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易水渡
-
2 # 硬核武器
為什麼明皇陵沒被盜,清朝卻被大規模盜挖?
這個問題還的從清入關時說起,一般皇陵出現被盜現象都出現於改朝換代時期。
當時滿清入關,明朝皇帝崇禎皇帝自己自縊煤山了,李自成稱帝。而滿清則是打著為崇禎報仇的口號在吳三桂的帶領下打入京城取得河山的。對於華夏大地來說,這屬於外族入侵,抵抗聲一直不絕。滿清當時出於籠絡人心,安撫百姓,是對明皇陵有派兵保護的。這樣,明皇陵是安全度過的滿清時期。
清末,為推翻滿清統治,革命黨人的口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而把明作為正統,也是民心所向。滿清覆滅後也是對明皇陵有保護的。這樣,明皇陵又躲過了一個朝代更迭的危險期。
反觀清皇陵,自從滿清倒臺,開啟新時代時也是有守衛保護皇陵的。但在袁世凱逝世後,軍閥割據一片混亂。各大軍閥為籌措軍費開始盜挖清皇陵,世人皆知,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原因就是大家都把滿清視為外族入侵者並不為盜挖皇陵所動,其實暗中還會拍手叫好。
而明皇陵,則一直被視為漢人的最後一個皇朝,雖然被滿清統治兩百多年,但心中依然抱有大明為正統心。軍閥為不引起公憤,自然也不敢對明皇陵下手了。
到新中國成立,國家太平,為保護古蹟,對各朝代皇陵都重點保護,更是讓明皇陵安全過渡到至今。
-
3 # 純鈞LHGR
明朝的皇陵並非沒被盜過,像“思陵”,就是朱由檢的墓,就被盜過。但總體來說,明朝的皇陵確實被盜得比較少,這有一些政治因素和自然因素在內。
清朝開始時,統治者為了彰顯自己對於明朝並非侵略,而是替代接管,採取了比較強的保護措施。清朝明令保護前明皇陵,並把明朝皇族後代封邑在明皇陵附近,讓他們自己看著,又重兵把守,這些政策都是為籠絡漢族人心,但同時也保護了皇陵。
當然,不是說乾隆曾拆過思陵隆恩殿的金絲楠木嗎?那不叫“盜”,那叫“明搶”。而且只是地面建築,地宮部分始終都沒動過。
再者,明皇陵和十三陵處於南京、北京郊區,雖說是郊區,但也並不是荒涼到數里之內都沒有人煙的樣子。而明皇陵修築得也比較牢固,想盜墓,無法做到特別隱蔽,而聲勢一大就很容易被發現,盜墓賊由此顧忌,不敢動手。
再拿明十三陵來說,其地宮構造複雜,僅僅是找入口就比較麻煩。當初,文物部門曾想挖開朱棣的長陵的,但找不到地宮入口,只得放棄。盜墓賊想要盜墓,找入口,就得經常出動,增加了被發現的風險。
況且,相比之下,清朝陵墓的深度都只有幾米,而明朝皇陵,例如十三陵,其深度超過20米,這樣的盜墓難度,也使很多盜墓賊退卻。軍閥混戰時期,盜墓的軍閥們一心想要迅速得到財物,而不想再因盜墓舉動增加開支,因此,也都選擇盜挖比較容易探知和挖掘的陵墓。清朝皇陵都在深山之中,人煙稀少,軍閥們只要對山區進行封鎖,隨便找一個理由,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偷偷對皇陵進行挖掘,位置偏遠不易被人發現。
另外,實際上,明朝皇陵的施工時間比較長,算是比較完備的,基本上已經設想好了對付盜墓賊的各種手段。而清朝皇陵相較之下,施工比較倉促,其各代後人對於先皇的陵墓,也不如明朝皇族那麼用心。不是說清朝皇陵做不到,而是他們的心思沒放在這上面。
舉個例子。清朝末年庚子事變,有一個叫廷雍的官員,以支援義和團的嫌疑被八國聯軍斬首,犧牲在保定。廷雍無頭的軀幹運回北京後,打造了一顆銀頭,合軀葬於清河鎮。廷雍的墓至今沒被盜,甚至無法找到。因為,據說當初建廷雍墓時,施工深挖數十米,建好之後又利用人工強行將河水改道,令廷雍墓深埋河底之下。祭掃時,只在保定城隍廟內祭祀。
清朝的皇陵要是都像廷雍墓一樣,那就不可能被盜了。可是,舊皇帝駕崩,新皇帝登基,只顧著自己了,對於已經死去的先皇,意思意思就算了,實際上做得並不太用心,這才給後來的盜墓賊留下了可鑽的空子。
-
4 # 三叔小記
明朝皇陵不是一座也沒被盜過,朱由檢的思陵曾兩次被土匪光顧,而定陵是考古。總體來說,還是幾乎沒被盜過。而清朝的確是大規模被盜,著名的盜墓者是孫殿英,一盜走紅。
先說明朝明朝的陵寢在南京(孝陵)、北京(明十三陵、明代宗)。
至於為什麼沒被盜,有以下原因。
其一,明朝是漢族建立的最後一個朝代,這意義就不言而喻。
其二,為籠絡人心,清朝對明皇陵加以保護!
