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三尺青鋒L

    一句話,“我不想背上弒叔的罪名”將領都記著這句話,不敢痛下殺手,讓他有多次脫險。才有後來的翻盤。用耿炳文沒有錯,朱棣奪位是很趕時間的,耿善守,前期打的很好,等各路兵馬來援可以不攻自破,後來讓他進攻就不對了,導致失利,換上一個辣雞李景隆,慘敗!如果殺了李也許不會敗,可惜太心軟,結果後來李被策反開門投降!加速死亡!朱棣造反做了很充足的準備,前期做了很多鋪墊包括輿論!當時削番朱允炆先動手去抓朱棣之時就太大意了,結果去的人都被反殺。才有了後來的機會!裝瘋賣傻也逃過一劫。建議大家看看《明朝那些事兒》寫的很好!

  • 2 # 炒米視角

    道衍和尚勸朱棣起兵,朱棣說:“百姓都支援朝廷,怎麼辦?”道衍回答:“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道衍和尚這句話將朱棣最終得以得勝的本質道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所以朱棣的成功在天意,而不在民心。朱棣的”靖難之役”充滿了太多的巧合和偶然,就《明實錄》裡記載得那三次大風,就無法給出合理解釋。若不是記載在史書裡,讀者肯定要將之歸為小說腦洞。以結果導向而言,我們除了把朱棣的成功歸為天意外,無法給出合理解釋。

    其實歷代王侯爭霸統一天下,誰又能逃出民心呢?那麼”靖難之役”裡的民心在何處呢?民心是求“定”,要有飯吃,有衣穿,有人身安全。

    ”靖難之役”的本質是你們老朱家的家事。老百姓渴望和平。

    所以無論南軍和北軍在什麼情況下形成怎樣的對峙,明朝的秩序根本沒有亂。而南軍更多的表現出來的是盡義務,求本分。所以朱允炆一句“勿使朕有殺叔之名!”朱棣的北軍無論如何砍著自己的人頭,南軍也不敢動朱棣一根汗毛。

    給一個造反者披上這樣一層“防彈衣”,凸顯出朱允炆政治上的幼稚。既然朱允炆將一起藩王造反案件當做家事處理。又能要做臣子的李景隆如何處理?如果不小心殺了朱棣,是死罪。不殺朱棣就等著被朱棣殺,朱棣要殺殺自己一人,但自己殺朱棣就是違背朱允炆,被殺的可能就是一家人。

    而朱允炆的愚蠢正是道衍和尚嘴裡的“天意”!

    朱允炆政治上的幼稚不止於此,當著徐輝祖不用,啟用李景隆,這或許因為親戚關係,可以理解;讓盛庸、鐵鉉不得傷害朱棣,這是婦人之仁;那麼讓慶成郡主當中間人和朱棣聯絡感情,那簡直就叫愚蠢得可怕!

    朱棣“靖難之路”能夠走通,其實決定根本的不在軍事上的殺伐,如果不是朱允炆的愚蠢,朱棣在剛剛起兵的路上,就已經被剿成渣了。

    明明可以砍了朱棣,戰爭就可以結束了。可是朱允炆就是不讓砍,那麼究竟是誰要打仗?誰讓這仗沒有休止?大家都會想,似乎只有朱棣所謂”靖難成功”,當了皇帝這個仗才能結束!不然這個仗就會一直打到朱棣老死或病死,然而每次衝鋒在前的朱棣,似乎離這種可能實在太遠!

    所以雖然掛著”起兵靖難”的名義,實際上和打仗根本沒有太多必然聯絡,打仗打的只是表相,兇險根本不在於此!

    在朱棣”靖難之役”的第4年,南京的人實在熬不住了,一幫死太監告訴朱棣:”速來,速來,南京城防空虛,皇位在這裡等著你!”

    而此刻已經打懵逼的朱棣還在傻了吧唧地啃濟山東。那一刻朱棣都快哭了,我連山東都拿不下,這造反的活啥時候是個頭啊?

