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蘇蘇快跑
-
2 # 帥小西De
在我們高中的時候,就聽過付雲皓的大名...
在我們高中數學老師的口中,有這樣一個學生一生足矣。當時,我們也參加過省數學競賽,但是成績不咋樣啊...更不要說,全國的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難度。能在02和03屆獲得滿帆,只能說敬佩不已...
但是,我想說參加奧賽和做學術不是必然聯絡的,2000年以後的14位菲爾茲得獎中也僅有8人有IMO獲獎資格...
國內的奧賽培養除了興趣,更大的激勵是高考加分、保送名校。我記得我們數學老師說,你們要是獲得省奧賽一等獎,降分20分進入省內名校...我個人對數學的興趣真的一般,高考也就不到130分,為了降分也努力過...最後還是不合適。
...
高考目前取消奧賽加分,但是依然是名校自主招生門檻...
北京大學在簡章中明確說明,在五大學科奧賽全國決賽獲得優異成績者。國三及以上,才是北大真正要招的考生。
中國科技大學,認可生物、信學的國家級獎項,數學/物理/化學認可省一。
華人民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對資訊學奧賽的要求是銅牌及以上。
...
在付雲皓《從首個IMO季軍談起》的節選中提到:奧數之熱,只賺不賠的是學校和機構,孩子是唯一的受害者,而家長,則是搬起石頭砸痛自己腳的可憐蟲!
這些奧賽的獲獎者在借學科奧賽進入大學的平臺後,選擇的反而會是自己的興趣方向,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
...
付雲皓雖然沒有做數學的學術研究,但是依然在從事奧賽教學,這樣難道不是更好的歸宿嗎?不管奧賽的出發點如何,有他這樣的導師指導,學生在國際奧賽的成績會更好。不是不做學術研究,就是墮落,行業不分貴賤...
當然,關於遊戲星際,爭論太多,我的觀點是適合而止,適當娛樂就好...
-
3 # 讀研生活
歷史上傷仲永的例子並不少見!當年的中科院神童魏永康17歲考入中科院碩博連讀,但是到最後卻遺憾的被學校勸退,連最後的學位都沒能拿到!
奧數天才的墜落,付雲皓曾經一個備受關注的奧數天才,卻意外的消失在學術界的,他的消失是意外也不是意外!有理所當然的地方,也有無奈之處。
曾經的付雲皓被奧數權威朱華偉評級為“他是中國數學界標誌性人物”。可以說他的前半生是無上榮耀的,但是讀大學之後,似乎神話破滅了,他的人生軌跡又發生了變化。
讀大學之後迷戀上了玩遊戲,對待上課總感覺除了關於數學的課程,都無所謂。想著冠軍的榮耀會為他抵擋一切,考試不及格卻又不重視,總想著又不是數學課!大學一年掛了政治、物理、英語等多門課程。要知道當時北大的要求是掛科重修如果還不及格,可是沒有學位證的,恰恰他的物理還沒畢業。
離開奧賽之後的他並沒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付雲皓口中的好運氣也逐漸離他遠去。
之後接二連三的失敗,讓這位過去的天才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但那個時候都已經晚了,從古至今傷仲永的例子多了去了,但是付雲皓的失敗不單單只是因為他自己的失敗,更是教育的一種失敗!
