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陶短房

    為什麼要殺?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是唐這個新興朝代的第一個共主,也是眾多朝臣、宗室和地方官的尊奉物件,如果將這樣一個“牌位”徹底打爛,卻又沒有充分的理由,那麼李世民就很可能在尚未完全安定下來的天下和天下人中徹底落得個“亂臣賊子”的形象,後果是很難設想的。要知道隋煬帝楊廣正是上一個被哄傳既奪嫡(和楊素、獨孤皇后合謀奪取嫡長子太子楊勇繼承權,後又害死楊勇),又弒父(不管楊堅是否真是楊廣害死,反正隋末各路起義者包括唐都是這麼一口咬定的,成王敗寇,在當時已成輿論口徑了)的反面典型,李世民當然不想這麼快就成為楊廣第二。

    什麼?楊廣功勞小,李世民功勞大,所以不會重蹈覆轍?楊廣不僅是隋滅陳的主帥,而且開疆拓土,修洛陽城,通運河漕運,且文采斐然,在篡位前沽名釣譽,聲望甚好,曾說出“即便和天下士高選,也一定是我當皇帝”這樣自信的話,還沒開始貞觀之治的秦王只怕未必強過他。楊廣功勞蓋世,譽滿天下,一旦坐實亂臣賊子之名,稍有挫折就狼煙四起,手足無措,李世民又不是傻子,何苦自討苦吃。

    李建成和李元吉兩人中,他真正忌憚和痛恨的是建成,因為建成是嫡長子,如果建成不出問題他絕對無法繼位,但建成偏偏沒有特別突出的過失,因此他不得不將繼承順位甚至還在自己之下的元吉當成“反面典型”,竭力將玄武門之變解讀為“元吉想篡位所以慫恿建成害世民,打算害死世民後再害死建成奪位”的複雜宮鬥劇,這樣一來世民就成了被迫自衛的無辜者,建成則是個耳軟心活能力平庸的犧牲品,而元吉則十惡不赦,人人得而誅之。

    在這種情況下建成的兒子不妨弄死,但他的死後尊嚴還是得有一些(世民諡其為息隱王,親自修墳祭奠,“哭甚哀”),李大嫂再有多少姿色也不便收用;而元吉則如狐偃說晉文公(秦穆公要把伯嬴嫁給他,而伯嬴本來已嫁給晉文公的侄子晉懷公,文公猶豫,狐偃說“如果將懷公當作敵人,那麼伯嬴不過是敵人的老婆,娶過來有什麼不可以)那樣,不過是”敵人的老婆“,當然可以照單全收(後來迫於輿論吐出來並且立其所生兒子李明為元吉後則是後話),且元吉的地位不會影響繼承權認定關係,因此不會動搖李世民的得位正當性。

    但如果害死李淵,那麼連同李建成的死,甚至唐的“受命於天”都成了疑問,而李世民究竟憑什麼繼承、又繼承了什麼,就不得不直面剛剛大亂過的天下人拷問,這風險和代價實在太大了。如果李世民有此勇氣,他甚至沒必要先害死李建成——直接把爹宰了不就得了?

    反之,讓李淵“內禪”,做有名無實的“太上皇”,“為天子父”,就可以用“老爹同意”的大義名分為自己的繼承權和皇帝身份背書,很多事就好辦得多了。從玄武門事變前後的情況看,蕭瑀、陳叔達、李道宗等重要朝臣、宗室早已和李世民達成默契,宿衛又被秦府親信尉遲敬德等控制,李淵就算長命百歲,也只能在深宮裡劃劃小船,看看民族舞,何必冒不忠不孝和天下大亂的風險去弒父呢?

  • 2 # 狄飛驚

    李世民霸佔的不是嫂子,而是弟媳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大開殺戒,不僅幹掉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還派人血洗了太子居住的東宮、齊王府,把李建成的六個兒子、李元吉的四個兒子全部誅殺,就連還在襁褓中的嬰兒都沒放過,真可謂心狠手辣,斬草除根。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都被剷除,但她們的妻妾和女兒卻倖免於難,因為這些女人們對李世民無法構成任何威脅,有的更是直接落入李世民手中,成為李世民的新歡。

    太子妃鄭觀音時年28歲,天生麗質,氣質優雅,花信少婦一枚,野史說鄭觀音被李世民霸佔,但這一說法並不可靠。實際上,李世民並未霸佔鄭觀音,他安排鄭觀音在京城居住,撫養李建成尚未成年的女兒,鄭觀音一直活到唐高宗時才去世,高齡七十八歲。

