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名將錄

    首先我先必須解釋“奇技淫巧”這雖然是個貶義詞,但是它卻是個正經的詞彙。“奇技淫巧”它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新奇的技藝和作品。拆開字面分析,奇:奇異,奇巧,有趣的。技:技術,技巧,帶有技術性的。淫:過分,極端,沉迷,上癮。巧:巧妙,精妙。

    它出自《書·泰誓下》:“[ 商王 ]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隋唐間儒家學者,經學家孔穎達也曾形容過這個成語“奇技謂奇異技能,淫巧謂過度工巧。二者大同,但技據人身,巧指器物為異耳。”清朝《禁用洋貨議》記載:“昔者,聖王之世,服飾有定製,而作奇技淫巧者有誅。”

    由此可見,奇技淫巧雖有貶義,但古代也多用於褒義。對奇技淫巧進行了這麼多分析,那麼古人發明的哪些東西,能夠配得上奇技淫巧呢!

    一、木牛流馬

    這個神奇的木製“機械裝置”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有所耳聞,它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的運輸工具,分為木牛與流馬。史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現(231年-234年)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晉·陳壽《三國志 ·蜀志·諸葛亮傳》記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可惜的是,諸葛亮之後,再也沒有人能夠製造出來這樣的東西了。

    後代眾多研究者希望對木牛流馬進行復原製造,也只是僅僅能製造出它曾經百分之一的精妙。所以它足以稱得上是古人的“奇技淫巧”了。

    二、諸葛連弩

    諸葛連弩,也稱諸葛弩,是古代的一種武器,因為傳說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的,故稱諸葛弩。它一次能連續發射十支箭,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連發式連弩。由於這種連弩發射準確、殺傷力大、打擊範圍大,但是體積、重量偏大,單兵無法使用,主要用來防守城池和營塞。在戰場上對於衝鋒陷陣的軍事將領威脅極大,堪比現代“自動步槍”,所以也被稱為“元戎弩”。

    有關諸葛連弩的早期記載主要集中在《三國志》及其註釋之中。諸葛連弩對古代戰爭和兵器史的意義重大,古代著名科學家馬均曾改進前人所造織綾機、百戲木偶,曾再次發明已失傳的指南車、發明翻水車。但是當他看見諸葛連弩時,首先是大讚其"巧",可見它與以前的連弩實有大別,其次是認為還可演進為連發五十矢。希望朝廷立項,讓他試驗並推廣,結果未引起重視。

    同時因為生產很複雜,所用的箭矢也必須特製,所以沒大量生產,後失傳。

    三、古代的藥箱

    古代郎中出診一般隨身都會帶一個藥箱,但是這個藥箱卻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它雖然“外表樸實”,但內部卻“十分精妙”。那個時候的醫療險內部通常都是一個可以旋轉的八邊形的柱體,這個柱體的每一個面上都有九個小抽屜,每個小抽屜裡還被分成了三個小格子,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醫療箱竟然能夠儲存一百多種中草藥。

    並且藥箱裡有很多單獨的小抽屜,它們一個挨著一個,每個小抽屜上都有自己的記號,當人想要找到藥物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找到。為出診就醫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不可不謂之不“巧”。

    四、地動儀

    地動儀是漢代科學家張衡製作的測量地震的儀器。在通訊不發達的古代,地震後,為人們及時知道發生地震和肯定地震大體地位有一定的作用。范曄撰《後漢書》其中的《張衡傳》196個字一直是介紹地動儀的經典依據。公元190年~220年,不知是何原因,地動儀消失了。

    地動儀的原理和造型,成了千古謎團。成為了歷史遺憾。中外無數專家試圖復原這種能知道地震方位的“地動儀”,但都沒有成功。

    五、曾侯乙尊盤

    曾侯乙尊盤,是戰國早期的文物,同時也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它在1978年在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尊和盤上均有銘文顯示,其為曾侯乙生前用器,故專家們將其命名為曾侯乙尊和曾侯乙盤,合稱曾侯乙尊盤。是春秋戰國時期最複雜、最精美的青銅器件。經專家鑑定,此係採用失蠟法鑄造,因為紋飾細密複雜,且附飾無鍛打和鑄接的痕跡。

