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育兒大天地
-
2 # 顏紅石楓8
悲劇發生的背後是父母畸形的教育的結果
當今社會,大多數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導致父母雙方家庭過度寵溺的情形,典型的“4+2+1”的模式!父母雙方家庭不同的教育模式同時衝擊著孩子,並且雙方的教育模式又相互衝突,孩童時代可以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時刻,孩子在這時刻不能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這對孩子今後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6位大人為1個孩子傾注所有的愛,使孩子過度的被溺愛,使孩子的父母不能真正的教導孩子,致使形成了畸形的價值人生觀,才致使悲劇的發生。
可以預見,家人的培養方式不同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同的成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該“去其糟粕,留其精華”,正確幫助孩子積極地瞭解成長過程中的困難,樹立正確的理念,遠離過度溺愛模式,“賞罰分明”而不是“一路向左”,父母和老人應該統一思想,形成科學的教育理念,才能促進孩子的良性成長。
-
3 # 使用者95485456577
現在的小孩子都很嬌氣,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對於這種事情我表示很悲哀,我想說都是慣的,從小要什麼就給什麼,不給?孩子一哭一鬧什麼事都都解決了。
我看過一個新聞,說的是23歲的年輕人,竟然被自己活活餓死,這麼大的一個人,而且成年了做點什麼不好,竟然能餓死。
原因就是小時候父母經常慣著他,什麼活都不讓他幹,怕累到孩子,後來父母相繼有病去世,他自己什麼也不會,吃完就睡,餓了就吃點東西,後來下了一場雪,加上飢困,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正是這樣的一個花季,卻造成這樣的一個悲劇。
孩子不應該慣,要良好的教育,不要怕他受累、受委屈,很好的教育,比打他、慣他都能很好的認清現實。
-
4 # 相遇藍橋
事情發生在安徽宣城市郎溪縣十字鎮水鳴村,一中年女子慘死在自己家門口。經過調查,14歲親生兒子親手殺害了自己的母親,而罪魁禍首就是手機!
前段時間,事件發生在江蘇,一位母親因不給孩子玩手機,又因為孩子期末考試沒考第一,對兒子爆粗口,結果兒子不堪辱罵,選擇了跳樓自殺,而母親見狀,跟著跳了下去……二人雙雙身亡……
手機危害有多大?這兩個事例已經證明了!
學會和孩子溝通。如果能找到除了玩手機還能找到讓他更快樂或者更有興趣的方法,最好。家長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用平和的方式溝通,橋樑搭好了,路就好走了。
你一定不要覺得孩子太小,什麼都不懂,提前灌輸成人思想,就會了解孩子更多,知道他為什麼煩惱,對什麼有興趣。
給孩子一定的成長環境,環境影響後天可能會起決定性作用!
叛逆期的孩子都不好管,家長也費心了!
-
5 # 孖無悔觀教育
編寫按:默哀三分鐘!這是前生欠下的債!有因必有果,因果相報,由我細細說來。
孟母三遷,作為人母,不得不知道古有“孟母三遷”而培養出影響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孟子;今有母培養出不給孩子玩手機殘忍殺害親生母親的不孝“白眼狼”。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作為父母,哪怕是自己的親生兒女,也要防止女兒對對自己痛下殺手。為什麼,都是別人的孩子好?其實不然,是自己的教育方法錯了。
手機真的沒錯,是人有病前面,有位網友回答得不錯:“非手機之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不過,我還要補充一句:“社會,學校,都出了問題。”如果,家長能夠在孩子小的時候,讓他懂得什麼是“規矩”,給他立規矩,估計也不至於。
學校有病的評價老師的方式如果學校不用成績考核評價老師,不用職稱來壓迫老師,甚至給老師戒尺,那麼也許老師就會有更多的精力和愛心去關懷每一位學生,給他們搞更多的活動,讓他們不會沉迷於手機,而是跟其他孩子一起做一些快樂的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把他放在美國也許他還是一個人才。
社會有病的對未成年過度保護如果社會對未成年人沒有那麼過度的保護,而不是用考試成績來判定他們的前途,或許他們也會有一些美好的變化,也不至於把自己母親當做發洩的物件。
手機真的沒錯,現在學生拿手機的不在少數,幾乎每位小學生都人手一部手機,但是為什麼都沒有幾個出現那麼極端的行為?如果不是基因突變,我就覺得我們這個社會真的都有病了。
-
6 # 墨采薇
14歲兒子將母親殺死在自家門口,只因母親不讓他玩手機!