其三,明皇陵在南京、北京,盜墓這動靜會不會引起人的警覺?
其四,盜墓需要找入口,而明皇陵地宮構造複雜,這入口得找多久?會不會引起官方的注意?
再說清朝清朝的陵寢有關外三陵、清東陵、清西陵。前一個在東北,後兩個在河北。
至於為什麼被盜,有以下原因:
其一,清朝滅亡後是戰亂時期,戰亂讓人瘋狂,何況陵寢的地理位置還偏;
其二,對清朝十分痛恨,認為滿清誤國;
其三,清朝沒滅亡多久,修建陵寢的工匠多少還在世,這就容易找到入口。
-
5 # 夢話很幽默
明朝皇陵十三陵和清朝皇陵清東陵和清西陵,都是盜墓賊的目標,之所以清朝皇陵被盜,原因如下:
其一:明朝滅亡後,清朝很快佔明朝首都北京,權力過渡期短,立馬恢復了民間的混亂狀態,沒有給盜墓賊留下足夠的可乘之機,而清朝滅亡後,建立民國,但是隻是名義上統一,實際軍閥混戰,民間的治安狀況不好,且從1912到建立新中國,戰亂不止,又遭受外敵入侵,長時間的混亂給了盜墓賊可乘之機,1928年,孫殿英炸開清東陵,盜取陵墓
其二 清朝的陵墓與明朝陵墓地理位置不同,清朝陵墓遠離市區,清東陵與清西陵離北京市區東西各一百里左右,位於河北遵化市和易縣,周圍鮮有居民,而明朝十三陵離北京很近,位於北京市昌平區,一旦出現盜墓可及時發現!
其三 民國期間清朝陵墓和明朝陵墓,對於盜墓賊來說都是肥肉!之所以對清朝陵墓下手,因為清朝滅亡不久,陵墓的施工設計及工人多多少少比明朝能瞭解得更清楚!因此盜清朝陵墓更划算!不用費時間找地宮入口!