天賦的泯滅,人才的浪費。的的確確他自己的原因大一些,但是當時的教育難道沒有錯嗎?如果做不到全面發展,為何不能重點發展呢!制度的死板也是奧數天才隕落的原因。
-
4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從統計資料來看,大部分能夠透過奧賽獲得保送資格的同學,都是天賦很好的學生。
付雲皓,由中國著名奧數高階教練朱華偉老師一手培養,兩次以滿分獲得國際奧賽IMO金牌的數學高手,後來保送北大。
這是他本人今天早上8點多在水木社群上的一篇回覆,很明顯,他本人對現在的生活狀態還是很滿意的,幸福感很強。
但是很顯然,他本人的經歷,不符合大眾的”想法“,被作者當作"不成功的典型”。因為大家對於有他這樣天賦和能力的人,實在是抱著非常大的期望。
付雲皓在採訪中說到:他對自己的選擇沒有後悔。2003年,與他一起的5位隊友,只有2名繼續做數學研究,而另外三人從事著金融業的工作。大家幸福感都不錯,也沒有後悔。為什麼優秀的人從事基礎的工作,就會被認為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付雲皓在大學期間,因為玩遊戲耽誤了學業,
這種事情,發生在不少天才學生身上,不是個案。
說白了,現在他不是從事高階的數學研究,但是在做的事情也比很多人高端了。他參與的是IMO國家集訓隊的命題和閱卷,以及訓練等工作。
我記得大學的時候,同寢室的一個同學,本省的報送生,到了大學之後,一直沉迷遊戲和談戀愛,最後大三的時候退學重新參加高考。後來考取安徽大學,接著考取中科院研究生。我上大學那個班,退學4個,後來都是重新考取了很好的大學,沒有墜落一說。
同樣的,我認為付雲皓也沒有墜落一說。我們可能很容易認為,他浪費了自己的天賦,對不起國家和學校對他的信任和栽培。但是,把這種期望強加在他身上,一定要在尖端學術上做出貢獻的想法,是否有點強迫之嫌?
我始終認為,只有幸福的個體,才有幸福的國家。如果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的生活過好,那麼整個國家不就很好了嗎?付雲皓沒有在家啃老,沒有避世,他依然在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
-
5 # 唐映紅
不同意人物文章標題使用的“墜落”一詞。這裡預設了立場,天才的孩子就應該怎樣怎樣,否則就是錯的。
付雲皓能連續獲得兩年的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滿分金牌,不言而喻他在數學能力上極具天賦,屬於極小機率的天才之列。問題是,天才也同樣需要成長,而且他們成長都方方面面與普通孩子沒有本質的差別。從付雲皓進入高校後沉溺遊戲,大一的公共課《軍事理論》竟然全年級唯一掛科。這相當明顯地反映了付雲皓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失了一些關鍵的因素,而且基本上都能從12歲以前的成長階段找到線索。
一是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兒童學齡初期的6-9歲是培養學習興趣養成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孩子一生的勤奮感和透過勤奮獲得的成就感在這個年齡段奠定下最堅實的基礎。高校厭學的學生大多能從這段時間不恰當的引導和教養找到原因。付雲皓很明顯一旦遠離中學教師和家長的督促,對高校哪怕是稍加應付就能透過的《軍事理論》課也掛科,反映了他其實已經很嚴重的厭學情緒。
北京大學的徐凱文博士曾對北大新生做過一個心理普查,發現超過30%北大新生厭學。付雲皓不過是其中之一。二是自尊水平,兒童9-12歲青春期前夕或初期是孩子一生自尊水平發展的關鍵時期。積極的高自尊應該建立在對自己特質行為自信的基礎上,是從父母師長點鼓勵和支援下發展的。付雲皓因為數學天賦青春期就取得傑出的成就,但顯然他並沒有因此發展出積極的高自尊。通常高自尊的學生會很在意自己獲得的社會評價,會努力遵循社會規範和預期避免自尊受挫。付雲皓成為全年級唯一掛科《軍事理論》課的學生,無論從哪個角度都看不出他本應該發展出的積極高自尊來。