被害女子陪兒子在郎溪縣城讀書,負責孩子的飲食起居,丈夫則常年在外務工,放暑假後,母子倆回到了老家水鳴村,附近村民稱 ,女子平時對兒子很好,想要什麼基本都會滿足,對於兒子學習上管教的比較嚴。全家人在村裡的人緣都很好,案發當天,村民們也沒有聽到爭吵聲,當聽說兒子殺死母親的訊息都大感意外。有村民分析,兒子殺害母親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媽媽不讓他玩手機,兒子視力有點模糊,所以媽媽限制兒子玩手機,母親被害前,兒子還在日記裡寫了“恨媽媽”的相關內容。安徽宣城市郎溪縣公安局政工科負責人證實訊息,稱涉案人員未滿14歲,將依法不對外通報案情。
一個14歲的孩子,居然能為母親不讓他玩手機而殺了自己媽媽,這樣的悲劇,到底是教育問題沒做好還是孩子本性如此?十幾歲的孩子,正處在心裡叛逆期,總喜歡事事跟大人作對,認為自己已經是個大人,不需要人來對自己指手畫腳,心裡叛逆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過,但像新聞裡這樣殺母的幾乎沒有,這個孩子變成這樣,家庭教育也是有責任的吧。孩子母親對孩子很好,孩子要求的幾乎都會滿足 幾乎到了溺愛的程度,物質上給他的很多,卻忽略了孩子心理的健康。
身邊很多幾歲的孩子家長就給買了手機,除了寫作業,孩子幾乎全泡在遊戲裡,不但花費大量精力,浪費大量金錢還影響孩子學習和身體。有了手機,就把爸媽拋在腦後了,連正常的溝通都很少,在這樣環境里長大的孩子怎麼能心理健康?如果孩子平時就已經習慣了玩手機,一旦有一天你不讓他玩了,他就會抓狂。現在的遊戲,有很多不健康成分,整夜在遊戲裡打打殺殺,完全沒有了對生命該有的敬畏,遊戲入迷,分不清戲裡戲外。
兒子的犯錯,也跟父母的溺愛有關,想要的東西都太容易得到,一旦有一天你不能給他他想要的了,他在平日裡積累的怨恨,壓力就會讓他失去理智。不得不說,這孩子的心理問題肯定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能到弒母的程度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出來的,他的心理已經扭曲了,手機只是導火索。是怎樣的教育讓孩子沒有了一點感恩之心?也沒有了對母親的愛,還曾在日記裡寫出了“恨媽媽”這樣的話,都說孩子是一張白紙,他長成什麼樣的人,全看父母怎麼教育。
一個孩子能殺掉自己的媽媽,也不知道是心理積的多少怨恨,才能讓他走到今天這一步。如果他的媽媽對他足夠關心,也不會讓他產生殺媽媽的念頭,也不會將念頭付諸行動。孩子是犯了不可饒恕的錯,他今後的人生也會在愧疚裡度過,但是我們也要反思,我們給的,真的是孩子要的嗎?
-
7 # yan有話說
看到不少網友把這件事的原因歸結給了手機,其實在我看來,並不是手機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家庭教育的缺失。
事件回顧在安徽宣城市郎溪縣十字鎮水鳴村,一中年女子慘死在自己家門口。經過調查,是14歲親生兒子親手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原因是該女子拿走了他的手機不讓他玩。
事件分析這個事件,簡化的看就是兒子和母親的矛盾,矛盾的主體是玩手機這件事,手機在這裡是一個點,但是不是根本點。根本是母子的溝通不足,沒有相互理解,家庭教育有缺失。 這個兒子的做法無疑是匪夷所思的,為了玩手機就殘忍殺害自己母親,並且還不以為然,原因就是母親平常對他太好了,好到他已經不認為她是母親這一概念了,他對自己母親沒有那種尊重,敬畏和感恩。所以當母親在他玩手機這件事上嚴厲拒絕時他莫名憤怒了,他覺得母親該死,所以慘案發生了。
其實,只要母親平常懂得更好的教育孩子,在日常就有獎有罰,讓孩子自己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種悲劇想必是可以避免的。好比在處理孩子玩手機的問題上,母親多注意方式方法,制定好規則。 和孩子說清楚為什麼這麼做,以後該怎麼做。
同時在家庭教育上,多用心,用對方法,更好教育孩子,別養成孩子的驕縱,過於自我的惡習,這樣的悲劇想必不會再發生。
-
8 # 農家小哥哥
又是個因玩手機引發的悲劇,而兇手居然是一個15歲的孩子,而且還是逝者的親生兒子,我們在惋惜的同時也看到了背後隱藏的教育危機,究竟該不該給孩子手機,究竟該不該讓孩子玩遊戲
2很多學校就禁止學生帶手機,但是很多家長置之不理,出於對孩子的溺愛,導致影響孩子的學習,前段時間老師怒摔學生手機的事件不就是個例子嗎!
3對於孩子玩手機,重在教育和引導,手機可以開拓視野,學習網路知識,這不可否認,但是如果沉迷其中,就會影響學習,在加上溺愛過度,就會發生這個殺死自己母親的悲劇。
我的建議是在孩子上學期間,最好不要帶手機,放假或者休息時間可以適當玩手機,但是要好好引導,手機能上成年人都不能自拔,何況還是個孩子呢!
