則天。這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又心狠手辣的女人,可以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為了成為李治的皇后,她就必須搞掉西安人皇后王皇后,為此她不惜親手掐死自己的女兒。對這樣一個女人,長孫無忌顯然沒有任何好印象。因此在廢立皇后的事情上,他堅決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這件事,讓武則天深深記恨。

    至此,長孫無忌越來越走向了孤立,政治上開始於李治分道揚鑣,個人關係上,與逐漸大權在握的武則天走向分裂,作為外戚,除此再無可以依仗的靠山,此時就算他想急流勇退也是不可能了。

    有人說,長孫無忌實際上是被武則天殺害。我倒覺得,無論他是被李治殺死,還是被武則天殺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情勢發展到這種情況,必須有人為此做出交代,這個人,就是長孫無忌。相信最後他也後悔沒有聽從妹妹的勸告吧。

  • 3 # 中孚鑑

    長孫無忌的妹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所以他也就是唐高宗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字輔機,因為他和李世民的關係、再則長孫無忌很有謀略,所以他深受李世民的倚重,他隨李世民東征西討立功無數,又是玄武門之變的重要參與人員。

    長孫無忌因功被封為趙國公,也被李世民定為功臣之首,他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一,在李承乾被廢后,他又支援李治立為太子,李世民駕崩後,長孫無忌又被定為顧命輔政大臣,李治登基後,也深受李治的尊重。

    長孫無忌做過吏部尚書、司空、司徒、中書令、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等官,也算是位極人臣了。但長孫無忌最後卻被流放,他最終也是被逼自縊而死。

    那唐高宗李治為什麼要殺長孫無忌呢?

    其實並非是李治要殺長孫無忌,主要還是武則天的原因。武則天才是真的要除去長孫無忌的。

    在李治登基為帝后,李治對長孫無忌還是非常的尊重的,只要是長孫無忌的提議他也都會接受,因為那時長孫無忌不僅是顧命輔政大臣,而且還是李治的舅舅。

    但是後來唐高宗李治因寵愛武則天,所以唐高宗就要廢了當時的王皇后而立武則天為後。但是卻遭到長孫無忌的堅決反對。

    然而雖然長孫無忌反對立武則天為後,但李治太寵愛武則天了,最終李治還是廢了王皇后,而立武則天為後。

    登上皇后寶座的武則天因為長孫無忌反對她,所以他就對長孫無忌心生怨恨。同時因為長孫無忌的地位和身份,武則天也把長孫無忌看作是她晉升路上的絆腳石,所以武則天想要出去長孫無忌。

    當時許敬宗是支援武則天的,所以武則天就以許敬宗為心腹,許敬宗明白武則天的心思,所以就指使人向唐高宗密報長孫無忌謀反。唐高宗接到密報後,反而讓許敬宗去查此事。

    許敬宗於是就對唐高宗說“長孫無忌謀反,要果斷處理,儘快抓捕”。但唐高宗卻不忍心治他舅舅長孫無忌的罪,而許敬宗則勸唐高宗下決心。

    最終唐高宗就也不和長孫無忌對質,直接就罷了他的官,還把長孫無忌流放。

    但是後來李治覺得長孫無忌謀反有蹊蹺,所以就又讓許敬宗和別的大臣再次審理,許敬宗於是就命人去長孫無忌流放之地審訊長孫無忌謀反罪名,結果許敬宗派去的人一到長孫無忌那裡,就逼長孫無忌自縊。最終長孫無忌自縊而死。

    所以李治其實並不想殺了他的舅舅長孫無忌,只不過是長孫無忌被武則天所忌恨,而許敬宗是支援武則天的,因此武則天也把許敬宗當做自己的心腹之人,雖然長孫無忌被許敬宗誣陷,但真正想殺他的還是武后。

  • 4 # 秉燭讀春秋

    唐朝宰相長孫無忌是唐高宗李治的親舅舅,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哥,長孫皇后的親哥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皇親國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然而,就在李治稱帝10年後,也就是公元659年,李治逼死了親舅舅,這到底為什麼呢?

