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1
回覆列表
  • 1 # 科技讓養殖更美好

    蛋雞生病,首先表現在產蛋變化上。

    1.雞蛋質量下降,包括沙殼蛋、軟殼蛋、畸形蛋突然增多,蛋殼變薄,蛋殼顏色變淺。

    2.產蛋量下降。突然之間產蛋量就下降了。

    3.採食量降低。

    4.飲水量一般增多。

    5.糞便改變。黃白色的,紅色的,棕黃色的,黑色的,綠色的糞便比例增加。

    6.精神沉鬱,大群狀態不好。

    7.雞冠顏色變化,口,鼻,眼分泌物增多之類的,腫頭腫臉,雞冠、肉髯有結節等。

    8.有些疾病還表現在腿關節腫大,行動障礙,或者神經症狀。

    大多數蛋雞生病,先表現在產蛋上,然後是採食量和糞便變化,其次是其他類症狀。剖檢也具有重要的診斷意義。所以判斷疾病應綜合分析。

  • 2 # 老周生活錄

    產蛋雞常見病的防治常見於高產雞,在產蛋的旺季尤多發生。

    1.籠養疲勞症

      本病常見於高產雞,在產蛋的旺季尤多發生。

      病因。飼料中鈣量不足,使母雞在產蛋初期動用體內骨組織的鈣質,後期又動用肌肉中的鈣質,結果尿酸鹽在肝與腎臟內沉積,使母雞新陳代謝紊亂而發生本病。

      症狀:病雞初期喜臥,兩肢關節軟痛,有不明顯的腫脹和跛行,無力久站或站立;隨後脫水,體重下降,並伴發軟骨組織增生而引起骨變形,尤以肋軟骨最明顯。嚴重的病例,雞胸肌發生萎縮,胸廊縮小。

      防治:(1)產蛋雞配合飼料中的鈣量不應少於3%~3.5%,並適當加入2%~3%的植物油,使母雞能吃到營養均勻的混合飼料。(2)雞舍溫度保持在27~30℃之間,每隻籠養雞所佔面積不能少於380cm2。(3)病雞應隔離飼養,籠底鋪上稻草或厚紙,一般經過一週便開始自愈。

      2.輸卵管脫垂症

      本病多發生於產蛋旺盛期,當年產蛋的高產幼齡雞。

      病因:由於雞產蛋過多,造成輸卵管內油質分泌物不足;產蛋過大,過分努責;產蛋後洩殖腔還沒有恢復正常馬上又受到驚嚇;輸卵管炎症產物對區域性的刺激,病雞為排除刺激物過度努責等都可引起輸卵管脫垂。此外腹腔腫瘤、腥內壓增高,也可造成脫垂。

      症狀:充血發紅的輸卵管或洩殖腔從肛門脫出,如脫出時間長,脫出物會變成暗紅色甚至發鉗。如不及時處理,可引起炎症、水腫、潰爛,更會招至雞群啄食而引起死亡。

      防治:(1)當產蛋量上升時,注意餵給足夠的青綠飼料,並多曬太陽,增加運動,防止雞群受驚。(2)隔離病雞,並用生理鹽水或0.1%高猛酸鉀水溶液洗滌脫垂部分,然後輕輕推入肛門進行整復。有條件的可在洩殖腔裡放一指頭大的小冰塊,以減輕充血和促進收縮。對患病雞要經常觀察、遮光,保持安靜。

      3.卵黃性腹膜炎

      本病多發生於成年經產雞,卵黃落入腹腔後伴發腸或腹膜、漿膜炎。

      病因:多由於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代謝障礙所致。

      症狀:急性發病時,病雞食慾消失,糞便灰綠色,產蛋率迅速下降,蛋殼表面覆蓋有石灰沉積;慢性病雞站立時呈企鵝樣,腹部膨大,體溫升高,冠和肉垂髮紺,體質消瘦,洩殖腔流液,產蛋停止,經2~3周死亡。

      預防:(1)餵給全價混合飼料,並在產蛋旺季增加多種維生素,比通常量多40~60%。(2)每天將200g的氯化鈣溶於10kg水中,供1000只雞飲用,連用7~10d,或每隻雞每天給氯化鉀2mg,放入水中,任其飲用,連用10~15d。

      4.蛋雞脂肪肝綜合症

      本病多出現於5~6月齡的蛋雞,死亡率從發病開始,每月可達2%~4%,至10~11月齡時常致大批淘汰。

      病因:主要因長期和大量飼高能量的飼料和雞隻運動不足,以致脂肪在內臟器官沉積。此外,飼料中缺乏維生素B、維生素E和蛋氨酸也可引起發病。

      症狀:病雞食慾下降,精神不振,呆立,冠和肉垂髮紺,繼而萎縮變黃,當受到驚嚇、外傷、抓趕時常造成肝臟破裂,腹腔內出血而引起死亡。

      防治:(1)每天餵給足量的維生素E,用量為每千克飼料加入5ml。(2)添喂亞硒酸鈉,用量為每千克飼料加入0.05mg,一週劑量為0.1mg,隨後停一週再用。

      5.產蛋困難

      一般發生於初產母雞。

      病因:多系生殖器官發育不良,產蛋過大,輸卵管炎、腫瘤、輸卵管肌肉不全麻痺和雞的飼養管理不當等原因所致。

      症狀:初期症狀不明顯,以後雞冠和肉垂變為鮮紅色,母雞不安,尋覓雞窩。產蛋時兩腳站立距離很寬,尾下垂,身體前部略提起。腹部發熱,腹壁緊張。病雞爬在雞窩裡或雞舍一角而死亡。

      防治:(1)日糧中添喂草粉、青綠多汁飼料和根莖類飼料。(2)肌肉注射青黴素或鏈黴素(每隻雞4000國際),對生殖道的收縮機能有良好影響。(3)雞難產時,可用右手食指塗上一些植物油或凡士林伸入肛門,塗在蛋與肛門的四周,另一隻手在腹腔上擠壓,幫助把蛋排出。如無效,可用尖脫物把外露的蛋頭敲碎,排出碎蛋,排完後用手檢查一下,再用0.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

  • 3 # 使用者已去火星

    蛋雞生病,首先表現在產蛋變化上。

    1.雞蛋質量下降,包括沙殼蛋、軟殼蛋、畸形蛋突然增多,蛋殼變薄,蛋殼顏色變淺。

    2.產蛋量下降。突然之間產蛋量就下降了。

    3.採食量降低。

    4.飲水量一般增多。

    5.糞便改變。黃白色的,紅色的,棕黃色的,黑色的,綠色的糞便比例增加。

    6.精神沉鬱,大群狀態不好。

    7.雞冠顏色變化,口,鼻,眼分泌物增多之類的,腫頭腫臉,雞冠、肉髯有結節等。

    8.有些疾病還表現在腿關節腫大,行動障礙,或者神經症狀。

    大多數蛋雞生病,先表現在產蛋上,然後是採食量和糞便變化,其次是其他類症狀。剖檢也具有重要的診斷意義。所以判斷疾病應綜合分析

  • 4 # 寶媽歡爾

    1,吃的食減少了。

    2,產蛋變少了。

    3,飲水增多了。

    4,糞便的改變,黃白色的,紅色的,棕黃色的,黑色的,綠色的糞便比例增加了。

  • 5 # 靚天504

    1.雞蛋質量下降,包括沙殼蛋、軟殼蛋、畸形蛋突然增多,蛋殼變薄,蛋殼顏色變淺。

    2.產蛋量下降。突然之間產蛋量就下降了。

    3.採食量降低。

    4.飲水量一般增多。

    5.糞便改變。黃白色的,紅色的,棕黃色的,黑色的,綠色的糞便比例增加。

    6.精神沉鬱,大群狀態不好。

    7.雞冠顏色變化,口,鼻,眼分泌物增多之類的,腫頭腫臉,雞冠、肉髯有結節等。

    8.有些疾病還表現在腿關節腫大,行動障礙,或者神經症狀。

  • 6 # 李同學ltx

    1、雞新城疫(ND)

    雞新城疫俗稱為亞洲雞瘟,是一種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家禽中以雞最敏感。主要傳染源是帶毒的病雞、死雞。該病毒可透過呼吸道和消化道以及眼結膜、洩殖腔和損傷的面板進入體內。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季節和任何品種的雞。

    主要症狀和病變:雞群突然發病,死亡率高,發病雞精神萎頓,減食或停食,口鼻中蓄積多量粘液,呼吸困難,常發出咕嚕聲,排黃綠色或白色稀便。產蛋母雞產蛋急劇下降或產軟殼蛋。病程較長的亞急性或慢性病雞常出現神經症狀,腿、翅膀麻痺或頭頸歪斜,動作失調。剖檢可見腺胃粘膜乳頭有出血點、出血斑或潰瘍,小腸粘膜集結腺腫大、出血,胸腺、小胸肌、直腸、盲腸、扁桃體出血等。

    2、傳染性法氏囊病(IBD)   

    傳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種主要侵害幼齡雞的傳染病,具高度接觸傳染性,病毒透過直接接觸或帶毒的中間媒介而擴散,入侵途徑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

    主要症狀和病變:雛雞表現為突然發病和死亡,病雞精神萎頓,無食慾,排軟便或白色水樣便,翅膀下垂,呆痴,病重的雞因嚴重衰竭而死亡,部分病雞經數日後康復,但發育增重緩慢。剖檢可見法氏囊腫大,色澤變為黃白色或灰白色,粘膜出血,嚴重時呈“紫葡萄”狀。有時大腿及胸部肌肉有點狀出血。腎腫大,輸尿管有尿酸鹽堵塞。

    3、馬立克氏病(MD)   

    主要症狀和病變:①神經型:腿麻痺,呈“劈叉”姿勢,翅膀下垂,虹膜混濁,消瘦,可見坐骨神經或翅神經腫大,橫紋消失。②腫瘤型:面板形成結節或內臟器官如肝、腎、心臟等處有腫瘤,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漸進性消瘦,突然死亡。

    防治:①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對種蛋、初生雛、育雛舍進行消毒;②對一日齡雛雞認真做好接種疫苗工作,種雞雛最好注射二價或三價疫苗。

    4、傳染性支氣管炎(IB)

    傳染性支氣管炎病僅見雞感染且多發生於雛雞。病雞和康後帶毒雞為主要傳染源,可從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主要症狀和病變:①呼吸型:張口呼吸,噴嚏、咳嗽、氣管有羅音。全身衰弱,畏寒,精神萎頓,食慾差,羽毛松亂,排白色稀糞。產蛋雞的產蛋率急劇下降,蛋的質量變差。病變可見氣管、支氣管和鼻腔內有乾酪樣滲出物。②腎型:產蛋母雞的卵泡充血,早期感染可見輸卵管萎縮,形成“假母雞”,腎腫大、蒼白。

    4、 傳染性喉氣管炎(ILT)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以成年雞的症狀最為典型,透過呼吸道及眼結膜而感染。

    主要症狀和病變:重症病雞抬頭伸頸喘氣,咳嗽,打噴嚏,呼吸困難,體溫上升,食慾減退,精神萎糜,下痢,咳出血樣粘液。病情較輕的雞患結膜炎,流淚,流鼻汁,眶下竇腫脹,很少死亡,但產蛋率下降。主要病變在喉頭和氣管上端有出血和粘液,嚴重時堵塞氣管,影響呼吸而窒息死亡。

  • 7 # 使用者老哥

    蛋雞生病時有這些症狀

    1.採食量下降,產蛋量下降,雞不愛活動,單個一邊,喝水量減少,雞糞便變色,

    2.雞體溫升高,怕冷,怕光,

  • 8 # 何樂不說

    1、看雞冠、眼睛附近,顏色會有變化;

    2、看嘴角部位有紅腫、有白色粘液之類的東西;

