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漫漫獨樂不如眾樂
-
2 # 蘭臺
有一句老話說得好“時勢造英雄”,每一個亂世都會自動篩選出最適合那個時代的英雄。
如果曹操在秦末,那麼他根本沒有出頭的機會,他會被秦末亂世所淘汰;同樣,如果劉邦在東漢末年,他也一樣會被東漢亂世淘汰。
先說為什麼曹操在秦末會被淘汰,我們先假設他家世不變。
曹操的父親在東漢末年做過太尉,因此曹操是標準的官二代,世家大族。換在秦末,曹操的父親曹嵩等於是做過秦國的太尉。
看上去是那麼完美,但是,在秦朝,世家大族才是最危險,死得最快的角色。
《史記》裡趙高是怎麼說服李斯的?
“高固內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未嘗見秦免罷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誅亡。”
趙高告訴李斯,自己在秦國皇宮裡服務了二十年,就這二十年裡他就沒看到過有丞相和功臣能順利傳遞到第二代的,都被殺被貶。
這也是為什麼秦末亂世,沒有秦朝貴族和世家大族站出來保衛秦朝的根本原因:都被秦始皇和秦二世殺貶乾淨了。
所以假設曹操以“三公之子的身份出現在秦末,很可能他等不到和劉邦、項羽爭奪天下,曹家先被秦始皇和秦二世給滅了。
為什麼劉邦和項羽能崛起?就是因為當時秦國體制內的貴族和世家大族勢力衰微,六國舊貴族又都被遷往咸陽,稍微在地方有些組織能力的就剩下劉邦這樣的黑老大和項梁這樣的六國沒落豪強。
同樣,把劉邦放在東漢,他最好的下場也無非是許諸、臧霸。
東漢末年的情況又和秦朝末年不一樣,世家大族、累世顯宦才是政治舞臺的主角。
《三國演義》把許諸描繪成了一個李逵式的莽夫,但事實上透過正史我們可以看出,許諸是一個比秦末劉邦厲害得多的地方豪強,許家的堡塢一度聚集了數千壯丁,還屢次打敗過黃巾軍;要知道,曹操第一次回陳留募兵也才徵募到幾千人而已。
可惜許諸家族只是地方土豪,家裡連一個做過兩千石官員的先人都找不出來,根本沒資格和曹操、袁紹這樣的顯宦站在同一個政治舞臺上。空有幾千人馬,只能去給曹操做衛隊長。
臧霸的情況比許諸還能說明問題,他作為地方豪強都掌握了徐州好幾個郡,起點比秦末劉邦和項梁都高,可是放在東漢末年就是“然並卵”,他不是世家顯宦,也不是劉氏宗親,臧霸空有幾萬人馬,兩郡之地,也不過待價而沽,賣一個好價錢罷了。
所以說,劉邦和曹操同處一個時代,誰能統一天下?關鍵不在於劉邦和曹操誰的才能高,關鍵在於這兩人究竟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
3 # 尹禾
原諒我是一位曹吹,但這並不丟人,毛主席都對魏武帝稱讚有佳: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如果在漢末劉邦起勢的環境是秦末大規模農民起義,而三國初期是諸侯爭霸的格局,劉邦根本就沒有成長壯大的土壤,甚至都很難達到劉備的成就,劉備畢竟素有賢名,而劉邦的名聲可不太好。
如果在漢末,劉邦幾乎毫無機會,第一批諸侯都是勳貴世家,確實有因黃巾之亂起勢的案例,但是在早期根本沒有話語權。
劉備苟延殘喘、夾縫生存十餘年才迎來轉機,他是擁有超一流的政治智慧的,可以在徐州、荊州唾手可得的情況下,審時度勢,認為不是最佳時機就毅然放棄;而劉邦,率先進入咸陽,就自封“關中王”,迷戀財物美色,雖然後來聽從勸告“約法三章”,但是在自制力和取捨觀念上,絕對是不及劉備的,如果想劉備一樣,在早期連個像樣的謀士都沒有,那很容易行差踏錯。
如果在秦末劉邦勝在用人,而用人方面也恰恰是曹操的強項,他打破了自秦漢開始的察舉制,用人唯才,謀有荀攸郭嘉,略有荀彧賈詡劉曄等等,內有棗祗任峻滿寵等賢臣,外有五子良將,這些都是當世賢才,曹操絕對不會像項羽一樣,一手好牌打不出去。
在用人上二人不分勝負。
項羽輸在沒有長遠的戰略,而這恰好是曹操的強項,區區聲東擊西的把戲,怎麼會看不出來?就個人能力而言,曹操絕對更加全面,文武兼修,多謀善斷,本身在兵法上就有很高的造詣,手下還有一眾文臣武將。
在戰略上曹操勝於劉邦。
劉邦自然也有謀斷,但是他所仰仗的優勢曹操也都有,而曹操有的劉邦卻沒有。
-
4 # 武林多羊
