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下來讀點書

      二十四節氣小知識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至今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2]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隨著中國曆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已流傳到世界許多地方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國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執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係,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這八個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後來到了《淮南子》一書的時候,就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

      有人認為二十四節氣從屬農曆,其實,它是根據陽曆劃定的。即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劃分為24個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黃道分成24個等份,每等份各佔黃經15°。由於太陽透過每等份所需的時間幾乎相等,二十四節氣的公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後,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並有兩句口訣:

      上半年來六、廿一,

      下半年來八、廿三。

      古時把節氣稱“氣”,每月有兩個氣:前一個氣叫“節氣”,後一個氣叫“中氣”。二十四節氣按月分佈情況如下表,它又同農曆閏月的安排有著密切的關係。在農曆中,以立春為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是隨著鬥綱所指的地方並結合當時的自然氣候與景觀命名而來的。所謂鬥綱,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顆星隨著天體的執行,鬥綱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為寅,黃昏時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為卯,黃昏時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餘的月份類推。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24節氣是華人祖先的智慧的發現。現在很多人都在說,24節氣很好,只是它只適合中國這塊地方,或者更確切說只適合黃河流域華北這片土地。再遠些就不適用了。果真如此嗎?我來從分析24節氣的名稱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先把24節氣的名稱按次序列下,分為四組,每組又分為前後兩半: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車砍價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