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常容
-
2 # 嘮點東北小嗑
人生是一個動態成長和認識的過程,每個在人在50歲的年齡之前都想透過自己努力奮鬥達到人生的主觀目標,而到50歲的年齡段,不得不承認人生所處的客觀環境,並不是透過自己的主觀奮鬥,抗爭所能左右的,這時期也是人生認知的一個成熟期,己經能夠虛心承認“形而上”,唯心超越物質了界存在的客觀性。
這時期的心態己經能從一個全面、客觀、宏觀的心態看待每一件事。接下來才有孔子的“六十而耳順”。
-
3 # 會放電的眼睛
釋義:知天命,意為知道天地萬物變化的道理而去順應它。後來也指五十歲。
出自典故《易 · 繫辭》第四:“樂天知命故不憂。”又,《論語 ·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敘述方法。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
4 # 悟空131054570
‘’知天命‘’應該是知道了人生旅途中‘’酸甜苦辣‘’的滋味,更是擁有了深厚閱人閱事的能力;五十歲後他不會頭腦發熱,而是清醒的平靜如鏡;他知道了命運的軌跡,不怨天;也洞察到人生的定位,不尤人;他還深諳熟悉自己未競的責任,不懈怠。總之,‘’知天命‘’絕不是聽天由命!
其實,五十歲後的人,看得遠,看得寬,看得淡;知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努力作為,人再老也有夢想,有追求!何況現今時代的生活環境,精神面貌,也只是過了半生而已,離夕陽下山還有好長的路程!蠟燭燃盡淚始幹,夕陽餘暉映天際,順其自然!
-
5 # 萃辰天心書院
迄今為止,我聽過最好的答案來自江城才子陳伯安老師。答案簡短,發人深省。
五十而知天命,就是人到了50這個年紀時,要懂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我理解,50歲前一定把自己做好,修好,做到了就做更大範圍的事;沒做到,就照顧好自己!這做的結果對於自己,對於社會都是最好的選擇!
-
6 # 知足常樂nnnn
我想”五十而知天命”大概是是指,人到了五十之後,人生的成就,作為,命的使命,就會有所瞭解,拼搏創造發展的年齡已過,剩下的就是保養身體,安度晚年。有些悲傷,但大致如此。也有個別人,不屈服命運,大器晚成,歷史上和現在的社會這樣的人也很多。
-
7 # 東坡投石
翻譯一下: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學有所成);四十歲時遇到事就不會迷惑;五十歲時懂得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清楚理解聽到的話);到了七十歲能達到順著心願做事,而不會超越社會所認同的規矩。
天命,是自然規律。“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懂得自然規律,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
8 # 保哥講論語
看了太多答案,為什麼這麼簡單的問題回答得那麼繁瑣?孔子說的“五十歲而知天命”中的“天命”就是一個人先天帶來的、這輩子要完成的使命。
一個人的一生什麼都可以確定,唯有一樣東西不能確定就是死,還有一樣東西五十歲才能確定,就是天命,這兩樣東西都不由自己決定,由天決定。這不是迷信,是許許多多人生歷程的總結結果。
人生來就是帶著天命和計劃來到這個世界的,只不過童年的玩耍時段會將其忘記得一乾二淨,等到五十歲左右才能真正清楚這輩子的天命。孩子的靈魂是通天的,是為天真,就是通天的小真人,但最大的特點就是所有記憶在五六歲的時候一點也不儲存,然後越長越大就離天越來越遠,直到五十歲才能尋回自己的天命,但是接下來就是逐漸往天的方向歸去,直到歸天,這就是人的一生。
(本人不迷信,這都是漢字告訴我的。)
-
9 # 平凡2850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這個“知天命”的意思是:理解了“天”是萬物造化的由來。
道生萬物,都賦予了它們天命,這個被賦予的天命,對於萬物、萬事來說,就是它的“性”,
天之命,無名而真性,以人為例,他就是這個人的始源和根本。
我之所以是我,而不是其他的事物,我之所以是這樣,而不是那樣,根源是道德充體使然,是天命使然。
反之,如果一個人,沒有根,也沒有本,他所形之物,不過就是別人投射過來的影子,根本就沒有真正的“自己”,也就無法以天真合其天命,失道無德,一般來說,難以盡享天年。
再補充一句吧。
那麼,是不是“知天命”了,為人處世,治家立業就無往不利了呢?