    首先失蠟法在現在早已失傳,更不用說打造出曾侯乙尊盤這樣的巧物了。譚維四曾經說過“我個人的觀點是,它的精美程度不用失蠟法可能鑄造不出來。”並且我省著名青銅修復專家方國榮稱,在曾侯乙編鐘被成功複製後,包括他在內的一批青銅專家,動過複製曾侯乙尊盤的念頭,但至今仍未成行。由此可以看出曾侯乙尊盤的製作之巧,空前絕後。

    我們中華上下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這其中誕生了很多文化和習俗,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直到今天我們依然還被這些文化深深地影響著。

  • 2 # 甩的補藥補藥得

    現代社會是科技的時代,人人手機不離手,iPad電腦是必備的工具。可是古人的智慧讓我們現代人望塵莫及,那時沒有高科技,但是他們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了許多現代人看來是不可能的奇思妙想。

    王莽創造的遊標卡尺。

    有人說王莽是現代人穿越到古代的,因為他創造出的許多東西,在古時候被認為是不可能被創造出來的。比如遊標卡尺,這是一個非常精密的儀器,它的標準度可以和現代的遊標卡尺相媲美。就是現在的遊標卡尺都是經過科學家們不懈的研究才製作出來的,可是王莽在當時的條件下居然創造出了跟現在水平差不多的遊標卡尺,這令現代人匪夷所思。

    秦國時期的下水道管子

    古人在秦朝時候就已經開通了下水道,那個時候地多人少,不像現在地少人多,他們能夠想到利用地下的面積,這個思想還是很超前的。考古學家發現下水道管子,居然跟現在的管子幾乎一模一樣,只是那時是用陶土製作的,我們現在用的是PVC材料,難道古人和現代人的智慧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科技水平不一樣而已。

    青銅器的防腐技術。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越王勾踐劍,被美華人評為世界五大刀劍之一。這不僅因為它歷史悠久,更重要的是在它的身上體現了中國人民一項神奇的技藝。

    越王勾踐劍歷經2500多年,卻仍然銳利無比,削髮如泥,經過了這麼多年都沒有生鏽,真的讓人驚歎不已。後來經過化學實驗才發現,這把寶劍除了銅這種金屬以外,還融合了許多其他元素,比如鋁鐵錫等,這項工藝叫做複合金屬工藝,在那樣久遠的年代,能夠有這樣的工藝真的不容易。

    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

    諸葛亮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神人之一,他發明了一種木牛流馬,當時雖然是被用在軍事上,後來卻也被用在生活當中發揮運輸功能。木牛流馬這項技藝連現代的機械大師們都搞不清楚是怎樣製成的,可是中國的古人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當時科技完全不發達的條件下,創造出了現代人歎為觀止的成就。

  • 3 # 星途史話

    諸葛連弩

    諸葛連弩是三國時期蜀國的諸葛亮製作了一種連弩,又稱作元戎弩。一次能發射十支箭,火力很強,但是體積、重量偏大,單兵無法使用,主要用來防守城池和營塞。後大發明家馬鈞欲對其進行改進,使之成為一種五十矢連弩,威力更大,但是因為生產很複雜,所用的箭矢也必須特製,所以沒大量生產,後失傳。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注引《魏氏春秋》書中記載,諸葛亮曾在前代可一次發射多支弩箭的連弩的基礎上,設計製作了一種“元戎”弩,可以一次發射十支長八寸的鐵弩箭,提高了強弩的殺傷效能。在冷兵器時代大多數戰爭都是靠短兵相接來決定勝負,但攻受城池的時候遠端攻擊的弓箭威力就展現出來了,而弩造價遠高於弓箭,威力也不可同日而語,但弩箭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每次發射完後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重新發射,原因也很簡單,為了獲得更大的威力,更遠的射程,弩弦非常硬很難拉開;這個時候三國大發明家諸葛亮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連弩。當然,他手下的一些工匠也都十分給力,按照諸葛亮的猜想居然做出了實物,畢竟設想是軍師提出來的,雖說後期製作主要是靠工匠,但估計他們也不敢搶軍師的功勞,於是連弩名字便定了下來:諸葛連弩。一次性可發射十支箭中間不需要重新拉弦,大大的迴避了弩箭的弊端,雖說由於體積過大,不能單兵使用但相信在守城時候它的存在一定收割了無數的生命,可以稱得上是劃時代的鉅作。

  • 4 # 亢龍吒

    木牛流馬!