    真正被李世民霸佔的是李元吉的妻子、齊王妃楊氏。

    楊氏出身名門,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野史說李世民對這位姿容絕世的弟媳覬覦已久,甚至說李世民和楊氏私下早有姦情,這些說法無法得到證實,但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迫不及待地把弟媳楊氏納入後宮卻是正史記載。

    李世民十分寵幸楊氏,楊氏也給李世民生了最後一個兒子——曹王李明,李世民對楊氏的寵幸到了何種程度?據史料記載,長孫皇后去世以後,李世民一度想要冊楊氏為皇后,只是因為魏徵等人強烈反對,認為不合禮法才不得不作罷。

    李世民沒有必要殺掉李淵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把李建成、李元吉全家滅門,剷除了最大的現實威脅和潛在風險,為什麼他不“壞人做到底”,把自己老爹也幹掉,消滅所有威脅和風險呢?

    答案是完全沒必要,留著李淵比殺掉李淵效果更好。

    歷史上並不缺乏兒子為奪皇位,弒殺君父的舉動,特別是五華亂華、南北朝、五代十國等亂世,兄弟鬩牆、父子相殘的舉動並不鮮見,那李世民為何不這麼幹呢?

    1,李世民已完全掌控局勢,不必要殺李淵。

    玄武門之變十分突然,李建成、李元吉被殺也就是幾分鐘的事,當尉遲敬德帶兵找到李淵時,李淵沒有任何準備,沒有兵馬在手,他無法發動任何反擊,就被李世民架空,不得不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全權處理國政。李世民迅速掌控了局面,沒有必要殺掉李淵。

    李世民雖然幹掉李建成、李元吉這兩個競爭對手,但皇位仍在李淵屁股底下,想要有一個合法的皇位來源,李世民必須繼承李淵的皇位,而不能直接明搶。正因為如此,李世民不能殺李淵,他需要李淵主動把皇位讓出來,也就是“禪讓”給自己。李淵果然是個明白人,他很快就自動把皇位禪讓給李世民,自己當了“幸福的”太上皇。

    3,李世民需要營造明君形象,不敢殺李淵。

    權力鬥爭你死我活,很難講誰對誰錯,兄弟自相殘殺雖然殘忍,但大家對“手足相殘”還算比較理解,但對“父子相殺”就不能容忍了,尤其是兒子殺老子違背了最起碼的道德底線。李世民為了塑造自己的明君形象,也不敢殺掉李淵,否則就真是喪盡天良了。

  • 3 # 歷史知事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做的兩件事,霸佔弟妹並且逼父親退位,可以最大限度讓政權過渡到自己手上。

    觀察中國歷史,你會發現李世民是千年一遇的軍事奇才,也是千年難遇的政治奇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玄武門之變後的一系列處理,尤其是霸佔弟妹和逼父親退位這兩件事。

    在唐朝的建立過程中,李世民的功勞明顯超過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兩兄弟的總和。李淵起兵時早已是50多歲的老人了,為了最大限度激發李世民和臣子們的力量,李淵大肆封官許願,李世民手下的文官武將封侯封公的就有很多。對於李世民,一開始就封了除了太子之外的最高爵位——秦王。

    李淵封李世民為秦王,又定都長安,這明擺著告訴李世民他有競爭皇位的機會。這種激勵政策也的確最大限度激發了李世民的創業積極性。唐軍在李世民的帶領下,走出了一條和當初秦滅六國差不多的路線。李世民也因此稱為了“天策上將”,開府儀同三司,有自己獨立的幕府和衙門,直接成了唐政府中最為奇葩的部門。

    秦王府和太子宮職能重疊、權力相近,自然是一山不容二虎,於是就有了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和他的盟友齊王李元吉都被殺死。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做了這樣幾件事,迅速穩定了局勢,把這場政變帶來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1,帶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去勸降了太子宮和齊王府的將士們。

    這一措施,最大限度瓦解了還在抵抗中的太子黨軍隊。玄武門之變中,薛萬徹、馮立帶領2000精兵攻打玄武門,李世民的兩名守將都被殺死。尉遲恭帶著李世民和李元吉的人頭,才瓦解了太子黨的軍隊。

    2,派人到東宮和齊王府,殺死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又殺死了李元吉的五個兒子。

    這一措施,直接影響是,李淵的所有嫡子只剩下了李世民一個人,李世民是當之無愧的大唐新任繼承人。當時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等都被殺死,並且在廢為庶人。

