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月10日,馬伊琍再次和網友們分享孩子們的成長經歷,這一次,她怒懟社會上那些所謂的育兒專家和育兒理念,以自己一路過來培養兩個孩子的親身經歷,分享如何才能讓孩子們真正養成獨立個性,簡直顛覆了傳統的育兒觀!
8
回覆列表
  • 1 # 孤獨行者Noodle

    看了這個問題後立馬去搜了馬伊琍的微博看了一下,算是多少了解了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

    人家馬伊琍也沒明指出是哪位專家,隨便發幾個字就這麼多反應也是真讓俺羨慕,如果她能來為自閉症譜系孩子代言,我也不就不用如此費勁了?

    我看馬伊琍微博的意思就是反省自己第一個孩子時候的按部就班,所有養孩子的步驟都照著專家的來,到這第二個孩子的時候突然醒悟了,覺得那時聽的專家的話純屬扯淡。

    嗯,我也嚴重同意,每個人都是從無到有這麼過來的,都有自己的腦子,專家的話能當聖旨那基本就是沒有獨立思考能力造成的,況且就算是真的聖旨來了我們現在也不該鳥它吧?

    對於任何育兒經驗及知識,我們接受的唯一標準都應該是經過自己的腦子,然後再去實際體會實踐,才能給予判斷是否真的適合自己適合自己的孩子,什麼“專家說”、“醫生說”、“老師說”甚至“皇上說”都根本不應該在考慮的範圍之內。

    育兒的關鍵其實就是在於用平和充滿愛的心態去關愛理解孩子,盡心盡力就好。

    我又要闡述我歷來提倡的育兒觀了,孩子從降生起到一歲半之前,這個時期是建立依賴與安全感的關鍵期,需要無限度的關愛,這點就和馬伊琍說的一樣,該抱抱該摟摟該哄哄該陪陪,完全要以孩子為中心,切不可無視孩子的任何需求。而且這個月齡的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是合理的,一切要求也都是合理的,而且他們也不可能提出超出大人能力範圍外的要求,他能要求我們去摘星星麼?不能!

    所以一定要滿足其所有的需求,所有的!這很重要。

    只有如此孩子才會對父母建立健康的依賴,得到真實的安全感。

    下一個關鍵期就是一歲半至三歲,是孩子獨立人格萌芽的時期,也是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

    這個時期就不能滿足孩子任何無理需求了,需要讓他們知道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能做,地球不是圍著他們轉的,要有規則。

    這個時期也很關鍵,會決定孩子的性格,懂得社會規則,有更多的同理心,而且在以後的日子裡可以更好的與他人相處,包括與父母相處,而父母在以後的日子對其的管教也會相對輕鬆得多。

    所以,談到這,馬伊琍的育兒觀在孩子很小時候是完全正確的,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育兒方法也一定要有相應的變化,育兒沒有一成不變的公式,直接來套用,育兒是人性化的,而不是數學那麼標準而且理性。

    給人家一點自由空間吧。

  • 2 # 親子成長手冊

    我是遊戲育兒,提倡生活場景遊戲化育兒,用遊戲餵飽孩子,讓養孩子像做遊戲一樣簡單快樂,歡迎關注和訂閱。其實很贊同馬司令的做法,對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對待。1.育兒專家很多浮於理論

    如今市面上有很多的育兒理論,有的甚至還是相左的,我不否定很多專家的權威性,可是真的有些專家速成班,自己還沒養過孩子,就開始大言不慚的說養孩子應該如何如何滴。

    2.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育兒專家

    每個媽媽都是孩子最好的保姆,只要媽媽用心去愛孩子,給孩子應該有的關照和照顧,孩子不會養成任性和依賴的,媽媽最瞭解自己的孩子,只是家長很容易被周圍孩子的驚豔表現驚到,覺得自己的孩子應該也這樣,他們熱衷攀比,自己把自己搞的異常焦慮。

