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於總經理

    筆者認為:

    袁紹志大才輸,優柔寡斷,好謀不斷,是歷史對他的評價。

    一手好牌被打的稀爛,不停許攸意見,竟派淳于雄駐守烏巢,這小子好酒如命,以至糧草被燒,軍心大亂,又想偷襲許都,沒有成功,已至張郃等大將投降曹操,安能不敗。

    最後甚至連許攸都tk投降了曹操,官渡之戰失敗後還有翻盤的機會,最後竟因袁紹小兒子死亡,而導致貽誤軍機3天,最終失敗。此乃天要亡袁紹也……

  • 2 # 筆削春秋話史家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取勝原因:

    曹操在戰事初期處於劣勢,當中全賴四人為曹操扭轉困局——劉曄、荀攸、許攸、荀彧.  1.袁紹與曹操在白馬相持時,袁紹下令築起箭塔,連日向曹操營寨射箭,使曹操軍心動搖.其後,劉曄獻上霹靂車之計,大破袁紹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據守之地.  2.曹操於黎陽與袁紹相持,本欲還兵再作打算,荀攸獻計:「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擒也.」曹操依計行事,果然大破袁軍,斬殺顏良.  3.建安五年八月始,兩軍再次相持於官渡,雙方互有勝負.其後曹操軍中缺糧,適逢袁紹謀士許攸與營中將士不和,投奔曹操.許攸獻計燒袁紹軍糧,使袁紹不戰自敗.  4.曹操曾經在交戰之時想過放棄,寫信給許都的荀彧.而荀彧卻提醒了曹操:“在戰爭雙方都疲憊不堪時,誰後退誰被動,誰放棄誰滅亡.戰機就在這時出現.”最後幫助曹操尋回信心,繼續堅持.  曹操能接納能人之言,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全在於用人之道.我們可以細分來看:劉曄、荀攸、許攸皆是人才,獻上計謀,有化險為夷之功;荀彧則具備長遠的戰略眼光,能夠鼓勵和幫助曹操在關鍵時期堅持戰鬥,這是更高層次的人才.由此觀之,人才的妥善任用應該可說是“一計敵萬人”.至於曹操,他是一個懂得運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納他人之言,故袁紹兵多也不足為懼,正所謂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調遣.

  • 3 # 沈淪

    從史書上看,袁紹敗在了運氣。

    不要提袁紹手下離心離德,許攸反叛之類的,那些都是事後分析。事實上袁紹的部署沒有什麼錯誤,戰略上也沒有失誤,關鍵點就是烏巢之戰敗了。烏巢為什麼失敗?淳于瓊被陣斬(樂進部曲)導致守軍崩盤。為什麼淳于瓊陣亡?他所部萬餘人,成功守住烏巢一夜,天剛亮認出曹操並發現曹操兵少(曹操帶了五千精兵)、遠方還能看到己方援軍的旗幟,於是出寨迎擊誰想到在曹操臨死搏一擊下掛了。所以淳于瓊陣亡是官渡之戰的轉折點。一般情況下,戰場上主將陣亡除非是全軍陣型潰敗或者是遇到關羽秦瓊這種掛逼,像淳于瓊這種情況絕對少有。所以說袁紹大軍敗在了運氣。。。

    說真的,烏巢之戰曹操再來一百次都未必能打下烏巢一次(己方五千人長途跋涉;對方萬餘人以逸待勞防備森嚴還有堅固城寨),這種仗能打贏只能說明他得了天時。

  • 4 # 狄礪169289713

    袁紹相對於曹操的優點在於:四世三公、土地廣沃、兵馬眾多。大家一看就明白了,他就是敗在這幾點:四世三公註定了他的用人觀,重用有背景的、有名氣的,出身卑微的百里奚、蕭何、韓信這樣的大賢他是不會起用的。同時,聽取意見時也是這樣,你小子說的再√,你出身不行,也就一個字“滾!”所以許攸因為人品小瑕疵被罵滾了土地廣沃+出身良好,決定了他的後勤觀,“糧食我有的是,即使燒完了我還有肉和餅乾吃”所以他才力排眾議,敢讓酒暈子淳于瓊把守糧倉,當然是被燒了個一窮二白啦兵馬眾多,他才會不在乎失去多少人馬,不體恤兵情,敗了烏巢還不以為然,讓寵子笨老三帶兵迎戰他都打不過的曹操,結果阿三一敗即潰,紹哥先丟性命,繼而丟了地盤。想想也是可嘆、可悲啊

  • 5 # 工夕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創下中國戰爭史上的奇蹟。

    兩萬人馬如何應付十萬之眾,如何破解扭轉困局?