劉邦是西漢開國皇帝,比曹操早4百多年,曹操是東漢末年丞相,死後被兒子尊為魏武大帝。劉邦40多歲開始創業,從亭長做起。曹操30多歲開始創業,繼承他爹的爵位,官二代。劉邦享年61歲,曹操活了65歲。如果他們生在同一時代,劉邦還是甩曹操幾條街。 劉邦的領導能力不一般,從小小亭長一路到帝王,不單單是靠運氣來的。儘管曹操的用人能力很牛,在三國實力最強,但是他能力還是侷限,畢竟他是官二代,階層比較固化,很難發揮底層群眾力量,諸侯亂戰,遭殃的是百姓。 劉邦雖然是亭長,40歲還沒有媳婦,可見當時條件艱苦,並不像電視裡演得那樣光鮮。知道了民間疾苦,才知道百姓不容易,他施政才會更廣闊。毛主席對劉邦的讚譽很高,遠遠超過曹操,也正是毛主席對曹操才能的肯定,曹操這幾年名聲才好轉,以前曹操絕對是三國裡的反面人物。 曹操見了劉邦得下跪,完全不在一個層次。及時他倆活在同一時代,曹操也難超過他,還是劉邦統一天下。當然這只是推測,他倆也根本不可能同時代,
-
5 # 沭雨
沒有如果,從歷史發展到社會背景沒及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有前因必要後果。所以,我認為如果歷史真讓兩個相遇相殺的話,也一定分出高下的,歷史在發展是必然發展的歷史規律。
-
6 # 美國五星上將詹姆斯下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們知道項羽在推翻秦二世的數場戰役中驍勇善戰,勇冠三軍,特別是在鉅鹿之戰中更奠定了其軍事地位和政治威望,此後便君臨天下,對各路諸侯發號施令。但是,在不到五年的時間,也就是從鴻門宴到“垓下之圍”的這短短几年裡,項羽從最初的擁兵數十萬,軍力強悍慢慢的只有不足十萬的兵力,身邊的文臣武將也紛紛倒戈劉邦身邊。我們用現代人的眼光來分析,主要原因就是項羽太年輕氣盛,時年不到30歲,我們現代人也只有40歲以後才會真正的成熟,一個30歲左右的年輕人其實就是個孩子,雖然年富力強,但在大事面前往往不知所措沒有主見,無論心機,還是心智確實不太成熟。反觀劉邦,整整大項羽24歲,時年50多歲。正是處事幹練,老謀深算的年齡。無論是治理國家還是安撫將士,統帥三軍絕對完勝項羽。即使當時項羽匆匆渡過了江,也無力迴天扭轉乾坤,後面的追兵和三軍將士絕不會善罷甘休,到時只會給江東父老帶來更多的災難和殺戮。這一點項羽心知肚明,不想拖累家鄉父老,所以,上演了霸王別姬的千年悲歌。我想年齡問題應該是項羽最終失敗的終極原因。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假如項羽是曹操的話,畫風一定會有所轉變。
首先,鴻門宴以曹操的個性極有可能立即除掉劉邦這一隱患,不大可能放虎歸山。即便當時一時糊塗放走了劉邦,事後曹操和他的文臣武將們也會一致認為劉邦是最強大的潛在敵人,一定會趁自己強大,對方弱小時速戰速決除掉劉邦。而劉邦瞭解曹操此人奸詐狡猾,權傾朝野,遲早會除掉自己一絕後患,所以不會坐以待斃的,一定會聯合其他各路諸侯,形成新的軍事同盟與曹操分庭抗禮。我們能想象到,假如時光真的能穿越,讓曹操和劉邦在亂世紛爭中角逐的話,一定會上演更多的驚心動魄,虎嘯龍吟的歷史畫面,戰爭將會更加血腥殘酷。因為雙方均實力不俗。我們知道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學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政治抱負遠大,權利慾望強烈是百年一遇的難得奇才。而劉邦此人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但其手下人才濟濟,謀士如雲。蕭何,韓信和張良更是千年一遇的軍事奇才。因此,雙方會在戰場上各顯神通,廝殺將會更加兇殘。我們能想象的到在這場高水平的對決中,很難決出雌雄,誰都不會輕易言敗,誰也不能出奇制勝,那時也許會出現三國鼎立,四國鼎立,甚至N國鼎立的局面,但戰禍將會殃及無辜百姓,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農業等受挫。真到那時,域外大國也許會趁機興風作浪,侵擾我們的國土。因此,我們可以設想的到,在楚漢之爭中真的把項羽換成曹操的話,一定會是我們先人的不幸,至於歷史將如何改寫我們不得而知。
-
7 # 雲小木
要以當時情況來定,假如是曹操到了劉邦的時代,曹操前期也不會為再有以大漢為尊的想法,一心只為爭奪天下的話,誰輸誰贏這個還要看各自的天時地利人和,這個爭奪天下也不是一個人多麼優秀所能決定的。
要是劉邦到了曹操的時代呢,人才也更多,不止是項羽,還有劉備,孫策等等歷史上也不輸於他的人,而且他們身邊的謀士,文臣上也沒差劉邦很多。所以真的兩個人在一起比,是沒法實現的,畢竟歷史不可能就讓你比智謀,比魄力。就像劉秀沒有那顆隕石最後也不知道什麼結局。
-
8 # 長史如歌
這是關公戰秦瓊的升級版劉邦戰曹操啊?!