-
6 # 五味社
根據暢讀文研院發現,明朝的明十三陵、景泰陵、明孝陵均未被盜,其中明定陵是以考古的名義進行發掘的;而清朝除了順治皇帝的孝陵,其餘都有不同程度的被盜。
其一,無政府管理的真空期。清朝滅亡後,中國長時間處在無政府管理的真空期,這為軍閥、土匪肆無忌憚的盜掘皇家陵園提供了方便。而且相比明十三陵,清十三陵位置更為偏僻,也為盜掘皇家陵園起到了掩護的作用。
其二,清朝皇家陵園的機密洩露。除了軍閥、土匪肆無忌憚的盜掘清朝皇家陵園外,許多清朝皇家陵園的護陵隊監守自盜,清朝滅亡後,護陵隊失去經濟來源,於是把目標瞄向陵園,而且護陵隊中許多人都熟知陵園地道等具體資訊。當時民間也流傳著許多清朝皇家陵園內珍寶的豐富,尤其是乾隆和慈禧,孫殿英挖掘清東陵,當時就是聽聞乾隆和慈禧的寶藏豐富,外加拷打陵園建造者,熟知地宮密道。
其三,明朝皇家陵園規模比清朝皇家陵園大。明朝皇家陵園的寶城較大,地宮深且墓道彎曲。而清朝皇家陵園的寶城小,地宮埋深淺,墓道筆直,所以清朝皇家陵園更容易被盜掘。在對明定陵進行考古發掘時,在寶城部分塌陷,墓道口已知的情況下,考古工作者還是花費將近一年的時間才找到地宮入口。更何況明定陵地宮埋深27米,而清裕陵地宮埋深不到10米。
-
7 # 歷史風雲天下
首先我們要明白最重要的一點,滿清之所以能夠入主中原,正是打著為崇禎報仇的口號,如此來團結漢族人士,以及打消對滿清政權的敵視。口號都喊出來了,那你不能一入中原就挖明朝歷代帝王陵墓吧,後來滿清政權趨於穩定之後,為了爭取漢族上至士大夫階層,下至老百姓的好感和擁護,他們對待朱明皇室的陵墓採取的就是保護的態度,如此這也是滿清統治期間內十三陵保護完好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明皇陵的建築很是完善,先是地宮的入口就不好找,再是甬道也是錯綜複雜,如此不能明目張膽的去挖掘而只能是暗地裡去推敲和盜取,就增加了其難度和風險。
而清朝能夠被大規模的盜取原因是,帝王陵並沒有相應的複雜工程,比較草率和簡陋了相對於明皇陵;最重要的是滿清受到了不少人的唾棄和鄙夷,清末的屈辱和尊嚴的喪失,讓志士仁人們對清朝更多的憤怒,如此王朝帝王,試問除了那些滿清的遺老遺少們,誰還會保留多少尊重呢?
民國初期,軍閥混戰,要擴張軍力戰備,挖掘帝王陵墓就是最好來錢的方法了,東陵大盜孫殿英就是如此而挖了慈禧的墓,在那個混亂的年代,擺在眼前的清陵墓之中有著多少的陪葬品啊,這是多麼惹人心動啊,挖掘滿清皇陵軍閥們都是沒有多少壓力的,畢竟在當時辛亥革命時期口號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明皇陵在民國時期能夠一直儲存而滿清皇陵被盜,主要就是政治上的原因,漢族當家做主,驅除異族,恢復我華夏光輝,明太祖就是一個口號,就是一種政治象徵。
-
8 # 龍傑999
我覺得這與明清兩代的皇陵內部結構有很大關係。經過實地考察,清朝皇陵地宮較淺,盜賊很容易挖掘。而明朝皇陵,已發掘的定陵地宮來看,地宮非常深,而且隱蔽,很難被髮掘。明長陵原定要組織發掘後進行歷史研究,考古工作者連續發掘了幾個月,沒有發現地宮入口,只好作罷,改而發掘明定陵。
-
9 # 十畝桑閒
明朝皇帝陵沒有被盜過,但誰也沒有到皇陵地下去看過,我們說的沒有被盜,只是從現在的文獻記載和明皇陵的現狀來分析的。
中國歷史上,一個王朝登臺後, 新興起的王朝為了絕上一王朝的龍脈,往往會去他們的祖墳進行破壞。但明清兩朝的更替有著特殊性。
滿清入關時,正是明末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之時,滿清進入中原的口號就是“為爾報君父仇”,即滿清曾經的宗主國大明朝被起義軍給滅了,滿清人感到悲痛,所以派兵來進攻起義軍。因此,滿清處處對明皇帝示以尊崇,對明皇陵刻意進行保護,客觀上保護了明代皇帝的陵墓。
清朝滅亡前,剛開始的反清勢力也是以恢復明代時期的統治為號召的,所以不會去破壞明皇陵。
至於後世明皇陵為什麼沒有被盜,只能說相對於清皇陵,他們比較幸運吧。
-
10 # 同濟天下
明朝的皇帝中,朱元璋的孝陵位於南京,地宮儲存完好。其餘除崇禎皇帝吊死煤山以外,皆葬於北京的明十三陵,地宮也是儲存完好。
但是其中的明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的陵寢,在1956年時被考古工作者開啟,絕大多數珍貴文物被儲存完好,由於當時技術條件限制,也有少許文物遭受損壞。也正因為此,當時國家便停止了對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之乾陵的考古發掘。