不難揣測到的是,正是因為他的天賦和過早的成就,以及來自同學、老師以及社會的讚譽,他在9-12歲沒有得到正確引導的自尊感發生了膨脹,過高估計自己,而進去北大後發現周圍都是與他差不多的智力精英,頓時膨脹的自尊就如同被針戳破的氣球,癟了。
所以,付雲皓的表現和遭遇,不是他墜落了,而是在他兒童階段該發展而沒發展起來的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質自然而然的結果。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被北大退學的付雲皓得自己經歷這一切,重新彌補成長缺失的功課。對他來說,能否取得學術成就倒是其次,發展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才是關鍵。
需要反思的不僅是付雲皓,他的父母,他曾經的老師們,在他成長的歷程是否對他起到了積極的支援和引導?捧殺一個孩子與棒殺一個孩子並沒有實質上的分別。
希望更多的父母、教師能以付雲皓為誡,孩子在0-12歲獲得的教養和支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此後的人生髮展,12歲前種瓜,12歲後得瓜,12歲前種豆,12歲後得豆。
-
6 # 浮力麻麻
透過這篇長文,我看到了一個《傷仲永》的故事。文章的價值導向和當今教育界的主流導向是一樣的,每一個段落都在黑奧數。但是,後來事情有了轉折,當事人出來闢謠了,他想要的成功不是公眾期待的那種成功,他沒有墜落…
文章主要內容付雲皓,曾經是數學神童,IMO兩屆滿分金牌得主,被譽為“中國數學界標誌性的人物”,在學術界消失了。原因是他的整個學生時代都靠奧數通關,免試進入名校。許多年來,他為了學好數學花了很多努力,在天賦的基礎上以努力加持,最終因為沉迷於遊戲,數學以外的科目不斷掛科,最終失去了評優資格,也失去了留在學術界繼續研究的資格,在廣州第二師範學院(一家專門培養小學教師的學校)成為一名數學老師。普遍的社會價值觀認為付雲皓的人生是失敗的,他本可以更好。
事情的轉折但是付雲皓本人並不認為自己墜落了,他在社交平臺上回應道:我沒有墜落,我正在腳踏實地處。他說:
絕不是《奧數天才墜落之後》文章中寫的那樣,但他沒有責怪文章的作者,反而感謝他----顯得很大度。
其實我們每個人理解的成功都不太一樣,不應該拿一般的標準去套在一個特定的人身上。
最後祝這位普通老師工作順利吧!
-
7 # 入青0601
《奧數天才墮落之後》,這個標題帶有偏狹的價值觀,同時又留下了長久的觀察點。希望付雲皓能夠撇開天才的標籤,過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付雲皓是奧數教育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說起受益,連續兩年滿分金牌奪主,進入北大讀書,讓他獲得數學天才的榮譽;說他受害,因為備戰奧數比賽,忽略了其他科目的學習,數學天才的標籤成了沉重的負擔。但不管怎麼說,不走尋常路的付雲皓有著過人的天資,有著縝密的數學思維。
回過頭來看,如果在中學時代將付雲皓培養成一個全面發展好少年,就不會有奧賽的輝煌戰果。所以,人生就是一場博弈,你選擇了一條道路,就會失去另一條道路的風景,至於哪條道路最好,恐怕沒有走過的那一條永遠讓人嚮往。
付雲皓大學生活的真實狀況無法全面瞭解,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失去了眾星捧月的優勢,也沒有得到小心翼翼的保護,自由的環境讓他沒有縝密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人生道路很長,我們沒有必要去評說他是失敗還是成功,也無法去考量他是幸福還是失意。但我想,聰明的人在彷徨過後一定會走得更加堅定。
“墮落”之後,希望奧數天才絕地反彈,活出自我。
-
8 # 發現爸爸
付雲皓能連續獲得兩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滿分金牌,說明的是他在數學能力上極具天賦。但是,一個人要成才,往往取決於天賦以外的元素,例如自律能力,付雲皓也是因為缺乏自律性,沉迷網路遊戲,才讓成績一落千丈的。
