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王說文化
-
2 # 寤寐獨歌
禪,在於悟,茶,在於品。禪越悟越有心得,茶越品越有味道。
人生苦短,多為虛幻,唯有追尋生命終極意義過程才是人生。禪道,去繁就簡,剝去浮華,去偽存真,漸進生命的本質;茶道,寧靜致遠,淡泊明志,修心養性,體會自由的境界!
禪的真諦在於頓悟,哪怕是棒喝!茶的精髓在於時間,或短或長,各得其妙。
禪茶一味,在於體會,或晝,或夜,或坐,或臥,或動,或靜,或歌,或詠,或欣喜,或沉默.......
人生百態,絕無重複,各自體會,直指自心!
-
3 # 明德256064257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又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
又曰: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也。
又曰:未知生,焉知死。
王守仁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目無休,以萬物之色為體。耳無休,以萬物之聲為體。,,,,
心無休,以天地萬物感應之是非為體。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疑物,何處染塵埃。
茶者,草上,木下,人中也。木之上,非草也,嫩芽耳。人,釆之,焙之,揉之,搓之。幾道工序,成茶也。
茶者,倍受煎也。人,飲之。或淡乎,或濃乎。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矣。
-
4 # 放歌聲野老梁
謝謝邀請。世人皆知禪茶一味,一個"悟"字,一個"品"字。"悟有三悟三省,茶有六品六道",皆在靜"悟",寧"品”也;寧靜致遠,禪茶一味。殊不知禪房"悟”靜有三,"品”茶六道始覺味也;靜中有悟,悟中茶品,恍惚人生。二者合一,方顯品德。人生意義莫過禪茶一味,知此,足也。
-
5 # 凡了字改之
謝邀。自古高僧不飲茶,眼耳鼻舌身意都須淨,帶氣味的會誤修行,茶只用來款待客人。再說個簡單的道理,古時佛眾因生存可食肉,但五葷卻是氣味重的東西,迷神識誤修行。還有古時修行多苦修,除聽法,基本是打坐靜修,雲遊悟道,只有身居華寺,墮入凡塵的僧人才坐高廣大床品香茗而誑言。禪茶一味是虛傳和炒作出來的,作為居士可少飲,但茶多酚的興奮真能讓你清修嗎?
-
6 # 小文同學
“禪茶一味”的典故源自趙州禪師那句著名的偈語——“吃茶去”。
《指月錄》文曰:“有僧到趙州從諗禪師處,僧曰:‘新近曾到此間麼?’曰:‘曾到’。”師曰:‘吃茶去。”
又問僧,僧曰:‘不曾到’。”師曰:‘吃茶去’。”
後院主問曰:“為甚麼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師召院主,主應諾。師曰:“吃茶去。”
柏林禪寺裡“禪茶一味”碑記中以“新到吃茶,曾到吃茶,若問吃茶,還是吃茶”的十六字加以概論。
對於“吃茶去”,要說透徹的理解,我還達不到那種境界,只能談談我粗鄙的理解。
在高中的一次語文考試中,我遇到了一個閱讀理解題,題目是“浮生若茶”。當時印象比較深刻。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年輕人遇到了困難去寺院找禪師解答,禪師不作聲,先用溫水泡了一杯茶給他飲,年輕人急匆匆地一飲而盡,禪師問何味?年輕人一愣,表示喝的急,沒覺得有什麼味道。
禪師又用開水泡了一杯茶,讓年輕人飲,年輕人耐著性子慢慢喝完後,禪師又問何味?年輕人說,比之前的茶味道濃了些接著又想請教疑惑;
禪師再次打斷他,又用開水泡茶,這次年輕人仔細看著禪師泡茶的動作:先倒一點水,待騰起的茶葉沉入杯底後又加了一點水,如此反覆,直至倒滿,幽幽茶香漸漸在屋子裡散開。禪師再讓年輕人飲,年輕人說自己已經懂了。
浮生若茶,人生也如茶一般浮沉,在浮沉中我們品味了茶香,也悟到了人生的真諦。
我想趙州禪師的“吃茶去”是想告訴我們,人生需要去實踐,只有實踐才能領悟。
所以“新到吃茶”是讓人暫時放下疑惑,先去實踐;
“曾到吃茶”是讓人在實踐的基礎上再去思考;
“若問吃茶,還是吃茶”是因為還未領悟,讓其對比新到時吃茶的感受和曾到時吃茶的感受,再去實踐思考。
禪茶一味,悟茶即是悟禪,旨在告訴我們,暫時放下心中的浮躁、疑惑,以平常心去看待生活,思考生活。
-
7 # 別樣時空
謝謝邀請,禪茶一味的解釋,搞不好會出現很玄乎且高深復古的情況,其實,今天我們重新理解這個詞,還是需要和古人的故弄玄虛要區別開,抱歉,用了故弄玄虛這個貶義詞,主要是古時的唯心主義過於極端,事實上,唯心主義的人劍合一,常常在現實中被亂拳消滅……
今天重新看禪茶一味,是對於我們的生活節奏過於緊張的一種放慢,人為的透過喝茶的方式去讓自己舒緩一下,這樣,其實未嘗不好,過勞、亞健康……類似情況現在確實也比較普遍。
那麼,我們如果有愛喝茶或者培養類似的愛好,讓我們每個時段去放鬆一下,使泡茶、喝茶和修禪一樣,享受安安靜靜的心境和空間,很多時候,即使面對電腦,當你抱著一杯茶,也是會擁有著輕輕鬆鬆的心情,祝安好!