    3、看脖子會不會有扭曲之類的情況

  • 9 # 二小2019

    不管蛋雞還是肉雞,但凡生病,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飲食變化,比如食慾不振或者減量比較厲害;2.糞便變化,比如飼料樣糞便、血便等;3.呼吸變化,呼吸有鑼音、怪叫等;4.分泌物變化,如流鼻涕、流淚等;5.精神方面,精神萎靡不振,愛扎堆不愛動等;6.外形方面,腳軟的、腳腫頭腫的,以及毛色異常等。如果是蛋雞,還表現在產蛋異常的情況。當然這隻的是個體,雞病往往要結合飼養日齡、整群體發病率、近期免疫和用藥甚至解剖來做判斷。

  • 10 # 老家山貨

    蛋雞常見的病毒性疫病主要包括新城疫、馬立克病、傳染性法氏囊病、禽流感、產蛋下降綜合徵、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和雞痘等。

    1.新城疫

    (1)病原與流行特點 病原為新城疫病毒,屬於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屬。為單股負鏈RNA,直徑為120~300奈米。有囊膜,可與多種動物紅細胞表面受體連線,使紅細胞凝集,但對雞的紅細胞為最好,這種血凝現象能被特異的血凝抑制抗體所抑制。新城疫病毒對乙醚、氯仿等脂溶劑敏感。病毒在60℃時30分鐘失去活力,在37℃時可存活7~9天,在直射Sunny下,病毒經30分鐘死亡。常用的消毒藥如2%氫氧化鈉、5%漂白粉、福爾馬林、抗毒威等在5~20分鐘即可將病毒殺死。它對pH穩定,pH 2~12,作用1小時不受影響。

    流行特點為雞、火雞、野雞對本病都有易感性,以雞最為易感。不同品種和年齡的雞對本病的易感性也有差異。水禽(鴨、鵝)對本病有抵抗力,但水禽和其他的觀賞鳥均可帶毒並傳播本病。人也可感染,表現為結膜炎或流感症狀。

    本病常呈敗血經過,其特徵為發熱、呼吸困難、嚴重腹瀉、神經紊亂及黏膜、漿膜出血等敗血症變化。分佈廣,傳播快,病死率高。無明顯的季節性,且多呈混合性感染,如與雞大腸桿菌病、支原體病、傳染性法氏囊病等併發。病雞和帶毒雞是主要傳染源。主要經呼吸道和消化道,空氣、排洩物、汙染的飼料、飲水、用具等傳播,病毒也可透過損傷的面板和黏膜進入機體,還可透過蚊蟲叮咬來傳播,帶毒的野鳥也可傳播本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春、秋兩季最多。雞舍通風不良造成雞群抵抗力下降或購入貌似健康的帶毒雞,均可使本病散播。但近年來,由於免疫程式不當,或有其他疾病存在抑制新城疫抗體的產生,常引起免疫雞群發生新城疫而呈非典型的症狀和病變,其發病率和病死率略低。

    (2)症狀與剖檢 症狀:病雞表現精神沉鬱,羽毛松亂、無光澤,腹瀉,糞便呈白色或黃綠色。少數病雞後期斜頸,轉圈,翅下垂。主要病變為出血性敗血症,尤其腺胃乳頭出血,十二指腸與空腸黏膜瀰漫性出血,卵巢有明顯的出血點。育成雞一般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狀為主,表現為呼吸困難、氣喘、咳嗽,精神沉鬱,採食量下降,排黃綠色或黃白色稀便,呈零星死亡。成年產蛋雞主要表現為產蛋下降和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狀,產蛋率下降可達20%~30%。免疫雞群中發生新城疫時,多表現亞臨床症狀或非典型性,發病率及病死率較低。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症狀和神經系統障礙。根據臨床表現和病程的長短,可分為最急性、急性、亞急性或慢性三型。

    剖檢變化:喉頭、氣管內有黏液,黏膜輕微出血,直腸和洩殖腔黏膜充血、出血,小腸有零星的出血點,盲腸扁桃體紅腫,腺胃黏膜渾濁,乳頭與乳頭間有零星的出血點,卵泡充血、出血。

    (3)診斷與防治措施 診斷:典型的新城疫可根據流行病學、症狀和具有特徵性的病理變化作出初步診斷。非典型新城疫還須進行病原學和血清學診斷。病毒分離和鑑定是診斷新城疫最可靠的方法,也可用血凝試驗和血凝抑制試驗、中和試驗及熒光抗體試驗等。

    本病應注意與禽霍亂、傳染性支氣管炎和禽流感相區別。禽霍亂可侵害各種家禽,鴨最易感,呈急性敗血經過,病程短、病死率高。慢性的可見關節腫大,無神經症狀,肝臟有灰白色壞死點,肝觸片可見兩極染色的巴氏桿菌。而新城疫有呼吸道和神經症狀,腺胃乳頭出血,消化道黏膜出血,盲腸扁桃體出血和壞死,肝臟沒有壞死點,自然條件下不引起鴨的發病。禽流感與新城疫區別較為困難。禽流感無明顯呼吸困難和神經症狀,嗉囊沒有大量積液。但確切鑑別診斷必須依靠病毒分離鑑定和血清學試驗。

    預防:預防雞新城疫,需要採取綜合措施,包括杜絕病原侵入雞群和合理做好預防接種。

    杜絕病原侵入雞群,控制和消滅新城疫流行,最基本的措施是杜絕病原侵入雞群,這就需要有嚴格的衛生防疫制度,防止一切帶毒動物(特別是鳥類)和汙染物品進入雞群,進出的人員和車輛應該消毒,飼料來源要安全,不從疫區引進種蛋和雞苗。新購進的雞隔離觀察2周以上,再接種雞新城疫疫苗,證明健康者方可合群。

    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式,嚴格防疫操作,提高免疫力度。根據抗體監測結果,結合流行病學而制定合適的免疫程式;根據免疫效果來不斷地補充和完善免疫程式,避免長時間套用一種免疫程式。考慮影響免疫效果的可能因素,注意免疫途徑、免疫方法、免疫次序和免疫次數,確保免疫效果,提高群體免疫應答的整齊度。

    治療:病雞無治療價值,目前也無法治療,必須及早淘汰。發病初期,在淘汰病雞的基礎上,對其他假定健康雞群立即用雞新城疫Ⅳ系苗進行緊急免疫接種,可用Ⅳ系或C-30凍幹苗4~5倍量飲水緊急接種。藥物治療可採用抗病毒中藥對假定健康雞群進行治療,但由於本病往往會繼發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細菌性疾病,因此要在治療過程中配合一些抗菌藥物,同時補充一些多維電解,以提高病雞機體的抗病能力。

    2.馬立克病

    (1)病原與流行特點 病原為馬立克病毒,為皰疹病毒的一種,是一種細胞結合性病毒,病毒粒子通常見於感染組織培養細胞的細胞核內,在羽毛囊上皮樣細胞內有帶囊膜病毒粒子。病毒對熱、酸、有機溶媒及消毒藥的抵抗力較弱,如在4℃2周,25℃4天、37℃18小時、56℃30分鐘、60℃10分鐘均可被滅活。從感染雞羽囊隨皮屑排出的遊離病毒,因為被蛋白質和脂肪包裹著,對外界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汙染的墊料和羽屑在室溫下其傳染性可保持4~8個月,在4℃至少為10年。但常用化學消毒劑作用10分鐘可使病毒失活。

    流行特點為雞是最重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禽類很少發生馬立克病。以外周神經、性腺、虹膜、各種臟器、肌肉和面板的單核細胞浸潤為特徵。發病率差異很大。影響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因素有病原體因素、宿主因素、環境及其他因素。

    (2)症狀與剖檢 根據症狀和病變發生的主要部位,本病在臨診上可分為四種類型:神經型(古典型)、內臟型(急性型)、眼型和面板型。有時呈混合發生。

    神經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經,依據侵害神經的部位不同,表現相應的症狀。內臟型的表現為一種或多種內臟器官及性腺發生腫瘤。多呈急性暴發,發病初期無明顯症狀,病雞因脫水、消瘦,最終衰竭死亡。眼型表現為單眼或雙眼虹膜失去正常色素,呈同心環狀或斑點狀以至瀰漫的灰白色,嚴重者,單眼或雙眼失明。面板型表現為羽囊腫大,以羽囊為中心,在面板上形成結節,病程較長。各型的症狀可發生於同一雞群,甚至同一只雞。

    剖檢變化:最常見的病變部位是外周神經,以腹腔神經叢、前腸繫膜神經叢、臂神經叢、坐骨神經叢和內臟大神經最常見。受害神經增粗,橫紋消失,變為灰白色或黃白色,有時呈水腫樣外觀,區域性或瀰漫性增粗可達正常的2~3倍以上。病變常為單側性,將兩側神經對比有助於診斷。

    內臟器官可見大小不等的腫瘤塊,灰白色,整個器官腫大,最常被侵害的是卵巢,其次為腎、脾、肝、心、肺、胰、腸繫膜、腺胃和腸道。肌肉和面板也可被侵害。法氏囊通常萎縮,有時發生瀰漫性增厚,但不會形成結節狀腫瘤。

    (3)診斷與防治措施 診斷:馬立克病是高度接觸傳染性疾病,雞群中幾乎無所不在,不能把檢出病毒或檢出特異抗體作為確診馬立克病的依據。必須根據疾病特異的流行病學、臨床症狀、病理學和腫瘤作出結論。神經型可根據病雞特徵性麻痺症狀及相應外周神經的病理變化確定診斷。內臟型應注意與雞淋巴白血病的鑑別。

    預防:加強飼養管理和衛生管理。堅持自繁自養,執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避免不同日齡雞混養;嚴格消毒制度,尤其是種蛋、出雛器和孵化室的消毒;消除各種應激因素,注意對傳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傳染性貧血等病的免疫與預防;加強檢疫,及時淘汰病雞和陽性雞。

    疫苗接種:疫苗接種是防控本病的關鍵。疫苗接種應在1日齡進行,有條件的雞場可進行胚胎免疫。所用疫苗,主要為火雞皰疹病毒凍幹苗(HVT);二價苗(Ⅱ型和Ⅲ型組成),常見的雙價疫苗為HVT+SB1或HVT+HPRS-16或HVT+Z4,以及血清Ⅰ型疫苗,如CVI988和“814”。二價苗比血清Ⅰ型疫苗和HVT單苗的免疫效果顯著提高。二價苗與血清Ⅰ型疫苗是細胞結合疫苗,其免疫效果受母源抗體的影響很小,但需在液氮條件下儲存,給運輸和使用帶來一些不便。在存在超強毒的雞場,應該使用二價苗和血清Ⅰ型疫苗。為避免母源抗體的干擾,可隔代選用不同血清型的疫苗。

    3.傳染性法氏囊病

    (1)病原與流行特點 病原為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為雙股雙鏈RNA病毒科,無囊膜,病毒粒子直徑為55~65奈米。本病毒耐熱、耐酸、不耐鹼。56℃3小時病毒效價不受影響,60℃90分鐘、70℃ 30分鐘可滅活病毒。在pH2的環境中60分鐘仍存活,pH12 60分鐘可滅活病毒。對消毒藥抵抗力強,0.5%酚和0.125%硫柳汞1小時不能將其滅活;對0.5%氯化銨敏感,10分鐘可以滅活病毒。

    以突然發病、病程短、發病率高、法氏囊受損和雞體免疫機能受抑制為特徵。主要經消化道、呼吸道及眼結膜感染。無季節性,但與雞的日齡有密切關係,一般3~6周齡雞最易感,其特徵為突然發病,病雞腹瀉、精神沉鬱,死亡率一般為10%~30%,嚴重發病群死亡率可達60%以上。成年雞一般呈隱性經過。病雞是主要傳染源,汙染的飼料、飲水、墊料、用具、人員等,透過直接和間接傳播,老鼠和甲蟲也可間接傳播,還可透過汙染病毒的種蛋垂直傳播。

