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應該32
-
2 # 青言論史
荀彧一心向漢,可他不是一心向劉備,他為什麼要投奔劉備呢?或者說,劉備,就能代表大漢嗎?
首先搞清楚一個問題,劉備是什麼身份。他自己說他是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玄孫。都不去說這個到底是真是假,要知道,從漢景帝到漢末,已經差了三百年,大漢的皇帝都換了快二十任了。像劉備這樣的宗室,幾乎是遍地都是,他又算的了什麼?更遑論東漢的皇室早就和西漢差得遠了,他劉備又能和東漢的皇室扯得上多少關係?
再者說,劉備就能代表大漢嗎?恐怕不能。實際上,代表漢朝政府的一直是曹操,而在各地流竄的劉備,只好叫軍閥而已。一個軍閥,僅僅因為他和皇家三百年前是一家,就說自己代表大漢,這未免也太自嗨了。況且,劉備似乎也沒怎麼亮明自己是大漢的身份,至少在他佔據益州之前沒有過。
再者說,荀彧也沒有投奔劉備的必要。畢竟,他正是因為忠於漢室,才走到曹操身邊,和他一起匡扶漢室。而在這個過程中,曹操逐漸成了篡漢者,這是荀彧估計不到的。而在這個時候,荀令君已經和曹操之間緊緊地捆綁在一起。他不再是幾十年前那個草創基業的年輕人,有家有業的,你叫他怎麼割捨掉去投奔那個在成都的劉備?
-
3 # 香茗史館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亂世當中各路英雄豪傑、謀士武將各領風騷,荀彧便是曹操麾下極為重要的一位謀士,乃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當可謂功勳卓著。長久以來,便一直有荀彧忠於漢室的說法,在曹操欲進爵國公之時荀彧的確反應激烈,並因而吃罪於曹操。那麼荀彧為何不投奔同樣“忠於漢室”的劉備呢?其實主要還是時勢的問題。
荀彧出身名門,天下大亂之際轉投曹操荀彧出身潁川荀氏,乃是荀子之後,其父荀緄曾任濟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彧年少時期便頗有才名,南陽名士何顒稱其為“王佐之才”,評價極高。
△董卓
永漢元年(189年),荀彧透過舉孝廉入仕,人守宮令。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十一月又自立為相國。荀彧雖無力推翻董卓,但卻也不想與其同流合汙,於是只好辭官歸鄉。
後來,時任冀州牧的同郡人韓馥派人來接荀彧,而荀彧也認為潁川乃是四戰之地,於是便將宗族遷至冀州避難。當時冀州已落入袁紹手中,袁紹也將荀彧奉為上賓,且荀彧的弟弟荀諶和同郡辛評、郭圖都在袁紹手下,但荀彧卻認為袁紹最終不能成事,因而並未誠心歸附。
△袁紹袁本初
初平二年(191年),荀彧離開袁紹轉投曹操,曹操見荀彧來投,大悅,言道,“這是我的子房啊!”於是任荀彧為別部司馬,荀彧時年二十九歲。
荀彧為何投奔曹操?只因曹操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表現出色初平元年(190年),“十八路諸侯討董卓”,袁術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曹操任代理奮武將軍。董卓初戰不利,被聯軍擊敗之後,逐燒燬洛陽宮室,裹挾漢獻帝遷都長安。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