    與之相對比的朱棣,卻做得不太好,放過了朱允炆兩個兒子,並且判處了終身監禁,形成了建庶人和吳庶人,其中建庶人朱文圭從2歲一直被囚禁到55歲,出獄後生活不能自理,成了一個傻子。

    3,留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幾個女兒,妥善安置了兩家的女眷和文官。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幾個女兒,不僅沒有被殺死,反而另外分配了住房,讓他們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比如李建成的二女兒李婉順,就被嫁給了劉應道這個小官,兩人十分恩愛,在她的墓誌銘中就可見一斑。

    也許是妥善安置兩家女眷的仁慈行為,逐漸軟化了李建成的餘黨。魏徵後來成了李世民最為信賴的謀臣,薛萬徹則是被李世民稱為“當時三名將”備受重用。

    4,立刻到宮中與父親見面,爭取父皇的諒解。

    李世民不傻,唐朝的合法皇帝是李淵,只有李淵的授權和許可,李世民才能順順利利當上皇帝。所以李世民當即到太極宮找李淵,並且親吻了他胸前的乳頭,這種秀恩愛的行為在文臣武將那裡贏得了一片好評。正是如此,李淵也直接讓李世民當太子,不久後讓位給他。

    5,把齊王李元吉的愛妃楊氏召進宮中,稱為他的四妃之一。

    李世民原本有一個妃子,就是吳王李恪的母親,可是沒等到李世民當皇帝,李恪的母親大楊妃就死了。大楊妃一死,李世民與隋朝宗室的紐帶就斷了。就在此時,李世民從李元吉那裡娶了小楊妃,把這條線又接上了。後來,李世民一度想要封小楊妃為皇后,我覺得這是作秀,就是為了最大限度爭取到隋朝舊臣們的支援。

    作為一個篡權而來的皇帝,李世民做到了最好,霸佔弟媳這樣的事情,其實不算是他的汙點。
  • 4 # 趣談國史

    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後,殺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然後,為了防止自己的侄子們長大後復仇,李世民斬草除根,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兒子。

    然後,他把弟弟李元吉的王妃楊氏納入了後宮,霸佔了親弟媳。但是,李建成的太子妃,李世民並沒有瞧上眼,所以並未霸佔嫂子。

    李世民兵變成功後,為何沒有殺死父親李淵呢?

    是沒有必要。

    事實上,如果必須殺死李淵,李世民也會毫不手軟的。

    據史書記載,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後,帶兵進入了皇宮,名為保護李淵,實為軟禁。

    對於李世民這個兒子,李淵是愛恨交加的。愛他,是因為李世民很有本事,在李淵滅隋建唐的過程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勳——在李淵的所有兒子中,李世民的功勞最大。

    但是,李淵忌諱的,也正是這個。自古功高蓋主,即使父子也不例外。李世民太強了,李淵必須為他樹立一個對手,以保持平衡。

    李淵樹立的,就是太子李建成,以及依附於李建成的齊王李元吉。

    但結果卻超出了李淵當初的設計,李建成與李世民發展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禍起蕭牆,李世民殺了李淵的兩個兒子、十個孫子。

    對此,李淵不痛心嗎?不恨李世民嗎?

    但大錯已經鑄成,他無可奈何了。因此,玄武門兵變後,李淵變得很乖。對外的說法是,李建成、李元吉犯上作亂,秦王李世民帶兵平亂。

    而且,他迅速把兵權交給了李世民,讓各軍聽從秦王調遣。

    這一系列動作,都在表明:李淵無意與李世民爭鬥,只想保個平安。

    李世民讀懂了這層意思。所以,他進宮跪在李淵面前,痛哭流涕,並且“吮上乳”——這個動作是一個訊號,表示李世民繼續把李淵當做親密無間的父親。

    而李淵也很識趣,他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退位讓賢,把李世民扶上皇位,自己做起了太上皇。

    至此,李淵和李世民父子都獲得了完美的結局。

    李世民要的是皇位,既然李淵願意配合,讓他得到了皇位,他何必落一個弒父弒君的惡名呢?