    (2)症狀與剖檢 症狀:發病突然,潛伏期為2~3天,病初病雞啄肛,隨即出現腹瀉,排出白色黏稠和水樣稀糞,洩殖腔周圍的羽毛被糞便汙染。發病期排白色水樣糞便,恢復期排綠色糞便。病雞採食減少,畏寒,常扎堆,嚴重者病雞頭垂地,閉眼呈昏睡狀態。到後期因嚴重脫水,極度虛弱,導致死亡。

    病變:病死雞表現脫水,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翅膀的皮下、心肌、肌胃漿膜下、腸黏膜、腺胃和肌胃交界處的黏膜有出血點,腎臟腫大,表面常見均勻散佈的小壞死點。法氏囊水腫和出血,體積增大,重量增加,切開後黏膜皺褶多混濁不清,漿膜出現一種黃色膠凍樣的水腫液,黏膜表面有點狀出血或瀰漫性出血。

    (3)診斷與防治措施 診斷:根據本病的流行特點、症狀和剖檢變化的特徵,法氏囊水腫和出血,體積增大,黏膜皺褶多混濁不清,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還需進行病毒分離鑑定。注意與雞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包涵體肝炎、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馬立克病、磺胺藥中毒、真菌中毒和大腸桿菌病相鑑別。

    預防:注意環境消毒。所用消毒藥以氯製劑、福爾馬林和強鹼效果較好,不宜選用季胺鹽類消毒藥。根據流行特點、飼養條件和雞隻的母源抗體水平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式。確定首免日齡,應用瓊脂擴散試驗測定雛雞母源抗體消長情況,當1日齡雛雞測定,陽性率不到80%的雞群在10~17日齡間首免。陽性率達80%~100%的雞群,在7~10日齡再檢測一次抗體,陽性率低於50%時,14~21日齡首免。陽性率高於50%時,應在17~24日齡接種。對於來源複雜或情況不清的雛雞可適當提前免疫,並進行二次免疫。沒有母源抗體或抗體水平偏低的雞群首免可選用弱毒疫苗,二免用中等毒力苗。在嚴重汙染區、本病高發區的雛雞可直接選用中等毒力疫苗。

    治療:目前對本病還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發病早期用傳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或康復血清進行注射,也可以用高免卵黃抗體進行注射,有較好的療效。但要防止雞胚散播疾病。高免血清和卵黃抗體一般只能維持10天左右,因此治癒後還應對雞群進行主動免疫。

    4.禽流感

    (1)病原與流行特點 病原:禽流感病毒為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屬,為A型流感病毒。病毒有囊膜,核酸為單股負鏈RNA。病毒的囊膜表面具有血凝素,能凝集多種動物的紅細胞。病毒對乙醚、氯仿、丙酮等脂溶劑敏感。20%乙醚4℃處理2小時可使病毒裂解。對福爾馬林、β-丙內酯、去氧膽酸鈉、稀酸、氨離子、鹵素化合物、重金屬離子等敏感。對熱比較敏感,56℃加熱30分鐘、60℃加熱10分鐘、65~70℃加熱數分鐘即喪失活性。直射Sunny下40~48小時即可滅活病毒,紫外線照射可迅速破壞其感染性。在自然條件下,存在於鼻腔分泌物和糞便中的病毒,由於受到有機物的保護,具有極強的抵抗力。糞便中病毒的傳染性在4℃可保持30~35天,20℃可存活7天。

    流行特點:呈世界性分佈,許多家禽、野禽和鳥類都對禽流感病毒敏感。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家鴨和野鴨感染流感病毒均無症狀,但可傳播該病。禽流感病毒也可感染人和豬。感染髮病的家禽、野禽、鳥類和其他動物均可傳播該病。按病原體的型別,禽流感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類。一般認為本病是透過多種途徑傳播的,常透過消化道、呼吸道、面板損傷和眼結膜傳染。病禽的分泌物、排洩物和屍體等能汙染一切物品,如飼養管理器具、裝置、授精工具、飼料、飲水、衣物和運輸車輛等,均可成為病原的機械性傳播媒介。吸血昆蟲可傳播病毒。病禽的蛋可以帶毒並透過蛋垂直傳播。

    (2)症狀與剖檢 症狀依感染禽類的品種、年齡、性別、併發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環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統或神經系統的異常。常見症狀有,病雞精神沉鬱,飼料消耗量減少,消瘦;母雞的就巢性增強,產蛋量下降;輕度直至嚴重的呼吸道症狀,包括咳嗽、打噴嚏和大量流淚;頭部和臉部水腫,神經紊亂和腹瀉。這些症狀中的可能單獨或以不同的組合出現。急性型未見明顯症狀,就已發現病雞死亡。

    病變:因感染病毒株毒力的強弱不同而異。感染高致病性毒株,因死亡快,一般無明顯的病變。一般都表現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滲出和壞死變化。典型的剖檢變化是口腔、腺胃、肌胃角質膜下層和十二指腸出血。肝、脾、腎和肺常見灰黃色壞死灶。氣囊、腹膜和輸卵管表面有灰黃色滲出物,並常見有纖維素性心包炎。組織學檢查為非化膿性瀰漫性腦炎變化,出現血管袖套現象,神經細胞變性,壞死灶周圍有神經膠質細胞增生。

    (3)診斷與防治措施 診斷:根據流行特點、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必須依靠病毒的分離鑑定和血清學試驗。注意與雞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鼻炎、支原體病、衣原體病和產蛋下降綜合徵等的鑑別診斷。

    預防:加強飼養管理。嚴格執行生物安全措施,加強禽場的防疫管理,禽場門口要設消毒池,謝絕參觀,嚴禁外人進入禽舍。工作人員出入要更換消毒過的膠靴、工作服,用具、器材、車輛要定時消毒。糞便、墊料及各種汙物要集中作無害化處理;消滅禽場的各種傳播媒介。其次要搞好檢測,定期檢測雞群,對查出血清陽性的養禽場,要採取可行的措施,加強監測,防止疫情的擴散。一旦發生禽流感,要劃分疫區,嚴格封鎖,撲殺所有感染禽類,並進行徹底的消毒,按照中國動物衛生法和農業部的要求,嚴格執行防疫措施。

    由於禽流感病毒的血清型多且易發生變異,給疫苗的研製帶來很大困難。免疫預防時應注意選擇血清型相同的疫苗進行免疫接種。

    5.產蛋下降綜合徵

    (1)病原與流行特點 病原為產蛋下降綜合徵病毒,屬於禽腺病毒,無囊膜,能凝集雞、鴨、火雞、鵝、鴿的紅細胞,但不能凝集家兔、綿羊、馬、豬、牛的紅細胞。病毒對乙醚、氯仿不敏感,70℃20分鐘可滅活病毒,0.3%福爾馬林24小時可使病毒完全滅活。

    流行特點:除雞易感外,自然宿主為鴨和鵝,但鴨和鵝均不表現臨床症狀。各種品系的雞均對本病易感,褐殼蛋雞最易感。不同年齡的雞都可感染本病,母雞隻有在產蛋高峰期表現明顯。病雞的輸卵管、洩殖腔、糞便、腸內容物都可向外排毒。

    (2)症狀與剖檢 症狀:感染雞群以突然發生群體性產蛋下降為特徵。開始發病時有或沒有一般性的下痢、食慾下降和精神委頓,隨後蛋殼褪色,接著出現軟殼蛋、薄殼蛋。薄殼蛋的外表粗糙,一端常呈細顆粒狀如砂紙樣。產蛋下降通常發生於24~36周齡,產蛋率降低20%~30%,甚至50%以上,產無色蛋、薄殼蛋、軟殼蛋、無殼蛋、畸形蛋等異常蛋,褐殼蛋蛋殼表面粗糙,褪色如白灰、灰黃粉樣,蛋白呈水樣,蛋黃色淡,有時蛋白中混有血液、異物等;種蛋孵化率降低,出殼後弱雛增多,產蛋率下降2~3周後,開始回升,但難以達到正常水平,尤其是有繼發感染時。

    病變:無特徵性病理變化,一般不引起死亡。可表現為輸卵管發生急性卡他性炎症,輸卵管腔內有許多黏液滲出,黏膜水腫、蒼白肥厚,因卵黃墜入腹腔,引起卵黃性腹膜炎。

    (3)診斷與防治措施 診斷:根據雞群無特異表現,突然產蛋量下降,軟殼蛋、畸形蛋增加,蛋質低劣,根據流行病學特徵和症狀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病原分離和血清學試驗。

    預防:加強管理措施,嚴禁購進被產蛋下降綜合徵病毒汙染的種蛋,做到雞、鴨分開飼養,不使用該病毒汙染的疫苗等。

    免疫接種:蛋雞後備雞、種雞後備母雞群,於開產前2~4周(即140日齡左右)注射,整個產蛋週期內可得到較好的保護。

    治療: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發病時,應加強飼養和管理,同時服用抗菌藥物,防止繼發感染。

    6.傳染性支氣管炎

    (1)病原與流行特點 病原為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屬於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為單股RNA。有囊膜,上有花瓣狀纖突。多數病毒株在56℃15分鐘,45℃90分鐘滅活。病毒對一般消毒劑敏感,0.01%高錳酸鉀、1%的來蘇兒、1%的石炭酸、1%的福爾馬林和75%的酒精可在短時間內殺滅病毒。

    流行特點:其主要特徵是發病和傳播速度快,病雞咳嗽、打噴嚏和氣管發出囉音。雛雞還可出現流鼻涕,產蛋雞產蛋減少和質量變劣。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腎臟腫大,有尿酸鹽沉積。各種年齡的雞都可發病,但雛雞最為嚴重。可經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無季節性,傳染迅速,幾乎在同一時間內有接觸史的易感雞都發病。

    (2)症狀與剖檢 症狀:主要為呼吸道症狀,表現為呼吸困難、氣管囉音、咳嗽、喘息、打噴嚏和流鼻涕。產蛋雞表現為產蛋量下降,產軟殼、畸形和粗殼蛋,蛋清稀薄如水。腎型傳支表現為排白色米湯樣稀糞。病雞沉鬱、脫水,羽毛松亂。

    病變:主要表現為氣管、支氣管、鼻腔和鼻竇黏膜充血,內充有漿液性、卡他性或乾酪樣滲出物。未成年母雞可導致輸卵管發育不全(變細、變短、部分缺損或囊泡化)。產蛋雞可見卵泡充血、出血或變性。腎型傳支病雞可見腎臟腫大、褪色,輸尿管擴張變粗,內有尿酸鹽沉積呈點狀或網眼狀白色外觀,又稱花斑腎。嚴重病例,白色尿酸鹽沉積可見於其他組織器官表面。

    (3)診斷與防治措施 診斷: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症狀及剖檢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病毒的分離和鑑定、血清學試驗。注意與雞新城疫、傳染性鼻炎、傳染性喉氣管炎、雞慢性呼吸道病和禽麴黴菌病等的鑑別診斷。

    預防:加強飼養管理,防止感染雞隻進入雞群,加強雞場的消毒,注意雞舍的通風換氣,防止過擠,注意保溫。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飼料,增強雞體抗病力。加強免疫接種,可於10~14日齡用H120與新城疫N79克隆株疫苗混合滴鼻或點眼。或與新城疫Ⅳ系疫苗混合飲水;35日齡用H52與新城疫Ⅳ系疫苗混合飲水;135日齡前後用多價傳支油乳劑滅活疫苗注射。

    7.傳染性喉氣管炎

    (1)病原與流行特點 病原: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屬皰疹病毒I型,有囊膜,不凝集雞和其他常用實驗動物的紅細胞。對乙醚、氯仿等脂溶劑均敏感。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弱,55℃只能存活10~15分鐘,37℃存活22~24小時。對一般消毒藥都敏感,如3%來蘇兒或1%苛性鈉溶液,1分鐘即可殺死。

