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白詩詩

    “歸置閱讀法”是我介紹過的一種讀書方法,目的是統籌我們在平時散漫閱讀過程中收集到的各類碎片素材,讓它們儘量能物盡其用。 但它不止是一種閱讀方法,更是一種寫作方法。

    當時我說我對非虛構類作品有近乎苛刻的閱讀訴求,即,想要看過的任何一個零碎的閃光點都能為我所用。

    我採用的就是歸置閱讀法,以下是閱讀步驟:

    準備階段:

    一,找問題 根據主題尋找相關問題。

    比如你要讀《親密關係》,就可以把“親密關係”作為主題進行定向搜尋。 知乎是個值得好好利用的網站,有很多值得參考的問題。你從網站上面蒐羅50個相關問題,再從中挑選30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再從中確定10個需要在書中解決的核心問題。

    二,沉浸思考

    對所選問題進行沉浸思考——30個問題,每個問題分別給予10~15分鐘的思考時間。 10~15分鐘裡針對問題展開頭腦風暴,簡要記錄思考要點並記錄,並對其中的10個核心問題多花幾分鐘畫簡要的思維導圖。

    三,背誦問題

    背誦這30個問題。 暫時拋開準備階段的那些問題,開始讀《親密關係》。

    於是我們來到閱讀階段,核心步驟:歸置 對那些你「感覺有趣、有用、有感觸的片段」進行歸置。 在此得特地說明一下,歸置真正有效的地方在於“我們心中隱藏著30個問題”----這相當於30個感應器(其靈敏程度由讀者對問題的思考深度決定)。

    如果我們意識和潛意識裡沒有那麼多和圖書相關的問題,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就不會感受到那麼多“觸點”。 準備階段的背誦,其作用就是讓這30個相關問題在我們有頭腦裡發酵;而對這些問題進行沉浸思考的步驟,其作用就是讓所思考的問題進入我們的意識裡,甚至潛入潛意識之下——就好像在頭腦裡安插30個搜尋放大鏡,在閱讀過程中讓我們和閱讀材料有更多機會產生碰撞,激發更多的思考。

    反之,如果閱讀中我們頭腦沒有自己的問題或者疑惑,那麼我們就只能淪落為作者思想的跑馬場。 這些問題帶領你去思考,請你把這些思考內容整理記錄下來,並進行——歸置。

    歸到哪裡,歸置的內容是哪些?

    1.歸到30個問題的一或多個相關問題下面。

    2.歸置內容的構成:原文片段+感想、思考。

    tip時刻: 閱讀之前先在印象筆記裡面存下這30個問題,給每一條筆記生成連結形成單獨筆記。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可以幫助解開問題困惑的原文片段和由此產生的感想或思考,即時記錄並歸置在問題之下。

    閱讀之後

    一:成文 瓶滿成文。

    30個問題就像是30個空瓶子,你閱讀的時候,但凡有一點心得、找到的一點和某一個問題相關的內容,都可以把它們裝到對應瓶子裡面去。 直到在某個時候……你發現,其中有一個瓶子滿了。

    就是說,那個瓶子裡裝進去的內容已經足夠你想明白一個問題……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把它們總結整理成一篇文章了。 你看,寫一篇文章有時候就是這麼容易。 或者說,當你不知道寫什麼的時候,用我這個方法閱讀就可以了。 透過這種方法閱讀,你能寫的就不只是一個文章,而是一系列,並且源源不斷!

    二:填補問題

    那些已經解決的問題已經被你整理成了文章,你自然需要去尋找下一個來接盤。 總之,隨時都要補滿30個。

    萬萬不能忘記的是,那些新來的問題還是得經過「沉浸思考」才能入庫。 迴圈往復,產出不斷。 “歸置閱讀法”就是這樣,或者說,“歸置寫作法”就是這樣,總之,都是這樣,並不是那樣,都一樣,沒有說不一樣。

    嗯,此法可讓你前途無量。

    這樣的閱讀才“有用”吧!

  • 2 # 曾少賢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提到了兩種比較實用的讀書方法,一種是「檢視閱讀法」,另外一種是「主題閱讀法」。

    所謂的「檢視閱讀法」指的是當你在準備讀一本書的時候,不要從頭開始,一字不漏地把它給讀完,而是要採用以下的方式,好讓自己對這個書有大概的瞭解:

    1,先看書名頁,然後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過去。特別注意副標題,或其他的相關說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寫作本書的特殊角度。在完成這個步驟之前,你對這本書的主題已經有概念了。

    2,研究目錄頁,對這本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

    3,如果書中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大多數論說類的書籍都會有索引。

    4,如果那是本包著書衣的新書,不妨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當你走完以上的四個步驟之後,這本書寫的怎麼樣,你在自己的心底,就有了大致的認識,如果覺得是好書,你就可以開始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去看;如果覺得是爛書,你就可以放棄了。

    當然,「檢視閱讀法」還只是閱讀技巧中的初級階段而已,最為牛逼哄哄的,當屬「主題閱讀法」。

    所謂的「主題閱讀法」,指的是任何一個階段,你需要確立一個閱讀主題,依據這個閱讀主題,去尋找相關的書籍和素材。

    比如說,你想了解中國近代史中的鴉片貿易,那有關「近代史」和「鴉片貿易」就是你要進行閱讀的主題,其他的主題,都跟你沒有任何關係。

    這是節省大量認知資源的好方法,因為我們日常生活進行的讀書活動,大部分情況下是沒有主題的,今天要麼看看這種型別的書籍,明年接著看不同型別的書籍,長期以往,你看的書,大多數都被你拋之腦後。

    所以,想要做到事半功倍,最好的辦法,就是開展「主題閱讀」。

  • 3 # TintinH

    所謂“讓閱讀有用”,不在乎是改變“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甚至“下筆如便秘”的現狀,內化書中的知識,並透過文字表述出來。對於這個問題,一位日本作家已經給出了答案。

    這個日本作家名叫奧野宣之,雖然是做傳媒工作出身,卻因為獨創的資訊整理術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甚至憑藉“筆記本作家”的身份參加節目,引發了熱烈反響。而他關於筆記整理的經驗,都總結在自己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裡。作者以資訊一元化為原則,按照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的順序,介紹了筆記讀書法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透過運用筆記讀書法,只需一根能寫字的筆,一個普通筆記本,就可以解決買書脫離閱讀、讀書脫離寫作的問題。你,不準備試試看嗎?