    而再回頭看看朱允炆,一把火燒了皇宮,失蹤了,失蹤了。。。

    此刻,炒米想起了朱允炆曾經回答朱元璋時說:”我先要以德服人,以禮制人;道德和禮法都沒有用的話,我就要削奪叔叔們的屬地;如若還不行,就要改封到別處,防止擁兵自守;如果這樣他們還不悔改,那我就只好與叔叔們兵戎相見了,那時候流血犧牲也在所難免了。”而現實中朱允炆也是這樣做得,但是他又想感化朱棣又想剿滅朱棣,目的多了,就達不到效果了!

  • 3 # 大自然之心

    我個人認為可能是朱允炆重儒輕武在加上能力不足的原因,造成了武將離心離德,在加上重用李景隆這個親戚,就更加的讓人心喪失了。

    為什麼我會說朱允炆重儒輕武呢,從他上臺後的政策就能看出來了。

    1.重用方孝儒/齊泰這種只有文化沒有軍事能力的人,平心而論,假如一個沒有官職的人突然坐上了高位,他能勝任嗎?下面的人能服氣嗎?

    2.改變了原來的制度,讓文官壓制武將,這能讓武將心裡舒服嗎?

    另外朱允文剛上臺,根基不穩,對軍事一無所知,在加上削藩政策不對,假如先削朱棣,那決不可能被朱棣推翻。所以朱允文被推翻真的是他自己能力的問題!

  • 4 # 歷史土根愛好者

    原因很多,但不是一個得民心者的天下就能說完的。況且得民心的不應該是建文帝麼?哪位神仙知道燕王是誰?

    從燕王來看,朱棣本身就英明神武,再加上手下朱能,張玉,邱福都是不世出的猛將。朱棣本身洪武十三年就藩,南征北戰,手中有10萬虎狼之師。徐皇后主內,幫助朱高熾守住了北平,朱棣才能借來了寧王的兵馬。再加上姚廣孝出謀劃策,屢次看穿了方孝孺的計謀。

    再看建文帝一方,實行文治,重用腐儒。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黃子澄等都只是無能之輩,但是建文帝還最信任他們,實行了錯誤的削藩制度,導致塞王大半倒向燕王,或者各自觀望不前。定都南京太偏南方,長時間的繁華已經使京城的官員充滿了浮華。

    內廷中的太監大多為建文帝所不喜,他們投靠了燕王朱棣,將最關鍵的南京空虛的情報告訴了燕王。

    最後則是朱元璋利用藍玉案大殺武將,導致最後能夠拿到出手的只有一個耿炳文而已。而耿炳文戰敗之後黃子澄舉薦了無能的李景隆,導致了幾十萬大軍潰敗。之後黃子澄還幫他做遮掩,繼續讓李景隆領兵,最後再次導致了失敗。

    換掉李景隆之後,盛庸,平安等確實挫敗了朱棣,但是建文帝一條愚蠢的命令,不讓他背上殺叔的罪名,幾乎導致朱棣成為不死的人了,每一次朱棣都是殿後導致南軍根本不敢放箭。另外最奇怪的就是永遠都刮不完的那場邪風,每一次都是有利於朱棣的,不知道是史書的問題還是穿越者的問題。

  • 5 # 歷史八卦社

    這個問題問得好。但朱棣能夠靖難成功與所謂的民心沒有一毛線關係,靖難前百姓們可沒受過朱棣一點兒恩惠,況且有朱元璋在,藩王也不敢施恩邀取民心。

    靖難之役並不是單純的造反奪權,而是皇室權力鬥爭,對於天下絕大多數官員來說,這等於是“神仙打架”,與他們並沒有切身的利益關係,反正打來打去天下總還是朱家的天下。所以史料記載朱棣“至建文三年,所佔不過北平、保定、永平三府”,擊敗了五十萬朝廷大軍,一度攻佔濟南城的朱棣在造反三年後竟然只能控制區區三府之地,可見朱棣軍力的薄弱,更可以想象地方官員對朱棣靖難所抱的“消極”態度,如果他們真的有心把朱棣當做叛賊,完全可以趁朱棣出征在外各地聯合奪取朱棣的後方。

