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朋友圈被這群自稱窮人的刷屏了,平時覺得他們花錢也不少吧。
5
回覆列表
  • 1 # 花兒戶外

    隱形貧困人口,它的意思可以說是相當扎心了。

    此詞今日已出,立馬引起網友熱議,紛紛各自認領。

    隱形貧困人口的原因

    比如:非理性消費、收入較低、生活成本較高、缺乏理財意識。明明下個月的花唄都換不起了,卻總給人一種存款至少6位數的感覺。

    隱形貧困的人錢都去哪裡了

    1、錢都花在吃上了。

    新開的館子就要去湊熱鬧,網紅館子就要趕緊去拍照打卡,要吃不下50元的健身餐,吃最貴的水果,總想著不能委屈自己,可以不小心就把錢吃完了。

    2、房租

    工資1萬2,住月租6K的房子,為的就是這落地窗外的美景和好心情。

    3、打車簡直太方便了,動不動就要打車,硬撐著告訴自己已經實現了滴滴自由。

    ……

    總之,他們就是一群生活比錢重要一萬倍的人。

    不過,無論怎樣,還是要記得讓你的消費和經濟狀況對等。

    在這裡只想感嘆一聲,我比這些人有存在感多了,畢竟別人連貧困都是隱形,而我就窮的很明顯了。

  • 2 # 羅戒戒

    所謂的隱形貧困人口:其實貧窮對於大多數有手有腳的人來說都不是貧窮,只是誰會發展太快,很多人生活跟不上社會的步伐,對於一個月幾千塊的工資上班族來說,基本都是月光族,目前三高:物價高,房價高,婚價高,讓很多平民百姓基本跟不上,比如租個單房就要七八百,加水電費就差不多一千,吃的省點也要一千多一個月,再買點生活用品,一個月的工資基本全無,其實最怕的一點就是生病,生一場病可以花掉半年的存款。更別說打工存錢結婚,存十年的錢結個婚的彩禮都不夠,還要向外借錢。

    說到底就是社會現實壓垮很多人的鬥志,很多人是一年到頭存點錢,到最後倒好,生個病全給醫院了,平時努力幹活省吃儉用的,到最後省下來的錢卻花醫院去了,何必呢?花錢去醫院還不如平時多花點錢買點好吃的好穿的對待自己。

    這就是平時大多人表現出來的不窮卻天天喊窮的,不是沒錢,而是錢都花出去了,存不到錢!

  • 3 # 路小汪

    我覺得這個現象是當下人們收入水平跟不上消費水平,工資漲幅跟不上物價等生活成本漲幅的結果。

    當今社會,人們較過去更加註重生活質量,而較高生活質量的前提是有比較穩定可觀的收入可供支配。可對於現在社會上大部分普通的年輕打工者來說,每個月就幾千塊錢的工資,除去租房,穿衣吃飯,水電費,與朋友出去玩,娛樂消費等等,基本剩不下錢。看著平時吃穿不錯,實際也是囊中羞澀,萬一哪個月有點超出預算的變故,根本就拿不出錢來應對,更不用說像買房,結婚這樣的大事,所以人們才有此感慨。

    我認為緩解這個問題的方法是開源節流。

    首先,開源就是指採取多個途徑增加自己的收入。俗話說得好: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當然這個外財並不是說的靠盜竊等違法的事兒奪來的。而是說如果自己覺得對自己收入不滿意的話,可以在不耽誤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閒暇之餘做點兼職,至於兼職就要看自己適合做什麼了。現在國家發展越來越好,也提供了更多發家致富的好機會,好路子,相信只要肯吃苦,不懶惰,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

    而節流,顧名思義就是要節儉節約,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包括我自己也是,有時候喜歡花錢買一個用不著的東西,就是覺得好玩,然後事後想想還不如把錢用在別的正事兒上。所以開支要有規劃,不能有了錢就花。此外,可以把平時省下來的錢存起來也好,用它理財也好,等到真正需要用到錢的時候,起碼可以減輕一些負擔。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希望大家指教。

  • 4 # 陳方

    千萬不要小覷隱形貧困人口的消費觀:他們的朋友圈裡曬的都是去各地的旅遊照,住的至少也是四星半級以上的酒店;用的一定是蘋果最新款手機,時不時就吃頓大餐,穿的用的都是當季新款衣服化妝品,花高價健身或者是請私教。隱形貧困人口的日子表面看起來相當不錯,不過從存款來看,他們是名副其實的窮人,零存款或者卡奴。

    你可以說“隱形貧困人口”這個群體是被消費主義腐蝕出快感的年輕人,你也可以說這個群體是消費社會中最賣力的成員,無論圍觀者如何評價,隱性貧困人口自有他們的生活邏輯:住過了能從落地窗看夜景的房子,再也回不到有鐵柵欄的合租屋裡,這樣更能激發我掙錢的動力啊;生活如此艱難,為什麼我還不能假裝漂漂亮亮的?我年紀輕輕還沒有任何負累,追求“看起來更好的生活”比存款更有吸引力啊!

