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單身上萬個地球碰運氣
-
2 # 契丹爵爺
流浪地球上映後,口碑不錯。今天也追風看了一下。情節簡單節奏明快,主線清晰只有一條,拯救地球,擺脫入木軌道。一切故事情節都繞此展開。製作方借鑑了很多已經成功的國外太空科幻題材電影電視劇中的橋段和道具模型。四年制作期打造的這部良心劇對中國科幻電影具有里程碑意義。最大的成功在於雖是科幻題材,卻是在未來的場景融入了現在的元素,這樣就使觀眾沒有強硬的代入感,很自然的拉進了與觀眾的距離。不足之處既然是一部科幻劇突出的就應該是科和幻,這兩部分要有嚴謹的邏輯故事情節,和科學理論支撐。但兩個主角魯莽激亢的戶口,智商有點低煽情的朵朵之間感情戲太多,廢話太多,融入到這樣製作精良特效的電影裡讓人心裡擰巴。還有我們現在無人駕駛技術已經趨於成熟,步向商用了。但幾十年後的大卡車用著像大理石球一樣的操控裝置代替了方向盤,看男主角的實際駕駛體驗,靈敏有度,操控不佳。實際效果還不如方向盤來的直接。製作團隊完全可以換成無人駕駛模式或人車合一,神經感應駕駛模式。商業電影畢竟不是小眾電影適合大眾口味,票房才是關鍵。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八十分,值得一看。興趣之餘推薦看看太空無垠。
-
3 # 武漢郝海額
今天是大年初六,2月10日,賀歲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票房已經達到了16.57億,很快就會突破17億。作為今年賀歲檔最熱門的電影,豆瓣評分8.0,這比吳京的《戰狼2》7.1的豆瓣評分還要高。收穫諸多好評的同時,吳京可以說是再度封神,以目前票房增長的速度,個人和眾網友預測一樣,《流浪地球》的票房或將會僅次於《戰狼2》,這足以說明《流浪地球》是一部十分優秀的電影。
在我們都看好這部電影的同時,歐美媒體同樣對《流浪地球》絲毫不吝嗇好評,紛紛表示對中國科幻電影充滿期待。但南韓除外,在最近幾天,可以看到有網友曝出南韓的各大論壇上一些南韓網友對《流浪地球》的評價,酸臭味十足。
但在郝海君看來,這些網友的評價的轉移話題十分為人不恥,評論嚴重偏離電影本身,可以說是為了黑而黑,真的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要知道南韓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科幻電影能和《流浪地球》匹敵的。反正郝海君是實在找不到一部能打的。雖然說距離美國科幻大片還有些差距,但是吊打南韓的科幻電影難道不是綽綽有餘嗎。
印度媒體表示很驚訝,並給出很高的評價,表示這部電影甚至某些方面超越了好萊塢。
國內香港《南華早報》評價這是一部史詩級科幻電影!
《紐約時報》的評價足以說明對其的肯定,字裡行間意思就是已經來說把中國的科幻電影當做競爭對手了。
好在幾乎所有比較權威的媒體給予的都是肯定或勉勵,所以又有什麼必要在意那些充滿酸臭味的評價呢。無論如何,《流浪地球》是中國的科幻電影邁出的重要一步。以往形容我們電影的特效,我們往往都會想到一個詞,那就是五毛錢特效。吳孟達在之前的採訪中曾表示不敢相信我們這部電影的劇本和拍攝都是純中國產製作的,同時表示其實拍科幻片其實與國力也有關,相信這也是大家的看法。其實在郝海君看來國內早就有實力拍出這樣的電影了,只是因為之前錢沒用對地方。多把錢投入到製作當中,就算不用擁有超級流量的當紅小鮮肉,也可以獲得不錯的票房。
-
4 # 懷疑探索者
吳京憑藉《流浪地球》,一舉成為“現象級”人物,同時也讓一直在科幻圈的劉慈欣,成為大眾矚目的作家。在此之前,雖然劉慈欣在科幻圈已經封神,但畢竟屬於非主流,在文壇的影響力有限,哪怕他是第一個奪得雨果獎的亞洲人。《流浪地球》火爆之後,中國的科幻文學,必將迎來一批密集的關注,希望這股熱潮持續的久一點。
