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灤陽誠毅

    如果是按照僅是蜀地計程車人的角度來看,他們都是蜀漢的罪人,空耗國力難獲功績,勞民傷財死傷無數這都是實情。但在政治角度看,孔明六出祁山興復漢室的努力還是值得肯定的,姜維九伐中原時環境已變,理想終究歸於理想,再難實現了。蜀中士人以譙周的看法為代表,他就認為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想自己當皇帝,成為第二個曹操,真正對蜀漢有利的政策應該是保境安民。

    孔明的政治理想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這是從他出南陽就定下來的,蜀漢前期團隊發展也是秉持著這個信念。六出祁山,就是為了這個理想而做出的努力,也可以說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一個目的。那麼有沒有希望完成呢?希望渺茫,但還是有的,這一線生機就存在第一次出祁山收三郡。當時蜀軍兵鋒所指望風披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出其不意,魏國完全沒有料到蜀軍會直接攻擊。而且這一次不是蜀軍單獨出擊,吳軍在東南方向配合作戰,魏國腹背受敵。這次的機會當真難得,可惜的是駐守關鍵位置街亭的馬謖難堪大用,被張郃打敗。街亭失守,糧道受到威脅,諸葛亮不得不退回漢中,撤軍罷兵。以至於揮淚斬馬謖,哭的不僅是斬將還有自己的理想再難實現了。

    諸葛亮生前遺囑,姜維可以傳承他的衣缽,不要再啟戰端,與民休息。其實他自己早就知道隨著魏國國力的恢復,蜀漢再也無力與中原抗衡了,所以留下保境安民的策略。只是姜維不甘寂寞,仍舊想完成孔明未竟的事業。平心而論,姜維不斷的北伐確實對蜀國的傷害很大,以至於後期保護成都的兵力不足,劉禪直接選擇了投降。

  • 2 # 濤聲依舊3833

    罪人!勞民傷財,誤國誤民。

    諸葛亮北伐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要透過不斷的製造邊境危機,給自己掌控兵權,維護自身存在感,提供必要的依據。因為他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如果不北伐,蜀國天下太平,他就會因為功高蓋主而被皇帝猜忌和提防,弄不好輕則丟掉官職,重則很可能丟掉性命 。只有不斷北伐,他才能遠離災禍,掌控大權。

    姜維是諸葛亮的接班人,他掌握蜀國軍隊大權,早就引起皇帝和權臣的猜忌,他們已經密謀要找人取代他。“姜維避禍”的典故,講的就是姜維為了避免被黃皓陷害,主動請命到沓中屯田,領兵在外,手握重兵,確保自身安全。

    誠然,諸葛亮和姜維對維護蜀國穩定起了很大作用,對外用兵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以攻代防的作用,但是國雖大好戰必亡,不斷的北伐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耗空了蜀國國力民力,為蜀國最後的敗亡打下來伏筆。

  • 3 # 赤旗插遍天下

    我不知道諸葛亮,姜維他們是不是罪人,是否勞民傷財。

    我也不知道諸侯關東聯軍討董也是勞民傷財,是不是破壞大漢帝國統一性的罪人?

    曹操打袁紹是不是勞民傷財,是不是罪人?

    屠徐州是不是罪人?屠鄴城,雍丘是不是罪人?是不是勞民傷財?

    官渡之戰在自己家門口打仗,竟然沒有軍糧是不是勞民傷財?按照你們這麼說曹操不該對袁紹和其子弟進行戰爭。

    照你們的說法應該袁紹得天下?

    孫策攻略江東算不算?赤壁之戰算不算?合肥之戰算不算?

    感情就是蜀漢集團勞民傷財了?

    230年曹真走子午谷伐蜀是不是勞民傷財?

    曹爽發動興勢之戰算不算勞民傷財?

    說到上面的袁紹他也不能得天下,他也是罪人。

    他妨礙了董太師的掃清寰宇縱橫九州的偉大計劃!

    董卓傳:嘗遣軍到陽城。時適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斷其男子頭,駕其車牛,載其婦女財物,以所斷頭系車轅軸,連軫而還洛,雲攻賊大獲,稱萬歲。入開陽城門,焚燒其頭,以婦女與甲兵為婢妾

    這就不是罪人了?是救世主?還是福音?