    建文四年,朱棣想繞道直驅南京,找鎮守淮安的駙馬梅殷借道,梅殷沒有答應,但也沒有抵擋朱棣大軍。導致朱棣由揚州渡江兵臨南京城下,而在此期間梅殷擁兵觀望,完全沒有抄朱棣後路的意思,全程無動於衷。而等朱棣在南京登基後,一封書信過來,梅殷立馬領兵投降。

    哪怕是朱棣兵臨南京城下,他也是孤軍深入,只需堅守幾天等待四方援軍彙集,朱棣肯定凶多吉少。但是這個時候李景隆與谷王朱橞卻主動開啟城門放朱棣入城,建文朝的官員除了極少數建文帝親信,其他人也毫無心理障礙的投靠朱棣。

    所以綜上所述,朱棣能夠戰勝朱允炆全靠他的身份,如果他不姓朱,以他開局八百人的局面,早死八百次了。

  • 6 # 手機使用者14177847723

    “勿使朕有殺叔之名!”是整個靖難的重要因素。朱允炆和一群酸腐儒生根本就不知道戰爭意味著什麼。勝者為王敗者寇!朱棣知道,姚廣孝知道,北軍的所有將士都知道,造反不是過家家,是一條不能回頭的路,不能打到南京把龍椅上那個朱家小兒拉下來,就是自己腦袋搬家。所以,朱允炆和方孝孺等儒酸在過家家,朱棣和姚廣孝等在拼命。誰輸誰贏顯而易見。這也就是姚廣孝說的:天道!所謂天道,就是時機。朱元璋死了,時機到了。

  • 7 # 長歌行a

    朱允炆從小就被儒學洗腦搞壞掉了,身邊重用的都是些無用腐儒,朱棣運氣好,碰到這樣的豬對手,自然贏了,雙方實力差距之大,朱允文敗的之奇特

  • 8 # 古今通史

    一、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說法對嗎?

    二、如果題一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朱棣又為何能戰勝朱允炆?

    第二個問題其實由誰說出來也都差不多一樣,別的題友都說的挺好,我不參與。

    只說第一題,在靖難前,風系魔法師朱棣就和專注造反幾十年的道衍和尚探討過,都不用咱們這些後人來分析。

    朱棣道:“百姓都支援朝廷,怎麼辦?”姚廣孝答道:“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

    由此可見,所謂民心,只是大勢所趨中“勢”的條件之一,並不是全部。不舉其他例項,就針對靖難這件事來說就能看出,未得民心者也能得天下,得民心者也未必能坐穩位子,因為——凡事無絕對。

    古人做事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老天並沒有給朱棣挑選良辰吉日的機會,事實上我們也沒辦法從老黃曆中找出諸如:今日宜造反這類字樣,所以“擇日不如撞日”,雖然朱棣也有些準備,但是透過史料我們可以知道,他準備的非常不充分,最後也是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起兵,時間上,他沒有挑選的餘地。當然,您也可以說朱棣佔據了天時——因為朱棣最終還是成功了,而造反的時機那是老天定的,老天定的還不佔天時麼。

    地利,這點基本不用說了,朱棣在北平紮根很多年,自己的一切資源都在這裡,遠的不說,就說最初調入王府的800人,如果遠在西伯利亞,那朱棣乾脆俯首就擒好了,還反抗個什麼勁。

    人和,上文說了博取民意那是不可能了,能找到靖難這種託辭就很不錯了。

    細想的話,我們可以發現,原來天時地利人和這種說法,好像怎麼解釋都行,成功了,你可以洋洋灑灑通篇大論的說明,因為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其實沒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也沒關係,關鍵要看你最終的是否成功,如果也能成功,那總能找到線索或說藉口來完善天時地利人和的說法,即便什麼都沒有......還有個天意的說法呢。