也許,在今日這批透過電影而關注科幻文學的年輕人裡面,幾十年之後就會出一個錢學森。當年卡爾薩根也是因為觀摩了科幻電影而狂熱的愛上了天文學,並且立志成為一個優秀的天文學家。
這也是我認為科普工作重要的意義所在。少年兒童的三觀很重要,也許他在三觀未成熟之前因為看了朱清時的一篇垃圾文章,從此性情大變,成為一個談玄說鬼、半人半鬼的怪物,也可能看了一篇優秀的科普佳作,從此走上光明的康莊大道,繼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棟樑俊才。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在短期內還不能改變中國科幻文學的窘境,圖書熱賣的依然是劉慈欣一個人而已。我剛剛逛了逛某寶,同名的著作在一個店鋪就暢銷了7000多冊。但是其他的科幻作家的作品並不好賣。不過,希望還可以照耀在別的地方,不一定非在科幻文學界。所以,我希望在今天的這批觀眾裡面,以後會湧現出一批天文學家,航天專家,或者再出一個劉慈欣。這是希望所在。
-
5 # 影視口碑榜
2019年春節檔,《流浪地球》三天完成逆襲,從上映首日院線排片第四一躍成為排片第一,電影票房也在上映第5日後來者居上一躍到第一位,目前這部電影成為中國影史上第14部破20億的電影,是2019年春節檔電影名副其實的領頭羊。
《流浪地球》剛上映時口碑一度爆棚,“中國首部硬科技電影”、“中國科幻電影的里程碑之作”、“中國特色的科幻電影”等等等,一連串的好評也讓更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想要一探究竟。
《流浪地球》票房節節攀升,據悉,這部電影預估票房超過50億,但是隨著電影票房越來越高,《流浪地球》的口碑卻開始下滑。短短一星期時間,豆瓣評分從8.5降到7.9,很多觀眾對這部電影提出質疑。
作為一部“里程碑”之作,觀眾對《流浪地球》的期待自然是比較高,所以電影中吳京飾演的劉培強駕著飛船衝向木星的環節,很多觀眾覺得還是個人英雄主義有點重,另外,拯救地球的計劃,不是出自於科學資料,而是由一個半路殺出來的毛頭小子拍腦門臨時提出,如此“兒戲”的拯救地球,也讓很多觀眾覺得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
劇情的支撐點出現漏洞,作為一部被觀眾報以厚望的電影,即使有好看的特效,即使有催人淚下的觸點,觀眾難免還是覺得《流浪地球》少了一點高階感。
很高的票房走勢,但口碑卻走下坡路,這讓小編想起了吳京的《戰狼2》,《流浪地球》和《戰狼2》有相似點,兩部電影同樣是口碑引爆票房,《戰狼2》最終也是以56.83億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票房的標杆,但對於《戰狼2》,它的口碑卻差強人意。《戰狼2》豆瓣評分僅為7.1分,很多觀眾覺得,它的劇情也同樣禁不起推敲,個人英雄主義濃厚,但“戰狼”的成功卻也讓軍旅題材電影迎來了春天。
隨著觀眾越來越冷靜的觀影,或許批評《流浪地球》的聲音還會更多,口碑逐漸兩極化,這對《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本身來說也並非壞事,作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先鋒之作,它的意義並不僅僅是樹立一個標杆不可超越,開啟中國科幻電影的新局面,拍符合中國國情的牛掰科幻電影,敢於嘗試,勇於探索,《流浪地球》還是值得點讚的!
-
6 # 於光亮1969
#流浪地球# 科幻小說,科學只是一種佐料,不能太較真兒了。科學原理加以天馬行空的想象,才能創造出動人心絃的故事。不必執著於那個發動機能否推動地球,太陽的氦閃現在是否可能發生。科學元素能對百分之五十就行了。宇宙常青,而科學理論日新。人們對宇宙的看法也是一天一個樣。暫且讓大劉自圓其說吧,流浪地球已經給了我們震撼,表達出了他想表達的東西。
-
7 # 劈了啪拉
可以,那是相當的可以!
本來並不是很看好《流浪地球》,畢竟中國產科幻電影,你懂得....
