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沈去矜) “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人間詞話》)。李清照也應該是主觀之詩人,具有閱世淺性情真的特點,李清照與李煜兩人的生活經歷也有相似之處,都曾有過富足的生活,後坎坷,李煜甚至坎坷都談不上,只是“天上人間”的人生轉變。先期的富足生活使兩人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以及文化、藝術薰陶,在音樂感受與詞作的韻律表現方面都很突出,但兩人明顯不諳世事,這些因素使得兩人的詞作也有些相似,情感真切,文筆細膩,音律和諧,他們的作品不僅可以使人感受到意境美,也能感受到韻律美,二人作品有著某種神似,試比較一下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與李清照的《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虞美人》是李煜亡國後所作,《武陵春》是李清照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於金華所作,此時,北宋滅亡,家鄉失陷,其夫趙明誠病逝一年多,作者孑然一身避禍於逝江金華。這種環境下李煜與李清照的心情應有幾分相似,兩人卻不約而同地描述了兩個美境:“春花秋月”、“風住塵香”,一般人遇此美境當心情愉悅,而兩人對此卻毫無興致,李後主嘆道“何時了”,避之唯恐不及,李清照對美境也不掛懷,只是看到了“花已盡”,且“日晚倦梳頭。”心情寥落可想而知。何也?兩人又各自作了回答,“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亡國之痛怎能在“明月”中消解,面對明月只能使後主想起那“雕欄玉砌”的宮庭生活,徒增自己的亡國之痛,所以那句“何時了”也就不難理解。同樣的心情李清照表達的清晰明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其實,這也是李後主當時的心境。兩人以下對愁的表現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後主的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是千古絕唱,愁緒激盪不止,綿延不絕,又不失君主之勢。李清照對愁的表現十分女性化,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不多不少,一小舟,比喻精緻,貼切又不失形象,很好地表現了女性的愁緒。 這兩首詞的創作手法、事物的表述和心情的表達都十分相似。 李煜與李清照的作品中都有十分美好的物象,而這些物象又共同刺激了詩人的情感,使其情緒更為低落,但兩人的愁緒又有所不同。李煜的詞表達了亡國的離愁與哀傷,以及對命運的悲嘆;李清照的詞也有離愁與悲傷,但似乎更側重於對生命的傷感,其早期作品更能說明這一點,其少女時期以及婚姻生活期間的作品總能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傷感。 李煜詞中的物象大致有“秋、月、夜、雨、風”等,據傳李煜的作品甚多,大多散逸,今所見,僅數十篇而矣,且多為亡國後所作。現存作品,幾乎不離“秋、月、夜、雨、風”這些物象,這幾種物象是人離愁所寄託的。表現了詩人悲涼悽苦的心境。其作品《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比較有代表性,現欣賞一下這首詞: 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暮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潺潺細雨,闌珊春意,映射了詩人的心境,“羅衾不耐五更寒”,後主很可能是凍醒的,冷冷的雨如同這冷冷的現實一樣,將李後主從那一晌貪歡的夢境中喚醒,面對這冷冷的囚禁生活,“夢裡不知身是客”與李清照的那句“忘了除非醉”又相似了,都是不可以在現實中尋找幸福,只能在回憶與虛幻中尋找幸福的影子,擺脫痛苦的現實。 “獨自暮憑欄”, “暮”,許多版本作“莫”,兩種解釋都通,不過“獨自莫憑欄”,感覺象智者的勸告或失意的自嘲,但都不如“暮”更有意境,孤獨、寂寞。 李清照的詞作比較豐富,作品中的物象也較複雜,“春、花、酒”是比較有代表的物象。 惜春春去,憐花花落,讀《紅樓夢》,很容易發現林黛玉身上有李清照的影子。喜好的事會覺得短暫易逝,生命是美好的,熱愛生命就會覺得生命短暫易逝。如果愛沒有痛,也許就不是愛了,傷春就是惜春,憐花既是愛花,寂寞有時就是對生命的憐惜。李清照作品中有許多傷春憐花的詞作,象“長記海棠開後,正是傷春時節。”“梨花欲謝恐難禁。”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醉裡插花花莫笑,可憐人似春將老。” “小院閒窗春已深”,“淡蕩春光寒食天”,“髻子傷春慵更梳”,讀這些詞句,感覺既傷感又美麗,清純又落寞。 秋的意象,在李清照的作品中不多,但表現的十分特別,與春的態度正好相反,不見傷感低落,倒顯意氣風發、挺拔峻峭。“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最特別的莫過於“酒”了,在男人的作品中,對“酒”如此鍾情的亦不多見,李清照對“酒”賦予了更多的性情與生命,女人飲酒應該與男人不一樣,大概更注重情趣。李後主在夢中尋找昔日的快樂,李清照在酒中釋放生命的活力與情致。注重生活情趣,是李清照作品很明顯區別於男性作品的一個特點,其作品中酒的意象十分豐富。“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濃睡不消殘酒”,“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沈醉意先融”,“瀋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東籬把酒黃昏後” ,“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雲斷。”