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曹操之所以“令”諸侯,是因為他沒有“挾”天子;董卓不能“令諸侯”,就因為他確實“挾”天子了。因為要令諸侯,就不能挾天子。

    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並不是他自己,而是諸葛亮在《隆中對》裡提出來的。作為劉備方面的智囊,諸葛亮必須把曹操擺在一個不正義的位子上,只有這樣才會讓他們的事業師出有名。所謂“漢賊不兩立”,就是這個道理。

    作為曹操的敵人,諸葛亮必須這麼說,這是出於政治上的考量所必要的抹黑。但曹操自己從來沒有這麼說過,更沒有那麼做過。在他那裡,這叫“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毛玠向他提出來的。

    那麼“奉天子以令不臣”和“挾天子以令諸侯”有什麼不同呢?區別大了!挾天子的關鍵在一個“挾”字,這個天子只是個玩物,是個被用來實現自己政治目的的工具罷了。說句難聽的話,給你口飯吃就不錯了,“奉”?不存在的。董卓就是這麼做的。

    這麼做的結果就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全民公敵的位子上,天下群起而攻之。畢竟皇帝是天下之主,你這麼欺負皇帝那無論是從道義還是從實際利益上都是要削你的。“令諸侯”?只有清君側!

    正是看到了董卓的結局,曹操才不可能這麼做。他只有把皇帝恭恭敬敬地供奉起來,才能最好的發展自己的事業。因為皇帝就是最大的政治資本,最大的後臺。把皇帝哄開心了,別人就沒有清君側的藉口,他自己也才能以天子的名義去收拾那些不聽話的諸侯。

  • 2 # 三日軒主人

    這個問題,三日軒來回答一下,供大家探討。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的出處有兩個,一個是袁紹的謀臣沮授向袁紹獻計,讓其“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可惜袁紹沒有聽從,其次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道:“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可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前提條件是已經佔據了實力上的絕對優勢,才能實現。董卓雖然專權,但是還沒有形成對諸侯的絕對優勢。

    曹操集團並沒有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說法,而是謀士毛玠向曹操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事實上,曹操的做法也並沒有“挾天子”的意思,他把天子客客氣氣的供起來,表面功夫做的足足的,從不遺人話柄,而不是像董卓一樣,直接廢掉少帝,捧一個傀儡獻帝上來,給天下諸侯抓住他擅行廢立的小辮子做文章,這才有了十八路諸侯討董卓。

    即便如此,曹操雖“挾天子”也不能“令諸侯”,不鳥他的依舊不鳥他,比如說袁氏兄弟,孫堅父子,西涼馬超這些人就都不咋聽話,劉備假迷三道的聽了兩天話,瞅個機會就跑了,所謂的“令諸侯”不過是屈服於曹操武力之下的那些小諸侯罷了。

  • 3 # 無限輪迴

    這個問題有水平。

    1.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只是曹操的想法。古代就有齊桓公"尊王攘夷",為的是以天子名義,師出有名。自漢末宦官與大將軍何進內鬥,朝廷就弱勢到了極點,各諸侯擁兵自重,都想挾持天子。只是袁紹開始不想介入內鬥而招董卓,讓董卓佔了先機。

    2.董卓其實已經成功了。董卓當時已經掌控朝政,並能掌握皇帝的廢立,毒殺何太后。借皇帝名義,提拔親信,培植勢力,左右地方官員的任命。從挾天子令諸侯的角度講,董卓已經成功了。只是當時還不存在成熟的"諸侯"割據勢力,正在招兵買馬,因此尚未出現這個成語。

    3.挾天子以令諸侯並不好使。這個只能佔一下政治上的主動,起到名義上的作用,比如封個官爵什麼的,但實際上沒用,不可以對諸侯產生實質影響。從各路人馬起兵反董卓就可以看出,根本號令不了天下,最後被迫遷都。

    4.曹操比董卓有遠見。曹操自然知道挾天子也不可能號令諸侯,但有政治上的好處。曹操不像董卓一樣殘暴,至少表現的尊重天子。這樣,比其他諸侯就更加正統。同時,對民間來說,有利於招納人才,取得民心。當時,"許都新建,賢士大夫雲集",這樣,曹操就成功了,而且比董卓更能挖掘挾天子的政治優勢。