    生活方式是多元的,任何無損於他人利益的生活方式都應該被理解被尊重。輿論場裡,焦慮一度是生活態勢的關鍵詞,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提及生活二字無不談及焦慮。“隱性貧困人口”的生活,似乎成了打破這層焦慮氛圍的一股清流;如果你被生活中的各種焦慮折磨到身心疲憊,看到隱性貧困人口的生活時,你是不是感覺像喝了一碗“雞湯”似的心情舒暢?哦,原來人還可以這樣無所顧忌地把“焦慮”拋之腦後、肆意地感知生活的美好啊?

    一個有成熟生活觀的人,懂得享受生活品質和無規劃消費是兩碼事,消費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你的生活態度,但是追求有品質的生活態度也不能被消費主義完全綁架。隱形貧困者的消費觀裡,有值得借鑑的內容,同樣也有值得警惕的陷阱。

  • 5 # 企管加油站

      根據網路定義,“隱形貧困人口”是指“那些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但實際上非常窮的人”。他們的消費能力明明只買得起中國產小米,卻偏要愛慕虛榮地買蘋果。一句話,就是在朋友面前表現得風風光光,背後吃泡麵是家常便飯。有時候,錢包裡甚至連買一個麵包的大子都沒有,常常把自己搞得是狼狽不堪。與多年前的“月光族”差不多一個意思。他們掙的錢,基本上都為面子買單了!

    圖▲:90%的年輕人都是隱形貧困人口

      在勤儉節約或者是摳門的人眼裡,這類“隱形貧困人口”簡直是不可理喻,經常口無遮攔地批評人家。但你在批評他們之前想過沒有:如果沒有他們大手大腳的花錢,城市中的那些咖啡廳啊,健身房啊,電影院啊、時尚服裝店啊……高消費場所,還能做誰的生意呢?他們可是網上平臺的消費主力軍哦。什麼淘寶、京東、蘇寧……大多都是他們在推動著消費。

      雖然我們國家倡導節儉,但是如果大家都摳門到姥姥家,把錢袋子捂死,社會經濟誰來推動呢?而一個城市,如果沒有這些場所,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呢?我想:肯定是一片蕭條景象吧!

      所以,我們就不要鄙視他們了,還是客觀一點看待他們吧。事實上,與他們相比,城市中那些“不敢花錢”或“花不起錢”的人,才是真正的“隱形貧困人口”,他們才是最該關注的物件。

  • 6 # 電影鏡頭讀名著

    這兩天看到“隱形貧困人口”的說法甚囂塵上。突然就想到上面的那個問答。按照定義,“隱形貧困人口”指的是那些消費大於儲蓄,總是看著很有錢,其實是月光族的一類人。按說,這類人一直都有很多,而且很可能成為我們以後消費的主力軍,但是為什麼突然就火了呢?答案就在這個說法上,什麼叫“隱形貧困人口”?這種調侃的說法,很明顯已經帶有很強的歧視性。先入為主地判斷來說就是,這個人群,沒事亂花錢,就知道吃喝玩樂,一點沒有儲蓄觀念,也不考慮以後生老病死,養老的問題。

    那麼,對照我開頭提到的存款幾百萬的人群和隱形貧困人口,我們會得出什麼樣的結論呢?答案是,沒結論。有人羨慕存款百萬,不捨得消費的,也有人羨慕有錢就花了,一點也不考慮儲蓄的問題,反而覺得月光族挺好的。為什麼你覺得那些月光族是貧困人口呢?大概就在於,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作祟。現在的時代裡,只要個體的生活方式,沒有對其他人和社會造成危害,人家想怎麼生活都可以,哪怕我每個月一毛錢不剩下,透支銀行卡去消費,購物,用餐,買衣服,旅遊,買房,反正我喜歡,我高興,我開心,自己掙的錢,怎麼開心怎麼花。我花完了,看到買到手的東西,覺得幸福滿滿就夠了,你憑什麼說人家是貧困人口。相反,你覺得你接受不了這種大手大腳的消費觀念,你每個月把大部分錢都存起來,或者投資,或者購買股票,或者買基金,反正就想著錢生錢,能賺到更多的錢,你覺得那種大手大腳買東西的習慣很不高興,想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或者養老,覺得只有多存點錢才有安全感,看到銀行卡上的數字越來越多越是覺得幸福,那就少花錢,多存點錢。這也沒什麼不好。