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誘惑都將無所不在。
優秀的人,在面對一些不切實際或者不好的誘惑時,總是更懂得遠離和平衡,這種遠離和平衡是自身的自律能力,是基於理性的思考基礎,主動放棄過分的、不合理的、不利於個人長期發展的各種慾望。例如對王者榮耀的沉迷、對抖音影片內容的盲目模仿等,都是需要透過自律能力進行自我約束和調整的事情。
史蒂夫·喬布斯曾經說: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自律能力強的人,總是擁有過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強以及自主執行能力。
想要賦予孩子未來更高效的學習和生活,父母要懂得為孩子構建起良好的習慣體系,優秀的自律意識從良好的生活習慣抓起。
1、以身作則,培養孩子對時間的感覺
孩子的時間觀念,是從實際的生活習慣逐漸培養起來的。
媽媽要善於為每天的生活習慣建立一定的規律,讓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成為一種固定的模式,迴圈往復。例如早上起來要先刷牙和洗臉、然後喝下一杯溫水、接著換衣服、摺疊床鋪,最後是吃早餐、出門等。
而爸爸就要成為這些生活規律的捍衛者,例如該起床了就不能賴床,鬧鐘一響就要起來跟孩子道早安。孩子的拖延症一般都是從賴床開始,而賴床的始作俑者很多時候就是加班很晚的爸爸。
另外,不管工作多忙碌,爸爸和媽媽都要保持家庭環境的井井有條,媽媽需要合理安排時間擦一下傢俱的灰塵、擺好沙發上的抱枕,爸爸回來的時候電腦包、襪子、鞋子不能亂放,以身作則樹立榜樣,讓孩子養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
三歲之後的孩子,一般都可以獨立完成自己玩具的收拾、鞋襪的擺放,這些事情爸爸媽媽們就不要代勞,要逐漸培養孩子的自我負責意識,學會從生活細節中掌控時間。
2、巧用家庭活動,培養孩子主人翁意識
自律能力強的人,都有極強的主人翁意識,這種主人翁意識也是我們要給予孩子的。
培養孩子的主人翁意識一般可以從週末的家務分工和假期外出旅遊兩個場景著手。
週末大掃除的時候,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安排相應的任務量給他,例如收拾自己的房間、衣櫃、書架,幫忙整理雜物間等。真正懂得參與家務勞動的孩子,不僅時間觀念會越強,對自己周邊環境的設計意識也更強,因為他們潛移默化會有一種思考習慣就是:如何給自己打造一個更舒適的環境。
制定家庭旅遊計劃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目的地的選定,然後將需要準備的事項、出發的時間、每天到達的地點告訴孩子,讓孩子將力所能及的事情提前準備,提醒孩子要按時出發,耽誤出發時間將極有可能耽誤整個行程。在旅遊過程中,可以賦予孩子“監督委員長”這樣的角色,督促大家按時起床、集合、出發,每次集合的時候讓孩子清點人數。
孩子的參與感,在於父母的用心。給予孩子更多拿主意、施發號令的機會,讓他知道自己具有掌控的能力,可以讓孩子更快成長。
3、分享生活勵志事例,堅定孩子信念
孩子年級尚小,各項自我把控能力還未成熟,容易定力不足。而生活習慣和自律能力的培養又有“前期興奮、中期痛苦、後期享受”的特點,所以,三番四次地重複提醒孩子是在所難免的,爸爸媽媽要多點耐心。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多與孩子分享因自律而獲得成功和喜悅的實際案例,例如本文所提及的柳傳志、王健林、喬布斯等知名企業家,讓孩子找到新的榜樣和期望。
自律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生活的細細錘鍊,也離不開心中“要變得更好”的信念,擁有越強的信念,孩子就越能忍受自我改變過程中的痛苦與反覆。
-
9 # 桔豬
奧數金牌得主做了師範學院的教師,就是墜落了嗎?我不認為!
如果一個人在人生的某一階段非常成功,而此後的生活和道路,沒有按照普羅大眾預想的那樣揚名立萬,很多人就會認為他是一個失敗的人。而一個天才的奧數金牌得主,最後過上怎麼樣的人生,才算不“墜落”呢?專心學術?獲取專業獎項若干?成名成家?