-
8 # 欣欣向榮35967
品茶的時候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也需要一個好的心境。人只有在心靜智賢的情況下,才能品嚐出茶葉真正的味道。參禪悟道,也需要心靜,一個人只有在新平氣靜的情況下才能慢慢體悟到教義的內涵。才能感悟到人生的真諦。這可能就是兩者的相通之處吧。
-
9 # 百花袁
相傳唐朝佛教盛行,僧人修行要“跏趺而坐,頭正背直,不動不搖,不委不倚。”又不準飲酒,不進夜點,不準打盹,只允許喝茶。茶被視為神物,既能提神消疲,又利於清心修行。自此,飲茶之風迅速傳遍大小寺廟,寺院僧人也開始開闢茶園,種茶,製茶,在自給自足的同時也加速了茶葉的傳播。
也曾有人問“什麼是僧人家風?僧師曰:飯後三碗茶”。僧人認為飲茶能夠徹悟,可以長生。寺院中也有專設的“茶堂”,用作僧侶們潛心論佛,招待施主的地方。
品茶需要“靜心”,坐禪,則需要“淨心”,“靜”者歇了狂心,“淨”者一塵不染。有了清靜之心,才能從茶水中悟出禪機佛禮,才能從茶的苦澀中品出人生百味,達到大徹大悟,得到大智大慧。
禪之精神在於悟,茶之意境在於雅,茶承禪意,禪存茶中。“禪茶一味”就是將傳統的茶之雅與對佛法的領悟有機結合。將正氣溶入感恩中,將清氣溶入包容中,將和氣溶入分享中,將雅氣溶入結緣中。
“禪”是一種境界。“茶”是一種物質,“一味”就是心與茶、心與心的相通。
-
10 # 融化818
禪,歷經千難萬險,才得以涅槃,茶也一樣,從被採摘下來的那一刻,並宣佈它的死亡,而在製茶人的手裡,得到了重生。雖說經歷了苦難,但禪和茶,都以最好的姿態感化著人們,釋放著芳香,即使有短暫的苦澀那也是歲月的沉澱,稍後會讓知道苦盡甘來。茶和禪都教人們雖說波瀾起伏,也要靜靜的面對,因為終將有一天會恢復平靜。
佛陀和茶本沒有語言,但以同樣的味道沁人人心。
回覆列表
禪茶一味
既然說到禪茶一味,那麼就不得不提到禪宗文化和茶文化,只有解讀這兩個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禪茶一味的含義。
禪宗文化始於達摩祖師,盛於六祖慧能。禪宗講究: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講求透過自身的一個實踐,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就可以掌握真理,最後能夠達到正真的認知自我。
禪宗文化涉及的範圍很廣,詩詞歌賦、中醫武術、農耕茶道等。
僧人一般在寺廟裡都有自己的茶園,而且喝茶對於修行也是一件好事,因為可以提神醒腦,去魔去邪,淡泊去欲等功能。
所以禪宗有了自己的茶道文化。
茶文化茶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神農氏嘗百草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茶樹的葉子煮過之後,可以止渴、提神醒腦。
漸漸的茶開始在歷朝歷代裡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畢竟古代也沒有什麼飲品。
所以茶文化的發展之中就融入了歷朝歷代的一些文化,以及儒家道家佛教的一些文化。
中國的茶文化就此越來越豐富,影響越來越廣,到後來的日本、南韓等國家都是借鑑中國古代的茶文化,然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茶文化。
禪茶一味的含義禪宗注重明心見性,一個悟字。每個人都皆有佛性、有智慧、有能力。只是因為我們的執念太深,所以才影響我們的智慧。
茶同樣如此,每一片茶葉都有著獨有的味道與香氣,而一個好的茶師,便能夠透過自己的手法,讓人感受與品嚐到這茶本身應有的香氣、湯色與味道,頗有些禪的意境。
品茶的過程也是一種心性的磨練,所以茶文化與禪宗文化在某些地方不謀而合,就這樣禪茶形成了其獨有的一種文化。
品茶如參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