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聽說是出自《萬葉集》
9
回覆列表
  • 1 # 長風浩蕩

    這“號”有意思。

    “和”,是日本自稱,這個“令和”,姿態倒是正的很呢。

    再者,和,是自然自洽,令,卻是外力強制。這倆字,倒當真是日本一以貫之的糾結的真實呈現呢。

    有意思有意思,果然是勇於徹底獨立的嘗試呢。

    當然,美軍面前,不存在獨立與否的問題,那都是一家人的事。

  • 2 # 星火辰

    一、以前的日本年號被考證出來的均出自中國古籍,這回第一次出自日本古籍

    這是否和南韓漢城改名首爾一樣,有差不多的目的呢?總之,一個國家想要突出其自身的文化特點,突出去民族性,這也無可厚非。但不管怎麼說,那令和兩字,依然是漢字的造型,不管日韓想要再怎麼去中國化,但他們深受中國文化影響是不爭的事實,而且也難以抹去。

    二、令和到底含義到底是什麼?

    原本出自日本古詩歌《萬葉集》,“初春令月,氣淑風和”,這句話雖然是日本古詩人寫的,但他哲學含義卻是很中國,及符合天人感應的時令有序、天地和諧。考慮到日本是大和民族,這個和字更對他們有特殊的意義。其中從中可見,日本仍然面對這巨大的危機,他們有種與生俱來的危機感。

    三、日本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特別是唐文化影響,看看唐朝用和字的年號比較

    唐僖宗乾符年間,黃巢起義爆發,唐朝隨即改元中和,這是唐朝應對危機的一大舉動。

    四、無疑日本天皇已經成為一種象徵,然而日本各黨派傾軋、政令不暢已有多年

    令和用中文讀並不怎麼悅耳,但其中除了他們對天人合一的想法外,恐怕還有希望政通人和的意思。

  • 3 # 青言論史

    這一次的日本年號,應該是日本歷史上的首次“去中國化”的年號。之前的日本年號,不僅全部脫胎於中國古籍,甚至很多直接就跟中國的年號撞了車。

    最噁心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貞觀”。一代天可汗,偉大的唐太宗李世民使用的年號,居然在唐朝還沒滅亡的時候就被日本清和天皇偷了過去,還美其名曰日本的“貞觀之治”。

    還有漢光武帝的“建武”和明孝宗的“弘治”,全部被日本人拿去用了一遍。前者恰逢日本南北朝,使用者旨在學習漢光武帝,結果除了學了個年號啥也沒學著;後者更是在中國的弘治帝死後不到五十年就拿過去用,似乎也有想要“弘治中興”的意思。

    比如著名的“永和”,既是東漢順帝的年號,也是東晉穆帝的年號,然而在日本人自己的南北朝裡面,“永和”這個已經被中國用了兩次的年號又被拿過去,再用一遍。

    縱使是明治維新以後,四位天皇的年號,也全部出自漢家經典:

    明治: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周易》

    大正: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周易》

    昭和: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尚書》

    平成: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史記》;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尚書》

    125代天皇,247個年號,幾乎無一不出自中國典籍,甚至還有幾個和中國年號撞車,這實在是貽笑大方。因此,新天皇德仁的年號的選取,就有如下規定:

    硬規定:1、符合國民理想的良善意義;2、2個漢字;3、至今未曾使用為年號或諡號

    軟要求:1、常用漢字;2、每一個字筆劃最多12到15劃;3、開頭的羅馬拼音不使用M(明治)T(大正)S(昭和)H(平成);4、儘可能避免使用民間自辦票選的前幾個年號;5、避免使用廣泛被使用在人名上的文字;6、不使用和大企業相同的名稱等。

    最後,令和橫空而出。據說,這兩個字出自日本古詩集《萬葉集》:“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只不過,早在《萬葉集》出世以前,地動儀之父就已經寫下了如下句子:

    “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

    說到底,倭奴永遠也逃不脫受漢文化支配的宿命。

  • 4 # 屏山品紅樓

    日本新年號新鮮出爐,曰“令和”。這是歷史上的第248個年號。也創下了幾個新記錄。

    一、首次改年號是在天皇退位而不是駕崩而改。

    “一世一元”是日本的傳統,差不多也是君主國家的傳統。日本這一次卻是打破了傳統,算是革新,更大的可能是明仁天皇、皇太子和日本皇族各方妥協的結果。

    二、新年號是現任天皇簽署。

    在日本歷史上是首次,不要低估日本保守派的反對和批評攻擊,5月1日零時,皇太子德仁將繼任天皇之位,之所以提前一個月公佈新的年號,怕是為朝野上下尤其是保守派留下足夠的接受和緩衝時間。

    三、新年號首次從日本典籍裡誕生。

    “令和”的出處是日本典籍《萬葉集》。這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的作品大多數是奈良年間(公元717-785年)左右的。其在日本的地位相當於《詩經》在中國的地位。

    日本的年號一向都是來自中國古典文化,《四書五經》是日本取年號最常用的典籍。這次採用了本國典籍,從日本的角度說,算是彰顯了一次文化自信。

    日本皇室在二戰以後就被解除行駛一切國家權力,今天仍然存在的意義,做為日本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和符號的作用更大一些。

  • 5 # 謀士說

    2019年4月1日,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宣佈,“令和”被選為日本新年號。2019年5月1日正式啟用“令和”為日本的年號。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也說明了出處,新年號出自,日本古典文集《萬葉集》:“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萬葉集》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本,用日本片假名寫成的詩歌總集,其地位相當於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日本採用《萬葉集》的內容來命名日本天皇的新年號,其中包含了什麼含義呢?

    其實, 日本採用《萬葉集》意在擺脫對漢文化的影響力,以此彰顯本國文化的歷史地位。日本歷代新天皇繼位的年號都來自於中國古典文學,比如日本裕仁天皇的年號“昭和”來源於《尚書》當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明仁天皇的年號“平成”來源於《史記》當中的“內平外成”和《書經》當中的“地平天成”。而現在日本直接跳過中國古典文化,採用日本用片假名寫成的《萬葉集》,說明漢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力已經在降低。他們採用《萬葉集》意在擺脫對漢文化的依賴,強調日本文化優先的態度。

    日本最早的文字是從中國傳入北韓,再由北韓傳入日本。北韓人最開始將中國文學帶入日本,日本天皇看不懂,所以就學習了漢字。但是,漢字傳入日本,也遭遇了水土不服。漢語和日語本來不是同一個語系,其差異之大不亞於印歐語系和漢藏語系的差別,按日語的發音和語法體系,最合理的文字應該是拼音文字。所以,用表意的中國字在日本卻被用來當作拼音文字,一部分還被直接當作詞彙,這就造成了日語書寫體系的複雜和混亂。這樣發展下去,日本根本寫不出優秀的文學作品出來。

    其實,日本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書寫本民族的詩歌總集《萬葉集》時,日本人就只用漢字的發音表示日語的音,這被後人稱作“萬葉假名”。而後日本又創造出了真正的日語文字,這就是被稱為“平假名”的日語字母。平假名是從中國的草書轉化出來的,對日本來說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後來日本人又創造了“片假名”的字母,其使用的是漢字的偏旁或一部分,現在則用來標識外來語。不過真正意義上的規範,在近代才定型。當片假名出現以後,一個叫紫式部的宮廷貴族婦女正用平假名寫下了一部不朽的文學著作《源氏物語》。所以,日本的《萬葉集》又叫“萬葉片假名”,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用日本文字寫成的古典文學典籍。《萬葉集》在日本的歷史地位,和中國《詩經》在國內的地位差不多。不過,《萬葉集》受到唐詩的影響也很大,裡面也深刻的包含了唐朝文化的影子在裡面。不過,日本未來的新天皇繼位,多半會採用本國的歷史典籍,來命名,畢竟開了一個頭就難以停下來了。