在星辰大海中行走過的人,在浩瀚宇宙翱翔過的人,最後一樣要回歸自己的本真。如果他們最後選擇走了一條風景優美,自己喜歡的鄉間小路。那他一樣是個牛逼的人,是個看過星辰大海,最後走入茫茫人海的牛逼人!
任何人啊,如果他兢兢業業做著和自己專業與興趣相關的工作,併為此感到幸福,充實。即使再也沒有如從前那樣獲得顯赫的成就,也真談不上“墜落”!一個人一輩子生活在峰值之巔,試問誰能做到!?普通人的峰值那麼低都無法企及,何況其他!
個人感覺,大約奧數金牌得主,不搞科研,不玩命創業,不移民不雞血不高大上,居然是個普通教師……這件事在記者眼中非常low了!所以這篇文章的作者在撰文之前,甚至在採訪付雲皓本人之前,就已經在腦海中形成了自己的觀點了。他隨後的採訪,素材選擇等等一系列行為,什麼掛科,什麼沉淪遊戲,什麼發展不全面……都只是為了印證自己的觀點。
付雲皓本科畢業於北大,後來在廣州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現在是廣東第二師範學院的一名教師。同時他依舊活躍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競賽中。
2009年中任中國國家隊觀察員,中國的6名選手全部獲得金牌,總成績位列世界第一。2016年任第57屆IMO選題委員會委員。自2009年起至2016年止,參與中國數學會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中國女子數學奧林匹克,全國高中數學聯合競賽,全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IMO中國國家集訓隊等比賽的命題閱卷工作,及IMO中國國家隊的訓練工作等共計20餘次,提供正式考題20餘道,模擬試題4套並做了5次講座。以上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可以看出他依舊從事著自己喜歡的,本專業的工作,並以此為驕傲。我感覺他真的很牛逼,是李白《俠客行》裡那種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牛逼!
行文至此,我倒真想不通。我們的社會真的需要那麼多天才嗎?兢兢業業的工作者已經真的被當做“沒出息”了?如果我們的孩子遇到曾經是奧數金牌得主的老師,我們難道不會發自內心的感到高興嗎?到底是付雲皓墜落了,還是我們的三觀墜落了呢?
-
10 # Wancheng
前幾天晚上讀周鴻禕的自傳《顛覆者》,他在裡面提到雅虎創始人楊致遠,於是我就順手查一下Jerry Yang的近況,大家談論起這位(墜落之後的?)企業家的語調,跟《人物》報道里那些提到付雲皓的外圍採訪,給我的感覺非常相似——如果你過去很牛逼,那麼就會給你預設一條發展路徑,你現在必須繼續牛逼,將來還要更加牛逼才好,不然就會換來一聲嘆息,如同去年流傳很廣的那篇《好人張朝陽》一樣。這都是受眾喜歡的故事模型,天才橫空出世,亦或,泯然眾人矣,如同王安石老先生寫過的《傷仲永》。
-
11 # 萬鈴
“奧數”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打從小學低年級開始的思維訓練到中高年級的各項競賽,無非想在小升初脫穎而出,進入重點中學,繼而參加中學的各項競賽,爭取名校保送和自主招生的資格。這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選材方式使得孩子們打小就很難享受學習的樂趣,也對他們將來的人生觀造成畸形的影響。是到該反思的時候了,真正的教育是培養孩子們能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目的不是學會知識,而是學習一種思維方式——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學會思考、選擇,擁有信念、自由,是獲得幸福的終極能力!
-
12 # 物本心性
傷仲永……,誰又不是傷仲永呢?