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沈去矜) “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人間詞話》)。李清照也應該是主觀之詩人,具有閱世淺性情真的特點,李清照與李煜兩人的生活經歷也有相似之處,都曾有過富足的生活,後坎坷,李煜甚至坎坷都談不上,只是“天上人間”的人生轉變。先期的富足生活使兩人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以及文化、藝術薰陶,在音樂感受與詞作的韻律表現方面都很突出,但兩人明顯不諳世事,這些因素使得兩人的詞作也有些相似,情感真切,文筆細膩,音律和諧,他們的作品不僅可以使人感受到意境美,也能感受到韻律美,二人作品有著某種神似,試比較一下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與李清照的《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虞美人》是李煜亡國後所作,《武陵春》是李清照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於金華所作,此時,北宋滅亡,家鄉失陷,其夫趙明誠病逝一年多,作者孑然一身避禍於逝江金華。這種環境下李煜與李清照的心情應有幾分相似,兩人卻不約而同地描述了兩個美境:“春花秋月”、“風住塵香”,一般人遇此美境當心情愉悅,而兩人對此卻毫無興致,李後主嘆道“何時了”,避之唯恐不及,李清照對美境也不掛懷,只是看到了“花已盡”,且“日晚倦梳頭。”心情寥落可想而知。何也?兩人又各自作了回答,“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亡國之痛怎能在“明月”中消解,面對明月只能使後主想起那“雕欄玉砌”的宮庭生活,徒增自己的亡國之痛,所以那句“何時了”也就不難理解。同樣的心情李清照表達的清晰明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其實,這也是李後主當時的心境。兩人以下對愁的表現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後主的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是千古絕唱,愁緒激盪不止,綿延不絕,又不失君主之勢。李清照對愁的表現十分女性化,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不多不少,一小舟,比喻精緻,貼切又不失形象,很好地表現了女性的愁緒。 這兩首詞的創作手法、事物的表述和心情的表達都十分相似。 李煜與李清照的作品中都有十分美好的物象,而這些物象又共同刺激了詩人的情感,使其情緒更為低落,但兩人的愁緒又有所不同。李煜的詞表達了亡國的離愁與哀傷,以及對命運的悲嘆;李清照的詞也有離愁與悲傷,但似乎更側重於對生命的傷感,其早期作品更能說明這一點,其少女時期以及婚姻生活期間的作品總能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傷感。 李煜詞中的物象大致有“秋、月、夜、雨、風”等,據傳李煜的作品甚多,大多散逸,今所見,僅數十篇而矣,且多為亡國後所作。現存作品,幾乎不離“秋、月、夜、雨、風”這些物象,這幾種物象是人離愁所寄託的。表現了詩人悲涼悽苦的心境。其作品《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比較有代表性,現欣賞一下這首詞: 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暮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潺潺細雨,闌珊春意,映射了詩人的心境,“羅衾不耐五更寒”,後主很可能是凍醒的,冷冷的雨如同這冷冷的現實一樣,將李後主從那一晌貪歡的夢境中喚醒,面對這冷冷的囚禁生活,“夢裡不知身是客”與李清照的那句“忘了除非醉”又相似了,都是不可以在現實中尋找幸福,只能在回憶與虛幻中尋找幸福的影子,擺脫痛苦的現實。 “獨自暮憑欄”, “暮”,許多版本作“莫”,兩種解釋都通,不過“獨自莫憑欄”,感覺象智者的勸告或失意的自嘲,但都不如“暮”更有意境,孤獨、寂寞。 李清照的詞作比較豐富,作品中的物象也較複雜,“春、花、酒”是比較有代表的物象。 惜春春去,憐花花落,讀《紅樓夢》,很容易發現林黛玉身上有李清照的影子。喜好的事會覺得短暫易逝,生命是美好的,熱愛生命就會覺得生命短暫易逝。如果愛沒有痛,也許就不是愛了,傷春就是惜春,憐花既是愛花,寂寞有時就是對生命的憐惜。李清照作品中有許多傷春憐花的詞作,象“長記海棠開後,正是傷春時節。”“梨花欲謝恐難禁。”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醉裡插花花莫笑,可憐人似春將老。” “小院閒窗春已深”,“淡蕩春光寒食天”,“髻子傷春慵更梳”,讀這些詞句,感覺既傷感又美麗,清純又落寞。 秋的意象,在李清照的作品中不多,但表現的十分特別,與春的態度正好相反,不見傷感低落,倒顯意氣風發、挺拔峻峭。“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最特別的莫過於“酒”了,在男人的作品中,對“酒”如此鍾情的亦不多見,李清照對“酒”賦予了更多的性情與生命,女人飲酒應該與男人不一樣,大概更注重情趣。李後主在夢中尋找昔日的快樂,李清照在酒中釋放生命的活力與情致。注重生活情趣,是李清照作品很明顯區別於男性作品的一個特點,其作品中酒的意象十分豐富。“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濃睡不消殘酒”,“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沈醉意先融”,“瀋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東籬把酒黃昏後” ,“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雲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