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足球大玩家

    理由很簡單,

    第一,吐蕃真的很難打。4000多米海拔的高原,大唐士兵一跑上去就缺氧頭暈、沒跑幾步真會喪命,高原反應對於1300年前的中原王朝來說根本沒法克服。

    第二,吐蕃打下來沒意思。青藏高原是個不毛之地,也就拉薩附近圍著雅魯藏布江有點生息,費神勞力大規模作戰圖個啥?

    第三,松贊干布剛建立吐蕃王朝,這個王朝還處於鼎盛,內部向心力強,無法分而化之。吐蕃內部不分裂,外部勢力根本沒機會,後來元、明、清、民國都是扶植派系,進而收服吐蕃全境。

    松贊干布死後,唐朝先忙著打高句麗,沒能力兩頭開戰。沒過多久就爆發了安史之亂,接下來中原王朝數百年都沒了擴張能力,北宋、南宋地盤越打越小,直到蒙古人統一中原及其他地域後,才一舉拿下青藏高原。

  • 2 # 故園秋

    主要原因是高原反應和青藏高原惡略的自然環境。

    自駕去過西藏的朋友都知道,一路上高海拔廣闊的無人區以及無窮無盡的盤山路。在唐朝時候,從臣服唐朝的吐谷渾部落(青海湖一帶)走到邏些(拉薩),一路上要走小半年。

    我們假設唐朝派出遠征軍進攻吐蕃,試著分析一下:吐蕃極盛時能夠動員20到30萬的軍隊(成年男子都是兵)。考慮到唐軍有武器裝備上的優勢,但是又有不適應高原反應的弱勢,唐軍的數量應該不少於20萬。因為路途遙遠且有大面積無人區,建立一條源源不斷的補給線是不現實的。只能是將士們自己帶上幾個月的糧草,所以又需要隨軍帶上10萬以上的運輸隊和幾十萬頭馬牛羊(先吃馬背搶的糧食,吃完了就吃馬牛羊)。

    這樣的後勤難度比起漢武帝遠征漠北還要難上好多倍,幾乎不可能完成。即使唐軍付出了極大的人力物力,走了幾個月無人區終於到了拉薩並且打敗了吐蕃軍(太難了),恐怕唐軍再當地也站不住腳,吐蕃人只用躲起來在廣闊無垠的青藏高原上和唐軍捉迷藏,就能讓唐軍進退不得,無法立足。最終只能是撤退。。。。

  • 3 # 大東北的小豆包

    非不欲,力不能及也。

    突厥人說到底還是遊牧民族,擺脫了柔然人統治之後,雖然迅速壯大,並在草原上建立了強大的草原帝國,但是這樣政權,崛起迅速,滅亡也快,缺乏政權的穩定性,儘管可能前期對外攻伐節節勝利,然後可能一次慘敗,就可能前功盡棄,迅速滅亡。

    曾經強大的突厥汗國

    當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的時候,突厥正崛起北方,到北周和北齊對峙時,北方草原上已經統一而強大的突厥帝國。及至到北周滅北齊,楊隋篡北周時,突厥已成北方重要的邊患,乃至於隋文帝不得不將女兒嫁入突厥,並採用多種外交政策瓦解突厥,最終突厥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

    隋末之時,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爭奪天下,北方與東突厥相鄰的政權爭相交好東突厥,其中就包括李淵,而突厥人也是多方下注,四處坐莊,謀取利益最大化。後來李唐奪取天下之後,東突厥的頡利可汗還驅兵進入關中,直逼長安城下,逼迫李世民訂下“渭水之盟”。

    不過李唐政權可是滲透著鮮卑戰鬥民族的基因,多年的混戰,也磨練著中原人好戰、善戰的性格,渭水之盟之後不久,李唐在短時間的休養生息,就在渭水之盟2年之後629年,就派遣李靖率軍突襲東突厥,結果一戰而敗東突厥,並生俘頡利可汗,滅亡東突厥。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派遣程知節、蘇定方遠征西突厥,平定西突厥,在其故地設定安西都護府。

    唐高宗後期後裔,到武則天前期,原本被攻滅的東突厥阿史那家族再次叛唐,重新建立後突厥帝國,後突厥帝國一直持續近半個多世紀,一直到唐玄宗天寶年間,被唐朝與回鶻聯合攻滅。至此突厥人徹底退出中國歷史舞臺。