    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育兒師,不管是明星還是普通人大家都一樣,只是名人有效應影響的範圍更多一些罷了。

  • 3 # 黑馬遊戲君

    懟的好。還是名人有效應啊。

    育兒專家,冠冕堂皇,貌似很專業,但是還不是照書講,何談經驗之談。是孕育了多個孩子,自己一手帶大還是咋的。

    話誰都會說,上下嘴一碰張口就來。誰敢說自己的育兒觀念就一定正確,就一定沒漏洞,那樣的話,還有熊孩子嗎?哪個家長不爭相學習。

    你能說普通老百姓的育兒觀念不對嗎?人家也是孩子的親生父母,怎麼會做出對自己孩子有害的事情來。只是被專家的各種雞湯,眼花繚亂,不知道哪種才是自己想要的。哪種才是合適自己孩子的方法。

    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老大照書養,老二當豬養。有了經驗,有了前車之鑑,就想把更好的留給孩子,把之前在老大上所欠缺的給老二補上。

    畢竟孩子一晃就長大了,真正在身邊也就那麼幾年。等孩子上了中學,你想讓人家陪伴,人家都沒時間。

    支援馬司令。

  • 4 # 蒙萌小丫頭

    說實話,我挺贊成馬伊俐的觀點

    第一,我覺得馬伊俐是一個有自己動腦筋觀察思考自己小孩的媽媽

    其實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能用專家的統一說法來進行培養應該針對每個小孩不同的個性,採取不同的培養方法多培養小孩的獨立性,也要看小孩的年齡了和性格特點,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所謂的專家言論。

    第二,專家的說法只是提供一種原則和參考,具體怎麼應用要看小孩自身的個性和所處的成長階段

    專家所以育兒的言論實際上只是針對一定年齡階段的兒童所表現出來的共性,但是實際上在小孩的培養中,我們會發現有太多的個性,如何在掌握這些共性的同時,兼顧到小孩的個性,其實才是真正的科學育兒。

    第三,盲目的輕信專家,還不如坐下來好好與自己家的小孩溝通和交流,並從溝通和交流中找到他成長的特點和因材施教的辦法

    其實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做家長最需要的就是去了解他,傾聽他,適應他,為小孩的成長找到一條適合他們自己的路,而不是一味的按照所謂的言論和模子去培養他。我覺得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身心的健康和具有良好適應性的小孩。

  • 5 # 孕媽學堂

    首先,育兒問題如今受到很多人的重視,當然也自然有很多所謂“育兒專家”集體發生,但是真正可以稱得上的專家的又有幾個人呢?另外,所謂的育兒觀念大多是給予大家參考,並且是從大眾的角度出發,可是每家都有每家的不同,所以育兒方面也不能完全照搬,一定要根據自己家的情況因地制宜,然後取長補短,自然形成針對自己家寶寶的一套觀念,這樣才是所謂育兒建議最大的作用。因此,馬伊俐怒懟育兒專家也沒有什麼錯誤,因為每個家庭的寶寶都不同嘛~如果說錯,那麼就是育兒專家不應該隨便評論別人家庭的孩子,其一是人家並沒有向您求助,您隨便批評不合情理。其二作為專家,自然應該明白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道理,所以回答問題也不能一概而論,直接就認定別人的做法是錯誤的。

    另外,針對馬伊俐的反映也談不上對錯,的確他家的孩子也許就是在他這樣的教育下茁壯成長,而且發展的非常健康。可是呢,大家也不要完全模仿馬伊俐式教育,就像不能完全按照育兒專家的方式一樣,首先要看自己家的寶寶屬於哪種性格,什麼習性。比如,還是根據是否應該挫折教育,以及是否應該一起睡這件事。如果寶寶天性膽小,又極其缺乏安全感,那麼完全可以一起睡的。但是,如果是個男孩子,然後自己睡的時候又很坦然,那麼建議還是自己睡,畢竟他也不傾向於更喜歡陪伴的型別。

    還有,是否挫折教育,以及是否一起睡等等,都是會影響孩子獨立性格的某一方面,但是也不是說絕對,所以至關重要的是全面性,而不是說我不按照誰說的這麼做某一件事,就一定會造成什麼影響,這個是不對的!

