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壹蓑煙雨
-
2 # 崑崙之柏
唐詩.《遊子吟》
樂府詩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母親對即將出行的兒子縫的軍衣,特別用心,一針一線細心的縫製,母子連心,兒子是母親身上的肉,多麼難捨難分,為什麼要密密縫呢?就是怕兒歸來遲了;世上哪怕一種淺草,也知道報效照耀它的春光的溫暖。
孟效這首詩是對母親的恩情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寫母愛最知名的一首詩,連寸草也知道報三春溫暖的恩,何況是人呢?更應該報母親的恩典。過去有句熟話:“捨身難報父母恩。”
其實,母親豈止是為兒縫衣服呢?什麼東西都是為兒女捨生忘死,哪一點不是母親操心和辛苦呢?
宋詞.《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這簡直就是一幅美麗的山水農田畫面,由“明月”、“驚鵲”、清風”、“鳴蟬”的夜景,由靜轉動,詩人對眼前的風景觀察細膩,抓住了眼前的一些特點,聞到“稻花”的香味,預感今年肯定是一個豐收之年,由稻花香味又聽到“蛙聲一片”,上篇簡直是就是一幅影像記錄片子,誰人看後賞心閱悅目;
下半篇,由上篇眼前的風景,向上看到了“星天外”、看遠處“雨山前”,突然發現了“舊時茅店社林邊”,哦!險些迷了路,幸虧回首看到了“溪橋”,才沒有迷失方向。 辛棄疾是一個愛國詞人,不僅有志不能報國,而且,一再受到奸臣昏君的打擊。
這一首唐詩是孟郊抒情描寫的赤子感恩慈母的偉大母愛,為了兒子出行,細心縫製衣服的針針線線體現了母親的偉大,這是兒子感恩母親慈愛之美;
第二首宋詞是辛棄疾抒情描寫農村的山水農田的美麗風光,是感覺自然的美景。
這一詩一詞都是抒情,一寫情;二寫景,都描繪了“情”和“景”的一幅幅美麗的圖畫,詩詞中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這就是他們的美妙之處。
-
3 # 手機使用者63975659810
張孝祥:"洞庭清草近中秋‘’。這是天人合一的典範詩篇,“詩言志”的傑作,華人的福音和驕傲,光芒方丈,金聲玉振。
-
4 # 勤志服知
辛棄疾的水龍吟。蘇軾詞的風格,很好地被辛棄疾所繼承。似乎蘇詞更“曠達”,辛詞更“豪邁”。對比一下兩人的人生歷程,就不難理解。與蘇軾並稱“蘇辛”的辛棄疾,不但是“詞中之龍”,更是人中之龍。辛棄疾有多猛,都超乎我們一般人的想像。他出生在金國統治的北方,21歲參加起義軍抗金。後來,起義軍首領被叛徒殺害,辛棄疾只率領五十多人襲擊了幾萬人的敵營,生擒了叛徒,投奔南宋。但到南宋以後,辛棄疾大失所望。安享西湖歌舞的南宋君臣,並沒有恢復中原的志向,只是一群求田問舍之徒。
水龍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在江南應該是寂寞的,無助的。可惜流年,一點點消磨掉英雄氣慨。樹猶如此,人何以堪?英雄的寂寞,沒人能夠懂。
-
5 # 青魚小賢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
宋 ·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最喜歡的唐詩宋詞中的一首詩詞,當屬辛棄疾這首《西江月》,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第一次接觸,第一次學,便喜歡上了,最愛那句“稻花香裡說豐年”,也喜歡“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也喜歡稼軒奔襲千里,於萬軍中斬敵人首級的故事,何等意氣風發,揮斥方遒。更為他壯志未酬,把“欄杆拍遍”。唐宋詩詞,只喜兩人,一為棄疾,一為陸游。
-
6 # 根言木語
我最中意的一首詩是唐朝劉禹錫的《秋詞》。
《秋詞》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去,便引詩情到碧霄。
說它中意,理由如下。
《秋詞》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了,這是全唐詩中最獨特之處,無人超越。只要你認真研讀分析唐詩,就會發現一個共性,即將具體的事物擬人或比喻成另一種意象,使詩句美麗而昇華。比如劉嗣綰的“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碧水一條琴。”將山比喻為屏,將水比喻為琴。又如李白的“一枝秛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同樣是將具體事物擬人化了。而劉禹錫的《秋詞》,卻別出新裁,將抽象的“詩情”具體化為“上碧霄”。這是難能可貴的創新絕筆,無人可及,雖然唐詩宋詞中有十多首詩或詞有將抽象事物具體化的特例,如李清照的“愁,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將愁這一抽象事物具體化了,有異曲同工之美,堪稱妙筆,但與劉禹錫的“晴天一鶴排雲去,便引詩情到碧霄”相比,氣勢還少遜一籌。
(注,文中“秛”是錯字,應為“禾”與“農”字組合成的合體字,但我手機碼不出來,特此說明。)
-
7 # 手機使用者5534444811
"卻將萬言平戍策,換取東家種樹書"一一一"美妙在何處?"似乎看出辛棄疾夫人不醜"眉眼橫寸何丈夫"吵棄疾把那貴重的《萬言平戍策》掉巜種樹書》"惓(陸)遊,欲去江上種橘千頭(萬緒)"只嘔夫人一句聽,不能對語,只說理:知乎?此巜種樹書》是當年秦始皇沒燒的孤本!比你說的那些書貨殖當錢潮錢塘知縣不識值錢的東西湖弄哩哢!