    這件事表面來看是李治逼死了舅舅,我認為是長孫無忌不識時務,貪戀權勢造成的,他應該在外甥稱帝后,送一程後急流勇退就可以免遭殺身之禍。

    換言之,長孫無忌之死是各種政治因素交織造成的,說到底還是他不肯放權惹的禍。

    ▲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和明朝的張居正、清朝的多爾袞、以及唐朝的霍光的下場如出一轍,他應該學習漢朝張良的做法,功成而退,頤養天年。如此也不會在65歲高齡被外甥和外甥媳婦逼死,古語云“老而不死為賊,”佔著高位阻礙新君的權勢,不殺你殺誰呢?

    李治稱帝后,只有扳倒舅舅才能完全掌握大權。這是歷史的規律,“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這有什麼奇怪的呢?長孫無忌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講真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有功之臣這話沒毛病,要不憑什麼他能居“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呢?他比李世民大四歲。李世民卻比他早死了10年,李世民不死,長孫無忌有可能功德圓滿而退。因為李世民能鎮住他,而他的外甥李治則另當別論了。李世民臨死前,把李治託付他來輔佐。

    ▲李治和舅舅

    其實李治稱帝是因緣巧合,並非長孫無忌的擁立之功。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有三個兒子——李承乾、李泰、李治。李世民最早立長子李承乾為太子,晚年他又寵愛次子李泰,這就有點當初他和哥哥李建成情況差不多。這次是李承乾先下手了,於是和弟弟李泰之間進行了一場明爭暗鬥,結果被李世民知道了,一怒廢了二人,天上掉了個餡餅砸中了李治,第三子李治這才做了接班人。

    公元649年,李世民駕崩,李治隨後稱帝,史稱唐高宗。

    李世民死後的第三個年頭,他把小媽武則天娶進宮做了妃子。又過了四年,武則天進行了一場宮鬥,幹掉了王皇后和蕭淑妃,這時武則天野心勃勃要當皇后。

    此時朝廷的權利集中在以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這些權臣手上,李治有什麼事必須和他舅舅商量,李治和武則天都想擁有無上的權力,這就都把以長孫無忌為首的權臣當成了眼中釘肉中刺。

    這時候長孫無忌應該急流勇退或者明哲保身,辭去宰相職務,把權力交給“皇權集團”。然而他看不透時局,遲遲不肯放權。

    ▲武則天

    當李治徵詢他對武則天當皇后意見時,他表示反對。他沒有像老油條李世勣(徐茂公的原型)那樣回答:“這是陛下的家事,為什麼要問別人呢?

    長孫無忌暗中操縱褚遂良死磕武則天:“即便廢掉王皇后也不讓武則天做皇后。”

    權臣為什麼要這樣堅決反對武則天做皇后呢?都是權力惹的禍。權臣認為武則天能力太強,以後他當了皇后,不容易控制李治。

    想想看,歷朝歷代的權臣哪個不是擁立小皇帝或者平庸的皇帝呢?張居正如此、霍光如此,慈禧也如此。

    可惜長孫無忌不是武則天的對手,首先武則天打擊了長孫無忌等權臣擁立的太子李忠,李忠是李治和別的妃子生的兒子,不是武則天的親生兒子。

    她透過控制李治,廢黜了太子李忠,把自己的長子李賢立為了東宮太子,母以子貴,武則天最終做了皇后。接下來就容易收拾長孫無忌等一班老臣了。

    ▲李治和武則天

    武則天的才能逐漸發揮出來了,這和以後清朝27歲的慈禧鬥敗45歲的顧命八大臣之首的肅順如出一轍。

    武則天的上位,意味著李治權利被侵蝕。武則天身邊形成了一個小集團,許敬宗是其中的得力干將,他揣測武則天的心意,“那就是置長孫無忌於死地,徹底解決後患之憂”。

    許敬宗羅織罪名,說長孫無忌企圖擁立新君謀反,顛覆李治的政權,李治削奪了舅舅權利,被流放黔州。

  • 5 # 密探零零發

    他是唐朝的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位列第一,是宰相,還是顧命大臣。這還沒有完,他的妹妹是皇后,而他的外甥更是新皇帝,但就這樣一個牛哄哄的大佬,最後卻敗在了一個女人手中,下場最為悽慘,令人感嘆不已。

