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玩心玩味
-
2 # 凌崖的江湖
這是一首送別詩其中的兩句,不過全詩的意境卻沒有主要放在以往送別詩那種對依依不捨的通篇渲染上,而是融入了一種看似對待人生聚散時的灑脫,不過愈是這樣,反而愈是表現出了離別時作者心中的那份苦楚。
送文暢上人東遊
唐·呂溫
隨緣聊振錫,高步出東城。水止無恆地,雲行不計程。
到時為彼岸,過處即前生。今日臨岐別,吾徒自有情。
作者送友“文暢上人”東行,出了城東門即將離別之際,作者對友人贈言道:“人說僧人四方參禪遊學如雲水,真的是這樣啊!你看那水,它即便停留的話,也不會恆定的在一個地方長駐;而云呢?它總是悠然自得地在空中漫步,對於自己的行程,它是從來也不會掛礙於心的。這樣很好啊!因為是那樣的灑脫。等到了某個地方的時候,於它們二者而言,就已經算是到達彼岸了;而如果已經經過了某個地方,那就已經算是前生了。佛家之至理,無礙無住,不滯於心,本當如此。我今天送您到了這裡,還這般依依不捨,如此看來,的確是我自己徒自多情了。實在不該、不該啊!”
說到這裡,或許作者本該展顏釋然一笑的,但想必,說出這番話之後,作者的眼角,可能早已忍不住有離別的淚水溢位了。
送友離別之不忍,不知於佛家可容否?
-
3 # 朙垕財經
出處是晚唐呂溫的《送文暢上人東遊》
全詩如下:
隨緣聊振錫,高步出東城。
水止無恆地,雲行不計程。
到時為彼岸,過處即前生。
今日臨岐別,吾徒自有情。
因為送的是位僧人,所以作者在詩中用了類似佛家偈語來表達送君遠遊的離別之情。
這四句正是全詩精華所在,大致意思就是:水是自由自在的,不會在一個固定的位置停留,雲是飄忽不定的,也不會計較遊過的旅程(聯想起了計程車不打表),走到了(應該是指佛家的頓悟或者是圓寂,僧人云遊所追求的就是漸悟到頓悟的過程)自然知道這裡就是追求嚮往的彼岸,那麼所有的前塵往事來時路自然就變成了前生。
-
4 # 淡月晗嫣1
被這句詩所蘊含的禪理,所震撼。不請自來。這是一首送別詩。談到送別詩,送別詩一般都多愁怨的,情調比較哀婉。多用景襯情。送別詩抒寫離情別緒,是分離時迸發的情感火花。要把這種情感火花表達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對此深有體會:“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豔。”而這首詩卻表現一種昂揚的氣息,睿智的禪理,洞穿世事的豁達。而其間也不乏一種淡淡的感傷。這首詩原文是:
送文暢上人東遊
唐 · 呂溫
隨緣聊振錫,高步出東城。
水止無恆地,雲行不計程。
到時為彼岸,過處即前生。
今日臨岐別,吾徒自有情。
唐代佛教盛行,統治階級大力宣揚,加之一些文人順應時代,用文學的生花妙筆來闡釋深奧的禪理。使人大徹大悟,也表現自己對佛的信奉程度之深。例如王維、白居易等大部分詩中都蘊含佛家的理趣。呂溫的這首詩首聯就直鳴胸臆,萬事隨緣吧。
首聯:隨緣聊振錫,高步出東城。
譯文:“我隨著緣分暫且送友到振錫,友人昂首大步走出了東城。”佛教講生命是一個緣起緣落的過程。人生因緣而互動,懂得取捨,所以才能釋懷,這就脫離以往的別離詩的憂傷。頷聯:水止無恆地,雲行不計程。譯文:“水不知流了多遠也沒有一塊使它駐足的地方,白雲不知飄蕩了多久也沒有辦法計算它的行程。”水和雲都是動態的,不是永恆不變的。水能剛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的白雲一樣,自由自在。這和佛教的人云遊四方,居無定所似乎相似,藉此來告慰別離的人們。頸聯:到時為彼岸,過處即前生。譯文:“等到友人到達目的地便與我相隔彼岸,友人所經之處遙遙,相會無期,彷彿我們是前生的友人一般。”彼岸,前生似乎很遙遠的事,詩人能巧妙闡釋,正如佛教用四句話來概括它的緣起理論——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尾聯:今日臨岐別,吾徒自有情。譯文:“今天我們在岔路口分別,我白白的懷著一腔離情卻無可奈何。”結尾表明,自己修行還不夠,仍然為人間的別離而苦惱,而得道的高人會心無牽掛,來去自由,一切隨緣。總之,要想理解“水止無恆地,雲行不計程。到處為彼岸,過時即前生”這首詩,一定要放到全詩中去理解。