又若那時今古說:發陽傳統文化。意思很簡單,將其放在太陽底下曬過去的水氛吸取幹貸。例如將李白酸詩"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艙(尖戳船吃水深萬丈難涒灘)送我情"️人擠幹水分作"花潭千尺深"上聯叫你對下聯幹吧吧牛頭不對馬嘴的物件!又如《悟空問答》說:"林黛玉不要香菱學陸放翁的詩!幹粑粑的沒意思。"其實加水分滋潤讀"重簾不卷留香菱!(對)花徑不掃雪芹來"味覺如何,曹雪芹只願教黛玉,不願林黛玉教香菱學風月詩私,他為消磨時間寫《紅樓夢》編兮荒言怪寶玉幹石頭記話。陸放翁詞表面上看,幹糟糟的不醉人,"唾壺空擊"從頭到尾淋溼點看,的能醉人蕩氣迴腸:"壯歲從戍,曾是氣!吞(吐)殘虜。陣雲高(怒髪衝冠憑欄處),狼煙夜舉(周公握髪吐哺)朱顏青鬢(覚悟空高度),擁雕戈(畫戟,京劇刀槍導具)西戍(戰勝大眾舞臺)。笑儒冠(投筆從戍)自來多誤(讀書)功名斷!(務觀,進士第一,被秦檜除名,予私微信網路阻塞資訊,公佈於孫秦殞為狀元)(遊乃)卻泛扁舟吳楚(武員吹簫)漫悲歌傷懷(王)弔古(楚平王),煙波無際(鬼神弄)望秦關(檜死)何處(圖王取霸)?嘆流年!(夫差)又成虛度。"一一一美不勝收。叫下面她以抖音唱唱韻味奶聲麼!
-
8 # 閱讀與思維
《易經》中說:“修辭立其誠”,想要寫出一篇好文章或者一首好詩詞,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真誠,真實的表達出情感,才能打動人,給讀者一種感動。
在不同的心境下,詩歌帶給我們的感受也會不一樣,我非常中意杜荀鶴的這首《小松》。
《小松》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論語》中寫道:“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松樹與竹、梅一起,素有“歲寒三友”之稱。在數九寒天中,萬木凋零,而松樹卻蒼翠凌雲,不懼嚴寒,泰然自若。凌雲巨松都是由小松長成的,這首《小松》生動的描繪了松樹由小到大、生長變化的過程,精煉傳神,極富哲理,令人回味無窮。
松樹小的時候,路邊的野草都比它高,被淹沒在野草中,但是“刺頭”二字既寫出了小松的外形特徵,也表現出小松頑強的生命力,堅強不屈的精神。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小松幼小時,貌不驚人,只是當時有人不識這是可以高聳入雲的樹木,等到大松“凌雲”,已成事實,再來讚美它的高大,此舉並無多大意義。
這首《小松》借松寫人,寓意深遠,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感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回覆列表
無意間看到這個問題。腦子裡第一句便是柳七的“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鶴沖天·黃金榜上
[宋代] 柳永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
何須論得喪。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
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
青春都一餉。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把詞人仕途不得志卻又無可奈何的惆悵寫的淋漓盡致。有人說:其實,生活裡的悲哀大抵有兩種,一種是得到,另一種是得不到。可能在這個設定裡,生活總是悲哀的吧。
個人比較趨於低沉消極,所以喜歡的詞也大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