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賀故事

    科普知識:《普通心理學入門》

    第一章普通心理學

    第一節 緒 論

    第一單元 普通心理學的研究物件及內容

    一,心理學概述

    心理學史研究心理現象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的科學:

    心理現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複雜的現象之一,從古至今為人們所關注,一代又

    一帶的科學家對它進行了不懈的探索。人的心理,即意識,是心理發展的最高層次,只有人才有意識。

    但是,心裡的本質是什麼,意識的本質又是什麼;心理現象是怎麼發生,它又是在什麼條件下得以發展和完善,最後達到意識的水平的;心理活動遵循什麼樣的規律,

    掌握這些規律怎樣為人類的實踐活動服務,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心理學研究所要解決的。

    心理現象可以從它的發生,發展上進行研究,這方面的研究構成了心理學中動物心理學和比較心理學兩個分支;從人類個體心理的發生和發展上進行研究,構成了發展心理學

    和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社會對心理發展的制約和影響,構成了社會心理學;研究心理現

    象產生的神經機制,構成了生理心理學;把心理學研究的成果運用於解決人類實踐活動中

    的問題,以服務於提高人的工作水平,改善人的生活質量,這又構成了心理學眾多的應用

    分支。例如服務於人類健康的醫學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心理衛生、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

    服務於教育的教育心理學;服務於管理的組織管理心理學、人事心理學和心理測量;此外

    還有工程心理學、環境心理學、體育運動心理學、:司法心理學、航空航天心理學、文藝心

    理學等等心理學分支。

    把上述研究成果集中起來加以概括,總結出人的心理活動的最一般的規律,

    這就是普通心理學。可以說普通心理學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現象為研究物件,總結心理活動最普遍,最一般規律的心理學的最基礎的科學。

    普通心理學所總結出來的規律對心理學的各個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導的意義。

    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現象為研究物件,總結心理活動最普遍、

    二、普通心理學的內容

    普通心理學的內容可以分為四個方面: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動機:能力和人格

    (一)認知

    認知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或者說是對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資訊加工的過程他包括感覺、知覺、記憶、表象、言語、思維和想象等心理現象。

    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

    (二)需要和動機

    需要是人體內部的一種不平衡狀態,是對維持和發展其生命所必須的客觀條件的反映;

    動機是推動人從事某種活動,並朝向一定目標前進的內部動力。當人意識到自己的需要時,

    這種需要就變成了人的活動動機。

    (三)情緒、情感和意志

    情緒和情感是伴隨認識和意志過程而產生的對外界事物的態度和內心的體驗,是對客

    觀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關係的反映;意志是人的思維決策見之於行動的心理過程。

    (四)能力和人格

    能力是順利、有效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人格也稱個性,是指一個

    人區別於他人的、在不同環境中一貫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影響人的外顯和內隱行為

    模式的心理特徵的總和。能力、氣質和性格都是人格的組成部分,氣質是心理活動動力特

    徵的總和,即表現在心理活動的速度、強度和穩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徵;性格是表現在對事

    物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上的人格特徵。

    上述心理現象又可分為兩大類,即心理過程和人格。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是以過程

    的形式存在的,它們都要經歷發生、發展和結束的不同階段,所以屬於心理過程。需要、

    動機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動力,表現了人格的傾向性;能力、氣質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徵,它

    們都是人格的組成部分。人格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透過心理過程表現出來的。在人的發

    展過程中,先有心理過程,而後逐漸形成了人格。人格形成以後,又會對心理過程具有制

    約的作用。

    一、心理是腦的功能

    第二單元 人的心理的本質

    心理是腦的功能,腦是心理活動的器官。沒有腦的心理,或者說沒有腦的思維是不存

    在的。正常發育的大腦為心理的發展提供了物質的基礎。人的大腦是最為複雜的物質,是

    物質發展的最高產物。

    心理現象是隨著神經系統的產生而出現,又是隨著神經系統的不斷髮展和不斷完善,

    才由初級不斷髮展到高階的。無機物和植物沒有心理,沒有神經系統的動物也沒有心理,

    只有有了神經系統的動物才有了心理。無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非常簡單,像環節動物只有

    一條簡單的神經索,它們只具有感覺的心理現象,只能認識事物的個別屬性;脊椎動物有

    了脊髓和大腦,它們有了知覺的心理現象,能夠對事物外部的整體加以認識了;靈長類動

    物,像猩猩、猴子,大腦有了相當高度的發展,它們能夠認識事物的外部聯絡,有了思維

    的萌芽,但是還不能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的內部聯絡。只有到了人類,才有了思

    維,有了意識,人的心理是心理發展的最高階段,因為人的大腦是最複雜的物質,是神經

    系統發展的最高產物。所以,從心理現象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也說明了心理是神經系統,

    特別是大腦活動的結果。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是從事心理活動的器官。

    腦是心理活動的器官,人們獲得這一正確的認識經歷了幾千年。現在,這一論斷得到

    第一章普通心理學

    了人們生活的經驗,臨床的事實,以及從心理發生和發展過程,腦解剖、生理研究所獲得

    的大量資料的證明。以致今天“心理是腦的功能”這一論斷對大家來說已經是常識性的知

    識了。

    二、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

    -+ 健全的大腦給心理現象的產生提供了物質基礎,但是,大腦只是從事心理活動的器官,

    有反映外界事物產生心理的機能,心理並不是它自身所固有的。心理現象是客觀事物作用

    於人的感覺器官,透過大腦活動而產生的。所以客觀現實是心理的源泉和內容。離開客觀

    現實來考察人的心理,心理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對人來說,客觀現實既包括自

    然界,也包括人類社會,還包括人類自己。

    20世紀20年代印度發現的兩個狼孩——讓狼叼走養大的孩子,他們有健全的人的大

    腦,但是,他們脫離了人類社會,是在狼群裡長大的,他們只具有狼的本性,而不具備人

    的心理。所以,心理也是社會的產物,離開了人類社會,即使有人的大腦,也不能自發地

    產生人的心理。

    心理的反映不是鏡子似的機械的反映,而是能動的反映。因為透過心理活動不僅能認

    識事物的外部現象,還能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並用這種認識來指導

    人的實踐活動,改造客觀世界。

    心理是大腦活動的結果,卻不是大腦活動的產品,因為心理是一種主觀映象,這種主

    觀映象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體驗,它是主觀的,而不是物質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應該把心理和物質對立起來,不能混淆,否則便會犯唯心主義或庸俗唯

    物主義的錯誤。

    三、心理是以活動的形式存在的

    心理是在人的大腦中產生的客觀事物的映象,這種映象本身從外部是看不見也摸不著

    的。但是,心理支配人的行為活動,又透過行為活動表現出來,因此,可以透過觀察和分

    析人的行為活動客觀地研究人的心理。

    四、心理學是界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中間學科或邊緣學科

    心理現象既是腦的機能,又受社會的制約,是自然和社會相結合的產物。只有從自然

    和社會兩個方面進行研究,才能揭示心理的實質和規律。所以,研究心理現象的心理學應

    該是一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中間科學。研究心理現象的生理機制是自然科學的

    任務,研究社會對心理活動的制約又是社會科學的任務。作為一個心理學家,如果他從自

    然科學的角度去研究心理現象,他就是一個自然科學家;如果他從社會科學的角度研究心

    理現象,他就是一個社會科學家。

    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

    第三單元 心理學發展簡史

    一、科學心理學的建立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說過:“心理學有一個很長的過去,卻只有一個短的歷史。”

    這句話正確地概括了心理學發展的歷史事實。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心理現象有著濃厚的興趣,

    古代中外哲學家、思想家在說明物質和意識的關係的時候,都闡述過他們對心理現象的觀

    點,有些觀點至今仍有參考的價值,甚至今天看來仍然是正確的。

    例如,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子

    則說人之初性本惡;告子認為,人之初性不善也不惡,人性是後天生活環境決定的。2500

    年前,古希臘的希波克拉特把人分為四種類型,即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鬱質,並

    解釋說,這四種類型是由人體內四種液體所佔的比例不同造成的;500年之後,古希臘的

    蓋倫提出了氣質這個概念,把希波克拉底的分類叫做人的氣質型別,而且這四種氣質型別

    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過去對心理現象的研究用的是思辨和總結自己經驗的方法,所以對心理現象的

    看法,只能說是一種心理學思想,而沒有形成一門獨立的心理科學。19世紀以前,心理學

    一直隸屬於哲學的範疇。

    直到19世紀中葉,由於對心理現象的研究引進了實驗的方法,才使心理學成為一門實

    證的科學,並最終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

    雖然這一時期心理學的實驗研究有很多成果,例如德國生理學家韋伯1840年發現了差

    別感覺閾限的定律,即韋伯定律;1860年德國心理學家費希納在韋伯定律的基礎上開創了

    心理物理學的新領域;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開創了記憶的實驗研究,但是,影響最大的