    流行特點:主要侵害雞,不同年齡及品種的雞均易感,但以成年雞的症狀最為特徵。病雞、康復後的帶毒雞和無症狀的帶毒雞是主要的傳染源。汙染的墊料、飼料和飲水,可成為傳播媒介。不發生垂直傳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秋冬寒冷季節多發。本病在易感雞群內傳播很快,感染率可達90%~100%,病死率為10%~20%以上。

    (2)症狀與剖檢 症狀:表現為發病迅速,呼吸困難最明顯。初期鼻孔有分泌物,其後表現為呼吸道症狀,呼吸時發出溼性囉音。嚴重病例,高度的呼吸困難,咳出帶血的黏液。檢查口腔時,可見喉部黏膜上有淡黃色或帶血濃稠黏液或血凝塊。最後病雞迅速消瘦,雞冠發紫,有時排綠色稀糞,衰弱死亡。產蛋雞採食下降幅度不大但產蛋率直線下降,出現畸形蛋、沙皮蛋等。較緩和的呈地方流行性,發病率低,僅為2%~5%,症狀輕,表現為生長遲緩、產蛋減少、流淚、結膜炎。病程長,可達1個月。死亡率較低,為2%左右,大部分病雞可以耐過。

    剖檢變化:氣管黏膜水腫、出血、靡爛,呼吸道有黏性分泌物和乾酪樣物質或黃白色纖維性乾酪樣假膜,嚴重時充滿多半氣管。有時喉頭有黃白色乾酪樣阻塞物,炎症也可波及到支氣管、肺和氣囊等部位,上行至鼻腔和眶下竇。

    (3)診斷與防治措施 診斷:根據流行病學、特徵性症狀和典型的病變,即可作出初步診斷。注意與傳染性支氣管炎、支原體病和傳染性鼻炎等進行鑑別診斷。

    預防:加強飼養管理,補給維生素,避免雞群擁擠,搞好雞舍通風,經常打掃衛生、消毒雞舍,減少寄生蟲感染。在有本病流行的地區,可考慮接種疫苗,分別於30~35日齡和80~90日齡用傳喉疫苗,進行塗肛免疫接種。但必須注意接種疫苗的與沒有接種疫苗的雞要嚴格分開飼養,以防未接種疫苗的雞感染髮病。

    8.雞痘

    (1)病原與流行特點 病原:為痘病毒,屬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屬,DNA病毒,有囊膜。具有血細胞凝集性。對外界自然因素抵抗力相當強。上皮樣細胞屑片和痘結節中的病毒可抗乾燥數月,Sunny照射數週仍可保持活力。對鹼和大多數常用消毒藥較敏感,1%火鹼、1%醋酸或0.1%昇汞可於5~10分鐘內殺死病毒。不感染人和其他哺乳動物。

    流行特點:家禽中,雞和火雞最易感。各種年齡、性別和品種的禽都可感染。雞以雛雞和中雞最常發病,可引起雛雞大批死亡。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秋、冬兩季最易流行。病禽脫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佈的主要形式。一般須經有損傷的面板和黏膜而感染。蚊子及體表寄生蟲可傳播本病。

    (2)症狀與剖檢 症狀:根據病禽的症狀和病變部位,分為面板型、黏膜型和混合型三種病型。

    面板型:主要發生於冠、肉髯、眼瞼和喙角等無毛或毛稀少部分,形成一種特殊的痘疹為特徵。初為灰白色的小結節,後逐漸增大,表面凹凸不平,呈幹而硬的結節。許多結節互相連線融合,產生大塊的厚痂。病重的小雞表現精神萎靡、食慾消失、體重減輕等症狀。產蛋雞產蛋減少或停止。

    黏膜型:多發於小雞和中雞,病死率較高,嚴重時可達50%。病變主要在口腔、咽喉和氣管等黏膜表面。病初呈鼻炎症狀,2~3天后,口腔、咽喉等處黏膜發生痘疹,呈黃白色,逐漸增大並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層黃白色乾酪樣的假膜。假膜不易剝落,強行撕脫,露出紅色的潰爛面。假膜逐漸擴大和增厚,阻塞口腔和咽喉部,引起呼吸和吞嚥困難,甚至窒息而死。

    混合型:即面板型和黏膜型同時發生,病情嚴重,死亡率高。

    剖檢變化:面板型,在病禽面板上可見白色小病灶、痘疹、痘痂及痂皮脫落的瘢痕等不同階段的變化。黏膜型,在病禽的口腔、咽喉部和氣管黏膜上出現潰瘍,表面覆有纖維素性壞死性假膜。

    (3)診斷與防治措施 診斷:據臨床症狀及剖檢變化常可作出正確的診斷。確診還需進行病毒的分離和血清學方祛。

    預防:加強飼養管理,搞好雞舍內外的清潔衛生工作,防止發生外傷。定期對環境進行徹底消毒,消滅吸血昆蟲。發生雞痘時,要嚴格隔離病雞,剝除的雞痘結痂不能隨便亂丟,可用紙包好後集中處理,雞舍、用具可用2%的燒鹼水進行消毒。免疫接種,人工接種疫苗是預防本病的可靠方法。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是雞痘鵪鶉化弱毒疫苗,在雞翅內側無血管處皮下刺種。首免在10~20日齡左右,二免在開產前進行。在禽痘高發的地區和季節,可重複免疫接種。接種7~10天后應觀察禽群有無“出痘”現象,以確定免疫效果。一般於接種後10~14天產生免疫力。