    後突厥汗國

    唐軍之所以能攻滅突厥,是因為突厥人並不具備比唐軍強的優勢:

    突厥騎兵戰力強悍,唐軍騎兵也不含糊,而且還有陌刀兵更為複雜強大的兵種,而且唐朝前期名將迭出,突厥的軍力並不比唐軍強悍,而唐朝有著穩定的政局支撐和豐富得多的物資支援,反之突厥則是不斷的內亂,而且遊牧民族的兵少民寡,佔有明顯的劣勢。所以唐軍滅亡突厥並不出奇。

    反觀是吐蕃人對唐軍卻有著重大優勢。

    首先吐蕃人佔據著高原,地勢上是向下攻擊,佔據地利,而唐軍的反攻則是仰攻,吐蕃佔據高原地利四處攻擊,他們向北攻擊安西都護府、向東攻擊隴右、向東南攻擊蜀地。

    其次吐蕃人雖然經濟沒有唐朝發達,但是他們卻有著穩定的贊普的政治制度,特別是松贊干布統一高原之後,吐蕃人有著穩定的統治核心統一進行對外攻伐,

    第三吐蕃人生在高原、長在高原,早就適應高原氣候,對外擴張,利則進至漢地攻城略地,擄掠人口和財富,敗則退入高原,唐軍追擊也只能到達高原的邊緣,現代人尚且很難以適應高原反應,遑論古代人了。

    所以在唐朝與吐蕃的戰爭中,唐朝大勝的時候不多,否則以李世民的氣勢能夠將文成公主和親嫁入吐蕃?唐中宗時金城公主也嫁入吐蕃和親。但是最終安西、隴右還是被吐蕃吞併,甚至還攻破了唐朝首都長安。

    全盛時吐蕃吞併了安西、隴右、川西。

    不過吐蕃終究是個文化落後民族,在佛教傳入吐蕃後,開始全民族皈依佛教,在唐朝的晚期,吐蕃由於爆發大規模的起義而造成大分裂。並一直持續到蒙古人崛起之時。

  • 4 # 海鏡清

    唐朝沒有消滅吐蕃的原因很簡單,打不過。

    在建國初年,擁有那些在隋末戰爭中殘存下來的勇將強兵的唐帝國尚有能力將入侵的吐蕃軍逐退,因此松贊干布甘願為唐帝國藩屬。可到了七世紀下半葉時,唐朝在吐蕃面前已然落入明顯的下風之勢,幾乎已經完全失去還手之力了。

    乾封二年(667),祿東贊率軍攻唐邊境,“生羌十二州為吐蕃所破”。

    咸亨元年(670),吐蕃大舉進軍西域,“殘羈縻十八州(掠安西四鎮所轄羈縻州),率于闐取龜茲撥換城(今阿克蘇),於是安西四鎮並廢”,是年四月,高宗派薜仁貴、阿史那道真等率軍5萬出擊吐蕃,在大非川(青海是渠南切吉曠原)與吐蕃欽陵(祿東贊之子)40萬軍激戰,唐軍大敗,全軍覆沒。吐蕃乘勢攻陷了唐安西都護府治所龜茲,迫使唐帝國將安西都護府治所遷回西州(新疆吐魯番),天山以北、以東地區,塔里木盆地均為吐蕃勢力所控。

    儀鳳三年(678年),唐高宗派中書令李敬玄等率兵18萬再次進攻吐蕃。雙方先戰於龍支(今青海民和東南),吐蕃退走。唐軍繼續深入,在青海湖附近與論欽陵率領的吐蕃主力激戰,唐軍大敗。

    長壽元年(692),武則天再次組集大軍出擊,武威軍總管王孝傑、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領兵大破吐蕃,克復龜茲、于闐等四鎮,自此復於龜茲置安西都護府,這是唐蕃戰爭中唐軍第一次較大的勝利。但好景不長,696年,唐軍就在甘肅臨洮的素羅汗山前大敗,僅陣亡數字就高達十萬。

