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凝媽悟語
-
2 # 歲月晴好m
什麼年齡幹什麼,這個是自然規律,不可抗拒。幼兒時期是孩子形成基本生活能力的關鍵時期,讓孩子自然的、無憂無慮的有意無意的玩中學,學中玩,那些拔苗助長,急於求成的做法有悖孩子的天性。支援教育部的做法。
-
3 # 十里潭水
這是很有必要的。其實幾年前教育部就針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發過文。現在又出臺專項治理政策,說明這個問題正在愈演愈烈。
社會的浮躁,加劇了拔苗助長之風。優質教育資源的分佈不均,又導致“擇校”不斷前移。小升初熱勁還沒過,“幼升小”又來了,這是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大背景。
但小學化的幼兒教育,對孩子的危害極大,很多家長身在其中卻不知覺。
就拿寫字來說,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但對手腦協調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幼兒園階段孩子進行適當的“前書寫訓練”就足夠了,也就是畫畫線條,塗塗畫畫,為寫字做好準備即可。如果這時強制進行寫字訓練,孩子的能力達不到,寫起來特別費勁,當然就不可能有正面的體驗,時間長了,反而會產生畏難情緒。
學拼音也是如此。幼兒階段學一年也抵不上小學裡的兩個月。有些地方幼兒園由於不專業,教的甚至是錯誤的知識,這樣的學習真不如不學。
其他學科也有類似的問題。
還有一個常見的現象也是需要注意的。孩子過早地學習小學階段的知識,等他真上小學的時候,會錯誤地以為自己什麼都會,從而不認真聽講,課堂參與度低。小學頭三年是養成學習習慣的最好時候,這批孩子很可能就錯過了這個最關鍵的階段。剛開始的時候是看不出來的,時間長了,差距就出來了。
所以從科學上來講,小學化的幼兒教育是貽害無窮的,幼兒園需要專業的幼兒教育,而不是小學教育。從源頭上進行治理,除了政府用心,家長也要注意配合,至少不要去助長這股錯誤的潮流。
-
4 # 育兒媽媽頻道
教育部提倡“幼兒園去小學化”,可謂是非常必要。現在社會上普遍存在一種共識,那就是:學得越多越好,最好就是在上小學前已經語數外全能。低齡化學童越來越多,偶爾有家長反其道而行,自家的孩子在各種測驗以致上小學後,明顯跟不上已經學了很多的孩子,這常常讓家長陷入兩難的選擇,到底是要超前學習,還是快樂教育?
首先我們來看,是否有必要超前學習。幼兒園的孩子,大腦完全無法負荷過多,如果簡單的寫寫畫畫,上升到加減乘除,遣詞造句,無異於拔苗助長。理解力和創造力都談不上了,只是一味的填鴨式。不懂那就死記硬背。這樣的結果導致不少孩子排斥上幼兒園。有些幼兒園的教育方式要緩和聰明的多,孩子也有興趣,也確實學了進去。然而等到上小學時,孩子發現都是學過的,便沒了興趣,上課根本不會用心聽講。倘若幼兒園教的和小學不一樣,孩子又要花時間去進行糾錯,得不償失。
我們常說,快樂教育。往往只是說說。在鋪天蓋地的贏在起跑線,贏在子宮裡的口號下,很少有家長願意,敢去真正考慮孩子的感受,去快樂教育。有不少這麼做的家長,到了小學也在後悔,去上課外班,壓根無法跟上同齡孩子的進度,也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
因此,不管是去小學化,減負,等等諸如此類的話題,每次引起巨大的反應,關鍵還是在於教育體制和國家政策。一個好的政策需要各個環節,從上至下的踐行,環環相扣,互為因果。一個大的氛圍形成了,作為個體的家庭,才知道何去何處,而不是如今這般的焦慮,忙碌和茫然。有遠見,未必敢特立獨行,因為涉及到孩子的未來,家長們沒人敢願意去賭,只能隨波逐流。