  • 5 # 斯幽故事會

    李世民霸佔的並不是大哥的妻子,而是弟弟李元吉的妻子。

    其實並不是李世民不想霸佔太子妃,而是他不敢。

    在“玄武門兵變”中,李世民殺了太子和齊王,後來還將齊王的妻子楊氏霸佔。楊氏最後也是心甘情願跟了李世民,伺候李世民。

    其實太子妃比齊王妃楊氏更加貌美,但是李世民卻沒有霸佔,不是他不想,而是有所忌憚。太子李建成本來就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在朝廷中很多人都擁戴他,如果李世民在他死後,將他的妻子霸佔,恐怕會引來朝中太子舊黨不滿。此外太子妃是大家閨秀,家族勢力龐大,李世民也要給個面子。

    李世民既然敢做出霸佔弟媳的事,那為什麼不殺了李淵,一了百了呢?

    李淵並不昏庸,手中並非完全沒有權利。

    其實李淵本身就是一個能力十分突出的人,不然也不會在隋朝時被封為國公,管理山西。李淵起兵時身邊也有不少自己的得力助手,比如裴寂、劉文靜等人。

    就是後來,李淵雖然將兵權大多數交給了李世民,讓他去替自己平定天下,但是朝廷大權是在李淵手裡的。

    李世民玄武門是依靠兵力取勝,但是一個朝廷裡必須有文臣和武將,否則就會失去平衡。李世民若是殺了李淵,那麼那些朝廷中李淵的心腹大臣,必然會有所異動。李世民實在沒有必要去自找麻煩,反倒是讓李淵活著,那些人也就沒有反對自己的藉口了。

    李世民已經掌握了實際權利,殺了李淵,百害而無一利。

    李世民在玄武門已經殺了兄弟,那是他為了皇位不得不做的。李世民不是糊塗人,能不殺的人,他還是不想殺的,何況李淵還是他的父親。

    當時李淵已經讓出了皇位,大唐的江山已經是李世民的了。而且朝廷大軍掌握在李世民手裡,李淵雖然還有一些心腹,但是這些人大多不是軍人,那麼李淵也就不可能再次掌權。

    其實,李淵退位後,就對李世民一點威脅也沒有了。既然是這樣,李世民又何必殺了父親,被後世唾罵呢?

  • 6 # 一生風漂流

    因為在封建社會中殺父是最大逆不道的行為,如果他殺了李淵皇位無法順利傳到他手中,也就名不正言不順了,我想做為一個有名政治家和皇帝李世民還是有考慮的,其次唐朝天下初定,皇帝被殺還會引起社會動盪,這也是一個原因吧。

  • 7 # 謝金澎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搞的不是漂亮的嫂子,而是嫵媚的弟媳。

    其實李世民搞弟媳談不上霸佔,一者李元吉已經死了,女人原本也已經是無主寡婦了;二者,李世民原本就帶有胡人(鮮卑)血統,胡人父喪子繼,兄終弟及原本就是傳統;

    最為關鍵的是,弟媳楊氏,原本在元吉在世的時候就喜歡上這位二哥了,眼見不成器的丈夫乾的那些雞鳴狗盜的事情就很不以為然,又看到李世民儀表堂堂,胸懷寬廣,便很是仰慕,據說李世民在她府中被元吉下毒都是她暗示才讓李世民逃過一劫,昆明池兵變的情報雖然是李世民事先安插的耳目報告的,弟媳楊氏也曾親自示警。

    所以這種情況哪裡還談的到霸佔?那就是郎情妾意、投桃報李的魚水之歡好吧。

    為什麼題主會提到李世民霸佔嫂子?我想應該不是題主打錯字了,而是電視劇看多了。在電視劇《大唐情史》中,說李建成的寵妃玳姬在玄武門之變之前就是一個讓李世民迷戀的絕代佳人。玄武門之變後,稟性剛烈的她本想殺身做個烈婦,但在李世民的百般辯解和蠱惑下,以不殺太子建成五子為條件,順從了李世民,後來還生下了高陽。

    其實這就是編劇在蹲廁所的時候想出來的,歷史上根本就沒有玳姬這麼一個人物,更沒有什麼李世民娶嫂子的故事。而且李建成一共六個兒子,除了早亡的長子太原王李承宗,其餘五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都於626年被誅殺。真實的歷史沒有那麼多綺旎浪漫,都是血淋淋的殘酷。

    李世民不殺李淵的原因,一是毫無必要,兩個兄弟一去,李世民已經是唯一繼承人,李淵還有什麼選擇的餘地?難道拱手把江山交給外人?第二、李世民既然把事情都做絕了,就早已謀劃到各自最壞結果了,玄武門之變後他立即懇求(實際上就上威逼)李淵授予他統領天下兵馬,沒有兵權,李淵那個皇帝已經就成了擺設,威脅不到李世民了;第三、李世民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背一個弒父篡位的千古罵名。而且殺了李淵就很可能導致天下重新大亂。