明皇陵地上建築在多個時期遭到損壞,最著名的便是李自成進入北京後的所作所為。總體來說,明朝諸陵儲存還是完好的。這和清朝入關後的政策有很大關係,古往今來,改朝換代時,前朝皇陵必遭挖掘,唯獨明皇陵是例外,滿清在當時雖被視為異族,但在保護前朝皇陵這一點上,卻做得十分地道的,令人敬佩。
清朝皇陵分為清東陵和清西陵,其中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葬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5位皇帝以及后妃皇子,其中便有大名鼎鼎的“老佛爺”慈禧太后。而清西陵則葬有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位皇帝。其中,除順治,雍正,嘉慶,道光4帝陵寢以外,其餘諸皇陵及后妃墓皆已被盜,許多珍貴文物下落不明。比如康熙皇帝的屍骨竟然浸泡於泥水之中數十年無人管,也實在駭人。
清朝帝陵多被盜的原因,主要還是由於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自清朝滅亡到新中國成立的將近半個世紀中,中華大地狼煙四起,群魔亂舞,盜墓猖狂。再加上由於清朝是異族統治,因此其帝陵多被盜也就不足為怪了。
回覆列表
說起這事兒還真是挺怪,明朝皇帝的陵墓一座都沒被盜過,而清朝的皇帝陵多處被盜。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先說明朝皇陵為什麼沒被盜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是孝陵,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峰下。建文帝下落不明,也不清埋在了哪。明代宗朱祁鈺葬景泰陵,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玉泉山北麓。
剩下的13個皇帝全部葬在北京市昌平區北十公里天壽山南麓,稱“明十三陵”。明朝的這15座皇帝陵,無一被盜。
明朝末年,李自成燒了朱元璋祖墳,燒了定陵地面建築,但沒刨墳掘墓,不算被盜。
清朝入關後,對明十三陵保護也很好。因為清朝是從李自成手裡得的江山,跟明朝皇帝沒有太大仇怨,所以對明陵好好保護。乾隆盜木,也只是盜用了明陵地面建築的木料,沒有刨墳掘墓,也不算盜。
清朝官方沒有破壞明陵,民間更沒有人破壞。明陵防盜設施那般堅固,一般盜賊也盜不了。
到了民國,就更沒人破壞明陵了。因為民國要推翻的清朝,即使是盜墓,也都盯著清陵,而不打明陵的主意。這大概就是明陵無一被盜的原因。
再說清朝皇陵為什麼容易被盜清朝的皇陵分為三處,一處在關外,一處是東陵,一處是西陵。
關外三陵有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極的昭陵,還有埋葬清朝遠祖肇、興、景、顯四祖的永陵。
清東陵有5座帝陵,包括世祖順治帝之孝陵、聖祖康熙帝之景陵、高宗乾隆帝之裕陵、文宗咸豐帝之定陵、穆宗同治帝之惠陵。
清西陵有4座帝陵,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
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葬在八寶山。
清朝皇帝的陵墓,除順治,雍正,嘉慶,道光4帝陵寢以外,其餘諸皇陵及后妃墓皆被盜,許多珍貴文物下落不明。
清朝皇帝的陵墓為什麼有那麼多被盜?
主要原因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滅亡後,中國持續長達近40年戰亂。
戰爭會讓人變得瘋狂,在戰爭年代,任何瘋狂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而盜掘清陵的多為軍方,一般的小盜墓賊是盜不了的。
在這近40年的戰亂年代,“滿清誤國”已被宣傳得根深蒂固,民間對清朝皇帝多為罵聲。正因如此,盜墓者起心動念,首選清陵。
當然,在戰亂年代,其他朝代的皇陵被盜的也不少,但都是盜洞式盜墓,不像清陵那樣大規模破壞。
這只是個人看法,不妥之處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