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哪裡可以看?
4
回覆列表
  • 1 # 韓浩月

    《三塊廣告牌》有一個平庸的電影名,但卻有一個爆裂的故事內在,片名一點兒也不商業,同樣,它的故事也看不到商業的痕跡。

    對於看多了美國電影的觀眾來說,它太不爆米花了。 然而,它卻是一部久違了的、純粹的美國電影,它從另外一個層面,詮釋了美國精神以及美國文化。和以往美國片充滿愛國熱情與民族自豪感不一樣,《三塊廣告牌》對美華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充滿了審視。 所有角色都處在高壓、緊張狀態,這是電影所呈現出來的人物整體氣質,也是這部電影的可貴之處。

    在外界看來,美華人自信中帶著點自大,愛管閒事,有種英雄情結,但《三塊廣告牌》徹底拋棄了以往塑造美華人的策略,展示了人物脆弱、敏感、暴躁、無助的一面,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引起共鳴,也因為觀眾從人物性格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電影的情緒,剛好也是當下世界普遍存在的情緒,在經濟、科技、智慧等共同營造的盛大迷局當中,作為個體的人彷彿擁有許多,也彷彿失去許多,暴力表達成為一種宣洩。

    《三塊廣告牌》裡最暴力的角色,不是衝進廣告公司把老闆從窗戶扔出來的警員,也不是飲彈自盡的警長,而是堅持為遇害的女兒伸張正義的母親,她暴擊嘲諷她的學生,用汽油瓶點燃了警察局,舉手投足間都有女俠客色彩。她的暴力色彩,也最為能反應社會問題對一個普通人的傷害,糟糕的治安,懶政的警察,潰散的辦事態度,使得走不出喪女之痛的母親,只能透過傷害自己以及傷害別人,來展現社會的傷口。

    看電影的時候,會不時產生這樣一個疑問,故事所刻畫的小鎮生活,是真實的美國社會的縮影嗎。我們不能確切地知道,但奧斯卡對它的青睞,似可表明,美華人對於正義的追求,對於程式的尊重,有時候也會出現問題,同時,人性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下,也會出現糾結、扭曲。《三塊廣告牌》裡那三個碩大的刷上印刷體標語的牌子,是創作者拋給所有人的疑問。

    除了母親的角色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自殺的警長,也能讓人看到影片的深刻用意,警長在廣告牌的刺激下,先是反感、排斥,後又能做到換位思考,重新對案件展開調查,這一直是美國社會值得尊重的一點,即糾錯行為無處不在,反思能力會適時補位,讓事情在不可收拾之前,回到正常軌道中來。 警長的自殺與廣告牌帶來的壓力無關,他完全是因為不想被癌症折磨,讓家人看到自己在最後的日子沒有尊嚴地死去。在留給妻子的信裡,警長深情又幽默地表達了他對婚姻家庭和生命本身的看法,這封信,是美華人良好價值觀的體現,是這部整體冰冷的電影裡,讓人最感動也最暖心的一幕。

    《三塊廣告牌》不自嗨,也不製造與傳播失落,看完它之後反而會有一些信心產生:每個人都有過正常生活的渴望,才會建立一個安全、有序的社會。而當問題產生時,能依賴輿論、程式、法律,最終讓真相浮出水面,讓人心得到安慰,這樣的社會就還值得期待。

  • 2 # 木易電影

    奧斯卡頒獎季快來了,電影《三塊廣告牌》是我非常看好的影片之一,至少在影后這個獎項的角逐上,我非常看好本片主演弗朗西絲·麥克多蒙德——當然了,影迷更喜歡稱呼她為“科恩嫂”。

    眾所周知,作為喬爾·科恩的妻子,“科恩嫂”以前就是“科恩兄弟”電影的“御用女演員”。她可能不是那種因為有性感外貌而大紅大紫、很有名氣的“明星”,卻是演技非常好的演員。

    在《血迷宮》、《冰血暴》、《巴頓·芬克》、《缺席的人》等科恩兄弟電影裡,她都有非常精彩的表現。而在高分劇作《奧麗芙·基特里奇》裡,她更是奉獻了令人驚歎的表演。她似乎很擅長塑造那種看似冷漠、蠻橫,實際上卻又非常善良、獨立的女性角色。

    在《三塊廣告牌》裡,她就是一位心懷大愛的母親,為了給女兒找回公道,她做的事情十分乾烈、十分執著,卻又給人一種十分酷的感覺。在她的演繹下,主人公有一種獨立、幹練、颯爽的魅力,十分迷人。

    在這部電影裡,科恩嫂展現出來的演技相當純熟,許多細節拿捏得很好,本屆奧斯卡的最佳女主角,感覺非她莫屬。要知道,正是因為有她的精彩表演,讓整部影片有了質感,也有了立得住的氣場。當你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難免不會因為她的表演而集中注意力——好的表演,往往能讓觀眾觀影時保持一種專注。