    現代版全地形木牛流馬。一噸。

    手機不間斷電源。

    煤變。

    共享單車無限行。單車助力隨意行。

  • 5 # 錢錢他爹

    一說起古人的那些個發明,有的真的是讓我們歎為觀止。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驚人的創造力,有的東西甚至精密程度都可以比肩現代了。下面精簡的說幾個比較震驚的的發明,畢竟古人有太多令世人震驚的發明,說個三天三夜估計都不能說完。這個就是我們今天第一個要說的牛皮艇。這個是在元順帝(被朱元璋趕回漠北的)統治時期,由當時的一個工匠發明的。這個牛皮艇顧名義它的製作材料自然是牛皮,它可容納的人數達到了二十人。看到這個容量是不是覺得可以組團乘坐這個牛皮艇去遊覽祖國大好山川呢。這個牛皮艇令人震驚的不是它的容量,而是它的兩個優點,一個是便攜,不用的時候可以摺疊起來。二是乘坐這個牛皮艇安全性特高,即使在水中撞到堅硬礁石也不會被弄破而進水下沉。可惜這麼一個出行必備神器的製作工藝至今已經失傳了。

    王莽在執政時期的很多改革和發明都被當時的人們看成異類。在如今我們都還會戲稱王莽為“穿越者”。而王莽的遊標卡尺這個發明也經常被人拿來說是他穿越的證據。因為這個發明的精準度和先程序度已經無限接近我們今天所用的遊標卡尺。1973年的《英國百科全書》裡記載了遊標卡尺是在1631年被法國數學家維尼爾皮發明的。而中國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的史料證明,新朝元年(公元9年)就已經有了遊標卡尺的使用記載。可見王莽的遊標卡尺比起西方居然提早了將近兩千年。不得不說王莽的這個發明真的是太嚇人了。

    越王勾踐臥薪藏膽打敗吳王夫差的故事直到現在還用來激勵我們。而當年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時所攜帶的自用寶劍的出土,更是讓我們大為震驚。這把寶劍居然埋在土裡一千多年沒有生鏽。原因是寶劍裡有被當代科學家稱為“形態記憶合金”。這裡面用的技術是在本世紀五十年代才被髮明的鉻鹽氧化處理技術。你能想象到這種技術在公元兩百多年前就被古人重用到製作兵器上嗎?這絕對不是巧合也不是偶然,而是古人確實有高超的智慧,我們不得不歎服。在古代冬天,在家裡沒有我們現在用的暖氣,出門的時候也沒有我們現在的羽絨服,棉衣等用來保暖。古人到了冬天一般都用炭火來取暖。可惜這種方法,一旦離開了家裡就沒法用了。於是古人發明了被中香爐。在香爐中放入木炭,這個發明最神奇的地方在於,無論你怎麼翻騰,裡面的炭火都不會掉出來。這就很好解決了當時人們出門後的保暖問題。這個香爐的發明利用了現代機械的陀螺儀結構。而這個香爐比西方的類似的陀螺儀結構發明,整整提早了一千多年。

    列舉了幾個發明,我們不得不說古人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愚昧無知。他們的智慧甚至超過了現代人,他們的發明至今都讓我們感到震驚,無法想通在技術貧瘠的古代,他們是如此做到的。

  • 6 # 魚丸君

    歷史上有哪些令人震驚的奇技淫巧發明?