    他就是長孫無忌,他是唐太宗的心腹忠臣,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首功,並且在立儲之爭時支援唐高宗李治,後被任為顧命大臣。可以說這個長孫無忌在高宗時期,即有擁立之功,又是皇帝的親舅舅,還是顧命大臣,這樣一個牛哄哄的人物,又有誰能夠將其打敗呢?

    但還真有一個人,還有是一個女人,將其打敗了。她就是武則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在李世民死後,李治就將自己的小媽武則天收入後宮。武則天是個狠人,先後鬥敗了王皇后和蕭淑妃。她在李治耳邊吹吹枕頭風,想要當大唐的皇后,她一個二婚女竟然要當皇后,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唐高宗李治知道一旦他提出來,必然會遭到朝臣的反對,為了保證自己的提議能夠順利透過,他就找來了自己舅舅長孫無忌,賞賜大量的財寶,希望得到他的支援。並且武則天的家人以及狗腿子許敬宗也加以勸說,但都被長孫無忌正色拒絕。後來,李治還是在朝堂上提出了改立武則天為後的事情,遭到了長孫無忌的激烈反對,但李治最終還是改立了武則天為皇后。

    事後,武則天對長孫無忌懷恨在心,就指使自己的狗腿子許敬宗誣陷長孫無忌謀反,昏庸的唐高宗李治信以為真,竟然也不與長孫無忌對質,便下詔削去他的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後來,許敬宗又逼迫長孫無忌自盡。在長孫無忌死後,他的家產被抄沒,近支親屬都被流放嶺南為奴婢。慘不忍睹。

    長孫無忌這樣一個朝廷重臣,最後就這樣徹底地敗在了武則天的手下。最毒不過婦人心,千萬不要惹女人呀!各位,你們說呢?

  • 6 # 清水空流

    提及唐高宗李治都認為他懦弱無能。但實際上恰恰相反,高宗李治應該是唐朝最偉大的君主。有唐一代最強大的時候就是唐高宗李治時期。而李治最大的功績就是平定高麗和結束關隴集團對大唐皇室的控制和影響。而誅殺長孫無忌就是其中的最重要事件。

    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親舅舅。李唐前三任皇帝對長孫無忌寵眷甚隆。李淵在位時,封其為齊國公,李世民封其為宰相。而且臨死前,還對大臣們說“我有天下,無忌力也。長孫無忌一句‘’晉王仁孝‘’確立了李治的太子之位。李治即位後,封其為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但就是這個仁孝的李治要了長孫無忌的命。這真是莫大的譏諷。而當年對此有著清醒認識的長孫皇后多次規勸哥哥要低調。也多次阻止李世民任命長孫無忌當宰相。但她的話誰都沒有聽。李治登基以後,長孫無忌應該說很是跋扈。他在朝堂之上公開自比隋代的越王楊素。可見其傲到了何種地步。就在李治當皇帝的第十年,長孫無忌卻因“謀反”罪被削職流放,三個月後被逼自縊身亡。一代權臣落得如此下場,既讓人扼腕嘆息。