    實際上,《三塊廣告牌》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在導演的處理下,緊湊的敘事、利落的節奏、酷斃的臺詞以及人物角色的豐滿,讓這部電影看起來非常的“爽”。是的,就是“爽”,一種你會在觀看時不斷暗自讚歎的“爽”。奧斯卡頒獎季,看好這部電影,推薦給大家。

  • 3 # 關燈拆電影

    葛穎:解開《三塊廣告牌》的三大秘鑰

    葛穎

    今年的奧斯卡還沒頒,這部狂攬6項提名的《三塊廣告牌》就已經定檔內地銀幕。

    不過說實話,我並不看好票房,

    畢竟它實在不符合中國普通觀眾的觀影期待。

    一部以姦殺案作為線索貫穿始終的電影,

    最終卻沒有告訴你兇手是誰,怎麼行?

    如果你已經把這部衝奧黑馬列入你的年度觀影計劃的話,

    我勸你忘記這樁姦殺案,

    它不過是刺激女主發瘋的必要條件罷了。

    真正值得關注的問題,我來告訴你。

    先來說說導演馬丁·麥克唐納其人。

    他曾在公開場合發言:

    “我就是這個時代的奧遜·威爾斯。”

    多麼自戀,狂妄的主。

    要和奧遜·威爾斯相提並論肯定還為時尚早,

    但他在英國戲劇界也是響噹噹的一位爺。

    特別在直面戲劇圈子裡,馬丁·麥克唐納是當人不二的代表作家。

    他最出名的《枕頭人》被認為是英國當代戲劇中最經典的作品之一

    還來中國幾大城市輪番上演過,場場爆滿。

    《枕頭人》劇照

    其中上海場還是由我們的老朋友周野芒和沈磊兩大男神實力同臺奉獻。

    總之能演他戲的都得是

    《枕頭人》劇照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直面戲劇?

    說白了就是在舞臺上直面殘酷的人生

    它的原名In Yer-face Theater,

    直衝你的臉,本身就有很強勢的感覺。

    不管你願不願意,總之你得給我看下去。

    血腥暴力是直面戲劇舞臺上常有的事,

    劇中人物大爆粗口,

    觀眾怎麼不舒服就怎麼來

    《枕頭人》劇照

    有的觀眾甚至看到身體不適,噁心反胃。

    感官上的刺激太直接。

    尤其是舞臺上這個與你同步空間中真真地上演著人性醜惡時,

    人是受不了的。

    所以有的地方也把它翻譯成挑釁戲劇

    或者新殘酷主義戲劇

    它的目的就是要把原本屬於個人的傷痛,放大成屬於社會大眾的傷痛

    《枕頭人》海報

    當然,作為一個專業影迷,

    感受電影帶來的情感體驗之外,

    更應該去尋找導演長期秉持的作品風格。

    《三塊廣告牌》同樣令人不適。

    這種不適非血腥恐怖,而是違反人倫

    譬如警長告訴女主米爾德自己患了癌症不久於人世,沒辦法在最後的日子裡幫她查案。

    米爾德則滿不在乎地回答,我知道啊,所以你不想晚節不保就給我去查案。

    照顧弱者是社會倫理強加於我們的道德,可是誰心裡沒嘀咕過憑什麼?

    又譬如米爾德被姦殺的女兒生前跟她借車,說一個人走夜路不安全。

    結果米爾德一口回絕,還說“我希望你在路上被人強姦”。

    一語成讖,老媽成了殺死女兒的半個兇手

    直面戲劇就是這樣強迫你正視靈魂中最醜惡的東西。

    看完《三塊廣告牌》的我像被一隻無形的手扼住喉嚨,

    喊不出來,也喘不過來。

    面對這部影片你只有兩種選擇,

    勇敢地直面它

    或者右上角叉叉,做個懦夫

    那麼這部《三塊廣告牌》究竟是不是直面戲劇的電影版?

    這是你可以帶進電影院的第一個問題。

    馬丁·麥克唐納的寫作有些奇特

    他的父母把他生在倫敦,後來回了愛爾蘭生活。

    麥克唐納和他的兄弟獨自在倫敦長大,從未長期涉足愛爾蘭。

    奇怪的是,他的直面戲劇作品總是以愛爾蘭作為故事背景,

    特別是愛爾蘭的鄉村

    還要求演員在臺上操一口濃重的愛爾蘭腔英語。

    拿思鄉情懷為由難免有些牽強,

    畢竟導演本人的愛爾蘭口音都並非“與生俱來”,

    而是放暑假去探望爸媽時才“後天習得”的。

    因此許多劇評家質疑他根本不瞭解愛爾蘭的鄉村,憑什麼講當地的民情?