    蛋雞常見營養代謝病主要包括痛風,脂肪肝出血綜合徵,維生素A、 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維生素E缺乏症,硒缺乏症,鈣和磷缺乏症等。 1.痛風 (1)病因 ①飼料中蛋白質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質含量過高,或機體內合成的嘌呤類物經次黃嘌呤和黃嘌呤的轉化,以及體內的核酸分解增強,使尿酸產生增多。中毒、藥物以及腎臟的炎症、變性等而使腎功能障礙的因素,使尿酸排洩減少,造成血尿酸增高,超出了正常的排洩限度,引起尿酸在體內的沉積。②飼料中缺乏充足的維生素A和維生索D,礦物質含量配合不當,腎臟的機能障礙等也與痛風的發生有關。③水、維生素B缺乏,擁擠、陰冷潮溼、球蟲病等都有促進痛風發生的作用。 (2)症狀與剖檢 症狀:因尿酸鹽在體內沉積部位的不同分為內臟型痛風和關節炎型痛風,有時二者兼有,較常見的是內臟型痛風。內臟型痛風多呈急性經過,表現全身性營養障礙,病禽食慾不振,逐漸消瘦、衰弱,精神委頓,羽毛蓬亂,貧血。母雞產卵減少或停止,有時從肛門排出白色、半液體狀稀糞,其中含有多量的尿酸鹽。有的雞冠蒼白,脫毛,面板騷癢,氣喘或神經症狀。關節型痛風較少見,病雞腿、腳趾和翅關節腫大、疼痛,運動遲緩,跛行,不能站立。 病變:內臟型痛風開啟腹腔,有一層白色的纖維物(尿酸鹽)包圍著整個臟器。腎臟腫大,色澤變淡,表面有尿酸鹽沉積形成的白色斑點。輸尿管擴張、變粗,管腔中充滿石灰樣的沉澱物。嚴重的病雞在心、肝、脾、肺、胸膜和腸繫膜表面散在許多石灰樣的白色絮狀物,有時可形成一層白色薄膜,將這些沉澱物刮下鏡檢,可看到許多針狀的尿酸鹽結晶。關節型痛風可見關節表面和關節周圍組織中有稠厚的白色黏性液體,幾乎完全由滑液和尿酸鹽結晶組成。骨關節面發生潰瘍,關節囊壞死。 (4)防治措施 防治:①本病的治療原則應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②適當減少飼料中的蛋白質,特別是動物性蛋白質的含量。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和新鮮青綠飼料,注意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③由於本病的發生與腎功能障礙有密切關係,注意避免可能影響腎功能的各種因素的發生。④治療原則為保肝護腎,促進尿酸鹽排除。⑤防止飼料中含鈣或鎂過高。⑥不要長期或過量服用磺胺類藥物,以免造成腎功能損傷。⑦預防和控制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法氏囊病、敗血支原體病及雞產蛋下降綜合徵等傳染病在雞群發生,以免繼發或併發痛風。⑧防止育雛溫度偏低,舍內擁擠、潮溼,飲水不足等應激因素的發生。 2.脂肪肝出血綜合徵 (1)病因 ①飼料中添加了過量的豆餅、菜籽餅、豬油、豆油、玉米等蛋白和能量飼料,導致脂肪過度沉積。②膽鹼、含硫氨基酸、維生素B、維生索E缺乏,飼料發黴變質等也可成為本病的病因。③運動不足、高溫和應激是本病的誘發因素。 (2)症狀與剖檢 症狀:多發生於籠養蛋雞,發病雞群精神狀態良好,突然發生產蛋下降,可比正常情況低20%~30%,甚至更低。高產雞的死亡率增高,病雞多於夜間、午後突然死亡,死雞體質良好,體重偏大。母雞可能超重,站立不穩,甚至癱瘓。冠和髯蒼白,覆蓋皮屑。 病變:屍體肥胖,腹腔沉積大量脂肪,肌胃、腺胃、肝臟、腸繫膜及腸道幾乎完全被厚的脂肪層包裹,死雞腹腔內有大血凝塊,肝腫大、蒼白、質脆易碎,實質中可見血腫。有的死雞肝包膜破裂而導致內出血,體腔內充滿血樣液體或包膜下形成血腫,切面有水樣血液流出。部分病例輸卵管內還有一個正常、未產出的雞蛋。 (3)防治措施 預防:堅持育成期限飼,可大大降低發病率。降低飼養密度,對於60日齡以上、體重過大的雞,推遲上籠時間,直至體重降到同日齡標準體重為止。蛋雞開產後,光照時間不宜太長。 治療:調整飼料配方,控制日糧能量的含量,可降低飼料中玉米用量的2%~4%左右。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的膽鹼、肌醇、甜菜鹼、蛋氨酸、維生素E、維生素B12及亞硒酸鈉等營養物質。每100千克飼料中可新增氯化膽鹼100克、蛋氨酸50克和多維素5克、維生素B12 12毫克、硒0.05~0.1毫克,混勻飼餵。 3.維生素A缺乏症 (1)病因 ①飼料中缺乏合成維生素A的原料或飼料中新增維生素A不足。②飼料中維生素A質量低劣。③飼料存放時間過長或抗氧化劑的新增量不足,飼料發生了酸敗、發酵、氧化,使飼料中的維生素A失效。④飼料中蛋白質水平過低,維生素A在雞的體內不能正常運送,即使供給充足也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⑤長期多病,肝臟中儲存的維生素A消耗很多而補給不足。⑥本身缺乏維生素A的種雞,其後代也容易發生維生素A缺乏病。 (2)症狀與剖檢 症狀:雛雞的維生素A缺乏症表現為精神倦怠,發育不良,羽毛松亂,嘴、腳黃色變淡,步態不穩。其特徵性症狀為眼內流出一種水樣液體,眼瞼腫脹,蓄積有乾酪樣的滲出物。上下眼皮粘合,用鑷子撥開,可見眼皮下蓄積黃豆大的白色乾酪樣物質,眼球凹陷,角膜渾濁呈雲霧狀,變軟,半失明或失明,最後因衰弱或看不見採食而死亡。 成年雞由於生殖道上皮受損,起初產蛋量下降,種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抗病力減弱,還會出現血斑蛋的發生率增加,公雞則出現精子數量減少、活力降低並出現較多的畸形精子。隨著時間的延長,精神不振,雞冠不紅,腿腳不靈,羽毛不鮮,最後出現眼部病變。 病變:可見口腔、咽部及食道黏膜上出現許多灰白色小結節,有時融合成片狀並形成假膜,成年雞的這種病變比雛雞更為明顯,為特徵性病變。腎臟腫大,顏色變淡,表面有灰白色網狀花紋。輸尿管變粗,有時在其他內臟器官的表面也常有尿酸鹽沉積,雛雞的這種病變比成年雞嚴重。 (3)防治措施 預防:①根據各品種雞的飼養標準在飼料中新增足量的維生素A,是防止本病發生最重要的環節,因為用來生產全價配合飼料的常規動物性和植物性原料,基本上不含維生素A。②全價配合飼料儲存時間不能太久,以免發生腐敗、變質及氧化而破壞飼料中包括維生素A在內的多種營養成分。 治療:①可在每千克飼料中新增魚肝油5毫升,連用10~15天,成年重病雞每天經口投服濃縮魚肝油1丸,幼齡重病雞每天滴服魚肝油數滴,連續數日。②每100千克飼料的多種維生素由34克增至50克。③可用優質維生素AD3粉,劑量為2克/千克飼料,或單項維生素A,劑量為5000~10000國際單位/千克飼料進行全群治療。④對患有眼疾的病雞,在採取上述措施的同時,還必須用2%~3%硼酸溶液進行點眼治療。 4.維生素B1缺乏症 (1)病因 ①飼料中硫胺素含量不足。②飼料發黴或貯存時間太長,維生素B1分解損失。③魚粉品質差,硫胺素酶活性太高。④抗球蟲藥和磺胺類藥物對維生素B1的拮抗作用。⑤腸道疾病、寄生蟲病影響維生素B1的吸收。引起以糖代謝障礙為主,以神經系統的病變為主要臨床特徵的疾病,又稱多發性神經炎。 (2)症狀與剖檢 症狀:典型症狀為多發性神經炎,病雞表現為厭食,消瘦,消化障礙,體弱,角弓反張。特徵性症狀為腳軟無力,步態不穩,常跌撞後蹲下或倒地,兩腳朝天或側臥,游泳樣擺動或掙扎。有時偏頭扭頸,頭後仰呈“觀星狀”,運動失調,肌肉麻痺等。有的因癱瘓不能行動,倒地不起,抽搐死亡。成年雞一般在飼餵維生素B1缺乏日糧3周後發病,除神經症狀外,羽毛蓬亂,體重減輕,體弱,雞冠發藍,所產種蛋孵化率降低。或突然跳起,轉圈。多次陣發後抽搐死亡。 病變:屍體極度消瘦,皮下水腫,胃腸道有炎症,十二指腸潰瘍,心臟輕度萎縮,睪丸和卵巢明顯萎縮,腎上腺肥大。 (3)防治措施 預防:①防止飼料發黴,不喂變質、劣質魚粉。②注意日糧配合,在飼料中新增維生素B1,滿足家禽需要,雞的需要量為每千克飼料1~2毫克。 治療:小群飼養時可個別強飼或注射硫胺素,每隻內服為每千克體重25毫克。肌注量為每千克體重0.1~0.2毫克。發病後應向飼料里加倍新增複合維生素B和3倍於正常量的維生素B1,病雞每千克體重內服維生素B1 25毫克。肌肉注射為每千克體重0.1~0.2毫克。 5.維生素B2缺乏症 (1)病因 維生素B2又稱核黃素,是動物體內十多種酶的輔酶,與動物生長和組織修復有密切關係,家禽體內合成核黃素很少。①飼料中缺乏富含維生素B2的成分,如酵母、青綠飼料、豆類和麩皮等。②飼料中新增的維生素B2不足。③高脂肪低蛋白飼料。④飼料黴變。 (2)症狀與剖檢 症狀:以雛雞多發,發生下痢,生長緩慢,其特徵性的症狀是病雞的趾爪向內捲縮,呈“握拳狀”,兩肢癱瘓,以飛節著地,翅展開以維持身體的平衡,運動困難,被迫以踝部行走,腿部肌肉萎縮或鬆弛,面板乾燥,有的發生結膜炎和角膜炎。母雞則產蛋率和所產蛋孵化率明顯下降,蛋白稀薄。種母雞若缺乏維生素B2,則胚胎死亡增加,孵出雛雞呈棒狀羽毛,水腫。 病變:屍體極度消瘦,羽毛脫落不全、捲曲。消化道空虛,病死雛雞腸壁薄,腸內充滿泡沫內容物。肝臟腫大和脂肪肝。病死成年雞的坐骨神經和臂神經顯著腫大和變軟,尤其是坐骨神經的變化最為明顯,其直徑比正常大4~5倍,為維生素B2缺乏症典型病變。 (3)防治措施 防治:①飼料中新增蠶蛹粉和酵母等富含維生素B2的原料。②早期防治維生素B2用量,每千克飼料中,中小雛雞為3.6毫克,大雛1.8毫克,產蛋雞2.2毫克,種雞3.8毫克。③治療病禽,雛雞用量每隻0.1~0.2毫克,育成雞每隻5~6毫克,成雞每隻10毫克。 6.維生素D缺乏症 (1)病因 維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腸黏膜對鈣、磷的吸收,增加其在血液中的含量,同時具有抑制甲狀旁腺,增加腎小管對磷的再吸收,調節雞體鈣、磷代謝。當日糧中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或雞本身患有胃腸道消耗性疾病時,即可發生佝僂病(數週齡至數月齡雞)或骨軟症(成年雞)。 (2)症狀與剖檢 症狀:①雛雞表現為生長遲緩,發育不良,腿部無力,喙和爪軟而彎曲,步態不穩,左右搖擺,常以跗關節蹲伏。在肋骨和肋軟骨的連結處顯著腫大,並形成圓形的結節(念珠狀腫),胸骨側彎,胸骨正中內陷,使胸腔變小。脊椎在薦部和尾部向下彎曲。長骨質脆易骨折。羽毛松亂,無光澤和有時下痢。②產蛋表現為初期產薄殼蛋或軟殼蛋,繼而產蛋量明顯下降,甚至停產,種蛋孵化率降低。嚴重時雙腿軟弱無力,呈現身體坐在腿上的特有“企鵝型”蹲伏姿勢,有時癱瘓不能行走,喙、爪和龍骨、胸骨變軟彎曲。 病變:雛雞特徵變化是肋骨和脊柱連結處呈鏈球狀,長骨的骨骺部分鈣化不良。成年母雞的病理變化是骨軟而易碎,肋骨內側面呈小球狀的突起。 (3)防治措施 預防:①改善飼養管理條件,飼餵維生素D含量充足的飼料。②保持雞舍內光線充足、通風良好。③合理調配日糧,注意日糧中鈣、磷比例。④雛雞和青年雞每千克飼料中維生素D含量應不少於200國際單位;產蛋雞的飼料中應不少於200~500國際單位。 治療:雛雞缺乏維生素D時,每隻可喂服2~3滴魚肝油,每天3次。佝僂病時可一次性大劑量餵給維生素D 1.5萬~2.0萬國際單位(僅喂1次),或肌肉注射維生素D3 1萬國際單位(僅注一次)。過量維生素D可引起雛雞中毒,因此一定要控制劑量。 7.維生素E缺乏症 (1)病因 ①長期飼餵缺乏維生素E或硒的飼料。②飼料變質,維生素E被酸敗脂肪、鹼性物質和光照破壞。由於維生素E缺乏引起的以腦軟化症、滲出性素質、白肌病和成禽繁殖障礙為特徵的營養缺乏性疾病。 (2)症狀與剖檢 症狀:雛雞缺乏維生素E可發生腦軟化、滲出性素質和肌營養不良。①腦軟化多發生在2~4周齡的雛雞,病雞表現為運動失調、腳麻痺、曲頸、橫臥、飛舞等神經症狀,倒地、轉圈、不能站立,衰竭而亡。②滲出性素質,皮下水腫,尤以胸腹部的腹側面板浮腫更為明顯。③肌營養不良,主要以胸肌為主。成雞歪脖子、佝僂爪,母雞種蛋孵化率明顯降低,胚胎早死。公雞睪丸退化,繁殖力減退。 病變:①腦軟化腦膜水腫,小腦充血,有散在出血點和灰白色的壞死點。②滲出性素質腹側面板和皮下有血跡的水腫。③肌營養不良雛雞的胸或腿的骨骼肌肉內有白色到黃色的條紋。 (4)防治措施 防治:①在低硒地區,應在飼料中新增亞硒酸鈉,常用量為硒0.000001%,對預防本病有明顯效果。②滲出性素質或腦軟化症時,可口服維生素E300國際單位/只,1~2次可見效;同時補充0.000005%~0.00001%的亞硒酸鈉。③大群按每1000千克飼料中新增維生素E250毫克。④肌營養不良時,除補給維生素E和亞硒酸鈉外,最好同時補充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 8.硒缺乏症 (1)病因 由於飼料中硒的新增量不足所引起的一種代謝性疾病,表現為角肌病。 (2)症狀與剖檢 症狀:多發生在1~4月齡的雛雞和育成雞,雛雞病程短,病雞多在1~2天內死亡。血漿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水平降低,從而出現滲出性素質,蛋雞產蛋量下降,孵化率降低。病初往往頭部水腫,嚴重者睜不開眼,隨之兩腿及腹部水腫,水腫部位呈藍綠色。頭頸彎曲,雞冠蒼白,喙及脛部黃色素消失,精神沉鬱。病程加劇,雞爪併攏,共濟失調,臥地不起,食慾廢絕,排乳白色稀糞,日漸消瘦,最後衰竭死亡。 病變:水腫部位呈藍綠色膠凍樣,皮下有黏稠的滲出液。肌肉發白,胸肌可見白色條紋。心包積液,心肌鬆弛、色淡,有灰白色壞死灶。肝臟腫大、淤血,有壞死點,膽囊腫大。胃黏膜脫落,肌胃色淡,切面有壞死。腎臟腫大。 (3)防治措施 防治:①缺硒地區或用缺硒飼料應補硒。每千克飼料補硒0.1毫克。可在10日齡雛雞的飼料中加入0.1毫克/千克的亞硒酸鈉。②維生素E缺乏時,對硒的需要量增加。③避免飼料因遭受高溫、潮溼、長期貯存,或受黴菌汙染而造成的維生素E損失。④可用0.001%亞硒酸鈉水溶液飲水進行預防。⑤病雞用50毫克/升亞硒酸鈉皮下或肌肉注射,每隻1毫升,4小時後即見症狀減輕、好轉;還可在病雞群飼料中新增0.1毫克/千克,或飲水中新增1毫克/升亞硒酸鈉1~2天,輕症病雞可以恢復。⑥大群治療可每天按3~5微克/毫升的亞硒酸鈉溶液,自由飲服8小時,連用3天,停藥3天,再用3天。注意硒過量會抑制生長,降低孵化率,增加胚胎的畸形率。當飼料中硒的濃度高達4毫克/千克時,則是有毒的。 9.鈣和磷缺乏症 (1)病因 鈣、磷缺乏或比例失調,不僅影響家禽骨骼的形成和成年母雞蛋殼的形成,而且影響家禽的血液凝固,酸鹼平衡,神經和肌肉等正常功能。維生素D不足,日糧中蛋白質過高,或脂肪過多,植酸鹽過多,以及環境溫度過高,運動少,光照不足等管理不當,都可能成為致病因素。①佝僂病可因磷缺乏,但大多數是由於維生素D3的不足引起的。②當飼料中的磷和維生素D3的含量足夠時,如果強迫餵給過多的鈣,也會促發磷缺乏而引起佝僂病。③鈣供應不足時,也會出現缺鈣。 籠養母雞疲勞症,與籠養雞所處的特定環境有關。①日糧中鈣、磷比例不當或維生素C、維生素D,尤其是維生素D的缺乏。②籠養雞長期缺乏運動,神經興奮性降低,軟骨變硬,肌肉張力減弱以至運動機能減弱,可能是本病的誘發因素。 (2)症狀與剖檢 症狀:佝僂病主要發生於2周齡以後、6周齡以下的雛雞,骨軟化症及骨質疏鬆症主要發生於成雞,尤其是產蛋雞。臨床表現為骨鬆軟變形,關節粗大,骨易折,癱瘓不起、跛行、運動失調,常呈坐姿。生長髮育不良,體重減輕,高鈣尚可發生內臟痛風。嚴重時,出現癱瘓。但磷缺乏時,一般不表現癱瘓症狀。蛋雞產軟殼、薄殼蛋,破損率高,產蛋下降。後期病雞胸骨呈“S”狀彎曲。 病變:病雞骨骼軟化,似橡皮樣,長骨末端增大,骺的生長盤變寬、畸形或變薄。與脊柱連線處的肋骨呈明顯球狀隆起,肋骨增厚、彎曲,致使胸廓兩側變扁。喙變軟,橡皮樣,易彎曲,甲狀旁腺常明顯增大。 (3)防治措施 防治:①預防為主,保證日糧中鈣、磷供應量,並調整好鈣、磷比例。②對籠養雞,要有足夠的日光照射。日糧中補充骨粉或魚粉(1%~2%),效果較好。③鈣多磷少時要重點補磷,以磷酸氫鈣、過磷酸鈣等較為適宜。④若磷多鈣少,則主要補充鈣,如碳酸鈣或貝殼粉。⑤病雞加餵魚肝油,或補充維生素D3。嚴重者可以肌注維生素膠性鈣注射液,每日2次,每次0.2毫升,連用3天。

    瀏覽37 2019-02-01

    蛋雞常見細菌和寄生蟲病有哪些?如何診斷和防治?