  • 6 # 人稱黎叔

    首先是日本至今保留了年號這種東西,要贊一下。其次是出處首次不再源自中國的古籍。三是取自日本《萬葉集》中“初春令月,氣淑風和”的“令”、“和”兩字,意思也不錯。4月1日,正好還處在農曆二月(二月二十六)。而令月在日本漢字辭典的檢索結果裡,就是“陰曆二月以及做什麼事情都好”的月份的意思。

    從漢字來解釋,“令”有令尊、令愛等等,所以“令”都是美好的意思。日本作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一直保留著年號這個東西,世界上恐怕沒有哪個國家還有這樣的傳統了。

    (新年號的出典是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萬葉集》)

    《萬葉集》在日本相當於中國的《詩經》,但只有1200年的歷史。此前日本的247個年號出處均來自中國古籍,而這次終於擺脫了中國。從公元645年“大化”到“平成”這200多個年號中,漢字“永”被使用了29次,為最多的一個。共有21個漢字被使用了10次以上。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日在新年號確定和公佈後表示,“令和”蘊含了在人們的美麗心靈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誕生併成長的意思。他說“希望和國民們一起,建設對年輕人而言洋溢希望的日本”,透露出日本選定該年號是意識到了年輕人。

  • 7 # Fandy

    公園元645年日本啟用首個年號“大化”。此後的247個年號均出自中國唐代之前的古籍。比如“昭和”出自《尚書》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一方面說明,唐之前的中國文化對日本影響巨大;另一方面也說明,日本是一個沒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

    甲午海戰之後,清朝戰敗。日本頂禮膜拜的天朝,被輕而易舉的踩在腳下。那時的日本之所以打著大東亞共榮圈的旗號,無非想證明:日本才是中華文化的衣缽傳人。

    從一個側面我們也可以看出,日本與中國關係匪淺。但隨著日本的不斷崛起,中國在日本國民心目中的形象,漸漸從景仰尊重到平等鄙視。這一點我們無可厚非,畢竟日本這個小跟班,曾經變得異常強大。

    但是不管日本多麼得瑟,文化的根依然在中國。特別是新天皇年號“令和”一出,就顯示出日本文化是多麼薄弱和鄙陋。

    據說“令和”一詞出自日本典籍《萬葉集》。這本類似於中國《詩經》的書,集結了當時王公貴族文人騷客的文字。但那時的日本,怎能與萬朝來拜的唐朝相比。其中的詩詞多是附庸模仿抄襲。文學藝術價值可見一斑。所以“令和”的年號,的確沒啥文化含量。

    如果非得評價一下,“令和”倒讓我想起兩個人:令狐沖和林平之。日本想成為令狐沖,卻無奈成了林平之。如此而已。

  • 8 #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終於塵埃落定,“令和”年號出臺。考證一下,它出自日本古典《萬葉集》。語自“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

    那《萬葉集》是什麼呢?它是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相當於咱們中國的《詩經》。收集來自4世紀至8世紀中葉的長短和歌。

    再給大家說下日本的年號,作為世界上唯一還在使用年號紀年的國家,他一直保留這個學來的傳統,儘管他的老師咱們中國已經不用了。 最早可推到公元645年,孝德天皇推行“大化改新”時,天朝的年號制度就傳入了日本,然後一直沿用至今天。這令和已經是248個了。

    日本文化深受咱們中國影響,年號更是如此。其實今天這個《萬葉集》,就很受唐文化影響,歌詠是中國化的牡丹和梅花。

    其實日本年號很大一部分源自中國古籍。遠的不說,像“明治”,就是維新變法那位。源自《周易》:聖人南面聽天下,嚮明而治。

    “大正”是1912至1926年的年號。就出自《易經》第十九卦中的“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昭和”出自《尚書》中“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這是裕仁天皇年號1926—1989年。它是日本最長壽以及在位時期最長的日本天皇,執政長達63年。 “平成”從1989年一直到今天上午。它出自《五帝本紀》中的“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以及《尚書》《虞書·大禹謨》之中的“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