    《三塊廣告牌》也是一樣。

    它的全稱是“密蘇里州艾賓縣外的三塊廣告牌(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這樣去刻意強調地名,就是在告訴大家這三塊廣告牌是立在美國的鄉下。

    然而麥克唐納並沒有長期在美國生活的經驗,

    是否踏足過密蘇里州都很難說,

    更別提艾賓縣根本就是個虛構的地方。

    麥克唐納作為一個外人,

    偏要要去評價美國的黑人問題、同性戀問題、警民問題,

    又一次讓人看到了他那種執拗的創作習慣

    為什麼麥克唐納喜歡在一個自己不熟悉的語境裡操演他的人物?

    他到底有沒有資格和能力去寫好這樣一個故事呢?

    我想這是本片又一個比較重大的看點。

    前面說到演麥克唐納戲的人都得是咖,否則演不好。

    我得更正一下,這裡的咖指的是演技派大佬,

    和吳亦凡、鹿晗那種沒關係。

    像《三塊廣告牌》裡都是我最喜歡的歐美演員TOP 10

    譬如女主的扮演者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

    早在10年前就摘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桂冠。

    這她幾年很少活躍在銀幕上,

    偶有露臉也是以科恩兄弟裡的哥哥,喬爾·科恩的老婆的身份亮相。

    去年唯一一部作品《凱撒萬歲》也只是替老公跑了個龍套而已。

    但是縱覽她的演藝生涯,幾乎沒有踩到過什麼爛片的雷。

    反而是滿眼的高分作品

    說明她很會挑劇本,寧缺毋濫,是一個好演員的重要修養。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96年版《冰血暴》中她飾演的一個懷孕女警察。

    既是個寡淡的家庭婦女,

    又是具有職業感的警花小姐,

    兩種完全不搭調的身份被她演繹得渾然一體

    這次《三塊廣告牌》又是她展現糅合大法的時候,

    一方面米爾德是個強悍女性,

    一己之力和整個小鎮為敵。

    看她頭巾抄起前額碎髮的樣子,就知道不好惹。

    另一方面,她又是個思念女兒的母親。

    唯有在某些“神蹟降臨”的時刻,

    她才展露出柔軟的一面。

    演好兩種相去甚遠的特質並不那麼容易,

    處理得不好就顯得做作。

    接下去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她是如何在兩種情緒當中自如過渡

    另外三位男配也很有看頭。

    伍迪·哈里森,我們熟悉的老面孔。

    《天生殺人狂》裡的米基,一個浪漫的冷血殺手。

    雖然老了不少,但嘴型依然沒有變化。

    他塑造的角色常常也是透過那張扁扁的來展現性格。

    還有我非常喜歡的演員山姆·洛克威爾,

    他在片中飾演前後反轉最大的警員。

    以及彼得·丁拉基本色出演一個自卑的多情侏儒。

    他們都是影迷眼熟的大明星,

    可在大明星群體中,他們又是比較邊緣的人物。

    原因就在於他們飾演的角色並不多,但每有發揮都非常出彩。

    我們都知道好的演員喜歡挑劇本和角色,

    而這幾位挑的還都是銀幕上不太常見的角色。

    這部戲非常吃表演,

    若沒有演員準確的表演,

    影片的精彩程度肯定會大打折扣。

    在實力的雙重選擇保證下,

    《三塊廣告牌》顯然已經達到了完美卡司的程度。

    留給觀眾的唯有欣賞和感嘆,

    他們是如何完成了這樣複雜而豐滿的表演?

    相信帶著這三個問題進入影院的你,

    一定能收穫與以往大為不同的進階體驗。

  • 4 # 影行人

    作為頒獎季的口碑和熱門片,《三塊廣告牌》是絕對的驚喜之作。

    影片在懸疑偵探的外衣裡,實則是生活、社會與人性的放大鏡。整部片從頭到尾都在展現著編導對節奏和情緒的把控力,在不斷的反轉中呈現出獨特的戲劇張力,同時,黑色幽默和荒誕色彩依然讓觀眾看到了熟悉的馬丁·麥克唐納!

    影片從一個特別的“復仇”故事開始,故事在情節不斷的發展中而反轉推進,意料之外卻驚喜不斷。三塊廢棄重用的廣告牌讓案件外的牽涉者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後在開放式的結尾裡真正的元兇似乎已不再重要,而留給觀眾對生活的無限感嘆和思考才是意義所在。

    影片是冷漠陰鬱的,“科恩嫂”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慟失愛女而不識真兇,下策求助警局破案不僅被所有人仇視,更導致了他人命運驟變,都陷進了生活與命運的泥潭深淵,似乎自己成了始作俑者!而影片又是帶有溫情色彩的,伍迪·哈里森的睿智指引,山姆·洛克威爾的心態轉變、並與“科恩嫂”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釋然共同尋兇,人性溫暖的一面也都逐漸浮現。

    不得不提,“科恩嫂”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的冷峻與霸氣,伍迪·哈里森的沉穩與灑脫,以及山姆·洛克威爾對角色前後張楊與收斂的反差刻畫,三人對人物的理解與塑造豐富而立體,提前預定奧斯卡獎盃!