學習、求知、解惑,本就是一生的使命,可我們只把它當做敲門磚。無論你怎麼樣定義這個“門”的級別,最後還不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拿這種事評頭論足——說別人,易;問自己,難。甚至用這種事水煮教育,太簡單粗暴了吧。
-
13 # 十萬個魏什麼
#付雲皓#少年姚明很有籃球天分,國家大力培養,多次取得很好成績。在國家隊訓練了兩年,他沉迷遊戲,不好好訓練,體重變成260斤,被國家隊開除了。後來,在關心他的人走後門下,成了一名學校籃球館保潔員。別人批評他浪費了天分,可惜了。他反駁道,我把籃球館衛生做好,也是為國家做貢獻。我成今天這個樣子,怪教練沒有沒收我電腦,同宿舍的去訓練不叫我。
-
14 # 三木寶寶1
我對【奧數比賽】這塊領域不太熟悉,是不是一種少年比賽,如果是,那就是一個人他的少年時代和青年時代不能同日而語。這位奧數天才獲得兩屆金牌,可以想象他在各方面高度壓力下,他的天資得到了最大化的抽取,少年當他還是稚嫩的時候,外界還是他的主宰。我看到許多孩子,參加完高考,一切就都鬆弛了下來,似乎學習已經到了終點。太緊張了,完全是刺刀見紅的感覺。我們的大學是自主性的,一切靠自覺,一緊一鬆,你說讓這些孩子怎麼做。有壓力有動力的,繼續奮鬥,逃脫出束縛的,終於有了自主的愉悅。這就是大學出現了差強人意的結果。一切都是教育模式的僵化,加上社會的因素,改造起來也不是一朝一夕,所以也不要對一種現象大驚小怪,發生的事情自然有它的土壤。
-
15 # CSER8899無問西東
在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能連續兩年拿到金牌,這麼多年在國內並不多見,好像只有三個人拿到過金牌。付雲浩是北大才子,談及北大,世人眼裡畢業後的學子一定是功成名就,否則就有點可惜的味道,就像本文的題目一樣《奧運天才墜落之後》。
首先,我得談談這個題目,很吸引人,尤其是墜落一詞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究竟是如何個墜落?吸毒?殺人放火?還是做了什麼驚天動地忤逆之事?都不是。他只是遵循自己的內心:做了一名普通大學的教授!作者為什麼會用墜落一詞呢?目的只有一個:博人眼球。
俗話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大千世界,人和人的價值觀迥異,沒有人規定北大畢業的奧運天才就必須幹什麼,前幾年轟轟烈烈的北大才子賣豬肉,今有付雲浩普通二本當數學老師,說不定過幾年又有北大才子當農民呢?這完全取決於個人追求,別人真沒必要評頭論足。
當然,世俗的眼光,覺得奧運天才當老師有點低就了,不可否認付雲浩數學肯定天賦過人,如果搞個研究說不準會有什麼成果,搞研究肯定比老師要體面的多,在他的迴應中,似乎人家很樂意平庸,做個平凡的人,過平淡的生活,這種心態在人心浮躁,功利心太強的今天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綁架別人的價值觀呢?