    說完了年號再說諡號。 那就有點複雜了,它有和風諡號和漢風諡號之分。如第43代元明天皇駕崩後的“漢風諡號”是“元明天皇”;而“和風諡號”是“日本根子天津御代豐國成姬”。哇,頭都暈了。而且,自明治之後,天皇就沒有諡號了,年號成了諡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 9 # 金兔歷史

    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11時42分,日本正式公佈了日本新年號為“令和”,出自日本古代典籍《萬葉集》。

    4月30日,現在在位的明仁天皇將退位,皇太子德仁將即位成為日本新的天皇,這是日本近200年來首位天皇生前退位。同時,自1989年使用了31年的“平成”年號也將退出歷史舞臺,自5月1日起,日本將使用新年號“令和”。

    “令和”年號是日本首次“脫中”。

    什麼意思呢?

    日本的年號其實是仿唐制:公元645年,大中兄皇子仿照唐朝制度,設立了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大化”。

    “大化”出自中國的《易經》:“大化流衍,生生不息,陰陽相動,萬物資生。”描述世界萬物起源以及變化的畫面。

    此後的1374年裡,日本產生了247個年號,而這些年號,出處全部來自中國的典籍。

    即便是明治維新,日本最想跟中國劃清界限的時期,這個傳統依舊沒有改變。

    比如:

    “明治”取自《易經說卦傳》“聖人南面聽天下,嚮明而治”。

    “大正”取自《易經》第十九卦中的“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昭和”取自《書經堯典》“百姓昭明、萬邦協和”。

    “平成”取自《古文尚書大禹謨》“內平則外成也,地平則天成也”。

    事實上,這是日本強調自己獨立性與自主性的表現,它把自己定位為:既不是個東洋國家,也不是個西洋國家,既不處於美國的指揮下,也不是處於中國的威懾下,而是擁有自主決定權的全球性國家。

    在與歐盟、東盟的交往中,日本都強調著這樣這種態度。就安倍本人而言,他希望日本可以擺脫戰後體制的束縛,可以讓日本重回大國地位。而“令和”這個新年號,就含著日本走進新時代的意味。

    當然,不過新年號從哪裡挑選,從中國典籍也好,日本典籍也罷,都是日本自己的家務事,只是因為中國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個源頭,所以我們就躺槍了。

  • 10 # 致守仁

    沒什麼好評價的,年號只是一種紀年的方法,就算你是表決心,可誰哪天不表幾次決心呢?

    這次日本的新年號是“令和”,在此之前的247個年號全部出自中國古籍。而令和則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

    這次年號的“脫中”讓很多中國老百姓很不爽,實際上根本沒必要。日本可以說是中國周圍國家對中華文化最有認同感的,他不像南韓越南一樣整天變著法的擺脫中華文化對他的影響。

    而且令和這個年號雖然出自《萬葉集》裡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但是這句話實際上還是取自東漢張衡《歸田賦》裡的“仲春令月,時和氣清。”繞一圈他又繞回來了,日本文化受中國文化影響太深,他脫不了。

    守仁君認為,有些東西不要了也就算了,適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

    日本可以採用年號紀年比較關鍵的原因是日本還有天皇,新年號更多代表的還是改朝換代,和皇室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

    而咱們中國的皇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沒有了,年號沒有存在的意義,並代表不了什麼東西,年號的使用,更換都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參照,而且用起來還相當麻煩,別人用公元紀年,你用年號紀年,來回換算就夠你煩的了,守仁君可忘不了初中時民國紀年和公元紀年來回換算的痛苦。

    總而言之,年號這東西和君主和皇室是脫不開關係的,而且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咱們要做的就是不要忘記歷史,至於再把他搬回來,沒有太大必要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覺得刺激戰場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