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峰峰說史

    大明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少時愛讀書有智謀,後投靠朱元璋,跟隨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比肩漢代丞相蕭何。一路升官可以說位極人臣。對於朱元璋的發展壯大和大明的成立,帝師李善長立下了赫赫功勞,朱元璋本人對其也一直很尊重並常常不稱呼名稱而呼先。

    早期的李善長為朱元璋考察人才、治理地方、籌措糧草並籌謀劃策,立下汗馬功勞的同時也獲得朱元璋的絕對信任,以致把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交給其處理。李善長通曉典故,裁決事務非常迅速,又善於辭令,足智多謀又善於協調朱元璋部下各將領之間的關係,是朱元璋陣營名副其實的二把手。雖然很優秀但卻不是完人,相反私心還很重,尤其是打擊異己和培植親信更是不遺餘力。其與半仙劉伯溫相鬥一生,就是擔憂劉伯溫搶佔了自己的位置和地位,大力扶植胡維庸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卻忽略了胡維庸的貪婪自私,從而導致其晚年因胡維庸案而不得善終。 作為胡維庸的老師和引路人,可以說要不是李善長的極力栽培和引薦,胡維庸想要獲取朱元璋信任和認可根本不可能。李善長利用自己帝師的身份,淮西集團的扛把子,極力向朱元璋推薦胡維庸的才能和謀略,並不斷傳授胡維庸如何與老朱相處的秘訣和要領,以致在李善長卸任大明第一任丞相後朱元璋第一個想到的接人者竟然是胡維庸。又是李善長暗示淮西勳貴不斷再朝堂造勢,自己巧使妙計突出胡維庸,讓其如願以償的當上了中書省丞相。可胡維庸膽子太肥李善長護不了,他欺上瞞下貪贓枉法不說,竟然想著結黨營私圖謀不軌,對於殺伐決斷的朱元璋來說是絕對不可忍受的。

     其實李善長曾經牽扯到胡惟庸一案中,胡惟庸案在明朝時期非常有名,也是典型的誅殺叛黨的例子,當時只要和此案有所牽扯的官員基本上都被除掉了,可是當時明明有人檢舉李善長和此案也有關,可是朱元璋卻隱忍不發。這不是朱元璋不想懲治他,而是念及李善長的功勞,不然也不會給與李善長極高的榮譽和地位,甚至把女兒臨安公主下嫁其子李祺,授為駙馬都尉。甚至朱元璋在得知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是胡惟庸的人,雖然當時有真憑實據,但是因為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朱元璋再次隱忍了。

      可李善長的政治水平再晚年有點短路,不僅不知道急流勇退明哲保身道理,反而越發的高調跋扈。要知道同期知名謀士劉伯溫就一個勁的想法辭官歸隱,李善長卻認為自己有朱元璋的信任和倚重,絲毫沒有收斂自己的驕縱跋扈。不僅私自向湯和借兵擴建宅邸,更是給獲罪的親人故舊求情。要知道朱元璋一生雷厲風行,晚年尤其痛恨權貴跋扈,就連駙馬都尉歐陽倫因為走私點茶葉都敢處死,李善長竟敢染指軍隊和帝國治理,這對朱元璋來說是絕對不可以接受的。

      後來朱元璋又獲得確鑿證據,自己一生頗為信賴的先生在獲得胡維庸意圖謀反時,卻不揭發檢舉,而是徘徊觀望,心懷兩端,大逆不道。當時正好有人說將要發生星變,會有災禍發生,占卜的結果是災禍應當降臨在大臣身上。平時李善長得罪過的大臣們都紛紛出來檢舉揭發李善長的罪狀,後來朱元璋新賬老賬一起算,除了李善長本人,他的妻、女、弟、侄四家有70餘人被株連至死,唯一倖存的是他的兒子李祺。李祺因為娶了朱元璋的女兒,是駙馬,總算被賜恩免死,但也要和公主一起被髮配。李祺的兩個兒子(應該尚屬少年),實際上也是朱元璋的外孫,也因為沾公主的光,才沒有受這個慘案的牽連。

