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簡兮視覺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另有記載說,是召太祖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商議後事,被晉王知曉後未召進宮),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另有記載說“好做,好做”)。後晉王光義繼位,史稱太宗。 對此事件後世議論不一,一說光義謀害太祖篡位;又有說太后杜氏去世前與太祖、趙普立下“金匱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後由其弟光義繼位,所以當時只是太祖向晉王囑咐後事,並不是趙光義行篡逆之事。 對此事件史料記載不一,爭論一直存在。但歷史上的事向來都是有爭議的,因為不像現在都有影像記錄,古時候的事只能道聽途說,所以有句話叫眼見為實,任何的爭議也都只是爭議而已,很難有辦法證實真假。

  • 2 # 吉月文

    燭影斧聲是宋代歷史的一大懸案,目前沒有定論。關於趙匡胤是否被謀殺,有兩種說法。各有一些支援的論據,但沒有鐵證。

    謀殺論的支援論據主要有以下4點。

    第一,趙光義登基之後,沒有善待趙匡胤的兒子,也沒有善待自己的弟弟。這種行為表明其登基並沒有合理性。

    第二,趙光義登基的基礎是金匱之盟。金匱之盟指的是為了保障國家穩定,應當由年長的儲君繼位,因此要先傳位給年長的弟弟,而不是幼年的兒子。這是趙匡胤對母親的承諾。但有歷史學家認為,這是趙光義在登基之後,刻意編造出來的謊言。而且趙光義本人並沒有按照金匱之盟的承諾,將皇位傳給弟弟。這更加坐實了金匱之盟的虛偽性。

    第三,趙匡胤的身體不錯,突然暴斃的可能性不大。

    第四,宋高宗趙構逃到杭州自立為帝之後,將皇位讓給宋太祖趙匡胤後裔。有人認為,這種行為實際上是為祖宗的過錯贖罪。從一個側面印證了趙匡胤實際上是被趙光義謀殺的。

    暴斃論的支援論據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金匱之盟是確實存在的。趙匡胤去世的時候已經50多歲了,但一直沒有立太子。與此同時縱容趙光義的勢力在朝中越做越大。雖然沒有明確趙光義的儲君地位,但已經在事實上認可了。趙光義的繼位是有合理性的。因此,趙光義不需要謀殺趙匡胤。趙光義後來違背金匱之盟的行為不能用來否認金匱之盟本身的存在。

    第二,趙匡胤去世的時候已經50多歲了,在古代已經是老年階段了。加上古代醫療水準相對較低,在這個年齡出現暴斃的情況是合理的。

    第三,趙構本人並不知道當時的具體情況,他的行為不能用來作為判斷燭影斧聲事件的證據。

    在野史和小說演義當中,謀殺論是主流。我個人認為,在這種事情上,野史的記載要比正史更可信。我傾向於謀殺論。

  • 3 # 情定江蘇

    在宋初的歷史上,有一個千古疑案,那就是趙匡胤之死,千百年來人們議論紛紛,文獻中對太祖之死的記載隱約閃爍,給後人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那麼趙匡胤到底怎麼死的,是蓄意謀殺還是因病致死,趙光義與趙匡胤之死有沒有關係,其實這些歷史真像沒有人能夠還原。那些所謂的歷史史實也都是專家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做出一些合理的解釋和推論罷了。

    其實細讀種種史料,會發現在趙匡胤逝世前的幾年間,他為削減趙光義的權柄,做了一系列非常大的努力。如建議遷都、如重新釐定汴梁行政長官的職權、如調整舊系統部的人事佈局等等。趙匡胤的所作所為,其實正顯示出他是一個成熟而謹慎的政治家。 殘唐五代血腥的武人政治,迫使趙匡胤不得不對親弟弟委以重任,用提升皇族權力的方式,對抗強大、深厚、團結的武臣集團。以至於讓具有超常內政才能的趙光義迅速建立起了一張囊括整個開封的縝密綿長的人事網,最終束縛住了宋太祖。