    個人評分:8.8′,推薦!

  • 5 # 職業影迷牛哄哄

    雖然是懸疑犯罪題材,我卻像是看了一部情感戲滿滿的西部片。

    電影《三塊廣告牌》講述了在女兒被姦殺七個月後,母親米爾德雷德利用廣告牌逼迫警察破案,警察局長在癌症和工作的雙重壓力下自殺,小警察迪克森傳承了局長的意志,和米爾德雷德一起踏上道德正義的懲惡之旅。

    影片一開始對於女主的塑造,強烈的“復仇”慾望,硬派作風,就很像是西部片的主角。而在整個影片的故事中,女主和小警察之間因為誤會、偏見的角力實際上也很像西部片中的人物對決,而最後兩人踏上懲惡之旅更有西部片中英雄角色的味道。

    而在懸疑部分,影片一開始是有對小警察和廣告公司職員做暗示的。小警察性格張揚,歧視有色人種,還對女主所做的事情格外生氣。職員偷瞄女下屬,導演後來還給了一個鏡頭,女主觀察職員和女下屬調情還。而到故事進行中,懸疑的成分又增添了女主和牧師的對話,神秘的五千美金以及指責女主的陌生人(既最後的惡人,但並非兇手)。

    片中最重要的兩個角色也用了不少技巧塑造。女主在強硬做派中也點綴了救甲蟲、和鹿對話、和鞋子對話、讓前夫照顧好女友。

    小警察則是聽媽媽話的喜角,在對局長的情感推動下成為影片改變最大的角色。

    這種變化的反差同時也來自於和職員的鬥爭到和解。

    而警察局長是完全的正面角色,最悲情的人物,他的死亡是故事最大的轉折,他的書信推動了人物的變化。

  • 6 # 文搖大魔王

    今年的奧斯卡最佳電影,如果一定要選的話。

    我希望是《三塊廣告牌》。

    性侵,在2017年絕壁是個自帶熱點的題材,尤其是在風聲鶴唳的好萊塢。

    《廣告牌》開始於性侵,也結束於性侵,卻讓你記住的,是理解。

    是去理解一個人,真的很難。

    當你希望安慰別人的時候,最容易說出口的是什麼?

    “我懂你” “我理解你” “我和你一樣”

    是這樣嗎?這幾句話的潛臺詞可能是:

    “我也經歷過,但是現在活得好好的。”

    然而更多的是“雖然你很慘,但是你最後肯定會好起來的” “雖然我沒經歷過,但是我覺得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又想起一件事情,妻子臨產的時候非常痛苦,當時的我只能在一旁乾著急地鼓勵她:

    “再堅持一下就好了。”

    然後老婆忍痛咬著牙只說了一句話:

    “你他媽的懂個屁”

    感同身受,只不過是你理解了你所能理解的。

    而你不是我,你又懂個屁啊。

    對於科恩嫂飾演的大女主米爾德里德來說,理解是最要不起的東西。

    女兒慘遭姦殺,整個小鎮都在同情。

    當警方調查7個月無果,女主只能憤而租下廣告牌公然諷刺警察局長的時候,他們不理解了,不支援了。

    比如說老孃舅一樣的神父。

    為什麼是神父,因為他代表著小鎮的信仰,沒有什麼痛苦是他們無法理解的,他們理解你同時也在暗示著你應該寬恕。

    就像在《密陽》裡,全度妍扮演的母親,同樣因為喪子而絕望,只能寄希望於透過信仰解脫。

    當她真的開始嘗試寬恕過去,兇手落網了。

    再次見到這個曾經溫柔的幼兒園校長時,她發現在被自己寬恕之前,兇手早已在信仰裡認為自己被寬恕了。

    離開監獄之後,女主就瘋了。

    她無法理解,自己的痛苦為什麼可以這樣輕易就被理解和寬恕。

    廣告牌下的米爾德里德,是罵警察踢學生讓兒子難堪的悍婦,但是你依舊可以理解,甚至會覺得很酷,因為你知道她失去了女兒。

    而警長的絕症和友好,卻讓關於對錯的理解變得更加矛盾和搖擺。

    是她鐵石心腸嗎?