    玩雙標治病得治,有病找醫生!

    懟人時間結束。

    說點實際的,來分析一下。

    我們用史料記載看看他們是不是罪人,是不是勞民傷財。

    先分析諸葛是不是罪人。

    在此之前看看蜀漢的人口賬冊。

    又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

    在看看開國時期的章武元年

    戶二十萬,口九十萬。

    蜀漢統治下的益州,戶增八萬,口增四萬,出現了戶口不對等。 秦漢時期戶籍一般規律,通常是一戶五口。也就是說戶增八萬,口數大約應增加四十萬。這極有可能是 帝國政府一旦控制能力開始大幅度下降,導致大量人口隱匿逃亡。

    這兩組資料表明的是一個盛世的衰落。 戶增四成是什麼樣的成就?這還是蜀漢帝國所謂民有菜色的時候。

    可想而知,在蜀漢帝國鼎盛的諸葛亮時期。人口增長率會更大。國家更富強。這還是某些人嘴裡的窮兵黷武下的成果。

    試問這是罪人嗎?

    顯然不是!功臣無疑!

    有空繼續姜維的分析。先到這裡。

  • 4 # 用振江

    這個問題有兩種看法:其一、論當時的年代應是功臣、其二:拿現代社會看問題、他們應受到應有的制裁、因他們不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是地道的、好戰份子、明知國庫空虛、七拼八湊、勞民傷財、來發勁戰爭百姓流離失所、白骨成堆、這樣的戰爭意義何在、孔明得出教訓:告之姜維、搞了個、南泥彎、養兵多年有些改善、他不真惜、舊病復發又去發動戰爭以至丟命、請問各位看官、難到他們兩是功臣不成嗎、功在何方??

  • 5 # 傑哥000

    一個戰爭混發的時代。

    那個時代必須打,不打就被捱打。

    諸葛亮六出祁山,是為復興漢室。

    將為是遵從諸葛亮的心願。

    我認為他們兩個是功臣。

  • 6 # 鴻哥iouyh福小鋪

    東漢從傾覆到三國亂世的終結歷經了七十多年,而後的晉朝也只是保住了短暫的統一局面,很快又把整個華夏陷入更加黑暗的亂世。

    所以說,三國的歷史只是亂的開端。

    依照演義裡的隆中對,諸葛亮的迅速統一戰略在失去荊州便宣告破產,軍事行動從穩重漸漸轉向了冒險。

    長期的出兵戰爭僅僅是擾邊,對峙,炫耀武力刷存在感而已,百姓不但毫無所得,而且是一直在承受軍事行動的慘痛代價。

    所以一直的窮兵黷武自然對蜀地的老百姓來說不是好事情,況且是這麼堅持也改變不了什麼,最後還是被統一了,何苦來哉呢?

    維持的是一家王朝的統治,辛苦的是萬千的老百姓啊。

    對劉家,他倆算是功臣,對百姓,他倆算是害慘了大夥。

    我可不敢說是罪人,畢竟意識形態的事情有的還需要堅持不懈的捍衛。

    為何這麼說?

    人活一口氣唄,要是不爭這麼一口氣,活得再長久,活得再安逸,那麼還有啥意義?

    劉禪就這麼解釋很明白。

    不打了,當一富家翁即可。

    可老百姓呢?

    有條件在被晉統一後能當上富家翁?

    還不是一樣被新的權貴統治、奴役。

    其實都一樣啊。

    過去的蜀地歸附是相信了劉備,後來是相信了諸葛亮,接著是姜維,可惜啊,繼任者在意識形態的掌控是一任不如一任,結果就是投降主義佔了上風。

    意識形態是很可怕的,它的存在會使得民眾哪怕身處艱困也會繼續頑強抗爭。

    漢賊不兩立就鬧了個七十年亂世,可見一斑。

    所以為了這麼一個意識形態就可堅持下去,說是罪人其實不盡然。

    直白講,他人願意與閒人無干。

    但沒法實現夙願,故此亦無法視為蜀漢功臣。

  • 7 # 老龔166916589

    演義

    諸葛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都是勞師動眾,勞民傷財。

    。。諸葛亮在祁山六進六進還有一點道理:因受劉備託孤之重,為劉禪看北大門,設的疑兵之計,曹操不敢正視西蜀,能保益州無慮,諸葛亮如能多活幾年。也許有可能七出八出甚至十出祁山。繼續當蜀漢的門衛。他的總旨,並不是攻曹,而是防曹。