    實際上從人性的私心上說,趙匡胤是不可能想立趙光義為皇位繼承人的,畢竟她母親所害怕的事情並不存在,趙光義比趙匡胤的兒子就大十歲左右。趙匡胤母親死的時候有可能是遺書趙匡胤要先傳位給弟弟,但是十幾年後趙匡胤不可能還想著十幾年前母親的遺言。畢竟他母親擔心皇帝年幼而被別人篡權的環境沒有了,趙匡胤的兒子都二三十歲了。所以趙匡胤母親的遺詔應該是真實的,但宋太祖後期不想傳位於趙光義應該也是事實。

    斧聲燭影的記載本來就疑點重重,而且就是原文記載,也沒有說是宋太宗弒兄。而且宋太宗本來就是儲君,這點在學界沒有任何爭議,五代宋初,親王尹京就是儲君,晚唐以來,第一位太子出現在宋真宗,即便是真宗,也是先親王尹京再封太子的。所以太祖確立的繼承人是誰,是很明確的。反倒是宋皇后在太祖駕崩後的舉動很詭異,無論如何,皇位也輪不到德芳,論地位,還有太宗和廷美,論長幼,還有德昭在前面,你宋皇后召德芳入宮是什麼意思?所以當宋皇后得知進宮的是太宗後,才會驚恐的說出她們母子性命託付給官家的話。

    所以,我個人認為趙光義的繼位是“合法”的,趙匡胤的死是有蹊蹺的。其他的事情,史學專家都有爭論,何況我們只是讀過歷史的人而已。

  • 4 # 執斧談史說事

    斧聲燭影是史實而不是傳聞,而宋太宗趙光義很可能是藉此謀殺了他的兄長宋太祖趙匡胤以謀朝篡位,而許多歷史史實也可以佐證趙光義弒兄篡位這一點,就拿金匱之盟來說就疑點重重。

    金匱之盟指的是趙光義聲稱在趙匡胤黃袍加身篡位之後,他們的母親杜太后認為應該吸取後周主幼臣強滅亡的教訓,因此要求趙匡胤把皇位按順序傳給趙光義、趙廷美和趙德昭。

    實際上這種說法是禁不起推敲,因為在杜太后死時趙徳昭雖然還沒有滿十歲,可是他的父親趙匡胤卻正值壯年,再說就算杜太后咒自己兒子早死,可是皇位傳給趙光義之後再傳給趙徳昭就可以了,難道杜太后又要咒自己另一個兒子早死。

    所以所謂擔憂主幼臣強的說法根本就是個無稽之談,按這種傳法趙徳昭即使能夠當皇帝也是垂垂老矣,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杜太后偏愛自己的兩個兒子到發昏的地步,難道她和趙匡胤都不知道這樣做趙徳昭等人將岌岌可危嗎?

    再說金匱之盟是在趙光義繼位六年之後才拿出來說事的,如果金匱之盟真的存在他因該在繼位時就拿出來才對,這樣就沒人會質疑他繼位的合法性了,因此金匱之盟按常理來說很可能是一個彌天大謊。

    再說即使金匱之盟是真實存在的難道趙匡胤就不可以改嗎?需知就算是他因為斧聲燭影暴斃而亡時趙徳昭都已經20多歲了,而另一個兒子趙德芳也有十七八歲,因此從趙匡胤的角度來看完全有理由讓自己的兒子直接繼位了。

    唯一的疑點在於趙匡胤封了趙光義為晉王卻沒有封自己兒子為王,但是史書也說了人家是覺得不能讓自己兒子升的太快,因此這並不能成為趙光義繼位的理由,除非趙光義被封為皇太弟才能坐實這種推測。