戰事初始階段對於諸侯聯軍可以說極為有利的,然而在董卓退卻之後,聯軍諸人卻都吞併酸棗一帶,無人敢向關西推進,只有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應趁機與之決戰。眼見無法勸動諸人,曹操只得獨自引軍西進,結果在滎陽汴水因兵力相差懸殊,曹操遭遇大敗,士兵死傷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傷,倉皇逃得性命。
回到酸棗後,曹操又建議各路諸侯各守要地,再分兵西入武關,共同圍剿董卓。而各路諸侯卻各懷鬼胎,眼見董卓已經退走,都在伺機發展自己的實力,甚至相互之間發生火拼,聯軍已成瓦解之勢。
△曹操曹孟德
正是由於曹操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之中表現出來的“捨生忘死、一心為公”,讓荀彧認為曹操才是值得輔佐之明主,只有曹操才能擔得起匡扶漢室的重任,而其他諸侯或許實力要強過後起的曹操,但均是不顧大局,只為一己私利之輩。這種情況下,荀彧投靠曹操也就不難理解了。
荀彧為何不投靠劉備,時勢而已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之際,劉備雖然投身洪流較早,奈何起步實在太低,初始階段只能到處尋求庇護,並沒有屬於自己的地盤,宛如亂世之中的無根浮萍。
△劉備起步早但起點低
1、劉備初始勢力太小,劉備成事之後荀彧已死。在荀彧投奔曹操之時(191年),劉備此時不過是平原縣縣令,不僅沒有任何根基,還在到處尋求庇護。就算此時的劉備已經有匡扶漢室的熊心,但實力卻實在有些不夠看,荀彧或許聰穎,但畢竟不是神仙,豈會料到劉備之後能夠成事?劉備成事乃是在經歷赤壁之戰,奪取荊州、益州之後,這已經是建安十九年(214年)了,此時荀彧已經去世兩年了。
△劉備成事之後荀彧已死
2、劉備是否真心匡扶漢室,難以預料。這又是一個問題,就算劉備當時已經具備了爭奪的實力,可他真的是一心為了匡扶漢室嗎?劉備雖然是名義上的漢室宗親,但真實情況如何誰也不知道,而且就算他是真正的漢室宗親,可畢竟不是正統,誰又能保證他奪取天下後會還政於漢獻帝?而此時曹操雖然勢大,且獨斷專權,但曹操畢竟一生都沒有行謀逆之事。
-
4 # 沙裡一條魚
搞清楚一點,荀彧向漢室向的是漢王朝,是漢獻帝,而不是連皇室身份都不能確定的劉備。荀彧投奔曹操也是因為起初的曹操還是忠心耿耿,一心向漢,是一個為了興復漢室砸鍋賣鐵拉起義軍和董卓對著幹的熱血青年。匡扶漢室是曹操和荀彧等人共同的目標,只不過隨著勢力和時間的推移,曹操已無法回到最初,畢竟誰也不會心甘情願放棄權利,但是曹操願意一輩子當漢臣說明骨子裡對自己的信念還是有堅持,只不過也就僅此而已,所以漸漸的和荀彧分道揚鑣,最後導致荀彧的結局也是註定。但是無論如何那時候代表朝廷的只有曹操集團,因為天子在即正統,劉備還是不夠資格代表漢室的。。
-
5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荀彧出身穎川荀氏,名門望族。
公元189年,27歲的荀彧因才被舉為孝廉,在京城洛陽任守宮令(掌握皇帝筆、墨、紙、硯的官員)。同年,袁紹在洛陽任司隸校尉,35歲的曹操在洛陽任典軍校尉,而29歲的劉備在河北同門師兄公孫瓚處任別部司馬。
荀彧因董卓之亂辭官回家,次年北上翼州避亂,受到袁紹的接待,荀彧忠於漢室,而袁紹當時有另立皇帝的想法,政見不同,並且荀彧認為袁紹不能成事。
公元191年,荀彧離開袁紹投奔曹操。荀彧為什麼投奔曹操,而沒有投奔劉備呢?
