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LL-I和IPB指的是編碼方式,畫面憑肉眼是很難看出差別的。影片是由一幀幀影象組成,最理想的狀態是每一幀都記錄著最高的畫面資訊量,但是這種“完整”的記錄方式得到的資料量是異常龐大的。
要想適應主流的傳輸頻寬和儲存容量就必需想辦法把資料量壓縮,同時又要減少畫面質量的犧牲,這時候ALL-I和IPB兩類壓縮編碼方式就應運而生了。
2、ALL-I稱為幀內壓縮,屬於只針對每一幀影象來壓縮的方式,就像在用PS處理圖片時,可以在不影響畫面效果的同時把圖片體積壓縮小,ALL-L也是類似的。ALL-I在壓縮時並不考慮幀與幀之間的關係,只老老實實的單獨處理每一幀影象。
3、IPB稱為幀間壓縮,屬於針對幀與幀之間有關係的部分進行壓縮的方式。在影片中幀與幀之間有關係的部分其實指的是多幀畫面上相同的和不相同的部分。
比如一段影片,如果背景沒有變化,只有中間的人在動,那麼這段影片中相同的畫面部分就是背景的區域,不同的部分就是動來動去的人,IPB在壓縮這段影片時只在關鍵幀記錄完整畫面,而過渡幀則只記錄變化的內容,這樣可很大程度壓縮影片的體積。
4、從壓縮體積的效果來看,IPB生成的影片體積要更小,更適合節省空間的儲存。但是由於很多幀資料都並不完整,解碼時需要重新插值生成,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CPU工作量,並且生成的幀並不一定完全與原始畫面相同。當然,由於影片是一直流動播放的,微小的差別肉眼很難看出。
5、而ALL-I由於每一幀都老老實實記錄了下來,即使每幀都做了壓縮,其總資料量還是相對較大的。當然,這種方式也保留了畫面的原始性,在資訊的還原上更可靠一些。
6、比較流行的說法是,ALL-I更適合後期編輯,而IPB更適合節省空間儲存。但事實上並不一定如此。
比如壓縮得非常厲害的ALL-I在後期調整的空間上就不會比IPB好,因為每一幀的資料如果壓縮太多,留給後期調整的空間就沒有了,這點和圖片處理是一樣的。當然,單反上的ALL-I倒是沒有壓縮太多,還是算可靠的。
1、ALL-I和IPB指的是編碼方式,畫面憑肉眼是很難看出差別的。影片是由一幀幀影象組成,最理想的狀態是每一幀都記錄著最高的畫面資訊量,但是這種“完整”的記錄方式得到的資料量是異常龐大的。
要想適應主流的傳輸頻寬和儲存容量就必需想辦法把資料量壓縮,同時又要減少畫面質量的犧牲,這時候ALL-I和IPB兩類壓縮編碼方式就應運而生了。
2、ALL-I稱為幀內壓縮,屬於只針對每一幀影象來壓縮的方式,就像在用PS處理圖片時,可以在不影響畫面效果的同時把圖片體積壓縮小,ALL-L也是類似的。ALL-I在壓縮時並不考慮幀與幀之間的關係,只老老實實的單獨處理每一幀影象。
3、IPB稱為幀間壓縮,屬於針對幀與幀之間有關係的部分進行壓縮的方式。在影片中幀與幀之間有關係的部分其實指的是多幀畫面上相同的和不相同的部分。
比如一段影片,如果背景沒有變化,只有中間的人在動,那麼這段影片中相同的畫面部分就是背景的區域,不同的部分就是動來動去的人,IPB在壓縮這段影片時只在關鍵幀記錄完整畫面,而過渡幀則只記錄變化的內容,這樣可很大程度壓縮影片的體積。
4、從壓縮體積的效果來看,IPB生成的影片體積要更小,更適合節省空間的儲存。但是由於很多幀資料都並不完整,解碼時需要重新插值生成,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CPU工作量,並且生成的幀並不一定完全與原始畫面相同。當然,由於影片是一直流動播放的,微小的差別肉眼很難看出。
5、而ALL-I由於每一幀都老老實實記錄了下來,即使每幀都做了壓縮,其總資料量還是相對較大的。當然,這種方式也保留了畫面的原始性,在資訊的還原上更可靠一些。
6、比較流行的說法是,ALL-I更適合後期編輯,而IPB更適合節省空間儲存。但事實上並不一定如此。
比如壓縮得非常厲害的ALL-I在後期調整的空間上就不會比IPB好,因為每一幀的資料如果壓縮太多,留給後期調整的空間就沒有了,這點和圖片處理是一樣的。當然,單反上的ALL-I倒是沒有壓縮太多,還是算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