  • 8 # 蟈蟈的文史原創

    李世民我們大家都知道,他透過玄武門之變攫取了太子之位進而登上皇位。最近看一本關於李世民的書,裡面在敘述玄武門之變前因後果時,都是大肆渲染李淵多次向他許諾將太子之位傳給他,想廢掉太子李建成,以及李建成和李元吉多次陷害他,都被化解等等,我想,這歷史記載應該不能不信,也不可全信,這就是為什麼讚揚李世民的很多,黑化李世民的也不少。

    玄武門之變

    而這其中就包括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他將太子和弟弟李元吉府內的女眷全部歸攏到自己的府內,這有點像秦始皇,消滅哪一國順便就把其後宮之內所有美女全部送到咸陽。而其中就包括李元吉的愛妃,後來作為李世民的妃子。這一點李世民做的切實有點過,他為他的後代開闢了先河,要不唐玄宗怎麼會把自己的兒媳婦收入囊中呢,原來是有遺傳基因在裡面。

    之所以李世民不敢殺父親李淵,只要有以下原因:

    【一】李世民誅殺兄弟可以編造理由,而誅殺父親李淵難有根據。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將太子李元吉、四弟李元吉殺死後,派尉遲敬德來到高祖身邊,當高祖問他到此來做什麼的時候,尉遲敬德回覆的是:秦王因太子和齊王作亂,誅殺了他們,秦王殿下擔心驚動陛下 ,故派臣擔當警衛。而作為父親李淵,唐朝的開國之君,並沒有多麼昏庸,也沒有作出多麼荒唐之事,如果殺之,根本找不到合適的理由,那李世民將揹負著千古罵名,他這個皇帝如何能當好。

    【二】李淵還是擁有相當的實力。李世民雖然為大唐王朝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坐天下的畢竟是父親李淵,他之所以能夠坐天下,還是具備一定的實力的,此時的李淵雖然在面對三子相殘而束手無策,但是其自身還是有一定的實力和影響力的,如果李世民想最終得到天下,對於兄弟則必須武力相向,而對於父親則只能是軟暴力,這樣才能更得人心,更加能順利得到政權。

    【三】李淵的現實表現。李淵這個人,自當上皇帝之後,與創業時完全不同,他開始享樂,整迷戀後宮佳麗,他實際上是個失敗者,尤其在處理兒子之間的關係上,他是失敗的,甚至可以說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他是罪魁禍首,由於不能處理好這種關係,避重就輕,安於矛盾表面的化解而不在乎根本解決,最終直接導致矛盾的爆發。還有在太子和四弟挑撥矛盾時,李淵總是向著他倆,而一旦遇到外敵入侵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對於父親的種種表現來看,他相信自己取得政權後,對於父親完全處於可控範圍內,不影響他掌握大權。

    所以,綜合以上幾個方面,他不可能殺死父親李淵而奪取天下。

  • 9 # 使用者94738516596

    玄武門之變成就了李世民,也成就了強大的大唐王朝,李世民開創的貞觀之治也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正是因為李世民才有了大唐的天下,也才有了大唐的盛世。

    但是可以說大唐之後混亂的局面也是李世民埋下了禍根,我們可以看到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唐朝歷史上也是多次發動了政變,基本上都是皇族內部人員上演的,而李世民就是開了這個不好的頭,比如說唐隆政變。

    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殺了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還有自己的弟弟齊王李元吉,在玄武門之變之後李世民也是霸佔了齊王李元吉的妃子楊氏,而不是自己的嫂子李建成的妃子,這點是要搞清楚的。畢竟李建成是太子,所以在這點上當時李世民還是稍微有點忌憚的。那麼李世民殺兄殺弟搶自己弟弟的老婆,為什麼就是不敢殺李淵呢?