    在這種情況下,唐朝只好像西漢初年那樣祭出和親法寶,於710年將金城公主進獻給了吐蕃國主,並在一年後割讓了黃河河西九曲之地。

    大唐被吐蕃百般折辱的慘況一直持續到雄主李隆基上臺後才得以扭轉。

    隴右方面,開元二年(714年),吐蕃十萬人馬進犯臨洮,唐玄宗命令薛訥、郭知運、王晙率軍十餘萬迎擊,在武街取得大勝,吐蕃軍被殺俘者達數萬人。

    青海方面,雙方圍繞石堡城展開長期拉鋸戰,互有勝負,直到天寶七年(748年),唐將哥舒翰建神威軍,吐蕃不敢靠近青海湖,天寶八載(749年),收復石堡城。

    西域方面,天寶六年(747年),唐將高仙芝攻下小勃律,附近依附吐蕃的20餘個小國重新歸附唐朝。天寶九年(750年),又攻破依附吐蕃的竭師國(今巴基斯坦奇特拉爾)。天寶十二載,唐將封常清先後攻破大勃律(今克什米爾巴勒提斯坦)和西域東部要道上的播仙(今新疆且末)。

    高仙芝破小勃律圖

    不過唐王朝也為此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軍費劇增、藩鎮坐大。751年怛邏斯會戰慘敗於阿拉伯大軍之後,西域唐軍元氣大傷,唐朝便再次墮入頹勢。755年安史之亂後,徹底的大潰敗終於到來。吐蕃藉機控制了隴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鎮,連吐蕃的一支偏師也可以攻克長安,擁立金城公主的侄子為唐朝皇帝。還好唐將郭子儀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廣設疑兵,吐蕃不知虛實,據長安10餘日後退走。

    766年,吐蕃軍又佔甘州、肅州。十一年(776),再佔瓜州,德宗建中二年(781),佔沙州,德宗貞元三年(787),吐蕃復攻回紇,北庭、安西無援,相繼陷於吐蕃。自此天山北路同河西地區的吐蕃勢力連成一片。至貞元十七年(791),攻陷西州。安史之亂後不到半個世紀,河隴諸州及安西、北庭轄地皆為吐蕃所並。此時的吐蕃疆域,北至甘、肅、瓜、沙諸州和北庭、安西地區;東至劍南、西川大片地方,東南與南詔相接,南達天竺,西至大食,為吐蕃的鼎盛期。

    後來隨著阿拉伯帝國的東進,吐蕃主力用於西線,對唐帝國的壓力逐漸減小。貞元十七年(801年),吐蕃攻靈(治今寧夏靈武西南)、朔(治今山西朔縣)等州。西川節度使韋皋從成都西山攻入吐蕃,大破吐蕃於雅州,拔城七,軍鎮五,焚堡百五十,斬首萬餘級,捕虜六千,降戶三千,遂圍維州及昆明城,迫使吐蕃撤兵。

    802年,吐蕃遣其大相兼東鄙五道節度使論莽熱將兵十萬解維州之圍,唐軍據險設伏以待之。吐蕃軍中伏大敗,士卒死亡三分之二,唐軍生擒吐蕃軍統帥也就是在吐蕃地位僅次於贊普的大相論莽熱。

    進入9世紀後,吐蕃開始衰落,內部分裂,隴右、青海大部分地區的吐蕃酋長投降唐帝國。鹹通七年(866)二月,親唐的回鶻首領僕固俊克復西州、北庭、輪臺、清鎮等城。同年十月,僕固俊與吐蕃大將尚恐熱交戰,大敗吐蕃軍,並斬殺尚恐熱,傳首京師。吐蕃餘眾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襲擊,再敗,河西完全肅清。但唐帝國也處在藩鎮作亂、農民起義的困境之中,對上述收復的諸州,只是有名義上的統治權而已。

    唐蕃數百年戰爭,到最後沒有贏家,都是輸家。

  • 5 # 執斧談史說事

    我們知道唐朝是繼秦漢之後中國又一個創造輝煌歷史的朝代,先是唐太宗李世民滅亡了東突厥被少數民族擁戴為天可汗,後來唐高宗時期又先後滅亡了西突厥和高句麗等強大政權,使得唐朝的領土面積一度到達前所未有的1200多萬平方公里。盛唐形式圖

    可是取的如此輝煌成就的唐朝在前中期卻有一個最大的苦主始終拿它沒辦法,而且在很多時候自己都處於下風連首都都被其攻破幾次,這個苦主就是松贊干布建立起來的吐蕃帝國。吐蕃帝國在滅亡了盤踞阿里地區的象雄和藏北蘇毗等國家後基本統一了青藏高原,擁兵40萬以上成為了可以和唐朝相抗衡的一個強大政權。

