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40184032867

    當時平輩間不論男女,對話時第二人稱代詞敬體都可以用“君”,相當於現在的“您”。另外還有一個“子”,但我不知道女效能不能對男性用,因為好像帶了親暱色彩。當時的人稱代詞都帶謙敬色彩。

      第一人稱 餘/予 是謙辭,男女都用;朕 很少用,對話中稱自己為朕對別人是很失禮的;我 吾 則是一般語氣,熟悉的人間常用。另外女性用謙辭的 妾 ,應該只是已婚女性面對自己丈夫時的自稱。寡人是君主用謙辭。漢代的 僕 是男性用謙辭。

      第二人稱 除了 君 、子 ,還有汝、爾 之類。汝語氣一般;爾不太尊重對方。

      當時有沒有專門的第三人稱現在還有爭議,那些詞也沒什麼謙敬色彩。

      面對面時,我記得學生稱呼老師可以為 夫子,戰國時國君則稱那些進言的辯士說客為 先生,中太后自稱老婦而觸龍自稱老奴。總之當時的稱呼與後世有很大不同,沒有後世xx君、xx兄、xx先生的說法。但稱自己的時候經常用自己的名,稱他人時直接用姓名或用xx子 xx甫/父,也有用身份相稱呼的。父、母、兄、弟幾個字口語中直接使用,沒有哥哥、弟弟那樣的疊詞,因為那時候音節足夠長。

      關於先秦稱呼的材料不太好找,古文記對話往往只記主要部分,少有全程的,有關女性的就更少了。《詩經》裡頭有許多情歌,男女稱呼應該不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培養孩子大膽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