一是荀彧認識曹操,不認識劉備,荀彧和曹操都曾在洛陽做官,而劉備沒有在洛陽做官,一直在地方上闖蕩。
二是191年前的曹操可是英雄,為人正直、心懷天下,而當時的劉備並不知名。
20歲的曹操任洛陽北部尉時,執法如山,打死不守法的宦官蹇碩的叔叔蹇圖。26歲的曹操任議郎時,勇於上書進諫,為前朝竇武、陳蕃鳴冤不平。30歲的曹操任濟南國相時,打擊貪官、整頓吏治。36歲的曹操自費招兵,不計個人安危,勇於討伐董卓。
曹操的所作所為,在當時正直計程車大夫眼裡,簡直就是英雄,當然荀彧也這麼認為,經過與曹操的交談,雙方相見恨晚,志同道合,齊心扶漢,荀彧就一直跟隨曹操。而當時的劉備,還在翼州協助公孫瓚對抗袁紹。
-
6 # 遨遊文史世界
荀彧(注意念xunyu,不念狗或),字文若。縱觀荀彧一生,雖然一直在跟隨曹操,但是他卻一心向漢,那他為什麼不投奔劉備呢?我來分析一二。
劉備能否代表漢劉備雖然是皇族後代(劉勝之後),但並不能說明劉備就能代表漢。在我看來,劉備不過是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招兵買馬,建立一番霸業罷了。有了皇族後代這個身份,無論是招募人才,還是後期稱王稱帝都要方便一些。如果劉備真的是為了匡扶漢室,那劉備就不會攻打劉璋了,要知道,雖然劉備和劉璋都是旁枝,但劉備似乎更遠一些(劉備應該算是旁枝的旁枝的旁枝的,,,,)。如果真的匡扶漢室,為什麼還要攻打劉璋,攻打川蜀呢。
曹操的迷惑荀彧始終以為曹操成立義軍是為了匡扶朝廷,安定國家。在當時的環境下,如果不是曹操帶兵平叛各處,不知天下會有幾人稱孤,幾人稱王了。曹操很好的迷惑了荀彧。但曹操的本意並非如此,因為當荀彧反對曹操晉升爵位為國公時,曹操的內心很不平靜。後來荀彧憂鬱而死。(魏氏春秋中記載,曹操給了荀彧一個空的盒子,荀彧喝藥而死。總之,荀彧之死與曹操相關)
沒有時機即使荀彧真的有心想投奔劉備,可是也並沒有機會。劉備投奔曹操的時候地位並不高,後來也是打著討伐袁術的旗號慌亂之中開溜的,這個時候一來荀彧接觸並不多,二來慌亂之中也不可能把荀彧給帶走。
荀彧一心向漢,忠心耿耿,如果深處和平年代定能成為皇帝的左膀右臂,只是可惜在亂世之中,哪有多少忠於漢室之人呀!
-
7 # Mer86
東漢自從漢明帝之後,皇權就衰落了。支撐帝國統治的實際上是三類人:宦官、外戚和大士族。到了東漢末年,由於軍閥興起,皇權徹底淪為軍閥的傀儡,需要依附皇權才能生存的宦官和外戚全完蛋,就只剩下士族還在社會上有一定的政治地位。那麼這些士族是怎麼看待漢皇室的呢?現實很殘酷,士族也普遍不看好皇室,紛紛依附於軍閥,甚至有些士族還鼓動軍閥代漢自立。只有極少數計程車族,比如諸葛亮和荀彧之類的,還對復興漢室心存幻想。
然而荀彧對復興漢室的態度,我覺得是很弔詭的。因為從他後來反對曹操稱魏公一事來看,他貌似是一個“扶漢”派,但如果從他一貫的政治立場來看,他又像是個“保漢”派。
說到這裡,有朋友可能就要疑惑了。難道“扶漢”和“保漢”有區別麼?
是的,區別很大!
