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酥肉美食
-
2 # 燈紅酒綠董
現在的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了!現在社會主力是70 80 他們為了孩子的教育 老人的養老而奔波 勞作 不可有一絲停歇
-
3 # panda609
對,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過年的年味越來越淡,因為我是農村的,我有切實體會。在小時候沒有手機,電視也沒啥好看的(除了當時的動畫片),每次臨近過年的時候心裡都在想快點過年快點過年。到了大年三十跟著爸爸在門口牆上貼對聯.福字.過門錢…爸爸在上面貼著,我給他招撫著梯子和遞已經抹上膠水的過門錢等等,再就到大年初一早上跟著爸爸叔叔還有堂弟一起去老人家裡拜年(因為在一個村裡很近,而且要走很多。)記得當時幾乎要圍繞村子走一圈,路上很多很多拜年的,我記得當時最長的隊伍要有二十幾個人,到了老人家裡老人會給你壓歲錢,雖然只有十幾塊錢但是在當時是一筆鉅款,一般我會拿著去買那種小鞭炮,五毛錢一盒的那種,和小夥伴一起玩, 但是現在因為長大了,也有手機就再也不想出去,連拜年都不出去了,到大年初一也不知道幹啥,混著混著年就過去了。
-
4 # 烏夜啼1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早已脫離了物質匱乏的年代,幸福感和滿足感也大大降低。
小時候一年才吃一次肉現在是隨時都可以吃到,這就大大降低了過年的儀式感和期待感,而且為了治理環境不讓放鞭炮過年的樂趣就更少了。
-
5 # 拗罾
記得80年代,沒有什麼比過年更讓人期盼、讓人高興、讓人幸福的了。過年雖然天氣非常寒冷,但是大家走家串門真誠樸素的相互拜年,大年三十的一家人團聚吃年夜飯,放鞭炮,守夜.....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過年已經沒有盼頭了,城裡不許放鞭炮,美食只要你想吃,啥時候都能吃到,有手機就再也不想出去,連拜年都不出去了,一個喜慶祥和、年味濃濃的春節!現在似乎越來越淡,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
6 # 容顏知歲月花好一春秋
一是西方文化侵入,什麼這節那節,已佔擠中國意識形態。特別是年輕一代,正處於青春年少花季時段!也正處於熱戀之時,所以為愛喜歡用西方情人節,聖延節等邀約男女表達愛意,縱情開房過情人節歡度聖誕夜!二是國家為安全,禁鞭也讓春節失色!沒有了往日的熱鬧景象,顯得十分冷清!三是多是商品房,一家一戶,門一關上就與外界隔絕!少有走動,怕影響人家室內衛生!不像往年,大多平房,走動,溝通就多!四是由已上的原因,大人長輩們也慢慢變得冷漠,沒往日的激情和興趣!
-
7 # 王東京9
說明什麼,說明生活好了,以前過年吃現在平常都吃了。以前過年盼什麼,盼的那種氣分,盼的能吃上一年都很少吃的那種食物,盼能穿上新衣服,把舊的脫掉,能穿上乾淨的新衣服,可現在這些都很易吃到穿上的。也可以就不再盼過年了,當年還有一點那就必須要對祖宗擺幾碗供品,不忘前輩記念祖先。
-
8 # 淘氣面試官
確實,我自己也對過年越來越不感冒。
1、城市裡不允許放鞭炮,瞬間少了很多樂趣。儘管我也不喜歡鞭炮的汙染和大清早的吵鬧,但這確實是過年最好的氣氛。
2、過於便利的溝通渠道,導致少了很多期盼見面的機會。
3、物質條件好,吃喝條件充足。過年吃喝環境和平時差不了太多。過年最大的區別恐怕就是多了很多鹹貨,鹹魚醃肉香腸,但隨著食品安全認知提升,這些東西恐怕也只會越來越少。
4、交通條件好,見面成本低。開車、高鐵、飛機,中秋國慶可能就滿足見面條件了,期待過年麼?很的沒什麼
5、核心親戚越來越少。80後很多都是獨生,愈發缺少大量親戚。
6、吃個飯最後都是捧手機,無聊啊無聊!
會有一下兒時農村狀態,我真喜歡那種氛圍,祖輩膝下兒孫滿堂,家裡雖然到處破舊,但各種紅色襯托,各種歡聲笑語。
借幾張圖表現一下我心裡的年味吧
回覆列表
我感覺是的,現在過年已經沒有小時候過年的年味兒了。小時候對過年是很期待的,可以穿新的衣服,吃好吃的美食,放鞭炮,堆雪人。
小時候只有在新年才能穿上新衣服,現在人們對新年的新衣服已經沒有盼頭了,因為平時經常會買新衣服,已經沒有新鮮感了。
再說吃的方面,小時候只有在過年才能吃上的美食,現在只要你想吃,啥時候都能吃到。
以前人們的娛樂方式比較少,新年大家在一起互動玩的很開心,現在手機的出現,過新年也是一人抱著一個手機,彼此之間的距離漸漸疏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