    。。姜維聯絡鍾會九伐中原。這個事件被後朝民間傳承一句,顏語‘九反中原’

    後成了一句‘成語’,其實九反中原是姜維不識事務,實在是多餘的。一,由於劉禪昏庸,閹臣黃皓專權,姜維己被朝庭傾軋,兵馬的糧響朝廷不發靠屯田。二,你姜維已基本無君主,九反中原,這樣的仗是在為誰打,即使打勝了,佔領了地盤有什麼用,你自立為王嗎?不可能吧?為了劉禪你值得嗎?人家已經不要你了,你還當什麼英雄。所以姜維九反中原是無智的,無慧的行為。否則民間那有這麼大的振憾,稱他‘九反中原’朝笑他。

  • 8 # 代牧益州閻文平

    歷史上諸葛亮是五次北伐其中兩次出祁山,姜維是十一次北伐。

    眾所周知,諸葛亮治下窮兵黷武死傷無數民不聊生,無奈蜀漢人均斯德哥爾摩,偏要給這種禍國殃民的災星哭泣戴孝私祭於路請求立廟,皇帝還要為了避免國家機構癱瘓下詔禁止奔喪,雖然因為大臣在京立廟於禮法不合沒批准但最後還是同意在外地立廟。東晉竟然還有百歲老人說什麼葛公死了再也不見能比得上他的人了。而且現在成都還是有武侯祠,和劉備惠陵合二為一,本地人只知道武侯祠不知道惠陵。

    姜維雖然因為政治資源和個人能力等原因比不上諸葛亮,但也有王嗣幫忙照應後勤。姜維的忠誠也是得到後世高度評價的,西魏還封姜維為開明王,這是統治者在樹立楷模。

    以攻為守是為了自保更是為了爭奪天下,打仗免不了死人,但進攻戰所追求的戰果是足以覆蓋這種死亡的,比如把疆域推進一點,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土地人口,更讓更多的地方遠離前線安心生產。像秦統一六國,哪一次不是越開疆越強大?因為人家最終被統一了就說他們武力破壞統一是上帝視角了,不然董卓、袁紹都可以說曹操等人破壞統一了,宇文泰也可以早點向高歡投降了。

    張儼《默記》是引過這麼一段:

    或曰,兵者兇器,戰者危事也,有國者不務保安境內,綏靜百姓,而好開闢土地,征伐天下,未為得計也。諸葛丞相誠有匡佐之才,然處孤絕之地,戰士不滿五萬,自可閉關守險,君臣無事。空勞師旅,無歲不徵,未能進咫尺之地,開帝王之基,而使國內受其荒殘,西土苦其役調。魏司馬懿才用兵眾,未易可輕,量敵而進,兵家所慎;若丞相必有以策之,則未見坦然之勳,若無策以裁之,則非明哲之謂,海內歸向之意也,餘竊疑焉,請聞其說。

    但張儼隨即反駁:

    答曰:蓋聞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之地而有天下,皆用征伐而定之。揖讓而登王位者,惟舜、禹而已。今蜀、魏為敵戰之國,勢不俱王,自操、備時,強弱縣殊,而備猶出兵陽平,禽夏侯淵。羽圍襄陽,將降曹仁,生獲于禁,當時北邊大小憂懼,孟德身出南陽,樂進、徐晃等為救,圍不即解,故蔣子通言彼時有徙許渡河之計,會國家襲取南郡,羽乃解軍。玄德與操,智力多少,士眾眾寡,用兵行軍之道,不可同年而語,猶能暫以取勝,是時又無大吳掎角之勢也。今仲達之才,減於孔明,當時之勢,異於曩日,玄德尚與抗衡,孔明何以不可出軍而圖敵邪?昔樂毅以弱燕之眾,兼從五國之兵,長驅強齊,下七十餘城。今蜀漢之卒,不少燕軍,君臣之接,信於樂毅,加以國家為唇齒之援,東西相應,首尾如蛇,形勢重大,不比於五國之兵也,何憚於彼而不可哉?夫兵以奇勝,制敵以智,土地廣狹,人馬多少,未可偏恃也。餘觀彼治國之體,當時既肅整,遺教在後,及其辭意懇切,陳進取之圖,忠謀謇謇,義形於主,雖古之管、晏,何以加之乎?

