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久緘默如雲漂泊
-
2 # 洋洋讀史
政治鬥爭不能單以人數的多少來衡量,人多的未必有優勢,人少的也未必弱。
八爺黨雖然有四人,但是主要是八爺一個人具有政治頭腦,九爺、十爺都是烏合之眾,對八爺是唯命是從,八爺怎麼說就怎麼幹,其實基本幫不上什麼大忙。
十四爺雖然也站在八爺一邊,可是在後期被封為大將軍王后,也產生了奪嫡之心,況且十萬大軍的糧草都掌控在四爺的心腹年羹堯手裡,所以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而八爺本身,雖然具有政治頭腦和理政才能,但是心胸狹隘,即使被稱為“八賢王”,可是處處想的都是怎麼籠絡人心,不是為了天下的黎明百姓,這點被康熙看穿了,也因此得不到康熙的首肯。
反觀四爺這邊,雖然只有四爺和十三爺兩人,但是每個人都是舉足輕重的大才。
四爺在鄔思道的指點下,不爭為爭,先是籌款賑災然後追討國庫虧空,勇挑重擔不怕艱難,專門揀別人不願意乾的事幹,硬是讓自己成為了一個孤臣。這一切康熙都看在眼裡,心裡也逐漸確定了四爺作為自己的接班人,這是四爺能戰勝八爺黨最核心的原因。
十三爺忠肝義膽,俠義心腸,人稱“俠王”,在軍中擁有很高的威望,這在四爺順利登基的過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沒有十三爺,雍正當不了皇帝,即便當上了皇帝也坐不穩。所以,一個十三爺的能量就擊昏超過了八爺黨。
-
3 # 純鈞LHGR
只說其中兩條理由。但都非正史記載。
一,八爺黨過於傲氣,太輕視某些臣子;二,又加上一個豬隊友十阿哥胤䄉。
恭喜八阿哥,賀喜八阿哥。
八爺黨過於輕視的康熙臣子有兩位,一位是張廷玉,另一位是衍璜。
表面上,張廷玉升官升得極慢,康熙60年才就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士。但是,張廷玉從很早就身居內廷,“久持講握,簡任機密”。他的經歷有點像秦朝的李斯。官職看似不高,卻能時時接近康熙皇帝,偶爾三言兩語,天長日久,也足以改變康熙的心境。
跟電視劇不一樣的是,其實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跟張廷玉接觸得非常早。張廷玉的父親張英是胤禛的老師,所以兩人很早起便有所交往。張廷玉經常在康熙身邊,他的一些話,康熙很聽得進去。
在這一方面,胤禛可算是佔了大便宜。
和碩顯親王衍璜是肅武親王豪格的曾孫,為第四代肅王。從表面上看,衍璜在九子奪嫡中並不顯眼,但是,八爺黨偏偏輸給了這不顯眼。
衍璜輩份小,也比雍正小著十來歲,小小年紀襲了世爵,看似是個富貴閒人。但是,歷史上真實的衍璜卻是個特務專家。他利用他的不起眼,替雍正處理了很多“江湖事”。很多人都知道,雍正有一個最出名的特務部隊“血滴子”,也叫“粘杆處”,在暗裡幫助雍正做了不少事,而這其中,衍璜居功甚偉。
衍璜受雍正的信任到什麼程度?雍正8年,由他打理潛邸也就是雍和宮的事務。正常來講,當時原四爺黨的皇族功臣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都在,怎麼會輪到一個小字輩的衍璜來管理潛邸呢?可見他被雍正看重到什麼程度。