-
16 # 冰海美人魚
這也不算什麼墮落吧,我閨女當年奧數集訓時,她的教練就是個奧數金牌獲得者,保送上的清華,後來也就是中學當個數學老師,順便培訓一下參加奧數競賽的孩子們,沒什麼好不好的,競賽內容和現實需求根本是兩碼事,能一路堅持直達頂峰的畢竟是極少數,大多數都得向生活妥協,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放棄自己喜歡的很多東西,這也是學校和社會最根本的不同吧
-
17 # 媽咪讀呀
天才有天才的道路,我們別用自己的尺碼去衡量所謂的成功或者失敗。
我身邊也有一個天才。我叫他A。A畢業於我們城市裡最好的中學,可是連高考都沒過。呵呵,不是沒考上,人家是保送的,不需要考。他同樣也出身教育世家。爸爸是大學經濟系教授,奶奶是數學老師。
據說他小時候唸到小學3年級的時候,老師告訴家長“這孩子沒救了,數學爛掉渣”。老師沒想到的是,有一天A忽然開竅了,人生像開掛了一樣,一路劈殺,拿奧數獎盃拿到手軟。開家長會時,A的老師話鋒就變成:我一直覺得這孩子特別有天賦,只是當時沒顯露出來。
A後來保送清華大學,又代表清華大學參加國際數學建模大賽,也拿了很好的名次。與付同學不一樣。A的其他科目都很好。在碩士畢業的時候,A參加了世界頂級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利的招聘。亞太區大概就招兩個人。他跟我說:“最後一道考題,是不用數學定理,如何證明勾股定理。”我相信你跟我一樣,每個字都懂,組成句子就看不懂了。
對A這種天才來說,解這種題也如囊中取物。但是,這傢伙居然拒絕了摩根斯坦利的offer。原因是他想報的職務是經濟分析師,而對方卻給了另外一個職務。我當時很替他捉急:“你可以先進去,然後再換崗位啊!”A明確表示,去就只去他心儀的崗位。所以,天才的腦回路跟我們普通人真的不一樣。他們……真的……太一根筋。
後來我和A有幾年沒聯絡。幾年後得知他的訊息,去了著名的某培訓學校,廣告詞是“學廚師,找x東方”那個同名的地方。教學科目除了數學還有gre、gmat等等。再過幾年,他又去了美國,也在教數學。
A最終走上了教師的老路。和付同學一樣,他既沒有在數學研究領域繼續深耕,也沒有創業或者轉行。如果當時他答應投行的那個offer,曲線救國,他現在應該在華爾街拿著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數字。機會錯過就是沒了,錯過了人生的境遇就不一樣了。
所以我一直以為,上帝很公平,他給了你某一方面的天賦,就拿走了你另外一方面的能力,也許是社交能力、好口才、高情商。但我們不必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所謂天才的隕落。比如A,就算他沒去投行,現在只不過投身奧數當老師。他每年掙的錢已足夠在2線城市買一套房。
天才不會隕落,他只是沒有到達我們以為的制高點。人生很弔詭的,有一天當他們開掛,說不定又是另一段傳奇的人生。
-
18 # 愛數學做數學
我的看法是,付雲皓的人生之路走了多遠了,到終點了嗎?還未到蓋棺論定的時候吧?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
但無論如何,我們看到,他的確走了一段彎路。
從付雲皓身上,我看到了一個以奧數為樂趣的天才少年,思考的是他為什麼走彎路了,僅僅歸咎於遊戲嗎?其實這背後折射出付雲皓的人生髮展中,缺少價值觀的正確引導,這些原本是應該由他的父母,身為教師的父母來完成的,可惜,奧數光環太盛,一分遮百醜,相信他父母、老師、同學被它迷惑了雙眼,以為這就是成功之路,僅僅憑著奧數金牌,便可橫行天下,從這個意義上說,傷仲永的例子並不完全符合他。
這是一個偏才,現實社會中提供了他發展的空間,但是他自身的行為又限制了他的發展空間,人是一種社會動物,其行為必須符合社會準則,任何人都不可能超然於外,無論多有才。他的大學前的生涯,可以說是非常順利,因為這個階段憑分數,可以獲得無數榮譽,倍感成功。但轉折點從大學開始,中小學階段沒有受到正確的價值觀引導,這時開始逼債了。