    戰爭的過程,受制於偶發事件的影響。但是戰爭的結果,基本可以透過戰爭初期的雙方的態勢來確定。

    袁紹於建安四年,下決心解決曹操集團。親帥十萬大軍直指曹軍心臟許昌。

    他想一舉滅了曹阿瞞,北方即可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此一來,平定東南指日可待。

    曹操不信命,也就不同意袁紹的想法,他拔劍應戰了。

    兵少就要耳順。

    曹操廣泛採納眾人計謀,因勢利導,放棄黃河防線(人手少),積極把守關隘,採取靈活的作戰方式和統一的作戰系統,主動採取行動,分其主力,避其鋒芒,與袁紹展開了持久戰(戰爭持續一年多)。

    戰爭打的是後勤。

    雙方在官渡對峙,許昌距離近,曹軍易補給。,而袁軍由於戰線過長,補給困難。如此一來,袁紹致命的弱點畢顯——後勤保障出了問題。

    曹操一生最為得意的成績單就此出爐了。

    曹操成功地切斷了袁本初的補給線,此時戰爭已經持續一年多,一心想秒殺曹阿瞞的袁紹,剛愎自用的袁紹,恩薄情寡的袁紹,崩潰了!

    軍隊士氣全無,身心俱疲,飢腸轆轆,灰心喪氣。

    袁紹後悔了,他想退。可是曹操又不同意,身短志高的曹操,抓住機會,利用官渡的場地環境,絞殺了袁紹的軍隊和袁紹的夢想。

    詩人曹操,如填詞作賦一般,書寫了他瑰麗人生的輝煌篇章。他榮耀了家族,掌握了命運。他激勵了軍隊,播種了夢想。

    從此,曹操聲名遠揚,威震八方。

  • 6 # 落葉知秋悲寂寥

    有人才不會用,只圖面子不顧裡子。明明有100種辦法能贏偏偏選第101種,有人才不會掌控,又不聽意見,最主要的從小就玩不過曹操,長大了那白痴腦袋也發大不了。

  • 7 # 飛來的小刀

    主要是袁紹的問題。志大才疏,好謀無斷。賞罰不明,統御無力,以致君臣之間上下離心,臣子之間互相攻訐,內耗嚴重。致使人心渙散,鬥志全無,戰力嚴重打折。再加上遇到曹孟德苞丁解牛之術運用的爐火純青,袁本初欲全身而退奚可得乎?

  • 8 # 風神翼龍12

    袁紹也算是一時之傑,頗有英才。但是分和誰比。對付韓馥,公孫瓚等人,袁紹的優勢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面對雄才大略的曹操,袁紹的優勢就發揮不出來了,而短處卻被放大了。

    袁紹的優勢在於家世顯赫,四世三公。對於講求身份等級的漢末來說,無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袁紹手下聚集了一大批英才。文有田豐,沮授,審配,郭圖。武有河北四庭柱之稱的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勢力最盛時據有冀,青,幽,並諸州。是當時勢力最強的軍閥,也最有機會一統中原。但是,自公元200年顏良,文丑相繼戰死後,袁紹就如抽瘋一般,昏找迭出,將大好基業生生葬送。

    相比於曹操,袁紹失敗於胸襟,氣度,格局都太小了,既無識人之能,又無容人之量。加上性格多疑,好聽婦人之言。所以,失敗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當年袁紹本可以先一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但是袁紹嫌麻煩,將大好機會白白送給了曹操。田豐曾提醒過袁紹,顏良性急,不適合單獨領兵,袁紹不聽,結果顏良被斬。田豐勸諫袁紹不要輕易出兵伐曹,袁紹不聽,反而將田豐下獄。袁紹官渡兵敗,不重用提出正確意見的田豐,反而因心中有愧而將田豐殺了。這種胸襟氣度和曹操沒法比。袁紹有才而不能用,相反曹操手下人盡其才。曹操總是能夠聽取正確的意見。如果意見是錯的,最後曹操都是擔在自己的身上。如果有正確的意見而自己沒有聽,事後曹操都會道歉謝罪。對於在官渡之戰中向袁紹通訊預留退路的部下,曹操都沒有追究,將信一把火燒了。這種胸襟氣度甩袁紹八條街。

    在官渡之戰中,袁紹不能聽從田豐,沮授的正確意見,並放任審配,郭圖,逄紀等人內耗不止。雖然實力更強,卻敗得一塌塗地。本來袁紹還沒有輸光,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但是,在殺了田豐之後,這最後的機會也宣告失去了。官渡之戰兩年後,也就是公元202年,袁紹抑鬱而終,黯然離世,徹底離開了曾經屬於他的舞臺。

  • 9 # 荊州白衣

    袁紹四世三公,門生無數,賬下河北四庭柱,加上謀事田豐、沮授、審配、許攸、逢紀、郭圖、辛毗、荀諶,又佔據河北之地兵精糧足,可謂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但唯獨差了一樣人和。

    袁紹外寬而內忌,好謀而無斷。忠言不聽,專好聽小人的話,對自己的手下一次比一次狠,導致了許攸的反叛,張郃高覽也一同叛變。

    田豐剛而犯上,沮授忠君愛國,官渡之戰時審配抓了許攸的家人,直接導致許攸叛變,逢紀更是一個小人,害死了田豐。

    袁紹將兵70萬,東南西北,周圍安營,連絡九十餘里,曹軍新到,聞之皆懼。此時曹操只有7萬人,兵力相差懸殊,理論上是不可能贏的,但是曹操都是精兵,文臣謀事遠勝袁紹,儘管如此,還是有兩個人左右了這場戰爭的走向:

    許攸:投降曹操,火燒烏巢

    許攸向袁紹獻計,要他偷襲許昌,但是袁紹不聽,恰好審配又告狀說許攸濫收錢財,抓了他的子侄,然後袁紹大怒,說以後不準和我見面,所以許攸直接叛變,然後讓曹操燒了烏巢,這一計直接決定了戰役的走向。

    淳于瓊:嗜酒無備,丟了烏巢

    烏巢丟了以後,張郃高覽想要救援,但是郭圖要他們去攻打曹營,張郃說曹操多謀,肯定有防備,但是袁紹還是要他們去打,結果中了埋伏,然後郭圖又陷害他們倆個,然後他們就直接投降曹操,官渡之戰基本已經確定了袁紹必輸了。

    袁紹是被自己內部的人打敗了,不是曹操,智慧說袁紹不識人,不會用人,再加上曹操已經起勢,所以他一定會被打敗。

  • 10 # 傲視蒼穹39

    爭奪天下的戰爭,本來就不是比拼國力、比拼軍隊數量來分勝負的。勝負之間,往往還真是以一人成、或是一事成的。為什麼赤壁之戰,曹操以絕對優勢兵力,卻輸給了孫劉聯軍?而官渡之戰,他卻能以極弱的兵力,戰勝絕對優勢的袁紹?這些都證明;戰爭中的勝負之數,幾乎完全不是靠國力來衡量的。所以,我只想說一點戰略、戰術以外的話題;

    首先;官渡之戰開始時,袁紹軍力是曹軍的近十倍,人才中無論是謀臣還是武將,袁紹都佔據優勢;沮授、田豐都有不下於荀彧的能力。郭圖、逢紀、審配、許攸、荀諶、辛毗等等的謀略,都不在郭嘉、荀攸、程昱等人之下。武將中的顏良、文丑、張郃、高覽、淳于瓊、蔣奇等等,均有不下於曹魏的曹氏、夏侯氏及五子良將的實力。

    其次;曹操的“國力”遠不如袁紹。曹軍少,居然軍糧也難以為繼。袁軍多近十倍,糧食卻充足有餘。曹操利於速戰,袁氏利於緩圖。如果曹操也採取穩紮穩打,不敢用冒險的打法,曹操能打勝官渡之戰嗎?曹操是以一州之財力,力抗袁紹四州之富庶,並且最終全殲袁氏集團。這都是“人”的力量起了關鍵作用吧?

    其三,袁紹的兵員素質不如曹操的;只是袁紹這邊的說法,為什麼不如曹操的?史書上沒有任何解釋!都是兩個肩膀頂著一個腦袋,為什麼援軍素質會遠不如曹軍?這也無非只能證明,還是人的能力問題所致;證明訓練軍隊的能力,袁紹遠不如曹操。這還是人的因素,與國力無關!

    其四,在曹操迎奉漢獻帝之前,沮授曾要求袁紹迎接獻帝,卻都遭到了袁紹的拒絕。原因是郭圖、淳于瓊認為:“若迎天子以自近,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也。”證明荀彧、沮授的能力幾乎難分高下的,不同的是;袁紹的眼光,遠不如曹操的眼光開闊。戰術上;沮授、田豐說:“......,然後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益作舟船,繕治器械,分遣精騎,鈔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就是要求袁紹不要急著大舉興師,因為天子在曹操處,師出無名。不如先安頓好自己,準備好戰爭的條件,然後以精騎騷擾曹操,令曹操終日難以安寧,三年左右就能輕易擊敗曹操。這的確是最好的辦法,和司馬懿的死守諸葛亮之策,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惜袁紹空有超過司馬懿才能的沮授、田豐等能人,他自己卻不是司馬懿,還是不聽!在劉備殺車胄,再次奪得徐州的時候,曹操大舉南征徐州,許都相對空虛之際。田豐獻計,要求袁紹趁機“襲太祖後”,誰知袁紹居然“辭以子疾,不許”。白白的浪費了幾次這樣絕佳的計策、機會!而曹操對荀彧,幾乎是言聽計從。甚至在沒有信心時、想退軍的時候,都接受了荀彧的意見,堅持了下來,終於贏得了勝利!這就是人與人能力的差別;還是人為的因素造成的成敗,與拼國力毫無關係!

    這也就是說;主事人才是關鍵因素,有同樣的人才,並不一定就有同樣的結果。關鍵是你是否做到了“人盡其才”!曹操做到了,所以曹操能以極弱的軍力、國力,戰勝了軍力、國力比自己強大數倍的、又做不到“人盡其才”的袁紹。這才是“官渡之戰”勝敗的主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1月9日的銀行股“塌方式下跌”,說明了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