另外,雍正13年,也就是臨死前,又解除了衍璜的職務,這是為什麼?恐怕是覺得衍璜萬一坐大,可能對即將登基的乾隆不利吧。至於乾隆登基後,令衍璜總管鑲白旗覺羅學,這就是後事了。
在野史裡,曾提到衍璜根本是個特務頭子,從衍璜的奇葩經歷看,也不像是空穴來風。
十阿哥胤䄉,由於11歲時生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病逝,他一直跟隨八阿哥,是八爺黨裡的鐵桿核心成員。《清史稿》中對他的描述很短,但是在民間,這位十阿哥卻有“十閻王”之稱。由於胤䄉出身高貴,沒什麼人敢指責他的為人處事,使得這位十閻王越發驕縱跋扈,隨意打罵責罰官員,自己名聲不佳,也間接使八爺黨得罪了很多人。
在他這,沒道理可講。甚至說,這位十阿哥胤䄉的心裡根本不存在那些禮儀概念。
胤䄉的奇葩舉止,一直到他被圈禁也沒改。長達十三年的圈禁生活,該吃就吃該喝就喝,跟八、九兩位阿哥全然不同,終於活到了乾隆2年,最後被放了出來。
-
4 # 忠肝義膽嶽老三
一
八爺黨輸在爭的太厲害,太明顯,太想要!雖然眾皇子裡面,九爺胤禟,十爺胤鋨,十四爺胤禵,都是八爺的鐵桿擁躉,但是八爺的表現太過操之過急,導致康熙從剛開始就把八爺從心裡踢出掉了!
太子胤礽二次被廢,康熙要求眾官員推薦新太子合適人選,八爺看到時機來了,迫不及待的聯名眾官員去推舉自己,隨後以佟國維為首的眾官員都推舉自己,這一下子在康熙面前暴露了八爺黨的實力,讓康熙內心深為驚駭!
康熙明白了八爺在朝堂的實力,他一直在籠絡人心,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爭得皇位!
可惜,八爺失算了!
他沒想到康熙只是試水,試試眾皇子在朝堂的水有多深,這一試,第一個跳出水面的就是八爺胤禩!他的野心昭然若揭,他的實力非同小可,他的態度無比強硬!這一切,讓康熙深惡痛疾,竟然在朝堂結黨,如若任其發展,豈不是以後要威脅到自己的位置!
康熙冷靜的思考,他必須剪除他的黨羽,而最關鍵的就是核心人物佟國維!隨後,康熙單獨召見佟國維,佟國維與隆科多唱了一出雙簧,隨後佟國維退出政治舞臺,隆科多開始走馬上任!
康熙隨後一步步制衡八爺黨的實力,他內心厭惡八爺,他不允許八爺成為他的繼承人!二
八爺確實太過操之過急!因為他的出身低微,他只有拼命證明自己的能耐,對他而言:不爭,他不可能成為繼承人;爭一下,他還有一線希望!
八爺絕不放過這一絲的可能性。
於是他拉攏九爺十爺十四爺,拉攏朝堂佟國維等等,這一切都是他的籌碼,至少在臺面上他是最強的!
於是,他想盡一切辦法把局勢搞亂,把局勢抬到明面來,然後趁機摸魚!於是,他讓朝堂官員舉薦自己,他炮製“死鷹事件”,這一系列事件確實都驚天動地,但其實每件事都讓康熙更加厭惡他,始終適得其反!
八爺其實也明白,自己很難成功,但是他走到這一步,也沒有任何辦法,只能一步步往前走!
而八爺最關鍵的地方沒有軍隊,康熙駕崩最關鍵的時刻,九門提督是隆科多,是四爺的人物,關鍵的豐臺大營還被十三爺奪權!想拼死一搏,也沒有一搏的資本!八爺焉能不敗!
三
四爺胤禛一直不顯山露水!前期一直追隨太子,後來在鄔先生的指導下一直隱忍,而唯一一個鐵桿兄弟十三爺胤祥卻被康熙軟禁十年,知道雍正登基才被釋放出來!
但是,正是因為四爺的隱忍為他增加很多的籌碼,讓康熙看到了四爺與眾不同的一面!
而且,四爺最務實!四爺遇事敢迎難而上,不怕得罪權貴,雖是孤身皇子,卻始終去幹實事,而這一點康熙是最看重的!