    要數德國心理學家馮特,他建立了研究心理現象的實驗室,培養了一大批學生,這些人後

    來到了世界各地,他還創辦了《心理》雜誌,對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為紀念馮特對心理學的貢獻,人們把他於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

    學實驗室,看做是科學心理學誕生的標誌。

    二、學派的紛爭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於心理現象是一種十分複雜的現象,人們很難對它做出全面

    的解釋,往往從一個側面去認識心理現象,並把自己這種片面的認識當作是對心理現象的

    正確的、全面的解釋。這樣便形成了各種心理學的派別,這時的心理學處在一個學派林立,

    相互紛爭的時代。

    馮特、鐵欽納用研究化學的方法來研究心理學,他們用所謂內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現象,

    想找出構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人們稱其為構造心理學派。

    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反對構造學派的觀點,主張心理學要拋開意識,徑直去研究行為,

    探索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絡,成為行為主義學派。這一學派認為,只要確定了刺激和反應

    普通心理學

    (即卜R)之間的關係,就可以透過控制環境而任意地塑造人的心理和行為。因此這一學

    派的觀點是典型的環境決定論的觀點。

    德國心理學家魏特海墨等人認為整體大於部分的相加,因而反對把心理現象分解為元

    素,主張從整體上來研究心理現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學,或叫格式塔心理學派。

    美國的實用主義哲學家、心理學家詹姆士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心理在適應環境中的

    機能、作用,被稱為機能主義心理學。

    奧地利的弗洛伊德認為,人的行為源於本能和原始的衝動,特別是性衝動。如果人的

    某些本能不能得到滿足,並被壓抑到潛意識中,就會導致精神疾病。把壓抑到潛意識中的

    體驗和情緒挖掘出來,加以抒發,就能獲得治療的效果。從此,心理學不僅注重對意識的

    研究,而且也開始了對無意識的研究。這樣,精神分析從一種治療精神病的方法,便發展

    為一種完整的理論,這就是精神分析學派。

    三、當代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取向

    心理學建立初期學派紛爭的局面到20世紀30年代基本結束。二次大戰後新的心理學

    思想相繼產生,它們以新的思潮或發展方向影響著心理學的各個研究領域,從而加強了心

    理學研究的整合趨勢。其中最具影響的有:

    60年代以美國的羅傑斯和馬斯洛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著重於人格方面的研究。

    它既反對把人的行為歸結於本能和原始衝動的弗洛伊德主義,也反對不管意識,只研究刺

    激和反應之間聯絡的行為主義,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人本主義認為人有自我的純主

    觀意識,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只要有適當的環境,人就會努力去實現自我,完善自我,最

    終達到自我實現。所以人本主義重視人自身的價值,提倡充分發揮人的潛能。

    60年代發展起來的認知心理學是心理學研究的新方向。它把人看做是一個類似於計算

    機的資訊加工系統,並以資訊加工的觀點,即從資訊的輸入、編碼、轉換、儲存和提取等

    的加工過程來研究人的認知活動。認知心理學用模擬計算機的程式來建立人的認知模型,

    並以此作為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途徑。同時,計算機科學也利用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用計算機來模擬人的心理活動過程。認知心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結合開闢了人工智慧的新

    領域。當前,認知心理學又與認知神經科學相結合,把行為水平的研究與相應的大腦神經

    過程的研究結合起來,更加深入地探討認知過程的機制。

    生理心理學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探討的是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和腦的機

    制。從解剖生理學的研究發現大腦機能定位,到心理活動時大腦物質代謝變化的生化研究,

    再到腦電波、腦成像技術的應用,都不斷地加深著人們對感知覺、記憶、思維和情緒機制,

    乃至於人格特徵、智力活動與腦的關係的認識。

    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

    第四單元

    研究心理學的原則

    研究心理現象的原則和方法

    (一)客觀性原則

    科學就是對客觀事物本質的認識,就是按照事物本來的面目來說明、解釋事物。心理

    現象是世界上最為複雜的事物,認識它,解釋它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古往今來,

    無數思想家、科學家致力於心理現象的探索,取得過輝煌的成果,也走過許多的彎路,甚

    至犯過不少的錯誤。關鍵在於,一要有科學的手段,二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

    科學心理學誕生以前,心理學靠思辨和總結自己經驗的方法進行研究,所以心理學只能

    孕育在哲學的襁褓中。19世紀中葉,心理學引進了實驗的方法,才使心理學從哲學中分化出

    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20世紀中葉,心理學和先進科學技術,例如和計算機科學結合,

    使心理學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心理學研究有了更多的手段。腦

    外科手術的進步,腦化學、電子技術,腦電波、腦成像、記錄單細胞活動的微電極技術的應

    用,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我們瞭解與人的行為相聯絡的腦結構、腦的生物化學活動,

    以及神經系統加工資訊的過程提供了基礎,也為心理學的發展開闢了更加廣闊的前景。

    有了科學的研究手段,還要有科學的態度,這就是實事求是,這就是堅持心理學研究

    的客觀性原則。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人們往往從某一理論假設出發,對調查或實驗資料

    有好惡之分,喜歡支援自己假設的資料,輕視和自己的假設不一致的資料,因而會歪曲事

    實;人們也往往對心理現象進行主觀的猜測,而不去找它的證據,因而以臆想代替事實,

    像對動物心理或兒童心理進行研究的時候經常發生的那樣。

    (二)辯證發展原則

    ++++ 心理現象和其他現象一樣,都是發展變化的。動物從沒有心理到有心理,心理再從低階

    發展++++到高階,直至出現人的意識,這是心理現象的種族發展;嬰兒從出生,歷經幼兒期、學齡

    期、青年-期、中年期,最後到老年期,人的心理也有一個發生、發展、成熟和衰老的過程。就是

    同一心理現象,例如人的需要,也是發展變化的。嬰兒時期,人的生理需要是主要的;隨著

    年齡的增長,人的社會性需要越來越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需要越來越提高;在不

    同的場合,人的需要也不一樣。20世紀中葉,手錶、腳踏車、縫紉機是小康的象徵;21世

    紀的今天,人們在追求寬敞的住房和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在學校、課堂,人們在追求知識;

    到了餐廳,人們想吃到美味佳餚。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人的心理。

    心理現象又像其他現象一樣,是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個性在心理過程的基礎上形

    成,又透過心理過程表現出來;個性一旦形成,又會對心理過程產生制約的作用。沒有感

    性認識就不會有理性認識,感性認識越豐富,越有利於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同時,只有理

    解了的東西才能更好地感知它,思維又影響著人的感性認識。所以事物都是相輔相成、相

    互制約的。我們必須用辯證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事物,不能割斷事物之間的密切聯絡。

    (三)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

    心理學的研究有其理論目的,這就是探索心理發生、發展和活動的規律,為解答精神

    -普通心理學

    和物質的關係提供科學的依據。心理學還有其實踐的任務,這就是運用心理學的規律為人

    類的實踐活動服務,解答教育、醫療衛生、人力資源管理、體育運動、司法、交通、文化

    藝術、航空航天等領域提出來的各種實際問題,以提高人的工作和生活質量。理論脫離實

    際的研究既沒有效益,也不利於心理學本身的發展,是沒有生命力的。

    二、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自然(一般)觀察法

    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系統觀察人的行為和活動,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

    和發展的規律的方法叫觀察法。例如,觀察兒童的遊戲,記錄兒童每天所說的話,瞭解兒

    童的注意力和兒童的思維活動,比較兒童語言的發展等。在進行觀察的時候,觀察者不應

    干預活動的進行,應該客觀地進行觀察,按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記錄,然後進行分析。

    因此,觀察法不能控制條件,只能聽任活動的自然進行。但是,觀察法所得到的資料比較

    客觀、真實。透過對觀察資料的分析,也可提供現象之間因果關係的假設,為進一步進行

    實驗研究打下基礎。

    (二)調查法

    就某一問題,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向被調查的物件提問,讓他回答,透過對他的回答

    的分析來了解他的心理活動的方法叫調查法。用口頭提問進行的調查叫訪談法;用問卷的

    方式提問,讓被調查者回答進行的調查叫問卷法。例如民意測驗、人口普查就是調查。在

    進行口頭調查的時候,事先要列好提問的問題或提問的提綱;在用問卷進行調查的時候,

    要按科學的程式制定好問卷,即問卷要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問題的設計要準確、具體,