    再結合趙光義繼位後急急忙忙不到年就改元和害死弟弟趙廷美和趙匡胤兒子來看,心狠手辣的趙光義借和趙匡胤獨處的時候殺死他是一個十有八九的事。

    可是最後民間傳說趙匡胤化身為金太祖阿骨打前來報仇,後來趙光義的子孫也幾乎被金兵一網打盡了,這多少帶有一點民間認為惡人有惡報的意味。

  • 5 # Lxs劍與血

    千年前的事,又沒有任何證據,傳聞只能是傳聞。如果還能找到趙匡胤的墓挖掘出來開棺驗屍以現在的醫學水平應該能證實斧聲燭影的真假。趙匡胤的死是可疑的,同樣的,柴榮的死也一樣是可疑的。也許,兇手是同一個人也難說。

  • 6 # 漁耕樵讀

    這隻能是一個懸案,如果按照正史來看關於這段記錄是不可靠的,因為在太平興國八年趙光義光榮的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正大光明篡改歷史的人。

    公元983年,趙光義規定時政記(包括起居注)都要經過皇帝審閱,才能發往內史館。也就是說從此正史編撰的材料都是由皇帝審閱過的,李世民雖然是第一個看起居注的人,但是後來的帝王也沒能看成。唐文宗曾要看起居注,被起居舍人拒絕了。唐文宗說以前就有人(唐太宗)看過,起居舍人一句話懟回去了:“那是以前史官的失職。”

    如果按照野史來看這段歷史又不足為證,而燭影斧聲正是出自一部野史《湘山野錄》,所以註定這就是一樁懸案。而在正史中記錄的相當簡略,也就一句話:“帝崩於萬歲殿”。而在《宋史紀事本末》中稍微詳細一點

    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帝召晉王光義,囑以後事。左右皆不得聞,但遙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即爾上引柱斧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俄爾帝崩時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見晉王愕然。

    而司馬光的《涑水紀聞》記載:“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宋後使內史王繼恩召秦王德芳。繼隆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徑趨開封府招晉王。”宋皇后最初是打算召秦王趙德芳的,但是太監王繼恩卻徑直跑到晉王府。所以才有“宋皇后見晉王愕然”這一點。但是事已至此,宋皇后只好說了一句:“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這裡面就有很多疑點了。

    第一,趙匡胤難道就不怕自己的兒子性命不保嗎?

    連宋皇后都知道,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宋太祖趙匡胤難道就看不出來嗎?趙匡胤四個兒子,兩個趙德秀,趙德林早夭。趙光義繼位後,趙德昭被逼自殺,趙德芳不明不白的死去。

    如果趙匡胤真的要傳位於趙光義差不多就宣佈了兩個兒子的死刑。所以雖然我們暫時不能確信趙匡胤是趙光義殺的,但是我們能夠確信趙匡胤應該沒打算把皇位傳給趙光義。就說明趙光義殺人動機是存在的。

    第二,趙光義為何對時政記管理這麼嚴格

    要知道古代史官都是非常有節操的,齊莊公被大臣崔杼殺了。齊國太史就在史書老老實實的寫:“崔杼弒莊公”,崔杼把史官殺了,換個太史還是寫:“崔杼弒莊公”,一連殺了三個還是這樣。最後崔杼也無奈了,寫就寫吧。

    但是趙光義卻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修改史書,還要求凡是發往內史的內容都要經過皇帝審閱。他寧願冒著被人罵成“欲蓋彌彰”也要立下這個規矩,到底是為什麼?

    第三,在王繼恩到達晉王府前,趙光義的親信已經在門外等候。

    趙匡胤一直身體是很好的,他從生病到死亡僅僅經歷三天,這就是暴斃。按理說誰也不會料到,但是在王繼恩到達晉王府前,晉王的親信程德玄已經在門外等候。彷彿已經知道一般。

    趙光義為了表明自己的合法性,丟擲了“金匱之盟”,他說趙匡胤在母親杜氏臨終重病期間曾表示願意把皇位讓給趙光義。但是這個盟約有沒有還是一個懸案,即便是有,趙匡胤也頂多就是寬慰母親,難道還能當真?如果這是真的,說不定趙光義都會死在趙匡胤前面。景帝和梁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有人說趙匡胤死前那句話:“好為之”,是讓趙光義好好做皇帝。也有人說是說趙光義好自為之。但是以上也都只能算是猜測,這段歷史記錄非常模糊,也只能是一樁懸案。