進入天才相對集中的北京大學數學科學院,他的優勢並不如以往那麼明顯,相應的,成就感也減弱,在那裡,除了天份,更要求勤奮,吃老本註定是走不到最後的,因此,失落之餘,遊戲便成了最好的解脫工具,從付雲皓在北大期間的學習經歷來看,恰好是這一理論的真實寫照。而他在北大期間,並沒有一個他終身追求的目標,這也正是他極易被遊戲吸引的重要原因。當然,我更期待他經歷這段彎路之後,重新振作起來,確定好人生規劃,畢竟還不算太晚,大事仍有可為。
天才,仍然建立在勤奮基礎上。
-
19 # 農人悅讀
我更喜歡付雲皓的迴應,從他的迴應中,我看到一個踏踏實實的人。
-
20 # 毫米
二、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選擇走什麼人生道路。被命運洪流裹挾的我們,人生境遇有極大的偶然,有時掙扎亦只是徒勞——但這並非什麼可羞恥的事,無需解釋。
不過,這篇專訪確有很多措辭不妥處。如標題中“墜落”一詞,就容易被人誤讀為“墮落”,因而產生了不好的聯想。還有“二本師範生聽不懂初中數學”這種毫無根據的侮辱性語言,更令人心生反感。
對於付雲皓的人生經歷,專訪通篇流露出“傷仲永”式的惋惜,甚至刻意將配圖處理成黑白色調,以渲染付雲皓的悲情人生。
付雲皓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對方這種帶有主觀偏見的隨意解讀。他在迴應長文中,再三強調,他很滿意目前的生存狀態,覺得他的工作很有意義。
那麼,付雲皓的人生到底是不是仲永式的“墜落”?我認為是。如果付雲皓沒有被拔苗助長,而是按部就班地學習,打好紮實基礎,就算沒有進入清華北大,他的數學天賦,未必便沒有充分發揮的機會。
世界是普遍聯絡的,數學也不能脫離其它學科孤立地發展。如付雲皓這樣,將絕大部分精力用於奧數學習而不顧及其它,很快就會觸及個人能力的天花板。
但,這樣的結果,並非付雲皓自己一人造成的。正如仲永父親“不使學”一樣,我們的奧數競賽,要對此負主要的責任。
奧林匹克主義原則中有一句話:“要使每個人都享有體育運動的可能性。”奧數競賽同樣該如此,激發每個人熱愛數學並學習數學的熱情。
可是,無論是體育奧賽還是數學奧賽,為了名次,為了虛榮,我們卻把有天賦的孩子,培養成了比賽機器,而不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有些女子舉重、相撲運動員退役後,很難獲得一個正常的人生。於她們來說,曾經的輝煌,其實只是悲劇人生的註腳。
付雲皓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
不過,付雲皓也無須髮長文駁斥。成功者擁有所有光芒,但失敗者卻佔了絕大多數。坦然面對失敗,是一個成熟男人應有的姿態。
當然,一個人默默舔舐傷口的日子,誰都有;不願參加同學會,羞見故人的心情,我們感同身受。
但,我們終需走出,而不能一輩子生活在過去的陰影中。如果有人揭開那個傷疤,還會痛得哇哇大叫,或敏感地掩飾,那就是,傷口仍未癒合。
付雲皓,願你洗去塵埃,光潔如初,找到真正的人生支點。
回覆列表
看到這樣的孩子,心中最多的是扼腕。其實像這樣的孩子在大學裡真的非常多,只是文中的付雲皓是個特別突出的個例。大學裡,很多孩子(特別是那些來自填鴨式教育的所謂重點高中)進入大學後,常常會被很多外界的因素所吸引,整天打遊戲、談戀愛什麼的,功課掛滿紅燈。等到大二醒過來,卻發現自己已經來不及了,所以索性破罐子破摔,繼續墮落下去。
所以,我一直都會呼籲,學生的主要任務從來就是學習。小學如此、中學如此、大學更是如此。從小,家長和學校都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不是父母和老師想要什麼。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知道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學習才會有真正的動力。
其實,付雲皓畢竟頂著冠軍的光環,畢竟有過人的數學才能,所以才能在這樣的大學背景下,還能有人願意拉他一把,幫他完成碩士和博士階段的學習。而更多更多的學生,卻是早早地倒在了大一的那個暑假,繼續著與其高考成績完全不對等的人生。
我們需要的是熱愛學習的下一代,而不是將學習作為謀生手段的機器人。只有熱愛學習,終生學習,才可能產生下一代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