    資訊一元化

    奧野宣之撰寫讀書筆記時,遵循的是“資訊一元化”原則。所謂“資訊一元化”,就是按照時間順序,把和讀書有關的內容不加分類,透過速記、略記等多種形式,記錄在同一本筆記本上。這種做法與直覺和常規做法是相違背的。記錄在筆記裡的東西,當然要分門別類,條理清楚;而且最好一次成文,不要修改。我曾經就陷入過類似的誤區,重視形式,忽略內容,糾結細節,懶於思考。最終的結果,往往是在與完美主義的抗爭中崩潰,又一次放棄堅持讀書筆記的嘗試。資訊一元化最大的優點,是簡化了流程,自由度高。因此容易堅持,不易混淆,便於活用。

    買書如山倒

    既然有了明確的讀書筆記原則,養成良好的筆記習慣自然也事半功倍了。但是根治“買書如山倒”,還要學會“選書”和“購書”。這也是筆記讀書法的第一二步。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誘惑的社會,從三節兩時的電商促銷,到大資料分析的精準推送,更不用提線下奪人眼球的廣告,每一本書都抓住一切機會展示自己的必要性和易得性。買書很方便,又能帶來極大的滿足感;與之相對的選書卻是一件需要長期積累的地下工作。“趨利避害”的人們追求短期滿足感,翻翻買來的書發現並不是自己需要的,也沒有耐心讀下去,只好往書架上一塞,眼不見為淨,全當買了新的“牆飾”。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總結的從讀書筆記中提煉購書清單的過程,其實一個過濾的過程。根據“資訊一元化”原則把收集到的資訊無差別地記錄在筆記本上,選擇感興趣書籍的資訊記錄製作購書清單,這是第一次過濾。拿著購書清單去書店購書時,劃掉已經購買或決定放棄購買書籍的名字,這是第二次過濾。兩次過濾之後,不再衝動,理性購書,唯有真正瞭解自己的需求,才能買回最需要的書,掌握生活的主動權。

    讀書如抽絲

    當然,對於整個讀書過程而言,兩次過濾是遠遠不夠的。已購買的書籍,有些可以淺嘗輒止,有些則需反覆精讀,有些需要記錄筆記,這是第三次過濾。正確的讀書和記錄方法是筆記讀書法最重要的兩步,也是解決“讀書如抽絲”的關鍵。

    首先要帶著目的去閱讀。奧野宣之給讀者的建議是以完成讀書筆記為目的來閱讀。把閱讀習慣流程化,記錄自己的瞬間感悟。其次,要反覆閱讀,篩選出來最值得記錄的內容。最後,就是把精選出來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語句記錄在讀書筆記中。

    剛開始寫讀書筆記的人,可以從記錄一句話開始。可是,一旦落筆,身心投入,往往會產生新的想法。這時候就必須推薦“蔥鮪火鍋式”筆記法了。“蔥鮪火鍋式”筆記法的要點,是在記錄筆記日期、書名、作者名的讀書筆記中,加入重要內容的摘抄和自己的感想評論。摘抄和感想並存,正如火鍋中的魚肉和大蔥一樣。如作者所言,

    珍貴的感想正是創作思考的源泉。寫作如便秘

    筆記讀書法的最後一步,就是“活用”。很多人頭疼寫作,往往是因為不知道寫什麼。讀書筆記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透過《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第三章《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精神財富》,我們可以知道,讀書筆記不僅是簡單的記錄和摘抄。利用“蔥鮪火鍋式”讀書法,在讀書筆記中記錄自己的思想和重要的內容,可以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

    對於素材太過“豐富”的讀書人,奧野宣之介紹了四種筆記整理的方法,以便快速查詢需要的內容。如果讀書筆記的數量在個位數,可以在封面做標記,在扉頁新增目錄或是內容裡貼便利貼。如果筆記在十本以上,用電腦製作讀書筆記的索引資料則是更好的選擇。記錄筆記本編號、閱讀日期、筆記型別、書名、作者、出版社等內容後,就可以很方便的在電腦上根據關鍵字定位相應的讀書筆記了。

    所謂“下筆如有神”,很多時候靠的不是靈感迸發,而是平時積累。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好的習慣一旦養成,自己便是最大的受益人。請拿起身邊的筆和本子,一起根治“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讓閱讀變得真正有用起來吧。

  • 4 # 陽光下的大地

    閱讀如何有用?我的建議是讀好書,而且要精讀,不能跳字,仔細品味字的樂趣。

    我長這麼大,對讀書一個總結是:讀書要有悟性。書不一定要多,但是得精讀。建議是讀名著,特別是《紅樓夢》,不讀它的話還不知道,當我讀紅樓夢的時候,才明白為什麼它是名著,真的值得人讀讀,雖然有點晦澀難懂,但是真的是經典。值得人讀讀。

    還有就是其它的三大名著,早知道能夠被稱為名著的書,一定是經典。不但經過了時間的考驗,而且也經過多少世紀人的讚許。

    我發現一般人都喜歡看現代散文,隨筆之類的。包括我自己,因為它貼近生活,很容易懂。但是這個只能豐富自己思想,想要提高文采的話,我建議看名著…

  • 5 # 錢二盈帶你飛

    “每個字我都看得懂,每句話我都能理解,可是合上書就跟夢遊失憶了一樣。”

    “都說開卷有益,可是花了那麼多時間,看完書生活也沒什麼變化,讀書怎麼才能真正有用?”