  • 7 # 隨遇而安41432

    斧聲燭影的可信度不好說,不過趙匡胤的被謀殺是差不多能定論了。因為如果趙匡胤不是突然死亡,那當皇帝的應該是他的兩個兒子的其中一個,而不會是趙光義。但問題是當初趙匡胤陳橋驛兵變以後為了穩定政局,本著打虎親兄弟的想法,大力提拔趙光義,後來趙光義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把持了宋朝的政權,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架空了趙匡胤,連趙匡胤打算遷都洛陽的提案都能被他直接否決,後來趙匡胤暴斃,皇后讓太監召進宮的是皇子趙德昭,結果太監卻把趙光義召進宮中繼承了帝位。再後來趙匡胤的兩個兒子短短兩三年內就都病死了,這就很說明問題。

  • 8 # 漫威百科全書

    由於《宋史》存在大量篡改,關於一件事情有很多前後矛盾的記述,十分混亂,所以參考價值不大。而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沒有涉及北宋的歷史,關於燭光斧影這一段在很多筆記裡有很多不同的記述,但結果似乎都指向趙匡胤死於謀殺,當然凡事要講證據,我們不可能穿越回古代找到當時的相關人員一一審查,所以只能透過一些蛛絲馬跡來進行推理,以期得到最接近事實的結論。

    《續香山野錄》

    這是一本筆記,作者是文瑩和尚。看書名似乎參考意義不大,再看作者的身份更是與皇家秘聞風馬牛不相及,似乎參考價值不大。但事實並非如此,對蘇東坡瞭解的人都知道,他很喜歡跟一個叫法印和尚交往,因為這位和尚是一個非主流:不喜歡打坐唸經偏喜歡舞文弄墨,很多時候甚至把蘇大仙都比下去了,這位文瑩和尚就是這樣一位風雅名士,與他交往的大多數是朝廷要員,宋朝是很講言論自由的,當官的什麼都敢說,加上文瑩和尚的身份也不會讓人有戒備心理,所以這位和尚能知道的內容應該非常多。

    這本書關於燭光斧影是這樣記載的:

    “急傳宮鑰開端門,召開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寢,酌酒對飲。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鼓,殿雪已數寸,帝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太宗受遺詔於柩前即位”

    劃重點

    第一,老趙為什麼夜裡急召小趙入宮

    第二,兄弟倆喝酒為什麼屏退眾人

    第三,小趙在喝酒時為什麼經常做出闢席而起的動作

    第四,為什麼小趙可以留在皇宮就寢,要知道,除了太監和皇帝,其餘人是絕對不能在內宮就寢的

    第五,小趙為什麼半夜在靈前倉促繼位,靈前繼位不是沒有先例,但這都是朝局不穩時才採用的非常措施

    所有的一切都不符合常理,有兩種解釋:

    第一,老趙得了癌症,知道自己死期將近,才在晚上急召小趙入宮,讓他繼位,席間小趙離席是為了推辭,後周再有先例,柴榮繼位前也是開封王,而且柴榮也不是郭威的兒子,老趙喝完酒還拄著玉斧跟小趙說了話,這樣說似乎一切都順理成章了,但是,據《太祖實錄》記載,趙匡胤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這時候正在征伐北漢,怎麼會有這麼急得病症呢?