    此後吐蕃帝國繼續在四個方向不斷用兵,向南據說曾經立碑在恆河北岸為界,向東不斷蠶食唐王朝控制的地盤,向北和唐王朝爭奪吐谷渾王國並最終取得勝利並且一度控制了河西走廊地區,向西和唐王朝不斷爭奪西域和中亞的控制並最終取勝據說還三次大勝阿拉伯帝國。

    這就是吐蕃帝國在7~8世紀時候雄霸一方成為了可以和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媲美的情況,因此唐朝要想滅亡一個不弱於自己並且多次在爭鬥處於上風的國家無疑是不現實的,而且在唐朝和吐蕃帝國爭鬥處於上風的時候因為海拔問題也無法深入青藏高原重創它,而要滅亡它則無異於痴人說夢。兵敗大非川的薛仁貴

    比如唐太宗時期唐軍在松州戰役中雖然基本了吐蕃軍隊暫時保住了吐谷渾王國,可是卻無法深入追擊敵人最終還是被迫派出文成公主和親安撫松贊乾布。而唐朝把河曲之地送給吐蕃以及文成公主帶來的技術又使吐蕃帝國更加強大起來。

    最終在唐高宗時期唐軍遭遇了大非川之戰和青海之戰等諸多慘敗,不僅使得薛仁貴等名將受辱吐谷渾王國也最終復國無望,而安西等地則處於唐帝國和吐蕃帝國的反覆爭鬥中,這種被動的局面直到唐玄宗繼位之後才改變。

    唐玄宗繼位後透過武街之戰、石堡城之戰和遠征克什米爾的小勃律之戰取的了對吐蕃帝國全面的戰略優勢,可是好景不長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唐朝的優勢化為烏有,吐蕃帝國不僅最終控制了西域而且還佔領的河西走廊乃至陝西部分地區,使得長安幾乎變成了前線還一度被吐蕃軍隊攻破。晚唐形勢圖

    而直到晚唐時期唐帝國和吐蕃帝國都衰落的時期唐朝反而又佔據了上風,可是這時候衰弱的唐朝依然沒有辦法滅亡吐蕃帝國,不過也不用等到唐朝去滅吐蕃帝國自己就先於唐朝崩潰瓦解了。

    因此我們總結起唐朝為什麼沒有滅亡吐蕃帝國的原因無非就是實力不足和難以應對高海拔的問題,用一句當下時髦的話來說就是臣妾做不到啊!

  • 6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突厥帝國的滅亡,跟唐關係並不是多大。突厥帝國在隋的時候分裂為東西兩部,而隋攻滅了其中一個,唐則攻滅另一個,以頡利可汗被抓住為標誌。

    但是鑑於草原上的帝國最多隻能維持三代,三代之後,這個帝國就會進入瓦解的狀態。而唐攻滅突厥的時候,估計也是到了突厥帝國將要瓦解的時期,所以在那個時候唐進攻突厥比較容易的就將突厥帝國瓦解。

    而這個,在當時的吐蕃是不存在的,蒲柏帝國在當時已經建立了比較穩定的政權,唐始終沒有抓住這樣的空子,而吐蕃的武力保持的時間比較長久,又兼有地利,是唐進攻吐蕃的成本極高,而吐蕃進攻糖的成本比較低,使吐蕃可以跟糖長時間的消耗。

    從玄宗時代甚至玄宗之前,唐就一直經略吐蕃,一直都沒有把吐蕃拿下,直到安史之亂時代,吐蕃趁著唐將河西走廊以及西北地區的蠻族軍隊調回內地,進攻安祿山的東北部隊,將唐在河西走廊以及很多的地方都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吐蕃的勢力大張,唐氏對於吐蕃就變得只能自保了。

  • 7 # 幾葦渡當年

    何止沒滅掉吐蕃,安史之亂髮生後,還被吐蕃攻陷過都城長安好嗎?