      

  • 2 # Zzz虛空索敵

    李善長之所在古稀之年被殺,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是黨爭激烈,演變成威脅皇權。

    以李善長、胡惟庸為代表的淮西黨,與劉伯溫為代表的浙東黨,相互爭鬥,起初只是黨爭,後來演變成威脅皇權的地步。

    李善長雖然退下來,但並沒有閒著,他想透過扶植胡惟庸,來遙控朝政。

    李善長和胡惟庸還透過結親,建立緊密關係,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之子李佑,就是胡惟庸的侄女婿。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因謀反被誅殺,受牽連而處死者甚多,但李善長免於被株連。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發李存義父子(李善長的弟弟及侄子)實為胡惟庸的黨羽,明太祖下詔免死,將他們安置在崇明,而李善長卻沒有表示感謝,太祖因而積恨在心。

    二是包庇胡惟庸,隔岸觀火,禍從口出。

    胡惟庸一夥勢力意欲圖謀大事,曾親自找退休的李善長商議,李善長開始很驚駭,後來居然說:“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 !”(我已經老了,等我死之後,你們再去幹吧!)

    這種大逆不道的話能說麼?這話缺乏政治智慧的胡話,傳到朱元璋耳朵裡,不是找死麼?

    隨後又有人告發李善長包庇胡惟庸,隔岸觀火,說:“將軍藍玉率軍出塞,到捕魚兒海時,俘獲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封績,李善長卻匿而不報。”

    三是功高震主,還不檢點,犯了帝忌。

    朱元璋以微末之身得江山,十分不易,所以當上皇帝后,對驕兵悍將本就疑心重重,害怕自己死後,朱家子孫鎮不住這些元老功勳,而李善長曾作為開國丞相、文官之首,首屈一指,德高望重,門生故舊遍佈,縱然辭相依然影響力巨大。

    而且李善長還是個“不檢點”的皇親國戚,平時屢屢違制,犯了帝忌,殺他只是朱元璋長久心中憤恨的爆發。

    有一句話叫:不忘初心,放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李善長和朱元璋在創業時,也曾是一對和諧君臣,形影不離,是同甘共苦的戰友,可是當人一旦獲得了高位,獲得了權力,就會像著了魔一樣,迷失相遇時的初心。

    明朝立國之初,朱元璋一段話親評李善長:

    “朕起自草莽間,提三尺劍,率眾數千,在群雄的夾縫中奮鬥,此時李善長來謁軍門,傾心協謀,一齊渡過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間,練兵數十萬,東征西伐,善長留守國中,轉運糧儲,供給器械,從未缺乏。又治理後方,和睦軍民,使上下相安。這是上天將此人授朕。他的功勞,朕獨知之, 其他人未必盡知。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

    後來,一個成了九尊至尊,一個成了開國丞相,都是權勢赫赫,但二人卻漸行漸遠,再也找不回那份初心和信任。所謂“屁股決定腦袋”,權力是催人瘋狂的春藥,也是催人毀滅的毒藥。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黨羽被追責,朱元璋將已76歲高齡的李善長,連同其妻女弟侄70餘口,一併處死。血流成河,令人深思!

  • 3 # 青年小琦

    因為李善長不忠心,李善長辭官以後,朱元璋賜封地杭州大宅養老,有一年,淮西老將們和藍玉將軍給李善長寫了一封書信,信的內容是他們看朱元璋要卸磨殺驢,高鳥盡 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 要殺掉這些和他一起打天下,出生入死的功臣們 ,為太子繼位,掃清障礙,他們要反了朱元璋,奪取天下,請李善長到時入朝在為宰相,李善長沒有回信,也沒有把此時揭露告訴朱元璋,後來朱元璋知道了此事,所以一同治了李善長的罪

  • 4 # 鄧壇拜將

    晚年的朱元璋雖然有些昏聵,對於有功之臣大肆株連,但是,殺李善長應該是他當時在氣急之下所做的決定,事後還是有些許的悔意的。

    晚年的朱元璋為何讓朱元璋不滿?