    而且不能有暗示的作用,不能讓被調查的物件難於理解,或者產生歧意,或者暗示出問題

    的答案;在選擇調查物件的時候,一定要遵循隨機的原則,否則調查的結果具有片面性,

    不能代表調查的總體。

    (三)個案法

    個案法是對某一被試者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詳細研究,包括他的歷史資料、作業成績、

    測驗結果,以及別人對他的評價等等,目的在於發現影響某種心理和行為的原因。個案法

    又叫個案歷史技術,這種方法強調的是個體之間的差異。例如,對超常兒童的跟蹤研究就

    是運用的個案方法。透過對超常兒童的個案研究,可以瞭解超常兒童的個性特點,影響他

    們創造性發揮的主客觀條件等。此外,像單親家庭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問題兒童所受

    到的影響等等也都可以運用個案的方法進行研究。個案法是對一個人進行研究所得到的結

    果,能否加以擴充套件,應該慎重分析。

    (四)實驗法

    實驗研究的方法就是主試者在嚴格控制條件的情況下,觀察被試者的行為或活動,探

    索客觀條件和人的心理活動之間的因果聯絡的研究方法。由實驗者選擇用來引起被試者心

    理或行為變化的刺激變數叫白變數;由自變數引起的被試者心理和行為的變化叫因變數。

    我們所要尋找的就是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因果聯絡。為了研究的成功,實驗者還要控制

    除自變數之外的一切能夠對被試者的心理或行為產生影響的客觀條件,這些條件叫做控制

    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

    變數。例如,在研究不同的記憶方法對記憶效果的影響的時候,記憶的方法是自變數,被

    試者的記憶效果是因變數。但是,除了記憶方法之外,記憶的材料、被試者的性別、年齡、

    知識經驗、個性特點,以及環境條件等等,都會對記憶效果產生影響。我們的目的是確定

    記憶方法的優劣,在研究中我們只能讓記憶方法這一個因素起作用,其他條件都要加以控

    制,不能讓它們影響記憶的成績。控制的辦法很多,主要是要保持這些條件的恆定,讓它

    們在各種實驗條件下所起的作用相等。如果應該控制的變數沒有控制好,也就是在實驗中

    不該起作用的因素起了作用,那麼,就會造成自變數和沒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引起了被試

    者心理和行為的變化,實驗就失去了它的效用。

    第二節 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

    第一單元 神經系統的構造及功能

    神經元及其功能

    圖1—1 神經元

    時突

    日體

    軸突

    末梢

    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

    變數。例如,在研究不同的記憶方法對記憶效果的影響的時候,記憶的方法是自變數,被

    試者的記憶效果是因變數。但是,除了記憶方法之外,記憶的材料、被試者的性別、年齡、

    知識經驗、個性特點,以及環境條件等等,都會對記憶效果產生影響。我們的目的是確定

    記憶方法的優劣,在研究中我們只能讓記憶方法這一個因素起作用,其他條件都要加以控

    制,不能讓它們影響記憶的成績。控制的辦法很多,主要是要保持這些條件的恆定,讓它

    們在各種實驗條件下所起的作用相等。如果應該控制的變數沒有控制好,也就是在實驗中

    不該起作用的因素起了作用,那麼,就會造成自變數和沒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引起了被試

    者心理和行為的變化,實驗就失去了它的效用。

    第二節 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

    第一單元 神經系統的構造及功能

    神經元及其功能

    圖1—1 神經元

    時突

    日體

    軸突

    末梢

    第一章普通心理學

    神經元具有接受刺激(資訊)、傳遞資訊和整合資訊的功能。所謂接受刺激就是把刺激

    的物理、化學能量轉化為神經能,即神經衝動;傳遞資訊就是沿著神經纖維傳遞神經衝動,

    或從感覺器官傳至中樞,或從神經中樞傳至效應器官;整合資訊就是對資訊進行分析和綜

    合。

    神經元分為感覺神經元(傳人神經元)、運動神經元(傳出神經元)和中間神經元(在

    感覺和運動神經元之間起聯絡作用的聯絡神經元)三種。·

    二、外周神經系統及其功能

    許多神經元的軸突聚集在一起組成神經纖維,構成一根神經。神經系統就是由遍佈全

    身的神經組成的。外周神經系統是聯絡感覺輸入和運動輸出的神經機構,它包括由腦神經

    和脊神經組成的軀體神經系統及自主神經系統。

    腦神經有12對,即嗅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外展神經、面

    神經、聽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和舌下神經。其中有感覺的,有運動的,也

    有兼有感覺、運動機能的混合神經。

    脊神經有31對,均由脊椎兩側的椎間孔中發出,分為前、後兩支,分管頸部以下身體

    相關部位的感覺和運動。

    自主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組成,分佈於心臟、呼吸器官、血管、胃腸平

    滑肌和腺體等內臟器官,調節、支配內臟器官的活動。自主神經系統一般不受意識的支配,

    經特殊訓練,意識或意念可在一定程度上調節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動。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

    統的活動具有拮抗作用。交感神經系統的功能在於喚醒有機體,調動有機體的能量;副交

    感神經系統的功能則在於使有機體恢復或維持安靜狀態,使有機體儲備能量,維持有機體

    的機能平衡。人在情緒狀態下會有明顯的生理變化,因此,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動與情緒有

    密切的關係。

    三、中樞神經系統及其功能

    大量的神經細胞集中的地方稱作神經中樞。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脊髓和大腦(圖1

    (一)脊髓

    脊髓由外周神經系統的脊神經胞體和神經纖維構成,是中樞神經系統最低階的中樞。

    它能向大腦傳送神經衝動,或者把大腦發出的神經衝動傳遞到效應器官;也能完成一些簡

    單的反射。

    (二)腦幹

    腦幹位於顱腔內與脊髓相連線的部位,包括延腦、腦橋和中腦三部分。它是腦的最古

    老的部位,也是維持生命的基本活動,如呼吸、心跳、體溫調節等生理活動的主要機構。

    延腦緊接脊髓,是上下行神經纖維的通道,但是,從身體兩側來的神經纖維,經延腦

    的椎體交叉向對側傳導,使大腦兩半球與身體兩側成為對側傳導和對側支配的狀況。此外,

    延腦中還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樞。

    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

    圖1—2 中樞神經系統

    腦橋在延腦之上,小腦之前,是神經纖維上下行的通道,也是聯絡大腦與小腦,以及

    兩個小腦半球之間神經纖維的通道。

    中腦在腦橋之上,是上下行神經纖維的通道,也是瞳孔反射和眼動的中樞。

    腦幹網狀結構是許多散在的神經核團和上、下行神經纖維交織構成的一個神經網路結

    構,貫穿於腦幹的大部分割槽域。它是調節睡眠與覺醒的神經結構,使有機體在一定刺激作

    用下,保持一定的喚醒水平和清醒狀態,維持注意並激活情緒。

    (三)間腦

    間腦位於腦幹之上,包括丘腦和下丘腦。

    丘腦是網狀結構最高部位的終端,在控制睡眠和覺醒中起重要作用。此外,丘腦還是

    大腦皮質下感覺的較高階中樞,除嗅神經外,其他感覺神經都要在丘腦換一個神經元才能

    到達大腦皮層。

    下丘腦是調節自主神經系統活動的直接中樞,對調節內臟器官和內分泌系統的活動,

    啟用情緒起著重要的作用。

    (四)小腦

    小腦位於延腦和腦橋的後方

    運動的機構。

    是保持身體平衡,調節肌肉緊張度,實現隨意和不隨意

    邊緣系統是由大腦皮層底部向內翻卷而形成的。它由覆蓋在腦幹和間腦之上,並延伸

    到整個大腦皮層裡面的邊緣葉,以及連線在邊緣葉下邊的杏仁核、下丘腦、腦下垂體組成。

    它調節著腦幹和下丘腦的功能,是支配動物本能行為,調節內臟器官活動,整合情緒體驗

    的重要機構。邊緣系統的海馬結構是短時記憶的機構。

    四、大腦皮層的結構與功能

    第一章 普通心理學 ·11·

    大腦由左右兩個半球組成,其外層是密集的神經細胞體,即大腦皮層;其內部是髓鞘

    化了的神經纖維,稱為大腦白質。

    從表面來看,大腦有幾個裂縫,也有許多溝。把兩半球分開的裂縫叫中央裂,大腦和

    小腦之間的裂縫叫橫裂,大腦左右兩側的裂縫叫外側裂。溝是由大腦皮層的褶皺形成,褶

    皺增大了大腦皮層的面積,在有限的顱腔內可以容納更多的神經細胞。

    以溝和裂為界線,可把大腦皮層分為額葉、頂葉、枕葉和顳葉四個部分。外側裂以上,中

    央溝以前是額葉;中央溝之後,枕頂溝之前是頂葉;枕頂溝之後是枕葉;外側裂之下是顳葉。

    大腦皮層的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機能。大腦大致可分為3個機能區,即皮層感覺區、皮