    首先來說就是沒必要,李建成,李元吉一死,當時李淵就算是不想傳位給李世民也已經是沒辦法了,當時李淵的兒子長大成人還在世的就事這三個了,其餘的要麼死了,要麼就是還沒有成人 就是一群孩子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功績和支援他們的人,怎麼去和李世民相爭呢?這個時候李淵也只有把皇位傳給李世民。所以李世民也根本沒有必要殺了李淵。

    其次來說李淵當時已經是大權旁落了,李建成一死,當時大臣基本上全部倒向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之後僅僅三天李淵就宣佈李世民為太子,不到三個月李淵就自己主動退位了。這些如果沒有文武大臣的支援,那麼李淵至少還有一絲機會的。所以說這個時候李淵也是大權旁落了,皇位遲早是李世民的,也就沒有必要殺了李淵了。

    然後就是李世民確實不敢殺李淵,殺父弒君的罪名這個是很難洗掉的。對於李建成,李元吉這些人的罪名,李世民在當上皇帝之後可以透過修改史書來為自己洗掉,後世對於李建成的記載可以說基本上都是負面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也是迫不得已的,但是我們要知道李建成是太子,皇位的繼承人,雖然在軍中的影響不及李世民,但是李建成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不然李淵早就把劉建成廢了,所以李建成根本沒有必要發動玄武門之變,這一切都是李世民策劃的。說這個問題就是想說殺兄殺弟可以洗掉自己的罪名,但是殺父弒君這個無論如何都是洗不掉的。中國的傳統文化三綱五常在漢朝的時候就確立了,李世民一旦殺了李淵那麼即使李世民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在後世的史書上也是一個殺父弒君的昏君的。李世民具有強大的野心,也是一直想當一個好皇帝,所以說李世民在這點上也是不敢殺了李淵的。

  • 10 # 布夫舟

    唐朝一直是一個開放的王朝,所以李世民娶誰做老婆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唐朝的時候,從上到下都是如此,社會風氣比較開放。比方說武則天是李世民的才人,可是他兒子唐高宗李治照樣立武則天做皇后;楊貴妃原本是唐玄宗的兒媳,後來還不是成了唐玄宗的貴妃。

    封建王朝的禮教真正變得非常嚴格是從宋朝開始的。在這之前,實際上儒家並不占主導地位,否則,武則天不可能當上皇帝的。

    那麼為什麼李世民不敢殺自己的父親李淵呢?其實,李世民不是不敢殺李淵,而是沒有必要殺李淵。

    李世民為什麼能夠造反成功?根本原因在於李世民有自己的勢力。李建成作為太子,是封建王朝的國本,他需要留守京師。因此,他沒有辦法經常統兵作戰,所以他對軍隊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

    李世民作為秦王,長期在外征戰。由於李世民軍事才能很強,戰功卓著。這使得他身邊彙集了一大批忠心於他的文臣武將。比如說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人。李世民靠著身邊這些文臣武將,才能夠在玄武門之變中奪得皇位。

    通常情況下,封建王朝有一個功高震主之人,皇帝都要想辦法加以限制。無奈的是當時外敵的壓力太大,李淵和李建成前期主要的心思都在如何消滅外部敵人,對於內部的事情,他們是沒有辦法考慮。所以李世民才能夠立下如此大的功勞,擁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不過李淵還是支援李建成繼位的,他們兩個人的實力是強於李世民的。這也是為什麼李世民會鋌而走險搞玄武門之變的原因。

    玄武門成功以後,李世民對李建成和李元吉是非常殘忍的,為了以防後患,基本上是斬盡殺絕。可以說李世民徹底消滅了太子黨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勢力。

    當然了,史書裡面沒有寫李世民對李淵做了什麼。

    不難想象,作為皇帝和父親的李淵,絕對不會袖手旁觀。那麼為什麼李淵什麼都沒做了?原因很簡單,李世民早已經控制了李淵。

    當然了,李淵的勢力基本上也被李世民取代了。這種情況下,李淵實際上是一個傀儡皇帝,他根本做不了什麼。

    很多人會想李淵不會復辟嗎?當然了,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那麼為什麼李世民不殺李淵呢?

    前面說過,李淵的勢力已經被李世民取代,他復辟幾乎沒有希望。另外還有一點,李淵的嫡子只有四個,現在真正適合繼位的人只有李世民。李淵復辟成功了又能怎樣,難道再殺掉李世民,隨便選個兒子繼位嗎?

    李淵和李世民沒有根本性的矛盾,這與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關係是不一樣的。只要李建成活著,或者他有後人活著,他們李建成的舊部必定會團結在他們周圍,和李世民爭皇位。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權力的鬥爭是殘酷的,他沒有辦法顧及兄弟情義。換句話來說,李世民是不願意殺自己的兄弟的。

    父子之情更甚於兄弟之情,李淵本身威脅小,所以李世民不殺也非常正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乒賽女單決賽名額已經產生,劉詩雯VS陳夢,陳夢將會是新科冠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