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商銀行PK微眾微眾 網路銀行哪家強?
6月25日,網商銀行在杭州開業。至此,目前國內首批5家試點民營銀行都已獲批開業,其中尤以螞蟻金服、騰訊兩家分別入股的網商銀行、微眾銀行引人注目。
沒有營業網點和營業員,在網路世界裡的一家銀行,透過手機操作和網際網路傳輸,中小企業及消費者就可以獲得一筆貸款。
這兩家純粹依託網際網路、沒有線下物理網點的網路銀行從誕生起就火藥味十足。兩者都要做輕資產、平臺化,都要服務小微企業,釋出的首款產品也都是無擔保無抵押的純信用貸款。
從社交到打車、從支付到地圖,從電商到徵信,阿里和騰訊這兩家網際網路巨頭的戰火無處不在,這一次在金融領域再度狹路相逢,一較高下。分析稱,網商銀行與微眾銀行未來的發展會有明顯的區分。網商銀行具有先天優勢,而微眾銀行在開拓個人業務上更有空間。
PK1 【股東、高管】
史玉柱、郭廣昌等股東使網商銀行的開業顯得星光熠熠,與其高管團隊的螞蟻色彩濃厚相比,微眾銀行的高管團隊也堪稱華麗。
作為國內首批5家試點的民營銀行之一,網商銀行是最後一個宣佈開業的。在開業儀式上,除馬雲出席外,其他五位股東——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萬向集團Quattroporte魯偉鼎、銀泰集團董事長沈國軍(為寧波金潤大股東)、巨人集團董事長史玉柱和金字火腿董事長施延軍也悉數到場。
網商銀行曾披露螞蟻金服、上海復星、萬向、寧波金潤四家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30%、25%、18%、16%,並未公開杭州禾博士與金字火腿的持股比例。開業儀式當天,史玉柱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巨人集團旗下保健品牌杭州禾博士持有網商銀行8%的股份,照此計算,金字火腿持股比例為3%。
微眾銀行有三家主要股東,分別是騰訊、立業集團、百業源,分別持股30%、20%和20%,另外還有7家小股東。相比之下,微眾銀行的股東顯得並不那麼知名。但微眾銀行的高管團隊堪稱華麗。
微眾銀行獲得籌建批文不久,董事長人選率先敲定,為中國平安集團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顧敏。隨顧敏而來的,還有一眾“平安系”的人馬紛紛入圍微眾銀行的高管團隊。
微眾銀行行長則是“挖角”而來,微眾銀行行長曹彤曾任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中信銀行副行長,曹彤曾被看做是“中國最有前途的年輕銀行家”。
與之相比,網商銀行高管團隊的螞蟻色彩頗為濃厚。銀行董事長由螞蟻金服集團Quattroporte井賢棟擔任,行長俞勝法原為杭州金融辦副主任,副行長趙衛星此前擔任螞蟻金服微貸事業部運營總監,資訊長唐家才原先任職農業銀行軟體開發中心主任。
員工構成方面,也體現了網際網路銀行的特點。據悉,微眾銀行40%的員工來自騰訊,主要為網際網路產品開發人員;網商銀行有近三分之二的員工是資料建模人員。這在傳統銀行中是不可想象的。
PK2 【拼爹效應】
阿里“電商王國”對抗騰訊“社交王國”
網商銀行、微眾銀行的主要股東阿里和騰訊,一個統領電商,另外一個壟斷社交。這讓這兩家純網際網路銀行均不設物理網點、不做現金業務、沒有分行、沒有櫃檯,以“持有銀行牌照的技術公司”著稱。
螞蟻旗下有支付寶、支付寶錢包、芝麻信用、餘額寶、招財寶、螞蟻微貸。螞蟻金服每天的支付交易規模超過8000萬筆,業務基本包括了銀行“存”、“貸”、“匯”三大傳統業務。
而阿里巴巴集團的電商平臺上有大約1000萬個賣家。統領電商平臺的阿里將為網商銀行帶來大量的潛在客戶,利用阿里巴巴電商平臺優勢,即阿里巴巴B2B、淘寶、支付寶等電子商務平臺上積累的信用資料及行為資料,向無法在傳統金融渠道獲得貸款的客戶發放“金額小、期限短”的純信用小額貸款。
網商銀行即將推出的第一款產品,就是面向阿里電商平臺上的賣家和個人創業者推出的信用貸款。