    洪武二十三年,晚年的李善長想將府中的宅子重新修繕,當時的他已經七十七歲,已不再擔任要職,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再加上以前的部下也使喚不動了,於是他就想到了自己的老友湯和。湯和也爽快答應了借三百士兵給他修房子,但沒想到是湯和還把這事告訴了朱元璋,朱元璋雖然沒有處理他,但心中的小疙瘩,還是逐漸的隆起。

    同年四月,李善長家做親戚丁斌因胡惟庸案牽連被抓,即將被髮配邊疆。李善長多次向朱元璋求情將其赦免,此舉徹底激怒了朱元璋,於是命人嚴加審問丁斌。

    據丁斌交代,李善長的弟弟李存跟胡惟庸交往甚密,時常來往。就在胡惟庸意圖謀反期間,曾派李存義勸說過李善長,期初李善長是堅決拒絕參反對的,但是在多次的勸說下,李善長說了一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我已經老了,不想再折騰,等我百年之後,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正是牆倒眾人推啊,之後又有人告發,說李善長隱藏了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的信件,他的奴僕盧仲謙等,也站出來檢舉李善長與胡惟庸之間有禮尚往來,經常私下竊語。在這樣背景下,以朱元璋暴虐的性格,不殺李善長才是怪事。

    為什麼說朱元璋後悔意呢?

    李善長死的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國用曾上書朱元璋,意思就是說:李善長作為大明開國第一功臣,自己已經位極人臣,兒子也娶了公主,子孫後代榮華富貴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就算他參與胡惟庸的謀反,事成後也就跟現在差不多,以李善長的聰明不會不知道這個情況,實在沒必要參與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現在李善長已經死了,多說無益,希望朱元璋可以吸取教訓。

    這就是赤裸裸的指責朱元璋了,按老朱的性格肯定要把他下獄審問,看看他是不是李善長的同黨。奇怪的是,朱元璋收到奏章後,並未對王國用做任何處理,不了了之。我想老朱對殺李善長確實是有了後悔,但是他是不會承認自己有錯的,不了了之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晚年的李善長或許也不復當年的才智,不然他不會一次次的去激怒朱元璋,與其說是朱元璋殺了李善長,倒不如說是李善長親手把自己葬送更加貼切。

  • 5 # 場主大叔

    過河拆橋,卸磨殺驢,這是很多中國君主的通病。家天下的弊端,就是以自己一家一族的私立,凌駕於國家民族利益之上。過河拆橋者,多是害怕昔日一起出生入死的哥們,保不準會起了歪心思,來動自己家天下的乳酪。再者,新朝建立後,不少功臣居功自傲、為非作歹、欺凌百姓、霸佔民產等種種惡行,數不勝趁。而李善長,正屬於居功自傲者。以朱元璋對貪腐的毫不留情性格看來,李善長已是罪不容誅。於是,刑場上咔嚓了斷,就是李善長的最終歸宿?

    有人說,殺李善長是為了接班人順利接班,這是明顯的謬誤論斷。李善長被殺,是1390年五月,那個時候,太子朱標還活蹦亂跳,身體好的很,威信高極了。而已經七十多歲的文官,不可能對朱標產生威脅。在李善長被殺的前一個月,也就是1390年4月,朱元璋的第八子長沙王朱梓自焚而死,原因是被打成胡惟庸一黨。很明顯,李善長的死也是這個原因,誰讓他是胡惟庸的親戚呢。

    朱元璋濫殺功臣,始於太子朱標去世後,也就是1392年以後。比如大將藍玉,就是1393年被殺,還有大將傅友德,1394年被殺。有人會說,朱標去世之前,朱元璋陸續殺了不少大將。沒錯,這些人大多是1380年胡惟庸案受牽連者,屬於謀反罪,跟朱老八和李善長差不多。李善長與蕭何一樣,搞後勤保障是把好手,帶兵和治國都不是強項,這樣的人,決不可能挑頭造反。再者說,都77高壽的人了,李善長就是有這個心,也沒這個力了。