    人們總會在閱讀時出現各種狀況,讀完也不知道該怎麼去真正踐行,當然會覺得閱讀無用。可這當然不是閱讀無用啦,而是你沒有找到方法。

    遇到《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這本書,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作者大巖俊之幫助你和書籍這位“老師”的交流學習更順暢,:他從改變閱讀、記錄和記憶的認知處理方式著手讓看書變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透過設立目標方法來解決閱讀與踐行之間的鴻溝問題,讓讀過的書真正變成你的能力,讓閱讀真·有用。

    大巖俊之一年看過的書能達到300本以上,是日本知名講師,獨立創業做研討會培訓指導。你肯定不敢相信現在這麼厲害的他曾經居然是個不讀書、討厭讀書的人,還自嘲“閱讀能力基本為零”。這真是很神奇的事情,也給了我一點信心——他曾經那麼討厭閱讀都可以做到這樣,我們一樣也可以做到有所收穫、實現目標。

    如何做到充分吸收資訊呢?

    充分吸收資訊是讓他具有實用性、能夠為你所用的前提,吸收資訊的方法具體包括三部分。

    1.獲取資訊,要進行高效率閱讀。

    學會問問題。 看書前問自己:看書目的是什麼?看書具體想要得到什麼?想好要問這本書的問題,人一旦有了問題會更專注,就更容易找到資訊。

    掌握正確閱讀方法。 首先更新觀念:對於實用性書籍的閱讀是不需要從頭讀到尾的,重點在於摘取對自己最有用的資訊。然後在閱讀時先看目錄、序言和後記,掌握書籍概況,與作者產生更深連結之後,再看書的正文。

    改變心態。 從輸入心態轉變成輸出心態,想著自己看完書之後要講給別人聽或者寫下來,這樣更容易獲得自己需要的資訊。從貪多求全到斷舍離,根據二八法則——找到最重要的20%,然後記住最珍貴的4%內容,至於其他沒那麼重要的就放下吧。

    還要多讀書同時讀多種不同型別的書。 這樣不但會避免一直看一本書的無趣無聊感,還能更珍惜閱讀每本書的時間,更會讓大腦不斷思考產生深刻的印象。

    2.記錄資訊,學會及時做好筆記。

    我們曾經讀過那麼多書,但是也就是讀過而已,讀完了很快就忘記了,好像什麼都沒留下來,大巖俊之推薦給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記筆記。做好筆記不僅僅只是簡單的記錄工作,是需要理解書中內容,不斷反覆思考,從而記錄最有效的資訊。做好筆記有技巧:首先要來做標記,然後要來記筆記,因為在做好標記的基礎上做筆記才能夠更好的記錄資訊。

    做標記。 可以用便籤來記錄重點內容,寫下關鍵詞,這樣可以迅速知道書中說了什麼內容。也可以符號,用自己的特殊標記符號能夠更好更深刻理解書中內容,獲得專屬於你的書籍。記筆記。 記筆記可以直接摘錄原文、可以自己精縮文字做摘要,這裡最重要的一點是——記錄自己的感想,以便於日後回顧,而且你所做的讀書筆記也會因此變得獨一無二了!大巖俊之推崇的做筆記方法是:思維導圖大法好。 思維導圖是英國的教育學家託尼博贊提倡的思考方法,是將思想變成視覺化圖形的思考工具。它就像腦神經細胞的形態一樣呈放射狀,能夠迅速提煉要點,幫助你迅速記憶理解,用這種方法來解決問題也會更簡單、高效。下面是我整理的“如何製作思維導圖”的思維導圖。

    3.記憶資訊,掌握牢記重點內容的辦法。

    100多年前德國實驗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了一種現象:我們的記憶一開始忘記速度是非常之快的,20分鐘就會遺忘42%,而一天之後就會忘記74%。他就此畫出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這個曲線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的事實——只要我們不去主動記憶,一開始記憶的再清楚都白瞎,忘記沒商量,時間越久我們忘記的越多。

    但是不要灰心,這也從另一個角度教給我們記憶的辦法,那就是不厭其煩的重複記憶。其實這種方法我們曾經無意識的都用過,每一個人從蹣跚學步到可以飛奔跑步——這正是一次次練習逐步形成的肌肉記憶;每個人從大字不識到閱讀複雜文章——這正是重複記憶文字形成的能力;我們都做到過,但是到了閱讀上,我們往往就沒有這個意識去踐行了,而且哪怕知道了又有幾個人會反覆閱讀兩三遍呢,畢竟知易行難!這也告訴了我們:進行充分資訊處理才找到根源,把這種方法應用到其他事情上才能做到技能遷移,厲害的人往往能夠在多個領域同時做得很棒和這個能力不無相關,可見處理資訊的能力有多重要。

    重複記憶之後的記憶曲線如下圖所示,反覆記憶後能夠大幅度提高你的記憶數量。

    大巖俊之還給了一些具體小技巧——如故事法、首字法等,讓我們能夠更好記憶。當然,我們的記憶依然要遵循重要的二八法則,找到最重要的20%內容,帶著感情來反覆閱讀重點內容,時刻記著自己看完了要講給別人聽,用輸出倒逼輸入,這樣的記憶一定會更深刻。

    到這裡,我們已經學會了充分吸收資訊,將書中內容和自己產生更深連結,理解好了書中內容才能進行下一步:處理資訊——將書中內容付諸行動。

    如何設立目標真正踐行呢?