  • 4 # 漁耕樵讀

    中平六年四月,何進招董卓進京,誅殺十常侍。中平六年八月,何進被誅殺,董卓迎少帝於北邙山下。

    與太傅袁槐商議廢廢少帝劉辯(劫遷天子),立劉協為帝。董卓無詔進京本就是謀反,然後廢立天子更是謀逆。

    興平二年,漢獻帝長安東歸,下詔諸侯勤王。建安元年八月,曹操聽從毛玠建議:挾天子以令不臣,迎漢獻帝於洛陽。以洛陽城破為又,遷都許昌。

    同時曹操又以天子的名義封賞各大軍閥,若接受封賞你就等於承認曹操救駕,若不接受封賞就是叛逆。

    曹操奉詔勤王。董卓無詔入京,又廢立天子,當然不可能會挾天子以令不臣。

  • 5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曹操挾天子,禮待天子,以漢室名義南征北戰,以圖一統。

    董卓挾天子,邈視天子,以天子名義胡作非為,敗綱亂政。

    1、董卓私廢皇帝,另立新君,並殺害漢少帝劉辨。

    董卓本是西涼軍閥,是大將軍何進與袁紹私自招進宮,以除去宦官集團,結果董卓進京後,完全憑自己喜好,首先把皇帝劉辨廢了,另以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

    2、罷免並毒殺何太后。

    董卓專權後,認為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就罷免了何太后並毒殺了她。

    3、把持朝政,隨意殺害朝臣,導致天下英雄反董。

    董卓憑武力把持朝政,隨意殺害朝臣,憑自己喜好胡作非為,出入用天子車架儀式,最終引起天下英雄共討伐,後死於呂布之手。

    董卓可不是挾天子,完全是禍害天子。

  • 6 # 曙光即將來臨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為了名正言順,光有天子沒有強大的軍隊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曹操與董卓都曾挾天子,為什麼曹操成功了,而董卓失敗了呢?打鐵還需自身硬嘛!

    東漢末年的皇帝政權已經名存實亡,大家都不聽皇帝的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夢想已經破滅,這時候就需要強大的軍隊去討伐不聽話的人。

    袁術率先稱帝,曹操必然不能答應,如果大家都稱帝了,我手裡這個天子還怎麼能在名義上領導大家呢。所以袁術第一個被幹掉了。後面陸續又幹掉幾個成了後來的三分天下。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就劉備一開始聽聽,後來不是也不聽了。還是三國演義為了凸顯劉備的正統。

    董卓與曹操挾天子都是為了自己能夠名正言順的號令天下。關鍵還得看自身的實力是否能夠威懾他人。威懾住才能號令,威懾不住就沒人聽話。

  • 7 # 淡看天上月

    首先曹操到死在名義上都還是漢臣,雖然漢獻帝這個皇帝已經名存實亡了,但是董卓、曹操都沒有取而代之。

    “挾天子”?

    挾天子一事先秦時期就有了,在春秋時期基本上已經是常態了,到了秦始皇統一之後,分封制的逐漸消亡,中央集權制度興起。但是挾天子這個事情還是沒有消亡,呂后、霍光、王莽包括董卓和曹操等等這些人都挾過天子。

    “令諸侯”?

    挾天子相比令諸侯還是容易多了,令諸侯無論是分封制還是中央集權制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畢竟要下面這麼多勢力面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說令諸侯算是成功了的,在漢朝還得數呂后、霍光、王莽這些鼎鼎大名的人物。而董卓和曹操相比這幾位就不太算成功的令諸侯了。

    故而總得來說,曹操和董卓確實成功的挾了天子,只是在令諸侯這裡就得打問號了。而真正挾天子以令諸侯並且取得天下自立的漢朝人物唯有王莽一人,呂后和霍光還是最終沒有踏出那一步。

  • 8 # 王斌兔斯基

    因為做事要成功,既要面子又要有裡子。

    所謂面子,就是做事需要有名義,在道義上站得住腳;而裡子,就是自身做事的實力,沒有實力是做不成事的。

    為啥董卓挾天子令諸侯失敗呢?