    李善長,明開國第一功臣,論其地位,可比肩漢之蕭何,洪武三年進封南韓公,洪武二十三年捲入胡惟庸案被誅。胡惟庸謀反不是冤案,牽連出來的李善長自然也不冤枉。可以說出“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這種態度,足以讓朱元璋起殺意了。他全心相信的李善長終究不是蕭何。

    至於說他已經是第一功臣,不可能默許胡惟庸的,是自己蠢。他在朱元璋手下,有百般禁忌,不可以做的事有很多。但換個人就不一樣了,可以隨意貪汙、欺壓良善,而且不用提心吊膽的過日子。換誰去都會覺得造反更好的,至於沒有成功,是另外一回事。

    朱元璋晚年時,像李善長、劉伯溫、呂昶等打江山的文臣智囊以及徐達、李文忠、傅有德、廖永忠、湯合等武將也都趨於暮年。要殺掉這些能臣武將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朱元璋接班人朱標的早死,皇太孫朱允文的弱小……

    暮年的李善長雖是暮年但影響力仍然很大,宰相門下更是遍佈天下,暮年的朱元璋更擔心的是後繼之君震不住曾經和自己打天下的這幫淮西勳貴,這

  • 6 # 職追不捨

    李善長雖然已是暮年,但是在朝廷多年,已經門生故吏遍佈全國,而且是淮西勳貴之首,驕兵悍將之流;朱元璋為後世之君捋清荊棘,交給後代子孫一個朗朗乾坤,即位坦途。必須殺之……

  • 7 # 口水雜談

    過河拆橋,卸磨殺驢,這是很多中國君主的通病。家天下的弊端,就是以自己一家一族的私立,凌駕於國家民族利益之上。過河拆橋者,多是害怕昔日一起出生入死的哥們,保不準會起了歪心思,來動自己家天下的乳酪。再者,新朝建立後,不少功臣居功自傲、為非作歹、欺凌百姓、霸佔民產等種種惡行,數不勝趁。而李善長,正屬於居功自傲者。以朱元璋對貪腐的毫不留情性格看來,李善長已是罪不容誅。於是,刑場上咔嚓了斷,就是李善長的最終歸宿?

    有人說,殺李善長是為了接班人順利接班,這是明顯的謬誤論斷。李善長被殺,是1390年五月,那個時候,太子朱標還活蹦亂跳,身體好的很,威信高極了。而已經七十多歲的文官,不可能對朱標產生威脅。在李善長被殺的前一個月,也就是1390年4月,朱元璋的第八子長沙王朱梓自焚而死,原因是被打成胡惟庸一黨。很明顯,李善長的死也是這個原因,誰讓他是胡惟庸的親戚呢。

    朱元璋濫殺功臣,始於太子朱標去世後,也就是1392年以後。比如大將藍玉,就是1393年被殺,還有大將傅友德,1394年被殺。有人會說,朱標去世之前,朱元璋陸續殺了不少大將。沒錯,這些人大多是1380年胡惟庸案受牽連者,屬於謀反罪,跟朱老八和李善長差不多。李善長與蕭何一樣,搞後勤保障是把好手,帶兵和治國都不是強項,這樣的人,決不可能挑頭造反。再者說,都77高壽的人了,李善長就是有這個心,也沒這個力了。

    李善長,明開國第一功臣,論其地位,可比肩漢之蕭何,洪武三年進封南韓公,洪武二十三年捲入胡惟庸案被誅。胡惟庸謀反不是冤案,牽連出來的李善長自然也不冤枉。可以說出“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這種態度,足以讓朱元璋起殺意了。他全心相信的李善長終究不是蕭何。

    至於說他已經是第一功臣,不可能默許胡惟庸的,是自己蠢。他在朱元璋手下,有百般禁忌,不可以做的事有很多。但換個人就不一樣了,可以隨意貪汙、欺壓良善,而且不用提心吊膽的過日子。換誰去都會覺得造反更好的,至於沒有成功,是另外一回事。