    所以,請不要用什麼“隱形貧困人口”這樣說法來調侃別人,因為貧困都是相對的,我覺得三千塊就很幸福了,有些人三萬塊還覺得焦慮,我覺得一萬塊都滿足了,還有人一千萬才能幸福。生活在不同的階層當中,我們對生活的要求和質量都不相同,無法用一個金錢數字來衡量貧困還是富裕,唯一的衡量標準就是你內心的幸福感。花錢你覺得幸福,那就使勁花。存錢你覺得開心,那你就拼命掙錢存到銀行。還是那個問題,你覺得幸福嗎?幸福才是衡量金錢的標準。

  • 7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有些人的貧困是隱形的,有些人的貧困是顯性的。這其實是消費觀的一種表達,不在乎掙錢多少,在乎的是生活的態度。當然,這種生活態度,也面臨著過度消費的危機。

    一樣米養百樣人,人的秉性不同,對待金錢及生活的態度也不同,在多數情況下,這都與人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有關。

    在舊中國,物質生活極度貧乏,經常發生的災荒和瘟疫,讓華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5歲。因此,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有極重的危機感。舊衣服、舊電器、舊物件都捨不得丟棄,更不用糧食了,浪費糧食在他們眼裡是糟踐生命,是莫大的罪過。

    中國歷史幾千年,每個朝代都有一些“盛世”,但是所謂的“盛世”不過是普通民眾有7、8成能夠溫飽而已。盛世,是士大夫階層的盛世,普通的黎民百姓,一樣過的是緊巴巴的日子。

    直到中國近些年來的發展,在政治、軍事、經濟等各個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因為物質的貧乏,中國主動承接了生產製造的任務,大概當華人看到如山如海一樣的實物,人們才會安心。

    再往後,90後、00後新生代逐漸佔據了社會消費的主力。這些人出生的時候,恰逢中國經濟起飛的階段,他們出生在一個物質豐富的國度,又由於獨生子女政策造成的寵溺現象,加上歐美國家的消費文化(拜金主義)的影響,他們的物質觀、消費觀都在進行著改變。

    所謂的隱形貧困人口,大概就是這樣一些人。他們沒有對物質貧乏的危機感,他們需要透過消費來形成生活態度。由於提倡內需經濟,信用社會的試水,各種信用卡、銀行小額借貸都要比以往要容易的多,使得寅吃卯糧、透支消費實現起來不難。城市經濟的各種配套,如咖啡館、電影院、健身房等,都可以稱作關於城市生活的健康理念。各種名牌衣服、手錶、旅遊等,成為比拼生活質量的表現特徵。到月底盤點的時候,發現早已“月光”,甚至還成了“卡奴”。

    雖然經濟收入面臨不確定,但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消費觀念不容易一夕之間更改。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也就斷絕了他們的生活圈子。這對一個現代社會的城市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往好裡說,這是對生活的自信態度。大有一種“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不羈和“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情;不是有一句話說嘛,正是因為會花錢,懂得享受生活,才會有掙錢的動力。

    往壞裡說,這是對生活缺乏規劃的不負責任的態度。只顧著消費,卻沒有“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危機意識,甚至連保險也不願意投,“大難臨頭各自飛”時,只能將手伸向節衣縮食的父母,成為“啃老一族”。到最後,還不是整個社會在買單?