    因為他的並沒有挾天子的實力。需要注意當時中原的諸路諸侯實力尚存,別說四世三公的袁家,就是曹操都有殺董卓的心。加之董卓惹怒了王允等一干漢朝老臣。從文官到武將,沒有人是支援董卓的。

    而且關鍵是這些人透過各種串聯組合到了一起,雖然他們實力分散開來很弱小,但是組合起來對抗董卓還是足夠的。

    反觀曹操,同樣是挾天子令諸侯,他可沒有像董卓那麼暴虐,對待漢天子的日常待遇還是不錯的。這就是曹操給漢天子面子,漢天子也就配合配合演演戲。這就是面子換面子。

    曹操的裡子則是他挾天子的時候,已經有了相當的實力,周邊的一些諸侯或者被他攻滅,或者被他吞併。實力到了,那做事也就順理成章。

    因此,同樣的事,實力足夠的人去做,可以叫舉重若輕,而實力不夠的話,那就叫不知輕重了。

  • 9 # 淡墨淺白

    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不同環境做同樣的事,結果也不一樣。

    第一,當時政治環境不一樣。董卓專權的時候,漢朝統治基礎還在。經歷了黃巾之亂大漢王朝滿目瘡痍,但是死而不僵,還未形成軍閥割據,中央對地方仍有管理體制在。袁紹還在做司隸校尉,曹操還是典軍校尉都還是漢朝體制內官員。董卓專權自然受到忠於漢朝的官員世族抵制。

    曹操迎天子入許都的時候,都城洛陽以毀。漢獻帝更是經歷了李傕,郭汜的火併,認人宰割隨時都有喪生的危險,漢朝廷早已名存實亡。曹操迎漢獻帝是救天子,穩朝局是對大漢朝的續命。而且全國早已是軍閥割據,當然沒有人反對曹操接下漢獻帝這個包袱,更多的是贊成了。

    第二,董卓以殺戮立威,皇帝敢換,太后敢殺,皇宮敢住,倒行逆施自然不得人心。

    曹操恩威並施,女兒嫁給漢獻帝,給漢獻帝應有的尊敬。對待密謀反叛的董承,伏完殺起來也毫不手軟。

    第三,董卓沒有牢固的軍事基地,西涼都沒有同心同德,還有馬騰,韓遂在西涼稱雄。董卓團隊人才稀少,只有兩個女婿牛輔,李儒兩個幫手。董卓也是草莽出身,得不到門閥支援。

    曹操以青州軍起家,有曹家和夏侯家全力支援,而且兩家人才輩出,曹洪,曹仁,夏侯淵夏侯敦等等。而且曹操本就出身官宦之家,更易得到世家認可。

    第四,曹操軍事,政治,文化各方面能力都遠勝董卓,自然能力強的時候更容易成功!

  • 10 # 在校生的日常

    董卓是個生性驕傲、殘暴、不得人心,沒有遠謀。公元189年,何進邀請董卓入宮除掉宦臣,不料董卓甚至廢了少帝,立劉協繼位,也就是漢獻帝。董卓的這個舉動觸動了眾多大臣,導致了“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的局面,董卓抵擋住住,無奈之下帶著漢獻帝遷都長安,火燒洛陽,把官邸、民屋全部燒掉,洛陽方圓兩百里內被燒得雞犬不寧。這樣一個暴戾的人既得不到百姓的心,也得不到漢獻帝的心。

    曹操為人奸詐,有謀略,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經常向漢獻帝進獻美味的食物和器物,獲得了朝中大臣和獻帝的信任,然後曹操帶著漢獻帝遷都許昌。另外,曹操深謀遠慮,懂得如何運用漢獻帝的價值,在他人眼中,漢獻帝無非就是個無權的末代皇帝,把他架在自己頭上只會添來麻煩,而在曹操眼中,漢獻帝雖然已無實權,但他這個皇帝的威嚴還是可以加以利用。當時,曹操忌憚袁紹的勢力,曹操要想韜光養晦,默默發展自己的力量,就必需要安撫袁紹,因此,他勸諫獻帝封袁紹大將軍以此安撫袁紹,直接避免了與袁紹的衝突,待到自己勢力超越了袁紹,再以獻帝的名義討伐袁紹。

    董卓沒有曹操那般的謀略,也沒有深得人心,他挾天子必然不能以令諸侯,統一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王朝除了統一六國的偉業外,在很多史書記載中是作為一個反面教材存在的。它是人們口中的暴秦。真相真的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