因為康熙後期最大的問題就是吏治腐敗和國庫空虛。如果說這兩個問題不能得到徹底的解決,那麼大清可能就面臨著滅亡。 試想八爺一直籠絡人心,他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嗎?不可能!而四爺卻是不懼權貴,敢於面對這些問題,所以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人只有四爺!
康熙的頭腦是最強大的,面對眾皇子的,奪嫡,他始終鬆弛有度,頭腦清醒,見招拆招!而四爺用他的行動贏得了康熙了信任,最終成為繼承人!
以上非正史,根據《康熙王朝》而來,不喜勿噴!
-
5 # 饞嘴肥貓鏟史官
是啊,看起來是九位皇子的爭奪戰。大家都分析幾個陣營的政治實力,軍隊控制,以往的功績。
其實,誰能承繼大統,只有一個人說了才算數,那就是康熙。
無論你有多麼牛掰,多麼深孚眾望,只要康熙說你不行,你就不行。
也就是說,在康熙這兒,可不能犯錯,犯了錯就麻煩了。
中國古代皇權制度,講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康熙子孫眾多,還要講兄兄弟弟。
自古無情帝王家,康熙難道是個冷血之人?未必,他也希望一家子親密團結,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大家齊心協力,搞好統治,維護好大清的萬世江山。
但在現實中,皇位只有一個。要繼承這個寶座,就必須維持好這個皇權體系。
君臣,父子,兄弟。
誰處理好這三者的關係,誰就是未來的君主。
康熙選擇接班人有三個標準,就是三個規則:
一、現在能守住君臣之道(不能威脅到我)。
二、始終能守住父子之情(不能背叛於我)。
三、將來能守住兄弟之義(不能傷害兄弟)。
違反了其中一條,就被淘汰出局。
現在我們來看看九龍奪嫡的整個事態發展過程,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能明白幾位競爭者的正確與錯誤。
競爭者:
太子胤礽
長子胤禔
三子胤祉
四子胤禛
八子胤禩
十四子胤禵
太子胤礽很早就被立為儲君,當太子三十多年,由於地位尊貴,也被朝廷上下視為理所當然的繼承人,未來的皇帝,所以,就會有些人追隨他,長此以往,太子籠絡了一幫朝臣,替自己辦事,逐漸形成了勢力(錯誤,違反了第一條規則)。
太子的優勢在於天然的繼承者身份,弱點在於後宮沒有勢力,而且限制太多,要求太高。做為儲君,在朝堂上是康熙現在的臣子,是眾臣未來的君王,是康熙現在的兒子,是兄弟們現在的兄長,是兄弟們未來的君王。隨著所處環境的不斷變化,與各色人等交際住來,一會兒是君王,一會兒是臣子,一會兒是兒子,一會兒是兄弟,一會兒是臣子加兒子,一會兒是君王加兄弟,一會兒還可能是弟子加君王……
就這樣每天像變色龍一樣活著。
活了三十多年,給咱們普通人,恐怕一天都熬不下去。
太子胤礽於是就有了怨言:自古以來,還有像我這樣當三十年太子的嗎?(錯誤,第一第二條規則全部違反)。
這傳到康熙耳中,肯定不高興。
有牽連到太子的案情,康熙命人查處。
四子胤禛找機會擺脫了主審之位(正確)。
八子胤禩主審,查到了太子搞腐敗的證據,向康熙彙報。(錯誤,違反了第三條規則)