-
5 # David媽咪育兒
其實,這樣的規定出臺是有其群主基礎的,一直以來幼兒園這個不在義務教育範疇裡的學前教育體系,讓家長很迷惑,不知道什麼樣的幼兒園是適合孩子生長髮育的幼兒園。
當下浮躁的焦慮的教育環境下,似乎是孩子越學越多越體現家長的價值。這一點在家長群裡體現的尤為突出,哪個也不敢說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學蒙氏數學,英語,拼音,生怕被當做典型來抓。
可是,在私底下比較要好的媽媽們一聊天,你就清楚了,一個孩子在幼兒園學習英語、數學都是少的,有的報了奧數,劍橋、寫作好幾門課程,更別說鋼琴、舞蹈、美術這些藝術類的科目了。
幼兒園這個無行業規範的一個真空地帶,自然也是一些教育機構所煞費苦心撈金的集散地。低齡化神童越來越多的湧現出來,讓身在教育邊緣的家長一頭霧水。何去何從不知如何是好。該不該讓孩子學,成為家長們永恆的話題,孩子在矛盾中慢慢長大,而問題始終存在。
這次“幼兒園小學化的專項治理工作通知”出臺就像夏日炎炎裡的一場暴風雨,給暑期的孩子和家長帶來一絲清涼,讓那些違規的幼兒園驚醒,給社會辦學機構施加壓力,值得這一問題在本質上得以改觀。
期待,詳細的實施細則一併公開。
-
6 # 希媽育兒
現在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知識的情況很普遍,尤其是拼音、算術和寫字。我覺得對孩子來說,提前學習這些知識真的是揠苗助長。
不符合幼兒發展規律就拿我自己的孩子來說,學拼音的時候,p和q、b和d總是會認錯,其實這並不是她自己的問題,而是幼兒在這個發展階段,對抽象的符號理解和記憶本身就是不足的,他們處於形象記憶的階段,是很難分辨這麼相似的符號的。所以如果這個階段教授拼音、聲母、韻母之類的知識,他們很容易覺得枯燥乏味,總是弄錯也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還有寫字,也是不符合幼兒發展規律的。
我周圍有些家長,大班的時候希望孩子字寫得好看一點,就給孩子報了書法班。我想著孩子上小學還早,就沒有報班。暑假因為沒人帶,給她報了一個託管班,班內開設了書法課,每天讓孩子寫方方正正的漢字。
這麼小的孩子,力氣其實是很小的,一寫字使勁,一使勁就握緊筆管,結果整個握筆姿勢都不對了,寫著寫著頭就偏了,背也弓了,長此以往,肯定會近視。我覺得幼兒園真的不要教孩子寫字,教好握筆姿勢才是正理。
孩子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我們從大班開始學習加減法,最開始的時候,都是掰手指頭的,但是到20以內的加減法時,手指頭不夠用了,就很沮喪,老師教的湊十法、破十法也是花了很長時間才理解清楚。因為做算術很慢,我性子又急,有時兇幾句,孩子就很委屈,有幾次孩子孩跟我抱怨,“媽媽,我不想上學了,作業好難,做得好累。”一個6歲的孩子就開始抱怨作業多了,學習變成了一種負擔。
我覺得幼兒園裡,讀一些三字經、國學啟蒙書籍、唐詩什麼的,培養一下孩子的語感就可以了,如上幾種該到小學裡教授的知識,還是在小學裡教比較好。
-
7 # 猴子166722763
試不知怎麼回答,幼兒認字,現生活在變化,幼兒從家中玩耍到各地遊玩,加上電視等進入萬家,他們就在這多少認識了字,有時也問家人那叫什麼難道不教嗎?在玩中學習,不要硬性上就好。幼兒數數也是玩中學,對英語我持反對,國語都不通還外語,試問多少家庭常用英語交流,對於語言類班如唱歌,講話等可以提倡,
-
8 # 水靈
社會在發展,每對父母都希望孩子不被社會淘汰,所以從小打基礎,從小要教育,不能用過去的眼光衡量孩子的未來。幼兒園不接觸一些,一年級的知識更深啊,孩子會更吃力,拼音,英語會弄混,更吸收不了。
-
9 # 張豐