    層運動區和皮層聯合區。皮層感覺區又分為視覺區(枕葉後端)、聽覺區(顳葉的顳上回)

    和軀體感覺區(頂葉的中央後回)。皮層運動區位於額葉的中央前回。皮層聯合區並不直接

    與感覺過程和運動過程相聯絡,而是起著聯絡、綜合作用的結構和機能系統,它在大腦皮

    層中執行著高階的心理功能。

    圖1—3是大腦皮層感覺區和運動區的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到,不論感覺和運動,身

    體各部位在大腦皮層上的代表區域都是倒置的,即腳在上,頭在下。而且身體敏感的部位

    和靈敏的部位,在大腦皮層上所佔的區域比較大;遲鈍的、活動少的部位在大腦皮層上所

    佔的區域比較小。由於延腦的椎體交叉,大腦兩半球和身體兩側是對側傳導的關係。

    圖1

    大腦皮層感覺區和運動區示意圖

    ·12· 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

    五、大腦兩半球功能的不對稱性

    大腦兩半球的解剖結構基本上是對稱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對稱的,這種不對稱性叫做

    “單側化”。大腦兩半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習慣有關,慣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語功能

    佔優勢,和言語有關的,像概念形成、邏輯推理、數學運算這些活動,左半球也佔優勢;

    右半球是不需要語言參加的空間知覺和形象思維,像音樂,美術能力,情緒的表達和識別

    能力等佔優勢。左利手的人,有的和右利手的人相反,有的則沒有單側化的現象。左右手

    的分工形成以後,右利手的人如果左半球受損傷,言語功能便會發生障礙,而且難以在右

    半球再建立起言語的中樞。

    1860年法國外科醫生布洛卡發現,大腦左半球額葉受損傷導致了運動性失語症,即患

    者雖然發音器官並沒有毛病,卻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但患者仍保留了聽懂別人說話,以及

    寫字和閱讀的能力。布洛卡的發現已經證明了左半球的言語優勢,為紀念布洛卡的發現,

    人們把左半球主管言語的區域叫做布洛卡區。20世紀60年代美國神經心理學家斯佩裡

    (R.SPIy)所做的“割裂腦”實驗,即在切斷胼胝體(聯結左右兩個半球的一束橫行的神

    經纖維),把兩個半球分裂開的右利手病人身上做的實驗證明,他們在手術前都能用左手和

    右手寫字和畫畫,但在手術後,他們只保留了右手會寫字,左手會畫畫的能力;右手不再

    會畫畫,左手不會寫字了。因為這時右手只受左半球支配;左手只受右半球支配了,所以

    這一實驗結果進一步證明了這樣的結論,即對於右利手的人來說,他的左半球言語功能佔

    優勢,右半球空間知覺佔優勢。

    第二單元 內分泌系統與心理

    內分泌系統由垂體腺、甲狀腺、胸腺、胰腺、腎上腺、生殖腺組成。它受自主神經系

    統支配,各腺體之間又有互相支配的關係。

    一、垂體腺

    垂體腺位於丘腦下部,受丘腦控制,由垂體前葉和垂體後葉組成。垂體後葉控制著泌

    尿、血壓,並影響著分娩和乳汁的分泌。垂體前葉直接影響著生長的速度和生長持續的時

    間,並影響著其他腺體的活動。

    二、腎上腺

    腎上腺位於腎臟的上部,由腎上腺皮質和腎上腺髓質兩個腺體組成。腎上腺髓質分泌

    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它們的作用與自主神經系統中交感神經系統活動所引起的現象

    類似。腎上腺皮質分泌腎上腺類固醇,其分泌受垂體腺的調節,對有機體的生理平衡和情

    緒行為有重要的影響。

    第一章 普通心理學 ·13·

    第三單元

    巴甫洛大學說簡介

    巴甫洛夫透過對動物和人的反射活動的實驗研究,發現了許多神經系統高階部位機能

    活動規律,創立了高階神經活動學說。在這裡,我們把大家經常使用的巴甫洛夫學說的幾

    個基本的概念介紹如下:

    一、興奮和抑制

    巴甫洛夫認為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是興奮和抑制。興奮是指神經活動由靜息狀態或

    較弱的活動狀態轉為活動的狀態或較強的活動狀態;抑制是指神經活動由活動的狀態或

    較強的活動狀態轉為靜息的狀態或較弱的活動狀態。興奮和抑制相互聯絡,相互制約,

    還可相互轉化。

    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饋

    反射是有機體在神經系統的參與下,對內外環境刺激做出的規律性回答。

    反射弧是實現反射活動的神經通路,它由感受器、傳人神經、反射中樞、傳出神經和

    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

    反饋是指反射活動的結果又返回傳到神經中樞,使神經中樞及時獲得效應器活動的信

    息,從而更有效地調節效應器活動的過程。

    三、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無條件反射是動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學而會的反射。例如吃食物流口水,光照使瞳孔

    收縮等。

    條件反射是個體透過模仿、學習,在五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形成的反射。例如,巴甫洛

    夫在每次給狗吃食物之前都給它一個燈光,經過燈光和食物的幾次結合之後,燈光一亮,

    狗就要流口水。這時,燈光成了食物的訊號,也就是說這時狗已經形成了對燈光的條件反

    射(見圖1—4)。

    除巴甫洛夫對條件反射的研究之外,桑代克和斯金納也對條件反射進行了研究。斯金

    納把一隻飢餓的白鼠放到箱子裡,箱子裡有個槓桿,按壓這個槓桿就會出現一粒食物。開

    始,白鼠偶爾跳到槓桿上,壓出了一粒食物,它吃了。這樣進行多次之後,只要把白鼠放

    到箱子裡,它就會去按壓槓桿,以便獲得食物,這時白鼠也形成了條件反射。這種條件反

    射是對動物所進行的某種活動或操作的獎勵,所以叫做操作條件反射或工具條件反射。為

    了區別,我們把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條件反射稱為經典條件反射。兩種條件反射之間既有密

    切的聯絡,又有明顯的區別。

    ·14· 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

    圖1—4 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實險

    四、第一訊號系統和第二訊號系統

    以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現實的、具體的刺激物為訊號刺激而形成的條件反射屬於第

    一訊號系統,如燈光、鈴聲所引起的條件反射都屬於第一訊號系統;以詞和語言為訊號刺

    激而形成的條件反射屬於第二訊號信統,它是人所獨有的。例如對學生來說,電鈴壞了,

    鈴聲沒響,只要喊一聲“下課了”,學生照樣會走出課堂,這是詞的作用,是屬於第二訊號

    系統的反射活動。在森林裡有人看到一條草繩子,以為是蛇,回頭就跑,這是第一訊號系

    統;這個人一邊跑一邊喊:“蛇、蛇!”後邊的人聽到前邊有人喊蛇,也回頭跑起來,這是

    詞作用的結果,是屬於第二訊號系統的反射活動。

    五、動力定型

    連續給狗形成幾個條件反射:燈光的食物條件反射,鈴聲的防禦條件反射等等。當這

    些條件反射都是按照固定的/頃序出現的話,多次訓練以後,只要第一個條件反射的刺激燈

    光一亮,狗就會流口水,而且吃完食物還沒聽到第二個條件反射的刺激鈴聲響,它便會出

    現第二個條件反射,即防禦性的動作反應,此後,按照固定的順序,其他的反射活動也會

    陸續出現。刺激形成了固定的順序,反應也跟著形成了固定的順序。我們把大腦皮層對刺

    激的定型系統所形成的反應定型系統叫做動力定型。

    巴甫洛夫認為,動力定型是人的習慣的生理基礎。因為有了各種習慣,人常常不用花

    費多少精力就可以把很多活動維持下去。例如,我們不需要去想,早晨起床、刷牙、洗臉

    等一系列活動就可以順利地進行下去了。這樣,我們可以把精力主要用在需要用心去解決

    的新的任務上了。巴甫洛夫還認為,動力定型的破壞會引起人的消極情緒。例如,一個人

    有天天睡午覺的習慣,一旦因為特殊原因,這天他沒睡成午覺,他整個下午就會覺得不舒

    服,不愉快。

    感覺及其種類

    第一章 普通心理學

    第三節 認識過程

    第一單元感覺

    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

    一個物體有它的光線、聲音、溫度、氣味等屬性,我們的每個感覺器官只能反映物體

    的一個屬性,眼睛看到光線,耳朵聽到聲音,鼻子聞到氣味,舌頭嚐到滋味,面板摸到溫

    度和光滑的程度,等等。每個感覺器官對直接作用於它的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就是一種