    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告訴我們

    “沒有目標而生活,恰如沒有羅盤而航行。”

    確立清晰目標能讓我們最高效的解決問題,那麼我們要怎麼確立目標才能讓書籍的閱讀最為實用呢?大巖俊之給這樣告訴我們:要從書中內容找到自己的行動目標,開始實踐。具體踐行方法如下

    這個目標的設定要符合smart原則,即目標要具體、可預見、可達到、實際、有期限。

    調動身體五感來想象自己實現後的狀態,即想像自己達成目標之後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的感受都是怎樣的?有了具體畫面感之後會有更多熱情來做這件事。

    明確自己現在狀態,找清自己位置,確認自己現在的位置和達成目標之間差距有多少。

    使用5w1h法則向自己細化提問:為了解決差距你要怎麼做?和誰做?那裡做?什麼時候能做完?還有一個w是你一開始就回答了的做什麼——“你的目標是什麼”這個問題。

    根據問題找到其中最想做的事情開始著手行動,把這件事情繼續拆分,找到最細小的明天就可以做得到的事情來做,對於這件事情再次調動五感來感受達成後狀態。

    告訴別人,然後開始踐行!

    從收穫知識到真正切身實踐獲得成功,大巖俊之以自身作為研討會講師獨立創業的經驗作為例項進行分解細化,帶領我們走過將知識付諸行動的每一步,把讀過的書真正變成自己的能力。

    下面是為了更好理解本書內容,根據重點做的思維導圖。

    《實用性閱讀指南》能夠讓你的閱讀真的用到實處,讓閱讀這個行為具有價值。這不僅僅是想好好閱讀的人才需要仔細瞭解的一本書,其實,只要有夢想有目標要實現,我們都可以去參考借鑑它。

  • 6 # 海岱生

    怎樣閱讀才能有用?這似乎涉及到一個功利性的問題。“書中自有黃金屋”和“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兩句詩可謂婦孺皆知,這是宋真宗趙恆用來勉勵世人讀書的名句,可以說,這兩句帶有濃厚功利色彩的詩極大地影響了中國千餘年來讀書人的心態,有人因此認為宋真宗在“功利性閱讀”方面開了個“壞頭”。而放眼當下,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人把讀書當做一種自我提升的方法和手段,從本質上來說這也是“功利性閱讀”的一種表現形式。根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受訪人群中,進行功利化閱讀的人已經超過6成,而進行人文閱讀的人僅佔3成。對於這樣的情況,不少人表示擔心,其實大可不必。現代人讀書多多少少帶有目的性,與其說“功利”,倒不如說“實用”更為貼切,而“實用至上”的閱讀理念反而更容易學有所得。

    在日本就有這麼一個堅持“讀書實用論”的銷售員,他在一年時間內讀完300多本工具書後,成功總結出了一套將知識轉化為行動的讀書方法,並由此成為閱讀方法和記憶方法等多個領域的培訓講師,更受邀成為大學的職業諮詢師。這個“開掛”的人就是《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的作者大巖俊之,而幫助其從銷售員成功跨界到培訓師的秘訣就藏在這本書中。

    說起大巖俊之一年讀完300本書的“壯舉”,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其實源於他創業初期的想法。當時他曾天真地認為讀完這些書就能創業成功,結果到頭來卻發現連書裡的內容都沒記住多少,這樣的狀況不免令人沮喪。在系統性學習閱讀之後,大巖俊之的閱讀效率雖然得到了長足進步,但是日益增加的知識儲備卻對創業仍然沒有幫助,這也讓他最終意識到將知識轉化為行動的重要性,從而提出了以付諸行動為根本目的的“實用性閱讀方法”。從急於求成的功利心態到實用至上的務實心態,大巖俊之也由此成為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行動派”讀書人。

    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中,大巖俊之基於“二八法則”、“艾賓浩斯曲線”和“思維導圖”等理論,提供了一套完整可行的知識儲備方案,旨在幫助讀者高效吸收書中知識。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他還透過自己在創業、考取證書等方面的經歷“現身說法”,闡明瞭讀書要“為我所用”的理念,並由此提出了一套以付諸行動為目的的知識轉化方案。這兩套方案一套將書中的知識內化於心,一套將所學所思外化於行,可以說是理論和實踐兼備,成為 “實用性閱讀方法”的兩大支柱。

    內化於心 這樣讀書更有效

    我們都知道毛澤東在解放戰爭期間提出了“不打無準備之仗”的著名軍事論斷,這樣的作戰方針在解放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從閱讀的角度來說,事先準備也十分必要,大巖俊之認為提高閱讀效率的首要工作就是找準關注點,即明確讀書的目的。只有明確了目的,才能準確獲得資訊,為此,他還分享了自己的買車經歷來說明這點。大巖俊之在買車之前對道路上行駛的汽車並沒有過多留意,但是在他鎖定了幾個品牌的旅行車後,卻在一段時間內突然發現道路上居然跑著相當多的旅行車,其實路上行駛的旅行車數量變化不大,之所有會有這種前後反差,正是因為找到了關注點。這同讀書是一個道理,只有具備了目的導向意識,在閱讀過程中才能保持專注,也“更容易找到想知道的資訊”。