    第二,老趙被身邊人下了毒,又設計了陰謀讓老趙在深夜召見小趙,這個理由很可能是二趙要造反,所以老趙才急召小趙入宮,屏退眾人,之後小趙做出的離席動作是為了躲避中毒之後的趙匡胤丟的東西,小趙之所以剛冒天下之大不韙睡在皇宮就是因為他知道老趙今晚必死,而他是在等著登基即位,以免夜長夢多,之後在靈前繼位也是為此,因為老趙還有兩個兒子

    《涑水記聞》

    這是赫赫有名的史學大佬司馬光的筆記,其中關於老趙的死是這樣記載的:

    “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使內侍都知王繼隆召秦王德芳。繼隆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又遇醫官賈德玄,乃告以故,扣門與之俱入見王,王大驚,猶豫不敢行,曰:吾當與家人議之,入久不行,繼隆促之曰:事久,將為他人有,遂與王雪下步行至宮門,呼而入”“宋後聞繼隆至,曰:德芳來耶?繼隆曰:晉王至矣,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這其中有幾個關鍵人物:太后,秦王德芳,是老趙的長子,太監王繼隆,此處有錯,應該是王繼恩,是老趙的貼身太監,小趙,賈德玄,此處有誤,應該是張德玄,是小趙的幕僚,擅長醫術

    事情的經過大概是這樣的:

    老趙剛死,太后讓王繼恩去叫長子趙德芳,這個太監竟然膽大包天自作主張去請小趙入宮篡位,因為他覺得老趙是要傳位給小趙的,路上他碰到了醫官張德玄,一起去把小趙接到皇宮,太后一見小趙第一反應居然是大呼官人,諸位,官人不是西門大官人那個官人,而是宋代對皇帝的稱呼,接下來竟然說自己和孩子們的命都交給小趙了。事情很明顯,小趙勾結王繼恩給老趙下毒,他完全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因為他負責老趙的衣食住行,毒藥是小趙的幕僚張德玄配的,張德玄就是因為擅長醫道才被小趙賞識,老趙是半夜死的,張德玄這時候不睡覺在路上幹什麼?他在等訊息,等王繼恩傳來老趙死亡的訊息。太后見到小趙的反應也可以說明老趙絕對是非正常死亡而且死狀極慘。

    應該說,司馬光還是很有良心的,他雖然沒有明說,但事情的基本脈絡還是保留了下來。

    要分析誰是兇手,就要看誰是受益者,誰犯罪誰受益

    小趙不用說,當了皇帝

    王繼恩是老趙的貼身太監,小趙登基後受到了重用,成為太監之首,任排陣都監,鎮守河北,平定四川叛亂,可以說由一個伺候人的角色搖身一變成了封疆大吏,有意思的是,王繼恩天生是個反骨仔,小趙死後他又一次發動政變,企圖另立皇帝,最後失敗了

    所以,這些事實都指向一個可能:小趙謀殺了他的親哥哥,篡奪了皇位

    《續資治通鑑長編》

    南宋史學大家李燾的大作,與文瑩和尚的記載一致,但他對此事持懷疑態度。

    《遼史》

    《遼史》中對老趙的死只有很短的一句記載:

    宋主匡胤卒,其弟炅自立

    趙匡胤死了,他的弟弟趙炅自立,小趙登記後改名趙炅,請注意,《遼史》中用的是自立,也就是篡位,並不是老趙傳位給他的

    遼華人還是比較耿直的,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記載也比較可信

    《宋史》

    我們把最扯的史料放在最後,官方記錄是這樣的:

    “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受命於杜太后,傳位於太宗”

    呵呵,皇帝死了,沒有原因,也沒有經過,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個崩字,這是死的有多倉促,而且受命與杜太后,傳位太宗,不是有金匱之盟嗎,為什麼要杜太后去傳話呢?

    金匱之盟

    這是傳位合法性的最大鐵證,可惜根本經不起推敲

    金匱之盟據說是杜太后病重,把老趙和小趙叫到病床前,逼老趙寫了一封他死後傳位給小趙的詔書,由開國宰相趙普作為見證人,封入金匱之中。

    暫且不論天大地大皇帝最大這個道理,皇帝的媽根本沒有權力也沒有那個威望逼皇帝立詔書,首先人家老趙是有兒子的,還是兩個,老子死了兒子當皇帝是天經地義的,除非皇帝沒有兒子才輪得到其他人,而且老趙跟小趙差不了幾歲,老趙如果自然死亡還有小趙什麼事,以老趙的身體強度指不定誰先死呢,這個金匱之盟還有什麼意義?