康熙去參加田獵,鍛鍊身體和意志。晚間休息,有人看到胤礽從帳篷外面的縫隙中觀看康熙的健康狀況“裂帳觀之”。(錯誤,違反了第二條規則,被第一次淘汰)。
康熙大怒,當即宣佈要廢掉太子,把胤礽控制了起來。
長子胤禔自告奮勇,表示願意替康熙除掉胤礽。(錯誤,違反了第三條規則)
三子胤祉向康熙彙報,說胤禔設魘鎮,詛咒太子。(錯誤,也違反了第三條規則)
康熙怒,命人把胤禔囚禁起來。長子胤禔被淘汰出局。而三子胤祉,也在康熙心目中進入淘汰階段。
康熙回京以後,就後悔了,認為自己的決斷太倉促,沒有給太子胤礽太多的關愛和解釋的機會。
於是,他就想搞個民主選舉,讓大家推選心目中的太子人選,大家如果能理解他的心意,太子就能復位,自己也不太會難堪。康熙和太子的聲譽都不會受到損失。
四子胤禛建議太子復位(正確)
八子胤禩覺得這是個機會,聯絡眾臣,掀起了很大的八賢王浪潮。(錯誤,違反了第一條規則)
十四子胤禵也支援八子。(錯誤,違反了第一條規則)
康熙又驚又怒,他萬萬沒有想到八子胤禩有這麼大的實力,聯絡了這麼多人來違逆他的聖意。
康熙立即反擊,打擊了胤礽在朝廷的勢力。復立太子胤礽。八子胤禩被淘汰出局。
胤礽復位,對八王党進行追擊打壓。(錯誤,違反了第三條規則)
康熙要再次廢掉太子的訊息傳入太子耳中,太子的反擊被熄滅。(錯誤,違反了第一,第二條規則)
三子胤祉的門人犯了罪,康熙設法使胤祉擺脫了干係,三子胤祉被淘汰出局。
十四子領大將軍王出征。(錯誤)
四子留京鎮守。(正確)
康熙駕崩,四子胤禛繼位。
從以上敘述,我們發現,在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中,只有四子胤禛沒有犯錯,其他參與競爭的皇子們都犯了錯誤,觸碰了康熙設定的底線。
所以說,胤禛的勝利絕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傳說的陰謀詭計,他確實時時處處都為康熙著想,為大清的江山社稷而著想。
-
6 # 翻滾吧腦洞君
“九龍奪嫡”實際上是大阿哥、二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以及十四阿哥之間的爭奪。
最後四阿哥擊敗的何止八阿哥,而是參與奪嫡的所有阿哥。
這不僅與他自身的能力有關,關鍵還在於用對了人。四阿哥從小被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長大,而他的生母因地位卑賤並無資格撫養他。這段特殊的人生經歷讓他很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大樹底下好乘涼。於是他自從懂事起便千方百計討佟佳氏歡心,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他比常人更懂得隱忍內斂。
“九龍奪嫡”時,四阿哥時刻隱藏著自己的真實想法,按部就班卻又步步為營;他沒有像大阿哥那樣輕舉妄動,蠢到向康熙建議殺掉廢太子;沒有像二阿哥那樣膽大包天,連有違人倫綱常的事都幹做;沒有像八阿哥那樣黨羽眾多,觸及到皇權都不自知。剩下一個老十四到還不錯,但可惜天時、地利完全不在他那一邊。除了自身能力過硬,四阿哥還用對了幾個人。
首先便是智商擔當鄔思道,此人堪比康熙肚子裡的蛔蟲,揣測聖意的本事無人能及。