    長孫無忌死於太傲,太狂,太飄。無人臣之道,之禮。說白了就是自己找死。在房遺愛謀反案裡,長孫無忌打擊異己。硬生生憑空生出一場大案,把把皇上的哥哥妹妹都給殺了,李恪(就因為李世民那句吳王類我)被長孫無忌下令賜死,李世民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廢王立武”之爭其實不過是表面現象,真相仍然是權力鬥爭。也就是李治要把關隴集團徹底剷除。再就是為了成立自己的政治班底。但長孫無忌依舊把李治當小孩,自視有擁立之功。認為李治不敢怎樣。可李治把褚遂良被貶謫,他才知道自己小看了他的親外甥,這才知道皇帝要辦他,只需一道聖旨而已。 李義府(笑裡藏刀那位)那句:種地的窮農夫多收兩鬥小麥還想換個老婆,何況天子,這句話真是至理名言啊,更是傳頌一時。在新的政治勢力的逼迫下,長孫一黨很快就被消滅了。

    霍光、諸葛亮、長孫無忌、張居正......有謀國之忠,但皆以輔助幼主而死於擅權專斷 長孫無忌的死就在於此。但長孫無忌對李治卻是忠心不二的。但皇帝認為你妨礙了他。站在了皇權的對立面。你就得死。長孫無忌殺李恪那天就註定了他的結局。簡單說就是天理有常,報應不爽。

  • 7 # 遺產君

    長孫無忌是唐太宗的長孫皇后的親哥哥,也就是唐高宗李治的親舅舅,唐朝的開國功勳,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李治的輔政大臣,當年是他力保李治的太子之位,他最看好的人最終卻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首先長孫無忌作為當朝宰相,又是外戚,他所在的文官集團在朝中勢力太大,李治的命令沒有他們的同意是執行不了的;在唐朝文官集團的權力不可小看,當年唐太宗就拿以魏徵為首的山東派無法,處處忍讓;不過長孫無忌也是為了李唐的天下負責,處處替李治著想,就是不想讓他犯錯,這樣就難免會遭到李治的反感。

    其次李治與長孫無忌最大的矛盾點還是武則天,武則天本是唐太宗的侍妾,李治立她為妃就已經有點出格,長孫無忌當時就是橫加阻攔,如若再立她為後,那豈不讓天下人笑話,長孫無忌當然不會同意,千分勸是萬分攔,但胳膊拗不過大腿,武則天還是登上了後位,這也就決定了長孫無忌的下場。

    長孫無忌低估了李治和武則天,他認為李治較軟弱,有沒有從政經驗,處處離不開他這個舅舅,武則天也不過是一女流之輩,根本不是他這個兩朝元老的對手,他也沒有算到武則天是一個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人。

    隨著唐高宗李治是年齡越來越大,對於權力的慾望越來越強烈,而長孫無忌大權獨攬,嚴重削弱了他的皇權,這使得李治漸漸的所不能容忍,武則天也是一個報復心很強的人,長孫無忌處處反對自己,與自己作對,必將成為自己謀奪帝位的最大障礙,必須要搬掉這個絆腳石。

    李治要想除掉自己的舅舅,必須要有個合適的藉口,不然會遭到天下人的唾罵,他在等待機會,只要誰沾上謀反的罪名,管你是否皇親國戚,統統殺無赦。

    在武則天的授意下,許敬忠以朋黨之爭誣陷長孫無忌,這正合李治的心意,有了這頂大帽子,足以把長孫無忌打得軟趴趴的,此時的長孫無忌已是越發的孤立,他也沒有可依仗的靠山,只能任由李治處罰,李治也毫不手軟,將他發配到偏遠的貴州。

    幾個月後,長孫無忌受不了折磨,自縊而亡,終年63歲。

    歷史上的許多事例都似曾相識,一些強盛的人扶植起來的皇帝,他們最後都會反攻倒算,都是權力的慾望最終害了自己。

  • 8 # 美麗青春您真痘

    長孫無忌自唐高祖李淵起兵開始,便為李唐政權效力,李唐前期皇帝對長孫無忌寵眷甚隆,李淵封其為齊國公,李世民封其為宰相。

    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親哥哥,李世民的大舅哥,李治的親舅舅,貴為皇親國戚。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李治即位後,封其為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但僅在治稱帝10年後,卻被逼自盡而亡。