不過看完之後,感覺確實被打臉了,中國產科幻電影的元年可能就在這部電影之後就開啟了。
雖然本人沒有看過原著,但是電影整體的情節交待的還是很清楚的,就是給地球裝上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軌道,飛去木星軌道,以免受到太陽變大的威脅。
腦洞真的很大,故事的創意非常好,好故事永遠是成就好電影的最主要的因素,何況是科幻電影,更顯的尤為主要。
演員確實都以青年演員為主,雖然有達叔和李光潔的加入,但是裡面的男女一號都不算是大咖,雖然咖位不大,但是演技線上啊。
何況導演把請大咖的錢全放在了電影的製作和服化道上面,真正的好鋼用在刀刃上,製作出了中國產科幻電影的前所未有的視覺感官。無論是從人們穿的外骨骼,卡車的細節,重聚變發動機的外觀,地下城市的環境,各方面都很有科技感科幻感,達到了好萊塢的製作水平。
雖然電影有這麼優點,但是有一些瑕疵,比如人物臺詞還不夠有力,有些專業的點沒有解釋清楚,影響對情節的理解,故事的緊張節奏展現的還不夠強等等。
但願《流浪地球》成功後,不要引出後面一大群跟風者,為了圈錢拍科幻電影,把這個剛剛發芽的科幻圈,扼殺在搖籃裡。
-
8 # 娛樂座談會
我來談談這部電影的命運,也就是《流浪地球》誕生的波折。從這個角度,真可以寫出一篇曲折離奇的現實主義小說了。有一句話叫做冥冥之中如有神助。經過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尷尬處境,忽見柳暗花明又一村。迎來了中國大科幻的壯美春天!可喜可賀!
《流浪地球》原著是一篇科幻小說,早在18年前,由山西籍作家,電力工程師劉慈欣在業餘時間創作。在4年前,被年輕導演郭帆慧眼看中,要拍成影片。其中萬達是投資方之一。但是,拍攝到一半時,有幾個原因,萬達撤資了。其一是財大氣粗的萬達,資金不是那麼雄厚了。其二就是不看好科幻題材。國內歷來是宮廷內鬥戲,泡沫情感劇的天下,套路十分成熟。而科幻大劇,有好萊塢高山矗立。猶豫不決導致,思慮再3,趁早決絕退出,別再冒這個風險了。撤資後,卻轉投了《情聖2》。這一步棋如同押寶。他看中的正是愛情劇這個成熟又能大賣的題材。更有吳秀波大流量明星的票房保證。所以無論誰來看,萬達這樣操作,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再精明不過了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情聖2》,徹底黃了。聰明反被聰明誤,估計萬達人悔恨得腸子都綠了
這也就是所謂的命運吧。萬達退出,卻成就了另外一個人,就是因《戰狼2》勢頭正盛的吳京。吳京當時在《流浪地球》做客串演出。萬達退出,導致這部片子資金出現很大缺口。處境十分尷尬。導演郭帆就對吳京說,沒錢了。聽到這話,吳京二話沒說,居然馬上投資6000萬!
這就怪了!本來萬達是個精明者。吳京也不傻啊,但為啥做讓人費解的事?原來吳京跟郭帆一樣,獨具慧眼,偏偏看中了這個科幻題材電!這就叫英雄所見略同吧。他在看這部片子的劇本時,對其中的中國英雄形象感動的大哭!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這部片子半途而廢!今天來看,吳京能接觸這部電影,就決定了這部片子的命運不會差!因為他是電影業新崛起的重要角色。有錢是一方面,還有就是他一直想在事業上做大做強。最重要的就是他在娛樂圈良好的口碑。這是流量的基礎。
有一句話有志者事竟成。果然,在吳京的努力下。這部7000名工作人員,前後歷時4年,經過撤資風波,耗資3億多元的《流浪地球》,大年初一開始上映,一路過關斬將,勢如破竹。現在已斬獲28億!而預測票房達到了50多億!成為戰狼2後,再一部創記錄的大片!
再看看前前後後,這些波折中牽扯的有關各方:萬達,吳秀波,吳京,《情聖2》,《流浪地球》。這些投資者和演員的所作所為,和目前他們的命運是何等的懸殊。有跌入谷底的。有登上頂峰的。可能萬達人正在大罵自己瞎了眼!