    隱形貧困人口形成的消費觀念,宣揚了拜金主義、物質主義,雖有著年輕人對青春的驕傲與自信,但其中也有對青春肆無忌憚的揮霍。當你玩弄了生活,生活也不會有好的臉色對你。

    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一個人最終能沉澱下來的,並非是衣物的銘牌上的價格標籤,而是經過知識歲月打磨形成的智慧。

  • 8 # 人亦鳴

    "隱性貧困人口"最近幾天才見諸網上的一個新名詞,一個新的群體,大概主要是年人,這類人應不是真正的貧困,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是相當於過去的″月光族",他們的生活態度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極時行樂,尚未婚配,上不管老,下不管小,在同伴中相互攀比,吃喝玩樂,更不為以後生計打算,吃光,花光,玩完,男孩玩世不恭。女孩虛榮心重,即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短篇小說中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式的人物,不切實際的與富家女攀比。

    奉勸這種年輕人量入微出,有多大能力,掙多少錢,掙多少錢就安排與之相符的生活,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還有一種隱性貧困人口,吃,住,行,還房貸,供孩子上學及其他必要的開支後,所剩極微,每月必須計劃開支,手要緊點,一放鬆可能青黃不接,本人曾有此經歷,美其名曰雙職工,孩子上學,母親生活費,領工資後先把這倆項留出,自己生活拮据,好在那時有互相會,每月還需借5至10元才能接下月發工資。

    這種情況不值大說特說,一種正常的社會生活狀態。

  • 9 # 阿茶嚕啦

    “窮人思維”

    所謂的“隱形貧困人口”,其實正是《窮爸爸富爸爸》裡所說的“窮人思維”。表明上看起來生活光鮮亮麗,實際上存款比較少甚至沒有存款。

    這類人工資可能並不少,但每次發了工資以犒勞自己為藉口,胡吃海喝,買最新的電子產品,買新款的漂亮衣服,護膚品,與衣服搭配的鞋子、包包,看著朋友各地旅遊,自己也去旅遊了。人的慾望總是無止境的。當他月入3000的時候,他的收入不能匹配你的慾望,每次都是月光族,他想著等收入提高了就可以有存款了,但當他月入30000的時候,他的收入仍舊不會匹配你的慾望,因為慾望成倍的增加了。衣服、包包、護膚品、電子裝置、鞋子都上了N個檔次,單價可能多了個零,最後還是月光族。說到底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思維的問題。

    導致的問題

    有人想說,我就是為了我自己生活。OK,這種生活態度並沒有問題。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態度的自由。但如果結婚了,甚至有孩子了,就會發現生活中需要花錢的地方非常多,月光族導致沒有家庭儲蓄會帶來極大的經濟壓力,當父母年老生病需要住院的時候,或許才能體會到因為沒有錢而不能減少父母痛苦或者延續父母生命的那種心酸和無奈。當然,隨意買買買、說走就走的旅行都有強有力的經濟支撐的這類人,不屬於“隱形貧困人口的範圍”。沒有錢,在面對很多需要錢作為基礎的人生選擇,諸如買房、給孩子擇校,生病、失業等問題時,都會缺少底氣。

    面子問題

    總體來說,傳統的華人思維離不開結婚生子,育兒養老。大部分人都是走這條普通的道路,年輕的時候,看多了各種雞湯,要為自己而活,追求自己的自由人生。掙一塊花一塊,掙一萬花一萬,在朋友圈展示著令人羨慕的愜意人生,極為有面子。但在面臨到問題時,會發現沒有存款的人生真的脆弱不堪。

    有人說“多掙錢”,有人說“多存錢”。其實都有一定道理,但又不絕對,如果家庭沒有提供任何經濟基礎,首先需要做的是“開源節流”,“開源”如果有困難,先從”節流“做起,學會記賬,就會發現很多開銷是不必要的。為了拼面子,攀比買的更貴的服飾、包包、電子產品買來後只是一堆物件,並不能帶來額外的收益。

  • 10 # 85號粉絲

    最近,“隱形貧困人口”這個詞火了。 網路上的定義是,“隱形貧困人口”指的是有些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但實際上非常窮的人。很多80、90後表示,“嗯,這說得正是我自己。”

    那麼,這些隱形的貧困人口最主要就是因為非理性消費、收入較低、生活成本較高、缺乏理財意識是“隱形貧困人口”出現的四大原因。

    追求有品質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消費經常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外,享受了高階生活還高喊自己貧窮,可能就是矯情了。

    身邊也不缺乏這樣的人,明明一個月只賺5千塊,卻沒個月要花費1萬塊,這些人大部分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因為花的多而已。有多少錢就幹多少事,一味的追求生活品質,苦的可能就是自己。因為畢竟我們每天的生活是現實的。

    比如說貸款很多,非要過上有房有車有錢人的生活,何必呢?把自己每個月搞的焦頭爛額,值當嗎?這個問題,我覺得值得所有打腫臉充胖子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朝為什麼無法滅掉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