    感覺。

    外部感覺是由外部刺激作用於感覺器官所引起的感覺,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

    和面板感覺(面板感覺又包括觸覺、溫覺、冷覺和痛覺)。

    內部感覺是由身體內部來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覺,包括運動覺、平衡覺和機體覺(機體

    覺又叫內臟感覺,它包括餓、脹、渴、窒息、噁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覺)。

    二、感受性及感覺閾限

    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覺閾限。

    感受性是用感覺閾限的大小來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閾限值低感受性高,閾限值高感受

    性低。

    客觀事物對感覺器官所發生的作用叫刺激,發生作用的事物叫刺激物。我們經常只用

    刺激這個概念,某種場合下它指的是對感覺器官發生的作用,另一種場合下它又指的是發

    生作用的物體,大家很容易分辨得出來。

    有的感覺器官可以反映幾種刺激,例如眼睛可以看到光線,用手按壓眼球也可以引起

    光感。但是,一種感覺器官只對一種刺激最敏感,例如眼睛對光最敏感,按壓只能引起模

    糊的光感而不能清楚地看見物體。某種感覺器官感覺最敏銳的那種刺激,就是這種感覺器

    官的適宜刺激,其他的刺激對這種感覺器官來說是非適宜刺激。

    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強度叫感覺閾限,又稱絕對閾限。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

    刺激的最小變化量叫差別感覺閾限,或叫差別閾限,又稱最小可覺差。

    德國生理學家韋伯1840年發現,差別閾限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隨著原來刺激強度的

    變化而變化,但是,差別閾限和原來刺激強度的比例卻是一個常數。這就是韋伯定律,用

    公式表示就是AVl二K。厶I是差別閾限;I是原來的刺激強度;K是一個常數,這個常數叫

    韋伯常數,或者叫韋伯分數。

    德國心理學家費希納1860年在韋伯定律的基礎上,研究刺激的物理量和它所引起的心

    理量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對數成正比,即刺激的強度按對數

    ·16· 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

    級數增長,它所引起的心理的強度卻只按算術級數在增長,這就是費希納定律。用公式表

    達即S:Klo少。S是心理量;R是物理量;K是一個常數。S和R的關係是對數的關係。

    三、感覺現象

    (一)感覺適應

    在外界刺激持續作用下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適應。例如,從亮的環境到暗的

    環境,開始看不到東西,後來逐漸看到了東西,這叫對暗適應;從暗的環境到亮的環境,

    開始覺得光線刺得眼睛睜不開,很快就習慣了,叫對光適應;“人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人暴肆之室久而不聞其臭”,這是嗅覺的適應;手放在溫水裡,開始覺得熱,慢慢就不覺得

    熱了,這是溫度覺的適應。各種感覺都能發生適應的現象,痛覺則難於適應,因為痛覺具

    有保護性的作用。在各種感覺適應的現象中,暗適應是感受性提高的過程,其他適應過程

    一般都表現為感受性的降低。

    在光的作用下,視網膜上的視紫紅質分解;在暗環境中視紫紅質又重新合成。不過,

    視紫紅質分解得快,合成得慢。所以,對光適應快,一兩分鐘即能完成;對暗適應慢,一

    般要30---40分鐘才能完成。很多工作是在暗環境中進行的,如在X光室內的工作,沖洗膠

    卷和相片的工作,都需要較高水平的暗適應。在對暗適應後,只要見到光線暗適應很快就

    遭到了破壞,再對暗適應又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保護對暗適應是很重要的。現在發現,

    在波長620奈米以上的紅光作用下視紫紅質不會分解,所以,戴上620奈米以上的紅色眼

    鏡,就能保護對暗適應。

    (二)感覺後象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後,暫時保留的感覺印象叫感覺後象。例如電燈滅了,你眼睛裡還

    會看到亮著的燈泡的形狀,這就是視覺的後象;聲音停止以後,你耳朵裡還有這個聲音的

    餘音在縈繞,這是聽覺的後象。

    與刺激物性質相同的後象叫正後象,如看到白光以後眼睛裡仍保留著白光的感覺;與

    刺激物性質相反的後象叫負後象,如看到燈滅了,眼睛裡卻留下了一個黑色燈泡的形象。

    彩色的負後象是刺激色的補色,如紅色的負後象是藍綠色;黃色的負後象是藍色。正負後

    象可以相互轉換,後象持續的時間與刺激的強度成正比。

    (三)感覺對比

    不同刺激作用於同一感覺器官,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對比。

    兩種感覺同時發生所形成的對比叫同時對比,如明暗相鄰的邊界上,看起來亮處更亮,

    暗處更暗了(即馬赫帶現象),這是明度的對比;又如,綠葉陪襯下的紅花看起來更紅了,

    這是彩色對比現象,彩色對比的效果是產生它的補色。

    兩種感覺先後發生所形成的對比叫相繼對比,如吃完苦藥以後再吃糖覺得糖更甜了;

    從冷水裡出來再到稍熱一點的水裡覺得熱水更熱了。

    (四)聯覺

    一個刺激不僅引起一種感覺,同時還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現象叫聯覺。如紅色看起來覺

    得溫暖,藍色看起來覺得清涼;聽節奏鮮明的音樂的時候覺得燈光也和音樂節奏一樣在閃

    動,這些現象都叫做聯覺。

    四、視覺,

    普通心理學

    (一)視覺的適宜刺激

    視覺的適宜刺激是波長在380奈米一780奈米之間的電磁波,我們把這一段的電磁波叫

    光波。比380奈米短的電磁波,如紫外線我們是看不到的;比780奈米長的電磁波,如紅

    外線,我們也是看不到的。光波在整個電磁波中只佔很小的一部分(圖1—5)。

    ┌───────┬──┬─┬───┬──────────┬───┐

    │嘉裹廣 x射線 │ 紫│ │ │雷s廣電視‘筆曇\播 │交流 │

    │ │外線│ │紅外線│ │ │

    │ │ │ │ │ │ 電│

    └───────┴──┴─┴───┴──────────┴───┘

    圖1—5 光波

    (二)視覺器官(圖1—6)

    眼球是一個透明的球體,外界光線從瞳孔透過前房,再透過玻璃體射到視網膜上。視

    網膜是一個由視覺神經細胞組成的薄膜,分為三層,最外邊一層是視細胞層。

    工————氮19

    圖1—6 視覺器官剖面圖

    111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

    視細胞層上有兩種視覺神經細胞:錐體細胞和杆體細胞。錐體細胞主要集中在中央窩

    及其附近,呈圓錐狀,在強光下起作用,叫明視覺器官。它能分辨物體的細節和顏色。杆

    體細胞呈桿狀,集中在視網膜邊緣及其附近,對弱光敏感,叫暗視覺器官。它不能分辨物

    體的細節和顏色,只能分辨物體的輪廓。

    從視網膜出來的視神經,最終到達大腦皮層的枕葉後端,即枕極的部位產生視覺。

    (三)顏色視覺

    在較強的光線下,人眼靠錐體細胞的作用能分辨顏色。本來顏色包括彩色和非彩色,

    彩色有色調、明度和飽和度的特性;非彩色只有明度一種特性(它是一個由黑到白,其間

    有各種不同明度的灰組成的系列)。但是,人們常常說的顏色只指彩色。

    光波的波長決定顏色的色調,從長波的紅到短波的藍紫色,中間有橙、黃、綠、藍等

    色彩。明度取決於光波的物理強度;飽和度取決於彩色中灰色所佔的比例,灰的比例越大

    飽和度越小,反之飽和度便越大。

    用三稜鏡從太Sunny中分出來的彩虹是由各種單色光組成的,它們是最純的顏色,飽和

    度為百分之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看到的顏色大多是透過顏色的混合得來的。顏色混合