所謂的扶漢,就是扶持皇室重新掌權。但這種想法太過於理想化,不符合士族利益;而保漢則指的是國號仍然是漢,皇帝仍然是姓劉,但皇帝與士族共治天下。這種想法明顯就靠譜很多了,也符合士族的利益。
從史料記載來看,我覺得荀彧應該是保漢派的代表,而非扶漢派。
比如說董卓亂政時,荀彧就棄官跑了,哪管漢獻帝的死活。並且他跑路還不算,讓自己的侄子荀攸繼續留在洛陽,這明顯就是兩面都在押寶,維護自己家族的利益;還比如荀彧投奔曹操前,他讓自己的弟弟荀諶留在袁紹陣營,他自己去投曹操,這明顯也是兩面押寶。這樣一派勢力覆亡,不至於荀氏一族都完蛋。俗稱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
因此《後漢書》中過分拔高荀彧,把他反對曹操稱魏公的行為與匡扶漢室掛鉤,我覺得這明顯就是太小看荀彧了。畢竟荀彧好歹也是個政治家,一肚子的計謀,哪有那麼天真無邪?讓曹操牽著鼻子走。
所以我更相信,荀彧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他確實有向漢之心,但是如果把漢室利益和家族利益擺在他面前,讓他做二選一,他肯定還是會優先選擇家族利益。只有當家族利益得到保障後,他才會考慮漢室的利益。
事實上像持荀彧這樣政治立場的人,歷史上也不是個例,東晉時期王導就跟他很像。王導也是大族子弟,出身於琅琊王氏。他早年與後來在建業復國的晉元帝司馬睿就是老相識。北方八王之亂,司馬氏家族的統治岌岌可危。王導建議司馬睿移鎮建鄴,並親自聯絡南方的大士族,協助司馬睿登基。因此東晉的建立,王導是立有大功的。
然而當司馬睿與王導的堂兄王敦爆發利益衝突後,王導在國家和家族之間,選擇了以家族利益為重,最終導致晉元帝戰敗。不過當晉元帝戰敗後,王敦打算廢掉晉元帝時,王導又表示堅決反對!始終如一的維護了司馬氏的皇族地位。
從王導的政治態度可以看出,他明顯就是一個保晉派,而非扶晉派。當司馬家族的統治岌岌可危時,王導積極的支援皇權;當皇權與士族的利益不一致時,王導會以家族利益為重。天下可以姓司馬,但是司馬氏不能搞一言堂。司馬必須與王氏各司其職,也就是共治天下。
我認為,這既是王導的政治理念,也是荀彧追求的統治模式。
至於荀彧為什麼早年支援曹操,晚年又反對曹操,一輩子不支援劉備。下面我詳細的講一下這三個問題。
首先,荀彧為何早年要支援曹操?這一點很好理解。荀彧在漢廷不得志,恰巧又碰上了董卓亂政於是荀彧棄官跑路。他原本打算投奔冀州韓馥,但韓馥被袁紹擠走,荀彧便陰差陽錯的投到了袁紹門下。然而袁紹本身也是汝南大族出身,四世三公,十分牛氣。荀彧在袁紹帳下過得很憋屈,難伸大志。因此荀彧投奔了當時還很弱小的曹操。
相比於袁紹,曹操只是小士族出身,家族中最有權有勢的是他的養祖父曹騰,一個伺候了四代皇帝的宦官而已。荀彧入曹營,彷彿是博士生到小學當老師,曹操對荀彧必然重用。而荀彧之於曹操肯定也不是平常的下屬關係,而是半平行關係。這對於荀氏一族的發展來說,是再好不過的創業平臺了。
並且事實也證明,荀氏一族在曹操陣營中的發展,非常的好。荀彧身居高位,由他所提拔的荀攸、郭嘉、程昱、鍾繇等人也是深受曹操的信任。這也就是說,荀彧跟著曹操創業,直接把潁川荀氏從漢末的一個普通士族直接拔高到了一等一大士族的地位。