    吐蕃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這點就很說明問題,決定了吐蕃是遊牧民族。

    這個大家都知道,單純從戰爭講,遊牧民族要比農耕民族有優勢的。

    遊牧民族全民皆兵,也不管什麼軍需,打仗了抄起傢伙就幹。

    農耕民族不一樣,從物資的運輸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適合近戰,不適合遠征。特別像吐蕃這種在高原地區的政權。

    拼綜合國力的話,在全世界大唐都絕對穩居第一。

    但是你不能因為你最強盛,就可以肆意妄為的。

    唐朝周圍的敵人著實不少,突厥、契丹、奚、吐蕃等,至少也得七八個。

    這就好比唐朝是一頭老虎,旁邊圍了一圈惡狼,只要你一露出破綻,惡狼就會馬上咬過來。

    而唐朝和吐蕃的戰爭,主要在西藏青海地區,距離遠環境差,打打區域性戰爭還可以。真要是打滅國戰,還要加兵加錢加糧草,舉全國之力深入吐蕃。

    那麼問題也會接踵而來,大唐猛撲吐蕃的時候,破綻就會露出來,千萬別忘了周圍不止這一頭惡狼。

    所以滅國戰不可能,更何談滅了吐蕃。而且大唐也沒鼎盛太久。

  • 8 # 成都地產逍遙君

    一項項地根據戰役和國內外環境具體加劇未免太過繁雜,我就從地理環境和時間環境上簡單分析一下吧。首先就是地理環境的影響了。吐蕃是高原氣候,傳統的中原兵士在這種條件下深入高原內部作戰的話會有缺氧反應,所以唐王朝對吐蕃的作戰依賴於諸如吐谷渾部落的降民和長期駐紮在隴右,河西,劍南等藩鎮計程車兵。不過,同樣吐蕃士兵如果過度深入中原本土也會有醉氧的反應。真正地理環境的優勢是在於雙方邊境資源的差異。唐王朝進攻吐蕃必須深入高原核心區域才能對其造成沉重打擊,但反之,吐蕃軍隊只需要稍出邊境劫掠一番,就能對唐王朝控制中亞通道保障繁榮貿易的西域地區以及富庶的四川平原還有具有出產戰馬的河西走廊地區造成威脅。同樣在地理環境上差異的體現也在於吐蕃穩固的後方和唐王朝眾多潛在和明面上的敵人。由於南方有喜馬拉雅山脈的天然隔絕,同時由於宗教上的密切聯絡和同化程度,吐蕃南部印度和尼泊爾的威脅基本可以不用考慮。而唐王朝的燙手山芋就明顯多得多。北方有契丹人和奚人的威脅,儘管有著松漠都督府的拉攏,但由於唐王朝多變的政治環境,契丹人往往不會長時間老實。突厥部落在唐太宗死後其內部呼籲獨立和恢復往日輝煌的好戰分子其力量也開始浮出水面。對新徵服的高麗的統治也往往會因國內的事務而動搖。

    第二點,可以從時間環境來分析。吐蕃擴張勢頭最盛的年代恰好是在唐高宗和武則天統治的時期。唐王朝錯失了打擊吐蕃的最佳時機,沒有從一開始就堅決樹起抵禦的意識。很不幸的是,當吐蕃吞併吐谷渾這一戰略重地時,唐王朝的精力主要放在穩固在新徵服的高麗領土上面。而隨著對吐谷渾淪陷的袖手旁觀,吐蕃獲得了一塊肥沃的牧場,並且能夠自由地進出甘肅邊境和塔里木盆地。從此吐谷渾地區受到了吐蕃的重點經營。另外一點就是武則天了。這倒不是否認武則天的施政才華,反而正是其施政才華的自信帶來了膨脹的野心。獨攬大權的武則天同樣積極於對吐蕃的反擊,但其統治的不穩定性無法使國內政治力量凝聚團結在一起,並且使得部分遊牧民族以此為反抗武周王朝不正當統治的藉口。一個其統治者得不時用高壓恐怖手段維持統治,時刻警惕國內的政治風向的王朝其面對外敵時多少有些力不從心。心懷不滿的李唐王室,對武后寵幸並重用面首而不滿的部分武氏子弟,以及部分恪守儒家傳統忠君尊夫思想的官員,這些錯綜複雜的勢力交織在一起的矛盾難免讓其焦頭爛額。