    很多啊……

    時間回退到1902年,物理學家、化學家居里夫人發現了“鐳”元素。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1年,居里夫人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居里夫人是歷史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如今,中小學生或許都知道居里夫人的成就,知道她有多偉大,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在居里夫人發現了“鐳”以後,接著又發生了什麼荒唐的事兒……

    那個年代,人類才剛剛開始瞭解到放射性物質,知道“鐳”富含巨大的能量,但卻並沒有意識到放射性物質對人到底具有怎樣的危害,甚至是居里夫人自己,也會日常把“鐳”攜帶在身上(這個說法未經確鑿的證實,如有誤,歡迎指正

    畢竟“鐳”是她發現的,那是她的榮耀,也是她的財富——當時,一克鐳的價值,大概相當於現在的200多萬美元,只算價值,什麼黃金鉑金的,在它面前都是不起眼的渣渣。

    居里夫人她自己都是這樣,社會大眾更是將鐳當做了一種財富的象徵,一種只有富豪才能消費得起的時尚……

    於是含鐳的飲料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被髮明出來了。

    就是這玩意,名曰“RADITHOR”的含鐳飲料,製造配方、或者說製造工藝大概就是簡單的將價值200多萬美元一克的鐳溶於水,裝瓶,然後推向市場銷售。

    當然,每一瓶“RADITHOR”中的含鐳量都很少,畢竟它的售價只要1美元一瓶,1920年代的1美元,大概相當於現在的20美元不到?並沒有現在的貴族蘇打水貴……

    當然,雖然現在和從前一樣並不缺乏人傻錢多的土豪,但土豪們肯定是不會購買含鐳的水來喝了,那也太可怕了!

    但是1920年代的土豪們不怕,他們相信——既然鐳是一種富含能量的物質,那麼將它溶解在水裡喝下去,就可以為人體補充能量,起到保健養生的效果

    不得不說,這種想法真的很“中醫”,儘管製作並喝下鐳飲料的都是歪果仁,但他們這種思維,確實很像是中醫的“以形補形”了——比如說黑芝麻是黑的,所以吃了能多長黑頭髮;再比如說穿山甲能打洞,所以吃了它的鱗片就能通乳……看看,是不是很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言歸正傳。

    RADITHOR這種含鐳的飲料確實流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它的生產廠商甚至聲稱它富含的能量能治療各種疾病,甚至是提高男性的功能,連陽痿都能治!

    但凡保健品,無論它是否真的具有保健作用,只要它含有一些消費者“不明覺厲”的成分、而且銷售者還聲稱它能壯陽,那它便大機率會熱銷……

    所以RADITHOR便熱銷了。

    美華人埃本·拜爾(Eben Byers)是RADITHOR最出名的消費者之一,他是一名富豪實業家,也是一名有名的Golf球手(業餘組),他喜歡飲用RADITHOR,並熱衷於推廣,最後成功的導致嚴重的鐳中毒,甚至骨骼中都富集了不少鐳元素,以至於死後連裝屍體的棺材都得用加封鉛……

    正常推理,埃本·拜爾的屍體肯定至今仍未腐爛,或許幾千年後,會有人把他挖出來研究、擺在博物館裡展覽,附帶的標題是——“來自1920年代的木乃伊,死於服用含有鐳元素的放射性飲料而導致的中毒”。

    說起來不只是鐳,其實幾乎每一次科學發展、科技進步,大概都會帶來許多莫名其妙的荒唐事兒。

    “資訊科技”這個概念剛剛開始普及的時候,出現過“資訊茶”。

    2001年,資訊茶的“茶神”沈昌被抓獲刑:

    荒唐的是,到2012年,都還有人在寫部落格,認為“資訊茶”是“有科學依據”的……

    還有“磁”這個概念,它已經流行很久了——市面上到處都是與電磁有關的保健品,有很多商家在堂而皇之的賣著“磁化杯”。

    問題是,水根本就是沒可能被磁化、或者說是被“負磁化”的……

    “磁化”這個概念用在水杯上,唯一的“好處”大概就是提高產品的售價,收割“不明覺厲”的消費者們的智商稅而已……

    接著還有“量子”這個概念,也是被某些人給玩荒唐了玩壞了。

    簡直是無以復加的逗比,無以復加的愚蠢!

    針灸的銀針還能和量子有關係了?

    佛學居然也能扯上量子了?

    關鍵是居然還有人真信?