對於兩家銀行未來發展上,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認為會有明顯的區分。“阿里因為是做電商起家,在生態圈中的商戶、賣家很多,在服務小微企業上,網商銀行具有先天優勢;騰訊因為在社交平臺佔優勢,掌握著大量的個人社交資料,這樣來比較的話,微眾銀行在開拓個人業務上似乎是空間更大。”郭田勇說。
PK3 【業務模式】
微眾純中介挑戰網商自營+平臺模式
微眾銀行選擇了純粹的中介模式,網商銀行則是自營、中介兩手抓。
由於目前尚不能遠端開戶,存款成為大難題,而目前微眾、網商兩家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以“資金中介”為主。微眾銀行選擇了純粹的中介模式,而網商銀行則是自營、中介兩手抓。
在郭田勇看來,平臺化使得網商銀行、微眾銀行將輸出自己的風控能力。網際網路思維中有一條就是平臺化策略,阿里和騰訊均是做平臺起家,辦銀行時也延續了這種思路。
網商銀行行長俞勝法在25日開業會上表示,網商銀行的“自營+平臺”模式,一頭連線著個體消費者、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另一頭則有包含一系列傳統銀行在內的資金供給方,並已和保險、信託等機構洽談合作。
“網商銀行將貸款上限定為500萬元,一些小微企業發展壯大之後,超出了網商銀行服務的能力範圍後會把這些客戶推薦給其他銀行。”俞勝法說。
這樣自營+中介的模式應該如何防範信用風險呢?
從微眾銀行此前推出的首款產品微粒貸來看,合作初期微眾和提供資金的合作銀行共同按比例分擔壞賬。但按微眾的設想,今後將變成一個純粹的中介平臺,風險可能就由合作方來承擔。
但網商銀行自營+平臺的模式讓事情變得複雜,網商銀行自己放貸,同時也幫助平臺上的同業機構匹配信貸資源。面對一個電商平臺上的賣家,網商銀行是自營還是放到平臺上匹配給其他中介機構?自營業務和平臺業務的資訊透明度會否一致呢?
此前,網商銀行的負責人表示,平臺不僅是資訊撮合平臺,還會提供風險評估、貸後監管、貸後催收,而風險方面將根據不同專案採取不同模式,可能是風險公擔,可能是外部機構承擔,可能由參與機構承擔。
網商銀行PK微眾微眾 網路銀行哪家強?
6月25日,網商銀行在杭州開業。至此,目前國內首批5家試點民營銀行都已獲批開業,其中尤以螞蟻金服、騰訊兩家分別入股的網商銀行、微眾銀行引人注目。
沒有營業網點和營業員,在網路世界裡的一家銀行,透過手機操作和網際網路傳輸,中小企業及消費者就可以獲得一筆貸款。
這兩家純粹依託網際網路、沒有線下物理網點的網路銀行從誕生起就火藥味十足。兩者都要做輕資產、平臺化,都要服務小微企業,釋出的首款產品也都是無擔保無抵押的純信用貸款。
從社交到打車、從支付到地圖,從電商到徵信,阿里和騰訊這兩家網際網路巨頭的戰火無處不在,這一次在金融領域再度狹路相逢,一較高下。分析稱,網商銀行與微眾銀行未來的發展會有明顯的區分。網商銀行具有先天優勢,而微眾銀行在開拓個人業務上更有空間。
PK1 【股東、高管】
史玉柱、郭廣昌等股東使網商銀行的開業顯得星光熠熠,與其高管團隊的螞蟻色彩濃厚相比,微眾銀行的高管團隊也堪稱華麗。
作為國內首批5家試點的民營銀行之一,網商銀行是最後一個宣佈開業的。在開業儀式上,除馬雲出席外,其他五位股東——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萬向集團Quattroporte魯偉鼎、銀泰集團董事長沈國軍(為寧波金潤大股東)、巨人集團董事長史玉柱和金字火腿董事長施延軍也悉數到場。
網商銀行曾披露螞蟻金服、上海復星、萬向、寧波金潤四家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30%、25%、18%、16%,並未公開杭州禾博士與金字火腿的持股比例。開業儀式當天,史玉柱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巨人集團旗下保健品牌杭州禾博士持有網商銀行8%的股份,照此計算,金字火腿持股比例為3%。
微眾銀行有三家主要股東,分別是騰訊、立業集團、百業源,分別持股30%、20%和20%,另外還有7家小股東。相比之下,微眾銀行的股東顯得並不那麼知名。但微眾銀行的高管團隊堪稱華麗。