這種至高的地位,曹操能給荀彧。漢獻帝能給麼?從漢明帝之後的七任皇帝來看,皇帝實際上更信任太監和外戚,對大臣和士族一萬個不放心。如果讓漢獻帝掌權,他肯定是優先重用自己的妻族。士族就得靠邊站。所以說,荀彧幫助曹操建立霸業,甚至還不反對曹操成為權相,這都是因為幫助曹操符合他的利益,符合荀家的利益。
家族利益高於皇權利益,荀彧當然要支援曹操了。
再說荀彧後來為什麼又要反對曹操。其實這點也很好理解。
荀彧在曹操陣營效力了二十年,曹操雖然把他稱為『吾之子房』,但是實際上曹操是把他當做蕭何在使用的。蕭何是什麼人?劉邦的丞相啊!這就相當於,曹操給漢獻帝當丞相,荀彧給曹操當丞相。
曹操對荀彧,既要倚重,又不能太倚重。北定北方之前,曹操對荀彧十分重用。但是北方平定之後,曹操就不太想用荀彧了。甚至到了後期,曹操還發布求賢令,要求唯才是舉,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實這也是想擺脫他對荀彧的依賴。因為在這之前,曹操手上沒人,都是荀彧替他引薦的人才。曹操也想有自己的人,不能把權力讓給荀氏一族。
並且還有很關鍵地位一點,曹操是典型的法家思想,他的政治理想是恢復秦皇漢武式的皇權制度。這與當時士族幻想的,士族與皇帝共治天下的政治立場有矛盾。終曹操之一生,他都在打壓豪強。早年這種打壓還不明顯,或者說曹操還沒有打到荀彧頭上。但是後來曹操對荀氏下手,還打算篡漢自立,這一下荀彧就不能忍受了。
把皇帝給士族一鍋端,然後你曹操當秦皇漢武式的千古一帝,那咱們士族算什麼?
最後再說荀彧為什麼不投劉備,不投奔所有的劉姓宗室。
早在初平二年(公元191 年),荀彧就投靠曹操了。那時候劉備是哪根蔥?到了初平四年(公元193 年),劉備聽到孔融點名希望他去徐州幫場子時,他都覺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因為名揚天下的孔融竟然知道世上有我劉備這一號人物啦!
備斂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隨慈。——《三國志·孔融傳》試想一下,劉備崛起的如此之晚,並且還是個不知名的小角色。當時的荀彧怎麼可能帶著一大家子去投靠劉備?說句難聽的,當時的荀彧或許根本就沒有聽說過江湖上還有劉備這號人物的存在。
說句更難聽的,就算荀彧聽說過有劉備這號人物存在,也絕不會投奔他。因為劉備當時的實力實在太弱了,弱到連太史慈、趙雲都不想投他。太史慈不用多說,當年救徐州之時,太史慈與劉備並肩戰鬥過,但後來就沒影了。而趙雲早在初平二年(191 年)就認識了劉備,結果直到建安五年(200 年)才正式追隨劉備創業。這與他最早與劉備相結識,已經過去了九年時間。(這或許也是趙雲在劉備陣營中不受重視的原因,因為他不是劉備最早的創業合夥人)
從這層意義上,不要說荀彧了,當時但凡有點本事的人,肯定都不會跟劉備。哪怕是諸葛亮也不會!後來趙雲、諸葛亮等追隨劉備時,雖然劉備也很落魄,是個沒有地盤的小軍閥。但此時的劉備卻已是名動天下的大英雄了(抗曹的標誌人物)。
所以說,荀彧不可能追隨劉備。畢竟荀彧投奔曹操時,劉備還不知道是哪根蔥。而等到劉備名滿天下時,荀彧已經是曹操陣營中的二號人物了。他沒有動力,也沒有必要去追隨劉備創業。
也許有人會說,劉備再差也是漢室宗親。荀彧不是號稱漢臣麼?他為什麼不追隨劉備這個漢室宗親?