    明確閱讀目的之後,大巖俊之基於三個理論提出了一套旨在提升效率的閱讀方法。第一個理論是思維導圖。我們對思維導圖並不陌生,不管是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還是金融大鱷巴菲特,都可以稱得上是思維導圖的“忠實粉絲”。大巖俊之將思維導圖應用到讀書筆記上,能夠幫助我們更加直觀地把握整本書的結構層次,對理清思路有很大幫助。不僅如此,思維導圖較之傳統筆記也有不少優勢,其中最大的優勢就是透過關鍵詞的圖文表現形式,能夠加深對書中內容的理解並觸發聯想。我們熟知的《哈利·波特》一書,其中相當一部分情節和人物就是J.K.羅琳女士在創作過程中透過思維導圖演繹出來的,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思維導圖在激發思考方面的巨大作用。第二個理論是二八法則。二八法則又叫帕累托法則,這個脫胎於經濟學的概念目前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在閱讀領域更是被不少人奉為經典法則之一。大巖俊之的創新之處在於他將二八法則進行了疊加運用,即先透過二八法則精選出書中20%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再次運用二八法則進行篩選,最終得到4%的核心內容。相較於對全書的理解,把有限的精力分配到4%的核心內容上顯然是效率更高的做法。當然,我們不能因為大巖俊之給了一把錘子,就把什麼都看成釘子,如果用這個方法來讀《高等數學》,那我只能祝你考試順利了。二八法則不具有普適性,我們暫且把範圍限定在工具方法類的書籍當中。第三個理論是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提起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相信經歷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和雅思、托福考試的朋友對其不會感到陌生,我們都知道保持一定頻率的反覆閱讀,可以達到強化記憶的目的。事實上,對抗“遺忘曲線”遠不止這一種方法,大巖俊之在書中就提供了8種加強記憶的閱讀方法,其中最有意思的要數“帶著情感閱讀”了。由於大腦中負責情緒的“扁桃體”和負責記憶的“海馬體”是相鄰的,因此透過刺激“扁桃體”可以讓“海馬體”作出反應,認為其接收的資訊是值得儲存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對能夠調動情緒的文章印象更加深刻的原因。就像《動物世界》中的解說稿一樣,如果放到紙面上會看起來有些平淡無奇,但是經過趙忠祥飽含感情的生動演繹,效果就截然不同了。當然,並非所有的書都適合用調動情緒的方法來加強記憶,比如《高等數學》。

    大巖俊之的這套閱讀方法以目的為導向,既從宏觀上把握了全書的結構層次,又從微觀上明確了書中的核心內容,並且就強化記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說是將書中知識內化於心的有效手段。然而,讀完一本書僅僅完成知識儲備還遠遠不夠,在大巖俊之看來,如何把所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行動才是最重要的。

    外化於行 做個“讀書行動派”

    如果我們把從書中獲得的知識儲備比作大河之水的話,那麼大巖俊之的知識轉化方案就可以看作是在河上修的水電站,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轉化,才能將豐富的水資源轉化成源源不斷的電能,這也是讀書的現實意義所在。

    我們都知道,在現實中建造一座水電站的工序可謂十分複雜,然而大巖俊之的“水電站”建設卻簡易可行,我們將其歸納成三個步驟。首先是設定行動目標。讀完一本書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這個目標是否切實可行? 有沒有明確的量化標準?對於這些問題大巖俊之推薦了兩個目標管理的經典理論,即四象限法則和SMART法則,利用這兩個理論來設定目標可以使得目標清晰可見,且具備切實可行的操作性。需要指出的是,大巖俊之強調在四象限法則中應該把“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作為設定目標的關鍵,這並不意味著放棄對“重要且緊急的事”進行優先處理,只是從長期來看,如果把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情處理好的話,會大大減少短期內“重要且緊急的事”的發生機率,這同我們常說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一個道理。設定好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之後,第二步就是找出“現狀”同“目標”之間的差距。大巖俊之在現狀評估方面推薦採用“百分比”的形式來表示當前狀態,即如果把達成目標的狀態定義為100%的完美狀態,那麼經過綜合評估後,現在的狀態是百分之多少就一目瞭然了。這種方法雖然在量化標準上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但是卻直觀反映出了“現狀”同“目標”之間的差距,最重要的是隨著自己的持續行動,能夠看到實實在在的進步,倒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找出差距之後,最後就該採取行動了。說到行動,我們通常習慣於採用條件導向的方法,即根據現有條件決定採取什麼樣的行動,說白了就是“有多少米做多少飯”,而最後的結果往往受制於條件。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採用了一種類似於目標倒推的方法,透過設定最高目標並進行反向推演,以此將整體目標分解成階段性目標,在此基礎上再針對制約條件採取行動。這樣的方法在商業活動中被廣泛運用,2001年,蒙牛集團剛剛成立不到兩年,其Quattroporte牛根生在制定“五年計劃”時就將2006年的銷售目標定為100億元,這也讓不少人覺得有些不切實際,要知道當時蒙牛全年的銷售額才7.24億元,後來蒙牛集團採用目標倒推法,逐層分解階段目標,並針對奶牛數量偏少、廠房建設不足以及市場開發落後等問題積極採取對策,2006年最終實現了162億元的銷售額,創造了業內的“蒙牛速度”。對此牛根生有句話十分為人稱道:“只修改手段,不修改目標”。這也能看出目標倒推法的優勢,將這樣的方法運用到知識轉化上,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而分解之後的階段化目標也更容易實現,讓我們不再畏懼如何邁出“第一步”。

    我們常說“知易行難”,大巖俊之的這套知識轉化方案可以說是將所學所思外化於行的典範,這種步步為營的戰術也充分體現了其篤行務實的特點,正所謂“說一百句漂亮話不如做一件漂亮事”,邁出“第一步”之後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做個務實的“行動派”,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就可以了。

    總的來說,《實用性閱讀指南》提倡的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閱讀方法,不僅強調了知識轉化成行動的重要性,而且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操作方法,其最大的意義在於書中透露出來的“知行合一”的務實理念,這也是讀書人一貫追求的境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書籍本身更像是一種指導方法,透過在實踐中善加利用,對一個人從安身立命到經世致用都是大有裨益的。說到底,不管是“功利主義”也好,“實用主義”也罷,我們讀書不過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由此看來,以自我提升為目的的讀書即使“功利”一點也無妨。

  • 7 # 花鹽說

    什麼才叫有用呢?