    目睹局長的吐血,前夫難得的關心,是女主少數幾個真情外露的瞬間,而在路過的小鹿面前,更像是她無限自責下一場孤獨的爆發。

    她甚至無法理解自己,無法理解是不是自己的家庭、管教還是最後的那句flag害死了女兒。

    她可能也不會想到,因為自己逃避自責而傷害過的兩個人,卻在最後理解了自己。

    一個是警長威洛比,另一個是警察狄克森。

    想到伍迪哈里森,總會停留在《天生殺人狂》裡的暴徒,然而在《廣告牌》裡的他簡直就是天使。

    一個深受居民愛戴,熱愛家庭和工作的警長,

    一個命不久矣,卻在處處考慮別人的好人。

    他理解了所有他可以理解的別人的情感,即使自殺也要帶上頭套以免嚇到別人。

    但是有人理解他的死嗎?似乎沒有。

    妻子離開後幾秒表情的變化,也許才是最真實的他。

    如果警長沒有自殺,劇情的對抗也許會更加複雜。正是他的死亡和遺書,讓原本以暴制暴的兩個人,有了理解和救贖的可能。

    威洛比的死,讓狄克森失去了唯一可以理解自己的人,而他的遺書,又讓狄克森可以重新理解自己,找回自己。

    一個暴打廣告商的長鏡頭,將狄克森這個角色的戾氣推了頂峰,而在火場毀容救出案卷,和在醫院遇見廣告商,暴力又以這種宿命的方式實現了化解。

    在電影的結尾,依舊在尋找理解的希望。

    狄克森誤打誤撞發現的一起性侵案,讓他們走上了另一段尋兇路。

    不同的是,上一次是因為無法理解,而現在是因為彼此理解。

    找出另一個兇手,成為了他們共同理解下新的寄託。至於他們會不會殺人,結尾給出了開放式的答案。

    海耶斯:狄克森,你確定要這樣幹嗎?

    狄克森:你問我要不要殺了那個人?不大確定,你呢?

    海耶斯:我也不確定,我想我們可以在路上再決定。

    不管如何,至少不用再去關心那三塊廣告牌了。

    新浪微博:@文案搖滾幫

    知乎:文搖

  • 7 # 我是料總

    片頭的這首《Last Rose of Summer》,描述了一個等待愛情的女人。因為所愛之人遲遲未歸,她就像夏日裡最後一朵玫瑰,用盡全力綻放,最後在黑暗的世界裡獨自凋零。

    《三塊廣告牌》中,多次響起這首愛爾蘭知名民謠,略帶感傷的吟唱,蘊含著影片激烈情節和剛烈人物背後的哀憂。

    在剛剛結束的第90屆奧斯卡中,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和山姆·洛克威爾憑藉《三塊廣告牌》分別獲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

    作為奪獎大熱門,《三塊廣告牌》“爆冷”沒有摘得“最佳影片獎”。

    來簡單介紹一下這部影片,主角是“科恩嫂”麥克多蒙德飾演的母親Mildred。就跟下面這張海報呈現的一樣,Mildred剛毅、冷酷而決絕。

    以下包含劇透……

    離異的單親媽媽Mildred跟兒子獨自生活在一個小鎮上,她的女兒7個月前被姦殺焚屍。

    然而,案情在7個月裡毫無進展。Mildred一氣之下租下公路上的三塊廣告牌,分別寫著下面三句話:

    被強姦致死(Raped while dying)

    迄今沒抓任何人(And still no arrests?)

    怎麼回事,威洛比警長?(How come, Chief Willoughby?)

    影片的名字也就由此而來,故事也因著這三塊廣告牌而展開。然而,影片到最後也沒有抓到真兇,從頭至尾我們也看不到任何破案的線索,《三塊廣告牌》並不是一部偵探破案片,而是一部妥妥的“大女主戲”。

    Mildred始終是“為了女兒與世界為敵”的態度:

    被她掛在廣告牌上的Willoughby警長,癌症晚期,無論怎麼向她解釋案件,Mildred就是沒有任何鬆動;在Willoughby病重一口血噴到她臉上,Mildred也僅僅閃過幾秒鐘的心軟之情,隨即馬上恢復冷酷;

    有同學在學校對她兒子指指點點,她上去就踢到下襠;

    三塊廣告牌被燒了,她認為是警局乾的,放火燒了警局……

    因為這三塊廣告牌,越來越多無辜的人牽扯進來。

    Willoughby癌症去世了,警員Dixon被燒傷,廣告公司負責人被從二樓摔下去……

    這其中,Willoughby警長可以說也是整個故事的一個核心人物,他既是矛盾中心,但同時又是矛盾的緩和點。

    最終,本是矛盾雙方的Mildred和Dixon達成和解。影片是個開放型結尾,Mildred和Dixon一同驅車前往強姦犯所在的小鎮,這位強姦犯並不是害了Mildred女兒的,但是他倆帶了槍,決定去做一件瘋狂的事……

    或者,他們什麼也不會做,誰知道呢?