    有兩種,即色光的混合和顏料的混合,它們都遵循一定的規律,但混合所得的結果是不同

    的。色光的混合是相加的混合;顏料的混合是相減的混合,它們的性質是不同的。例如,

    色光混合時,紅光和藍綠色光混合得到的是灰,紅和藍綠色光是互補的顏色。黃和藍光混

    合得到的也是灰,黃和藍也是互補的顏色。紅和黃光不是互補色,它們混合的結果得到的

    是光譜上處在它們之間的顏色,即橙色。顏料的混合所得到的結果就不同了,例如,黃顏

    料和藍顏料混合得到的是綠而不是灰;紅和黃顏料混合得到的是橘紅色而不是橙色。

    有些人的色覺異常,他們分辨顏色有困難。按照色覺異常的程度可把色覺異常分為色

    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弱者能分辨顏色,但其感受性差,當波長差別較大時他才能分

    辨出是不同的顏色。部分色盲又分為紅綠色盲和黃藍色盲。紅綠色盲的人看不見紅或綠,

    但能看到黃和藍;黃藍色盲的人相反,能看到紅和綠卻看不到黃和藍。全色盲的人什麼顏

    色都看不見,他們看世界只能看到明度不同的灰,就像我們看黑白電視一樣。色覺異常的

    人自己覺察不到自己色覺上有缺陷,別人也難以發現。因為有色覺缺陷的人對明度非常敏

    感,他們能分辨很細微的明度上的差別。雖然他們能和正常人一樣說出物體的顏色,但他

    看到的是物體的明度,而不是物體的顏色。他向正常人學到了用某種顏色的名稱,來稱呼

    他所看到的那種明度的物體的顏色。這個過程是在兒童成長時期完成的,非常自然,他不

    知道,別人也不會發覺。只有用檢查色盲的工具(如石原氏色盲檢查圖表)才可以檢查出

    色覺的缺陷及其種類。

    色覺異常絕大多數是遺傳的原因造成的。遺傳的途徑是,男孩是外祖父透過媽媽傳給

    自己的。外祖父是色盲,媽媽僅僅是遺傳基因的攜帶者,她自己能分辨顏色,不是色盲。

    如果外祖父是色盲,而且爸爸也是色盲,這時女孩才會是色盲。

    五、聽覺

    )聽覺的適宜刺激

    第一章普通心理學 ·19

    20---20000赫茲的空氣振動是聽覺的適宜刺激,我們把這個範圍的空氣振動叫聲波。比

    20赫茲小的次聲,以及比20000赫茲大的超聲人們都聽不到。

    圖1—7 聽覺器官示意圖

    卵圓窗

    (二)聽覺器官(圖1—7)

    聽覺器官由耳廓、外耳道和內耳組成。內耳中的科蒂氏器官是聽覺神經細胞集中的地

    方。空氣的振動傳到科蒂氏器官,刺激了科蒂氏器官裡的纖毛,引起神經衝動。神經衝動

    沿聽神經傳至大腦皮層顳葉的顳上回,引起聽覺。

    (三)聽覺的特性

    聲音有音調、響度和音色三種性質。音調由聲波的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響

    度由聲波的振幅決定,振幅越大聲音越響;音色是由聲波的波形決定的。我們平常聽到的

    聲音大多是多種聲波混合出來的,參與混合的聲波的性質決定了最終的波形。我們不用看

    就能辨別這是大提琴的聲音,那是二胡的聲音,因為它們的音色是不同的。

    六、其他感覺

    (一)嗅覺

    嗅覺是最古老的感覺。嗅覺的適宜刺激是能揮發、有氣味的物質。嗅覺器官是鼻腔上

    膜的嗅細胞,嗅神經的終點在中央後回。

    嗅覺是難於分類的一種感覺,至今仍用引起嗅覺的物質來標示各種嗅覺。例如果香味、

    焦臭味等等。人的嗅覺不如有些動物,德國的一種狼狗的嗅覺靈敏度竟是人的嗅覺的20萬

    倍。動物的嗅覺之所以這樣靈敏,是因為動物要靠嗅覺來尋找食物,分辨哪些東西能吃,

    ·20· 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

    哪些東西不能吃,而且還要靠嗅覺來辨別是否有它的天敵在這裡活動過。適應環境的需要

    造就了動物敏銳的嗅覺。

    (二)味覺

    分佈在舌面、上顎上面的味蕾是接受味覺刺激的器官。味覺的適宜刺激是能溶於水的、

    有味道的物質。最基本的味覺有甜、酸、苦、鹹四種,我們平常嚐到的各種味道都是這四

    種味覺混合的結果。

    味覺的感受性和機體的生理狀況有關,飢餓時對甜和鹹的感受性比較高,對酸和苦的

    感受性比較低;吃飽後就相反了,對酸和苦的感受性高了,對甜和鹹的感受性卻變低了。

    味覺的感受性和嗅覺又有密切的聯絡,在失去嗅覺的情況下,如感冒的時候,吃什麼

    東西都沒有味道了,香和味是密不可分的。

    (三)面板感覺

    面板感覺包括觸覺、壓覺、振動覺、溫覺、冷覺和痛覺,它們分別有不同的受納器。

    刺激作用於面板,未引起面板變形時產生的是觸覺,引起面板變形時便產生壓覺。觸

    覺、壓覺都是被動的觸覺;觸覺和動覺結合產生觸控覺則是主動的觸覺了。

    面板表面的溫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同的溫度刺激面板不會引起熱和冷的感覺。

    身體各部分面板的生理零度是不同的,同一面板表面的生理零度也會發生變化。

    (四)平衡覺

    平衡覺又叫靜覺,其感受器是內耳中的前庭器官。前庭器官包括耳石和三個半軌管,

    反映頭部的位置和身體的平衡狀態。當人體位置與地心引力方向發生變化的時候,三個半

    軌管內的液體的流動以及耳石的運動,都會刺激前庭器官,引起平衡感覺。

    平衡器官過於敏感,容易引起前庭器官的高度興奮,造成噁心、嘔吐等反應。

    暈船就是平衡器官過於敏銳造成的。

    (五)運動覺

    暈車、

    運動覺又叫動覺,其感受器分佈在肌肉、筋腱和關節中。身體運動時動覺感受器受到

    刺激,產生神經衝動,沿感覺神經經過脊髓後索上行,再經丘腦最後到達中央後回產生運

    動感覺。

    視知覺、觸控覺、言語動覺的產生,以及身體運動的進行,都需要視覺、觸覺和言語

    聽覺與動覺的結合,以及動覺提供的反饋資訊。所以動覺在心理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內臟感覺

    內臟感覺包括飢餓、飽脹和渴的感覺、窒息的感覺、疲勞的感覺、便意、性以及痛的

    感覺等等。當各種內臟器官的工作處於正常狀態時,引不起內臟的感覺。而且內臟活動有

    一定的節律,變化比較少,所以內臟器官向大腦輸送的資訊比較少,也比較弱。只有某個

    內臟器官發生異常或病變的時候,才會引起明顯的內臟感覺。

    (七)痛覺

    面板感覺和內臟感覺中都有痛覺,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內臟痛的性質不清,定位不準,

    而且具有放射的作用。面板感覺中的痛是扎的痛還是擰的痛很清楚,定位也很準確;內臟

    的痛經常難於說清楚是脹的痛還是擰的痛。闌尾的位置在腹部的右下方,闌尾發炎時開始

    患者可能會覺得上腹部痛;心絞痛有時會放射到肩胛骨的位置。

    第一章普通心理學 ·21·

    儘管外部和內部的痛有這些區別,但痛覺對機體具有保護的作用卻是共同的。痛覺的

    產生告訴我們身體的某個部位受到了傷害,發生了病變,給我們一個訊號,讓我們加以保

    護。所以,痛覺具有生物學的意義。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痛覺最難於適應。有人沒有痛覺,

    這是很危險的。

    痛覺的感受性人們之間會有很大的差別。有的人怕疼,有的人不怕疼。這在很大程度

    上和一個人對疼的認識、態度以及性格和意志有關係。一般來說,不怕疼反而會減少疼痛

    帶來的痛苦;越怕疼越會覺得疼。

    解釋痛覺有很多理論,在臨床上也有針刺麻醉的實踐,說明痛覺對人的重要,也說明

    對痛覺研究的迫切。

    知覺的定義

    第二單元知覺

    知覺是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在人腦中的反映。它是各種感覺器官協

    同活動的結果,並受人的知識經驗和態度的制約。同一物體,不同的人對它的感覺是相同

    的,但對它的知覺卻會有差別。

    二、知覺的基本特性

    (一)整體性。人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各種屬性結合起來,知覺

    成為一個整體的特性。

    (二)選擇性。人總要根據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事物當作知覺的物件,知覺得格外清

    晰,而把其他物件當作背景,知覺得比較模糊,這種有選擇地知覺外界事物的特性叫做知

    覺的選擇性。知覺的物件和背景是可以發生變化的,看兩可圖形就可得到證明(圖1—8)。

    圖1—8兩可圖形

    (三)恆常性。在一定範圍內,知覺的條件發生了變化,而知覺的映象卻保持相對穩定

    不變的知覺特性叫知覺的恆常性,簡稱常性。例如,在不同距離看同一個人,儘管他在視

    網膜上的映象的大小有了變化,但對他的高矮的知覺卻可保持不變。除了大小具有恆常性

    ·22· 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

    外,顏色、明度、形狀也都具有恆常性。

    (四)理解性。在知覺外界事物時,人們總要用過去的經驗對其加以解釋,並用詞把它

    揭示出來,知覺的這種特性叫做知覺的理解性。

    三、知覺的種類

    (一)空間知覺

    對物體的大小、形狀、距離、方位等空間特性的知覺叫空間知覺。

    判斷遠近距離靠的是距離知覺,這種知覺又叫深度知覺。對距離的判斷可以根據物件

    的重疊(被擋的物體離我們遠),線條或空氣的透視作用(近的物體大且清晰,遠的物體小

    且模糊),明暗、陰影(根據Sunny的照射判斷方向),以及運動時形成的視差(在做相對運

    動的時候,離我們近的物體看起來移動得快,遠的物體則移動得慢)來進行。如果沒有這

    些條件供我們利用的話,我們是怎麼判斷遠近的呢?一百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來,我們判斷