    一代天驕李世民,在立太子問題上一波三折,先立嫡長子李承乾,但承乾行事荒唐,因小人蠱惑謀反被廢;想到自己兄弟骨肉相殘,李世民又將自己最寵愛的次子李泰廢除;懷有私心的長孫無忌一句‘’晉王仁孝‘’確立了李治的太子之位。

    唐太宗時期,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門閥派就握有大量實權,李治登位初期,長孫無忌以天子舅父、開國功臣、顧命大臣、首席宰相的特殊身份,壓得李治抬不起頭來,李治的聖諭沒有他們的同意都無法執行;後來長孫無忌日漸跋扈,在朝堂之上公開自比隋代的越王楊素,可見其傲到了何種地步。特別是他刻意將“高陽公主謀反案”擴大化和嚴重化,硬生生憑空生出一場大案,大肆打壓政敵,最終賜死兩個親王、兩個公主,殺死三個駙馬,流放和幽禁眾多親王、郡王和縣主等,他對皇權雖無覬覦之心,但有了專擅之實,讓李治感到後怕。

    652年,李世民死後三年,李治將自己的小情人、李世民的才人武則天娶為妃子,656年,武則天干掉了王皇后和蕭淑妃,又野心勃勃當皇后。

    將自己小媽收入懷中就已出格,二婚女竟然又想當皇后,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李治知道一旦提出,必會遭到朝臣的反對,所以他想曲線救國,先賞賜自己舅舅長孫無忌大量的財寶,許以重諾,以換取他的支援,但被長孫無忌嚴色拒絕。

    長孫無忌如此堅決反對武則天做皇后,是私心和權力惹的禍。他已領教了武則天的手段和心雄,如果她了皇后,對李治將失去控制,大權將旁落。

    長孫無忌暗中操縱褚遂良死磕武則天:“即便廢掉王皇后也不讓武則天做皇后。”

    權力是杯美酒,越品越有味,權力是毒品,越吸越有癮,隨著唐高宗李治是上位時間增長,對於權力的佔有慾越來越強烈,長孫無忌大權獨攬,李治日趨難忍,武則天對皇后位置望眼欲穿,長孫無忌處處設絆,與自作對,長孫無忌為首的權臣當成了夫妻二人眼中釘肉中刺。

    長孫無忌低估了李治和武則天,他認為李治較軟弱,沒有從政經驗,不敢處理親舅舅,武則天不過女流之輩,根本不是他這個兩朝元老的對手。

    武則天以雷霆手段控制李治,廢黜了太子李忠,立自己長子李賢為了東宮太子,母以子貴,武則天最終做了皇后。在武則天的授意下,許敬忠以朋黨之爭誣陷長孫無忌,這正合李治的心意,只能任由李治處罰,李治也毫不手軟,將他發配到偏遠黔州。

    武則天還不罷手,派李世績、許敬宗、等人再審長孫無忌,長孫無忌一看這情況,乾脆上吊自殺,這一年長孫無忌65歲,一代權臣落得如此下場,既讓人扼腕嘆息。

    674年,唐高宗覺醒,恢復了長孫無忌的官爵,命其孫長孫元翼承襲趙國公爵位,並特許長孫無忌陪葬昭陵。

  • 9 # 老照片

    長孫無忌(594—659年),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先世為北魏皇室。長孫無忌在李世民平定天下、爭奪皇位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其妹為唐太宗皇后、高宗李治生母。就是這樣一位重臣,最終慘死煙瘴之地。究其原因,長孫無忌反對高宗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而被武則天記恨,最後找機會將其處死。

    據《資治通鑑》記載:武后以太尉趙公長孫無忌受重賜而不助己,深怨之。及議廢王后,燕公于志寧中立不言,武后亦不悅。許敬宗屢以利害說無忌,無忌每面折之,敬宗亦怨。武后既立,無忌內不自安,後令敬宗伺其隙而陷之。

    高宗李治起初並不相信許敬宗等人的誣陷,怎奈許敬宗不斷誣陷長孫無忌有謀反之舉,高宗最終信以為真,遂下詔削去長孫無忌官爵,任命為揚州都督,卻安置於偏遠的黔州居住。儘管長孫無忌被貶,武則天還是不放心,必須置之死地而後快。不久,許敬宗派人前往黔州,逼令長孫無忌自縊。

  • 10 # 小鎮月明

    唐高宗為什麼要殺長孫無忌,其實涉及封建王朝永恆不變的一個話題,皇權專制!