    畢竟,這兩個曾經矛盾對立的人坐在一輛車上,談笑風生,即使Dixon的半邊臉上還帶著被Mildred燒傷的疤痕,他也依然笑著調侃。Mildred也沒有了往日充滿仇恨的目光,她唱著歌,當Dixon問她“我們真的要這麼做嗎?”時,她笑道:“我們在路上商量吧!”

    // 嘴巴那麼毒,生活一定很苦吧 //

    扮演母親的麥克多蒙德是位好演員。在電影中,她完全放棄了一個女演員的精緻,穿上工裝褲,變身成一個粗糙魯莽、被生活欺負得夠夠的母親。

    儘管麥克多蒙德憑藉這個角色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但斷小姐並不覺得電影中這位瘋狂的母親有什麼好稱讚的。

    “嘴巴那麼毒,生活一定很苦吧”,說的正是Mildred。一開始,她買下三塊廣告牌給警察局施壓,還能讓觀眾一致叫好。然而隨著劇情推動,她以爆發般的勢頭懟天懟地,像一頭全副武裝的豪豬一樣對所有人都惡語相向。

    她對患癌症的威洛比警官毫不留情針鋒相對,暴力傷害想要為Willoughby警官出頭的牙醫,不留情面地貶損前夫和他的女朋友。

    最後她縱火燒掉警察局,並且在事後一方面害怕擔責,另一方面對為自己打掩護的侏儒“用完扔”。

    如果不是有女兒慘死這個前提,Mildred的所作所為無疑可以稱得上是十分惡毒了。但如果把她的故事搬到現實中,也一定會有人這樣說:這位母親太可憐,女兒慘死,警察不作為,她做任何事情都是天經地義。

    //看完《三塊廣告牌》,我想到江歌媽媽//

    不久之前,轟動全國的“江歌案”中死者的母親江秋蓮也是一位堅強的女性。

    同樣是失去女兒,與電影中的母親不同,在整個事件過程中,江秋蓮在媒體和公眾面前表現出了極大的剋制、慎獨和智慧。

    她開通微博@苦咖啡,堅持為女兒發聲,爭取輿論支援;她隻身赴日,尋找公道和真相,聯合上百人簽署“死刑情願”;她在媒體的幫助下,剋制衝動直面當事人之一的劉鑫進行對話。

    她沒有去死,沒有在網路上賣苦眾籌,更沒有手刃法官、陳世峰的父母、劉鑫……

    江秋蓮也曾在事件發生初期,在網路上公佈私人資訊、動用網路輿論給劉鑫施壓,這一點的確有失偏頗。但如果說江秋蓮做得不算好,那也不會有人比她做得更好。

    回過頭來看《三塊廣告牌》中的這位母親,有人說看著這位媽媽一步步復仇,真的好爽。但仔細思考一下這位媽媽“復仇” 的物件,就會發現她的每一顆子彈都沒有打到靶心。

    她所“復仇”的物件並不是她的真正仇敵,而是小鎮上她所能接觸到的人們。她把所有試圖幫助她的人都一一得罪,而最終兇手依然逍遙法外。

    母親看似囂張跋扈,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但是實際上你能欺騙的都是信任你的人,你能傷害的都是靠近你的人。

    //搞砸一切//

    隨著劇情推進,觀眾發現,女兒的死亡甚至和這位母親有直接關係。女兒想向母親借車出去玩,而母親在與女兒強烈爭吵後不同意借車給女兒。女兒一氣之下說,“希望路上被人強姦”。沒想到作為母親的Mildred竟然回了一句“我也希望你被人強姦”。然而,一語成讖。

    如果當時Mildred把車借給了女兒,她與女兒沒有吵架,如果這對母女的關係從未如此惡劣…

    但以劇中Mildred的性格來看,這些美好的假設都不可能發生。

    或許,這位母親“搞砸一切”的性格就是她人生悲劇的根本原因。

    到底什麼是堅強?堅強不是憤怒,不是懟天懟地,而是以最堅固的姿態去迎接生活的每一個挑戰,不卑不亢。

    // 結語 //

    《三塊廣告牌》不是個“好”電影,它塑造了一個不甚完美的母親形象,並以黑色幽默般的劇情去“玩弄”她,有消費苦難的嫌疑。包括讓自殺的警察局長給Mildred寫信,讓她成為眾矢之的。

    並不是說電影一定要塑造聖人,但對於這樣一個悲慘的母親形象,電影是否更應該少些惡意,多些悲憫的筆墨,而不是冷冰冰地照搬現實呢?

    - 互動時刻 -

    《三塊廣告牌》中你印象最深的情節是什麼?