  • 6 # 妮兒媽咪育兒

    還沒有做媽媽的時候,每次看見馬伊琍發的關於育兒的知識,部分內容讓我覺得有點矯情。那個時候不懂的怎麼生養一個新生命,只知道自己還不是被父母稀裡糊塗的養大了。

    可是當我做了媽媽之後,再來仔細看馬伊琍的育兒經,說實話,被她深深的圈粉了。不是因為她是明星,而是她作為一名媽媽,說的都是我們普通人的育兒經。

    比如說,她提到的關於孩子分床睡和孩子哭了不要抱的問題,真的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那些育兒專家都再說要早點對孩子進行獨立訓練,三歲之後一定要分床睡之類的,我真想說哪來那麼多屁道理啊!怎麼舒服怎麼來,成長是一個過程,而且因人而異,不能一刀切,籠統來定義。

    再者,我們與外國的社會環境,思想觀念本身就是有差別的,幹嘛老是要學習別人的育兒道理。自己不能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來定嗎?那麼小小的一個小人兒,非要讓他們遭受早點獨立、早點分床睡的痛苦幹嘛。

    我侄兒子一直到七歲了才與父母分房睡,不也是挺好的嗎?小夥子又懂事又Sunny,簡直就是標準五好小鮮肉。還有一個同學的孩子,四歲自己要分床睡,也挺好的,什麼事都沒有。所以不要用所謂的育兒專家的話去強迫孩子做他們還不能承受的事。

    當然,前提條件都不是溺愛。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如有不妥之處請見諒!

  • 7 # 胡hu蘿蔔須

    專家只是紙上談兵而已,真正的育兒還是要靠自己。其實,我個人還是比較認可馬伊琍的觀點的。這也是為什麼《爸爸去哪兒》開播後,大家都會說嗯哼是在有愛的家庭里長大了,獨立懂事讓人很是喜歡。

    特別是最近的《媽媽是超人》《爸爸去哪兒》等綜藝想要展現給觀眾的無非都是他們的家庭以及育兒方法,這才吸引了眾多觀眾的喜愛。

    我個人比較喜歡《爸爸去哪兒》最新一期的家庭教育。首先不說大家的經濟能力所培養的順暢英語,最關鍵的是孩子們的獨立懂事禮貌就讓很多人所喜愛,特別是嗯哼、Jesper,小山竹的成熟穩重都吸引了一大波粉絲。

    育兒育兒講究的就是你先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有了模範才能做得好,而且不要過分嚴苛,要鼓勵用愛包容,最重要的是家長不要展現給孩子太多的錯誤示範。

  • 8 # 南希shuo

    每個人初為人母的時候,都戰戰兢兢小心翼翼,沒有經驗,沒有培訓過,不知道從何下手。所以育兒APP塞滿了手機,家裡的育兒書籍堆了很高!遇到問題,第一時間翻書,百度,找專家。沒有遇到問題時,也恨不得把那些理論背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我想你也曾經贊同過這樣的理論吧?孩子哭了讓他哭一會,第一鍛鍊肺活量,第二不能慣著他。於是,你聽信專家的,不能抱,起碼不能立即抱,因為會助長他的嬌氣。所以你一邊心如刀割的聽著孩子哇哇大哭,一邊計算著他哭了多久了,一邊還要頂著孩子的奶奶,外婆說你怎麼這麼狠心的責罵。

    孩子兩小時三小時才需要吃一下奶(母乳餵養),不要他一哭就給他吃。於是你看著表卡著點,生怕時間不到!儘管他已經哭紅了臉,儘管你也在懷疑他可能真的是餓了,可是專家說戰勝了你的理解。

    孩子撲通一聲摔在了地上,專家說要讓孩子自己站起來養成不依靠別人獨立的好習慣。於是你明明看到他手都摔紅了,看到他的眼淚都掉了下來看到他求助似的看著你。可是你轉過臉忍著心痛對他說:寶貝勇敢一點自己站起來哦!