歷史沒有如果,劉邦和曹操作為兩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是沒法在現實裡碰頭的,所以也很難回答結果如何。但是作為一名受過袁隆平老爺子恩惠的人,我決定說說我的看法。
劉邦、曹操都是極為出色的統帥,只是在能力上有所區別。劉邦的強項在於御人,戰爭謀劃和指揮能力只怕遜於曹操。而曹操既能御人,也有極強的大局觀察和把握能力,更有出色的戰略戰術指揮能力。但戰爭從來就不是單純的雙方統帥能力比拼,還要考慮雙方陣營的其他武將謀士能力,劉邦一方有韓信、張良、蕭何等及其優秀的軍事、戰略、後勤專家,曹操也有荀彧、郭嘉、五子良將等一時猛人,陣營實力上雙方其實不分上下。
劉邦能屈能伸,可以在項羽面前裝孫子,可以在兩軍陣前讓威脅殺他老爹的項羽分一碗老爹肉湯喝,夠不要臉,最終就把項羽滅了。曹操誤殺恩人呂伯奢而毫無愧意,臉皮夠厚心夠狠。說明兩人都是現實主義者,精於計算利益,不會輕易被情緒左右,對對手絕對趕盡殺絕。這個前提下,就保證了兩人即便是偶有失利,甚至被逼絕境,也不會羞憤自殺,而是會採取各種手段生存下去接著幹,大家沒完沒了至死方休。
鴻門宴也多半不會發生,因為雙方都差不多,都是夠黑夠狠的主,真要辦鴻門宴還不知道是誰要殺誰。但不管誰來辦鴻門宴,另一方一定不會來,大家都是老江湖,誰不知道誰啊,誰會傻乎乎地把脖子送到一個心狠手黑的主手上?
所以,當劉邦對上曹操,如果是劉強曹弱,曹操完蛋。如果劉弱曹強,劉邦over。如果雙方相當,勝負就隨緣了。
-
9 # 鴻哥說電影
為“合勝”也可以說為平局,穿越歷史,世界就像系統一樣啟動自我修復,使歷史還原。
倘若,曹操和劉邦相遇,歷史就會紊亂,亂就會亂到徹底,就像病毒一樣,互相消滅吞併並且再生。此刻兩大梟雄,軍事上的奇才,會怎樣應對。
第一階段,那個時候,華夏大地的版圖會徹底變大,諸邊小國,會被吞併,並且會衍生為另一個強大的國家。
歷史上只有兩個國家相鬥,想一想,那就太沒意思了。“第三國家”的興起,那就是平民階級組成的—“義軍”,為百姓而戰,只為活著。能夠在這亂世中為後人劃上一筆濃厚的生命色彩。
第二階段,舞臺和演員均以準備完畢。史書即將改寫。曹操和劉邦在多次交火之後,必定居於家中生思熟濾制定對自己最強有利的計劃。
那就是—“和談”並且“通商”,內地裡卻吞併邊境區的小國,使人口內遷。迅速擴充軍備,來年再戰,並且一擊必殺。
一為爭取時間,二為互相瞭解。磨刀不誤砍柴工。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大戰必由一個導火索,一觸即發。一打竟是20年,邊談邊打,邊打邊談。已是民不聊生,天空像燒紅了一般,永遠看不到希望的光芒。
第三階段,第三帝國的興起,前期稱之為義軍。劃分獨立區,曹操和劉邦必然會鎮壓和招撫。
當然,最後的贏家不是義軍。也不是曹操和劉邦。一山難容二虎,這是自然法則。這裡有三虎,這第三虎,只不過是,披著虎皮的餓狼罷了。
會因為一個契機,那是曹操和劉邦無法左右的,再打就得不到民心了。必須要休養生息。
此時他們已無當初強大的雄心。這是為了統一併不是為了殺戮。
“和談”和“通商”政策,繼續實施,這這一實施,那就沒有結束了,士兵也疲憊了。打仗是為了過安定的日子。
第四階段,政治聯姻。義軍,雖然在這個曹操和劉邦相處的時間上存在,那只是曇花一現,會迅速沒落。
政治聯姻會使血統互相融合,雖說是政治聯姻,既然歷史已經重寫了,沒有什麼是不會發生的。
新的政權即將誕生,那就是—大一統思想。在兩個國家最脆弱時,雙方混血的子女們,統一了戰線,為大一統做準備。
宮廷鬥爭與權術,會慢慢佈設一個大一統計劃。只待一聲令下。
此文純屬虛構,如有雷同,那真是“猥瑣發育,別浪”
-