    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肯定算的

    精讀一個領域的書,持續產出內容,併成為那個行業的專家,那最好不過了。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就提到要“為產出而閱讀”,不能更同意。

    書中安利了89個閱讀技巧,想提高閱讀技術和讀以致用的小夥伴不妨花一個小時看看。

    PO筆記書評:

    今天以前的我,讀書還處在石器時代:拿到一本書,從頭到尾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什麼暢銷讀什麼書,大牛推薦什麼讀什麼;書讀過無痕,能記住多少理解多少全憑運氣。讀完一本書,好像並沒有什麼收穫。年終盤點時,驕傲的向世界宣告,我今年讀了50本書,然而能力好像並沒怎麼提升。50本,大學專業書也就這個數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的閱讀還停留在1.0低效時代。網際網路,時代資訊過載;自媒體風口,人人都是內容消費者,又是生產者。我們的閱讀術也該迭代了。《高效能閱讀》就是幫你升級閱讀段位的書。它提倡“為產出而讀書”,強調知識的運用和能力轉換。書中呈現了讀書的不同階段,從基礎的讀書入門到高階的內容產出,作者一口氣分享了89個讀書技巧。專治不愛讀書、不會讀書、讀了不會用等問題。可以說是一本教你如何讀書的教科書了。不管你處在什麼水平,都能找到對應的技巧。為了讓你多讀書,作者很拼了。作者原尻淳一是讀書效率方面的專家,擅長將閱讀獲取的知識創造性地運用到工作中。原尻淳一先後任職於日本知名廣告公司、市場營銷企業,負責新產品開發、營銷諮詢等。與小山龍介一起合著創意類書籍《整理的藝術3》。《高效能閱讀》從培養讀書興趣、精進閱讀技能、提高產出三方面入手,把讀書植入到生活中,並帶來事業、人生的改變。《高效能閱讀》結構扁平,89個技能並列鋪陳,看目錄就能瞭解大致內容,非常容易讀。如果你是讀書達人,很多入門級技巧可以跳過不看,直接看你感興趣的就好。書中羅列的技巧平時就有所瞭解,最打動我的是書中對“閱讀產出”的重視。一、高效能閱讀就是“為產出而讀”我們為什麼讀書?除文學、休閒作品外,職場人還是想透過閱讀來提高能力的。可是為什麼我們讀了那麼多書還是穩穩地窮著?因為我們為讀書而讀書,讀書缺少一點功利性和目標性。比如,放假前2周,你就想著制定一份出遊攻略。結果訂機票、選酒店、規劃路線……好麻煩。一拖再拖,放假2天了,還在家癱著。想想假如你是約女神或男神出遊呢?那絕對能力線上,效率爆表,黑著眼眶熬夜一天搞定。刪除(選填) 圖片描述讀書也是一樣的。當你有明確的目標時,閱讀動機和效果提高10倍。厲害的讀書人,讀完一本書或幾本同類型的書後,能產出一篇極有深度的文章、舉辦一場培訓、開發一個課程,甚至出一本自己的書。比如知乎大V採銅的《精進》、古典老師的《躍遷》,附錄後的參考書達近百本。他們從選書到讀書都是目的性極強,帶著問題去書裡尋找答案和靈感。本書就是作者原尻淳一通讀了百餘本閱讀主題書籍後,結合自己的經驗寫就而成。近幾年,知識付費、內容變現如火如荼。如果你專攻一個領域,吃透相關主題書籍,持續產出優質內容,打造個人品牌,賺錢是遲早的事。例如現在網上的各種溝通微課、營銷課程,還有專門教人讀書的課程等,報名人數非常可觀。目標不一定要定那麼高,哪怕你稍微切換一下角度,比如我要把這本書講給別人聽,讀書的效率也會完全不同。根據學習金字塔原理,教別人是最高效的學習。刪除(選填) 圖片描述二、各個階段的讀書技巧書中羅列的89個讀書技能,適合處在任何讀書階段的你。有些比較平常,有些還是挺值得嘗試的。1、初級階段:先從愛上一本書開始興趣是最厲害的老師。現在大家習慣習刷微信、看圖、看影片等碎片閱讀,對動輒10幾萬字的書,越來越沒有耐心和勇氣。而作者推薦的這些方法也許能讓你重新拿起一本書。a、與書平起平坐,放下閱讀包袱讀者權利十條: 第一條 不讀的權利 第二條 跳讀的權利 第三條 不讀完的權利 第四條 重讀的權利 第五條 讀不擇書的權利 第六條 包法利症(易被小說內容感染的症狀) 第七條 讀不擇地的權利 第八條 隨意選讀的權利 第九條 朗讀的權利 第十條 默讀的權利——出自 法國當代作家達尼埃爾·佩納克 《宛如一部小說》對第三條特別有感觸。以前對書存在敬畏,太過神化了。認為每本書或多或少總有收穫,加上沉沒成本作怪,逼自己咬著牙啃完一本不值得讀的書,過程痛苦又浪費生命。現在有了產出目標的指引,沒有用、不感興趣的書,立刻棄讀。讀書,你才是主角,書不是。b. 從作家最薄的一本書讀起相比難啃的大部頭,從最薄或最有趣的一本讀起,降低了閱讀的門檻。我是從只有200多頁的《解憂雜貨店》愛上東野圭吾的。c. 從瞭解作者開始枯燥是讀書的大敵,而作者的奇葩經歷可能讓你想去看看他寫的書。比如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對自己的時間花費進行統計,精確到分鐘。這麼變態,我一定要去看一下他寫的《奇特的一生》。刪除(選填) 圖片描述d、書的開啟方式,除了讀,還可以看電影、聽書、組隊討論啊如果拿起書就犯困,或者讀得很吃力,不要強迫自己了。去喜馬、得到等平臺聽別人的乾貨精講也不錯;週末去參加線下讀書會,聽聽別人怎麼解讀,也許你聽出了其中精髓,自己忍不住拿起來讀了。