    說起唐高宗李治,總感覺給人一種懦弱的感覺。但實則不然,李治雖不及其父唐太宗李世民一般文韜武略,但也絕不是一個庸主。恰恰相反的相反的是,在李治手中,唐帝國的疆域達到了巔峰,更是完成了李世民沒有完成的目標:消滅高句麗!

    至於有人說由於李治的無能才導致武則天以皇后的身份干政,其實也並不是這麼回事。武則天真正開始掌控朝政其實已經是李治晚年了,而且是因為李治身體不好,並不是因為李治無能。

    接下來我們還是繼續開頭的問題,李治為什麼要殺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的身份可不簡單。李世民長孫皇后,正是長孫無忌的親妹妹,換句話說,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親舅舅。如果僅僅以為長孫無忌只是一個普通的外戚,那就大錯特錯了。長孫無忌還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謀劃者,李世民能登基,長孫無忌當是首功。

    按理來說,長孫無忌既是李治的舅舅,也是李世民的功勳之臣,更沒有造反,李治沒有什麼理由要殺長孫無忌。

    但是,長孫無忌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關隴集團的領袖,正是這個身份要了他的命。

    關隴集團,形成於西魏宇文泰年間。宇文泰建立府兵制,設立8位柱國大將軍,每位柱國大將軍轄2個開府大將軍(實際上,8位柱國大將軍中只有6位開府,宇文泰自己和西魏皇族元欣沒有開府)。

    這8位柱國大將軍和12個開府大將軍構成了關隴集團的核心,之後的北周、隋、唐三朝的建立者均出自這個集團。比如說北魏的實際建立者就是宇文泰和他的侄子宇文護;隋朝的建立者楊堅是12開封大將軍之一楊忠的兒子;唐朝的建立者李淵則是8柱國之一李虎的兒子。

    可以說,北周、隋、唐三個朝代的更替,只不過是關隴集團內部的權利更迭。

    但是,權力都是自私的,掌握至高權力的那一位,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在依靠其他關隴貴族的同時也會想盡辦法打壓他們。畢竟這些關壟貴族都有相當的實力,會威脅到皇權。

    比如說宇文家族掌權之後,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便被宇文護幹掉;楊家掌權之後,開始對李氏一族開始防範;等到李家掌權之後,是時候清理剩下的關隴集團的成員。

    到了李治的時代,長孫無忌憑藉著外戚和開國功臣的身份,已經成為關隴貴族集團的領袖人物。此外,另外一個宰相級別的大臣褚遂良雖然不是出自老關隴集團,但和關隴集團關係非常好,算是半個關隴集團的成員。

    可以說,關隴貴族集團已經成為朝堂上最具實力的一股力量,遠超另外一股勢力山東集團(代表人物徐世績、程知節),這讓李治很忌憚。

    其實不論是關隴集團還是山東集團,李治都很忌憚,但是山東集團根基尚且,實力遠不如關隴集團,所以李治選擇了聯合山東集團去對付關隴集團。

    而這個契機便是“廢王立武”。李治的“廢王立武”,其實有政治考量的,王皇后出自關隴集團(王皇后的曾祖父是西魏名將王思政),李治要廢王立武,實際上就是要清理關隴集團了。

    最終,在李治和山東集團的合力打擊之下,以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為首的關隴集團遭遇潰敗,長孫無忌被逼自縊,褚遂良被一貶再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色球怎樣買有更多衝擊大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