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吳京、郭帆、劉慈欣,以他們通力合作的《流浪地球》,共同開創了中國科幻大片的新紀元!有苗不愁長,我們可以有理由說,隨著中國產電影的發展,完全有信心與好萊塢一比高下
-
9 # 吾評吾劇
懷著期待的心情看了《流浪地球》,還真沒讓我失望,這可以說是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大片,意義不言而喻。
我不是理科生,我所理解的硬科幻電影,是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上,用合乎邏輯的技術推演,描繪出一種既大膽奇妙又極可能實現的科學設想,帶給觀眾既浪漫又寫實的感覺。這一點,《流浪地球》做到了。
特效很燃,而且“能實景的全做實景”,誠意滿滿。氣勢宏大的採礦場、神殿巨柱般的發動機、熱鬧喧雜的地下城、冰封的東方明珠等地標、浩瀚宇宙中孤獨的地球、點燃木星席捲而來的火流星等精彩呈現,都讓人讚歎不已。
雖然一些近景和特寫的處理,與好萊塢大片相比略顯粗糙,但總體來說特效的完成度很不錯,而且劇組沒請任何流量明星,將有限的預算花在了刀刃上。
影片最大的亮點,是類似科幻片從未有過的大膽設想,“帶著地球去流浪”。在太陽老化形成駭閃、毀滅地球之前,人類必須逃出太陽系。而距離最近的半人馬座星系中的恆星比鄰星,不僅需要長達2500年的星際旅程,而且它沒有行星,還需要自備載體。因此只有依靠地球這種大規模且完整的生態系統,才能讓人類生生不息。
“流浪地球”計劃,先利用赤道發動機反向噴射,讓地球逐漸停止自轉;然後再全部開動1萬臺行星發動機,讓地球加速圍著太陽繞圈,其軌跡不斷拉長,且越來越扁,當遠日點到達木星附近時,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逃出太陽系;之後地球再經過漫長的星際旅行,成為比鄰星的一顆行星。
“帶著地球去流浪”的理念中蘊含的,不僅有科技成份,更有著我們對故土和家園的眷戀之情。影片中一家三代的感情、冰雪融化後帶孩子到貝加爾湖畔釣魚的夢想、末日要見家人最後一面、以及劉培強“沒有人類文明就將豪無意義”的力爭等,都是這種精神內涵的寫照。
影片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人工智慧MOSS說的那句話,“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不可否認,人類有認知侷限性,難免會犯錯。
在地球被木星引力所捕捉的時候,人類未能充分考慮到木星引力和磁場的破壞力,不僅眾多城市被地震摧毀,更嚴重的是造成70%的行星發動機熄火,地球被木星強大引力所吸引,差點超越洛希極限、遭遇滅頂之災。
人工智慧MOSS計算出地球沒有扳回希望後,立即將空間站的領航任務,改為“火種計劃”,並冷酷地壓制了劉培強和俄國同事的反抗。“MOSS沒有叛逃”,它只是在執行命令。
但人類不同於機器,人類有情感、有經歷、有思想,不會只遵從資料和機率來做選擇。
劉啟點燃木星大氣、使地球獲得巨大反衝能量、從而逃離木星引力的設想,顯然在此前已有其他科學家提出過並遭否定。但MOSS能測算出其成功機率為0,卻算不出眾志成城的決心和勇氣,算不出劉培強自我犧牲延長的引爆距離,他們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因為“希望是我們回家的唯一方向”。
-
10 # Vanik9409
作為中國第一部硬核科幻電影,雖然《流浪地球》在上映前期並沒有進行聲勢浩大的宣傳推廣,但是並不影響我前往影院的熱情。總體來說,《流浪地球》沒有讓我失望,它的確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它向影迷們呈現了一場盛大的科幻視覺盛宴,而不是像個別營銷號鼓吹的那樣是一部太空戰狼。但是作為一部電影,《流浪地球》仍然有值得改進的地方,這也許是一個電影迷對中國電影一種迫切的願望吧。但是,一口氣不能吃成胖子,在2019年伊始,能看到《流浪地球》這樣的優質良心電影,讓我內心有很大的慰藉。
我不是大劉的書迷,也沒有讀過《流浪地球》這本書,所有的感受都僅僅從電影角度展開。