    張儼舉前面這個觀點是為了反駁,而不是提出來代表自己意志的。

    而且諸葛亮的治理有方都是有具體記載的,而“空勞師旅,無歲不徵,未能進咫尺之地,開帝王之基,而使國內受其荒殘,西土苦其役調”卻沒有實在的事例佐證,諸葛亮並非每年出兵,斬殺敵將張郃談不上空勞師旅,拿下武都陰平也談不上寸土不得。至於所謂害苦了百姓,現實中如果有兩個人,一個有理有據說葛某是好人,另一個卻不舉例只是大喊葛某是壞蛋,我們會信誰?該信誰?

  • 9 # 野草的沉思

    三國鼎立,勢必統一。孫權為了自保,多次向曹魏稱臣。蜀漢雖小,卻與曹魏勢不兩立。在此形勢下,蜀不攻魏,魏必伐蜀。魏不伐蜀,蜀必攻魏。二者必取其一。

    曹操佔天時,挾天子以令諸侯,滅袁紹,誅呂布,呑荊州,統一北方。成不可撼動之勢。虎視天下,志在必得。

    孫權承父兄基業,佔據江東六郡,文武相濟,依長江天險,亦一時難以動搖,

    諸葛亮輔佐劉備,于山窮水盡之處,獨闢蹊徑,智取益州,創蜀漢政權,形三國鼎立。此舉徹底改變了歷史走向。

    如果無諸葛亮,便無西川之蜀漢政權。則曹操赤壁之戰後,見直取江南不成,必移兵取漢川。張魯,劉璋皆非曹操對手。蜀必為曹佔。曹佔蜀地,稍做休整,然後順江東下攻吳。吳無長江天險可恃,必敗於曹操。則天下統一或可提前若干年。

    或曰,劉備尚在,豈能不力爭。須知劉力爭半世,未得尺寸之地。無諸葛亮,劉備早晚為曹操所滅。倘曹操先得蜀地,劉備再與之爭,絕無勝利的可能。

    或曰,周瑜也想取蜀。但周瑜水戰猶可,倘陸戰,其絕非曹操敵手。

    故諸葛亮之取蜀建國,在當時,可以說是石破天驚之舉。徹底改變了當時的歷史走向。

    蜀漢始建立,就與曹魏處於絕對對立狀態。兩者之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迴旋餘地。蜀漢絕不會象東吳那樣,對魏稱臣。曹魏也絕不會允許蜀漢安心睡大覺。

    蜀漢的疆域,人口,經濟實力與曹魏相差懸殊。如果放任曹魏攻蜀,蜀漢被動防守,則必日益窮蹙,防不勝防,必提前滅亡。(後來的鄧艾滅蜀證明了這一點)。

    諸葛亮和姜維,正是有鑑於此,才採取了以攻為守的策略。北伐雖未成功,但卻有效地破壞了對方的攻擊計劃,保證了本國的相對安全。延長了蜀漢的壽命。

    至於有些人說的窮兵黷武,勞民傷財之類都是遷腐之見。難道被人圍著打,被迫防禦,就不勞民傷財嗎?而且到那時候就不僅是勞民傷財,而是民死國亡了!

  • 10 # 沉140769451

    蜀漢實亡於孔明、姜維之手,沒有能夠從他們手中奪回軍事權力,是劉禪難有作為的根本原因,一個長年征戰,還總打敗仗的國家,是不可能治理好的,也是不可長久的。但要說明的是,三國不論誰統一,都只是個短命的朝代,門閥勢力掘起己是大勢所趨,不經歷長期分裂的苦難,人們難以認清門閥勢力的危害,也就不會有隋唐大力消滅門閥勢力,以科舉制切斷門閥勢力的生存土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家人,你覺得什麼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