  • 7 # 花近高樓1

    “死而後已,義不受辱”,這是南朝第一美人潘玉兒生前說的最後一句話。

    空曠的神仙殿內,潘玉兒赤腳緩緩走過一朵朵盛開依舊的黃金蓮花,三尺白綾繞過潔白光滑的頸項,猶如一朵美麗的雪蓮花,凋零在盛開時節。

    潘玉兒是東昏侯蕭寶卷最喜歡的女人,蕭寶卷活著的時候是南齊的皇帝,死後被南梁開國皇帝蕭衍去了帝位,貶為東昏侯。

    也許蕭寶卷在治理國家上非常不稱職,但討女人歡心的本事,在封建社會494個皇帝中,蕭寶卷首屈一指。

    為了最鍾愛的潘玉兒,蕭寶卷親自設計修造了美輪美奐的神仙殿,神仙殿的地面上,也是皇帝設計並親手打造的360朵姿態各異,盛開的黃金蓮花,因為每朵蓮花的花瓣都是三寸長,所以後世才有了三寸金蓮說法。

    中國古代女人有裹腳的陋習,追根朔源,蕭寶卷才是始作俑者。不過潘玉兒不用裹腳,她的腳足夠小,猶如白玉一般,踩在皇帝為她發明的金蓮花上緩歌慢舞,親眼見過的人無不為之傾倒,進而誕生了“步步生蓮”這個成語。

    當別人稱讚蕭寶卷的發明巧奪天工時,他竟然面有惶恐之色,並十分認真的說:先祖武帝(蕭賾)才是真正的發明家。

    南齊武帝為寵妃建興光樓,樓外塗滿青漆來潤色,“青樓”之名不禁而走。

    神仙殿建成兩年後,蕭寶卷被謀反的太監斬殺在含章殿內,潘玉兒不堪受辱,自縊在神仙殿中,從此盛開金蓮花上再也不見玉人舞。

    可惜最後以死明志,發誓“義不受辱”的潘玉兒,因為死後容顏俏麗依舊,南梁計程車兵們急不可耐的把她拖出神仙殿。

  • 8 # 雁城流浪僧

    看到這個標題請允許我先“開車”,言歸正傳,“奇技淫巧”是指新奇的技藝和作品。

    冰鑑是放置冰塊的容器。 20世紀70年代,曾侯乙墓就曾出土了青銅製的冰鑑,令當時的考古人員頗為驚歎,因為它有著類似現在冰箱和空調的作用。 冰鑑多為木製或青銅製,使用前,先往冰鑑中放入冰塊,再放置食物,起到冰箱的作用。 冰鑑的頂部有蓋板,上面開有雙錢孔,既是摳手,也是冷氣散發口,散發出的冷氣可以使室內涼爽,起到類似空調的作用。我們現在空調和冰箱都還是分開用的,而古人早已合為一體了,慚愧慚愧。

    中國祖先對地震早就有過研究了。張衡的“地動儀”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功。東漢時期,地震災害頻繁,太史令張衡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驗探究,於公元132年創造了地動儀,成功監測到了包括隴西大地震在內的多次地震。近代的地震儀在1880年才製成,它的原理和張衡地動儀基本相似,但在時間上卻晚了1700多年,就問你們牛不牛?

    接下來要說的這個就非常的實用了,叫做“七巧桌”。它非常的像現在的“七巧板”。說明中國古代的人真的是特別的有智慧。這種桌子的好處是,它合起來是一個大桌子,它分開可以分出七個小桌子。用起來非常的方便。合而為一,分而為七。具有很高的實用性。現在,這種技藝也流傳了下來,很多大戶家庭中,很常見這種桌子。

    古人的很多工藝品已經達到了巧奪天工的地步,有些甚至我們現代人還做不出來,不得不佩服他們啊!

  • 9 # 唐古看今

    “奇技淫巧”,本來是指古人行“閨房之樂”時用作助性的道具,如“角先生”,“銀托子”等等!但隨著時間的變遷,“奇技淫巧”逐漸被人用作形容一些巧奪天工的發明,那麼古代有哪些發明能稱為“奇技淫巧”呢?下面我來說說我知道的吧!