教育部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是卻註定難以解決問題。
根本的問題還是高考,如果高考是決定人們命運的獨木橋之戰,那麼,中考就會很激烈,小升初也會激烈,為了能讀一個好的小學,或者為了在小學的競爭中能夠獲勝,家長和社會必然會早做準備,開始在幼兒階段廝殺。
這很可悲,中國的孩子過早地失去了童年,應試教育延伸到幼兒園,讓孩子們從三歲開始就要學會考試,而等到畢業進入社會,已經24歲,才發現大部分青春時光都用來學習沒用的東西,真是一片茫然。
但是,家長們已經開始信奉“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種變態的競爭理念,不要說幼兒園,很多家長在孩子3歲前就開始著急了。因此,如果教育部強制推廣幼兒園的“去小學化”,禁止教拼音,就會有園外的補習機構來教孩子學習,這幾乎是註定的解決。
想一想從小學到高中的所謂減負吧,學校教的少了,孩子們都去外面上補習班,結果導致家長還要多花一筆錢,這樣的減負,最終會加重家長負擔,讓窮人家的孩子更吃虧。所以,對這次真對幼兒園的善心,我也不抱社麼樂觀的看法。
-
10 # 唐映紅
點贊當然是因為這項政策是正確的,是必要的。哭笑不得是因為這應該是常識,從1990年代迄今20餘年,幼兒園小學化就越演越烈,教育部門這20餘年就視而不見,沒有采取有效措施來矯正。從發展心理學角度,幼兒園的兒童,3~6歲,正好是他透過遊戲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關鍵敏感期。遊戲和模仿是幼兒階段發展的主題。按照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觀點,所謂遊戲是幼兒同化世界的一個過程,而模仿則是他們順應世界的過程,在遊戲和活動中同化和順應是幼兒認知發展的主要和重要途徑。
小學課業的教育,無論是識字、算術、拼音、英語,如果過早給幼兒實施,那麼將抑制幼兒發展中自然的同化和順應過程,導致本末倒置的後果。
不僅如此,幼兒園提前授受小學階段課業,會進一步損害兒童學齡初期的學習適應,使他們低估學校課業的困難,消磨學習的興趣。更關鍵的是,幼兒期所接受的早教優勢,與沒有接受任何幼兒期早教的兒童相比,在小學中年級,也就是三四年級,會全部喪失殆盡。
這麼說吧,幼兒期接受的過早課業教育,相比於沒有接受幼兒期早教的兒童,確實能夠在學齡初期,也就是小學低年級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優勢。但這種優勢只能維持一兩年,到三四年級就幾乎完全沒有了。但是,幼兒期早教還會帶來兩大副作用:一是抑制幼兒期兒童自然的認知和社會性發展;二是破壞兒童在學齡初期的學習適應,為未來的厭學埋下隱患。
那麼,既然這是師範生必修的教育和發展心理學常識,為何幼兒園會不斷給幼兒提早授受小學課業呢?兩大原因。一是家長的壓力,整個社會的家長們對孩子學習普遍的焦慮使他們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進而給幼兒園施加壓力,要求提供提前的小學課業。
二是幼兒園樂得如此。組織幼兒遊戲和活動難度既大,勞精廢神,而且還有風險,既不好管,也容易讓孩子碰著磕著引起與家長的糾紛。應家長要求給幼兒多安排提前的小學課業學習,既省事好管,又迎合家長預期,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
再追問一下,家長們普遍具有的對孩子學習的焦慮從何而來?小學就開始分三六九等,好小學就是考要擇優錄取的呀;初升高的中考,高升大學的高考;擇校、補課、興趣班等等,又如何讓家長不為幼兒未來的教育而感到焦慮?造成這樣的局面,難道不是教育部門長期政策導向的自然結果麼?