其實,所謂的漢室宗親,那就是姓劉的專門用來扯淡的。因為在當時,根本就沒人,真把所謂的漢室宗親當回事。
不要說劉備這種八杆子才能和皇帝打著關係的遠房親戚,就是三杆子兩杆子就能與皇帝打著關係的漢室宗親,如果沒有實力和影響力,荀彧這種大士族出身的人,也不可能跟他們去混日子。
比如說幽州刺史劉虞、益州牧劉焉、荊州牧劉表。這些人的江湖地位,與當朝皇帝的親疏關係,哪一個不比劉備強?如果荀彧真想投靠一個漢室宗親,也應該優先投靠這些人嘛。也只有等這些人都死絕了,荀彧才有可能可能投靠劉備。
總的來說,荀彧是個政治家,他確實有保漢之心。但目的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單純,他有他自己的政治追求。而他的政治追求因為與曹操的相沖突,最後兩人鬧掰。因此,不能把荀彧之死,簡單的理解為荀彧為了漢室皇權而殉國身亡。畢竟那是東漢末年,而東漢又是一個皇權極其脆弱的朝代。皇帝不掌權,在東漢是很正常的現象。
至於說荀彧不投劉備,這個很好理解。荀彧是潁川荀氏一族的代表,劉備算哪根蔥?荀彧跟了劉備,能保證荀氏一族在劉備陣營也能獲得至高的政治地位麼?並且劉備也並非當時唯一的漢室宗親,他建功立業之時,荀彧早就自盡了。
-
8 # 歷史雜貨鋪
其實很多人都問過這個問題,荀彧既然一心向漢,那還不如直接投奔劉備得了。荀彧也是三國時期一位非常有才的謀臣,只不過很多人都將其忽略了,荀彧從小的時候就廣受好評,大人們就給予他高度評價,等荀彧長大了,評價就更高了。大家總覺得郭嘉可能是曹操身邊最有才的人,實際上從史書來看,荀彧應該要強於郭嘉。
眾所周知,荀彧是一心向漢的,從曹操要自稱魏公的時候,荀彧便公然站出來反對。荀彧當時是離開袁紹去主動投奔曹操的,當時在外人看來曹操是忠於漢室的,討伐董卓名動天下,這一點令荀彧非常欣賞。所以荀彧選擇了曹操,曹操在這一時期有了很大的名聲,手下有不少人,那麼這個時候的劉備呢?
說難聽點,荀彧在當時可能不知道劉備是誰,當然不會去投奔他了,劉備這個時候還一窮二白要啥沒啥,曹操當時還以愛才出名,荀彧這樣的人於情於理都不可能去投奔劉備的。所以一開始荀彧壓根就不可能去投奔劉備。那麼有人要問了,後來荀彧知道曹操是個怎樣的人之後,並不是真心要幫曹操,這個時候為何不去找劉備。
劉備後來也是名聲大噪,手底下有兵有馬,可是荀彧也不會去投奔他,前面說了荀彧投靠曹操之前是跟著袁紹的,在那段歷史中,忠心是很重要的,如果荀彧後來又投靠劉備,那豈不是和呂布一樣成了三姓家奴,這種罵名可不是誰都想背的。
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劉備真的就能代表漢嗎?當然不能,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三國時期的好漢們,都喜歡給自己找個很牛的背景,劉備也不例外,他給自己找了一個非常有利的背景,可以為自己找來人脈和一些便利,有不少人因為劉備這個漢室的旗號才來投靠,這一點荀彧很清楚,他是忠於漢室,可並不是忠於拿漢室當幌子的人。
-
9 # 超蘇軾
那他為什麼不投奔劉表或者劉璋呢?劉備與他們幾個劉氏宗親有什麼區別嗎?受三國演義影響,很多人都把蜀漢當做和曹魏一樣的政權來看待。其實蜀漢之於曹魏,與鄭成功之於清朝是沒什麼區別的。曹操封魏王之前,明裡還是扶持漢室的,有理想又有能力,荀彧自然會投奔他。荀彧要的是漢室復興,不是天下大亂,幫助實力最強的曹操統一,幹嘛要幫劉備給朝廷添亂?
-
10 # 人生掘金路
大耳賊能代表大漢?一個買草鞋的編了一個彌天大謊,拿著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演義了一個外表禮賢下士,心繫國家興衰,內心確實無比狹隘,為實現個人利益反覆無常之輩!
回覆列表
很簡單啊!劉備是誰?漢室宗親,注意是宗親,不是近親也不是遠親,壓根跟皇帝沒多少關係。就像我們都是炎黃後代,所以都是炎黃宗親,問題來了我有資格繼承你家遺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