    還有,既然有這玩意,為什麼繼位之初不拿出來,非要等六年之後呢?難道趙普和小趙同時忘了還有這件事?

    事實是,這完全是趙普這個老滑頭編造出來的,目的是為了重新回到權力巔峰,因為小趙繼位的合法性一直沒有得到證實,作為老趙重臣,開國元勳的趙普是最適合做這件事情的,而這時的趙普被政敵盧多遜整的非常非常慘,他回到權力巔峰唯一的目的就是整死盧多遜,而他把這個所謂的金匱之盟交給小趙後,如願以償的回到了首相的位置,緊接著就整死了盧多遜

    所以,金匱之盟是趙普和小趙的一次交易,雙方各取所需而已。

    殺趙匡胤勢在必行

    他之所以急著殺老趙是因為老趙要對他動手了。

    老趙對小趙動手可以找到很多蛛絲馬跡:

    第一,小趙黨羽滿朝,已經嚴重威脅到了老趙的統治,遷都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老趙認為開封無險可守,要遷都洛陽,小趙說皇帝以德服人哪有以險服人的,輕飄飄的一句話就把皇帝的決議否定了,這就是小趙當時的能量。

    第二,趙普曾經進言老趙,說小趙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必須搞掉,老趙也默許了,之後趙普就調走了小趙的幾個親信

    第三,老趙死前一個月連續去了老三趙光美家三次,古代皇帝輕易是不去大臣家的,何況是三次?老趙之所以這樣,是為了透過趙光美限制小趙

    這一切,小趙都看在眼裡,他知道老趙要對他動手了,這已經不是政治鬥爭了,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小趙一直在謀劃和等待,終於,機會來了,趙匡胤把親信都派去遠征北漢,此時篡位,朝中無一人敢反對,而那些遠在他國的老趙親信也毫無辦法

    小趙登基後的作為

    小趙登基後做了很多事情,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及其亢奮,而他最擅長的事情就是用毒酒殺人,各位亡國之君首先遭到毒手,代表人物李煜,他就是被毒酒毒死的,死狀極慘,還有老趙的兩個兒子先後被毒死

    徵北漢,兩伐燕雲,有一次還是御駕親征,他要證明自己比趙匡胤強,老趙沒做到的他要做到,甚至不顧國家民生,把老趙攢下的基業揮霍一空,目的就是拿下燕雲十六州,可惜他志大才疏,柴榮和趙匡胤幾十年調教出的禁軍精銳死傷殆盡,北宋從此一蹶不振,他自己也大腿中箭,留下了後遺症,成了瘸子

    篡改《太宗實錄》,給自己強行加戲,舉個例子:

    老趙黃袍加身殺回開封時,小趙突然拉住老趙馬頭,對老趙說,你們回去可以,但是千萬不要屠殺百姓,老趙點頭說到,小趙你真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真是一塊做皇帝的好料子。可惜老趙出征時小趙根本沒有隨軍,而是在家待著。

    還有一個花蕊夫人的版本就不說了,純屬yy,毫無參考價值。

    後記

    就算說了這麼多,就算一切都指向趙光義謀殺親哥哥,就算有再多版本的記載,我們也無法用證據證明千年以前的事情,歷史就是這樣,錯綜複雜,撲朔迷離,但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正如武則天留無字碑一樣,是非曲直留給後人去說。我僅代表自己,對趙光義這個謀殺犯表示鄙視因為他的親哥哥對他實在是太好了