看電影也是我喜歡的方式。看完電影《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全程無尿點,立刻決定去擼書了。e、為讀書創造儀式感在家裡開闢一個小小的讀書角,擺上最愛的書,貼上激勵的句子,泡上最愛的卡布奇諾……每天固定時間,比如早上,坐在書桌前看半個小時。你會越來越享受這段時光。2、中級階段:精進閱讀技能高效閱讀=快速+多次閱讀認認真真細看一遍和快速地看10遍,你認為哪種閱讀比較有效呢?我個人感覺第二種。《高效能閱讀》也提倡這種多次快速閱讀法。①看目錄,快速瞭解書的大致內容和結構,定位哪些應該重點讀,哪裡可以略讀。同時預測作者將如何展開內容。②根據目錄時行跳讀,著重閱讀標題和關鍵語句,如小標題和黑體字。關鍵語句經常出現在段落的開頭和結尾。③巧用標籤劃重點,為筆記作準備。帶著問題重讀步驟②篩選出來的有價值的內容,同時作好標記。比如用紅色標籤標註本書重點內容,那些新的概念,顛覆性的論點等;黃色標籤標註能為自己所用內容,比如方法論、例子素材等;創意的表達方式、金句用黃色便利貼標註等。格式不限,根據自己的習慣來就好。多次快速閱讀,不僅是一個求證的過程,同時每過一遍,都在溫習和鞏固,加深了對書的理解。此外,作者提供的一個點子,充分利用目錄前的空白頁,建立一個手寫的重點檢索目錄也是不錯的辦法哦。3、高階階段:提高產出a、70:20:10選書法,垂直閱讀X水平閱讀,打造立體化知識體系垂直閱讀讓你深耕成為一個領域的專才;水平閱讀拓展能力的廣度,成為通才。時間和精力有限,該怎麼分配呢?《高效能閱讀》建議使用7:2:1法則:70%投資於專業領域書籍;20%投資於專業的周邊領域書籍;10%投資於未知領域的書籍。刪除(選填) 圖片描述垂直閱讀,幫你營造“思考的主場”,打造自己擅長的領域,它定義了職場上“你是誰”;而水平閱讀、類比閱讀則開闊了看待世界的視野。用不同領域與專業領域碰撞,更容易擦出創意的火花。這也很符合"T"字型人才法則:有一項安身立命的專業技能,同時在其他領域也有涉獵。喬布斯終其一生,把個人電腦和手機做到極致。有一本影響了喬布斯一生的閒書,叫《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蘋果的極簡設計就得益於科技與禪修跨界結合。b、高效整理和調取資訊,為輸出累積素材透過閱讀產出自己的內容,就像做菜,看的每一本書都是做菜的原料。平時要注意累積和整理各種原料(筆記、素材),要用的時候方便檢索和調取出來。這樣的軟體特別多。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為知筆記等。我和作者一樣,強烈推薦印象筆記,標籤和檢索功能非常強大,把素材統統丟進去,打個標籤,支援關鍵詞和標籤檢索。剪藏功能不能更方便,一鍵收集整個網頁或指定區域。這裡我只列舉了讓我特別有收穫的幾個技巧,書裡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方法,大家有興趣可以翻一翻。《高效能閱讀》給讀書自嗨的我們打了一針清醒劑:愛讀書的人不一定會讀書,讀書的數量不一定能和能力劃等號。高效閱讀,實現創造性產出才是商業類書籍的正解閱讀姿勢。就像古典老師在《躍遷》裡說到的:“現在重要的不是記憶知識,而是呼叫知識的能力、搜尋能力、整合能力和思考能力。”新時代,用做學問的心態去讀書吧。

  • 8 # 萌公主的世界

    亞洲首富李嘉誠曾經說道:“讀書雖然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財富,但是它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機會。”

    我們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可是現實的情況卻是:一本書讀完了卻不知道書中的內容,又或者是讀了好多的書,知識量也增強了不少,可是卻沒有出現實質性的變化。

    那如何把一本書最大的價值實現?大巖俊之也是有同樣的苦惱,不過在經過一系列的方法之後,他達成了自己想要的目標。

    大巖俊之日本知名研討會培訓指導,在走向創業的道路上,他發現了“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的觀點,於是開始嘗試一年閱讀300本以上的書。他在學習各種速度法的過程中,逐漸達到了所有速度法的極限,因此致力於開發誰都能掌握的、並且絕不會遭遇瓶頸的讀書法“緩速讀書”。為了幫助更多的人達到自己的目標,大巖俊之將這些技巧寫進了《實用性閱讀指南》。

    要掌握併發揮書本最大的功效,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主要從三個步驟來幫助大家牢記一本書的內容,並將其轉化成自身能力。

    這三個步驟分別是:掌握書中精髓、製作思維導圖、以及付諸於行動。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掌握書中精髓。關於這一點還是需要從三點來說。

    第一點:有效率的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更好的掌握書本。那技巧是什麼呢?