  • 8 # 牧漁550

    剛看完《三塊廣告牌》,我覺得影片的成功大半功勞應該歸功於編劇。由一起案件帶出了一個美國小鎮最底層最普通的居民群像。影片的著力點在人的雙面 性。善或惡,對與錯有時只是你所處的位置和立場不同罷了,女主或是身患癌症警察局長又或是警官迪克森,乃至那些小如胖牙醫、神父、侏儒、警局同事等小配角,在他們的身上都有著強烈的雙面性,人性的陰暗與善良並存。沒有誰是絕對的善,誰是絕對的惡。雖然影片的開始基調壓抑,人與人之間充滿了暴力與口角,每個人都企圖用暴力解決問題,女主與兒女,女主與前夫,女主與牙醫,警察迪克森與廣告商,警察與母親之間都充滿了語言暴力與肢體暴力,鎮裡最溫和的警察局長最終也用了暴力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好在隨著情節的鋪展,漸漸讓我們看到了人性溫暖,即使生活多麼殘酷也無法抹去。

    當然有好劇本也還需要好的剪輯、好的表演。難得的是該劇全體演員演技集體炸裂,主角自是毋庸置疑,連許多戲份很少的配角表現都讓人驚豔,比如女主前夫的十九歲女友,比如警官迪克森的母親,比如胖牙醫,著墨不多寥寥幾個鏡頭就讓角色充滿了血肉。

    個人喜歡警察局長死前寄錢給女主的情節,還有從蠢蠢的前夫女友口中說出"憤怒只會招致更大的憤怒"這句點晴之筆,讓全片的基調瞬間黑色幽默。

  • 9 # 雲兒飄

    《三塊廣告牌》這部電影,在第9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拿下了2個大獎,分別是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

    截止目前,該電影獲得8.7的高分評價。

    雲兒覺得「三塊廣告牌」這部電影把4個好習慣教給了設計師,幫助他們提高工作效率,不斷提升自身價值,他們都服了。

    到底是哪4個好習慣呢?讓雲兒結合「三塊廣告牌」給你分析分析:

    一、備份儲存

    貼海報的人:你知道的,貼那些海報的時候,以防它們被弄壞,我們都會給你一套備用的,你知道嗎?

    知道備份儲存的重要性了吧?既然如此,雲兒就介紹3個備份儲存的方法。

    1. Ctrl+S一鍵儲存

    所以,我們用ps做設計的時候,建議大家養成時不時按下Ctrl+S一鍵儲存的好習慣。

    誰敢說自己的電腦不會卡機不會宕機?如果你沒有Ctrl+S這個好習慣,電腦宕機了,軟體又沒有自動儲存下來,那之前所做的工作,豈不是白白浪費可惜之至?

    2. 分類儲存不同階段的設計稿

    有時候,終稿和初稿的對比很大,讓設計師都懷疑終稿是不是自己做出來?

    為了消除這一疑慮,建議你將自己的設計初稿、過程稿、終稿,最終定稿檔案都分別單獨儲存起來。在懷疑作品不是自己做的時候,就可以對比著看,觀察每個檔案細節和處理的進步。

    3.儲存優秀設計網站和設計作品

    高效率的設計師,在平時瀏覽設計網站,欣賞設計作品的時候,一般都會儲存好的網站和優秀的作品,建立一個設計資源庫,以便日後做設計時,有所參考。厚積薄發,才能一鳴驚人。

    整理優質網站和優秀作品時,建議你按照行業、配色、風格分類儲存,為日後查詢節省時間和精力成本。

    二、懂得換位思考

    女主米爾德想租3塊廣告牌1年,但是廣告公司老闆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站在她的角度想問題,沒人看,代表著燒錢沒效果,沒人看的廣告位也要租嗎?

    他再三確認後,才開始接單。

    廣告老闆:您想租下沒人路過的三塊廣告牌?

    廣告老闆:除非有人迷路了,要不然就是傻小子會路過。要租一年?

    設計師在設計作品的時候,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站在讀者的角度想問題,比如讀者喜歡什麼樣的配色,喜歡什麼樣的版式,喜歡什麼樣元素等等。

    只有鑽到讀者的心裡去,作品才能深受他們的喜愛。

    三、刪繁就簡

    三塊廣告牌的設計風格都很簡單,純色背景+文字,用的是極簡主義思維,但效果很好,2秒內讓讀者看完,並瞭解海報內容,達到了設計和廣告的目的,加強讀者的印象。

    刪掉多餘的元素,刪得不能再刪了,留下的就是精品。濃縮的,就是精華。

    設計,要講究美感,懂得留白,也要講究效果,讓讀者一目瞭然,不影響他們的視覺感受。

    除此之外,也要懂得使用快鍵鍵操作,省去不必要的步驟,提高工作效率。

    四、懷揣希望

    狄克森知道做孤膽英雄有多麼不容易,為了心中的那份愛,甘願以一人之力與全世界為敵,不被人理解,鼓勵女主米爾德不要放棄希望。

    女主米爾德大致意思就是她心中相信希望。

    狄克森:儘早讓你知道,我不想讓你放棄希望

    米爾德:我一直努力不讓自己放棄希望

    設計師在做設計的時候,要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管經歷了多少次改稿,哪怕改稿改到吐血,也要相信自己能夠把作品做好。