10 # 拼搏人定勝天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們知道項羽在推翻秦二世的數場戰役中驍勇善戰,勇冠三軍,特別是在鉅鹿之戰中更奠定了其軍事地位和政治威望,此後便君臨天下,對各路諸侯發號施令。但是,在不到五年的時間,也就是從鴻門宴到“垓下之圍”的這短短几年裡,項羽從最初的擁兵數十萬,軍力強悍慢慢的只有不足十萬的兵力,身邊的文臣武將也紛紛倒戈劉邦身邊。我們用現代人的眼光來分析,主要原因就是項羽太年輕氣盛,時年不到30歲,我們現代人也只有40歲以後才會真正的成熟,一個30歲左右的年輕人其實就是個孩子,雖然年富力強,但在大事面前往往不知所措沒有主見,無論心機,還是心智確實不太成熟。反觀劉邦,整整大項羽24歲,時年50多歲。正是處事幹練,老謀深算的年齡。無論是治理國家還是安撫將士,統帥三軍絕對完勝項羽。即使當時項羽匆匆渡過了江,也無力迴天扭轉乾坤,後面的追兵和三軍將士絕不會善罷甘休,到時只會給江東父老帶來更多的災難和殺戮。這一點項羽心知肚明,不想拖累家鄉父老,所以,上演了霸王別姬的千年悲歌。我想年齡問題應該是項羽最終失敗的終極原因。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假如項羽是曹操的話,畫風一定會有所轉變。
首先,鴻門宴以曹操的個性極有可能立即除掉劉邦這一隱患,不大可能放虎歸山。即便當時一時糊塗放走了劉邦,事後曹操和他的文臣武將們也會一致認為劉邦是最強大的潛在敵人,一定會趁自己強大,對方弱小時速戰速決除掉劉邦。而劉邦瞭解曹操此人奸詐狡猾,權傾朝野,遲早會除掉自己一絕後患,所以不會坐以待斃的,一定會聯合其他各路諸侯,形成新的軍事同盟與曹操分庭抗禮。我們能想象到,假如時光真的能穿越,讓曹操和劉邦在亂世紛爭中角逐的話,一定會上演更多的驚心動魄,虎嘯龍吟的歷史畫面,戰爭將會更加血腥殘酷。因為雙方均實力不俗。我們知道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學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政治抱負遠大,權利慾望強烈是百年一遇的難得奇才。而劉邦此人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但其手下人才濟濟,謀士如雲。蕭何,韓信和張良更是千年一遇的軍事奇才。因此,雙方會在戰場上各顯神通,廝殺將會更加兇殘。我們能想象的到在這場高水平的對決中,很難決出雌雄,誰都不會輕易言敗,誰也不能出奇制勝,那時也許會出現三國鼎立,四國鼎立,甚至N國鼎立的局面,但戰禍將會殃及無辜百姓,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農業等受挫。真到那時,域外大國也許會趁機興風作浪,侵擾我們的國土。因此,我們可以設想的到,在楚漢之爭中真的把項羽換成曹操的話,一定會是我們先人的不幸,至於歷史將如何改寫我們不得而知。
回覆列表
假如這個假設存在,可以肯定劉邦還是比曹操有優勢最終一統天下。
時勢造英雄從古以來都是這個規律,假如曹操劉邦同處秦末兩人誰最終奪得天下這個未可知,因為曹操各方面的條件都比劉邦強很多,禮賢下士以及個人軍事才能都是強一些。如果曹操能獲得韓信的輔佐奪得天下機率還是挺大的。
但是在三國那個時代劉邦就比曹操有更大的機會一統江山,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天下的輿論環境太差,他的敵人,都會以“漢賊”來罵他。不是敵人,有“正統”思想的,也會這樣罵,他每走一步,都荊棘叢生。但劉邦相對比較好,因為他血統正宗姓劉,光復漢室名正言順,支持者也會較多。
總結曹操到秦末不一定滅項羽統一天下,但劉邦回到三國勝出的機率更大結論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