一、劇情
電影,是一門光與影的藝術,同時它也是一門講故事的藝術。一部好電影,可以沒有狂拽炫酷的特效,可以沒有拳拳到肉的打鬥,可以沒有細膩唯美的畫面,但是,必須有完整紮實的劇情。
“本計劃將持續一百代人,儘管我們不知道4.2光年外的新太陽會帶來怎樣的家園,但從今天起,人類的勇氣和堅毅將永遠刻在星空之下。”這是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臺詞。與好萊塢各種特效大片不同的是,《流浪地球》並沒有像設立一個具體的反派形象(如《環太平洋》中的怪獸、《變形金剛》裡的威震天),而是將本片最大的戲劇衝突聚焦於人與整個物質世界上。從一開始行星發動機的“熄火”到終極大魔王——木星,電影逐層遞進,一步一步地向熒幕前的觀眾塑造了一個令人絕望的世界。點燃木星的方案,也和電影一開始的回憶鏡頭相呼應;而點燃木星的重要道具——火石,也是作為行星發動機的發動材料貫穿全文;伴隨著“火種計劃”的失敗,MOSS默許劉培強帶著空間站駛向木星也順理成章。可以說整部電影透過火石這一線索串聯始末,並沒有出現為了製造高潮而特意安排劇情帶來的那種生搬硬套的晦澀之感。總體而言,整個劇本非常完整,可見創作人員並沒有為了科幻而科幻,為了溫情而溫情,一切都是情理之中的抉擇。所以,單就劇情而言,《流浪地球》就完全稱得上是一部合格的科幻電影了。
二、世界框架
無論是對於科幻電影還是超級英雄電影等,世界框架的設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很多人會忽視這一點,但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尤其是科幻電影,世界框架的設定是整部電影的基礎。世界框架就像我們物理考題的前提假設,也可以理解為在電影宇宙中的邏輯。一部電影在給定的世界框架下,可以任由導演隨意折騰。但是現在許多電影,尤其是網路大電影,往往是隨意給定一個世界框架,主角卻跳脫在框架之外,運用超過框架的能力,這就是我們經常吐槽的不符邏輯。就拿《正義聯盟》舉例,其中蝙蝠俠、閃電俠等人和超人的能力設定差距過大,導致《正義聯盟》口碑大跌,3億美元的投入最後全球票房僅6.58億美元,位列歷史倒數第二。《流浪地球》取材於大劉的經典小說,整個世界框架設定合乎邏輯,並沒有出現令人驚掉下巴的劇情(比如來一句整個地下城的能源公園全部依託於太陽能)。雖然有不少人詬病一個可以進行核聚變的地球為什麼沒有無人駕駛,但是這完全可以符合邏輯。畢竟從來沒有哪個神規定了,無人駕駛技術必須出現在核聚變技術之前,不是嗎?所以《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劇情的推進展開,人物的能力設定都符合基本的世界框架設定。
三、特效鏡頭
我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樣,都是奔著特效鏡頭去看《流浪地球》的。不論是碩大的行星發動機還是冰凍的東方明珠都給人一種窒息感,那是一種重工業水平帶來的厚重。我曾記得,有一次去火車站做高鐵,隔壁站臺一輛高鐵全速透過,那300多公里每小時的時速一下子抓住了我的所有視線,疾馳而過的車廂不僅帶給我絲絲寒意,也帶給我一種人力渺小的虛弱感。在《流浪地球》時,我彷彿又回憶起了這段經歷。這種虛弱感並不是依靠情懷,也不是依靠幻想就可以體會到的,而是需要有實實在在的重工業的實力才有可能實現。
但是,不得不說許多鏡頭借鑑了經典電影《星際穿越》、《後天》等(如下圖),不過中國的科幻電影現在就像個牙牙學語的孩童,適當的借鑑、學習優秀的科幻電影是十分有益,我也希望將來有一天,中國能創造出好萊塢大片爭搶著借鑑的鏡頭和畫面。所以特效方面,尤其是對於幻想的大場景、大畫面,還有很多值得提升的地方。
圖一:星際穿越
圖二:流浪地球圖三:後天;
圖四:流浪地球
四、人物塑造