  • 9 # 使用者77170587246

    為什麼唐朝滅不了吐蕃,因為吐蕃主體就是今天的青藏高原,以古代人類的科學水平沒法達到那裡。古代唐朝也好,阿拉伯帝國也好都沒法進入青藏高原,反觀只有唐朝虛弱時只能坐等人家打上門來。就連吐蕃最衰弱的時候也沒有哪個能征服它,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國也只是在西藏的邊境上走了一圈而已,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國也只是採取誘降的方式來統治西藏。

    一句話古人沒那能耐,地理因數很重要。

  • 10 # 古今中外歷史人物傳

    唐朝最強盛時期是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時期和唐玄宗的開元盛世時期。這兩個時期唐和吐蕃的具體情況有較大變化。所以說,不消滅吐蕃也有不同的原因。

    貞觀之治時期:唐太宗夷狄視之如一

    唐朝: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的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唐太宗繼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並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

    吐蕃:太宗時期,吐蕃是大唐的藩屬國,文成公主進藏,吐蕃與大唐成為了女婿和老丈人的關係。唐蕃關係非常好。在唐太宗出兵龜茲時,大唐是可以調動吐蕃的軍隊的。完全沒必要消滅吐蕃。

    開元盛世時期:兩國實力都很強大,保持微妙平衡

    唐朝:唐玄宗先從經濟方面改革。為了增強國力,加大財政收入,制訂新的經濟措施打擊豪門士族,解放勞動力;改革實施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財政收人,減輕人民負擔;打擊佛教勢力,淘汰僧尼;大力發展農業。唐玄宗還對兵制進行改革,還採取了其他很多的整軍措施,在邊境地區大力發展屯田,提高軍隊戰鬥力,擴張疆域。對外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關係,使國家得到進一步統一。同時,開元年間和睦的民族關係對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吐蕃:棄隸縮贊贊普時代也是吐蕃國力最強的時代,他決不會因為一點小失利而停止擴張的雄心。

    總而言之,唐朝在最強盛的時期並沒有消滅吐蕃。而且令人扼腕的是,在天寶年間,安史之亂,吐蕃攻破長安,大唐由盛轉衰。但是現在,西藏是中國神聖領土,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染指我西藏主權。

  • 11 # 驢友韋良成

    1、吐蕃比較噁心,一開始在唐太宗時,因為當時建國不久,國力不強,吐蕃入侵唐朝,被唐朝打得太敗,最後吐蕃向中國求和,進貢稱臣,多次要求和親。後來才有了文成公主入藏。之後的吐蕃總是唐朝穩定,就老實,政局有問題又做下壞事,等要派兵打他,他有老實了。而當時唐朝疆域遼闊,西部地區又人口少,運輸軍糧不方便,對吐蕃動兵,耗費國力大。吐蕃本身當時軍事能力也較強,又有地形優勢。他們對唐朝又不是堅決對立的,所以唐朝一直是容忍他存在的。少數民族政權與唐朝為敵,關係更惡劣的還有好多,唐朝當然優先對付那些對唐朝威脅更大的勢力。

    2、唐朝前期的擴邊,使得唐朝比隋朝的疆域大好一倍多,但是人口卻比隋朝少,唐朝對外擴張,經濟上已經不能滿足軍事上的擴張。因為當時西部……雖然唐朝的疆域大了隋朝一倍多,但是所得到的地區,人口都很少,沒有人口就沒辦法收到賦稅,那些地方又不產糧食,布帛,軍隊的所有物質都要從中土運輸,古代運輸全靠人力,困難可想而知。因此對外的擴張疆域,反而耗盡了唐朝的國力。所以到了唐玄宗時,軍事已經不再擴張了。所以不滅吐蕃,是因為滅吐蕃唐朝得不到太大好處,反而要加重唐朝的負擔。

    3、唐朝當時國力上不能支援再擴張。唐朝的軍事力量是中國古代王朝中最強的,但是條件上不允許再擴張了。很多人沒注意,唐朝前期的擴張,很少有出去過10萬以上的軍隊。因為唐朝疆域的擴張,都要派軍隊守衛那些地方,使得唐朝能動用的軍隊非常少。

  • 12 # 遊學行者

    吐蕃與唐朝說起來還真是淵源甚深,兩個政權的成立時間都是在公元618年。同時誕生、同時崛起,早在唐太宗時期,吐蕃就組織過大軍侵擾大唐疆域,後來被李世民擊潰。潰敗的吐蕃只得暫時臣服於唐朝,並請求聯姻,之後便有了文成公主入藏,兩國也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和平穩定關係。