    遠近主要靠的是雙眼視差。

    所謂雙眼視差,是說我們的兩隻眼睛相距大約70毫米的距離,當我們用兩隻眼睛同時

    看一個物體的時候,這個物體在兩個視網膜上的呈像是有差別的,即左眼看物體的左邊多

    一些;右眼看物體的右邊多一些。兩眼視網膜上形成的兩個略有差異的視像叫做雙眼視差。

    雙眼視差是我們判斷遠近的主要依據。立體攝影、立體電影都是應用雙眼視差的原理製作

    出來的,它們都能讓人獲得鮮明的立體知覺感。

    (二)時間知覺

    時間知覺是對物質現象的延續性和順序性的反映。人們對時間的知覺可以以計時器提

    供的資訊為依據,也可以根據自然界晝夜、四季週期性的變化;還可以根據人體生理、心

    理活動週期性的變化來估計時間。

    生物鐘是機體內部生理節律性的變化所引起的機體外部行為節律性的變化。消化系統

    的週期變化調節著人的進食行為;體力和精力的充沛與疲乏調節著人的起居。機體生理活

    動節律性的變化像一個時鐘,調節著人的活動,也給人們估計時間提供了依據。

    (三)運動知覺

    對物體在空間中的位移產生的知覺叫運動知覺。物體位移的速度太快或太慢人們都不

    能知覺到運動。但是,有時物體在空間中並沒有發生位移,卻被知覺為運動,這種現象叫

    做似動現象,又叫動景現象、中現象。電影就是依據似動現象的原理製作出來的,霓虹燈

    給人造成的動感,路牌廣告製作中畫面的變化也都是應用的似動知覺的原理。

    (四)錯覺

    錯覺是在特定條件下產生的對客觀事物的歪曲知覺,這種歪曲往往帶有固定的傾向。

    只要產生錯覺的條件存在,透過主觀努力是無法克服錯覺的。錯覺的種類很多,有線條長

    短、線條方向的錯覺,有面積大小的錯覺,甚至不同感覺道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會產生錯覺,

    如形重錯覺(大小不等、重量相等的木盒,掂起來覺得小的重,大的輕)、視聽錯覺(眼睛

    看著臺上做報告的人,覺得聲音是從臺上傳過來的;低下頭來不看報告人時,又覺得聲音

    是從旁邊擴音器裡傳過來的)等。圖1—9是一組線條長短、方向和麵積大小的錯覺圖形。

    漾==加

    第一章普通心理學

    圖1—9錯覺圖形

    00留

    記憶及記憶過程

    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

    第三單元記憶

    (一)什麼是記憶

    記憶是過去的經驗在頭腦中的反映。凡是過去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

    的情緒,操作過的動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儲存在大腦中,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映象又

    可以從大腦中提取出來,這個過程就是記憶。

    記憶可將人過去和現在的心理活動聯絡在一起,因此,人才能不斷地積累知識和經驗,

    透過分類比較等的思維活動,認識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人也透過記憶積累

    自己所受到的各種影響,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個性。所以,可以說記憶是人類智慧的源泉,

    是人的心理發展的奠基石。

    (二)記憶的種類

    記憶按其內容可分為形象記憶(對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的記憶)、情景記憶(對親身經歷

    過的事件的記憶)、情緒記憶(對自己體驗過的情緒和情感的記憶)、語義記憶(又叫語詞

    —邏輯記憶,即對語詞概括的各種有組織的知識的記憶)、動作記憶(對身體的運動狀態和

    動作技能的記憶)。

    (三)記憶過程

    記憶從識記開始。識記是學習和取得知識經驗的過程;知識經驗在大腦中儲存和鞏固

    的過程叫保持;從大腦中提取知識經驗的過程叫回憶;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回憶,但在它重

    現時卻能有一種熟悉感,並能確認是自己接觸過的材料,這個過程叫再認。識記是記憶的

    開始,是保持和回憶的前提;保持是識記和回憶之間的中間環節;回憶是識記和保持的結

    果,透過回憶也是對識記和保持的檢驗,而且有助於鞏固所學的知識。

    對識記過的材料既不能回憶也不能再認的現象叫遺忘。1885年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

    對學習記憶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是對記憶進行實驗研究的創始人。他以自己作主試和

    被試,用無意義音節作記憶材料,證明遺忘的程序是先快後慢的。後人用他的實驗資料畫

    出的保持量與間隔時間關係呈負加速型的曲線,就是著名的保持曲線(圖1—10)。

    二、表象

    (一)什麼是表象

    表象是過去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再現的過程

    也可叫表象。

    (二)表象的作用

    在頭腦中所出現的事物的形象

    表象既具有直觀形象性,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表象是人們積累感性知識的一種形式,

    見多識廣的人,他的表象的內容,也就是他的感性知識會非常豐富。表象又是從感知向思

    維過渡的中間環節,因為表象的直觀形象性像知覺;表象的概括性又像思維。儘管表象的

    第一章普通心理學 ·25·

    圖1—10保持曲線

    概括程度比思維要低,但它畢竟有了概括性。表象的這種特性使它發揮了從知覺到思維的

    橋樑作用。表象還是思維的感性依託,它給形象思維,也就是給想象提供了素材。

    三、三個記憶系統

    (一)什麼是三個記憶系統

    認知心理學把記憶看做是人腦對輸入的資訊進行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並按資訊

    的編碼、儲存和提取的方式的不同,以及資訊儲存時間長短的不同,將記憶分為瞬時記憶、

    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三個系統(圖1—11)。

    (二)瞬時記憶

    I.什麼是瞬時記憶

    瞬時記憶又叫感覺記憶或感覺登記,是指外界刺激以極短的時間一次呈現後,資訊在

    感覺通道內迅速被登記並保留一瞬間的記憶。一般又把視覺的瞬時記憶叫影象記憶,把聽

    覺的瞬時記憶叫聲象記憶。

    2.瞬時記憶的特點

    (1)瞬時記憶是外界刺激以感覺後象的形式在感覺通道內的登記,因此具有鮮明的形

    象性。

    (2)斯波林用部分報告法的實驗證明,瞬時記憶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時間很短。一

    般認為,瞬時記憶的容量為9---20位元;影象記憶保持的時間為0.25—1秒,聲象記憶保

    持的時間可以超過1秒,但不會長於4秒。

    (3)如果對瞬時記憶中的資訊加以注意,可將資訊轉入短時記憶,否則資訊便會消失。

    (三)短時記憶

    1.什麼是短時記憶

    80 10肋 50 40 30

    咖性掌

    圖1

    短時記憶

    :筍”產;11

    三個記憶系統及其相互關係

    短時記憶是指外界刺激以極短的時間一次呈現後,保持時間在1分鐘以內的記憶。

    2,短時記憶的特點

    (1)短時記憶的容量有限,一般為7±2,即5---9個專案。如果超過短時記憶的容量,

    或插入其他活動,短時記憶容易受到干擾,發生遺忘。為擴大短時記憶的容量,可採用組

    塊的方法,即將小的記憶單位組合為大的單位。如將單個的漢字(人)變成雙字的詞(人

    民)來記,記憶的容量便擴大了一倍。

    (2)語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時記憶中多為聽覺編碼,即容易記住的是語言文字的聲音,

    而不是它們的形象。

    (3)短時記憶中的資訊是當前正在加工的資訊,因而是可以被意識到的。

    (4)短時記憶的資訊經過複述(機械的複述或運用記憶術所做的精細複述),可轉入長

    時記憶系統。

    (四)長時記憶

    1.什麼是長時記憶

    長時記憶是指外界刺激以極短的時間一次呈現後

    2.長時記憶的特點

    保持時間在1分鐘以上的記憶。

    (1)長時記憶的容量無論是資訊的種類或數量都是無限的。

    (2)長時記憶的編碼有語義編碼和形象編碼兩類。語義編碼是用語詞對資訊進行加工,

    按材料的意義加以組織的編碼。形象編碼是以感覺映象形式對事物的意義進行的編碼。

    (3)長時記憶中儲存的資訊如果不是有意回憶的話,人們是意識不到的。只有當人們

    第一章普通心理學 ·27·

    需要藉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時,長時記憶儲存的資訊再被提取到短時記憶中,才能被人們