    朱元璋晚年時,像李善長、劉伯溫、呂昶等打江山的文臣智囊以及徐達、李文忠、傅有德、廖永忠、湯合等武將也都趨於暮年。要殺掉這些能臣武將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朱元璋接班人朱標的早死,皇太孫朱允文的弱小……

    暮年的李善長雖是暮年但影響力仍然很大,宰相門下更是遍佈天下,暮年的朱元璋更擔心的是後繼之君震不住曾經和自己打天下的這幫淮西勳貴,這幫驕兵悍將必然威脅朝廷的統治。外加上胡唯庸的亂整,藍玉的狂躁。這些人並不年輕,若被培養了三十幾年的朱標活著這些人縱然有再大本事朱元璋也是不怕的,可悲的就是接班人換了才有下來的一系列大動作,功臣良將收拾待淨培養新帝的新團隊。

    朱元璋殺李善長的理由很簡單,無論是太子朱標,還是後來太孫朱允炆,都性格偏軟,朱元璋不放心自己死後,還留有一幫戰功赫赫的功臣當朝,因此他要想方設法把那些舊臣殺掉,以為朱家江山永固鋪平道路,而李善長才能出眾,堪比漢代蕭何,當然不能留著了。

    朱元璋方面:李善長是朱元璋的同鄉,皆為淮西人。建國初大封功臣,功勞最大的六人冊封為公爵,其中五人都是戰功卓絕的武將,唯獨李善長是沒有戰功的文官。雖然朱元璋依靠淮西集團起家,但登基後,這個羽翼豐滿的政治集團就成為朱元璋的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李善長作為淮西集團的文臣頭子,經過多年經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勢力。所以,朱元璋對李善長防範劇增。

    李善長是明朝開國功臣之一,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打天下,可以比肩漢代丞相蕭何。所以,朱元璋對李善長也十分器重,洪武三年,李善長任中書左丞相,進爵南韓公,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既然朱元璋對李善長那麼信任,卻為什麼在李善長晚年的時候還要殺他呢?今天我就和小夥伴們聊聊這個問題。

    李善長方面:洪武四年,已經位高權重的李善長以體面致仕(退休)的方式,交出了左丞相的權位,但他身離官場卻還時常迷戀於權勢,以至於在朝堂的影響力依舊很大,而且老謀深算的李善長和忠厚老實的湯和不同,李善長是以謀略起家的,他的謙退只會被朱元璋認為是一時的韜晦之計,越這樣越讓人不放心。所以,即便李善長退休,他依舊遭到朱元璋的猜疑。

  • 8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答案:朱元璋殺掉李善長,是因為李善長不知進退,不知好歹。

    一次曖昧的談話

    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對於權力慢慢的從渴望到達了變態的地步。簡而言之,這個時候的朱元璋似乎不願意別人把權力掌握在手裡,只希望所有的權力都在自己的手上,只有這樣才能睡得安穩。

    這一點可以從朱元璋在任用胡惟庸,七年之後把胡惟庸連帶著丞相一腳踹下去能夠看得出來。按照湯和的說法,自從朱元璋當上上位之後,就已經不再是個窮小子了;自從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沒有人能夠猜透他的心思了。