    竹夫人!

    竹夫人是古代最流行的“床上用品之一”,它是個長約1米左右的圓柱形物體,用竹片編織而成,中間是空的,裡面有兩個小球,四周留有網眼。在沒有空調,電扇的夏天,古人抱著它睡覺,能起到涼爽的效果!

    摺疊椅!

    這是一把宋朝發明家製作的摺疊椅,它不僅有柔軟的椅墊和椅背,還有用作腳踏和手扶的地方,在當時來說可以用巧奪天工來形容,也間接的說明了古人也是會享受生活的,但是在椅子墊上卻被挖空了一塊,你能知道它的用處嗎?

    九曲鴛鴦壺!

    九曲鴛鴦壺是一種經過特殊處理的酒壺,之所以稱它為鴛鴦壺,是因為從一個酒壺裡可以倒出兩種不同的液體來,而從外表上看跟普通的酒壺是沒有區別的,倒酒的人透過按動酒壺上的機關,來控制流出哪一種液體,這種酒壺後來成為了江湖上的殺人利器!

    雁魚銅燈!

    西漢的雁魚銅燈被稱為史上最早的環保燈具!它能夠自由調節燈光照射的方向還能抵抗風吹,燈具裡一般都會裝上清水,燃燒後的燈煙順著燈頸然後溶入清水中,大大降低了煙燻的汙染,由此可見古人的環保意識也很強!

    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以上幾個發明只是他們眾多“奇技淫巧”發明的一小部分,知道其它古代發明的小夥伴們,可以說出來一起分享一下!

  • 10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馬桶

    大家見過馬桶嗎?好像這個問題是個廢話,身處在現代大都市的小夥伴們,已經很少使用蹲廁了,絕大多數都在使用著馬桶。只不過大家見過2000年前的馬桶嗎?

    根據當時的歷史文獻記載,最早使用的馬桶是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使用了,而且當時的馬桶與現在的馬桶相差不大,唯一的區別在於陶瓷的馬桶變成了泥土築基的馬桶。而陶瓷的馬桶上面的水變成了人為可控的流動的水,除此之外好像沒有太大的區別。

    只不過這一類的馬桶只能在歷史記錄中找尋,沒有辦法在實物中找尋了,真正有跡可循,並且發掘出來的馬桶的樣子是在梁孝王的墳墓裡面發現的。

    而這個梁孝王就是漢朝漢景帝的弟弟。當時發現這個馬桶的時候,幾乎震驚了絕大多數歷史學家和研究學者,因為在那個年代能夠研究出這麼巧妙的馬桶來,的確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摺疊椅

    大家見過摺疊椅嗎?這個問題好像又是個廢話。但是大家見過古代的摺疊椅嗎?

    距傳說的時候,魯班曾經研究過一個物件,而這個物件兒就是摺疊椅。

    什麼叫摺疊椅呢?能透過裡面的一些器件,運用槓桿原理等諸多種程式,可以把一個很大的椅子變成一個小方塊,並且便於攜帶。

    而魯班在數千年前就已經發明瞭摺疊椅,只不過那個時候的摺疊椅不是普通人能夠用的,往往是貴族或者貴族中的貴族才可以使用的摺疊椅。

    冰鑑

    大家見過冰箱嗎?好了不說廢話了,冰箱我們現在有,古代也有。只不過古代的冰箱並不是用電的,而是真正用冰的。

    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曾經出土過一個青銅製作的冰鑑,就是類似於現在的冰箱。

    這個冰鑑同樣有著數千年的歷史,而且這個冰鑑理論上功效與冰箱相差不大,分為內外兩個隔間,內隔間可以放一些冰塊,外隔間可以放一些食物,這樣能夠儲存更長時間的食物。

    更要命的是這樣的冰鑑,它也是雙開門的,造型精美純青銅打造,除了青銅打造的冰鑑之外,還有一種是用木頭打造的冰鑑,只不過木頭因為本身的材質問題能夠流傳下來的為數不多,甚至基本沒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伊琍和文章離婚,是不是代表著出過軌的家庭都難繼續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