從建議四阿哥追回國庫欠款(重塑四阿哥在康熙帝心中的形象)開始,到寫推薦信重新推薦二阿哥為太子,到熱河狩獵給弘曆開小灶,再到讓四阿哥推薦老十四做大將軍王這些事,每一件都正中康熙下懷,讓四阿哥在康熙帝心中的砝碼越來越重。
四阿哥有了鄔思道便相當於有了的大腦,但還不夠,既然是“奪嫡”,就要有手有腳,這樣才能打出一套有節奏的組合拳。彼時北京城外的軍事力量為豐臺大營,雖然豐臺大營先主帥為八阿哥親信,但十三爺出身行伍,又做過前豐臺大營的主帥,威信極高,憑藉以前在軍中的影響力,不費勁就奪回了豐臺大營兵權。
城內的軍事力量是九門警衛營,而九門提督隆科多是四阿哥的舅舅,加上四阿哥暗地裡極力拉攏,隆科多早已棄暗投明。
此時北京城內外都是四阿哥的人馬,而在更遠的外面還有封疆大吏年羹堯照著。
十三爺、隆科多、年羹堯就是四阿哥的手和腳(畫面不要太美),有了他們什麼樣的拳都能打得出來。到這裡胤禛掌握了整個局面,還不能登上皇位那才叫奇怪。
-
7 # 軍緣鑫播客
主要有三個原因。
1.欲速則不達。兩起兩落的廢太子,就是等不及的典範。如果說第一次被廢,有別的皇子栽贓的嫌疑,那第二次就完全是自找的。
還有大阿哥,也是被熱豆腐燙了嘴,看到太子二進宮,竟然落井下石,勸說康熙殺了胤礽,結果把自己也送進了宗人府。
八阿哥的修為比前兩位高多了,總是幕後運作,自己不出面。但是他同樣忘記一點,槍打出頭鳥。
二廢太子後,康熙考慮的問題不再是選誰當太子,而是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確定接班人。因為康熙不願意再看到眾子奪嫡的慘狀,更不願意接班人成為眾矢之的。
八阿哥越是想當太子,康熙就越心痛。也許,他把二阿哥的被廢部分原因,也算在老八的頭上。
只有老四最聰明,他不但沒有再踩上二哥一腳,而且竭盡全力為他開脫。雖然此時康熙已經對胤礽徹底失望,但是對老四的行為暗自讚賞。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老八之敗,敗在沒掌握兵權。老四之勝,勝在手裡有兵。
在鄔思道的指點下,胤禛先是搞定了隆科多,從而掌握了京城禁軍。然後釋放老十三,讓他接管豐臺大營,從而將首都外圍部隊也掌控手中。到了這個時候,老八想翻天也沒機會了。
要說老八也不是完全沒兵,只是他的死黨老十四遠在千里之外,可謂遠水解不了近渴。這時八爺黨才明白,為什麼老四會推薦老十四當這個大將軍王了。
3.人不在多,夠用就行。八爺黨確實人多,不光親兄弟多,而且粉絲也多,但是,這些人大多屬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豬隊友,關鍵時刻都不頂用。比如老九和老十,就沒出過什麼正經的主意。
老四雖然只有一個老十三,基本沒粉絲,但是,他的俠王十三弟不缺粉絲。最為關鍵的是,老十三的粉絲全是手握重兵的將領。
此漲彼消,老八想不敗都不行。
-
8 # 點綴凡塵
對於九龍奪嫡,簡單說下八爺黨為什麼失敗。
首先,就是八王黨犯了幾個致命的大忌。
1、公開結黨,收買人心,人多勢眾。
2、暴露野心,坑害太子,爭奪儲位。
老年帝王最擔心的兩件事是什麼?一個是兒子太弱沒人可以繼承君位,另外一個是兒子太強奪位。有多少因為有奪位嫌疑而被殺的皇子?而對於結黨,歷來就是君王所忌諱。老八兩件事做全了,既有野心,又在結黨,不收拾你收拾誰?