並不是這樣的。
因為,對於萬物來說,天有天命,而時有窮通。只知天命,而不察時變,就不得窮通之道。不得窮通之道,就無法避兇化吉避禍趨福,通達於天地間。
比如,一位君主,不知變易之道,窮通之機,雖然略知天道,但是會刻舟求劍一般,故步自封一成不變的治理天下,其結果,就會造成天下失道,萬物失宜。最終,天下大亂,自取滅亡。
孔子的原話是這樣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讀過各家對《論語》的解讀,認同下面白雲先生對整句的解釋: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學習先王之道,三十歲的時候學有所成。四十歲的時候,知理之當然。到了五十歲,知理之所必由,皆受之於天而成。六十歲時,知天下通於一道,亦能以一道而通天下。故能一通百通,聞聲而盡知天下事。到了七十歲,乘物遊心,而不違物理人倫,不逾法度禮制。”
-
10 # 藍本動漫
“知天命”是什麼意思?那得搞明白春秋時期,誰誰需要“知天命”,而誰誰不需要“知天命”吧?
假如說這麼簡單的事情也搞不清楚的話,又怎樣把此個問題說清楚呢?即使說了也是白說,或者根本就不會相信的。
下面就簡單說說,論語關於“知天命”比較正確的理解,這是一種帝王文化知識面的內涵,即某某血緣關係統治階級的後繼者,一旦走上“知道天干命運”的道途,則如何如何是好是壞的結局也。
由此可見,即使在那個春秋封建社會的時代,也並非人人追求“知天命”,只有非常小眾範圍之內的人物,才有所謂的“知天命”就是一個簡單的道理。
如果還不明白的話,最簡單說說清楚一點,就是一個慾望將來時刻,走上王者榮耀儲君和儲備“天位”的後繼,這才需要所謂真正“知天命”的意義。
至於為何論語要求某某人物~“知天命”,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的秘密內容範疇了。所以說,需要分清楚誰誰誰“知天命”很重要,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
最後,為何人生到了五十之後,才能獲得一個“知天命”?不用細說也知道了吧?當任一個真正意義(負方)王儲的人物,非要達到某個年紀的閱歷和資歷吧?
關於孔子說論語方面的知識點,還是需要一個個動畫化會話對話的形象,才能比較容易正確性的理解和領悟。
-
11 # 使用者13112443238
五十而知天命,是孔子五十歲時請教老子問題,老子講了天命,順其自然,順應天命的
理念,孔子深表認同,於是就有五十而知天命一說
-
12 # hitman1
我所理解的“知天命”:是說孔子老人家說自己到了五十歲才明白我這一生的命運原來就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不再怨天尤人。
而很多人或者說大部分人別說五十歲了,究其一生也未必能“知天命”。
而對那些老而不尊的人,孔子罵曰:老而不死是為賊。
回覆列表
說五十知天命的時候,首先得弄清楚什麼叫做天。你如果看古文的話,常常會看到天這個詞語出現的頻率是很高的。天可以說古人創造出來的一個很神秘的字。
現在的簡化字跟甲骨文的天沒有多大的變化,就是人上面的一橫,那是用來壓制人的。就是告訴人們,人不是最大的,在我們的頭頂上面還有,值得我們敬畏的那就是天。你現在也可以把它理解成道。
有些朋友對皇帝自稱天子很奇怪,我想聽子這個稱呼,肯定不是皇帝想要的。這是古人想出來制約皇帝權力的一種方法。我們應該知道的帝制的時候,王權是獨大的,統治下面的人是沒有辦法去制約他的,所以就創造了一個天子來制約。當出現天災地禍的時候,臣下就告訴皇帝,這是你老爸發火了,所以你要下罪己詔,用這一種方式來約束皇權。
天對古人來說是神聖的,不可侵犯的。那麼天命就是老天爺給你的命令安排。人的運是可以變的人的,命是不能變的。你到50的時候你就明白你的命是怎麼樣的,這個時候你就不會十分在意得失,功利,做事情你也就不會去追求一定要成功,你也不會因失敗而懊惱。因為這都是天命,這不是消極,這是心態。是一種豁達。
所以如果你50歲還沒到知天命的境界,那你真的活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