    蛋雞常見的細菌病和寄生蟲病主要有白痢、大腸桿菌、葡萄球菌、支原體、麴黴菌、禽霍亂、球蟲病等。 1.白痢 (1)病原與流行特點 雞白痢:病原為沙門氏菌,革蘭氏染色陰性,為兩端稍圓的細長桿菌,無莢膜和芽孢,也無鞭毛,不能運動。對環境的抵抗力較強,在溫度5~8℃於木製飼槽上可生存65日,夏季在土壤中可生存20~35日,冬季可生存128~184日,在雞糞懸浮液可生存3個月以上,附著絨毛上的細菌可生存約1年。沾附於卵殼上的細菌經5天,在孵化器內經3天即可死亡。在20℃儲存的雞蛋黃內的細菌繁殖很快。 流行特點:不同品種的禽都具有感染性,易感程度與年齡、品種有關,雛雞流行最為廣泛,2周齡以內的雞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高。褐殼蛋雞比白殼蛋雞敏感。雞、火雞、鴨、雉雞、孔雀、鵪鶉、鴿、麻雀等均可自然感染。病雞和帶菌雞是主要傳染源,既可水平傳播,也可垂直傳播。病雛的排洩物及分泌物汙染飼料、飲水和用具,可使同群雛受感染,感染雛多數死亡,但有一部分呈保菌狀態,到產蛋時又產出保菌蛋,形成反覆感染,迴圈發病。交配時,公雞也可將病菌傳染給母雞。蒼蠅、麻雀也是傳染媒介。雛雞的飼養管理不良、溫度忽高忽低、飼料營養不全、長途運輸等,都可促使本病發生流行和死亡率增高。一向存在本病的雞場,雛雞的發病率在20%~40%左右,但新傳入發病的雞場,其發病率顯著增高,有時甚至高達100%,病死率也比老疫場高。 (2)症狀與剖檢 症狀:雛雞,由保菌蛋孵出的雛雞,大部分在7日之內死亡。同群感染雛雞,則在2~3周內死亡。病雛怕冷,常擠堆,翅下垂,精神萎靡,停食,嗜睡。排出白色糞便,常粘在尾部羽毛上,有時阻塞肛門,排便困難,甚至排不出糞便。排便時常發出尖叫,腹部膨大。肺部感染時,則表現呼吸困難。還會引起關節腫大,出現跛行。倖存的雛雞多為僵雞。成雞多無症狀而耐過。卵巢發病時,可引起產蛋降低,所產的帶菌蛋孵化率降低,孵出的感染雛雞成活率降低。有的也精神萎靡,食慾廢絕,縮脖,翅膀下垂,羽毛逆立,肉垂呈暗紫色,排稀糞。 病理變化:早期死亡的雛雞,肝臟腫大、充血或有條紋狀出血,膽囊腫大,含有大量膽汁。肺充血或出血。病程長的卵黃吸收不良,呈油脂樣或乾酪樣。在肝、肺、心臟、腸及肌胃上,有黃色壞死點或小結節,心肌上的結節增大時能使心臟顯著變形。盲腸部膨大,其內容物有乾酪樣阻塞。腎臟的色澤暗紅或蒼白,腎小管和輸尿管擴張,充滿尿酸鹽。 成年母雞常見卵巢皺縮、變形、變色,呈囊腫狀。急性或慢性心包炎。受侵害的卵泡有的落入腹腔,導致腹膜炎及腹水,腹腔器官粘連。公雞的睪丸萎縮、呈青灰色,輸精管內有乾酪樣物質充塞而膨大。有的肝臟顯著腫大,質地很脆,往往發生肝破裂,引起嚴重的內出血,造成病雞突然死亡。 (3)診斷與防治 診斷:根據流行特點、發病症狀和剖檢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進一部確診需做病原分離鑑定和血清學檢查。 預防:做好種雞的檢疫淨化工作,還要做好環境、飼料、飲水的衛生以及對種蛋、孵化過程中的消毒工作。藥物預防,可於雛雞出殼後按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14毫升、高錳酸鉀7克的用量,在出雛器中燻蒸15分鐘,1~2日齡用0.01%高錳酸鉀溶液飲水。雛雞還可用氟哌酸、慶大黴素和卡那黴素等藥物預防。或定期對雞群投餵乳酸菌等生物製劑,對預防雞白痢有很好作用。 治療:可用氟哌酸、慶大黴素和卡那黴素等治療。 2.大腸桿菌 (1)病原與流行特點 病原為大腸埃希菌,是健康畜禽腸道中的常在菌,分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兩大類。大腸桿菌病是一種條件性疾病,在衛生條件差、飼養管理不良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病。大腸桿菌對環境的抵抗力很強,附著在糞便、土壤、雞舍的塵埃或孵化器的絨毛、碎蛋皮等的大腸桿菌能長期存活。 流行特點:各種年齡的雞均可感染,以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腹膜炎、輸卵管炎、滑膜炎、大腸桿菌性肉芽腫和臍炎等為特徵,發病率和死亡率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有所不同,雛雞及4月齡以下的雞易感性高。不良的飼養管理、應激或併發其他病原感染都可成為大腸桿菌病的誘因。雛雞和青年雞多呈急性敗血症,而成年雞多呈亞急性氣囊炎和多發性漿膜炎。經蛋、呼吸道和經口傳染。 (2)症狀與剖檢 症狀:①大腸桿菌敗血症,病雞精神不振,採食減少,衰弱和死亡。腹部脹滿,排出黃綠色的稀便。纖維素性心包炎,氣囊混濁肥厚,有乾酪樣滲出物。肝包膜呈白色混濁,有纖維素性附著物,有時可見白色壞死斑。脾充血腫脹。 ②種蛋孵化率降低,胚胎在孵化後期死亡,死胚增多。雛雞體弱,卵黃吸收不良,臍帶炎,排出白色、黃綠色或泥土樣的稀便。腹部膨滿,出生後2~3天死亡,一般6日齡過後死亡率降低。即使不死的雞,也發育遲緩。死胚和死亡雛雞的卵黃膜變薄,臍部腫脹發炎。4日齡以後感染常見心包炎。 ③輸卵管炎時,輸卵管變薄,管內充滿惡臭乾酪樣物,阻塞輸卵管使排出的卵落到腹腔而引起腹膜炎。 ④出血性腸炎,病雞羽毛粗亂,翅膀下垂,精神委頓,腹瀉。腸道的上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腸黏膜充血、增厚,嚴重者血管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腸炎。 ⑤滑膜炎和關節炎,病雞跛行或呈伏臥姿勢,一個或多個腱鞘、關節發生腫大。 ⑥肉芽腫時,沿腸道和肝臟發生結節性肉芽腫,似結核。 ⑦全眼球炎、腦炎等。 (3)診斷與防治 診斷:根據流行特點、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須作細菌分離、致病性試驗及血清學鑑定。繼發性大腸桿菌病的診斷,必須在原發病的基礎上分離出大腸桿菌。 預防:搞好環境衛生消毒工作,嚴格控制飼料、飲水的衛生和消毒,做好各種疫病的免疫。嚴格控制飼養密度,做好舍內通風換氣,定期進行帶雞消毒工作。避免種蛋沾染糞便,對種蛋和孵化過程嚴格消毒。定期對雞群投餵乳酸菌等生物製劑對預防大腸桿菌病有很好作用。用本場分離的致病性大腸桿菌製成油乳劑滅活苗免疫本場雞群對預防大腸桿菌病有一定作用。需進行兩次免疫,第一次為4周齡,第二次為18周齡。也可用於雛雞的免疫。 治療:可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常用慶大黴素、卡那黴素、鏈黴素,土黴素、複方新諾明等。但大腸桿菌容易對藥物產生抗藥性,最好進行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敏感藥物進行治療。 3.葡萄球菌病 (1)病原與流行特點 病原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無鞭毛,不能運動。無芽孢,除少數菌株外一般不形成莢膜。革蘭氏染色為陽性。廣泛分佈在自然界的土壤、空氣、水、飼料、物體表面以及雞的羽毛、面板、黏膜、腸道和糞便中。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在乾燥的膿汁或血液中,可生存2~3個月,對許多消毒藥有抵抗力。 流行特點:金黃色葡萄球菌可侵害各種禽,任何年齡的雞,甚至雞胚都可感染。其特徵是腱鞘、關節和滑液囊區域性化膿、創傷感染、敗血症、臍炎和細菌性心內膜炎。雖然4~6周齡的雛雞極其敏感,但實際發病以40~60日齡的中雛最多。主要經面板和黏膜的創傷傳播,也可透過直接接觸和空氣傳播,雛雞也可透過臍帶感染。無明顯季節性。 (2)症狀與剖檢 症狀:①急性敗血症型:病雞精神沉鬱,呆立,不願活動,兩翅下垂。縮頸,眼半閉呈嗜眠狀態,羽毛粗亂無光澤,食慾減退或廢絕,部分雞下痢,糞便呈水樣,灰白色或黃綠色。胸腹部、大腿內側皮下水腫,有數量不等的血樣滲出液,外觀呈紫色或紫黑色,觸控有波動感,區域性羽毛極易脫落。面板破潰後流出褐色或紫紅色的液體,使周圍羽毛又溼又髒。部分雞的翅膀背側及腹面、翅尖、尾部、頭、臉、肉垂、背及腿部等部位出現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局部發炎,壞死或乾燥壞死或乾燥結痂(呈暗紫色)。多在2~5天內死亡,平均死亡率為5%~10%,少數急性暴發的病例死亡率可高達60%。 ②慢性關節炎型,多個關節發生炎性腫脹,區域性紫紅色或紫黑色,破潰後形成黑色的痂皮。腳墊刺傷引起的腫脹,雞發生跛行,不能站立,伏臥在水槽或食槽附近,多因採食困難,逐漸消瘦,最後衰竭死亡。 ③臍炎型,病雛腹部膨大,臍孔發炎腫脹、潮溼,區域性呈黃色或紫黑色,觸之質硬。患臍炎的病雛,一般在出殼的2~5天內死亡。 ④眼型和肺型,頭腫大,眼瞼腫脹,有膿性分泌物。病久則眼球下陷,失明。肺型以肺部淤血、水腫和肺實質變化為特徵。 剖檢變化:①急性敗血症型,胸部、前腹部的羽毛脫落,面板呈紫黑色,水腫。皮下充血,有大量粉紅色或黃紅色膠凍樣滲出物。肝臟腫大,呈紫紅色或花斑樣的顏色,有出血點及白色壞死點。脾臟腫大,有壞死點。心包腔內有黃色混濁的滲出物。腸炎,腸內容物呈水樣。 ②慢性關節炎型,關節和滑膜發炎,關節腫大,滑膜增厚,關節內有漿液性、黏液性或纖維性滲出物。 ③臍炎型,臍部發炎、腫脹,呈紫紅色或紫黑色,有暗紅色或黃色的滲出液。卵黃吸收不良,呈汙黃色、汙紅色或黑色,內容物稀薄、黏稠,呈豆腐渣狀。肝腫大,有出血點。膽囊腫大。 (3)診斷與防治 診斷:根據典型的病史、發病特點、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同時無其他的呼吸道病的存在等情況可以作出初步診斷。將滲出物抹片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如果發現革蘭氏陽性兩極著色的球杆菌,有的呈絲狀或多形態的小桿菌,可進一步懷疑本病。確診須進行細菌的分離培養和鑑定。為確定病原體的致病性,須進行動物試驗。 預防:避免雞隻發生外傷。雞舍內的裝置不能有任何尖銳的物體。斷喙、剪趾、免疫接種時要細心;做好消毒工作,定期用0.3%過氧乙酸進行雞舍的帶雞噴霧消毒,可以減少環境中的含菌量;加強飼養管理,適時通風,保持雞舍乾燥,雞群密度不宜過大;做好種蛋的消毒、孵化用具和孵化過程中的消毒工作,以減少胚胎感染和雛雞發病。 治療:葡萄球菌病一旦發生後,應立即進行確診,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藥物進行治療。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藥物。 4.支原體病 (1)病原與流行特點 病原:對禽類有致病力的支原體有3種,雞敗血支原體、滑膜支原體和火雞支原體。支原體是缺少細胞壁的微小原核微生物。雞敗血支原體為0.25~0.5奈米,滑膜支原體為0.2~0.4奈米的球形及球杆狀菌體。需在特殊的人工培養基中才能生長。有致病力的支原體能凝集雞紅細胞,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不強,離體後迅速失去活力,一般消毒藥均能迅速殺滅。對熱的抵抗力弱,在20℃的雞糞中存活1~3天,45℃1小時、50℃20分鐘即可失去活力。在室溫下可儲存6天。 流行特點:中國絕大多數養雞場的雞群都存在著支原體的感染,在正常情況下,不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一般發病率高、死亡率低。根據所處的環境因素不同,病的嚴重程度及病死率差異很大,一般死亡率10%~30%。本病可透過接觸傳染和經蛋傳染。可透過帶菌雞的咳嗽、噴嚏的飛沫傳染,也可透過汙染的飼料、飲水傳播。病雞所產的蛋含有病原體,帶菌蛋孵出的雛雞帶有支原體。還可以透過交配傳染。單獨感染支原體的雞群,在正常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常不表現症狀,呈隱性經過。如果再感染了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或傳染性鼻炎等或接種疫苗,都會誘發本病。雞舍通風不良、飼養密集過大、突然改換飼料,可成為該病的誘發因素。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寒冷季節多發。 (2)症狀與剖檢 症狀:慢性呼吸道病幼齡雞流鼻、咳嗽、竇炎、結膜炎及氣囊炎,呼吸道囉音,常有鼻涕堵塞鼻孔,頻頻甩頭,個別雞隻眼內有泡沫分泌物。生長停滯,單純性感染本病死亡率低,併發感染的死亡率達30%。產蛋雞感染多呈隱性經過,僅表現產蛋下降,孵化率下降。新孵出的雛雞增重受阻。此病常與大腸桿菌合併感染,出現發熱、下痢等症狀。傳染性滑膜炎病雞發病初期冠色蒼白,步態改變,表現輕微八字步,羽毛無光,離群,貧血,縮頭閉眼。發育不良,生長遲緩,冠下塌,有些病例的冠是藍白色的。關節周圍常有腫脹可達鴿卵大,胸部常有水泡,跗關節及足掌是主要感染部位。 病理變化:雞敗血支原體病變主要表現鼻道、氣管、支氣管及氣囊的卡他性炎症。氣囊壁增厚,氣囊內常有黏液性或乾酪樣滲出物。大腸桿菌混合感染時,可見纖維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還可見到肺炎及輸卵管炎。