-
9 # 少權無憂
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至關重要!兒子變成這樣,父母的教育也有一定的關係,不能把鍋全丟給“手機”。“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至於怎麼教?教到什麼程式?又是非常不好把握的事情,誰能保證自己的教導就是對的呢?但是有一點我覺得是沒有錯的,那就是陪伴、交流。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多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內心想法,循序漸進的引導他們往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培養他們良好的三觀!
同樣也要正常對待類似“手機”這種東西對於他們的影響,大多數人只認為它是毒害“罪魁禍首”,是不好的東西,只會一味的阻止孩子去碰,並沒有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不讓他們玩,沒有讓他們覺得父母這樣做“這是對他們好”。
那我們究竟該如何阻止小孩子玩手機呢?我認為有二個做法可供參考:
首先,做為家長,我們應該要知道孩子玩手機到底有什麼壞處?為什麼不讓他玩呢?我們只有自己明白這其中的原因,才能從這方面入手去教育孩子吧,當然也要針對孩子的性格採取他們能夠接受的方法:或循循善誘,或虛心教導,儘量不要採取比較極端的方式,這樣或許不能一下子就能讓他明白你的用心,但至少不會讓他產生強烈的叛逆心理吧!
另外一點我覺得最為重要,那就是我們作為家長,理應是孩子的榜樣,應該以身做則,做好表率作用!自己也不要總是玩手機!!試想如果孩子看見父母整天都拿著手機玩,而自己一玩的時候就被阻止,你讓你兒子怎麼想呢??
-
10 # 秋水長天6936
性格養成時期對孩字管教的過於粗放或缺失是造成慘案的直接原因!
“弒母”是慘絕人寰喪失人倫的表現,然而實施者竟然是一個未滿十四歲的少年,讓人怎麼能相信?!可悲的是,這確實是事實!
看到這則血淋淋的新聞,我首先想到的是爭論了幾千年的那個命題----人性善惡論!
到底是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至今沒有定論,但我認為睿智的老祖宗早已給出了這個命題的準確答案!
宇宙之初,一片混沌,叫做太極。一元復始而生兩儀為陰陽。所以說:太極裡有陰陽也無陰陽!以此推演人的降生。嗷嗷待哺的襁褓嬰孩其實是既有又無、既善又惡的一個具有太極特點的新生命!也就是老師們常比喻的那張白紙,所有孩子都一樣!之所以成年後千種百樣形形色色,那是因為後期形形色色的教育造就的!因此,人的善惡,只與後期教育有絕對的關係!
眾所周知,3-6歲是兒童性格的養成期,所以古話講“三歲看大,六歲看老”.如果在這個時期對孩子疏於管理,使得孩子沒有慈悲心,沒有健全的善惡觀,養成不了健全性格其後果將不堪設想!
回到事件本身。14歲少年因為母親制止他玩手機而在自家門口而將其殘忍殺害,現場鮮血滿地慘不忍睹。
“什麼仇什麼怨,什麼仇什麼怨?”讓一個14歲少年對著他的母親舉起了鋼刀?什麼仇什麼怨?分明是無冤無仇嘛!分明就是該少年玩遊戲玩的進了角色,遊戲裡的角色生命危在旦夕,少年血氣方剛“遇鬼殺鬼、遇佛殺佛”了,我敢肯定,當他從遊戲中警醒時,他才知道他犯下了人神共憤的“天條”。
所以,千萬不要忽視小孩子3-6歲的性格養成教育,它是一個人善惡形成的發端。
回覆列表
這是個悲劇!非手機之過,實乃家庭教育之失。
隨著手機的普及,低頭族越來越多,這其中不僅有大人,也有我們的孩子。試想,大人尚且控制不住的手機欲,何況自制力尚不足的孩子。現實中也出現家長不讓孩子玩手機,孩子離家出走的,跳樓的事例,實在是觸目驚心,這個家長們敲響了警鐘,讓孩子戒手機要從娃娃抓起。
讓孩子不玩手機或者少玩手機,家庭教育十分重要,而且非常有必要。可以從小就不讓孩子接觸手機,畢竟玩手機對孩子的視力有很大的影響,家長的手機上千萬不要下載遊戲,孩子想看你手機的時候可以答應孩子看一會電視,雖然孩子遲早會接觸手機,但是至少可以讓孩子遲一點受到手機的影響。一旦孩子接觸手機以後,一定要和孩子約定玩手機的時間,比如作業做完可以玩一個小時等等,讓孩子養成有節制玩手機的習慣。同時家長要培養孩子對其他事物的興趣,比如打籃球、游泳之類的,這樣孩子自然而然不會天天玩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