    開啟百度APP,檢視更多高畫質圖片

    到了唐高宗時期,實力日漸強大的吐蕃又動起了東進佔領唐朝西部邊境的心思。高宗咸亨元年,吐蕃攻陷了唐朝西域十八州,唐朝被迫放棄了安西四鎮。大非川之戰後,唐軍被吐蕃軍隊突襲,更是傷亡殆盡。自此以後,西域的控制權就輪番在大唐跟吐蕃之間輾轉。

    安史之亂的時候,吐蕃大軍更是佔領長安半月之久,後來雖然被郭子儀趕出長安,但是唐朝西部邊境卻大部分被吐蕃給吞併。

    強大的唐朝東平高句麗、北驅突厥,卻啃不下西邊的吐蕃。這個中緣由,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其實唐朝之所以打不過吐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唐朝實在太“大”了,我們都知道唐朝幅員遼闊、國力強盛。但也恰恰是因為他太大了,導致四面樹敵,兵力過於分散。

    唐初李世民時期,因為忙於跟高句麗、突厥的爭霸,而對吐蕃的入侵選擇了隱忍、忽視。也正是在這段時間裡,吐蕃迅速崛起。後來文成公主入藏給吐蕃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讓吐蕃的國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所以到了唐高宗之後,吐蕃才足以與唐朝抗衡。

    另外在吐蕃強大之後,唐朝因為地域遼闊,不可能將全國兵力都拉到西部跟吐蕃爭霸,反過來吐蕃四周就唐朝一個強敵,所以每一次唐朝與吐蕃對戰當中,吐蕃都可以傾全國之兵力對戰唐朝的西部兵力,相當於唐朝以“一省之力”對吐蕃“一國之力”,自然唐朝時敗多勝少。

    如果說唐朝是因為“大”而敗,那麼吐蕃則是因為“高”而勝。青藏高原素來就有世界屋脊之稱,這樣的地理環境對於唐軍而言是艱難險阻,當時對於吐蕃大軍確實輕車熟路。面對這樣的地理條件,唐朝大軍無論是軍隊戰鬥力、還是後勤補給都處以絕對的弱勢。而吐蕃大軍則相反,從高海拔地區到黃土高原,雖然也會有不適應,但是卻沒有唐軍上青藏高原那麼大的不適應。再加上游牧民族的補給向來就是以戰養戰(到了關中平原哪裡不是補給地)。這種高原的天然因素成就了吐蕃的輝煌,也讓盛唐無計可施。

  • 13 # 廣元飛龍

    吐蕃幾乎與唐王朝同時建國,也幾乎同時分崩離析煙消雲散 。吐蕃是唐王朝最強勁的對手和外部威脅 。吐蕃與唐王朝 在政權 存續期間 ,大小戰役 不計其數 。上演了無數次的腥風血雨 。彼此之間糾纏了兩百多年。

    唐王朝的武力值 ,影響力 ,文明方面堪稱古代世界的翹楚 。那麼為什麼唐王朝終其一生都沒有能夠撲滅土吐蕃呢 ?我認為有幾下幾點原因 。第一,地理方面的阻礙 。吐蕃立國於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乃世界最高山脈。它空氣稀薄 只有平原地區的40%~50 %。這給唐朝軍隊的進攻和軍事行動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中原地區的軍隊移上高原,戰鬥力會大打折扣 。甚至會出現大規模的非戰鬥減員 。而吐蕃軍隊則完全適應高原氣候 。這是唐王朝無法撲滅吐蕃的一個重要原因 。

    第二個原因是吐蕃並不是一群烏合之眾 。他在當時是東亞地區,和唐王朝並駕齊驅的強悍王朝,它東壓盛唐西拒大食。鯨吞四方,巔峰時期的 吐蕃所轄面積510萬平方公里,境內人口達到1000萬 。是個實實在在的超級大國 。吐蕃不同於北方遊牧民族 政權 。經濟主要是看天吃飯和搶劫 。有其天然的脆弱性 。吐蕃則是個披著遊牧民族外衣 的農業國家 。它既有遊牧民族的狂飆猛進 。更有農業文明的韌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差一點距離就是密碼門自動關不上,巳經調了兩個螺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