    ……

    寶媽們,你說這裡面沒有你嗎?

    當孩子長大些了漸漸沒那麼粘你了,有了自己的小世界你才發現其實他粘著你,賴著你,在你懷裡撒嬌的日子並不多,你開始懷念他小小的時候,開始後悔當初給他的呵護和愛不夠多,可是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那些所謂的專家,也許他養過一個孩子也許他一個也沒有養過。他不明白你孩子的個性,不明白你孩子的脆弱,你照他的說法去育兒就真的錯了!

    願所有的媽媽,用自己獨特的方法,來養育自己獨一無二的寶寶,專家的理論,僅供參考!

  • 9 # 北京月嫂燕子姐

    不知道馬伊琍是說得哪個專家?我是靜美的百合,從事月嫂多年了,我沒有學習過馬伊琍說得那種培養獨立的方法。

    我一直喜歡的是美國的《希爾斯親密育兒法》,他的育兒理念就是要多多的和寶寶親密接觸。寶寶哭了就要回應他,因為哭聲是寶寶的語言,他透過哭聲和媽媽在溝通,表達自己的訴求,媽媽就要及時的迴應他,滿足他的要求。

    你及時的滿足他,他就會感受到媽媽的愛,他也就會回饋給媽媽他的愛,長大後就是一個充滿愛的孩子。如果你不迴應他,他的小心靈就會受到傷害,他就會感受到來自媽媽的冷漠,他回饋給媽媽的也是冷漠,長大後就是一個性格冷漠的孩子。

    希爾斯提倡媽媽和寶寶一起睡,這樣寶寶有安全感,睡得踏實,不容易得病。增進母子感情。寶寶長大了性格開朗。

    多多地和自己的寶寶親密吧!願每一個寶寶都快樂健康成長!

  • 10 # 半圓將圓

    我只想說,這都什麼年代了,還倡導獨立、挫折教育,這是從哪個旮旯裡找出來的育兒專家呀,這是從哪個箱子底開封出來的育兒理念呀,所以,不是聽信育兒專家這種行為錯了,單純是她聽信的這個育兒專家或這個育兒理念錯了!

    這是個人人都渴望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的時代,媽媽們更如是,都知道自己小時候精神與物質的匱乏,所以都認識到了要給孩子飽滿的愛與接納,豐盈的精神支援與營養,我所接觸過的家長,沒有人再把什麼挫折教育掛在嘴邊的,更沒有去認可並實施,大家都是盡其所能的關注著孩子的內在世界,及時、正確、豐沛的給予他們愛的滋養。

    從2013年開始的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到後來的什麼《爸爸回來了》《媽媽是超人》,這些爸爸媽媽們中大多數都認識到並給到了孩子正確又飽滿的愛,所以我一直以為這些條件很好的明星,應該都已經是瞭解並接觸了正確的育兒理念了,馬伊琍的微博讓我有種時光倒流的錯覺,這確定是一個有著兩個孩子的大明星在近期發的微博嗎,挫折教育?多麼具有年代感的詞彙,讓人一想到這個詞,腦子裡就蹦出曾經的新聞聯播主播邢質斌的聲音,都帶著濃濃的年代感。

    是的,就像她說的,越是得到充分的情感迴應的孩子,越是有安全感,進而越是獨立,獨立不是強逼出來的,獨立是建立在有堅實的精神支援之上的自驅能力,只有先順應了人性的需求,才能培養出反人性的品質和意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變形金剛》既然是來自外太空,為什麼他們的外形設定是地球的工業產物汽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