    設計是一個耐心活,也是一個持久戰,心急真的吃不了熱豆腐。

    最後,雲兒認為《三塊廣告牌》真的好看,內容深刻,角色演繹到位,直戳人心,助人成長,單是教給設計師的這4個高效好習慣,就能讓人獲益匪淺,拿下2項奧斯卡大獎,也不足為奇了。

  • 10 # 電影鯊

    刷完《三塊廣告牌》,電影鯊看到的是個滿滿正能量,講述精神救贖的故事。

    故事主線得從這兩個人物身上找:

    米爾德里德:

    作為被姦殺的女孩兒安吉拉的母親,米爾德里德是個極度壓抑的悲劇人設。某天,突發奇想地在三塊廢棄廣告牌上登廣告,公開譴責警局、警長不作為的行為,讓她重又找到了活下去的動力。

    你說米爾德里德對警察局長威洛比有多少仇恨嗎?電影鯊覺得並不是的,米爾德里德只是需要一個能助她發洩悔意、排解痛苦的目標。

    但偏激的做法使她將自己放到了一個邊緣的位置。全鎮上下,包括自己的前夫、兒子,沒人能理解她為什麼一定要與將死的威洛克樹敵。

    米爾德里德的痛苦和邊緣化使她充滿攻擊性,鎮上人們的不理解和加壓到她身上,對傳統道德操守,讓她更加暴怒,更加憤恨,所以她

    在胖牙醫的拇指上鑽了個洞;

    在廚房狠懟了前來勸說的牧師;

    而米爾德里德又是被誰救贖的呢?正是警察局長,得胰腺癌死去的威洛克。

    威洛克警長理解米爾德里德的苦,不責怪她將自己的名字打上廣告牌,甚至幫她支付了廣告牌的租賃費。

    其實早在警長威洛克無意吐血濺到米爾德里德臉上,米爾德里德的反應裡,他就已覺察出這個女人深埋心底的痛苦與柔軟。在死後寄給米爾德里德的遺信裡,更是寬慰她說,自己的死跟她並沒有半毛錢關係。為她支付的廣告費,讓她繼續受到鎮上人們的輿論懲罰,也是為了幫助她以這種表面上的“懲戒”來抵消該對自己的死負責的“愧疚”。

    這以後的三塊廣告牌,代表的不再是米爾德里德與威洛克的對峙,而恰恰代表著兩人的情義。

    狄克森:

    另一個需要被救贖的人是警察狄克森。老大不小一大男人了,還和媽媽共居一室,從小收到媽媽的過份保護,做什麼事兒都需要媽媽的意見,沒有自己的見解,甚至一提到媽媽這個詞,都會下意識地結巴起來。這種畸形的依戀,導致狄克森有嚴重人格缺陷,他暴躁易怒,找不到行事方向。與米爾德里德一樣迷失了自我。

    如果在這裡你想提到威洛克警長那封信對他的精神指引,一定是有的。

    但電影鯊覺得最直接用態度解救他的人並不是威洛克,而是遭他毒打的,並扔下窗臺的廣告代理商威爾比。

    被陰差陽錯安排進威爾比病房的狄克森,本以為自己會被兇狠報復,沒想到即便被毒打到如此下場,威爾比還是對他施以援手。當那杯橙汁被端到他面前,狄克森哽咽落淚。

    威洛克警長的理解和愛救贖了米爾德里德,

    同樣,廣告代理商威爾比的寬恕和善良救贖了狄克森。

    有了以上這些內心的成長,之後的劇情水到渠成。

    米爾德里德開始對前夫的19歲女友擯棄前嫌,她勒令前夫不要欺負這蠢笨的老實女孩兒。米爾德里德重新獲得了愛的能力;

    狄克森為留下嫌犯DNA拼盡全力,不惜被打得遍體鱗傷,也要為安吉拉的死找到線索。我們由此得知,種族歧視、暴力執法只是那位老派南方母親在他身上的投射,真正的狄克森是個懂得付出,願意奉獻的漢子,並非媽寶。

    最後兩人一同追兇的結局將劇中正能量一帶到底。一副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氣勢,看著真是帶勁!

    聽說《三塊廣告牌》在國內票房很差,電影鯊沒什麼好說的,只是為那些被“巨燃”、“爆笑”、“催淚”類影片帶壞品位的觀眾感到惋惜,可能他們已經失掉了靜下心來等待劇情發展的耐性了吧。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沒錢的時候,你身邊還有多少人會搭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