    但是這裡的沒有人,有兩個人除外,第1個人是劉伯溫,第2個人是李善長。

    劉伯溫知道朱元璋所顧忌的,所以及早的退出了政治圈子,只不過因為劉伯溫太過於聰明,終究給自己留下了隱患。

    但與之對比的是李善長知難而進,儘管他知道朱元璋的顧慮,可是也沒有在意這一些,因為相比於朱元璋的顧慮而言,權力才是他最渴望的。

    朱元璋這句話儘管說的是自己的齋戒事情,可是拿小眼睛一直瞅著李善長,李善長全身都是汗,渾身止不住的發抖,點頭稱是。

    但凡是個傻子,都能夠明白朱元璋這句話的意思。

    為了描繪得更加形象一些,我們把那句話摘錄下來。

    所以常自檢點,凡事必求至當

    但是在此後的幾年裡面,李善長仍然當著他的左丞相,仍然把握著權力,絲毫沒有退步的意願。

    直到若干年之後,李善長排擠走了劉伯溫,把胡惟庸扶持起來,這個時候他才願意退隱江湖。

    歸隱江湖後的李善長

    人都是會變的,更何況當初名號響噹噹的左丞相。

    講到這裡我們還需要點明一下,這個左丞相指的是丞相里面的最高等級。因為在古代論官員的品階等級的時候,往往以左為貴,所以我們經常能夠聽到左將軍、左丞相這樣的言論。

    李善長走了,但是有另一個人來了,那個人就是胡惟庸。

    而這個時候朱元璋是什麼態度呢?我們繼續來看。

    公之智略,上所疑也。

    簡單來講,因為李善長太聰明瞭,小心思太多了,即便他離開了政治圈子,朱元璋依然在懷疑他。

    而這個時候李善長又接連做了好幾件非常愚蠢的事情,最終為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

    比如當胡惟庸找到李善長,探討怎麼對付朱元璋的時候,李善長的表態模稜兩可。再比如李善長未經朝廷允許,私自向湯和借了300兵丁,來給自己修建府院。

    在這裡我們需要點名一下:兩個人的兩個不同態度。

    李善長直接把兵丁借過來了,並且蓋了一座大房子,樂呵呵地住了進去。

    湯和拍著胸脯說:這事包在我身上了,我給你調兵來,可是這300士兵一到李善長的家裡,他扭頭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朱元璋。什麼兄弟友情,什麼為老不尊,通通都是扯淡,保命才是最重要的。

    歷史上真正的李善長

    我們去檢視明史的時候會發現:歷史對於李善長的評價不高,甚至有點貶低的意韻。

    外寬和,內多忮刻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指的是李善長表面上看起來寬厚,但是實際上壞心眼賊多,而且願意給人家使絆子,看不慣別人飛黃騰達。

    這句話可以綜合概括李善長後半生,但是李善長的前半生並不能夠這樣概括。

    40歲的李善長跟隨朱元璋,先後有很多的梟雄前來拉攏李善長,希望李善長跟著自己走,但是李善長沒有動搖,一直在跟著朱元璋。

    而朱元璋每一次討伐敵軍時,所寫的文書有八成都是李善長代筆的。至於後期劉伯溫的加入,那就另說了。

    再後來李善長又掌管軍中的排程,比如糧餉從哪邊調到哪邊,哪邊行軍打仗,哪邊又該給士兵新增一些衣物了,這些統統都是李善長管理的。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朱元璋率領軍隊外出作戰的時候,李善長是坐鎮中央的,也就是說他基本可以當一個朱元璋2號。

    而當朱元璋率領軍隊在河陽作戰的時候,元軍派出了自己的部隊進攻朱元璋的老窩。這個時候留守部隊只有很少一部分,而且是由李善長帶隊的,可就是在這種極端情況下,李善長仍然擊潰了元軍。

    這也足以說明李善長除了謀略文采之外,軍事方面的造詣也不容小覷。

    沒錯,這就是事實

    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李善長似乎太過於聰明瞭,也太過於機靈了。

    而當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李擅長表現出來對於權力的貪戀,讓朱元璋越發的不安起來。

    畢竟李善長已經成為了朝中一等一的大臣,這個時候還對權力有貪戀,怎麼?你想當皇帝嗎?

    出於這樣或者那樣的考量,再加上李善長本身就身居高位,很容易受到其他官僚的詆譭。順便再帶上李善長做事情的時候,偶爾不動腦子,會犯一些小錯誤,終究把自己折騰進去了。

  • 9 # 看不見的角落

    李善長的結局是明初政治的一次標誌性事件,它代表著胡惟庸案延燒至了大明最高層,也代表著朝堂格局的重大轉變。三年後,藍玉被殺,又一場更大的風波即將席捲大明王朝。

    李善長是朱元璋定鼎天下的肱股之臣、左膀右臂。開國之後他是文臣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中書省丞相。但是,隨著胡惟庸案爆發,李善長的地位岌岌可危。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謀反被誅殺,受牽連而處死者甚多,但李善長終能夠保全性命。洪武十八年,有人告發李存義父子實為胡惟庸的黨羽,明太祖下詔免死,將他們安置在崇明。