因此,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好則好矣,恐怕也就是虛晃一斧子。只要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焦慮不能有效紓解,對幼兒園提早進行小學課業的剛需就始終存在;只要對幼兒園的監管和指導長期缺位,幼兒園千方百計滿足家長的期望和要求就成為有利益的供給,那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各地幼兒園多得是辦法來敷衍教育部的要求。
近二十多年來,各種教育亂象,大多是教育部門吼一嗓子喊停,過段時間又變本加厲一切照舊。減負吼了三十年,有用嗎?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對於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
對於幼兒園佈置幼兒完成小學內容家庭作業、組織小學內容有關考試測驗的,要堅決予以糾正。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予以規範。
此外,《通知》還明確,對於小學起始年級未按國家課標規定實施零起點教學、壓縮課時、超前超標教學,以及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組織小學內容的知識能力測試,或以幼兒參加有關競賽成績及證書作為招生依據的,要堅決糾正,並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納入規範辦學誠信記錄。
回覆列表
我感覺這個決定是非常明智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做到。當然,每個科目有每個科目的特點,每個孩子也有每個孩子的特點,一個新的決定總會適合一部分孩子,而對另一部分孩子不合適。說說我家大寶上幼兒園和一年級的情況。
語文我家大寶在幼兒園裡,主要是讀書,學《三字經》、《笠翁對韻》,學一些兒歌、童謠,也會寫一些字,但很少寫。學了拼音,但不紮實。
一個做小學老師的同學告訴我,拼音要提前學一學,因為一年級拼音講得非常快,如果不造學,會跟不上。
我聽從同學的建議,買一了一本拼音樂園,假期裡一天學一個拼音,讀寫同時進行。又看了兩個拼音的動畫片,大寶就知道怎麼連起來拼讀了。
到了一年級,開始並不學拼音,主要是學課文、認字,因為大寶在幼兒園認字的訓練很少,也沒有接觸過語文這門課,對語文充滿了熱情。
大約到了一個月之後,開始學拼音,老師講得非常快,如果沒有點基礎是很難跟上進度的。大寶的同學就是這個情況,她沒有學過拼音,就感覺很吃力,回家做作業感覺很累。大寶呢,他學習起來就很輕鬆,語文就越學越有勁。
所以,我認為,對於語文來說,幼兒園裡教會孩子閱讀,學些簡單的拼音,有個基礎認識,也是有好處的。
數學大寶上幼兒園的時候,學校裡數學滲透得比較多,當時學的蒙氏數學,每天晚上都要回家做作業,一晚上要做5頁或者10頁,看上去內容很多,實際上因為是圖形形式,孩子很喜歡,總想多做一些。幾年下來,在幼兒園裡已經把20以內的加減法全都學會了。
可是,到了一年級,弊端就出來了,第一學期學10以內的加減法,大寶說都太簡單了,一點挑戰性也沒有,沒意思,沒興趣。所以,對數學這麼課有點反感。只能做思想工作,才讓他重視數學。
所以,我認為,對於數學來說,簡單的加減法不要強調過多,教會孩子思維方式很重要。
英語在幼兒園裡都多多少少會學些英語,但是相對來說非常簡單。當時受了英語啟蒙思想的影響,我從5歲半就開始給他英語啟蒙了,給他聽英文兒歌、看原版影片、讀英文原版書,把他學英語的興趣調動起來了。
在小學裡,英語也很簡單,大寶不用費很多力氣就掌握了課堂內容,老師說他聽力特別好,經常上課表揚他。回家完成讀背的作業基本一遍完成,不需要花費很多功夫。在家裡對他英語的強化很多,所以,大寶已經把英語作為一種學習工具,課堂上只要認真聽了,成績就不受影響。
所以,我認為,對於英語來說,早學英語早開發孩子的英語學習力,尤其是聽力訓練,是很有好處的。
總之,我認為,幼兒園裡教會孩子一些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思考方式,讓孩子對未來的學習充滿好奇和興趣,可能比具體教會一些具體知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