微眾銀行獲得籌建批文不久,董事長人選率先敲定,為中國平安集團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顧敏。隨顧敏而來的,還有一眾“平安系”的人馬紛紛入圍微眾銀行的高管團隊。
微眾銀行行長則是“挖角”而來,微眾銀行行長曹彤曾任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中信銀行副行長,曹彤曾被看做是“中國最有前途的年輕銀行家”。
與之相比,網商銀行高管團隊的螞蟻色彩頗為濃厚。銀行董事長由螞蟻金服集團Quattroporte井賢棟擔任,行長俞勝法原為杭州金融辦副主任,副行長趙衛星此前擔任螞蟻金服微貸事業部運營總監,資訊長唐家才原先任職農業銀行軟體開發中心主任。
員工構成方面,也體現了網際網路銀行的特點。據悉,微眾銀行40%的員工來自騰訊,主要為網際網路產品開發人員;網商銀行有近三分之二的員工是資料建模人員。這在傳統銀行中是不可想象的。
PK2 【拼爹效應】
阿里“電商王國”對抗騰訊“社交王國”
網商銀行、微眾銀行的主要股東阿里和騰訊,一個統領電商,另外一個壟斷社交。這讓這兩家純網際網路銀行均不設物理網點、不做現金業務、沒有分行、沒有櫃檯,以“持有銀行牌照的技術公司”著稱。
螞蟻旗下有支付寶、支付寶錢包、芝麻信用、餘額寶、招財寶、螞蟻微貸。螞蟻金服每天的支付交易規模超過8000萬筆,業務基本包括了銀行“存”、“貸”、“匯”三大傳統業務。
而阿里巴巴集團的電商平臺上有大約1000萬個賣家。統領電商平臺的阿里將為網商銀行帶來大量的潛在客戶,利用阿里巴巴電商平臺優勢,即阿里巴巴B2B、淘寶、支付寶等電子商務平臺上積累的信用資料及行為資料,向無法在傳統金融渠道獲得貸款的客戶發放“金額小、期限短”的純信用小額貸款。
網商銀行即將推出的第一款產品,就是面向阿里電商平臺上的賣家和個人創業者推出的信用貸款。
對於兩家銀行未來發展上,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認為會有明顯的區分。“阿里因為是做電商起家,在生態圈中的商戶、賣家很多,在服務小微企業上,網商銀行具有先天優勢;騰訊因為在社交平臺佔優勢,掌握著大量的個人社交資料,這樣來比較的話,微眾銀行在開拓個人業務上似乎是空間更大。”郭田勇說。
PK3 【業務模式】
微眾純中介挑戰網商自營+平臺模式
微眾銀行選擇了純粹的中介模式,網商銀行則是自營、中介兩手抓。
由於目前尚不能遠端開戶,存款成為大難題,而目前微眾、網商兩家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以“資金中介”為主。微眾銀行選擇了純粹的中介模式,而網商銀行則是自營、中介兩手抓。
在郭田勇看來,平臺化使得網商銀行、微眾銀行將輸出自己的風控能力。網際網路思維中有一條就是平臺化策略,阿里和騰訊均是做平臺起家,辦銀行時也延續了這種思路。
網商銀行行長俞勝法在25日開業會上表示,網商銀行的“自營+平臺”模式,一頭連線著個體消費者、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另一頭則有包含一系列傳統銀行在內的資金供給方,並已和保險、信託等機構洽談合作。
“網商銀行將貸款上限定為500萬元,一些小微企業發展壯大之後,超出了網商銀行服務的能力範圍後會把這些客戶推薦給其他銀行。”俞勝法說。
這樣自營+中介的模式應該如何防範信用風險呢?
從微眾銀行此前推出的首款產品微粒貸來看,合作初期微眾和提供資金的合作銀行共同按比例分擔壞賬。但按微眾的設想,今後將變成一個純粹的中介平臺,風險可能就由合作方來承擔。
但網商銀行自營+平臺的模式讓事情變得複雜,網商銀行自己放貸,同時也幫助平臺上的同業機構匹配信貸資源。面對一個電商平臺上的賣家,網商銀行是自營還是放到平臺上匹配給其他中介機構?自營業務和平臺業務的資訊透明度會否一致呢?
此前,網商銀行的負責人表示,平臺不僅是資訊撮合平臺,還會提供風險評估、貸後監管、貸後催收,而風險方面將根據不同專案採取不同模式,可能是風險公擔,可能是外部機構承擔,可能由參與機構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