滑膜支原體病雞早期關節、腱鞘的滑膜內有黏稠、灰白色至黃色的滲出物。慢性病例滲出物為乾酪樣。肝、脾腫大,腎腫大、蒼白,呈斑駁狀。 (3)診斷與防治 診斷: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可以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須作病原分離鑑定和血清學試驗,常用快速血清平板凝集試驗和血凝抑制試驗對雞群進行監測。注意與禽流感、傳染性鼻炎、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黏膜型雞痘以及維生素缺乏症等的鑑別診斷。 預防:①加強雞舍環境衛生,經常清掃、消毒,注意通風換氣,及時接種疫苗,預防其他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避免應激等誘因,採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 ②阻斷經蛋傳播,在選種蛋前1個月內對種雞按療程投予敏感藥物,減少種蛋內帶菌率;孵化前將種蛋先加溫到37℃,然後浸入2~4℃的抗生素(泰樂菌素或紅黴素每升400~1000毫克)溶液中,浸泡15~20分鐘,使抗生素吸入蛋內。將種蛋取出乾燥後進行孵化。 ③建立無支原體病的種雞群是控制雞支原體病最根本的措施。採取綜合性防病淨化措施,種雞和育雛育成雞分開飼養,全場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採取各種手段阻斷經蛋傳播,對種雞群單獨飼養,定期投藥,嚴格消毒,定期檢疫,且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④疫苗接種。1~3日齡用敏感藥物防止雞群感染,7日齡用弱毒疫苗免疫,可使雞群得到良好保護。種雞群產蛋前注射油乳劑滅活苗,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經蛋傳播。 治療:雞敗血支原體對泰樂菌素、北里黴素、支原淨、紅黴素、四環素、土黴素、強力黴素、螺旋黴素、壯觀黴素、百病消等敏感,當發病時,可選用這些藥物治療。有條件的可進行藥物敏感試驗。拌料在第1周和第3周使用,全周用藥。泰樂菌素0.1%、紅黴素0.013%~0.025%、恩諾沙星飲水75毫克/升(前3天),50毫克/升(後3天),北里黴素0.033%~0.05%。金黴素、四環素、土黴素:250克/噸飼料。強力黴素0.01%~0.02%。也可用上述藥物飲水治療,但用量減半。 5.麴黴菌病 (1)病原與流行特點 病原:一般常見而且致病性最強的為煙麴黴菌。其孢子在自然界分佈較廣,常汙染飼料。此外,在混合感染的病例中,還有黃麴黴、黑麴黴、構巢麴黴、土麴黴和青黴菌等。煙麴黴屬於不完全菌綱麴菌科,為嗜熱真菌,適合於37~40℃的溫度。煙麴黴菌生長能力很強,對理化作用的抵抗力也很強,在滅菌的小米粒上,置於實驗室條件下,長達4年仍保持致病力。120℃乾熱1小時或在100℃沸水中煮5分鐘,才能使其失掉髮芽能力。對一般消毒藥抵抗力較強,僅能致弱不能將其殺死。2%甲醛10分鐘、3%石炭酸1小時、3%苛性鈉3小時,方可使之致弱。 流行特點:多發生在1周齡以內,尤其是在1~4日齡左右的雛雞,呈急性流行過程,死亡率高達50%,慢性時死亡率不高。成年家禽患病者很少,而且主要是慢性型。發病幾乎都與生長黴菌的環境有關,常因飼料或墊料被麴黴菌汙染,加之雞群密度過大、通風不良而誘發雛雞發病。初生雛雞的感染,是由於在孵化過程中汙染了黴菌造成的。該病的特徵是呼吸困難,於肺和氣囊上出現廣泛炎症和黴菌結節。呈世界分佈,中國也有該病存在,特別是南方多雨、潮溼地區,常常在雞群中暴發。 (2)症狀與剖檢 症狀:病雛食慾不振,精神委頓,羽毛松亂,呼吸困難,呼吸次數增加,張口呼吸。後期還可出現下痢症狀,病程一般在1周左右,死亡率可高達50%或以上。有的呆立或臥在角落處,伸頸張口喘氣。最終由於衰竭和痙攣而死亡。如果病原體侵害眼球,可使眼球發生灰白色混濁、角膜潰瘍等病變;如果腦部受到侵害,則出現斜頸、步行困難等神經症狀;脊髓受到侵害時,則出現麻痺症狀。成年雞感染後,其症狀與喉氣管炎患雞的表現類似,但無異常死亡,產蛋持續下降10%~20%。 病理變化:肺臟可見散在黃白色或灰白色小米粒大小的結節,有時氣囊壁上也可見大小不等的結節。嚴重病例,腹腔、漿膜、肝或其他部位表面有結節或圓形灰綠色斑塊。肺麴黴菌病時,在肺、氣囊、支氣管和氣管出現病灶,其他臟器也可能出現病變。1~5日齡的雛雞呈急性經過,見不到結節,只見有淤血。氣囊壁肥厚,有散在結節,有的成為大的丘狀隆起或黃白色圓盤狀。圓盤狀結節還可見於肝、脾、腎、卵巢的表面。圓盤狀結節表面,有時可見到帶藍色的菌絲附著。 (3)診斷與防治 診斷:1~4日齡的雛雞出現上述症狀和急性死亡時,支氣管發現栓塞和肺淤血、結節,可懷疑本病。如出現圓盤狀結節並附有菌絲,將其與乳酸酚(結晶石炭酸20毫升、乳酸20毫升、甘油40毫升、水20毫升)1滴混合後鏡檢,如發現有頂囊、梗子、孢子等,則可判定為麴黴菌病。然而要確定麴黴菌的種類,必須透過培養鑑定。 預防:①加強飼養管理,經常清洗飼槽和飲水器,避免孳生黴菌,加強通風,降低溼度;尤其在冬季密閉的雞舍中,應除去黴變的飼料和墊料,降低環境中黴菌孢子的含量。②不用發黴墊料,嚴禁飼餵黴敗飼料。③防止孵化器受黴菌汙染。④發現禽舍被黴菌汙染,須及時隔離病雛,清除墊草。用20%石灰乳徹底消毒,更換新墊料,並在飼料中加0.1%硫酸銅溶液。 治療:對病雞可試用碘化鉀口服治療,每升飲水中加碘化鉀5~10克,具有一定療效。制黴菌素對本病有一定療效,成雞用量為15~20毫克,雛雞3~5毫克,混於飼料喂服3~5天。另外,可用1∶2000~3000的硫酸銅溶液代替飲水,連飲2~3天,有治療作用。 6.禽霍亂 (1)病原與流行特點 病原:為多殺性巴氏桿菌,兩端鈍圓、中央微凸的短桿菌,革蘭氏染色陰性。不形成芽孢,無鞭毛,瑞氏染色,兩極著染,很像並列的兩個球菌。存在於病雞全身各組織、體液、分泌物和排洩物中,少數慢性病例存在於病灶組織中,健康雞也可帶菌。本菌含有菌體抗原和莢膜抗原,分為許多血清型。本菌對外界的抵抗力較弱,一般的消毒藥均能殺滅,對多種抗生素和化學治療藥物敏感。 流行特點:一般呈散發性,鴨最易感,雞、鵝和火雞次之,野禽、野鳥和各種試驗動物均可感染致死。幼齡雞有抵抗力,16周齡以前很少發病,發病的高峰期在性成熟期,多呈散發形式。秋季、初冬易發本病,冬春次之,夏季極少發生。天氣驟變、冬季雞舍通風不良、雞群擁擠等不良因素,均能誘發本病。病禽和帶菌禽為本病的主要傳染來源。主要經呼吸道、消化道及創傷傳播,工作人員、飼料、病雞屍體均能散播本病。 (2)症狀與剖檢 症狀:①最急性型,常見於流行初期,以產蛋高的雞最常見。有時是夜間死亡,早晨發現。病死前無前驅症狀而死於舍內,有時見雞精神沉鬱、倒地掙扎、拍翅抽搐,迅速死亡。病程為幾分鐘到幾小時。 ②急性型,病雞精神沉鬱,嗜睡,羽毛松亂,翅膀下垂,縮頸閉眼,頭縮在翅膀下,不願走動,離群呆立,並常有腹瀉,排灰白色、黃色或綠色稀糞。食慾下降,呼吸困難,鼻和口中流出混有泡沫的黏液。嚴重腹瀉,排出黃色、灰白或淡綠色稀糞。雞冠及肉髯變為青紫色,有的病雞肉髯腫脹,產蛋雞停止產蛋,病雞體溫升高到43~44℃,最後衰竭死亡,病程為0.5~3天。 ③慢性型,常發生於流行的後期,以慢性肺炎、慢性呼吸道炎和慢性胃腸炎多見。病雞日趨消瘦,冠髯蒼白,腿關節腫脹而跛行,呼吸困難,腹瀉,最後消瘦而死亡或恢復後成為帶菌者。病程在1個月以上,生長髮育受阻和產蛋長期不能恢復。 病變:①最急性型,無特殊病變,偶爾在心外膜有少許出血點。②急性型,急性的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明顯的出血點。肺充血、出血,肝腫大、質脆,呈棕色或黃棕色,有許多灰白色、針尖大的壞死點。十二指腸出血性炎症嚴重。產蛋雞的成熟卵泡鬆弛,未成熟的卵泡和卵巢的間質常充血,有時在腹腔中發現破裂的卵黃物質。③慢性型,可見肺及呼吸道出現有多量黏性分泌物,肺硬變;關節腫大、變形,有炎性滲出物和乾酪樣壞死;卵巢出血或卵巢周圍有堅實、黃色乾酪樣物質等。 (3)診斷與防治 診斷:根據雞、鴨、鵝互相傳染的流行病學特點和肥壯及高產的雞,發病快、死亡快以及排灰色或綠色稀糞的臨床特徵,肝臟表面有許多白色壞死點的剖檢特徵可以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須進行實驗室診斷。注意與新城疫的鑑別診斷。 防治:①在常發生地區,對60日齡以上雞進行禽霍亂蜂膠霍亂滅活苗肌肉注射,6個月後應進行二次免疫。 ②加強飼養管理,消除應激因素,注意平時在飼料或飲水中經常新增微生態製劑。 ③對發病雞群應選擇敏感抗生素。本菌易產生耐藥性,所以有必要進行藥敏試驗。本病容易復發,隔3~5天后應再次投藥,然後在飼料或飲水中添補微生態製劑以恢復腸道正常菌群,使雞群完全恢復健康狀態。 7.球蟲病 (1)病原與流行特點 病原:為艾美耳球蟲,包括柔嫩艾美耳球蟲、毒害艾美耳球蟲、堆型艾美耳球蟲、巨型艾美耳球蟲、哈氏艾美耳球蟲、和緩艾美耳球蟲和早熟艾美耳球蟲。前兩種的致病力較強。艾美耳屬的球蟲其特徵是在卵囊內胚孢子細胞形成4個孢子囊,每個孢子囊內含有2個子孢子。球蟲的卵囊抵抗力非常強,在土壤中可以保持生活力達4~9個月,當氣溫在22~30℃時一般只需要18~26小時,就可能成為感染性卵囊。卵囊對高溫和乾燥的抵抗力較弱。雞球蟲的發育要經過3個階段: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階段是在腸黏膜上皮樣細胞內進行的,孢子生殖階段是在體外形成孢子囊和孢子,而成為感染性球蟲卵。 流行特點:主要發生於3月齡以內的雞,尤其是15~45日齡以內的幼雛最易感染,11日齡以下的幼雛很少發生球蟲病。流行季節與外界環境條件和飼養管理對球蟲病的發生有很大關係,以5~8月份為最多。當飼養密度過高、溼熱、潮溼、通風不良、飼料中缺少維生素A和維生素K、衛生條件差,都能促進本病的發生。病雞是主要傳染源,被帶蟲雞汙染過的飼料、飲水、土壤或用具等,都有卵存在。人及其衣服、用具等可以成為機械性傳播者。蒼蠅、甲蟲、蟑螂、鼠類和野鳥都可成為機械傳播媒介。感染途徑主要是吃了感染性卵囊。 (2)症狀與剖檢 症狀:①急性型,病程多為2~3周,多見於雛雞。精神委頓,嗜睡,被毛松亂,閉目縮頭,呆立,喜歡擠在一起,嗉囔充滿液體,便血,下痢,肛周羽毛因排洩物汙染而粘連。盲腸感染球蟲,則糞便呈棕紅色,以後變成血便。雛雞死亡率高達100%。可視黏膜、冠、髯蒼白。後期昏迷,兩腳外翻、僵直或痙攣。②慢性型,多見於2~4個月齡的雛雞或成雞,無明顯症狀,表現為厭食、少動、消瘦、生長緩慢、腳翅輕癱,偶有間歇性下痢。病程較長,拖至數週或數月。病雞逐漸消瘦,產蛋減少,間歇性下痢,但較少死亡。 病理變化:消瘦,黏膜和雞冠蒼白或發青。洩殖腔周圍羽毛被糞便汙染,往往帶有血液。病變一般集中在腸道,其他器官病變不明顯。不同種類的球蟲侵害所造成的病變程度和部位亦不同。柔嫩艾美耳球蟲主要侵害盲腸,表現為腸管擴張,腸壁鬆弛、增厚、壞死,有淡白色斑點,黏膜上有多量白色斑點,腸壁及腸腔內有凝固的血液,使腸管外觀呈淡紅色。巨型艾美耳球蟲損害小腸中段,表現為腸管擴張,腸壁增厚,腸內容物淡灰色、淡褐色,呈黏液性,偶有很小的血塊。堆形艾美耳球蟲在十二指腸上皮表層發育,而且同階段的蟲體聚集的一起,出現大量淡灰白色的斑點,有時彙集成帶狀。布氏艾美耳球蟲侵害小腸後段與盲腸結合部位,表現為上皮樣細胞脫落,黏膜出血,有針尖狀出血及灰白色斑點。哈氏艾美耳球蟲主要損害十二指腸和小腸前段,特徵變化是腸壁上出現針頭大的紅色圓形出血點。 (3)診斷與防治 診斷:根據症狀和流行病學資料,多發生在溫暖季節,以3周齡至1.5月齡的雛雞易感,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病雛衰弱和消瘦,雞冠和黏膜蒼白,洩殖腔周圍羽毛被糞便所粘連,血痢等可初步診斷為球蟲病。確診可用顯微鏡檢查糞便或腸內病灶刮下物,可發現大量卵囊及裂殖體、裂殖子和年幼配子等。在糞便中查不到卵囊時,不足以排除球蟲病,因為往往在糞便中出現卵囊以前雞就發病或死亡了。 預防與治療:①做好雞舍的衛生消毒工作,保持雞舍乾燥和通風良好,雞糞應發酵處理。幼雞與成年雞應分開飼養,以減少感染的機會。保持適宜的溫度、溼度和飼養密度。②本病流行季節,投餵維生素A、維生素K以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提高抗體水平。③藥物預防與治療,可於10~45日齡用藥物進行預防,常用的抗球蟲藥有氯苯胍、球痢靈、敵菌淨磺胺合劑、三安球蟲粉、克球粉、地克珠利、球蟲淨、氨丙啉等。可選擇任何一種。氨丙啉預防量為每千克飼料新增40~250毫克,連喂7天,以後將濃度減半,再用14日。治療量為每千克飼料新增500毫克,連用7天,以後減為250毫克,連喂10天。磺胺二甲氧嘧啶預防量為飼料或飲水中加入0.05%,連用6天;治療量為預防量加倍混飼或飲水,連續3~7天。氯苯胍每噸飼料加入35克,混勻,連喂1~2個月。磺胺喹惡啉以間斷投藥治療為佳,0.1%混飼,連用2~3天,停3天再用0.05%混飼2天。速丹(常山酮)用量為每千克飼料3毫克濃度混料。泰滅淨按0.1%濃度混料,連用5天。鹽黴素按0.007%混入飼料,預防從15日齡開始,連續投藥30~45天。地克珠利,0.02~0.05毫升/升的濃度飲水,連服5~7天,效果顯著