對於培養太子,康熙投入的精力還是很多的,而且太子其實本性和能力都不錯,只是誰當了幾十年的太子都會心浮氣躁吧,更別說幾個兄弟虎視眈眈了。只能說康熙自己晚年有些亂搞,非要培養各個皇子,坑了太子。
反觀老四,野心藏而不露,明保太子暗買人心(太子黨的),遇到難事兒有主動擔當賺好感,做事絕不逾越。不顯山不漏水,自然不被皇帝猜疑和兄弟惦記。
-
9 # 世界歷史唯物觀
“九子奪嫡”是康熙一手造成的,這也是康熙一生中最大的敗筆,康熙明明知道其兒子眾多,而且能力都十分強,但是一直遲遲不肯將太子之位給定下來,更有在前太子胤礽問題的處理上,康熙缺乏妥當。
九子是指: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這九個人中一開始二阿哥胤礽是太子,但是遭到了罷黜,這也是其他阿哥的傑作,其中十四阿哥和八阿哥打的小報告最多。
胤礽被罷黜太子之位,是“九子奪嫡”開始的標誌,其結束的標誌就是雍正皇帝登基,也就是四阿哥獲得皇位。但是為什麼當時實力更強的八阿哥沒有笑到最後?其實這和歷史上另外一起奪嫡十分相似,那是曹丕和曹植爭奪世子,這可以看成是這件事情的翻版。曹植失敗的原因也就是八阿哥失敗的原因,最根本就是兩個人簡直就是在張開手要,不知道收斂。
曹植在同曹丕的競爭之中,可謂是鋒芒畢露,而且為了展示自己,曹植還刻意去準備,例如請教楊修。但是曹植自己又缺乏心機,只知道一味地在曹操面前展現自己,而且同樣的是曹植在朝堂之上大肆拉攏大臣支持者,這可是把自己的野心完全暴露出來,一個這樣的曹植,自然是不能贏得曹操歡心的。
而“九子奪嫡”中,八阿哥也犯了這個錯誤,要知道八阿哥的母親可是出身卑微,但是八阿哥還不知道收斂,這是八阿哥最大的錯誤。八阿哥曾經多次要大臣推舉自己為太子,甚至在太子還沒有被廢的時候,這可是讓康熙最不願意看到的。若是八阿哥當了太子,那麼大臣勢必結黨營私,康熙會為了八阿哥這樣一個出身卑微的阿哥犯這樣的錯誤,勢必不會。
四阿哥則聰明的多,儘量收斂自己的鋒芒,但是卻把負責京城守衛的隆科多給拉攏了,隆科多可是九門提督,這可是最大的一張王牌,何況四爺還有年羹堯這一手。這些康熙都不知道,到了關鍵時刻,可就只有四阿哥可以封鎖紫禁城,然後等待川陝總督年羹堯帶兵入京,一切就塵埃落定了,所以等到康熙發現四阿哥的野心之後,一切也都遲了。
-
10 # 五味社
儲位無關皇子聲勢,全憑康熙判斷。
雖然在爭奪儲位的諸皇子中,八爺黨聲勢最大,不光有眾皇子支援,更有滿漢大臣擁護。但是康熙不喜歡八爺,甚至厭惡,皇太子第一次被廢后,八爺便妄自尊大,以東宮自居,不單結黨營私,甚至還廣納術士,遭到康熙的憎惡。康熙晚年還說過,“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這樣的話,由此可見,康熙如此討厭八爺,即便他的聲勢再大,也與儲位無緣。
回覆列表
這裡所指的八爺黨的四個人應該是八爺、九爺、十爺、十四爺。
1、這裡先把十四爺拋去,十四爺也是想上位的,十四爺和八爺的交好是想相互利用的。十四爺有著後宮的勢力,這是八爺所不具備的。十四爺能夠帶兵打仗,這是深得康熙重用的,八爺也不具備。而八爺能夠拉攏人心,有政治頭腦,這是十四爺所不具備的。所以八爺內部還分成兩派,一個是八爺九爺十爺,另一個是十四爺。如果利益產生衝突,十四爺反而可以成為四爺的棋子。
2、主對主,八爺對四爺來看。八爺和四爺的政治頭腦看,四爺是略勝一籌的。相比於處處模仿康熙的八爺,康熙更喜歡做孤臣的四爺。這是政治戰略眼光。四爺在政治手腕上也比八爺高。
3、次對次。十三爺和九爺、十爺來說。十三爺也更一籌的。十三爺的精明能幹的,一開始在外打仗,後來回到京城管理刑部,這是九爺和十爺插不上手的,九爺和十爺所分配的職責就可以看出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