    好,在朱棣成功後,我們反過來分析一下,首先,朱棣佔據天時(其實是倉促造反),因為起兵造反的時機是老天定的,老天最大耶,再加上後來出現的三股神風,靖難之役簡直就是封神演義的現實版,朱棣:天意使然吶,誰敢說我得位不正,老朱大老天大?我是老天定的耶✌。

    而朱棣如果靖難失敗了,那也好解釋,不佔據天時呀,時間倉促呀,天亡朱棣呀,等等等等,好多種說法。

    朱棣佔據地利,為什麼吶,因為他本身就佔據地利唄......不提從自己的老窩造反,好像老天早就決定把朱棣安排在北平磨練武將、士兵,就這地方,不想和經常串門的遊牧民族打架?行啊,那就投降唄。冥冥中老天自有安排,朱棣:天意使然吶,誰敢說我得位不正,老朱大老天大?我是老天定的耶✌。老天定的,讓我在北平練兵打仗等造反✌。

    人和,朱棣不佔人和?朱棣不佔人和能有這麼多人陪著朱棣一起造反一起瘋?朱棣只佔了三股神風的便宜,可沒聽說金陵的金川門也是大風吹開的,還不是李景龍和谷王朱橞乾的好事,這難道不是人和麼。

    朱棣能夠順利登基,這人和方面還有幾位重量級人物,比如齊泰(他相對來說還算行吧),黃子澄等等,為啥?如果沒有他們攛掇,朱棣能反?沒有他們次序錯亂昏招頻出外加放虎歸山的話,朱棣能成事?恐怕墳頭草比朱棣本人都高了。這就是建文帝的反助力,好像是奸細一樣,幫助朱棣步步邁進極權寶座。朱棣:他們,他們都是天意安排的,一步步的把我逼上了皇帝寶座,老朱大老天大?我是老天定的耶✌。

    所以我說成王敗寇,只要你成功了,貌似不單老天幫您,連敵人也都好像是臥底的戰友一樣。如果沒成事,那就天時地利人和外加天意使然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成也天意,敗也天意,隨你怎麼解釋。

  • 9 # 予安何時安

    咱們來說一說,朱棣為什麼能戰勝代表皇室正統的朱允炆吶?

    一、燕王朱棣常年處在對抗北元的第一線,作戰經驗豐富,手下兵力雖然不多,但無一不是精兵悍將!

    二、朱允炆頒佈聖旨說不能傷害他叔叔(你拿他當四叔,人家不把你當親侄子啊),所以朱允文這邊計程車兵顧忌太多,有幾次機會幹掉朱棣,就因為這道聖旨朱棣免死。而朱棣知道後,反而身先士卒,極大地鼓舞了己方士氣。

    三、朱元璋為了給自己的孫兒掃清登基的條件,殺了幾萬功臣良將。等朱棣反叛之時,才發現無將可用。

    四、天時!子不語怪力亂神,可偏偏幾次朱棣大敗之時,天象就向著有利朱棣的一方改變。

    ……

  • 10 # 南美叢林

    新兵蛋子 怎麼會是主力部隊的對手。都是被嚇死的。朱棣當時 擁有最精銳的部隊 最牛逼的裝備和補給 最主要的是 直接就是從前線調回來的經驗豐富的部隊。朱允炆那些鬆散各懷鬼胎的軍隊 怎麼可能是對手。雖然朱棣造反有爭議 但的確 朱允炆太心急了 還沒過橋就要拆橋。當時 元朝的殘餘還有不少活躍在東北方向呢。如果真把朱棣給整理了 估計又會是南宋時候的結局。朱棣 最後也是死在出徵的路途上。……

  • 11 # beifeng0001

    這個很簡單,朱元璋為了讓溫順的朱允炆順利接班,除去了太多的能戰之將,別的不說,就藍玉一個就夠朱棣喝一壺的,缺少能戰之人了加上對策失誤,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一個人喝多了說的話是最真實的嗎?是發自內心的嗎?