    蛋雞常見疾病的防治

    禽流感、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炎、馬立克氏病、雞白痢、傳染性支氣管炎、喉氣管炎、傳染性鼻炎、減蛋綜合徵、白血病、支原體病、禽腦脊髓炎、雞痘、球蟲病等。

    春季常見雞病 一、傳染性支氣管炎 1雛雞。無前驅症狀,全群幾乎同時突然發病。最初表現為呼吸道症狀,流鼻涕、流淚、顏面腫脹、咳嗽、噴嚏、伸頸張口喘氣.夜間聽到明顯嘶啞的叫聲。隨著病情發展而症狀加重,病雞縮頭閉目、垂翅擠堆、食慾不振、飲欲增加,如治療不及時,有零星死亡現象。 2產蛋雞。分呼吸器官型和腎病變型兩種。呼吸器官型表現為輕微的呼吸困難、咳嗽和氣管噦音,有“呼嚕”聲。病雞精神不振、減食、拉黃色稀糞,症狀不很嚴重,有極少數死亡。發病第2天產蛋開始下降,l-2周下降到最低點.嚴重者產蛋率下降50%,併產軟蛋和畸形蛋。蛋清變稀並與蛋黃分離,種蛋的孵化率也降低。腎病變型多發於20—50日齡的幼雞。在感染腎病變型的傳染性支氣管炎毒株時,由於腎臟功能遭受損害,病雞除有呼吸道症狀外,還可引起腎炎和腸炎。腎病變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的病程一般比呼吸器官型稍長12~20天,死亡率也高20%一30%。 二、大腸桿菌病 病雞精神萎靡不振,採食減少或不食,離群呆立或蹲伏不動,冠髯呈青紫色,眼虹膜呈灰白色,視力減退或失明,羽毛松亂,肛門周圍羽毛粘有糞便,排綠色或黃白色稀糞,蹲伏、不能站立、不願走動或跛行,關節和肝腫大,腸道黏膜出血、潰瘍,心包發炎、腹腔積有腹水和卵黃。 三、雞白痢 很多養殖朋友過完春節會進雞苗,此時一定要預防雛雞白痢,患病雛雞大部分於7日內死亡,同群感染的雛雞則在2—3周內死亡。病雛常常成堆擁擠在一起。翅膀下垂,精神萎靡,嗜睡。排出白色糞便,常粘在尾部羽毛上,有時阻塞肛門。排便困難,腹部膨大。雛雞感染白痢時會引起卵黃吸收不良,影響產蛋率。 春季雞群常見病的綜合預防: 改善雞群的飼養環境,飼槽和用具要定期洗刷,保持清潔衛生。飼料要優質新鮮,用溼料餵雞時,料置食槽時間過長容易發生酸敗,要引起注意。保持環境清潔衛生,勤掃雞糞,勤換墊料,按時消毒。加強幼雞飼養環境的改善,因為幼雞的抵抗力不如成年雞,所以幼雞的衛生環境狀況不能忽視。適時光照。 做好免疫工作,有病及早治療,具體治療方法 1、傳染性支氣管炎:抗病毒藥呼獨康配合呼吸道藥萬呼寧,如有黃白便再配合大腸桿菌藥杆立克,兌水飲用4天 2、大腸桿菌病:大腸桿菌藥杆立克。 3、雛雞白痢:雛雞白痢用藥腸杆寧,治療兼預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貨車前輪平面軸承壞也會影響方向打不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