  • 9 # 冬蟲可語於冰

    多謝邀請。作為千年迷案《湘山野錄》中“燭影斧聲”的說法大行於世,認為趙匡胤是被意圖篡位的趙光義謀殺。對於這種說法以《資治通鑑》等正史為代表,多沒有明確佐證,其中《資治通鑑》記載是宋皇后命人去宣趙德芳,而太監直接叫來趙光義,但是這個正好證明宋太宗並非在現場,更無謀殺機會。

    個人觀點這個說法只是杜撰,太祖應該是突發死亡,比如腦疾病,以至於之前沒有明顯的徵兆。燭影斧聲之所以流傳甚廣,與趙光義皇位的合法性有很大關係。趙光義並無任何繼位遺詔,只是將既成事實擺在眾臣面前。正史也無任何太祖留下的繼位詔書記載,只有後來趙普提出的金匱之盟。

    所以說太祖是突發死亡,正值壯年,自己都不曾想沒收回燕雲十六州於五十歲不到就暴斃。無法排除太祖將趙光義列為繼任人選的可能性,但至少無任何成文的記載證明太宗即位的合法性,這裡說下即使有一點點檔案證明,太宗為了當時的各種流言蜚語肯定會拿出來的。所以只有一種可能,太祖尚未確立繼任者就暴斃,兒子和弟弟就看誰捷足先登了。

  • 10 # 史歌

    我的觀點是,這個傳聞可信,趙匡胤就是被弟弟趙光義謀殺的。趙匡胤是暴死,說明在這件事發生之前,趙匡胤是沒有任何病症出現的,而且他當時的年紀不過50,雖說不年輕,但也不至於到壽終正寢的年紀。

    那趙光義殺趙匡胤的動機是什麼呢?很明顯,唯一的動機就是奪帝位。雖說在趙匡胤初登基的時候,已經明確了在他百年之後要將帝位傳給弟弟趙光義而不是自己的兒子,雖然這個主意是杜太后出的,也就是史書上說的“金匱之盟”。但是你想想嘛,趙匡胤是否真的能做到傳位給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兒子,趙匡胤的兒子們又是否會將皇位拱手讓給叔叔?

    自古以來,中國的帝位繼承人都是子承父業,只有當皇帝沒有兒子時,才會從直系親屬中過繼一個過來做皇帝,但是,這時候的趙匡胤身邊的兒子們可都是身體康健,智商情商都不錯的人,總會選出一個太子來的。這對趙光義來說就有了潛在的威脅人,是必須要除掉的。

    翻看以前的歷史,這種不是沒有過,漢景帝劉啟就是這樣,他母親竇太后一直喜歡小兒子劉武,總是嚷嚷著等劉啟死後把皇位傳給劉武,只不過最終劉啟戰勝了劉武。

    還有就是,趙光義登基的時候,並沒有立刻拿出哥哥的傳位詔書,而是過了六年之後,才把詔書拿出來,這六年的時間足夠趙光義篡改歷史了。

    總之,一句話,都是皇位惹的禍。

  • 11 # 毛日火1986

    司馬光的《淶水記聞》記載的較為詳細。

    皇后發現太祖皇帝駕崩,連忙讓太監王繼恩把皇子趙德芳找來,要讓他入宮繼承大統。王繼恩“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就沒找德芳,直奔了開封府。趙光義什麼反應呢?“大驚,猶豫不行”,說要和家人商量一下。王繼恩在門外等候許久,不見晉王出來,連忙跑進去催促:再不進宮,皇位歸人家啦!聽罷,趙光義這才前往。

    皇后聽說王繼恩回來了,問道:“德芳來了嗎?”王公公回答:“是晉王來了。”皇后見是小叔子,一臉懵逼,知道大勢已去,馬上說:“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趙光義安慰道:“共保富貴,勿憂也。

    按照基本原理來說,就是誰獲益大誰的嫌疑就大,有沒有弒君要等歷史學家來解密,但謀位是肯定的

  • 12 # 藥都向陽

    政史記載是沒有,野史和歷史專家研究是被害死的,根據趙光義登基後對待太祖的妻兒以和弟弟種種行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作怎麼提高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