《流浪地球》在人物塑造方面就顯得有些不盡如人意,大部分的角色都塑造的不夠生動立體。《流浪地球》是一部典型的科幻片,在人物塑造方面需要給科幻鏡頭做出讓步,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劉戶口作為整部電影的男一號,理論上最多的筆墨,最激烈的戲劇衝突都應該在他身上得到突顯。但是縱觀全片,劉啟作為一個叛逆的“熊孩子”,轉變成為一個拯救地球的英雄這個過程太過於突兀,缺少起承轉合。唯一可以算作劉啟轉變的契機——姥爺韓子昂的去世在我看來也並沒有處理好。姥爺既不是為了拯救其他人而死,韓朵朵的身世也是從姥爺的角度展開。也許小說中,對劉啟的變化有著細膩精緻的刻畫,但是就電影而言劉啟的行為準則發生根本變化的原因有些表述不清,這也許是《流浪地球》中一個值得進一步推敲的點。這也許就是大多人看完電影,對其中很多角色沒有特別深刻的印象,但是對那句“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卻記憶猶新的原因。
總體來說,《流浪地球》是近幾年來,為數不多的誠意之作,無論從劇本、特效來看這部電影都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驚喜,但是不得不說,作為第一部硬核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還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
如果要我打分,就電影本身來說,我會給《流浪地球》7.5分,但是考慮其作為中國第一部硬核科幻電影,我最終會給8分。希望將來會有更多誠意之作。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更好的中國電影湧現出來,讓我一飽眼福。
(本文中插圖均來自百度)
回覆列表
至少60萬億個數量的億噸級推力發動機移動地球太空流浪!這個電影科幻片移動地球去外太空,脫離太陽系用了多少萬億噸推力的多少萬億個發動機?
推動地球質量60萬億億噸重量!又加上又有人工外力擺脫太陽系的吸引力的人工推力!地球一移動太空飛漂:連鎖反應的月亮及周圍行星軌道之吸引力與斥力平衡如何維護,是連鎖反應的吸引力於太空飛漂之吸引與被吸引的外層距離保護圈空間之成本……星體撞星體的流星雨慧星雨很慘重哦!
藍色地球重量60萬億億噸的地球村:用推力億噸級的發動機得用60萬億臺數量;用推力千萬噸級的發動機得用600萬億臺的數量;用推力百萬噸級的發動機得用6000萬億臺;用推力十萬噸級的發動機得用60000萬億臺發動機……
能生產太空級別的億噸級發動機得在2070年空天航母時代之2570年之後才行!生產60萬億臺數量的推力億噸級發動機,以合計每年生產十萬臺數量的億噸級發動機,得生產6億年時間!
能生產太空千萬噸級的發動機得在2300年,生產600萬億臺數量的千萬噸級太空發動機,以每年生產十萬臺,得要60億年時間!
能生產推力百萬噸級的發動機在2170年,生產6000萬億臺數量的百萬噸級推力的發動機,以每年生產10萬臺數量的百萬噸推力發動機,得花費600億年時間!
能生產推力十萬噸級太空發動機在2100年,每年生產10萬臺數量的10萬噸級推力的太空發動機,去推動60萬億億噸地球,得生產數量6億億臺十萬噸級發動機,年生產十萬臺數量,得花6000億年時間!
各位讀者看了以上資料的心情如何?
較真的計算真理的實力:人類未來重慶陳紅雲思想上萬個地球十萬個地球書稿有著作權,從小為出書立傳讀的圖書發行專業中專文憑;幾十年6千多萬字親寫筆記樂此不疲的自覺自制學習又持續的拼命上進精神!
給個支點,可以撬起地球的西方古人名言,在現實中得多少萬億億噸當支點才行,槓桿得造多少萬公里長,又槓桿得多少億噸重量,又得使用多少億噸力量去維持撬動地球……用現實的計算不是一拍大腦,宇宙海的天涯海角上千億光年跑一圈只要一秒:反正吹牛逼不上稅!
用真理資料的計算來駁斥並駁倒移動地球去外星浪漂的假理論,讓其自吼硬科幻之人名聲掃地,讓其知道幾斤幾兩的自知之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拍電影花了錢而理論實際上執行是成本對比!重量60萬億億噸地球,用億噸級發動機需至少60萬億臺的推力億噸級發動機成本……
地心說的宗教皇帝新衣就是用真理去駁倒的日心說地心說之爭……
太陽系怪不得N億年存在又隕石撞不飛:得多大力量才撞碎太陽當流星雨慧星雨啊……
接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