    意識到。 ’

    (4)長時記憶的遺忘是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擾造成的。干擾又分為前攝抑制和倒攝

    抑制兩種。前攝抑制是指先前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後學習材料的干擾作用;倒攝抑制

    是指後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先前學習材料的干擾作用。

    一、思維

    第四單元 思維、言語及想象

    (一)思維的定義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的內在

    聯絡。

    思維的間接性表現在,它能以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事物為媒介,對沒有直接作用於

    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早起看到雪,判斷出昨天晚上下雪了),甚至是根本不能直接感知到

    的客觀事物(如原子核內部的結構)進行反映。還表現在人能對沒有發生的事件作出預見

    (如天氣預報)。

    思維的概括性表現在它可以把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抽取出來,形成概括性的認識。例

    如,從眾多物體中抽取出它們的數量形成數的概念;把各種樹的共同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

    括,形成樹的概念。等等。 ,

    (二)思維的智力操作過程

    1.分析與綜合:分析是在頭腦中將事物分解為各個部分或各個屬性的過程;綜合是在

    頭腦中將事物的各個部分、各種屬性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過程。分析和綜合是思維

    的基本過程,又是思維過程的兩個不可分割、相互聯絡的方面。

    2.抽象與概括:抽象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共同屬性和本質特徵抽取出來,並捨棄其非

    本質的屬性和特徵的過程;概括就是把抽取出來的共同屬性和特徵結合在一起的過程,概

    括得出概念。

    3.比較與分類:比較是對事物進行對比,確定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它們

    之間的關係的過程;分類是把具有共同點的事物歸為一類的過程。

    (三)思維的種類

    1.根據思維的形態,可以把思維分作為動作思維(以實際動作為支柱的思維過程)、

    形象思維(以直觀形象和表象為支柱的思維過程)、抽象思維(用詞進行判斷、推理得出結

    論的思維過程)。

    2.按照探索問題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可將思維分為輻合思維(按照已知的資訊和熟悉

    的規則進行的思維)、發散思維(沿著不同的方向探索問題答案的思維)。

    3.按照思維是否具有創造性可把思維分為再造性思維(用已知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思

    維)和創造性思維(用獨創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思維)。

    (四)概念的形成

    ·28· 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

    1.概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特性的反映,是以詞來標示和記載的。概念是思維活動

    的結果和產物,同時又是思維活動藉以進行的單元。每一個概念都有它的內涵和外延。概

    唸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外延是指屬於這個概念的個體,即概念所包

    含的範圍。概念的內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個體越少;概念的內涵越淺,它的外延便越廣。

    2.概念形成是指個體學會某個概念的過程。對概念形成的研究,可以在自然環境中通

    過觀察的方法進行,但它需要很長的時間。為縮短研究的程序,便於控制變數,心理學家

    設計了人工概念。

    3.人工概念是人工製造的,對自然概念的模擬。例如布魯納設計的人工概念包括81

    張圖片,每張圖片上都有圖形(方和圓)、圖的數量和顏色,以及圖形邊框的數量等幾種不

    同的屬性。圖片上的屬性的不同結合可構成各種不同的人工概念,例如“兩個綠色的圓形”

    等。把所有圖片放在被試面前,讓被試猜出屬於主試心目中想的那個概念。被試在猜測的

    過程中,透過分析主試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便能逐漸猜到主試心目中想的概念。主試透過

    對被試猜測過程的分析,來了解被試思維過程中所運用的策略。

    (五)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

    1.問題解決就是按照一定的目標,應用各種認知活動,經過一系列的思維操作,使問

    題得以解決的過程。用認知心理學的術語來說,問題解決就是在問題空間中進行搜尋,以

    便從問題的初始狀態達到目標狀態的思維過程。所謂問題空間,是指問題解決者對所要解

    決的問題的初始狀態和目標狀態,以及如何從初始狀態過渡到目標狀態的認識。

    2.心理學家對問題解決的研究,是為了瞭解人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採用的策略,

    以及影響問題解決的各種因素,並有助於分析創造性思維所包含的各種心理成分。

    二、語言與言語

    (一)語言與言語

    語言是以語音或文字為物質外殼,以詞為基本單位,以語法為構造規則的符號系統。

    語言又是人們用以思維和交際的工具。

    言語是人們運用語言交流思想,進行交際的過程。語言是社會現象,言語則是人的心

    理活動的過程。

    言語要藉助於語言才能實現;語言只有得到人們的使用才是活的語言。所以,

    不開語言;語言也離不開言語。

    (二)言語活動的形式

    用來進行交際的言語叫外部言語,外部言語又包括口頭言語和書面言語。

    用來支援思維活動進行的、不出聲的言語叫內部言語。

    (三)言語活動的中樞機制

    言語離

    言語活動是大腦皮質各個部位共同活動的結果,但皮質的不同部位又有相對的機能分

    工,參與言語活動的皮質部位主要的有(圖1—12):

    1.言語運動中樞:位於左半球的額下回靠近外側裂的部位,因是法國醫生布洛卡於

    1860年發現的,又叫布洛卡中樞。這一中樞受到損傷將會發生表達性失語症,即患者雖然

    第一章普通心理學 ·29·

    — 軀體運動中樞中央溝 一..—…,一

    — 聽覺中樞 昕莧飪直堵甲In

    圖1—12 言語機能聯合區

    覺性言語中樞

    視覺中樞

    發音器官正常,但卻發音困難、說話遲鈍費力,不能說出連貫、流暢的語言。

    2.言語聽覺中樞:位於頂、枕、顳葉交會處的顳上回,1874年由德國學者威爾尼克發

    現,也稱威爾尼克中樞。這一中樞受到損傷將會發生接受性失語症,患者的聽覺器官儘管

    還是正常的,但卻不能分辨語音,對字詞也失去了理解的能力。

    3.視覺性言語中樞:位於頂、枕葉交會處的角回。這一中樞受到損傷將會發生患者能

    看到字詞,卻不能理解字詞的含義的失讀症。

    4.書寫性言語中樞:位於額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地方。這一中樞受到損傷將會發生患

    者其他運動機能正常,卻不能寫字繪畫的失寫症。

    三、·想象

    (一)什麼是想象

    想象是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思維過程。想象不同於表象,表

    象是過去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在頭腦中的再現,它並沒有創造出新的形象,因此它屬於記

    憶的範疇;想象是新形象的創造,所以屬於思維的範疇。

    (二)想象的種類

    1.無意想象

    無意想象是沒有預定的目的,在某種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產生的想象。

    夢是無意想象的極端例子。心理學現在能夠透過儀器,例如用腦電波的變化或眼動儀

    測定的眼動為指標,可以準確地檢測人在睡眠中是否正在做夢。研究表明,做夢是一種正

    常的生理和心理現象,做夢對人的健康沒有危害。

    幻覺是在異常精神狀態下產生的無意想象。

    30· 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在一定目的、意圖和任務的影響下有意識地進行的想象。有意想象又分為

    再造想象、創造想象和幻想。

    再造想象是指根據語言的描述或圖表模型的示意,在頭腦中形成相應形象的想象。

    不依據現成的描述和圖示,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叫創造想象。

    幻想是和一個人的願望相聯絡並指向未來的想象。積極的幻想,如理想,對人能起到

    鼓舞的作用;沒有現實根據,不能實現的幻想是消極的,是空想。

    一、意識概述

    第四節 意識和注意

    第一單元意識

    (一)意識

    意識是在覺醒狀態下的覺知,它既包括對外界事物的覺知(如看到美麗的風景,聽到

    優美的音樂),也包括對自身內部狀態的覺知(如覺得舒服,感到飢餓、疲勞);既涉及覺

    知時刻的各種直接經驗(如知覺、思維、情感和慾望),也包括我們對這些內容和自身行為

    的評價。

    意識具有重要的心理機能,它對人的身心繫統起著統合、管理和調節的作用。例如,

    人們可以有選擇的注意,以適應感覺通道的容量;可以利用過去的經驗對現在輸入的資訊

    作出最佳的判斷和解釋,從而指導我們的行為等等。

    意識的形態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和水平,因為從無意識到意識是一個連續體。而且一

    般的意識形態也會轉化為其他的形態,如睡眠和夢等。

    (二)無意識

    無意識是相對於意識而言的,指個體沒有覺察到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過程。如自動化了

    的行為就常常不在意識的控制下進行;有時沒有注意到某種外界的刺激,但它卻對人發生

    了影響,也就是既可以有無意識的行為,也可以有對刺激的無意識。

    (賀俊傑文庫)科普文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波波維奇與馬刺合約到期,湖人有機會讓波波維奇來當主教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