    不過在此時刻,君臣之間已經有所嫌隙。胡惟庸和李善長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錯綜複雜。一方面,李善長是百官之首的丞相,胡惟庸是他的屬下,有上下級的關係,本來這是無可厚非的。可是胡惟庸初任寧國知縣,是因李善長的推薦。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之子李佑,又是胡惟庸的侄女婿。在這樣的關係下,朱元璋是否株連李善長只是一念之間,殺與不殺都可以成為選項。洪武二十三年,有人檢舉“將軍藍玉率軍出塞,到捕魚兒海時,俘獲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封績,李善長卻匿而不報”。此時,胡惟庸死去已經十餘年,朱元璋也知道這樣的檢舉有很多都是牽強附會,但是朱元璋最終還是選擇誅殺李善長,三年後又藉口誅殺了藍玉。

    實際上,朱元璋誅殺李善長應該是抱著斬草除根的心態。朱元璋為人太過於偏激,居心太過於涼薄。李善長在洪武二十三年不僅已經遲暮,而且已經淡出了朝堂。朱元璋殺他實際上是要擴大胡惟庸案的株連範圍,清洗朝堂。據史料記載:“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宜春侯黃彬、河南侯陸聚等,皆同時坐惟庸黨死,而已故營陽侯楊璟、濟寧侯顧時等追坐者又若干人。”朱元璋殺李善長實際上是假動作,真實目的是衝著這批淮西勳貴而來。他誅殺李善長的藉口也很荒誕,藉口發生星變,會有災禍發生在大臣身上,就以此為據,株連了李善長全家,可以說是又一場“莫須有”的罪案。

    李善長是淮西勳貴之首,將他剷除可以為剷除其他淮西勳貴鋪平道路。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有了非常深的猜忌和對大臣的不信任,幾乎已經到了歇斯底里的狀態。在他的心中,也許只有斬草除根,將所有勳貴全部剷除才能夠確保皇位的安全,帝王心術讓人唏噓。

    文:@經典守望者

  • 10 # 冰哥聊史論古今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執政後期,為了自己江山的穩固,大肆廝殺功臣。其中兩次最大的案件就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這兩次案件都牽連了數萬人,不過很多人不解的就是朱元璋為什麼殺了看起來沒有什麼威脅的李善長。

    李善長可謂是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受封為南韓公,當時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時候,只有六個人被封為公爵,李善長就是其中一個,其他幾個分別是常遇春,徐達等人,而大名鼎鼎的劉伯溫只被封為伯爵而已。與徐達藍玉等人相比,李善長本身只是一個文官,並且在洪武末年,他已經退休在家,並沒有什麼官職在身,也沒有什麼權力,對朱元璋來講,應該是沒有什麼威脅而已。

    不過這只是表象,深層次的東西沒有那麼簡單,李善長本身是淮西集團的首領。在明朝初年的時候,李善長代表的淮西黨和劉伯溫代表的浙東黨之間互相爭鬥,可謂是威脅到了皇權。李善長雖然表面上退下來了,但是他在淮西集團中的影響力不容低估。具體的來說,當時的宰相胡惟庸事實上就是他在朝廷中的代理人,他雖然沒有當官,但是依然在朝廷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本來在胡惟庸案發之後,肯定牽連到了李善長,只不過朱元璋當時和李善長多年交情,最終放過了他。只不過後來又過了10多年,朱元璋越發老矣,但是此時的猜忌心越來越重。尤其是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擔心皇太孫朱允炆無法鎮住那些開國功臣。而正好此時又有人告發李善長,朱元璋索性寧可錯殺,不可放過,就將李善長一家給殺了。

    由上述可見,朱元璋殺李善長是因為李善長為相多年,在朝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這是朱元璋無法放心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旦下肢有4種症狀,多半是腎臟問題,若都有,離尿毒症就不遠了!具體指哪些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