    1.帶有目的的閱讀,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帶著主動意識去行動會更加專注。

    2.透過序言、目錄和後記掌握概要。是否決定看一本書,序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說到:序言凝聚了一本書所有的要點,而目錄則是幫我們快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章節。

    3.輸出倒逼輸入:透過向他人講述書本內容,再去閱讀的時候就比較有效率。

    第二點:做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無論你的記憶力有多好都不如記錄下來,做讀書筆記不僅能增強記憶,還能整理知識和資訊。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二八定律,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借鑑義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託發現的定律:“社會上20%的高收入者佔有80%的社會財富。”運用在讀書方面則是:全書最重要的20%,佔有80%的內容。”我們找到書中重要的20%並不斷的閱讀就可以了。

    接下來要說的就是製作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將內容透過視覺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考工具。 將思維導圖運用於讀書的好處:整理書本的思路;提高記憶;產生新的創意;用圖表的方式增加視覺效果,讓人一目瞭然。

    最後一步也是最出效果的一步:付諸於行動。知識只有付諸於行動才可發揮效果。馬克思就說到:“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

    我們接下來就說一下如何行動才能發揮更好的成效。

    1.想像自己達成目標時的樣子。先給自己提一個問題:達成目標的時候,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會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感覺到什麼?把這些場景都詳細的想一遍,你就會發現你非常激動,也更想很好的去行動。

    2.明確現在與目標的差距。很多的時候我們需要明確自己與目標之間的距離,而不是立刻馬上毫無頭緒的去行動。

    3.制定具體行動,並將行動細分為一個個小步驟。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一想到大目標就覺得距離自己好遠,很容易就會放棄,但是當你把目標細分為一個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的時候,你就會有了再進一步的成就感。

    閱讀一本書最重要的是要發揮它最大的價值,而它最大的價值就是能被我們很好的應用。

  • 9 # 咪小小貓

    我小時候,可算是個閱讀達人,看書速度非常快,那時同學們都很震驚,比我現在的閱讀速度快。聽起來不可思議吧。

    但我卻把這個優良傳統給硬性性的阻斷了,是因為上課一直聽老師強調,看書不能囫圇吞棗,要一字一句慢慢回味,看那麼快來不及消化吸收,有什麼用?直接導致我硬生生地把自己的速度扯下來了。

    到了這個全民閱讀的時代,開始重新訓練閱讀效率了。

    我看了一系列如何快速閱讀的書。這裡簡單介紹兩本。

    1》《如何閱讀一本書》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爾斯·範多倫

    這本書已經連續再版多次了,初版1940年,可見其影響力與實力。對於閱讀小白來說,讀這本書可以讓你建立起自己完整的閱讀計劃,閱讀體系,少走很多冤枉路。

    對於閱讀達人來說,讀這本書,會讓你更加透徹理解閱讀這件事,有更多領悟和感想,融會貫通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這本書教給我們一個比較新穎的觀點就是,每本書都有它的邏輯框架,上面覆蓋著一層外衣,你不必要完全剝開這層精美的外殼,就可以觸控到它的骨架,把書中的整體結構拎出來。

    我們挑選這本書目錄中的幾點就可以看出整本的主要內容和精華,

    例如: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類閱讀/透視一本書/輔助閱讀/如何閱讀歷史書/如何閱讀哲學書/如何閱讀社會科學……..不僅有最基本的閱讀方法論,還有進階的閱讀,對各個科目分門別類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真是太豐富了。

    對於有志於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的讀者,首推這本。

    2》《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 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日】奧野宣之

    第一本是讀書具體的方法論。這本偏向於讀書做筆記。

    做筆記是一個加深理解的過程,在日後查閱資料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作者看來,這個筆記不僅只是摘抄書中的名言警句,還擴充套件到寫書單筆記,讀後感筆記,做筆記索引…

    還提供了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19個技巧

    例如,不依賴網路,多用參考書、多用百科全書、利用訂閱來提醒自己、定時逛書店這些技巧,讓自己的行為不知不覺帶動閱讀的慾望與效果。

    最後附上了讀書筆記的20款實用工具,例如,各種軟筆、硬筆、彩筆、各種便利貼、不乾膠等等。這些我們在書店在經常看到,本以為平淡無奇的小文具,在閱讀達人手中,發揮了大作用。

  • 10 # 閒聊濟寧

    閱讀有好多種,這就要看你的閱讀目的是什麼了。

    能讓你學到知識,是有用。能讓你開懷一笑,是有用。能讓你靜靜的呆上一上午,也是有用。能讓你獲得生活的感悟或者工作的靈感,也是有用。

    如果你就想消遣一下,圖一樂,或者存粹是為了尋找一份寧靜。拿你喜歡的書讀就是了,該樂的地方一笑,該哭的地方來點憂傷。

    如果你想增長技術知識。買本技術資料,看看目錄,直接翻到想學的地方慢慢讀。

    如果你想豐富思想。找本感悟生活或者歷史人文大家的小說,端杯茶,慢慢品。

    無論你讀書目的是什麼,只要能靜下心慢慢讀,書中的思想無與你當時的感悟就會慢慢的深入你的內心,慢慢的不知不覺間感染著,影響著你,給你以信心,以感悟,以動力,以心靈的寧靜。

    這就是讀書的用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文中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