-
5 # 表裡貴一
《適送文暢上人東遊》 呂 溫(唐)
隨緣聊振錫,高步出東城。水止無恆地,雲行不計程。
到時為彼岸,過處即前生。今日臨岐別,吾徒自有情。
這幾句詩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解讀
一、字面意思是:河水停止流動的的地方是不固定的,雲彩飄遊不用計算路程。無論你何時到達哪裡,那裡就是你可以停靠的地方,而你剛經歷的,就像前生一樣,不必再去惦念。
二、蘊含著深情:這是一首送別詩,友人乘舟欲行,這一走,不知道能到哪裡,要走多少路,何時能聚首。人在他鄉,羈縻遠方,會受多少苦多少累?於是寬慰友人說,你無論到達哪裡,哪裡都是你想到的地方,你所過之處,就不必過分掛懷。
三、包含著佛理:友人文暢上人,是個要到東方遊覽的和尚。在佛教裡,雲水是對行腳僧的比喻。雲遊的僧人四處參學,居無定所,如同行雲流水,所以也稱雲水僧。佛教認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煩惱苦難好比中流,超脫生死就像登上一條河的對岸。前生,在佛教裡指前一輩子,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這是一首合景合情和人物身份的佳作,在諸多唐詩中別具一格。
-
6 # 阿P48
如果單獨把這四句摘下來的話,沒頭沒腦的一看,卻是四句很有禪意的詩。水止無恆地,字面意思就是水不流動了,但也不是總在那裡待著不變,會慢慢的沒有了,去哪了呢?蒸發了,滲透了各種原因。引申出來就是萬物都是變化的,沒有絕對不變的東西,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觀。雲行不計程,字面意思就是雲到處飄蕩,時刻不知疲倦,卻從不會計較跑了多少路了,要得到多少報酬,引申出一種默默奉獻的,無私付出的精神。這正是現在最需要的。
到時為彼岸,過處即前生,這兩句接前兩句,彼岸說的是夢想的地方,也是最美好的地方,能到這樣的地方難道不是前面付出得到的最好的回報嗎?老天是公平的!過處即前生,說的是人生任何事情,不管好壞,善惡,只要過了就會有感悟,就如同重新做了一次人,或向善或繼續做惡,引申出來就是人生在世每一筆都會在冥冥中記上一筆,輪迴時一起清算,告誡世人要勿因惡小而為之,勿因善小而不為!
去百度裡找出來的大家都知道,所以這裡從另外一個角度斷章取義來講講感受,友們刀下留情,勿噴啊。
-
7 # 股票連板挖掘機
此詩高妙,禪意濃濃!《金剛經》雲:“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水止無恆處,雲行不計程”,表面上寫的是行跡,實則印證的是心跡,印證的是《金剛經》妙旨:無住生心。“到時為彼岸,過處即前生”,體現了大徹大悟的灑脫自在,那種超越時空、瞭然生死輪迴的大自在!《心經》全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苦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玄藏法師西行取經,途中歷盡磨難,生死關頭,默唸《心經》而得脫險,成無量功德!
回覆列表
本人理解的是:水、雲,一個在天,一個在地,都為無邊無涯,無止境,如果有邊有止境,即是到了終點,過去了的人與事已成往事,不必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